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00题

2024-07-18

中国近代史100题(通用4篇)

中国近代史100题 篇1

1.中国近代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分几个阶段?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偷运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3.人民群众在禁烟斗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林则徐的禁烟活动起了什么作用?简述虎门销烟。4.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爱国官兵是怎样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 5.三元里人民是怎样狠狠打击英国侵略军的?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7.太平天国杰出的领袖是谁?金田起义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8.简述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胜利进军的过程。9.太平军为什么要举行北伐和西征?简述经过。

10.太平天国时期,在全国各地还爆发了哪些著名的反清起义?上海小刀会是怎样英勇抗击中外反动派的?

1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问题作了怎样的具体规定?为什么说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1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是怎么回事? 13.简要介绍太平天国杰出的年轻将领陈玉成。14.简要介绍曾国藩其人。

15.中外反动势力是如何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 16.太平军是怎样英勇保卫天京的?

1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教训? 18.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9.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多少领土? 20.简要介绍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1.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兴起的?为什么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22.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出现的?它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23.中法战争中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是怎样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的?简述镇南关、谅山大捷,并说明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24.中日甲午战争中有哪些重要战役?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著名将领有哪些人?简述他们的事迹。

25.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 26.中国军民是怎样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

27.帝国主义国家是怎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28.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经过。参加“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29.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30.义和团运动是怎样迅速发展到京津一带的?

31.义和团是怎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为什么说慈禧太后是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义和团的罪魁祸首,是卖过殃民的反动头子? 3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 34.孙中山早期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35.辛亥革命前,有哪些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们有什么重要著作?在传播革命思想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36.中国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纲领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

37.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哪些问题上同保皇派进行了论战?论战的实质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论战中有哪些弱点?

38.武昌起义以前,在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爆发了哪些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起了什么作用?

39.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为什么叫“辛亥革命”?简述中华民国的成立。40.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1.袁世凯是什么人?他是怎样上台和垮台的? 42.简要介绍张勋复辟的经过。

43.军阀割据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北洋军阀有哪几个主要派系?

44.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如何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又受到什么严峻阻碍?

4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鲁迅对新文化运动有什么伟大贡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是什么?

46.我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铁路工程师和飞机设计师?简述他们的成就。47.中国现代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分哪几个时期?

48.“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经过怎样?历史意义是什么?

49.“五四”运动前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怎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期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5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1.香港海员和安源路矿工人怎样取得了罢工的胜利? 52.试述“二七”大罢工的经过和意义。有些什么教训?

5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对中国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54.“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情况怎样?对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5.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他提出的“整理党务案”是怎么一回事?他的目的何在? 56.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毛泽东怎样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5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经过怎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58.简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经过。第三次起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5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是怎样领导农民运动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出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6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怎么回事?

61.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给中国革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6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63.“八一”南昌起义是怎样爆发的?

64.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经过怎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65.简要介绍“八七”会议。

66.“秋收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什么叫“三湾改编”? 67.简述广州起义的经过和意义。

6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井冈山会师是怎么回事? 69.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70.简述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党怎样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怎样同罗章龙分裂党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的?

71.红军三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72.简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73.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74.“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军民怎样抵抗日本侵略者?

75.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76.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7.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和艰苦情况怎样?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8.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是怎样被粉碎的? 79.“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怎样?意义怎样? 80.党为什么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81.“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2.简要介绍“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 83.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84.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怎样批判“亡国论”、“速胜论”的?

85.王明怎样从极左跳到极右?毛泽东是怎样批判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

86.中国共产党怎样击退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8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怎样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8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展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有什么收获? 8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展开全党整风运动?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90.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怎样激起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9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92.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93.简述重庆谈判的前后经过。它起了什么作用? 94.解放军怎样打退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95.简述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是怎么回事?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96.解放区是怎样实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起了什么作用?

97.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怎样部署和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怎样?

98.蒋家王朝是怎样覆灭的?

9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哪些方针、任务和基本政策?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篇2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

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出现的时间(1862年、1874年)和人物(李鸿章、丁日昌、曾国藩)和“仿造洋机器”、“试办招商轮船”等可以判断出是有关洋务运动的史事,那么应该联系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的叙述,包括洋务运动的时间、人物、内容、评价等。第一问从材料1、2中体现出李鸿章奏折中的相同之处,可以看出他无论是创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化的企业。材料1讲的是创办军事工业,材料2则奏请发展民用工业以辅佐军事工业,原因是军事工业发展面临资金困难等。第二问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基于哪些方面考虑,从材料2中可以概括出来。至于“你如何评价?”其实也可以联系教科书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评述。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等多种能力,就台湾这一热点问题设问,引导学生注目历史,折射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问一要求从材料1答出大陆与台湾有什么关系,从“„„隶晋江县”、“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说明台湾在历史上隶属大陆,元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设问二就材料2、3概括出反映的共同现象,则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概括能力。材料2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要求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否则兵戎相见。材料3台湾人民得到割台湾于倭奴的消息痛不欲生,反映了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侵占台湾。设问三就材料4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材料4反映二战期间世界主要大国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澎湖”等地归还中国,说明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设问四要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也就是从四则材料中隐含的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即从主权、台湾与大陆关系、国际认同等角度作结论。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2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材料3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 【解题分析】

根据引注上的时间和人物可以作出时空判断:是几则关于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下办企业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可以回忆课文中对张謇的介绍,他是辛亥革命后最有名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思潮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根据材料1张謇办厂“为中国利源计”可以得出他办厂的动机为实业救国。设问二要求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回忆教科书也可以得知张謇认为办实业要“听之民办”、“棉铁主义”等,如果从材料中剔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如“官业„„概行停罢”,“扩张民业之方针”等可以看出张謇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根据材料3可以知道张謇经济主张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国内地„„资本又不充裕„„舍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等语,说明主张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设问三据材料2判断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可根据引注标明的时间(1913年10月)可以判断为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以上思想说明了什么?”根据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维护主权”等,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解题分析】

此题的评分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注重思维的创新与求异,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只要提出言之成理的看法,均同等评分。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教学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设问一要求归纳出两则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提炼等多种能力。也可以回忆教科书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同时注意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加以评论,可得知两则材料既指出其有“盲目排外”的一面,又肯定其有反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勇气。设问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可以是肯定上述材料观点,也可以是否定,也可以肯定正确之处,又指出不足之处。无论作何种评论,都要结合义和团运动历史背景、斗争目标、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2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求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摘自《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材料3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摘自《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4 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摘自《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

(2)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解题分析】

此题的时空判断较为容易。不难看出这是几则关于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根据材料1指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根据“„„对袁世凯很友好„„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等语,可以看出英国要保护和扩大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扶植新的代理人。设问二要求就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从材料2中得知的“临时措施”是指截留海关关税,以防落入革命党人手中,实质是要从经济上扼杀革命的发展。设问三就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作用”,其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列强以武力威胁来干涉中国革命,目的是保护列强在华利益。设问四就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列强以“中立”为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设问五要求概括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难度加大,要求提高到理论的层面,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后果和革命的任务的双重性作出说明。

2.(1)相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企业。

不同:由创办军事工业,发展到创办民用企业。

原因:军事工业发展中面临资金等困难以及对西方认识的加深。(2)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

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

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

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

3.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③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④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

4.(1)主要动机是实业救国。(2)材料2、3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3)在尊重中国主权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内地经济。(4)据材料2,张謇在北洋军阀政府里任要职。说明张謇是中国近代的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5.(1)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2)评论:第一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

第二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上述材料过高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的阶级局恨性。其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第三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是爱国的。但它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上述材料肯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中国近代史100题 篇3

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选自《列宁选集》

材料2: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当时国内的客观形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税增加。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 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据统计,从1902 年到1911 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 300 余起。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

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1905 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面对革命风暴的来临,1906 年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预备立宪”,但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以为他们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将要实现,于1910 年发动了三次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然而,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立宪派的要求,到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省督抚立即“严拿查办”。尽管立宪派明确表示没有干犯王室尊严的用心,然而清政府却不理会他们的“忠心耿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族的集权统治。1911 年,清政府成立的所谓“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这使立宪派感到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误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阵营,成为自己的敌对势力。那种认为腐朽的清政府的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可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造。

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外国列强仍然让她掌握清政府的大权感激涕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更加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练成北洋六镇新军后,权势炙手可热,实力迅速膨胀,使得皇族亲贵集团深有猛虎鼾睡于卧榻之旁的忧虑。1908 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3 岁的溥仪入继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他将袁世凯放逐回河南老家,这引起了汉族官僚、军阀的不满和怨恨,对清王朝更加离心离德。„„当时的清政 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由上述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不仅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同时“‘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

——选自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

材料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 问题2: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1912年2月12日是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清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上,清朝统治者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退位诏书。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端坐金銮宝座之上,接受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等一班国务大臣及内阁成员的三鞠躬新礼,然后,由满面戚容、眼噙泪花的隆裕太后将三道退位诏书交给外务大臣胡惟德,颁布天下,从而结束了清朝268年的封建统治。

——选自《清帝退位记》

材料3: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从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 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这样的状况和辛亥革命以前显然不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

另一点是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选自《金冲及: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意识高涨和思想大解放》

材料4: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一一孙中山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问题2: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2: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起,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止,这是一段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当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党的组织陷于土崩瓦解,中国天空上满布着黑暗的阴云。在辛亥革命以前,我们曾经抱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以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但是现实嘲弄了我们,中国人民所碰到的不是民主,而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是独立,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蚕食和鲸吞;不是统一、富强,而是军阀们的争权夺利、鱼肉人民。

——吴玉章

材料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问题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

——选自龚书铎《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2: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选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包括早期的共产党人,几乎没有谁不曾受到过五四运动的影响。„这场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还使当时的先进分子真正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所在。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它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选自金冲及《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问题1: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问题2: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 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

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从7月24日到29日,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当时,马林正在用英语讲话。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闯入会场,朝屋里环视一周,说是要找人,然后离去。秘密工作经验丰富的马林立即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代表们离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就到了。

由于会场受到外国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安排代表们陆续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2: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问题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2: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50 多名党员,而且,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但是,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努力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此后的曲折、辉煌的探索历程中,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明确的纲领和方向。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毫不含糊地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这两点宣示,是这一纲领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中共一大后,1922 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不仅十分明确地表述了党的最高纲领——“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而且破天荒提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客观发展需要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是创立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之一。正因为有了中共一大、二大所先后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才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波澜壮阔地展开的可能,从而才有了反映这一革命实践客观要求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思想,以及为这一革命所逐步成就的后来的一切。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的水平空前提高,成效也十分明显。如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到来的标志。它在全国民众中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帝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五卅”运动从5 月30 日起至同年9 月底止,前后达3个多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一个伟大的运动,并且是中国工人阶级全体直接参加反帝国主义和领导反帝国主义运动的一个空前的斗争。”

继“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省港罢工(起于1925 年6 月),更把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省港罢工期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打倒 列强,除军阀”为基本政治纲领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1927 年1 月3 日和10 日,中国人民先后接管了汉口、九江英租界;2 月19 日和20 日,分别正式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对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干涉中国革命的英勇回击,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辉煌胜利。它与五卅运动、省港罢工等革命斗争,共同见证了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卓有成效的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农民运动得到迅猛的发展。以大革命时期的情况为例,1925 年1 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明确提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领导了农民运动的开展。这一阶段,北伐战争前,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广东。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1)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民运动骨干。(2)发展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组织和壮大农民的力量。(3)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经济斗争(如减租、抗苛捐等)和政治斗争(如援助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援助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等),努力发挥广大农民的革命主力军作用。北伐开始后,农民运动的中心转移到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这一阶段的农民运动,特别从两个方面展开:(1)多方面支援北伐战争。(2)向农村的封建政权机构、土豪劣绅及不法地主等展开斗争,以及有力地冲击封建的族权、神权和夫权等。农民运动的进行,对 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一定程度地解放农民和锻炼农民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仝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3:沧海桑田90年,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从7月24日到29日,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当时,马林正在用英语讲话。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闯入会场,朝屋里环视一周,说是要找人,然后离去。秘密工作经验丰富的马林立即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代表们离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就到了。

由于会场受到外国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安排代表们陆续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记中国共产党一大》 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 篇4

辨析题

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5.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1.参考答案:错误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强国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它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2.参考答案:错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但由此推出“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是错误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主权一步步沦丧,完全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在中国农村中,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所以说,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如香港、台湾和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就是这种情况。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则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因此说近代中国所有地区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是不准确的。

3.参考答案:这种表述不准确。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4.参考答案:错误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参考答案:错误

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经济技术落后并不意味着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不仅仅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即社会制度腐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四、辨析题

1.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好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5.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四、辨析题

1.参考答案:对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参考答案:对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参考答案:错。

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主张培养洋务人才,但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4.参考答案:对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好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5.参考答案:对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辨析题

1.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2.中国同盟会政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1.参考答案:对

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是指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参考答案:错误。

中国同盟会政纲是一个比较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不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没有提出明确反帝的口号,缺乏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又缺乏依靠和发动人民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参考答案:对

辛亥革命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领导;有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作为思想指导;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参考答案: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立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机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民主权利。这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因此,它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参考答案:错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失去总头目,固然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重要原因,但根本上在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和地方性农业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四、辨析题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因批判孔学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错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第一,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

第二,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第三,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接受的态度

参考答案:错

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先进分子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某种程度上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对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考答案:对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而五四运动则是学生、工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先进分子转而倾向于社会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参考答案: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

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四、辨析题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参考答案:错

第一,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二,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错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第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参考答案:错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4.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参考答案:错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参考答案:错

这种观点承认中国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它无视当时资产阶级右翼正在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严重事实,认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天然”的,因而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取得并实现革命的领导权。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辨析题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参考答案:错。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西安事变和平是解决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

2.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并不具有战略地位

参考答案:错。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游击战能有效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第三,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3.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参考答案:对。

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第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答案:对。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四、辨析题

1、第三条道路的破产根本原因是蒋介石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参考答案:错

第一,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其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二,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社会原因;

第四,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社会中间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直接原因;

第五,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话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外部原因。

2、解放区内的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参考答案:对

第一,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渴望得到满足,成为解放区的主人,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亿万农民获得土地后,以饱满的热情发展农业发展,使农村的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从而为解放战争巨大的物质消耗提供广厚的财力支持。

第三,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根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须用战斗去保卫,深明此理的亿万农民在解放战争中始终以无比的热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这是解放战争得以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四、辨析题

1、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

参考答案:对。

和平赎买是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在实质上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经济政策,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是形式,和平赎买政策是内容。两者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参考答案:错误。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构想出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这就是建设与改造并举、发展与变革同行,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变革生产关系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思路。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手段。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

参考答案:对。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在民主革命阶段具有两面性,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这一基本特点,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参考答案:错误。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进行的,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由工人当家作主,实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对资本家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实施团结教育的功能,化解他们的消极甚至抵抗的情绪,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同样十分重要。

四、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正确的和必要的

在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中,人们提出的各种意见的大多数是诚恳地。但也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起进攻。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人民日报》同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运动全面展开。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这方面党取得经验,是宝贵的,有长远意义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决大多数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在运动中采取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时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右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4、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矛盾时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5、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成拥有四五千户甚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下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它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四、辨析题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支持和领导了这个讨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批评“两个凡是”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的错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思想来个大解放。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参考答案:

上一篇:重庆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欢乐谷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