[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2024-07-21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精选5篇)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篇1

地理图象导学法是近年来在福州市部分中学开展研究的课题之一,有一定的教学使用价值。本文就该课题概念、观点、教学过程及其现实意义谈谈个人的初步看法。

一、地理图象导学法的概念

图象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包括 教学挂图、地图册、附图、插图、填充图册、地理图片、自制教学挂图、板图、板画、幻灯、投影和录像等,以及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和地理教学仪器(地球仪、三球仪等)等的示意图。

导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过程。

地理图象导学法是指以图象系统为媒介,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象,积极思维、自觉 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的教学模式。

二、地理图象导学法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课时由一个或数个教学环节组成,例如“黄河的忧患、根治”一节课可以由“黄 河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两个环节组成。而每个教学环节又由四个教学步骤组成。

这四个教学步骤是:

①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启发式的导言、展示系统图象、学生的读、 听、看等。例如“黄河的忧患”的教学,教师可以先通过导言,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展示系统图象(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水系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地上河示意图”等,让学生观察。

②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展示的图象,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同 一个教学环节的`几个问题具有相关性)。同时,指导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上述“黄河的忧患” 四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象和利用已学的知识思考和解答。

③探索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请个别学生起来解答问题或上台指着图象解答问题, 其它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适当的补充说明和启发,以便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④总结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指图作补充、修改、归纳和总结。

三、地理图象导学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依据

第一,地理图象不仅起直观教具的作用,而且是围绕系列问题,精心设计的,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由简到 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规律),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教学媒体。它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

第二,要求教师“变教为导”,强调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获 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自己思考、探索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第四,要求一课时分为数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提出的系列问题具有相关性和逻辑思维规律性,便于学生 由浅入深探索、解答问题。

该课题的基本观点,符合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符合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符合地 理逻辑思维的规律;符合地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论观点。

四、地理图象导学法的现实意义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既能吸取古今中外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又能体现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既能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打好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正是当今地理教学改革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而地理图象导学法较好地解决 了这些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利用图象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地理图象导学法对地理图象的要求比一般把 图象作为直观教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考虑到单一的图象设计,还考虑到图象的组合;不仅考虑到图象的直观作用,还考虑到图象的启发作用。它要求图象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服务,为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服务。它要求 图象的作用始终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把对图象的要求和作用提高到前所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篇2

一、以图激趣

地图是一种内容丰富、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地图图像好像戏剧中的序幕, 起着酝酿情绪, 集中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可以引起学生对图像内容的好奇心, 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印象,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图《雨中垂钓》、《啊, 地球出汗了》这两幅漫画因其直观、寓意深刻, 使人过目不忘, 受益匪浅!深深地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出“大气环境保护”。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 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 结合地图讲解教材, 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 又能够牢固记忆。如在讲到黄土高原在很早以前, 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时, 把它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两层知识联系在一起讲述, 并结合参看“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插图, 学生就很容易弄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因而对“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这两个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有时单靠老师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费力, 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 又利于知识的获取, 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 变得形象、具体、生动, 清楚易懂,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出示地理感性材料, 便于学生观察, 而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处理, 在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既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全貌, 又可局部放大显示, 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 又可显示其空间立体形象;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 又可显示其内部结构。如利用三维立体地形图, 可使地形图旋转显示, 从而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一地形, 了解其基本特征。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播放影像资料, 所以在讲火山、泥石流时, 可播放相应的录像资料,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上, 要与教学紧密配合, 开发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教学软件。如用于教师课堂演示的, 显示大规模、长时间、瞬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动画模拟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声像和存储量大的优势,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 改变课堂信息环境,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 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图像导学法图像多, 直观性强, 提出问题富有趣味性, 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容易产生学习动机, 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摘要:图像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 包括教学挂图、地图册、附图、插图、填充图册、地理图片、自制教学挂图、板图、板画、幻灯、投影和录像等, 以及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和地理教学仪器 (地球仪、三球仪等) 等的示意图。

运用图像导学法实现地理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图像导学法 地理能力 地理教学

地理图像是一种内容丰富、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图像导学法是指借助图像系统、教师设疑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像解决地理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特色,我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导学法,它让学生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一、运用图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像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大陆漂移”、“板快构造”学说这一难点内容时,我先展示“海鸟、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然后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海鸟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又如当讲到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航海、渔场和海水污染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航?世界四大渔场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污染形成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导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的能力

通过对地理图像资料的分析,可以导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避免地理教学只讲“地”,不讲“理”的弊病。如:学习“冷锋与天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冷锋与天气的动画,然后,板书冷锋天气简易图,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领会冷锋与天气的关系,并完成表1(冷锋内容)并提问: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锋过境时天气如何?为什么出现大风天气?

⑤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

学生填完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我国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天气;北方的夏季暴雨是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而形成的?”

通过动画展示及利用图像分层次多个设问,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搭建台阶,让学生有信心跟老师思维走步步深入探究问题,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读图时,提问前如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或新生成的问题,就能及时纠正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教师还可以采用层层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

课下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与图像有关的作业活动,如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剪贴制作中国政区拼图,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等,根据地图从事野外地理活动,夜间用活动星图认识星空等。这样,可使学生手脑并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能力。

三、以图导图,多图结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指导学生用图时,可把相关的、相似的、相近内容的图像进行联系对应。可以避免知识的孤立割裂。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往往需要多图结合来进行分析。如学习地形分布时要联系当地的政区图,学习人口民族分布时要联系政区图及地形图;学习气候时要把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与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联系起来阅读,并适当与地形、洋流分布图、大气环流图联系;学习河流时要联系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图;学习农业要联系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和气候图;学习工业时要联系矿产资源、政区、交通图等。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图像导学法,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地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达到了地理有效教学。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篇4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性任务.地理教学因其自身特点,优势也承担起一部分责任.中学地理“参与式”教学法是利用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面向的是每一位学生;它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改革 有效教学理念 多元智力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参与式”教学

1、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1.1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观的演进变革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谓知识经济,按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中定义,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这种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1]它以信息、技术的发明、使用、传播为主要特点,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强弱不再完全受制于该国资源的多少,该国和地区拥有的高智慧、高技术及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成为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现代文盲定义为,“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和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 ”。[2]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中心。地理学科涉及到新技术推广、使用及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更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学科。今后的地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才会使他们更好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1.2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优势,使其承担起实现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重任的 一部分责任

1.2.1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地理课本身就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功能,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学习有关全球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各种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体质,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也起了重要作用[3]。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依据这一目标,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自信心,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2.2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相继出现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后,人类认识到合理开发、使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造成危害的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提出就是为解决人类的环境、资源等问题[4]。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有自然,经济,人文学科特征,它十分重视区域和人地关系的研究。2000年教育部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就 1 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构建了新的教材框架,改变了传统的四大圈层,而按与人类关系密切程度,把人类生存环境由远及近分别讲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在每个部分中都融入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但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中学生,只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使他们可以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他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3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弊端[5]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但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学内容已由过去简单的学习地理事物分布和自然地理知识发展为思想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地理新思想的渗透。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但学生只是把教师所讲的当作知识,而想真正让他们形成一种环境意识,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有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去亲身体验,另一方面适当减少教师讲课量,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辩论,做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亲身体验他们就会更加确定自己的信念,才会使环境知识转化为自己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自觉行为。

2、“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依据 2.1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教学,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取决于学生是否学到一定的知识,是否有了收获;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发展与进步,即使老师教得再认真,再辛苦这种教学仍是无效或低效的。

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它要求具备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激发学生动机。第二,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第三,教学语言的独特性。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有效教学理念主要为:第一,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它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可唱独脚戏;同时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切不可将之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三,有效教学是通过过程,结果;定量、定性相结合;来反映学生的收获与教师的工作表现。2.2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智力外,还有七种智力分别为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实施个性化教学[6]。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度等,让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多给他们交流合作机会,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2.3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每位学生均存在两种 2 发展水平:即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就是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通过教师对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最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的状态,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独立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7]。

综合上述三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发展应是全面的、自主的;传统的讲授法注重的是给学生一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去会学无限的知识。教师应极力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学习、爱观察、爱探索、爱讨论。

第二、强调个性化教学观念。教学中鼓励支持冒尖,一马当先精神;让学生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多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要有阶梯性、针对性,多给差生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要及时给予诚恳的、鼓励性的评价。

3、中学地理“参与式”教学法的几点思路

中学地理“参与式”教学法是利用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得到成功的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学会,会学。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场所。他要求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投身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感到教学是自己的事,是一种积极的内心需要,是完善自己的途径。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让每一位学生愿参与,敢参与,想参与是这种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3.1重视引言,创设“参与”情景,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如果学生觉地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我们应在教学开始时,去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例一: 高中上册·1.4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导入:新课之前,请大家解答一个小学语文的思考题,幻灯片上打出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接着提问(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孔子有没有回答出来?(3)请您帮孔子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导入的前两个问题,是小学生就可回答的。但第三个问题的出现,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就讲过的,可能有的学生已记不清了,但会有一点印象。这时老师可以补充道:“请大家打开课本,粗略浏览一下,看谁可以帮我们解决孔圣人的难题。一听解决孔圣人的难题,学生的表现欲望就会被激发,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学习的主动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例二:七年级上册·3.1节·多变的天气

导入:今天,我想统计一下我们班里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学生答] 谁能举出其中一些有名的故事呢?[学生答] 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学生答] 故事听完了,那请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大获全胜呢?这个导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例三,高中必修上册·地质灾害及防御

用播放惊心动魄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过程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教学 3 情境,不仅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2巧设疑问,激发“参与”行为,给每一位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

侦探小说为什么可以吸引读者,在于其中设下了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激发人们想去寻求结果。同样在学习中,适当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周围环境中,从较易感知的地理事象,地理事实中找到激趣点。

例一:七年级上册·1.1节·地球和地球仪

讲完课以后设计的一个活动:一位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o、经度116 o 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现在假设你们是出租车司机,请把这三位朋友送到指定地点,并把你所送的地点标在你们的世界地图上。大家在标注地点时就会发现纬度40o、经度116 o的地方有好几处。这时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他们能相聚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教师可分别请两位代表各自阐诉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说服自己,最后教师总结。这个例子是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学生间的矛盾,最终诱导学生参与到解疑的学习中。例二:高中上册

水循环知识上完后的活动:朗诵“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提问(1)该诗句出自我国哪一位大诗人?(2)请大致介绍一下这位大诗人。地理课评论诗人学生惊奇,积极参与。这时话题一转,请从地理角度评价这句古诗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在激烈的讨论中,海陆间的水循环又一次得到巩固,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

3.3角色扮演,施以形象“参与”,营造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

中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赢得别人的称赞,在称赞中他们获得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主要是通过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一:七年级上册·3.1节·多变的天气 活动的设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活动设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本活动单独设置为一个班会活动,题目为《竞选本班天气预报员》,并制定竞选规则如下:第一,竞选者需本着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认真完成每天天气预报工作,工作时间为一个月。第二,竞选者需熟记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第三,被选上者,每隔两星期,要在全班学生监督下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取消工作资格,并重新竞选。第四,一个月后,下位天气预报员由学生推荐或自我推荐,经测试合格后上任。备注:竞选前可先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由大家推荐出评委,利用课余时间初试,选出10人进行复试。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初中生强烈的表现欲,让其由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感受到地理的实用性。3.4创造成功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给每一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每个人智力的多元性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堂的着眼点应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需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参与机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刺激再参与欲望。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坡度与针对性,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的吃力的同学有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参与勇气;另一方面,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值得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人人敢参与,愿参与,想参与[8]。

例一:七年级上册·1.1节·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讲完后的问题设计:(1)请在地球仪上找出0o 和180 o经线?(2)从0o经线向东、向西经度数有何变化规律?(3)从0o 纬线向北、向南经度数有何变化规律?(4)4 请在图上读出A点、B点的坐标。第一个问题是基础题,应把这个机会给一些学习较吃力的同学,当他们回答以后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第二、三个问题稍微有些提高,最后一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是在理解前题的基础上得到答案的,这类题目可以让学得较好的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讲解给学生听,从而获得荣誉感。

例二:高中上册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篇5

[关键词]主题资源网站 新教育思想 地理教学 多媒体 协作 自主探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主题资源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发布,或者提供互动学习的平台的教育网站,在现代教育中,如何恰当发挥好主题资源网站的功能和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促进地理教学的整体发展,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本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地理主题资源网站如何走入中学地理课堂以及在这一网络环境下对地理教与学新方式的一些认识。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主题资源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学习型网站。我校围绕“中国地理西部省份”这一专题,将课本收录、课标推荐及更多的适合中学生探索与发现的地理知识与现象汇集在一起。搭建了一个符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以网络化和主题化为特征的学习的平台――《中国西部行》。

一、要让主题资源网站走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

现代教育倡导的“新教育思想”: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应该具有选择性、具有实践性、具有自主性、具有社会性和具有创新性,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才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些观念对于指导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资源,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让我们的主题资源网站走进课堂,要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的,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出发点,来创设信息化的.课堂资源环境。

主题资源网站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这个平台把教学资源与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教师通过平台组织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上的费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目标。

没有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即使主题资源网站暂时走进课堂,也是无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只能是成为传统教育强化记忆的工具。另外没有丰富优质的数字资源做支撑,即使再好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的方法,也无益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主题资源网站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如具备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K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

在这种信息化环境下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且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合理分类的栏目、交互性强的BBS及信息上传方式等多种服务,易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也利于实现网上协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及高级认知能力。

三、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自主选择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方式。以下两种学习方式可作参考

(1)基于主题资源网站的多媒体课堂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直接将网站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对象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组织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组合用来支持适于自己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我们在“中国西部行”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就融入了学习对象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主题资源关应用模式。这种应用方法的着眼在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如利用“中国西部行”网站,以《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题设计一节网络课,通过网站资源中的一首“新疆好。mp3”引入课题,以其特有的民族旋律,唱出了新疆的特色,激发学生的想像,随即给出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中国西部行》网站中的Flash程序演示了“坎儿井”的结构与特色(冰雪融水顺着地势由竖井到略渠,最终流入农田,灌溉农田,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并让学生依托网站自学了“吐鲁番的气温益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自己去探索“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学生处于积极的认知状态,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也非常融洽。

在多媒体所营造的生动、有趣、欢快的氛围中,新疆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学生的情感慢慢被调动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理念使学习过程自由、轻松、愉快,参与感、体验感强烈,信息容量大,知识类型丰富,学习视野广阔;知识的落实和理解程度较高,教学效果极具竞争力;学习过程更自主化、个性化,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利用主题资源网站的小组协作式自主探究性学习

这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基本过程为:选定项目――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如在《中国西部行》网站平台环境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专题(如“丝绸之路寻踪”、“玄奘西行探秘”等等),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采取自愿和协调相结合的原则,组成异质学习小组,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地理小博士、历史小灵通、美食家、艺术家等,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将技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潜能。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去搜索信息。下载资料,然后整理所搜集的资料,选择有用的信息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参照评价量规来明确评价要求,制成电子作品。最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作品演示,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步培养学会发现和学习别人长处和优点,学会给别人提出善意的改进意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种学习方式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习的丰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们各取所需,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目标任务,满足了不同档次的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变小课堂为大课堂,使课内外融合真正成为可能,充分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四、在地理主题资源网站的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这样的问题,即主题资源网站建设的长期有效性和典型性

主题资源网站应具有切合实际、及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作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应发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模拟仿真、远程共享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信息化学习成为可能。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获取具有随意性;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层次性和典型性;课程学习内容应实时更新,持续发展与完善。

上一篇:quantity的用法及短语下一篇:发改委群众路线征求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