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24-06-20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共13篇)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1

安岳县李家镇中心小学

郭启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前一个数这两种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是春游的好时节,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这次李叔叔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到百味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买完书后就迫不急待地看。瞧,他在看自助旅行的书呢,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能帮帮他吗?

1、学习例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自由说说,再请个别回答)

生的回答可能有: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你们能把你们的想法列成算式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堂上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完成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大家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小组交流)随学生汇报,板书:

234-66-34 234-(66+34)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134(页)=134(页)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列出了三个算式。

师:那么这三个算式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可以适当引导,即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观察:三个不同的算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你选择的是哪一个进行计算的?

生: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有目的地去选择学生回答)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呢?请你来说说吧。

(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正好得100)师: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选第三种方法,是因为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选第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学生回答后

明确:方法二和方法三比方法一更加简单易算。师:为什么会简便一些呢?

师:对了,方法二里因为34和66可以凑成100,先把它们加起来再去减,而方法三34和234的尾数相同,所以先去减34。师:方法

一、方法二和方法三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它们之间可不可以用等于号连起来,好,我把它们连起来。以上的这三个算式是相等的,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现在,咱们就马上来练习几道题,看大家能不能学以致用吧!(P41页练习七 第1题)868-52-48=868○(52+)1500-28-272=-(28+272)

415-74-26= ○(○)

(在评讲时,注意贯穿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转化成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思想)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较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进行连减计算时,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师:我们原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减法的运算定律吗?

学生回答,板书。a-b-c=a-(b+c)a-b-c=a-c-b 师:大家学会了吗?

师:大家学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查咱们学习的情况吧!

(三)练习。

1、课件出示: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

评讲528-53-47时,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完整地说一次)

评讲470-254-46时,问:为什么要把254与46相加? 评讲545-167-145时,问:这道题为什么不把后面两个减数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一方法呢?而是用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这一方法?

在计算连减时,首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2、现在我们学校也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春游。老师征求大家是否愿意去粤晕园的意见,请同学们用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有325名同学参加投票。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 票。

师:弃权的有几票,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呢?

3、大多数同学都赞成去粤晕园,我们就现在出发吧!

来到粤晕园大门口,我们先去买票,售票员阿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冲过关,就可以免大家的门票呢!大家有信心冲关吗?来,现在咱们一起来冲关吧!第一关:我来判断:

901-109-91= 901-(109-91)586-78-186 =586-186-78 638-(438+57)=638-438+57 3456-(481+519)=3456-481-519 103-75-25=103-25-75 请大家先判断正误,如果是错误的,请大家当当小医生,把它治好。

第二关:我来算:书P41页 第2题

(在评讲练习的时候,不断强化在遇到连减计算时,首先观察题目中数据的特点,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总结: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教学,是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运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 从生活中寻找规律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如下情境:

(1)出示图并提问:

上衣:31元、48元、36元、43元

裤子:42元、30元、44元、49元

如果让你自己去选购一套衣服,你会怎么做?

(2)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

提问:你付100元,则应找回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出不同的算式: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当作生活的必需来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 从讨论中发现规律

“讨论”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示两组不同的列式:100-31-42=27100-(31+42)=27,设置这样一个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发现:

“这两组算式中虽然列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算式相等。”

“左边的算式先算买了一件衣服后还剩下多少钱,右边的算式先算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讨论进入高潮,这条规律已被揭示出来。同时学生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探讨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3. 从举例中验证规律

借助具体数据、事例,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将抽象的数学关系、事实、结论等具体化,从而巩固得出的规律性知识。所以在学生们发现规律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验证。

(1)学生举出:1200-560-300

学生计算后该规律仍能适用。

教师问: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两个算式吗?(你能举多少?)(无数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条规律对任何这样的两个算式都能成立。

(2)推出字母公式:请你用字母表示这条规律。师板书:

4. 从探索中运用规律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布鲁纳)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解决规律的应用,展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小组探索:

(1)请你找出下列可以用简便方法运算的式子,并计算

讨论后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你能否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讨论交流:

我带了118元到肯德基快餐店,一杯可乐4元,一份套餐18元,我还剩多少元?(118-18-4=96元,这样算比较简便)

食堂有400千克大米,吃掉了10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400-103=400-100-3=300-3=297千克,这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编题活动一直持续到课后,可以说学生们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这节课从寻找规律、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一教学思想为主线;以生活情境导入,又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案例分析 篇3

新课标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案例】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浙教版第七册第40页),我教完例2,例2是这样的:

3475-1999

=3475-2000+1 想:把1999看成2000,

=1476 多减1,要加1。

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出跟例2相似的式子吗·"这时,我看见了一位思维活跃但却不遵守纪律的男孩高高举起了手,我不忍挫伤他的积极性,于是第一个就叫了他。他说:"1111-303。"我乍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但又马上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吗·于是,我微笑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111-303。"我又请了一生板演。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板演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14

然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板演的算式,学生都说正确。我说:"你们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一生说:"我先把303看成是300,多减3要加3,结果就是814。"我又叫一生,他说:"我跟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一样。"我说:"看来,同学都同意他们的意见了。"学生都说:"同意。"突然,有个小小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等于808。""咦,是808!"有几个细小的声音又冒出来。"是814。"有些学生不服气地喊着。……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我一槌定音。这时,我微笑着:"同学们,请安静。刚才这题到底是814还是808,你们自己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一下。"我吩咐道。过了一分多钟,有学生叫起来:"教师,真的是808!""是808!"之后,附和声越来越多。"你怎么算的·能跟他们说说看吗·"我指名第一个说808的学生回答:"老师,我是笔算算出来的。""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1111-303,先减300,比原先303少减3,所以还要再减3。"式子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08

于是,我乘机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还有谁再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吗·"我继续追问。"老师,我觉得,这题跟刚才我们做的例题2有点不一样,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而我们这题的减数303比300大。""老师,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1,所以3475减2000多减1要加1,而这题1111减303,把减数303看成300,303比300大3,减300就比原先少减3要再减3。"其他学生听了都点点头。这时,我向学生进一步说明:"在计算减法时,如果減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他们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要加几,少减几要再减几。"虽然,当堂练习完成不了,但学生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反思】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分预设的,没有高质量的充分的教学预设,就不可能会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教师根据课前的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教师囤于预设的有序展开,完全按照教材执行教案,限制学生对预设方案的超越,那么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出于教师预料涌现许多的新想法,出现许多的新问题,暴露许多的新思维,展现许多非预设生成之美。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课堂的教学要弹性灵活。

1 使学生敢于跃"雷池"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预设而对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当教师无视这些因素存在的时候,势必让学生走向一个教师设计的狭隘而偏僻的"知识胡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是教师为他们预设的认知成果,丧失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思考和体验。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放弃了调皮男生的"1111-303"这个题目,依然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教学,就激不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智慧的火花。 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要敢于冲出预设的疆域;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来决定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让有形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因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只有跃出教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才能更艺术地调节教学过程轻重缓急。

2 学会及时"变奏"教学流程

非预设生成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如果我在学生提出1111-303时说:"这个题目的类型的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我们放到课后再来解决。"这样搪塞了事的话,你想接下来学生的思维的转盘能转得起来吗·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抓住瞬间的意外,并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通过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找到简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17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2、出示目标

找到简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简算。

二、自主学习:6分钟

内容:课本p79的例4

时间:6分钟

方法:尝试计算。 0.6+7.91+3.4+0.09

(1组6号学生板演,4号学生纠正,2号学生进行点评)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同桌交换意见,谁的方法简便?

四、质疑探究:5分钟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吗?

五、小结检测:22分钟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检测:

a、填空:

4.36+14.8+5.64+5.2=( )○ ( )

38.2-7.09-20.6-2.31= ○ ( )

b、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c、解决问题:

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堂清:课本第80页,第1题 、第3题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5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中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例2,是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结束后,我细细回想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改变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强比较大小的两组,只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例题中有意加入了减法性质的一组题,有效把握简算教学的难点。

2、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在这节课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以旧引新,知识迁移的特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知识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整数的加法、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错处给与帮助和点拨。

缺点:

1、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够好。在出现例二的三个等式时,我提出“你能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想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得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或者运算顺序不同,顺理成章得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而学生直接答出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说出,有些牵强附会,牵着鼻子走。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前松后紧。复习中为了顾全大局,用的时间较长。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学上要多设计应用减法性质的练习题及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篇2:《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听的教学方式和“以本为本”的教学准则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尤其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总是严格、忠实地执行教材。学生的计算虽不成问题,但他们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缺乏自主构建、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作了如下尝试。

[片断一]

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购物吗?今天,老师先让大家尽兴地去超市逛逛,好吗?

[推出购物超市流动车,上面有98元的足球、1999元的彩电、395元的VCD、48元的乒乓拍、4999元的电脑、29元的《三国演义》、159元的大衣等,让学生分别以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进行买卖。待每个同学都有了购物体验后,回到座位。]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能介绍一下你买到的东西,描述一下付款的经过吗?

生1:我买了1只足球98元,我付出100元,营业员找给我2元。

师:为什么能找到2元?

生1:因为足球只要98元,而我付了100元,多付了2元,所以营业员要找给我2元。

师:噢,原来这样。

生2:我买的是彩电,我付出20xx元,找回1元。

生3:我也买了1只足球,我先付出90元,再付出8元,这样就不用营业员找了。

……

师: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你们感到哪种付款方式最方便?

生1:我认为付出整十、整百、整千元,再让营业员找一些零钱比较方便,这样我们不必带一些零钱去购物了。

生2:我认为身边正好有零钱的话,要多少钱就付多少钱,不用营业员找了,也好把零钱用了,减轻负担。

师:营业员们,你们的收款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生:他们买足球的话,大部分都付100元,我收了钱后,再找给他们2元。

师:为什么还要找给他们2元?

生1:因为足球是98元,我多收了2元,所以要找给他们,否则就占人家的便宜了。

生2:我记得有一位顾客买了一台VCD,他付给我3张100元,1张50元,2张20元和1张5元,正好是395元,我就不用找钱给他了。

师:看来,你们都有丰富的购物经验,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经验来进行计算,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想试试吗

[解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创造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在活动的体验中,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活动情境,再现生活原型,让学生投入到愉悦的“购物”活动中。热闹、欢快的购物场面,似乎使他们忘却了那是在上数学课,而考虑较多的就是怎样付款和收款,从中不断地体验到“多收了钱要找给人家,多付了钱要找回”。在热热闹闹购物之后,让学生交流购物经历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要找给2元?”“为什么能找回2元?”“哪种付款方式最方便?”为学生探究简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起了良好的铺垫。

篇3:《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中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例2,是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结束后,我细细回想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改变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强比较大小的两组,只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例题中有意加入了减法性质的一组题,有效把握简算教学的难点。

2、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在这节课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以旧引新,知识迁移的特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知识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整数的加法、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错处给与帮助和点拨。

缺点:

1、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够好。在出现例二的三个等式时,我提出“你能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想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得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或者运算顺序不同,顺理成章得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而学生直接答出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说出,有些牵强附会,牵着鼻子走。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前松后紧。复习中为了顾全大局,用的时间较长。

篇4:《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解决生活中小数加减问题及以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猜想并积极寻找材料进行验证,再在进一步的运用中进行拓展、反思,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了使例题的运算“有根有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严密性,主要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运用于小数,之后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主要是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进行比大小,在这几个算式中隐含着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改变运算顺序的两个算式,连减的算式和连续减两个数的和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并且自己举几个相似的例子来验证,整数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中。这样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出来,一个接一个补充的更加完整。

接着,先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试做,(不提“简便计算”的要求),试做后再提问,你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利学生体会课本中先说明“同样适用”的必要性。但实际教学时,意外地出现了学生的发言,当时他的发言也未必是严密思考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证实自己“按顺序计算”才是正确的找理由,我即利用此契,抓住“可以这样计算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了归纳小结。

有了加法运算可以简便计算做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的想到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学生一尝试发现计算更加简便。

然后是巩固练习环节,首先是“找找哪两个小数是好朋友”,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凑整,接着是“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最后是运用。应该说整个练习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地,使练习达到了目的。

整节课层次清晰,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验证,完成了学生的“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过程,但是在细节处理上有些欠缺。因为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数、三位数的小数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让他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他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另外,作为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把握有利的契机,运用有效策略,充分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学生探究的资源,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篇5:《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

篇6:《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6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 彭志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3到5题(另外补充相关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得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并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 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支撑,采用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组织教学活动。 学法: 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第106页第5题的放大的收银条、福娃贝贝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齐回答) 今天我们将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进行练习。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希望自己有些什么收获呢?(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熟练正确地进行简算,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老师还给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敢地展现我们四年级3班同学的风采,能做到吗? 二、基本练习(热身准备) 师:要想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必须要有过硬的口算本领。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准备,比一比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 1、口算:(出示小黑板) 0.8+1.2 7+3.2 5.6+3 4.5-3.5 3.8+0.2 3.4+0.6 4.5-0.7 2.9+0.1 3.4-0.6 4.9+1.1 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开火车说得数,订正。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还挺不错的嘛!有了过硬的口算本领,还要会用运算定律。你会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吗?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4.72+3.75+2.28=4.72+□+□ (2)、3.25+7.84+2.16=3.25+(□○□) (3)、17.32-12.51-4.49=17.32-(□○□)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用字母怎样表示。 老师板书:a+b=b+a;(a+b)+c=a+(b+c);a-b-c=a-(b+c) 师:比较第(2)、(3)题的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括号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除了上面三种情况,还有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a-b-c=a-c-b;a+b-c= a-c +b;a-b+c= a+c -b 三、综合练习(实战演练――争夺☆的比赛) 师:热身准备结束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实战演练――进行争夺☆的比赛,你能得到几颗☆,你就可以加几分(加在平时的评分表上),并且还要看谁的☆最多,得☆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老师将奖励一封表扬信。有信心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吗?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信吗?那就要加油哟! 1、第一颗☆ 用简便方法计算(连加、连减运算的) 17.4+12.8+18.6+14.2 34.34-15.66-4.34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指名板演,订正。 师:第2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什么第2题有不同的方法呢? 学生回答。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2、第二颗☆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加减混合运算的) 8.48-(4.48+0.9) 7.86+(5.3-2.86) 5.9+0.2-5.9 9.2-4.73+2.27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不仅要看两个数是否能够凑整,还要看两个数的运算符号;如果没有简便计算的,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去掉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号…… 3、第三颗☆ 数学医疗站 师:这些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些同学出的错,你能找出这些出错的原因吗?帮他们改改错吧! 学生先独立思考出错的原因,再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出错的原因。 1.88+2.3+3.7 13.55-8.86+12.45 4.7+0.1-4.7+0.1 =1.8+(2.3+3.7) =13.55-12.45+8.86 =(4.7+0.1)-(4.7+0.1) =1.8+5 =1.1+8.86 =4.8-4.8 =6.8 =9.96 =0 接着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改错。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要抄错题,口算也不要忘了进位;交换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数的符号一起交换…… 4、第四颗☆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书第106页5题) 师:得到三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那你们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想一想: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什么时候应用得最多?(学生回答:买东西。) (出示书第106页5题放大的收银条) 师:你们见过收银条吗?你能说一说这张收银条上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计算“应收金额”和“交易找零”? 学生独立解决,订正时,让学生说是怎样计算的。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呢? 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生活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 (智力大考验) 师:得到四颗☆的同学请举手,还想继续得☆吗?今天,老师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我就给大家请来一个好朋友。(出示福娃贝贝的图片)它是谁呀?福娃贝贝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贝贝的考验吗? 1、0.1+0.2+0.3+…1.9+2=? 2、48-0.9-0.99-0.999=? 师:你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订正。 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加一颗☆,全对的加两颗☆。 五、总结 1、得到六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就是今天的智慧之星,高兴吗?(老师奖励一封表扬信。)没有得到表扬信的同学不要灰心,以后的数学课上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会成为智慧之星的!继续加油吧! 2、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独立作业 书第105页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学校进行“巩固型练习课的赛课”活动中上的一节课。首先,我很重视这次的活动,并且练习课对于我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因此,我查阅了一些有关练习课方面的资料,对于练习课有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这节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以下的一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体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思路清楚,充满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开放性练习(拓展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口算(抢答)、填空、判断(数学医疗站)、计算(简便计算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接受福娃贝贝的挑战等。这些练习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简算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快的进行简算。 因此时间就有些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了。在处理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还不太恰当,语言有些嗦,不精简。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7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能记住计算定理的概念, 但是他们不一定理解运算定理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难免出错。例如在加减乘除运算过程中, 学生虽然知道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的规则, 但是在做题的时候, 学生就忘记使用这一条运算定理了, 很可能错误地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先计算加减, 后算乘除。而且,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生搬硬套地使用运算定律, 并没有理解计算规则的本质特征。例如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定理是 (a+b) ×c=a×c+b×c, 由于学生不理解运算定理的内涵, 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在计算 (25+9) ×40 的时候, 会写成 (25+9) ×40=25×4×9。因此, 教师要辅助学生理解运算定理的意义, 指导他们灵活运用计算规则。例如在学习包含除法和等分除法的时候, 首先告诉学生包含除法的定义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然后引用简单的例题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学习包含除法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把18颗糖果每3颗放在一个盒子里, 可以装几盒”;在等分除法教学中, 提问学生“把18 颗糖果平均放在6 个盒子里, 每盒放几颗”。

二、开拓学生的思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方面,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和培养学生简便意识的过程中, 要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在依据运算定理的基础上灵活转变顺序。例如在计算55-98+65 这道题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生硬地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55-98, 认为这道题无法计算, 这时候, 教师理应告诉学生同级运算中可以调整运算顺序, 将解题过程写为:原式=55+65-98=22, 这样计算迅速又简便。另一方面, 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课堂互动, 设置实际情境, 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呈现加减乘除的运算定理与过程, 还可以展示图文并茂的例题。例如在中秋节即将来临的时候, 用PPT展示8 块月饼和两个盒子, 提问学生平均每一盒可以放几块月饼。这样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 感受计算思维的乐趣。而且, 老师理应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计算定理, 自己编写关于加减乘除的应用题, 对于应用题编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 提高学生使用简便运算的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 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运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正确率, 而且要训练他们的运算速度,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提高他们使用简便运算的能力。可以开展“看谁算得又快又好”比赛, 先为学生列举一些关于简便运算的题型。

例:48.7+5.6+11.3

原式=48.7+11.3+5.6

=60+5.6

=65.6

然后让学生参考例题, 运用简便运算的规则来做题, 让学生体会“算得又快又好”的快乐。老师还可以运用“得小红花”“夺红旗”“找朋友”和“送信”等游戏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 激发他们学习使用简便运算的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意识, 加强他们掌握简便运算的技能。

四、注重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作为数学教师, 理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口算是学生对算术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他们解决计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则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促进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 在教导小学生掌握简便运算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练习的快乐, 方能辅助学生灵活运用简便运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的过程中, 教师理应辅助学生理解运算定理的意义;开拓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采用游戏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注重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简便运算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重要课程, 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掌握简便运算技能的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 让学生理解运算定理的意义, 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能够用简便意识来计算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的简便意识, 并提出个人见解, 希望可以为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计算教学,简便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利娟.浅谈小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4, (8) .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篇8

小学数学1坊

范县第二小学

王永红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灵活利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1)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

14.6-5.7-4.3○14.6-(5.7+4.3)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2)学生尝试简便计算。(3)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过程。

(4)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师生玩凑整的游戏。

(5)小结发现的规律。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小组学习书中例3:

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准备怎样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4、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5

(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

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8.68 +4.3 +()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学生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解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 36 + 64 + 97

1.5 + 3.8 + 6.2

78-(43-22)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减法的性质:a-b-c = a-(b +c)

(二)、探究新知

1、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教师出示小研究:教材第119 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第一、比较大小①3/7+2/5和2/5+3/7 ②(2/3+1/4)+3/4和2/3+(1/4+3/4)

小组讨论,并汇报。提问:

1、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2、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揭示课题并板书)

第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①2/5+1/3+3/5②1/4+1/3+1/4+2/3③(1/12+1/4)+(5/12+3/4)小组讨论并汇报。

4、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教师:在进行分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时,我们要根据题中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三)、拔高训练

1、下列各题,你能用简便算法计算吗?如果能,请说出你用的定律或性质。

1/8+(1/4-1/8)

3/7+8/15+4/7+7/15

5-5/11-6/11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我们在计算整数、小数加减法时,除了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以外,还有其他的简算方法吗?

生:带着符号搬家。

师:你们能开动脑筋,岀几道需要带着符号搬家的简算题吗?

生:自己思考并出题。

师预设:5/8+2/5-5/8

3/8-1/12-1/8

4/7-5/12+3/7

生:展示出题并汇报出题目的。

(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师:现在如果老师把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综合到一起,你们还能解答吗?

2、提高题:5/12-1/6-5/6+7/12

4/7+(17/24-4/7)

12/13-(12/13-2/3)+1/3

0.75-2/13+0.25-5/13

(四)、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五)、作业:123页,6题

(六)板书: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浅谈简便计算中错题纠正的探究 篇10

在对有关简便计算易错问题的梳理中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如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呢?以下是我工作中摸索出的方法。

错题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是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反馈,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简便计算历来是中年级教师讲得最多,学生又错得最多的题目类型。所以在上次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错题本,把这一年来出现的有关简便计算的错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知识不能自主建构,教师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控教学,因此错题就会“应运而生”了。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教师的我,开始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第一步是拿到题目先根据算式中数字的个数决定是拆还是合并,考虑如何拆更适宜。在这一步时我分成了几种类型:

1.只有两个数字的先变成三个数字:

(1)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就把这个数拆成一个整数和一个数的和或差。如41×99中可以把99拆成100-1,这样这题就变成了41×(100-1),201×34可以把201拆成200+1,201×34=(200+1)×34了,765+98则可以把98拆成100-2,765+98=765+(100-2)。

(2)如果这两个数字都不接近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分解时要同时考虑这两个数,乘法中尽可能凑成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125和25这两个数是最易出现的数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见25就想到4,见到125就想到8。如25×24,把24分解为4×6为宜,125×32,把32分解为8×4为宜,当然其他分法也是可以的。除法时要考虑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暂时没有学,我适当地进行了渗透)。

2. 有四个数字的应考虑先变成三个数字,这种题目一般都运用乘法分配律,所以先圈出相同的数字和乘号,把余下的两个数字和符号放到括号内。

3.三个数字中有两个数字相同,形如37×99+99的,找1来帮忙,如:37×99+99=37×99+99×1,这时再按第二条的方法做就可以了。我要求学生做这些简便计算时必须写出我上面的这些步骤,以防止由于偷工减料而造成的错误。

第二步是变成三个数字后直接根据题目的运算符号确定所选择的运算律,例如一个算式中只有加法就只能选择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只有乘法要选择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加有乘或有减有乘则需要选择乘法分配律,有加有减或者只有减法时想到减法的性质,有乘有除或者只有除法时要想到除法的性质,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几种运算率的混淆。

通过上面这两步的反复训练,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出错的越来越少了,上次期末考试中我教的班级共有两个学生出错,其中一人还是方法对了,计算失误造成的。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方面,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我们还应不定期地开展计算比赛,设立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开发“错题资源”的意识,让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当前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在滚滚向前,我愿把自己化作一滴水,在这股洪流中推波助澜。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简便计算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纠正数学作业中错题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学生的错题,更要将错题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有效地纠正数学作业的错题为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让“错误”点亮数学课堂。

摘要:简便计算历来是中年级学生出错较多的一种题目类型。在对有关简便计算易错问题的梳理中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知识不能自主建构,才导致最终学生错题的“应运而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11

1.学生讨论: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很快的口算出这道题吗?

板书:113+59=113+60-1=172

2.提问:为什么加60?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减去1?

3.小结: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先按整十算,多加了几就减去几.这样可以直接用口算,而且又对又快.

(二)教学例2 276+98

1.模拟游戏“找钱”(详见探究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98=276+100-2=374

3.提问:把98看作多少?(100)

加100多加了多少?怎么办?

把276看作300计算可以吗?好不好?为什么?

4.练习

(1) 76+97=76+100○□=□

(2) 387+296=387+300○□=□

(3) 499+379=500+379○□=□

(4) 183+99=183+□○□=□

(5) 49+425=□+425○□=□

(三)教学例3 165-97

1.讨论:这道题你打算怎么做?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65-97=165-100+3=68

3.提问:为什么要加上3而不是减去3?

4.教师小结

减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先按整十算,多减了几,就减去几.

5.练习

(1)152-99=152-100○□=□

(2)321-88=321-100○□=□

(3)536-298=536-□○□=□

(4)247-199=□-□○□=□

(5)571-289=□-□○□=□

(四)小结

提问:

1.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3.加法和减法的简便算法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把加数或者减数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

不同点:加法是多加了几要减去几;减法是多减了几要加上几.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填空.

例:+1968看作(+200-2) +297看作( )

+88看作( ) -297看作( )

-99看作( ) +999看作( )

2.判断下列简算是否正确.

A.127+59=127+60-1( )

B.99+45=45+100-1( )

C.243-99=243-100-1( )

D.86+97=86+100+3( )

E.121-89=121-100+1( )

3.选择最简便算法.

(1)86+89

A.86+80+9 B.89+90-4 C.86+90-1

(2)198+84

A.198+80+4 B.84+200-2 C.198+90-6

(3)115-99

A.115-90+9 B.115-100-1 C.115-100+1

4.比一比,谁的简便算法多.

197+98 98+299 398+20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算法算下面各题.

115-99 176-98 439-197

148-79 250-199 526-298

2.王老师给学校买图书用了139元,买体育器材用了97元.他带了300元,还剩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一个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整十数,然后多加了几再减去几,多减了几再加上几。

要想正确掌握这一简便算法,首先必须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还要有口算的基础,因此,新课之前复习了以上有关内容。

新课的引入是通过一个数加上整十数113+60引出一个数加上接近整十数113+59,这样安排,便于启发学生自己想出简便算法。

新课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得出加上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二层次为了避免与加法简便算法混淆,先通过做买卖游戏付整找零的活动,引导学生的出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三层次加法和减法进行对比。

在组织练习时,配合新课各阶段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进行练习,然后组织对比性的综合练习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灵活练习。这样由浅入深地组织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简便算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探究活动

找钱

游戏目的

让学生自己探究减去一个接近整十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游戏过程

1.表演如下情景: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了97元的商品,妈妈怎样付钱?售货员怎样找钱?

2.由一个学生扮妈妈,另一个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妈妈把3元和65元合在一起.

3.教师提问:

(1)买97元的商品,为什么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因为零钱65元不够,97元接近100元.)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迁移类推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学重点:

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不计算,直接判断哪些题的得数成整数、整十数整百数。(ppt)

2、口算下列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ppt)

3、引入: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也适用吗?板书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PPT展示 2.78+0.3+1.7

1.9+2.07+0.93+1.1 活动要求:

1、一大组:按正确顺序算。

2、二大组:猜想有没有简算方法,并按猜想计算。

3、小组互相交流,探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4、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二)(课件出示例4):

1、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种子展销会”。这天,王伯伯

和他的儿子一起来到了展销会现场。看一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

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

师: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 师:明白他说的意思吗?那就动手列出式子算一算吧,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在运用数

据的时候,一般不要打乱数据的顺序,不然容易把数据写重复或遗漏。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巡视。3.汇报:

(1)5.5+2.76+14.5 =8.26+14.5 =22.76(元)

(2)5.5+2.76+14.5

=(5.5+14.5)+2.76

= 20+2.76

= 22.76(元)4.交流:观察两种算法的异同, 比比哪种做法简便,说说这样算简便的理由,说明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师:原来学过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对现在学的小数加法来说,适用吗?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生: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三)情境出示:小红应找回多少钱?(PPT)生:„„

师:好,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算? 1.计算: 20-9.85-7.15

2.汇报交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做的两个题目表达的信息完整的说出来?(板书)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试一试,我能行。

13.64-2.8-3.64 32.54-0.46-4.54 2.我是小法官

(1)24.5-4.6+5.4 =24.5-10 =14.5

(2)8.46+0.97+0.3

= 8.46+(0.97+0.3)

= 8.46+1

= 9.46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师:„

3.动脑筋,我最棒

请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内填上合适数字。使该题能进行简便运算。

(1)5.2+63.43○()(2)7.02-3.5 ○()

四、总结提高:

“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13

一、知觉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 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 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 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 可以交换运算顺序, 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 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对策

面对这些学生, 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 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 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教师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 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 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 教师可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 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的不同的简便程度, 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二、定势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上面这种现象在简便计算时出现的较多, 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因为在他们看来, 学了简便计算后, 所有的运算就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而当碰到不能简便的计算题时, 就不知所措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常见的, 这是由于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后, 所有的练习题都是这一类, 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 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 但缺点是容易形成定势, 即学什么就做什么, 可以不动脑筋地依葫芦画瓢。

●解决对策

教师要树立大计算教学观。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 容易使我们把眼光紧盯着简便, 以为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尤其在倡导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这种观点更凸现出它的局限性。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 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应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计算教学背景上, 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否则, 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 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 学生往往对运算式题感到漠然, 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去, 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 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 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 而有些则不能, 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更复杂。

三、意识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在教学中, 我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 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 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 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学生说:“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 因为是简便计算嘛, 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 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 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无论从其外在形式, 还是内在规律, 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 那就是追求计算的简便性。学生的这种简便计算的意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但处理不好, 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意识倾向, 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 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38× (25+75) , 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 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谈谈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体会, 说说“为什么运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了?”

四、干扰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简便计算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 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 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 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 由于受数字的干扰, 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 盲目追求“凑整”的情况。如上题中, 学生因看到136+164=300, 就误以为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 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不仅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 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上题中的错误主要来自算式本身数字的干扰, 针对这类错误,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xx爱心社工作总结下一篇:调整心态冲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