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2024-07-20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共8篇)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1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学年,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保证、阅读量不足、阅读习惯较差、阅读兴趣不高,这样一种状态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同时,结合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通过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在深入思考与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偱,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发布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

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说:“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家。”一个民族爱不爱读书,标志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质地。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认识我们所做的工作,心中便有了不竭的动力,为了孩子们的精神阳光更充足,我们定会将读书进行到底!在儿童身心快速成长的季节里,让我们给儿童开启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的心灵悄生双翼,在文化的天空下,在知识的辉光中,振翅高飞!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

在写论文之先,可能需要广泛阅读相关题域的学术论文,最好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权威论文。网络上有一个专门的“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上面发表的是国内教育教学核心期刊的教育论文。“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下有一个专门的“语文教学”论文频道:http:///chinese/。其中就有五六个“小学语文教学”栏目,比如:

http:///chinese/primary-teaching/

希望您能找到您所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祝好运。参考资料: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2

在寻找好的策略之前,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目前学生课外阅读贫乏的原因。根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 我们发现原因有三:

第一, 学生手边没有可读的书。好些同学家里藏书贫乏, 除了大众认知度较高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 四大名著等, 近年来出版的优秀童书, 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小, 很多家长和老师自己在童年时也是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的, 长大后人师为人父母自然也不知道该推荐什么书给孩子读,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些父母即使给孩子买书, 也是买作文之类的教辅书。

第二, 孩子没有读书的时间。课内时间让给了上课, 做作业, 课外时间让给了做作业, 让给了电视、电脑游戏, 让给了课外辅导班, 特长学习。

第三, 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长期不读课外书的孩子没有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 没有感受到课外书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自然也就没有读课外书的兴趣, 即使他们很无聊, 也不会想到用课外阅读来充实这段时光。

分析完原因之后, 我们发现要想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书源问题, 二是读书时间问题, 三是读书兴趣问题, 针对这三个问题, 我们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建立学校课外阅读体系, 制定学生阅读长远计划

我们一直有个美好的梦想, 希望每个孩子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三百本以上优秀的课外书。为此, 我们一直在为孩子们寻找一份合适的书单, 试图为孩子构建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童年阅读体系, 这是一个动态而漫长的过程。在师生的童书阅读还没跟上来的时候, 我们只能参考借鉴国内外专家给出的建议列出本校各年级的书单。后来, 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老师、家长、学生对童书的关注度提高, 阅读量扩大, 大家在读书实践中有了自己的体验, 再列书单的时候, 这些体验又进一步地丰富了原有的书单, 那些被大家喜爱的课外书也越来越接近大家心中的理想了。

二、确定精、泛读篇目

博览群书固然是件好事, 但对于经典, 泛泛而读则是暴殄天物。经典之所以得以传承, 一定是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快餐式的阅读往往容易忽视掉这些珍宝, 把这些书选定为精读书目, 由老师指导着读, 就可以让这本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老师怎么指导呢? 首先在读书之前, 列出一些导读题,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然后在读书指导课上, 老师组织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讨论一下, 分享大家的思考所得。

三、多方筹资解决书的来源问题

这是课外阅读指导中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 自然可以统一由学校购置, 放在图书馆, 大家去借阅, 但对于很多经济条件达不到的学校, 只能另想他法。我们学校用了三条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条途径, 是学校统一购买精读书, 每个书目一买就是60本,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班级共读讨论。第二条途径, 是家长出钱购买选读书, 一个班一套, 一套约60本书, 确保能人手一本, 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书单由学校统一提供, 收钱买书由家长们完成。开学初的家长大会上, 学校和老师积极宣传读书的好处, 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各班推举出热心家长, 由他们负责收钱买书, 把最优秀的童书带到学生的身边, 这样, 每年每个家长只需要交15元左右, 孩子就可以读到几十本高质量的课外书, 对家长来说, 是一件很划算的事。第三个途径, 是鼓励学生把家里的好书拿到班上来和同学们分享。就这样多管齐下, 书源和书质都得到了保障, 家长和学校才有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书香童年。

四、管理使用好图书

书买来之后,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室了, 如何让这些书发挥出最大的功用, 顺利地在每个孩子手中流动起来, 这需要每个语文老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各人有各人的操作模式, 普遍的做法是, 新书买来之后, 先把书编上书号, 包上书皮, 固定借阅时间, 确定图书管理人, 制定班级借阅方法, 然后还得定期不定期地过问一下。

五、开设绘本课程

一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 管理能力也不够, 他们的童书阅读主要通过绘本课程来实现。学校专门为一二年级开设了一门绘本课, 每周一节, 由专职教师授课, 确保教学质量。授课老师把每学期要上的绘本全部以PPT或有声绘本的方式在课堂上读 ( 放) 给孩子们听。这些绘本画面精美, 意境深远, 故事大多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受真善美慧的教育和熏陶。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创设一些悬念, 设置一些情境, 让学生猜故事发展的情节, 编故事, 练说话, 复述情节。这样的绘本课程把绘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三得, 这样的故事课学生爱上。一二年级每个学期各班要共享20个左右的绘本, 两年下来, 能高质量地阅读近百本绘本, 加上语文老师推荐的其他书, 他们的阅读量远远超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量了。对于一些主题较深的绘本, 我们放在高段, 和学生的人文教育, 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 也取到了很好的成效。

六、建立有趣的评价体系

在没有形成好的习惯之前, 读书是需要有动力驱使的, 这就是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个方法很多, 如评一评“小书虫”“读书之星”“读书达人”, 争一争读书“星级少年”“书香班级”, 晒一晒“读书单”“读书笔记”, 说一说“我最爱的一本书”, 写一写“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 等等, 无论哪种方式, 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与兴趣, 进而形成好的习惯, 这才是根本。

最后, 我想说的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与书为友, 和书作伴, 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一种生活, 成为一种兴趣,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摘要: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 书香校园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在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 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目前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 发现学生课外阅读贫乏的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 站在学校层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进而形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对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策略 思考

一、一个瞬间引起的思考

本学期,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班,刚开学就发现好几位男同学挤在一起看书,还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感觉孩子们浸润在书香里,挺欣慰的。我便悄悄走过去随手用手机拍下了这一瞬间。听到周围同学“啊”“呀”“老师来了的声音”,几个孩子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这个新老师,时同学赶紧把书塞进桌肚,我笑了笑:“不舍得给我看啊?”这位可爱的时同学拿出书反放着看着我,我翻过身一看——《斗罗大陆》,我很是惊讶,但马上说:“干吗笑啊?”“太搞笑了!”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

在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化的今天,孩子们却被吸引到了这样的书里,我有点生气。那天,我只布置了这一份回家作业(要求:不写姓名,但要实事求是回答)

1.你喜欢看什么书?你看过什么书?

2.你一般什么时候看书?主动还是家长或老师的要求?

3.不看书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结果如下(全班50人):小部分孩子基本是有空就看看书,大多孩子认为是被动看书,看过的书大多是阅读考级推荐书目,还有如《爆笑校园》《斗罗大陆》《走迷宫》《五三班的坏小子》《优秀作文》等。很多同学对第三条的回答是:QQ游戏,和同学玩各种卡,看电视……从调查情况看,消遣漫画类书是学生的首选,其次是作文类书和文学故事类书,科普类书读的人较少。

怎样做好科学的调整,引导学生能合理选择好书,使阅读始终能沿着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轨道推进,就我班很多孩子的家庭实际来看,我想:要从我做起,从班级做起了。

二、根据实际,制定阅读策略

1.开展阅读大讨论——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

我首先给予孩子们一周的时间进行网络资料大搜索,然后整理归纳出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最后再进行了专题大讨论:《爆笑校园》《斗罗大陆》大陆这类书值得看吗?哪些书适合我们青少年看?你把你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大家的理由是什么?大家在讨论中共同作出合理的删选,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书才是适合的。如中外名著、童话、寓言等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科普类的书,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都值得看。从而,慢慢产生阅读自制力,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逐渐形成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从而真正远离那些搞怪、废话连篇的消遣書籍,与优秀的作品交上朋友。

2.进行阅读微讲座——我们为什么要读好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全员参与大讨论后,我决定顺水推舟,进行一次微讲座,引导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读好书。首先,明白这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规定;其次,是对个人的发展,甚至是对人的一生具有最为现实的意义。

3.践行阅读小策略——我们这样读好书

(1)想读就读,我的时间我做主。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他们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教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想知道教师喜欢读什么书以及为什么对书这样感兴趣并渐渐地会尝试着走进书中。每天早上,我早早来到教室,静静地坐在讲台旁看书,很多早来的学生很快养成了进教室看书的习惯。孩子们从一开始每天统计“挤”出的时间,隔天进行班级“亮时”,到慢慢地一个礼拜,到一个月,总结自己的收获,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行为转变,真正实现了“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

(2)享受阅读,我的眼里只有你。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我常常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配好《高山流水》等令人心怡的音乐让孩子们在心情愉悦的氛围里开始阅读之旅,让孩子们在音乐里更好地与书本交流,与作者交流,激发共鸣,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 篇4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文/魏学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乃至于对整个学科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即使是读有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图于形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听有趣的故事,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但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而是留下“悬念”,让精彩的文章缺少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诱发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他们会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2.推荐读物――强化阅读兴趣

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取舍,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育者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读物,推荐他们去读。由于教师推荐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孩子们定会津津有味地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渐渐地他们也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特别大的魅力,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读。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学期开始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2.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要求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发现有好词、佳句、美段就要进行合理选择,并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或者针对感触很深的内容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长期积累,终究“厚积而薄发”,既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又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造条件,使之“多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报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让孩子置身书的海洋,频繁地与书打交道。这样天长日久,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书的世界。

2.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为了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即使有作业也与阅读有关。如,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此外,还抓住寒暑假黄金时间,让学生读整本书,全套书。总之,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取大量课外读物,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四、积极评价,使之“恒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挑选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又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成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源泉,并伴随学生一生。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5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学处在耗时低效的状态,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原因在哪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小,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较差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试图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逐步向高年级过度,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

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高年级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3、4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2.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3.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3、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的尝试研究。

4、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5、学校课程调整以适应阅读现状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镜陶情、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

3.创造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阅读教学的理论,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不只着限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研究方法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2、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九、成果预期

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县市级获奖。

4、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能将阅读所得运用于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优秀论文获奖者、县级教学能手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学校教科室组织牵头,教学校长主持,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2011、3-2011、7)立项起步,成立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11、7-2012、7)全面开展研究,课外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6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07年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008年2月—2008年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②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③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

(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继续研究拓展阅读课、读物推荐课、读后交流课的模式与策略。②研究课内外阅读评价策略的衔接,着重研究测试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方法等。

③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着重研究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效和实际效益。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今)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③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④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2、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②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③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④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2007年10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12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08年1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设置课外阅读课题专题网页,进行科研管理。网页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调查、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教研课。

此种上课形式是指由组内相同科目的老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思路备课,然后个案设计者在定时定点的课题组活动中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及设计的思路,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案设计者通过不断的试上研究课与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案。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会课,然后再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流程: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四)抓实各项研究活动。

本学期,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找来了绘本并发动学生有选择地买了一些绘本,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一下子攀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还开展了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根据研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究活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继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认真完成教育科研随笔,及时总结,形成研究小结和规范性的论文。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并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陈秀英老师的《用生命去体验》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走出高耗低效之怪圈》发表于《成才之路》上;《多元合作,创造个性空间》发表于《成才之路》并获二等奖。李梦琳老师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妙用”信息技术,“靓丽”语文课堂》发表于《教育界》,罗青琴老师的《朗读:充满情智的语文实践活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彭爱华老师的《孩子需要真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获学校新课改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激起了学生能力,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校级比赛中囊括了学校作文比赛的前三甲,得到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爱华老师指导的徐洁洁同学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梦钰同学在溧阳市“小康在我身边”论文评比中获优胜奖。李梦琳老师指导的宋可人.陈柳.徐昕晔等同学在市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1、论文、案例、学校网页、学生作品、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2、学科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及研究的意识加强和能力提高;

3、农村课外阅读的指导及研究的打造,浓郁了课外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的发展内涵得到提升。

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研究,初步界定校园信息文化的内涵,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整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研究成果适当推广,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农村小学班级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7

一、创设阅读氛围, 启动阅读内驱力

1. 讲故事, 启动阅读内驱力。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如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 但却愿听故事, 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 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会有再听的欲望。如讲述梁山好汉宋江、李逵替天行道、锄暴安良的故事, 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 突然来句你们想知道梁山上其他英雄的精彩故事吗?请赶快打开古典小说《水浒传》吧, 那里有更多更酷更美的场景呢!

2. 谈感受, 激发阅读内驱力。

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情感上激起共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教师就可以时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进行对比、教育。如在学习《少年王冕》课文时, 通过文本的探究, 学生能感受少年王冕刻苦好学, 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在激起学生对少年王冕崇拜时,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选自吴敬梓什么著名的小说吗?想看吗?想看那就赶快打开《儒林外史》吧。这样的启发引导, 能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

二、授予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想快速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就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让学生会读书、多读书,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阅读的指导者, 教师要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 精读与略读。

(1) 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认真读、反复读, 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 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同时要边读边想, 在文章紧要处和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 并能立足全篇,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好在哪里, 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

(2) 略读。略读是精读的基础。对于一本读物来说, 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 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 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这样能了解文章大概, 寻找作者的观点, 了解作者的思想, 可以增加阅读量, 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 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 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我们在读书中, 只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 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 背诵与复述。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多读, 熟读课外阅读中优美的文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诗句等并复述。农村的孩子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因此, 复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学生读后, 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 背诵富有人生哲理的几句话, 加深了解笛福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

3. 笔记与感受。

笔记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 可以摘录下来, 也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 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 这样阅读也会变得更精彩, 更有实效。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 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书读完了, 一定要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写一写读书的体会。教师可以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培养阅读习惯, 养成阅读持久

1.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每读一本书, 一定要认真读完, 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 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 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2. 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边写读书笔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略谈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8

一、帮助学生圈划课外阅读书目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因势利导阅读长篇名著,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其次是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二、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

三、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1、利用目标激励策略,树立优秀的榜样。

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标兵,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

2、利用成就激励策略开展课外阅读比武。

人的最高层需要都是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的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供机会,围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评比、展示、交流。如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定期举行“阅读之星”的评选,提供相互交流的学习机会,并注意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并主动地参与。

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制度、方式、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利用组织激励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小说就可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2.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3.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丰富阅读资料

制作资料卡片也是搜集、积累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将来做学问,干事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制作卡片要定量,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制作卡片要不断地交流。制作卡片,还要善于总结。

上一篇:2024考研英语作文万能巧妙应对五类题型下一篇:七年级学生寒假表现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