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劳动小学作文

2024-05-08

我的劳动小学作文(精选14篇)

我的劳动小学作文 篇1

今天终于该我们上期待已久的课了!

洗好了手我们就兴奋地向劳技室出发,到了劳技室,老师开始讲了给我们讲的是王老师,我们认真仔细地听老师讲着饺子该怎么做,开始找同学试做了,第一次我觉得我做不成,所以我就没有举手,第二次我有些不敢,所以没有举手,到了第三次了,我不得不举手了,因为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开始试做了,哦不!我竟然错了,为什么,王老师能做成而我却做不成,这么简单我竟然不会,看来我是很缺少锻炼那,看着容易的饺子做起来可真是太难了,该下一步了,我害怕我自己做不好,所以之后的机会我都没有要,开始自己动手了,我们按老师给我们说的做,我给做错了,然后王校长就纠正了我这个错误,一节课过去了,我才刚刚做了一个饺子,而且还是老师帮助我才做好的,真是太不甘心了,我要自己做一个又好又美味的饺子,啊!我成功了,成功的感觉可真是太好了,该做下一个饺子了,由于我非常的粗心,所以第三个饺子错了,然后王校长就讲我那一个步骤给错了,然后就有从做了,终于,我做了四个饺子,真是太难了,王世哲竟然做了七个,而且老师又没有纠正,王世哲真是太厉害了!开始煮饺子了,我们洗完手就开始等待自己的劳动成果,这饺子可真是太香了!这一次的饺子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次了!

我好喜欢劳技课,听说下一次要蒸花馒头。

我的劳动小学作文 篇2

第一, 不能连词成句, 连段成篇, 甚至通篇没有一句通顺的话;

第二, 有一个基本的结构, 能够写清楚一件事, 但啰哩啰唆, 没有重点, 没有细节;

第三, 重点突出, 描述具体, 行文流畅, 似乎已经达到小学作文的最高水准。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对前两类作文莫不忧心如焚, 老师希望找到“一点就通”的教学方法, 家长希望找到点石成金的老师。从教学原理来看, 这注定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的。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更多的是改出来的。

为什么呢?我们听过、看过的信息, 真正能保留下来的并不多, 而自己动手做过、写过的会留下大量的、鲜明的记忆。

有的家长、教师或许对此并不赞同, 说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帮孩子做了极为细致的批改, 为何不见效果?“山还是那座山, 梁还是那道梁。”这里面的原因说起来复杂一些, 我尽量说得简洁一些:

你从字、词、句、段、篇几方面全方位、立体式批改, 奢望一次作文解决所有问题, 既犯了贫多嚼不烂的错误, 又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不良习惯;

老师每周、每单元批改一篇作文, 全班几十号人, 不可能做到随批随改, 当你将详细批改的作文发还学生手中时, 学生早就不记得自己原先的作文长什么模样了, 不可能产生一文一得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有时候老师的批改会带上一些“内容不具体, 中心不突出”等专业术语, 学生更会感觉犹如雾里看花———得, 看不懂, 咱就不看了, 塞到书包中玩去吧!

既然这样, 该怎样应对这两类作文呢?就两个字:搭桥。

第一座桥:我与学生之间的桥———面对面的批改。这一点的前提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如果班级人数较多的话,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 挑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在学生当堂作文后, 趁他还记得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告诉他, 哪些地方他的想法是对的, 哪些地方他想偏了, 哪些地方他压根就没有考虑到。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 , 绝不面面俱到, 同样要求。

第二座桥: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桥。学生最熟悉的文章就是课文, 而教材挑选的文章无不是文质兼美、可作为示范的优秀篇章。现在的新教材更是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我在讲解时, 大多数是以课文为例子, 这样学生更熟悉、更易懂。

第三座桥:学生与课外知识的桥。作文是综合性最高的语文作业, 也是激发学生无限潜能的一项创造性作业, 显然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细心观察生活、广泛阅读课外书, 对别人的作文进行创造性模仿、借鉴, 融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我的劳动小学作文 篇3

一、观察劳动过程,为作文积累素材

有这样一个例子,家长让学生暑假去学游泳,学生极其不愿意,并郑重表示:只要是带“学”字的都不去。但是家长话语稍转,说让他去“玩水”,他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可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小学作文题材多数是关于人、物、事或是景色的描写。在农村学生的天地里,没有游乐园、公园、动物园,也没有网络,因此学生总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写作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因此,模仿老师给出的范文进行写作是他们完成任务的主要方式。但教师要看到农村教育的有利条件,即将课堂搬到田间,将静止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动态的课堂。

如描写父亲的作文,学生就模仿作文书上的内容,写自己的父亲是任劳任怨的公务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或者是伟大的工程师。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出于模仿的心理,更是学生思维受限所导致的。将课堂扩展到田间后,学生仔细观察父亲的劳动过程,亲身体验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体会父母的艰辛,这给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也让他们的写作思维更加开放:可以写父亲具有劳动人民的辛勤本质,写父亲在劳动方面具有的才干,也可以联想到父亲艰苦劳动背后的责任心和伟大的父爱等。改变传统的静态课堂学习方式,把丰富的野外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参与劳动过程,将感受内化为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生活的认识较浅。但是作文学习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事件或是抒发情感。这就造成学生在面对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窘迫局面。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有更多的选材空间和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增加信息量和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写身边事,说心里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简单的生产劳动,了解生产劳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把写作对象具体化,这样他们在写作中就会有话可说。如以“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为题的作文,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联想到的大多是如何帮助他人等方面的题材。为了完成写作任务,有些学生甚至挖空心思编造这样的题材,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实感,真是难为了学生,也难为了老师。但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常言说“劳动最光荣”,那么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劳动成果,算不算是有意义的事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所以在农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割草养兔子、做简单的手工工艺、捉害虫等,使学生熟悉劳动过程,并意识到劳动是件有意义的事,而且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本来就具有很浓厚的劳动氛围,因此他们对劳动的感受之深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是将写作的对象具体化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把生产劳动等同于写作学习课程,教师必须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积极的方向思考,总结实践经验和正确抒发内心感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在思考体会劳动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一篇好的作文,不是词语的堆积或是简单的评述,而是要以情感为基础,不管是记人、记事还是写景,都不能缺少作者的情感。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由于不会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味。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进行思考、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让学生参与劳动,了解劳动项目的操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特有的环境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体会到更多与劳动相关的知识,如参与劳动的人具有的品质、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和协作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等。农村的学生可以说是生活在劳动的海洋里,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与生产劳动相关的命题内容,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开拓思路,选择他们熟悉的人、事或景来写,以增强学生对命题的亲切感,引发学生内心的真挚情感,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此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生产劳动过程,了解劳动程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鼓励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学生联系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学生写作面,鼓励创新,书写真情实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于小学生我的劳动节作文 篇4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大家都很兴奋!

那你知道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吗?劳动节呀,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当时的工人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在1886年的5月1日,举行了大罢工和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为了纪念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各国劳动人民都会举行活动来庆祝。

我的劳动小学作文 篇5

我们到了水上乐园的门口,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进到了水上乐园里面,换好衣服。我们穿过了一座水幕墙,来到了儿童水上乐园。里面许多小朋友带着游泳圈,浮在水面上,像一只只小鸭子一样。我和爸爸来到了超级造浪池里面,水池清澈见底,水好凉快啊!我和爸爸穿着救身衣慢慢地游到了水池的中心,这时传来了警笛声,是要开始造浪了。刹那间,大大小小的.浪向我和爸爸扑来。水池里的人像一片一片的叶子,随着浪头上下起伏。妈妈带着妹妹只好在池边踏浪花。

这时,爸爸看到了水上乐园最高的一个滑道,便叫我去玩。我们来到滑道入口,哇!好多人排队。等了很久,终于到我们了,我们坐上浮圈滑下去,啊!救命!我不玩了!那时的我就像一只落水的小鸟一样无助。哗!终于落地了,真是吓死我了。

不一会儿,我又回到了大水池里和妹妹玩起了打水仗,开心极了。可是,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的,几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妈妈说:“我们该回去了。”

大力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篇6

一要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劳动教育, 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 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 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用三至五年时间, 统筹资源, 构建模式, 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 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要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 增强劳动感受, 体会劳动艰辛, 分享劳动喜悦, 掌握劳动技能, 养成劳动习惯, 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 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做好劳动保护, 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 开足开好。要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 普及校园种植。要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 家里事情帮着做, 弘扬优良家风, 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篇7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强化技术教学

1.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因此精心设计教法,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搞好配合。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打印成稿,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创造有增无减。

1.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才有进步,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然后在底板下,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最终接上开关,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在接着设计围栏时,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一共弯制6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激动地鼓起掌来!

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动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体会劳动技术课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源于生活到学会生活,不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劳动作文 篇8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劳动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劳动作文 篇1

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些东西。比如快乐;比如勇气;比如在一次得了一百分时的喜悦心情。而我,在一次劳动后的成果中收获了快乐。

一天,我在外面玩游戏,忽然。妈妈给我打电话,我当时玩得太开心了,没有听到,但十秒后,电话自动接了,我这才听到,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喉咙,说:妈妈,什么事情呀?原来是妈妈让我回家收拾房间?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回到家,我很不情愿地走到房间,慢吞吞地收拾起来。

我才刚收拾,就不想收拾了,心想:这么多,怎样才能收拾完呢?如果要收拾完,那就是要猴年马月了。正当我低声叹气时,传来了一个声音,加油,我一定行的,我不能被困难打倒,我要加油!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推送我前进,这时,我的手情不自禁地动了起来,我开始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地打扫,勤快得简直张一只小蜜蜂。我扫了一个小时,终于打扫完了。

夕阳已经照到阳台上,秋风吹进来,暖暖的,我收获了劳动的成果,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

我的劳动作文 篇2

终于放暑假了,我边背上书包往校门外走边想:这回可要好好玩一“夏”,因为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呢!

可是,一回家,我刚拿起一本书往沙发上一坐,就听见姥姥在卫生间喊:“轩轩,一会儿帮我打扫房间啊!”“什么,打扫房间?”我刚刚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又让我打扫房间,可我又不忍心拒绝姥姥,只好皱了皱眉,极不情愿地说:“好吧。”

过了一会儿,姥姥一声令下:“开始打扫吧!”我的任务是打扫一间卧室和擦桌子。我先拿着扫把进了卧室,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地上有那么多灰尘,尤其是床底下。先从那儿开始呢?我决定从里向外扫,扫啊扫,扫到我的学习桌下面时,我发现有几根头发总是“顽固”地扫不起来,我又不想用手捡,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拿来了一张卫生纸,轻轻地把它们擦拢在一起,再一捻,头发们就乖乖地进了垃圾桶。终于扫完了,我累得满头是汗,但一想还要擦桌子,便放下扫把,拿上抹布擦桌子去了。

擦桌子看似简单,其实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我用抹布从桌子的边缘擦起,一点儿一点儿擦干净后,再擦桌面、桌面下方和桌腿。奋斗了十几分钟后,终于大功告成了。

我去向姥姥汇报“战绩”。姥姥审视了一遍说:“嗯,不错不错。去看书吧!”听到这话,我像拿到大赦免,飞一般地拿起书,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经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以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翻东西,乱丢垃圾了,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我的劳动作文 篇3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终于……,但每一次“终于”的结果都有着前因:有的经过了无数次失败,有的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有的是细心观察的结果……下面我谈论一下我的“终于”。

有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妈妈还没有回家,爸爸也没在家,我的肚子早已饿的“咕咕……”直叫,这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我已经十二,该自己会做饭了。我来到厨房,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着吃的。突然,我发现了一些剩米饭,对了,我可以炒米饭呀!这对于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我先把锅刷好,放上一些油。哎呀,油呢?终于,我在一个“偏僻”的小角落里找到了油。等到锅热了,我把已打好的鸡蛋放在锅里。哎呀,又忘了放多少盐。为什么平时看妈妈炒菜已看得熟视无睹,二是减轻了却这么难?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吧!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妈妈对我说:“你在干什么?弄的屋子里乌烟瘴气的`?”哎呀,忘了开抽油烟机了!妈妈来到厨房,一开始看见我做饭很是吃惊,后来又恢复了原态。她说:“我来教你吧,放盐了吗?”我摇摇头,妈妈说:“应该放一小勺盐。”我放了一小勺盐。随后,妈妈又说:“鸡蛋必须弄碎。”还要弄碎?我心想着,一边不耐烦地拿起铲子把鸡蛋弄碎。在妈妈的指导下,一盘香喷喷的鸡蛋炒米饭就出锅了。我吃了一口,怎么这么甜,原来我把糖当成盐放了进去!

虽然炒米饭是甜的,但是我终于学会了做饭,也尝到了妈妈的平常为我而艰辛的劳动成果了!

我的劳动作文 篇4

冬天,又是一个银装素裹的时节。我到井楼和二伯一起去收菠菜。油井旁的田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跳着欢快而轻盈的舞蹈,就像海上的波浪此起彼伏;我们的菜地里那一颗颗肥硕的菠菜摇动着身躯,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让我们知道它在那里。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和二伯夏天播种的情景……

又要去井楼看望二伯啦!不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惊喜呢?记得上次去,二伯把小水塘里的水抽干让我去抓鱼,上上次去二伯带我去溜花生,这次呢?不行,前两次去都光顾着玩了,这次去一定得帮二伯干点什么。我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半个多小时的车乘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下车,就见到二伯从一家商店里走出来,双手神秘的背在身后,我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把双手向前一举:“当当当当,菠菜种子,你也帮我一起去种菠菜吧!”哈!英雄所见略同,我正想帮他干点什么呢!我一口气答应下来。

我随着二伯来到了他开辟的小菜园,别看那小菜园只有两张床并在一起那么大,我们家的餐桌上却总也少不了一盘来自它的青菜。

二伯先拿来铲子,把土地铲成一条一条的,我问二伯为什么这样,二伯告诉我那叫垄,它让每棵菠菜之间形成间隔,让菠菜长的更开,每一棵都能吸收到阳光的照耀,长得更大。我恍然大悟,回屋拿了个小铁铲,学着二伯的样子也拢起地来。

半小时后,二伯已经漂漂亮亮把地拢了一大半,他又看了看我拢的,不禁哈哈大笑,我拢的地,间隔小,并且弯弯曲曲,像一条条细细的小蛇。二伯只得进屋拿了个锄头,把我拢的地又犁了犁,然后再自己再拢一遍。

地拢好了,该撒种了,二伯拿着刚买来的菠菜种子,用三个手指抓了点儿,均匀地撒在拢好的菜地,每个垄抓了三次,我不放心的问:“就这么点种子,太少了吧!”二伯笑着让我看袋子上的说明:每袋能种两分地。哇!这小小一袋种子够二伯那块地用上两三次呢!

二伯撒完种,又把垄上的土拔了一点到坑尘洼处,然后在坑洼处踩了踩,洒了点定根水。我也学他的样子在垄上拨了点土下去,踩了几脚,好象没那么容易,我踩得有点重了,把松松的土壤踩出了好几个脚印子,刚刚帮了倒忙后,我感到很惭愧:一定要把之后的事情干得漂漂亮亮的。我便在坑洼上压路机般的碾来碾去,二伯过来看时,我已经把土碾得像石头一样硬梆梆的了。

过了几个月,二伯兴奋的打来电话:“我那儿的菠菜熟了!你踩得那行长得最肥!快来收吧。”哇!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呀!有了当初的劳动,才会有今天收获的惊喜。

我的劳动开端作文 篇9

“妈妈,给我也洗一下吧!”我说。

“好吧!要洗干净,知道吗?”妈妈笑着回答。

我拿起一块碗,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手伸进水里,“好凉呀!”我忍不住叫出来。但是,我想:我必须坚持!于是,我拿起碗滴了一点洗洁精到碗里,用手擦一擦,我想拿起碗,可滴了洗洁精的碗太滑了,还没提又掉进水里了!

我再试着把左手伸进水里,用手指用力捏住碗,终于把碗拿了起来,我用右手拿起抹布套在碗边上,用力沿着边儿转一圈,碗变干净了,接着,我又洗了一块,又洗了一块……

碗终于洗完了,我的手被水泡得都皱了,真痛!

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篇10

【关键词】 留守儿童;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作者简介】 徐年华,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校长,湖北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中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4-03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目前有18个教学,904个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弥补只学习不劳动的

缺憾、弥补孩子离开父母缺乏关爱的真空,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劳动习惯,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实践和思考着,充分遵循“教育”与“养育”结合,“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原则,不断树立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让孩子们享受到劳动的乐趣。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四化四变”:

一、寓劳动教育于课程中,让劳动教育生活化

1.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上渗透

小学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劳动等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热爱劳动教育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热爱劳动教育。如《语文》教材中《三只小板凳》《今天我很忙》《自立歌》《三个小伙伴》等,《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家庭小账本”“做生活的小主人”“吃穿用哪里来”,《劳动》教材中“让我们教室清洁又美丽”“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有度、有效地渗透热爱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劳动是不分大小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利用寄宿特点,在生活中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们的生活老师将课堂设在寝室,学生每天早晨统一起床后,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手帕挂成一条线,盆桶摆成一条线,鞋子放成一条线,被子叠放一条线,牙刷、牙膏一条线,做到摆放有序、干净整洁。睡前自己洗澡,小件衣物自己清洗,自己凉晒。

二、寓劳动教育于“作业”中,让劳动教育经常化

除了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外,我们还随时随地,给每个孩子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同学的友情、老师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从而时刻心怀感恩之情。

第一,在教室里,每班分别选一名“灯长”“水长”“花长”“书长”“班长”,每月一轮换,分别负责电灯的开关、饮水机的开关和有序饮水、责任花架上花的浇水、图书的分发与阅读记载、“班班通”设备卫生、墙壁卫生、桌凳摆放、门窗的清洁等。使每个学生动起手来,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第二,在寝室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寝室”评比活动,每个寝室的孩子们人人动手,根据个性、爱好、特长来布置寝室。走进每间寝室,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帮带”活动,让高年级的孩子带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睡觉,帮她梳头、教他整理衣物、让他们手牵手站路队,不仅养成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三,在图书角里,给每个阅读书架配备了3名“小小图书管理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锻炼,管理员一月一轮换。同学们自主借书,自主登记,自主还书,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第四,在楼梯口,成立“自助红领巾”处,由少先队大队长组织学生干部,每天在“自助红领巾”处,挂几十条红领巾,需要的同学在存钱罐里投入一元钱,即可自己领取一条红领巾。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参与,全部由学生自主购买、自主管理、自主监督,他们乐此不疲,将“自助红领巾”处管理得井井有条。

第五,在绿化区里,让有兴趣养花草的同学每人领养一棵树或一株花,定期给它浇水、施肥、锄草,来体验劳动的辛劳与不易。走进我们的厕所,不仅干净无异味,而且每个蹲位都安放了卷纸筒,方便学生使用,每次更换手纸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不间断。

第六,在家里,每逢双休日、寒暑假,除了文化课作业外,每个班都会布置与劳动有关的家庭作业。一般分为“起居作息、内务整理、锻炼身体、按时作业、家务劳动、感恩父母、社会实践”七项,内容均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做得到的生活小事,并要求家长检查考核后反馈给学校。 三、寓劳动教育于活动中,让劳动教育创新化

1. 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今年的元宵节,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包汤圆。那一天,教室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同学们自由组合,8人一小组,每组成员通力合作。中午,同学们吃着自己包的汤圆,觉得特别有滋味。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体验生活老师的辛劳。我们发出征集令,开展“我做一天生活老师”的活动,没想到大家报名非常踊跃。同学们穿着工作服,在餐厅里为同学们打饭菜,等同学们吃完饭后,又忙着收拾餐盘、碗筷、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最后还要回到寝室帮助完善内务整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下感想:“以前只顾吃饭,没想到生活老师盛饭、打菜、收拾和清洗餐盘这么忙和累呀!”“这么多衣服洗下来,可真够呛。”“我今后可不能把衣服弄脏,生活老师真的不容易!”

2.与少先队“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主题相结合

学校在今年六一还组织了“爱心义卖,环保你我他”活动。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家长和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着手上的爱心款非常兴奋。不少家长得知活动的目的后,以超出的价格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

四、寓劳动教育于评比中,让劳动教育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劳动教育规范化。如:“寄宿生一日常规”“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分标准”“学生寝室安全保卫制度”等。每天的检查结果公布于每层楼道的公布栏中。学校还把寄宿生的表现与德育挂钩,每个学期结束后,由生活老师推荐、学生互评评出“就寝之星”,制作成巨幅宣传展板悬挂在校园里,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

为了检验孩子们生活自理技能的掌握规范程度,学校经常举行各种学生生活自理劳动能力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的熏陶和感染,如今,走进向东小学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的劳动能力,甚至是家长思想观念都有了“茧蛹化蝶”般的变化,而这样变化实实在在,这种变化细致入微:

1.动手能力变强

在学习上,他们会做手工、会实验操作、会自己整理书包;在生活上,他们会自理、会养花、会做家务、会装饰会理财。

2.身体素质增强

通过劳动,孩子们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身体更棒了,个个是运动健将,近视眼越来越少了。通过劳动,孩子们更阳光、学习更积极了。学校鼓号队不断壮大,由原来的20人壮大到现在的80人,经常代表新洲区出外参赛,多次获得金奖。以前器乐、戏曲等孩子们不热衷的项目,如今,争先恐后地想学。

3.校园环境更加雅致

随时走进向东小学,都看不到一片垃圾,整个校园干净雅致,被学生承包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管理的图书摆放整齐,寝室的床铺整洁规范,随处都见乐于助人的志愿服务者。

4.家长的观念得以改变

很多家长以前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事,现在也都放手了,他们反映孩子现在家自己盛饭吃饭、洗衣扫地、叠被铺床,显得那么自然、自觉。特别是知道感恩父母了,每当父母干活回到家,他们会自觉地送杯茶,捶捶背,夸赞孩子们懂事多了。

在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抓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促使劳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爱劳动、肯吃苦、负责任、有能力的一代新人,努力把学校办成寄宿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9.

[2] 陈时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浅议 篇11

一、让小学生明白劳动的实际意义

马克思说,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 劳动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劳动, 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劳动, 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所以在小学教育中,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就是交给他们生存的本领, 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国内外很多名人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家务劳动意识。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学生从小学会家务劳动, 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 例如擦双皮鞋五美分等等, 使学生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 从而有属于自己的“小金库”。可见, 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是非常有好处的。

从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来看, 他们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什么。如果因势利导,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 久而久之是可以使学生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懂得生活的艰辛, 体会“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诗情意境, 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 热爱劳动的情感, 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炼。

二、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几个方面

(一) 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培养孩子参加劳动的意识, 宋庆龄说:“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从孩子懂事起, 我们就可以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法, 使孩子初步懂得“劳动创造财富, 劳动创造世界”,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等等道理。告诉孩子家里的一切东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 或是祖辈挣来的, 留下的遗产。要有意识的告诉孩子我们吃的 (粮食、菜肴) ;穿的 (衣服、鞋袜、帽子) ;用的 (电视机、收录机、录放像机、家具) ;行的 (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住的 (楼房) 等都是靠父母的辛勤劳动挣得来的。让孩子知道, 父母劳动不仅是为建设四化出力, 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更幸福、更舒适。如果没有父母的辛勤劳动, 家里的一切将不复存在。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生活需要劳动, 劳动创造生活。父母在为国家、为家庭劳动, 我也应象父母那样做点事, 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就比较愿意参加劳动了。

(二)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开始参加劳动, 如果强度太大, 他们的身体就会吃不消, 就会觉得劳动太难, 从而对劳动产生畏惧感, 厌烦感, 对劳动失去兴趣。在劳动锻炼中, 特别是对孩子, 一定得先使他们觉得有趣, 好玩, 然后才能在他们玩的过程中进行教育, 在劳动过程中动脑思考, 探究更能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我校创建了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我负责蔬菜种植, 开始让学生从事简单的劳动做起, 先锄草活动, 总结探索锄草的简便方法, 然后再选种, 翻土, 播种。在过程中, 我给学生讲解这样做的作用及意义, 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劳动者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不容易, 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和尊重劳动, 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社会价值, 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 用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少年儿童喜欢英雄、崇拜偶像, 具有模仿榜样的心理。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 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 以德育德, 以行导行, 用爱和诚感染学生, 用言和行引导学生, 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 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在我校,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 到实验基地去进行劳动观察, 有六个学生看到我非常辛苦而自愿跑来帮我, 并要求参加我们蔬菜科学种植小组。学生和我一起栽蔬菜、松土、施肥、拔草、除虫等, 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用劳动实践诠释科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 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 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我让学生对所种植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花菜、莴笋等进行简单研究, 如白菜一组和二组实验, 在相同的土质、施肥均等、时间相等情况下, 一组覆盖地膜, 二组不用地膜, 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生长情况, 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明白科学栽培的道理。学生观察、讨论、研究、结论的过程, 就是一个动脑的过程, 思考的过程, 研究的过程, 这才是劳动的真实意义所在。

总之,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情况,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并亲自示范, 引导学生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摘要:“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现在的小学生, 大多数都不会劳动, 或不愿参加劳动, 还有一些家长也不十分支持。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创造一定的育人环境, 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有效进行。

我的劳动开端作文 篇12

昨天,爸爸正要去苹果园为苹果树除草,我知道了也想去。就像胶水一样缠着爸爸带我去。爸爸只好答应了,爸爸给了我一把锄头,我学爸爸那样把锄头背在肩上,这锄头可真沉啊!我们被这锄头来到果园。

来到果园,便看到杂草丛生,东一丛,西一堆,爸爸二话没说,“蹭蹭”除起草来,不到五分钟,一块褐色的土地显示在我们的面前。看到爸爸麻利的身手,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试试,于是东一下,西一下的除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除完了。看了看,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再看看爸爸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的心里莫名其妙:为什么一样除,但我们的效果不一样呢?于是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我除的坑坑洼洼,而您的却整整齐齐呢?”爸爸笑着说:“除草是锄地的表面,里不能用太大,太大成锄地了,太小除不上。”听了把爸爸的指导,心中不禁有丝敬佩:高!实在是高!

有了“大师”的指点,干活就是快,慢慢地,慢慢地,一块地就锄好了,继续锄,熟能生巧,干起来也就麻利多了。经过一下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任务。

我的劳动故事作文 篇13

大宝!大宝!妹妹饿了,快去帮妈妈泡奶粉!一阵妈妈的呼唤声把我从书海中拉了出来。我赶紧跑到卫生间把手洗干净,然后拿起饭桌上的奶瓶往里面倒温开水和奶粉,最后把奶粉摇匀并试了下奶水的温度,赶紧向妈妈房间跑去,妹妹眯着眼睛,使劲地吸了起来,看着她可爱满足的小脸蛋儿,我开心地笑了

刚写作业没多久,就听见一阵嚎嚎大哭声,不用说,妹妹肯定又拉屎撒尿了。我跑到妈妈的房间,天哪!一股骚味直向我扑来,于是我又一次当起了妈妈的小助手。我拿着脸盆跑到卫生间,接了半脸盆的温水,小心翼翼地端到房间里,再往里面放了几张湿巾,备好尿不湿,接着就是妈妈的事了最后我再把脸盆里的水倒掉,把尿不湿丢到垃圾桶里。虽然这活有点累,但我很愿意干,因为那是我心爱的妹妹!

浅谈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篇14

1. 热爱劳动从尊重劳动成果开始

尊重劳动成果, 既是对劳动的肯定, 也是热爱劳动的基础。现在的一些小学生, 不爱惜粮食, 乱倒饭菜, 不讲究卫生, 乱扔垃圾,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很少劳动甚至从不劳动, 对劳动没有正确的认识, 不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更谈不上热爱劳动。一些学校的校园和教室, 刚刚打扫了卫生, 不一会儿就又到处扔满了垃圾。学生打扫卫生的劳动的成果得不到尊重会大大削弱劳动当事人的积极性, 热爱劳动教育会大打折扣。

2. 热爱劳动要认识劳动的美

俗话说:“金山银山, 坐吃山空。”“再多的钱财不如地里两棵‘摇钱树’——一双勤劳的双手。”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热爱劳动的故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给学生讲一些热爱劳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认识劳动是光荣的, 劳动是最美的, 热爱劳动的人是生活中最美丽、最值得敬仰的人。

3. 大人要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

孩子的眼睛就是一架摄像机, 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像照相一样记录下来并模仿。大人身上的不少品质、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妈妈哼着歌儿炒菜, 但却骂骂咧咧很不情愿地洗衣服。孩子就知道妈妈喜欢炒菜厌恶洗衣服, 并会认为炒菜是快乐的事情, 而洗衣服是一种让人讨厌的劳动。这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 所以要想教育小学生热爱劳动, 老师和家长要用自己的劳动热情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 用自己热爱劳动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他们。

4. 给孩子尝试劳动的机会

小学生看到老师写得一手好字, 有些学生下课了自己也到黑板上写起来。看到妈妈炒菜, 自己也争着要掌勺。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 都想试一试, 这是他们好学好动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 不能把事情办好, 甚至把事情办坏就拒绝孩子一切劳动的尝试, 更不能拿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诸如这种日常劳动, 只要在安全适当的情况下, 可以让他们大胆地亲自去尝试。可能炒出来的菜很难吃, 甚至根本不能吃, 但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食品的来之不易, 岂不比单纯的说教更顶用吗?

5. 分工协作, 团结互助

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及自身成长环境的差异, 有着不同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意愿。比如一些力量型的高个儿男生喜欢整理课桌椅, 一些小个儿女生则更喜欢擦擦洗洗, 一些在家经常扫地的乖孩子则总希望自己有机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在安排劳动任务时, 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劳动能力安排适当的劳动任务, 又要让有不同劳动技能的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学生在劳动中分工协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既有利于孩子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 又有利于孩子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

6. 不能用劳动来惩罚学生

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劳动能力或劳动习惯上的原因没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 某些老师不是从正面去引导帮助孩子怎么搞好劳动, 而是用罚扫地来惩罚他们, 甚至由于罚扫时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劳动指导而一罚再罚, 少则一周, 多则一月, 甚至没完没了。罚扫的潜台词就是“劳动”是劳累的、痛苦的, 这时孩子的劳动体验是厌恶、是惧怕。劳动惩罚是变相体罚学生, 是与热爱劳动教育背道而驰的, 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更是有违教育法规。

7. 创造性地完成劳动, 增长劳动技能和增添劳动乐趣

小学生一时性起时往往能把事情办得很好, 但俗话说:“孩子都是三分钟热情”。事物的新奇感消失后, 很多学生往往在劳动过程中半途而废, 不能坚持把单调重复的劳动做完。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和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劳动任务。比如扫地, 很多低年级小学生, 只会从教室的这头扫到教室的另一头, 打扫过程中垃圾越积越多, 越扫越吃力。我们可以教育学生采取分区清扫法, 不用把所用的垃圾都扫成一堆, 而是分区清扫, 一个区域内垃圾扫成一个小堆, 这样劳动强度降低了, 劳动效率提高了, 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8. 开展劳动竞赛, 树立劳动标兵

在班级内或学校内,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小学生日常劳动竞赛, 并结合平时劳动表现树立劳动标兵, 培养他们表彰他们, 巩固学生劳动光荣的思想, 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正面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摘要:劳动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 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沃土, 是学生智力良好发展的催化剂。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公司职业健康工作汇报2011.12.30下一篇:后进生转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