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2024-05-13

小学分层次教学研究(通用8篇)

小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

1新课改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探讨

小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模式,指导原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上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然性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中就有“因材施教”的提法。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让不同素质、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接受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科学分层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地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给小学生分层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合适的途径给学生进行分层,既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分层次授课是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

1. 分层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情况中,在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的情况下,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 结合实际分层指导。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指导时应着重在授课内容的适当加深拓宽; 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选做题,甚至课外辅助书中的思维题等。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学优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 给予一定的照顾,如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多进行反复讲授; 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且重点是中等生,两头学生则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兼有A、B、C类学生。A类学生在小组中起主导作用,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相互研究、探索,经常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极大地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因人施教分层练习。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地设置( 编排)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4. 分类评价赏识为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地超越自我。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70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由来依据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科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因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因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更加精准,而“分层也不是一分定终身”,学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于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

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70%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在教学方针上,对成绩优良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方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2] 夏勇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 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

[4] 严云娟,潘云岚.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2).

[5] 廖金莲.分层施教,让每位孩子喜爱上数学课——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体会[J].科学教育,2012(3).

小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篇4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次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次教学,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那怎么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下面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层次化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条件。

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按学生层次分组,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我现在教学的四(1)班为例,该班44人,按A、B、C以1:2:3的比例分成6个小组,分别为A、B1、B2、C1、C

2、C 3组,每组7到8人。我校要求学生优秀率达到70%,合格率96%以上,为了达到要求,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由于小学数学基本分为两大部分:计算和应用题;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达到计算准确率100%,应用题测试要求能完成40%——50%;C组要求吃透教材,活学活用;B组则要求掌握基础,稳步提高,以接近C组为目标。

二、层次化讨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以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做到强化要点、降低起点、放缓坡度,揭示规律,勇攀高峰。

1、通过层次化讨论,突破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按A组、B组、C组的不同层次,确定学生的讨论主题,从而突破重难点。

A组: 该组的讨论主题主要围绕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要降低起点,放缓坡度,循序渐进,由易到较难,再由相对较难到难的,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落差也不宜太大。要保证这部分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B组和C组: 他们的讨论主题是怎样解决问题情景中提出揭示重点的问题,该问题渗透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学习目标,明白主攻方向,着重该部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针对A组学生的底子差,接受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亲自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了解他们的情况并进行小步子小步子的引导。

在汇报过程中,也实行分层次汇报的方法。

优先让A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想法,然后让B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再由C组的同学进行总结和概述。

在学生讨论和汇报后,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着,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简要概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层次化讨论,实现知识的运用。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按A组、B组、C组的不同层次,分配学生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运用。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要分配不同层次的习题。针对A组,有的学生需要教师反复手把手的教,有的学得是懂非懂,需要教师在旁密切指导,这类学生以理解和简单运用的习题为主。在讨论中,以学生质疑为主,同组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在“不懂——质疑——讨论——指导——解决问题”的形式中学习和解决问题。B组学生,以熟练掌握该堂课的知识和方法为主,做强化训练类的习题,略有些简单的综合运用的题型。在强化训练中,相互对照结果,在“不同结果——讨论——总结方法”的形式中学习和强化,有时也让C组的学生当小老师,对B组学生进行检阅和指导。

C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本堂课知识重难点的突破训练,主要以较复杂综合应用为主,讨论一些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的题型。当遇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经学生讨论和研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层次化作业,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保证和有效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作业是一种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实行作业分层次,可以看到A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什么不足能及时进行留堂补课和指导;B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如何,在此基础上可以加以怎样的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并通过解决与拓展题相似的题型来检验课堂讨论的成果。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层次进行分组,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比较之前很热闹的比例式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好学生好的更好,而差学生的掌握情况却不好把握;而层次化分组能有效的把两头,既使好的更好,差的也在老师的严格调控下,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他们学有所得。

分组分层次教学研究 篇5

项目类别: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次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王东芝

所在单位:尚店联校后焦小学

申报日期:2011-7-3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

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十五”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过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申报人只须在“九五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C、D”即可。

4、课题论证应充分。

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

王东芝

性 别

民 族

汉 出生 年月

1982.1

行政职务

教务主任

专业技术 职务

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 专长

课堂教学

最后学历 大专

最后学位“十五”课题完成情况

D

工作单位

尚店联校

联系电话

*** E-mail

baimuhua@sohu.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临清市尚店乡后焦中心小学

邮政 编码

252662

课题组主要成员 ︵不 含 主 持 人 ︶

姓名

专业技 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雷明瑞 张九梅 辛纪秋 张凤娥 王秀梅 陈金云郑春华

小学一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小学二级 中学二级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后焦小学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过程性监控与督导 过程性监控与督导 教学实验及案例分析 教学实验及案例分析 教学实验及案例分析 教学实验及案例分析

教学实验及案例分析课题主持人“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教育科研情况

主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级别及完成情况

D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论 著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报刊及日期

出版部门

合作人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治

聊城市教育局2007年12月王秀梅

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新课标教育研究2008年9月

新课标教育研究杂志社初探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9年6月王秀梅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水城周刊 2009年7月

聊城日报社

王秀梅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推荐人签名: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1、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知识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新的课堂教学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彼此将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交流与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通过交流、互动相互说教、影响,也就是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启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首先体现的是课堂的根本性转变,“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完全是学生自主的情感投入”;这里的课堂是民主的:没有了台上台下,没有了“师道尊严”;这里课堂是自由的:辩论、歌唱、讲解、朗诵,形式活泼、气氛热烈而又不失和谐。其次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学生在课堂上群体参与、共同协作、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以教材资源为依托,扩展知识点,延伸教学内容,加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资源。

3、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农村教师都感到新的教育理念好,但要落实到自己的课堂太难,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仍是老上法,课堂毫无生气;还有的认为课堂越花越好,弄得孩子在课堂上既唱又跳,可收获甚微……于是,教师有了怀疑:新教材是否科学?农村孩子没有城市的孩子聪明……究竟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我们的教师也曾多次听过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据教师反映:优质课是好,就是学不了,有的教师则说了一个形象地比喻:新课改的课堂“像云像舞又像风”,这虽然只是趣谈,但也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问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越来越模糊,教师学习的思想只能是机械的运用在课堂上,结果只能使课堂有形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困难。2.班级中学困生比重大、转化难。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小组教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欧美教育家的重视,甚至成了某些发达国家小学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但就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小组教学仍被看成是班级教学的辅助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很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小组教学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吸收现有理论的核心理念,着眼于教学模式的现实可操作性,立足学校的客观实际,构建起符合本校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措施。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制定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法,让师生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

4、缓解课堂教学矛盾,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让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去辅导掌握差的,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未掌握的学生,从而减轻老师的负担,尽量避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又能使部分学生的情感得到照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亲自担任本课题的负责人,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和协调、领导。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个人发展计划,坚持每周写教学随笔与反思。学校为了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实行集体备课制,并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从多方面给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浓厚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从小处着手,立题小,目的明确,易于实现。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分组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就是根据学困生不同的知识技能缺陷,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予以辅导。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尽快掌握小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日常教学。

2、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小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组织的基本规律,以及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展开分层次辅导的方法和措施。

3、通过对实验成果的总结和反思,构建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新手教师的培训方法。

4、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有效地培训教师和高效地转化学困生。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通过学习、培训,探索小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组织。

2、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课例观摩、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反复对比新、老课堂教学效果,体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挑战,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立足农村小学实际,探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组织形式。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理论学习和准备阶段

1、方案论证、课题研究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分总课题、子项课题)。

2、课题组组成人员的物色与确定。

3、形成课题的初步研究方案;

4、积累资料并搜集有关理论书籍和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5、课题研究教师撰写学习心得

负责人:王东芝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资料收集和实践探索阶段

1、收集各学科的小组课堂教学成果,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并开展研讨,同时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

预期成果:典型的课堂操作案例、班级管理案例、小组教学的课堂的基本环节和构件分析成果、及课题阶段小结。负责人:辛纪秋 王秀梅

2、反思、总结、实践阶段:把课题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再次进行反思、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重新研究对策,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开发典型的“小组教学课堂”和“分层次的教学辅导”,实现新课程的更有效地实施。

预期成果:建成“高效的小组教学课堂”、及有关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论文集和案例集。负责人:王东芝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1.全面开展深入研究; 2.将初步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新的起始年级;3.对部分阶段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进行再检测和修改; 4.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例。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6.汇集并展示研究成果。7.接受验收。8.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测评。

负责人:雷明瑞 王东芝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教学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走“实践-研究-行动-反思-发展”的路线。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成员 顾

问:雷明瑞(校长)组

长:王东芝(教务主任)

副组长:张九梅(后勤主任)

员:张凤娥

王秀梅

辛纪秋

郑春华

陈金云

2、组织和人员保证措施:

(1)由本校校长任课题组顾问,负责协调工作和经济保证;(2)由教务主任负责业务工作,组织开展课题研究;(3)由学校成员负责理论研究和实验活动的开展。(5)所有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参与,形成了全员参与机制。

3、活动机制保证措施:(1)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及各部门工作计划,深入到各班级。研究活动基本以班级为实验单位,各班围绕课题开展教学实验。(2)将课题研究成员范围放大至每位师生,要求每位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每位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心得体会。(3)将课题研究成果纳入部门考核、教师考核体系中,纳入各项评优指标中。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取得课题研究成果,并用于日常教学;以及有效地培训教师和高效地转化学困生。预期完成时间为两年。

四、评审意见

1、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3、市教育科研部门、高校分管领导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4、专家组评审意见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5、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篇6

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数学组 朱加俊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由于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比较大。在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的模式下往往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能够树立个性化的思维,顾及所有学生的成长。因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成为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环境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离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2.2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能、学习动机、学习能动

性及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取得提高,共同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后辅导时,在教学评估中理应区别对待;

(2)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3)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应在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得到升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次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保证。协调好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2 教学目标层次化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比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因材施教。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为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4.3 课前预习层次化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

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4.4 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按层设计,按难度设计,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主攻方向,能够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4.4.1 课堂提问层次化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对或错,都要加以鼓励,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此外,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答问题的机会,提高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4.2 课堂练习层次化

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通过课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 3

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层次性的合理性设计,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4.5 课后作业层次化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作业量要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习题跨度要稍微大些,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作业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和思考题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可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交流、探讨较深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分层布置作业可使每位学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6 单元检测、评价层次化

单元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鉴别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编拟单元检测题时,既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也得顾及每个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比如,可在同一份试卷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附加题面向B及A层次学生;也可将检测题分成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每次测验后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均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基础好的学生则不敢有丝毫懈怠,会保持足够的努力,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予适当的评价。分层评价、形式多样。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以激励为主,要多给予表扬评价,肯定其取得的进步,使他们看到提高的希望;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既要指出不足,更要指明努力方向,促使 4

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另外,每学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共同分析原因,帮助其进步。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4.7 课后辅导层次化

课后辅导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时间、精力以及学生基础层次差异所限,统一标准的辅导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前提下,可以尝试实行学生逐级辅导,即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概念,帮助分析课内外作业的错误原因及习题中的疑点;A层辅导B层,着重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好课外作业。A层学生由教师直接辅导,讲解一些综合性题型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样既可打牢B、C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A组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又可减轻教师课外辅的负担。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潜心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分层次教学”之我见 篇7

一、“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是老师的“授”一定适应于学生的“学”;老师要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 再根据这种差异去实施教学, 这种教学能使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学生更能学有所得, 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

由于人类的认知都是从浅到深、从外到内、从易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 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 缩小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老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的现状所存在的差异, 进行因人而教, 才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数学知识学习好。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和计算能力都要求比较高, 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现在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是很高, 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不会、学不好”的想法, 从而导致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尴尬状况。

四、“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存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应付规定的统考任务, 努力地假日补课, 平时放学了还要加课, 不管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懂不懂, 就要他们去“死记硬背”那几个公式和统考点, 以此来达到老师的目的。再者, 现如今的高中学校均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的观念, 以升学率的奖金来激发老师的教学思想。于是乎, 就出现了大批老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去专门提拔和指导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和“有希望升学的学生”, 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因为缺少老师的关怀和指点所产生的怨恨和反感心理, 使他们感觉到学不学都已经没希望了, 很大程度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和热爱, 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素质。

总之, 老师要有为了学生学好、学会高中数学;为了国家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教好高中数学课。而“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希望老师能以人为本, 从根本上让高中生学好数学。

摘要:“分层次教学”的使用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有很大提高, 它为高中生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 (07) .

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 指导原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然性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中就有“因材施教”的提法。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让不同素质、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接受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科学分层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地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给小学生分层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合适的途径给学生进行分层,既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分层次授课是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

1.分层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情况中,在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的情况下,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结合实际分层指导。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指导时应着重在授课内容的适当加深拓宽;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选做题,甚至课外辅助书中的思维题等。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学优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给予一定的照顾,如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优先批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多进行反复讲授;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且重点是中等生,两头学生则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兼有A、B、C类学生。A类学生在小组中起主导作用,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相互研究、探索,经常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极大地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人施教分层练习。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地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4.分类评价赏识为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地超越自我。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追求更完善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绍华.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1998 .

上一篇:参观西瓜博物馆初中日记300字下一篇:作文-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