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2024-08-15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精选10篇)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篇1

计算:

校核:

二〇一一年八月

一、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8-2001 GB50009-2001 GB50010-2010 GB50003-2001 GB50007-2002 GB50011-2010 GB50032-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2、地质勘察报告:

《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其它设计依据:

•工艺、建筑以及电气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配合单。

二、设计原则与条件:

1、设计原则:

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及安全等级如下: •建、构筑物设计基本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

50年 6度 丙类 Ⅱ类 二级 1.0 丙级

•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场地土类别

•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建、构筑物重要性系数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2、采用材料:

砼:垫层用C15,其余现浇构件均用C25砼;

钢筋:HPB300级钢筋,fy=270N/mm2;HRB335级钢筋,fy=300N/mm2。

砌体:±0.00以下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10页岩标砖,±0.00以上用M5混合砂浆砌筑Mu10页岩标砖。

3、地质资料:

根据勘察报告,基础持力层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4、计算软件:

PKPM CAD 2010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 CAD 工程部

三、荷载统计

1、屋面: ① 恒载:

防水层:找坡层:板底抹灰:

10.00×20.00×

Σq恒k1

0.072=0.025=

=

1.7100.7200.5002.930

kN/m2kN/m2kN/m2kN/m

2② 活载:

不上人屋面:q活k1=0.5 kN/m22、墙体自重:

女儿墙:

四、结构计算

电算结果详附件。

22.00×0.24×0.50=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篇2

在我们日常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搭设卸料平台的情况,但经常会因计算参考资料较少,计算时会遇到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在相关书籍的编写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表述,为相互交流学习,本文针对此问题进一步加以探讨。

2 设计计算书

2.1 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图纸及现场概况。2)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年局部修订)。3)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DBJ 14- 033-2005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5)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6)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7)GB/T 20118-2006一般用途钢丝绳。8)JGJ 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2 工程参数

1)荷载参数。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脚手板自重标准值:0.35 kN/m2;栏杆、挡板类别:钢栏杆、木挡板脚手板自重标准值:0.14 kN/m2;施工人员等活荷载:2 kN/m2,最大堆放材料荷载:10 kN。

2)悬挑参数。水平梁拉结点距悬挑端距离:0.5 m;上部拉结点与水平梁的垂直距离:3 m;钢丝绳安全系数K:10;预埋件的直径:18 mm(注:作吊索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为10)。

主梁槽钢型号:16号工字钢,槽口水平[;次梁槽钢型号:16a号槽钢,槽口水平[;水平钢梁(主梁)的悬挑长度:4.5 m,水平钢梁(主梁)的锚固长度:1.5 m;平台计算宽度:2.5 m(见图1)。

2.3 次梁的验算

次梁选择16a号槽钢,槽口水平[,其截面特性为:

面积A=21.95 cm2,截面惯性距I= 866.2 cm4,截面模量W=108.3 cm3,回转半径i=6.28 cm,截面尺寸:b=63.0 mm,h=160.0 mm,t=10.0 mm。

2.3.1 荷载计算

自悬挑端始,第9个次梁的受力面积最大,受力宽度为左右间距的一半,为0.500/2+0.500/2=0.500 m,取此次梁进行验算。

1)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本例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 kN/m2:

q1=0.35×0.500=0.175 kN/m。

2)施工人员等活荷载为2 kN/m2:

q2=2×0.500=1.000 kN/m。

3)槽钢自重荷载q3= 21.95×0.000 1×78.5=0.172 kN/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设计值q=1.2×(q1+q2+q3)=1.616 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设计值P=1.4×10=14.00 kN。

2.3.2 内力验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

Μmax=ql28+Ρl4=1.616×2.528+14.000×2.54=10.013kN·m。

2.3.3 抗弯强度验算

次梁应力:

σ=ΜmaxγxW=10.013×1031.05×108.3=88.053Ν/mm2<[f]=205.000 N/mm2。

2.3.4 整体稳定性计算

1)求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φb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B.3:

φb=570btL1h×235fy

φb=570×63.0×10.02500.0×160.0×235235=0.898

当φb>0.6时,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B.1-2式:

φb=1.07-0.282φb=0.756

φb=0.756。

2)整体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4.2.2式,整体稳定验算应按下式计算:

σ=10.013×1060.756×108.3×103=122.296Ν/mm2<205 N/mm2。

2.4 主梁的验算

悬挑水平主梁按照带悬臂的连续梁计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一般做法,卸料平台的内钢绳作为安全储备不参与内力的计算。

主梁选择16号工字钢,其截面特性为:面积A=26.1 cm2;惯性距Ix=1 130.0 cm4;转动惯量Wx=141.0 cm3;回转半径ix=6.58 cm;截面尺寸b=88.0 mm,h=160.0 mm,t=9.9 mm。

2.4.1 荷载验算

1)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本例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14 kN/m;

Q1=0.14 kN/m。

2)悬挑梁自重荷载Q2=26.1×0.000 1×78.5=0.205 kN/m;

静荷载设计值q=1.2×(Q1+Q2)=1.2×(0.14+0.205)=0.414 0 kN/m;

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取次梁支座力。

P1=1.139 kN;P2=2.021 kN;P3=2.021 kN;

P4=2.021 kN;P5=9.021 kN;P6=2.021 kN;

P7=2.021 kN;P8=2.021 kN;P9=2.021 kN。

2.4.2 内力验算

水平钢梁的锚固长度为1.5 m;悬挑长度为4.5 m;钢丝绳拉结点距悬挑端距离L1=0.5 m,计算简图见图3,水平悬挑梁弯矩图和剪力图见图4,图5。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5.799 kN;N2=10.371 kN。

最大弯矩Mmax=14.529 kN·m;最大变形Vmax=9.790 mm,在第1跨。

2.4.3 抗弯强度计算

水平悬挑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 N/mm2;

水平悬挑梁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ΜmaxγxW+ΝA=14.529×1061.05×141.0×103+

21.065×10326.1×102=106.207Ν/mm2<205 N/mm2。

其中,γx为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5。

2.4.4 整体稳定性计算

1)求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φb。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表B.2,φb=0.895。

当φb>0.6时,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B.1-2式:

φb=1.07-0.282φb=0.755

φb=0.755。

2)整体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4.2.2式,整体稳定验算应按下式计算:

σ=ΜφbW

[f]。

σ=14.529×1060.755×141.0×103=136.480Ν/mm2<205 N/mm2。

2.5 钢丝绳的受力计算

1)钢丝拉绳的轴力计算:

Ru=RAsina=15.7990.600=26.332kN。

其中,sina=lhl12+lh2=3/5.00=0.600

2)钢丝拉绳的容许拉力:

钢丝拉绳的容许拉力按照下式计算:

[Fg]=αFgΚ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Fg≥[FgK=26.332×10=263.30 kN。

依据规范《一般用途钢丝绳》,钢丝绳选择6×19,公称抗拉强度1 670 MPa,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22 mm,其破断拉力为:267.0 kN。

3)钢丝拉绳的拉环强度计算。

钢丝拉绳的轴力RU的最大值进行计算作为拉环的拉力N=26.332 kN。

钢丝拉绳(斜拉杆)拉环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σ=ΝA=Νπd24

[f]。

其中,[f]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10.9.8条所述在物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拉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拉环的应力不应大于50 N/mm2,故拉环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50.0 N/mm2;所需要的钢丝拉绳(斜拉杆)的拉环最小直径:

d=Ν×42π[f]=26332.000×43.1415×50×2=18mm。

所需要的钢丝拉绳的拉环最小直径为18 mm。

2.6 钢丝拉绳拉环的拉拔强度计算

框架梁预埋HPB235钢筋拉环锚固长度计算:

τa=α(fy/ft)d

其中,钢筋的外形系数α=0.16。

HPB2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210 N/mm2;

C35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7 N/mm2;

HPB235拉环钢筋的设计直径d=18 mm;

则最小锚固长度τa=0.16×(210/1.57)×18=385 mm;

拉环一定要压在框架梁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400 mm以上锚固长度可满足要求。

摘要:专门针对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设计,以详尽的计算书的形式,表述了一个型钢悬挑卸料平台的相关设计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指导设计实践。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篇3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014级护理专业高职学生674人及专业教师1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①经常使用生理学资源库的比例:学生占36.4%,教师占30.0%;②使用资源库的目的:学生做练习题占88.6%,教师批改作业占50.0%;③影响资源库使用的主要问题(网络拥堵)的比例:学生占83.1%,教师占70.0%;④对于目前生理学资源库的整体布局介于清晰和杂乱两者之间:学生占52.1.%,教师占50.0%;⑤教学资源库信息的更新速度一般:学生占73.0%,并得出结论学院生理学教学资源库的使用频率不高,目前学院师生对资源库的认同和使用还处于被动阶段,校园网的网络拥堵成为资源库低频率使用的主要原因。资源库建设者应该重视对资源库的宣传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和资源库信息的更新节奏。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资源库 设计与使用 调查分析

数字化教学是随着数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概念,对高职院校而言数字化学习的根本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1]。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本科院校陆续启动各种数字化资源建设工程,取得一定成果。但高职院校(尤其是我们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还刚刚起步,虽然已有完整的框架与自己的特色,但学生与教师的实际使用只有半年的时间,出现一些问题,如质量不高,利用率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在刚开始启动资源库建设时,建设者只是停留在建立课程资源库框架,形式上只是有,内容上也不够系统,让学习者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鉴于以上情况,课题组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学习者满意的资源库设计与使用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2014级共674人,基础医学教师、教学管理及信息技术老师10人。

(二)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院自身情况,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调查问卷各一套,对全院2014级护理专业高职学生674人及专业教师10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统计分析。按调查对象不同,分类统计调查结果,采用Foxpro数据库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①经常使用生理学资源库的比例:学生占36.4%,教师占30.0%;②使用资源库的目的:学生做练习题占88.6%,教师批改作业占50.0%;③影响资源库使用的主要问题(网络拥堵)的比例:学生占83.1%,教师占70.0%;④对于目前生理学资源库的整体布局介于清晰和杂乱两者之间的比例:学生占52.1%,教师占50.0%;⑤教学资源库信息的更新速度一般:学生占73.0%。

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学院生理学教学资源库目前的使用频率不高,使用的目的主要是以学生做练习题,教师批改作业为主,师生对资源库的认同和使用还处于被动阶段。而影响资源库使用的障碍主要是网络拥堵,对于目前生理学资源库的编排和布局基本能满足师生的要求,资源库素材的更新还不够快,教师利用资源库的目的主要是拓展学习途径。

本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收集学习者对生理学资源库这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的根本要求,给资源库建设者提供真实、确凿的数据。为了提高资源库的使用率,应该把生理学教学资源库用于平时的教学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使用资源库的习惯,才能真正解决学习者低频使用资源库的问题,以资源库使用率的提升促进资源库持续更新和维护。建设者可以鼓励专业老师及学生使用者撰写体验感受,并进行评比。在教师专业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后活动中多次开展,以便扩大资源库使用者人数,以此带动更多的潜在用户成为资源库平台的使用者。

资源库的建设应从学习者学习角度设计和建设,在与16位学生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都反映生理学资源库的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缺少引导学习者使用或者介绍资源库整体架构的程序,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一开始因为新鲜感看一下,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就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利用资源库平台。如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师都能及时将自己在平时备课、学习中所归纳整理的专业资讯汇集到教学资源库当中,建立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与学生适时交流的途径,对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扩展学习领域、强化自主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2]。

另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持续更新和维护,需要一定资金的资助和制度的保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3]。首当其冲,要提高校园网的网速,维护和更新资源库平台的同时,努力建立积极的用户体验,让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在使用者中传播,以提升资源库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建.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探究.教育与职业,2012,2(6):160-163.

[2]杨威.关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92-93.

[3]施能进,罗文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共享型医药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8(22):143-146.

某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 篇4

摘要 :本工程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5122m2,建筑层数为四层,总建筑高度16.65m,各层层高均为3.9m。按使用功能设有双班教室、办公室、准备室以及值班室等。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结构体系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本工程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四级框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200kpa,其基础形式采用现

m/2浇锥形基础。在标准荷载计算中,风荷载s00.35KN/m200.4K0N,雪荷载

/m2,对于活荷载,屋面按不上人屋面考虑,活荷载取0.5KN/m2,楼面活荷载主要为2.0KN。框架梁中主梁截面主要选用了300mm×700mm及300mm×500mm截面尺寸,联系梁截面主要为250mm×600mm,框架柱内柱、外柱均选用450mm×450mm。框架荷载计算中,统计了恒载、活载、及风载,在内力计算中活载及恒载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而风载内力计算采用反弯点法、D值法。对框架梁恒荷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弯矩进行调幅,乘以0.9的系数,调幅后再进行内力组合。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框架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内力组合形式选取1.2×恒载+ 1.4×活载;1.35×恒载+0.7×1.4×活载;1.2×恒载+1.4风载;1.2×恒载+0.9×1.4×(活载+风载)四种组合中的最不利组合,以进行配筋计算。在选取控制截面方面,梁的控制截面有三个,分别为梁左右两端柱边及跨中,柱的控制截面每层有两个,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框架各基本构件的配筋均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造要求及实际计算要求。施工图纸的绘制严格执行结构制图规范的要求。关键词:框架结构;分层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

The problem of shear in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laminates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ment of a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 subjected to a shear-dominant loading regime is not well-established.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RC beams without any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 but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CFRP)laminates when the primary mode of failure of the un-strengthened beam is in shear.Four RC beams 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without and with an externally anchorage system, which was carefully detailed to enhance the benefits of the strengthening lamina and counteract the destructive effects of shear forces.All the four beams were identical in terms of their geometry, internal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strength but varied in their test loading regim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shear.All the beams were tested under four point bending and extensively instrumented to monitor strains, cracking, load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s.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four beams is then critically analysed in terms of deformability, strength and failure processes under a shear loading regime.It is shown that with a carefully designed anchorage system, a predominantly brittle shear failureofa strengthened beam canbe transformedtoan almost ductile failure with well-defined enhancement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oth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uld enable engineers to totally avoid shear failure in strengthening beams with little or even no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Keywords: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Performance;Shear loading regime;Strengthening

1前言

2.1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通过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它适用于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形成较大的空间。通常梁、柱截面尺寸都不能太大,否则影响使用面积。因此,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这是他的主要缺点。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较好,能承受较大的变形,但是,变形大了容易引起非结构构件出现裂缝及破坏,这些破坏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威胁人身安全。2.2框架结构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升高,当建筑物高度增加时,水平荷载对结构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普通的砌体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高度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就出现了,框架结构的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通过把钢筋和混凝土粘接在一起,形成承重的框架结构。解放前,我国高层建筑很少,解放后,我国几个大城市开始加速建造高层建筑,目前,在许多中等城市及一些小城市也都已建造了高层建筑。在我国,高层建筑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不仅建造高度在增长,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也愈益多样化,而且在50层左右的建筑中,已开始采用钢结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建造高层建筑的技术水平有了的发展和提高。2.3 本次设计的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通过综合教学楼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掌握了建筑、结构、施工的施工图设计过程,重点是建筑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框架结构设计,充分了解了荷载的传力过程、框架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全面,包括框架柱、梁、屋面板、楼面板、连系梁、基础和楼梯、雨篷的设计。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设计,充分了解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PKPM的实际上机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以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3结论

本次毕业设计我所选择的设计题目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是对我们以前所学各科目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概括总结。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查阅有关教科书,国家规范规程以及相关建筑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设计实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且较好的达到了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挥,加深了对各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计算机上机水平和结构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我以后即将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谢辞 本设计力争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设计成果,积极吸收成功的经验和设计理念,并且以我国最新出版的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做到实用、环保、经济以适应设计新理念的要求。设计打破原有毕业设计的框框,并积极采用工程设计实际的操作规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设计是在指导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建筑方案的选择、结构设计计算书、PKPM上机指导到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绘制,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如有未尽善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特别感谢杨平老师在我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给予我的帮助,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好的设计环境,对设计过程中涉及问题悉心指导,耐心讲解,而且在生活中对我也是关怀备至。同时感谢同组设计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成长的每一步,唯一离不开的是家人对我的关心,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着我,鼓励我、开导我,使我重新获得前进的勇气和激昂的斗志。学生生涯即将结束,将此成果献给我的家人,谨作为对他们的一点微薄的回报!

参考文献

某大学教学楼电气照明系统设计 篇5

照明设计;插座设计;照度计算;CAD

第二章 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

2.1.1照明设计的要求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照明设计的要求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照明设计的要求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照明设计的要求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照明的全方位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观念。光的环境要受照度、亮度、眩光、阴影、显色性、稳定性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设计时应恰当的选择。同时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配合装修一步到位条件,应充分掌握设计前提因素,努力创造最佳方案。有效利用天然光,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区域,尽力降低电能消耗指标。

2.1.2

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2.1.3 照明设计的目的照明设计的目的照明设计的目的照明设计的目的照明的设计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人工照明的手段,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灯光环境。也就是说,使灯光环境符合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封面的要求,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照明的设计原则照明的设计原则照明的设计原则照明的设计原则

(1)使用性原则,使用是根本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条件。使用性还包括照明系统的施工安装、运行几维修的方便简单,及对未来照明发展变化留有一定的空间。

(2)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设计照明系统时要自始至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设计中要遵循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按规范设计。

(3)美观性原则,灯光照明尚具有装饰空间、美化环境的功能。对于房间的照明设计,我们也应该从美观的角度选择、布置灯具,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4)经济性原则,一方面是节能,另一方面是节约[3]。

2.3照明的方式和种类照明的方式和种类照明的方式和种类照明的方式和种类

(1)一般照明 为使整个照明场地获得均匀明亮的水平照度,使用照明器在整个照明场所基本均匀布置的照明方式。

(2)分区一般照明 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般照明。根据工作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将照明器集中或分区集中均匀的布置在工作区上方,使室内不同被照面上产生不同的照度,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3)局部照明 以满足照明范围内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称为局部照明。它仅限于照亮一个有限的工作区,通常采用从最适合的方向装设台灯、射灯或反射灯型灯泡。其优点是灵活、方便、节电、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4)混合照明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称为混合照明。其实质是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在另外需要提供特殊照明的局部,采用局部照明。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3]。按照下列要求确定照明种类[3]:

1、工作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它是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2、工作场所下列情况应设置应急照明:(1)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2)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3)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3、大面积所宜设置值班照明,一般在非工作时间内供值班人员用的照明。

4、有警戒任务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

5、有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航行要求设置障碍照明。

2.4照明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选择 灯具的选择是照明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其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照明的质量、经济性能和耗能指标的好坏。

1、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2、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

3、在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4、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

5、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震动、摆动较大场所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

6、在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护措施;

7、在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8、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

9、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2] 2.52.52.52.5照明计算照明计算照明计算照明计算

2.5.1照明计算的依据照明计算的依据照明计算的依据照明计算的依据

照明计算是照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照明计算的常用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单位容量法、逐点计算法,查概曲线法等。本次设计主要应用利用系数法,顶层咖啡厅用单位容量法。((((一一一一))))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

平均照度的计算通常应用利用系数法,该方法考虑了由光源直接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和经过室内表面相互反射后再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利用系数法适用于灯具均匀布置、墙和天棚反射系数较高、空间无大型设备遮挡的室内一般照明,但也适用于灯具均匀布置的室外照明,该方法计算比较准确。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篇6

编辑:admin 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浏览次数:0 录入时间:2009-10-25 03:37:30 内容简介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4019m2,主体结构4层,层高均为3.9m,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积雪厚度0.32m,基本雪压SO=0.4KN/M2,基本风压WO=0.4 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耐火等级为二级.文件组成及目录

开题报告 中英文翻译 实习报告 任务书 计算书: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2 2.1 工程概括 2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2.4 建筑平面设计 3 2.5 建筑剖面设计 8 2.6 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 8 2.7 构造设计 9 3 结构设计说明11 3.1 工程概况11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1 3.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13 3.4 变形缝的设置13 3.5 构件初估13 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4 3.7 荷载计算14 3.8 侧移计算及控制14 3.9 内力计算及组合15 3.10 基础设计15 3.11 施工材料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2 2.1 工程概括 2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2.4 建筑平面设计 3 2.5 建筑剖面设计 8 2.6 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 8 2.7 构造设计 9 3 结构设计说明11 3.1 工程概况11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1 3.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13 3.4 变形缝的设置13 3.5 构件初估13 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4 3.7 荷载计算14 3.8 侧移计算及控制14 3.9 内力计算及组合15 3.10 基础设计15 3.11 施工材料15 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16 4 设计计算书 16 4.1 设计原始资料16 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17 4.3 荷载计算19 4.4 地震作用计算30 4.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1 4.6 风荷载计算56 4.7 内力组合58 4.8 截面设计61 4.9 楼板设计69 4.10楼梯设计74 4.11 基础设计81 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94 5 电算部分 99 结论 154 致谢 155 参考文献 156 CAD图纸:

建筑设计说及门窗表 建筑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屋面平面图

北立面、南立面 东西立面图

剖面图,构造详图 主楼楼梯平面及构造图 辅助楼梯平面图 构造详图

结构设计总说明 基础平面布置图 基础详图1、2、3 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三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四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一层梁配筋图 二、三层梁配筋图 四层梁配筋图

一层柱配筋平面图

各层柱配筋平面图、配筋表 一~四层楼板钢筋表

某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篇7

为满足市场需要,某汽车公司开发了一款轻型载货汽车,该车前悬架系统为不等长上、下双横臂,下置扭杆弹簧式独立悬架。根据该整车设计参数的输入条件,如空满载质量、前轴荷、轮胎滚动半径等,需要对其扭杆弹簧进行设计分析与开发。

1 前悬架运动学模型

该车型前悬架为不等长上、下双横臂,下置扭杆弹簧式独立悬架。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包括上、下横臂,转向节,扭杆弹簧,轮胎的多体运动学仿真模型,如图1。

1.转向节;2.上横臂总成;3.下横臂总成;4.扭杆弹簧;5.轮胎

2 扭杆弹簧选型分析

在扭杆弹簧悬架设计中,首先根据整车给定的参数和行驶平顺性要求,确定偏频n的范围,然后根据确定一个平均悬架刚度值C。此时,一方面必须保证所要求的悬架刚度值,另一方面又不能超出根据寿命和强度所确定的扭杆弹簧的应力值。根据前期的筛选计算,初步确定扭杆工作直径为φ27mm,长度为1100mm。具体图纸如图2,端部为圆弧形过渡,如图3。

3 前悬架校核计算与分析

3.1 扭杆弹簧有效工作长度l计算

该车型扭杆弹簧的截面为圆形截面,端部是圆弧形过渡,如图3,l=l1+2l2

式中,l1为扭杆长度,由图纸可知为1021.4mm;l2为当量长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工作直径27mm;D为端部直径分别为30.75mm,30mm;(两端直径不一致);l3为圆弧过渡部分长度,由公式计算得出。分别为17.2mm,15.4mm;l2分别为11.23mm,10.27mm,扭杆弹簧有效工作长度l为1042.9mm。

3.2 扭杆弹簧刚度的计算

式中,G为剪切弹性模数,取G=75460N/mm2;l为1042.9mm

计算得:K=3.77×106 Nmm/rad

3.3 前悬架的刚度计算

扭杆弹簧悬架刚度取决于扭杆弹簧的刚度和导向机构的型式,虽然扭杆弹簧本身具有不变的刚度,但由于有导向机构的作用,使扭杆弹簧悬架的刚度不是一个常数而呈非线性变化。此双横臂下置扭杆弹簧导向杆系空载时的结构简化示意形式如图4,悬架刚度C可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

将图中a=459.3mm,b=347.9mm,m=277.9mm,n=2575mm代入,计算得:

前悬架空载刚度C空=29.7 N/mm。

3.4 扭杆强度计算

最大扭转剪切应力:(N/mm2)

其中Mmax=K·θmax

式中,τmax为扭杆最大剪切应力;Mmax为扭杆最大扭转力矩,取前悬架上跳极限状态扭杆扭矩为扭杆所受最大扭矩;θmax为扭杆最大扭角。

根据对前悬架力学计算以及模型仿真分析,得出

而扭杆扭转极限应力为(735~882N/mm2),满足要求。

3.5 前悬架偏频的计算

前悬架偏频值按

式中,M为悬架簧载质量,Kg(总布置提供)。代入数字计算的前悬架偏频为:前悬架空载偏频1.37,前悬架满载偏频1.29。

3.6 分析验证

经计算校核,前悬架刚度与偏频符合整车设计要求,扭杆弹簧结构与尺寸也基本定型。

根据计算分析的结果,将扭杆弹簧的三维数模与两维图纸发往配套厂家开发,开发后的产品经试验车在定远试验场与襄樊试验场各进行8万公里可靠性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扭杆弹簧的设计符合整车的开发要求。

4 结束语

结合实际车型的开发,利用CATIA软件进行建模与运动分析,对扭杆弹簧进行了设计分析与计算,同时又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实车的可靠性验证。

参考文献

[1]刘惟信.汽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1.

[2]余志生.汽车理论(第四版).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7.

[3]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8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辩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工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计算器推理验证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计算器、转盘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教师出示计算器教具,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计算器的构造

1.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又是做什么用的呢?(学生举例)

2.课件出示多种计算器:虽然外形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小结:显示器、键盘。

【设计说明】:对于计算器,学生有认识,有基础,有生活,对于计算器的构造也有一定的认识,有很多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所以这一环节我觉得一带而过就可以了。

三、初步计算感知计算器的优点

1.算一算

(1)一步计算的基本输入方法

提问: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生高声齐答:会

出示第一题30×18=。

(2)感受整体记忆连贯输入

出示第二题41600÷128=

学生后教师演示学生的操作方法看一个数字按一个键,有的学生在下面笑。

提问:你为什么笑?小结:我们要整体记忆、连贯输入(板书)

(3)简单的两步计算的输入方法

出示765+469-296=

学生操作汇报出两种操作方法

小结: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输入就能很快得出结果了。

(4)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比比谁按得快。出示:1234578×2×9=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把第一个因数看成了12345678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提问:怎么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归纳:我们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板书)

【设计说明】:将书上的两道题的例题改成了四道题,分层让学生感受用计算器计算时的一些技巧,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以及输入时的注意点。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在操作过后小结方法,对用计算器计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说一说

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四道题,有什么感觉?

小结:操作简单,计算快速

3.练一练:

完成作业纸第1题: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438+2576= 625÷25=3028-2965=

218+493=2191 ×35=3363÷57=

2800 -1798= 6848 - 579+386=816÷68 × 27=

【设计说明】将书上的试一试与想想做做第1题整合,取其中的9条,精练。

四、灵活使用计算器优化方法

1.分一分

①3569+1427 = ( ) ②10+20=( )

③29×42= ( )④457÷46 =()……()

⑤17×25×4=()

观察这五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题目需要用计算器计算,哪些不需要用使用呢?

小结:看来我们得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使用计算器。(板书:合理使用)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去具体地计算,只是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优化了计算方法。其中针对第4题学生有分歧,这时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学生很快就发现,计算器并不是万能的,不能直接显示余数是多少。

2.练一练

完成作业纸第2题:

【设计说明】这道题是将想想做做第三题进行了修改。第一题需要借助计算器,第二题部分借助计算器。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出灵活地使用计算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现规律层层推进

(一)神奇的142857

1.师生竞赛

(1)师生共同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前四题:

142857×1=142857×2=

142857×3=142857×4=

教师很快就完成了,学生质疑: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2)解释

先观察算式发现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依次增加。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加法比乘法快,相信吗?

师演示操作:142857+=(计算器记忆142857+)接着按=得出第二题的结果,继续按=就能得出第三题第四题的结果了。

(3)尝试

学生好奇自己跟着按起来,感受计算器计算中的神奇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安排,在比赛中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引领学生去观察、去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一些小技巧。

2.合作发现

观察四道题的结果,借助转盘(如下图)转一转、读一读,在小组内讨论你的发现。思考照这样排下去142857×5、142857×6的结果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设计说明】规律学生能发现,但很难表达出来。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借助转盘学生能很快地发现规律,不用过于复杂的说明,就能直观地猜想出142857×5、142857×6的结果可能是多少。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验证猜想

计算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指出只在一定范围内才有这样的规律,乘7乘8就不再有这样的规律了。

(二)有趣的宝塔数

1.计算器算不出

出示11111111×11111111=?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出很多不同的条案

提问:同一道题为什么会得出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呢?

发现计算器显示器数位不够。

2.书本中的提示

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到书上101页去找找提示。完成101页第4题

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交流说规律。

3.直观展示验证猜想

学生由上面的规律推算出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这是答案对不对呢?为什么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出示竖式:

【设计说明】:学生的推算是在找出规律的基础上的,只是一种猜想。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有实际的数据支持,于是我想到了列出竖式。在学生看竖式,说算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规律会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少。

4.感受宝塔数的数学美

再一次出示:

再次观察这组题,美吗?像什么?

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宝塔数。

六.全课总结

提问:现在,你会用计算器计算了吗?

小结:同学们每次都说会,我想课前的会与现在的会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送给学生一句话:人的智慧才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

——培根

某民用机场航空噪声影响计算分析 篇9

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为评价量,同时参照ICAO(国际民航组织)和SAE(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计算方法,借助FAA(美国联邦航空局)的`INM(综合噪声模型)对某机场的航空噪声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详细地考虑了机型组合、飞行架次、起降方向、时间分布和飞行程序等因素对机场噪声的强度、分布区域形状和分布区域面积的影响.提出一套先进的机场航空噪声影响计算与分析方法,可为今后机场作航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作 者:王维 马腾飞 WANG Wei MA Teng-fei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天津,300300 刊 名: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2007 25(3) 分类号:V351 关键词:机场   航空噪声   现状影响   影响预测  

★ 噪声实验报告

★ 美在我们周围

★ 周围的造句

★ 机场自荐信范文

★ 机场见闻录

★ 航空自我介绍

★ 我周围的环境范文

★ 机场后勤人员岗位职责

★ 机场实习报告范文

计算教学设计 篇10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

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

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1-0.5),错误地算成20×(1-0.5)。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

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

再如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整数乘法与除法时,因为它们用到的计算口诀相同,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坐错位”的现象,要走出这一误区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像根据三四十二这一句口诀,说出3×4=124×3=1212÷3=412÷4=3四个算式。根据3×4=12说出12÷3=412÷4=3这两个除法算式。

2、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3、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

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

15×15=25×25=35×35=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65×65=75×75=85×85=就会迎刃而解了。再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60+100÷5×4,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256÷1=256÷256=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25=250×50=305×60=360÷90=360÷9=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上一篇:泉州痔疮医院惠民活动下一篇:领航中国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