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学校管理者遗忘的角落

2024-05-25

不该被学校管理者遗忘的角落(通用12篇)

不该被学校管理者遗忘的角落 篇1

内容摘要:教学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关键词:教学插图 语文教学 成效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普遍应用于教学。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费尽心思制作教学课件,却将对唾手可得的课本上的丰富多彩的插图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为了追赶潮流,捡起芝麻却丢掉了怀中的西瓜。插图的作用在许多教师的印象中逐渐被淡化。那些曾伴随我们成长的精美教学插图,正离我们的课堂越来越远。

一、教学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插图有百幅之多,仅九下语文课本就有34幅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

1、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的有效补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文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七下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所附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石狮子图片,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特级教师钱梦龙教《中国石拱桥》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赵州桥,并写出赵州桥的外形特点,特别是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看课文的表述,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两肩”与“两边”、“上面”的不同之处以及“各”字的含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教材中有的插图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再现

教材中好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七下《黄河颂》中的壶口瀑布图和黄河鸟瞰图、八下教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今日罗布泊的照片,八上《故宫博物院》配发的故宫三大殿图片等,都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美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画,便会被其壮丽景色所熏陶,学生油然生出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材中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有效载体

中国有句话:诗画是一家。当年东坡评王维的诗时便说:“惟摩洁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如此,文也是如此。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画面的扩充。教师只要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分寸把握住,观看插图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插图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内容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和乐之者,乐者趣也。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针对学生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最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备图”纳入其中,树立“备图”意识,始终把图看成是课文教学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插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如何把图与文结合起来。读好图,读懂图。要读懂文本作者、绘图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并睁大自己鉴赏的眼光,悟出插图的丰富底蕴,读出自己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为学生在图文之间铺路搭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挖掘蕴涵在课文插图中的知识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寻求图文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教学插图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鲁迅先生的《风筝》插图中远景是一群小孩在快乐地放风筝,近景是两个小孩:一个望着风筝兴奋地拍手,另一个怀揣书本嫌恶地走开。教师抓住这两个心情截然相反的人物来导入新课,问:“插图中的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他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样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来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学插图为学生深入文本打开了理解之门

人教初中八上《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一首,配有这样一幅插图:一座破败的茅屋边一个老妇在低声啼哭,两个凶悍的差吏站在旁边。老妇为什么在啼哭?在啼哭些什么呢?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介绍了作者写此诗的时代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兵,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全线崩退。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刚好从洛阳回华州,目睹现实,写下了这一组诗。这样,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性背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学生借助插图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杜甫这个“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局欢颜”忧国忧民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3、教学插图为学生和文本人物内心架起心灵之桥

人教初中九上课本《故乡》中有幅“我”与中年闰土见面的插图。“我”望着满脸皱纹、欢喜且凄凉、对“我”敬称为“老爷”的闰土,他粗笨的手里提着一个烟袋和一只长烟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闰土的画像,学生总结出此时的闰土:面黄肌瘦,双眼红肿,手脚燥裂,神情木然。接着,我引导学生将中年闰土和可爱的少年闰土的外貌进行对比:进而发问:是什么让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会变成这番模样呢?将学生引向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反问:这样的现实难道不应该改变么?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改造么?最后点出本文的写作主旨:这就是作者塑造闰土形象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了新知。浙教版的《孔乙己》一文配发一幅教学插图,人教版的《孔乙己》一文配发了三幅教学插图。有一幅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插图,从插图上看:孔乙己高大的身躯已经站不起来了,他面对柜台坐在门槛外的地上。脸黑而瘦,头发和胡须蓬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蒲包用草绳挂在肩上,手撑着地面,满手是泥,可以看出他是用手走来的。柜台上粉板上写着“孔乙己欠十九个钱”。掌柜起身从柜台里伸出头来,满脸不高兴地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思考:①孔乙己这次到酒店喝酒和第一次到酒店喝酒从外貌上看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②孔乙己在这样的情境下还到酒店喝酒,揭示了他性格中的什么特点?③掌柜的在这时还想着他的十九个钱揭示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性格?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由清白脸色变成了黑而且瘦,由身材高大变成了盘腿坐着,由长衫变成了破夹袄,这些变化说明了:孔乙己的生活每况愈下,他已经到了悲惨的绝境;仍然好吃懒做。而掌柜看到孔乙己的境况,却毫无同情之心,非常自私冷酷,可见当时世态的炎凉,人们的麻木。也表达了作者的对主人公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这正好与课文表现的内容一致。这样利用插图,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住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

4、插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打开了想象之门

如《天净沙•秋思》以一系列意象的叠加而堪称“秋思之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品读诗歌

用心

爱心

专心

边欣赏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意象与插图吻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学生通过广阔的空间,从这一幅深秋晚景图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广漠孤寂之感,游子思念家乡之情也就能深深体会了。在观赏画的过程中,学生将这种“简练文字”所表达的“典型景物”深深复制在脑海里,合上课本就能背诵了。看图读文,以画解诗,诵文想画,使课堂趣味横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意。

总之,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用心

不该被学校管理者遗忘的角落 篇2

一、在预习中感知数学新知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数学与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 布置同学们在预习中收集相关的生活素材,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其对新课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

例如, 教学“利息”一课, 我布置学生调查家中的存款情况, 通过向父母咨询、到银行调查等途径了解存款的相关知识。新课上, 让同学们交流预习的情况。

生甲: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 可以获得利息。

生乙:我来说几个专业术语, 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叫本金, 存的本金越多利息也就越多。

生丁:相同的钱存在银行, 存活期的利息比存定期拿得少。

同学们都很踊跃, 急着想把自己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大家。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算存款的利息。

由于课前孩子们都收集了很多的相关利息的信息, 对利息、本金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学习起来自然比较轻松, 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可见, 在类似的数学课中, 教师可以布置同学们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 通过预习感知新课的知识,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预习中进行数学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就意味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孩子们的提问中能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在布置预习作业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探究的意识,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认识三角形”一课, 在学生的学具中, 摆三角形的小棒长度都是相同的, 在摆棒的过程中, 无法充分反应出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为了克服这种材料的限制, 我在预习中布置学生在家里剪出10根长短不等的小棒, 但必须都是取整厘米的 (为了计算方便) , 并标好每段小棒的长度。用10根小棒摆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比较谁摆出的三角形最多, 并把自己在摆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对相应的问题尝试去解释。孩子们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 自然会发现有些长度的小棒是无法摆成三角形的, 这样的问题就会促使他们寻找原因, 主动地进行探究, 从而学习教材的内容。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老师, 有些长度的小棒不管怎么摆就是摆不成三角形。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同。由于课前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很快就懂得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 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三角形各边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 在数学预习中, 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探究的过程, 往往能发现问题, 并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

三、在预习中进行模仿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兴趣的培养, 能力的提高。在数学课前预习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例子进行模仿探究, 在动手模仿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的方法, 培养思维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 我要求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的新内容, 然后对照教材的内容, 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在预习中, 准备一张小纸片、圆规、小剪刀、直尺等, 模仿教材的方法, 把圆等分为若干的等腰三角形, 然后再把这些小等腰三角形拼成已知的能计算面积的图形 (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 再根据教材中的方法, 推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预习中, 告诉同学们, 分成的等腰三角形越多, 得出的结果越准确。通过这样的预习, 孩子们通过模仿教材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增加了体验, 并初步感知了教材的新知, 并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

在预习中,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有的拼成长方形, 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有的拼成梯形, 都能求出圆的大概面积, 还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就计算小三角形的面积, 再乘上三角形的份数得出圆面积, 这都是很值得肯定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预习过程, 孩子们在模仿教材方法的过程中, 不断内化, 提高探究的方法, 养成探究的习惯。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文学角落 篇3

关键词:彭家煌研究 八十年 述评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彭家煌是一位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品格标举于现代文坛的湘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同时,世人对他的研究也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持续八十余年。这八十余年的研究历程包蕴着丰厚的言说空间。它既客观地呈现出彭家煌的创作实绩,为深入研究彭家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又折射出作家由被发现到被遮蔽,再到被推重的漫长过程。

20至30年代,对彭家煌的研究几乎与彭家煌的创作同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介性点评。出现于彭家煌文章发表时的“前言”、“后记”、和“书评”等中,具有简明扼要、评而不述的特点。自1926年发表其小说处女作《Dismeryer先生》起,彭家煌连续出版了《怂恿》、《喜讯》等五部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美的戏剧》出版时,施蛰存称赞其“描写的手腕已经达到圆熟的地步了”。1933年6月,彭家煌小说《垃圾》刊出,叶紫评价道:“描写的细致沉痛,词句的隽永诙谐”,真使他感动。上述点评涉及的内容往往窥豹一斑,只是截取作家创作的某一点进行观察,看不出作家思想、艺术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研究性简评。第一次对彭家煌的创作作出全面系统评价的是茅盾。《喜讯》一出版,惕若(茅盾)便对其作了热情的推荐和准确的评论。他以“慈心的彭家煌”来形容作家的人品,以“忠厚人的讽刺”来形容作家的风格。茅盾慧眼独具地发现和肯定彭家煌与众不同的语言特色。“他那种委婉细腻可是不觉得拖沓的长句是他自己的”,彭家煌已经把它发展到了“圆熟的境界”。茅盾在欣赏彭家煌的同时,也指出某些小说:“这篇《两个灵魂》是失败的作品。使人觉得缺乏生活逻辑和真实感。”

三是悼念性文章。1933年9月4日,因政治迫害疾病缠身的彭家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933年11月,《现代》发表其友人黎君亮(黎锦明)《纪念彭家煌》一文。这篇悼文是彭家煌去世后第一篇盖棺定论式的文章,从其人品人格、艺术特色、作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阐述,在彭家煌研究史上占有显著的位置。黎君亮指出彭家煌的思想“是在正确的途上,讽刺而带点伤感;体裁清澈、严格、简炼”。在分析《皮克的情书》时,认为“它是彭家煌一篇有布局、结构、真实的性格心理的绘画”。以上分析打破了当时评论界普遍认为彭家煌是个纯“写实派”的论断,开拓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彭家煌的一条新路。

二三十年代的彭家煌研究还处在一种即兴状态,但在评论家们散金碎玉般的感悟与品评中,已突显出彭家煌的独特姿态,并给后来者开辟了广阔的言说空间。事实证明,后来的许多研究者就是循着他们最初的感触向着纵深拓展的。

30年代后,彭家煌研究处于长达半个世纪的沉默之中,相关研究也许存在,但未见诸史料。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究其原因并非偶然。

首先,彭家煌一生短暂,创作生涯仅有八年,虽留下不少很有特色的作品,然而他杰出小说家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再加上彭家煌严肃拘谨而又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他的作品当时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后世被人所遗忘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丰富翔实的原始资料是研究作家作品的基础,关于彭家煌生前生后的历史资料本来就残缺不全,相关搜集整理工作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展。史料的缺失,阻碍研究的深入,造成研究的许多空白。

再次,同是湘籍作家,彭家煌没有像叶紫那样瞩目于力的展示,也没有像沈从文那样致力于美的挖掘。他的创作大都弥散着一种沉郁、幽暗的悲剧氛围,缺少生气勃勃的艺术魅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作品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

最后,在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聚集在鲁迅周围,受到鲁迅提携的一批作家,如许杰、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等人。许多研究者认为,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研究足以把握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全貌,也许是他们的光环掩盖了彭家煌的锋芒。

另外,中国当时的文学环境也不容忽视。这段时间,“革命”与“战争”是文学表现的中心,为政治服务是文学的唯一任务。文学关注的是现实需要,根本无暇盘点历史。不仅是彭家煌,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普遍都在遭受冷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种种错觉的浮尘被涤荡,真正有价值的创作开始浮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彭家煌研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迎来了一个春天。其标志是严家炎《彭家煌生平与创作年表》的发表。这项史料发掘工作并不好做。作家童年和成名以前资料很少,有些材料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这项工作毕竟开启了新时期彭家煌研究的大门。

八九十年代彭家煌研究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彭家煌频繁入选各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丛书,并有《彭家煌小说选》单行本问世;二是彭家煌频繁进入现代文学史著作,在文学史上开始具有较高地位;三是研究彭家煌的学术论文与文学史的叙述相辅相成、互相呼应。

新时期以来,编选现代文学系列丛书的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出版了彭家煌的短篇小说集《怂恿》和《喜讯》。这位被埋没了半个世纪的作家的作品终于重见光明。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中国新文学大系》,茅盾选入彭家煌《Dismeryer先生》、《怂恿》两篇小说,并盛赞《怂恿》是“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此外,收录彭家煌作品的还有《书林》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等。

1987年,《彭家煌小说选》发行,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版彭家煌小说单行本。严家炎在“前言”中认为彭家煌“在乡土作家中,他却是个佼佼者”。而写市民和知识分子的一些小说,“其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同时,指出彭家煌小说在艺术上的三个重要特色即“没有虚伪,没有矫情,充满着真诚、友善和温馨”、“较浓的喜剧色彩与幽默成分”、“结构清巧而自然”。

八九十年代,值得一提的是彭家煌的正式“入史”。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文学环境的变化,文艺观念的变革,“重写文学史”的口号被提出,彭家煌频繁进入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把彭家煌作为乡土小说主要作家进行专门论述。这标志着彭家煌在文学中已具有了较高的地位。

80年代中期以来,强调社会科学的方法对文学研究的渗透得到异乎寻常的重视。这股热潮为彭家煌研究注入了新的力量。彭家煌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积极的生长期。如杨剑龙的《论鲁迅对彭家煌创作的影响》、季爱娟的《丑的暴露与美的挖掘——沈从文与彭家煌乡土小说之比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彭家煌的创作渊源与创作特色。潘先军的《“从手指间泻出的悲欢”——论彭家煌小说的内容构成》和《论彭家煌小说艺术的绘画美》等,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彭家煌小说艺术的悲剧美和绘画美。

2000年以来,受益于学术研究蓬勃开展的大环境,彭家煌研究也进入了繁荣期。这一时期的彭家煌研究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首先,是相关论文数量的增多。据粗略统计,1980年至2000之间,彭家煌研究论文有15篇,而2000年以来的10年就有25篇。虽然这些研究并不处于同一层次,但他们共同拓展了彭家煌研究的视域与思路。其次,是研究队伍的扩大。彭家煌研究在2000年以前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员参与,而在2000年后的10年间,许多在校学生也加入了彭家煌研究的行列。最为重要的是,不同与2000年以前以面为主的彭家煌研究状况,2000年以来的彭家煌研究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正日益显得开阔和多维。

以对彭家煌创作的全面研究而言,季玢、韩廷俊的《“茶杯里的风波”:彭家煌小说的艺术表现》是有代表性的文章。该文从异地风情的美学餍足、冷中有热的抒情个性以及绘画美的中国气派角度,系统总结了彭家煌小说的艺术特色。丁燕的《彭家煌小说创作评析》、张纯刚的《浅析彭家煌的小说的艺术特征》统论彭家煌的小说创作。前文的创新在于对彭家煌小说轻松揶揄外表下的沉重这精湛的讽刺艺术的关注。后文的开拓性在于对彭家煌小说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语言的详细论述。

除了对彭家煌创作的全面研究之外,这一时期可喜的现象是文本细读和专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小说《怂恿》是解读频率最高的作品,孙叶林和董正宇的《楚语湘音的原生态再现——彭家煌乡土小说〈怂恿〉新论》等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分析了彭家煌小说的艺术风格和乡土情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文本细读的论文大多立足于文本本身,方法和视角较为单一,忽视了与各时期学界关心的主题话语的互动,未能体现出文本阐释的多样性和无限性。

专题研究方面的论文也较为丰富。胡雅宁的《彭家煌喜剧反讽艺术表现的洞庭湖滨的风俗画》、徐玉松的《论彭家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续永红的《论彭家煌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等文章以对彭家煌作品的潜心研读为前提,对其作品的地方特色、悲剧意识、喜剧手法、写作策略、语言风格等方面作了专门论述。但目前还没有专门论述彭家煌的思想倾向、文艺观念、创作心理等方面的论文发表。

综观80余年的历程,彭家煌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作家成就本身相比,还相去甚远。彭家煌研究80余年,前20年,研究内容一般以浅层的评介为主,研究多采用传统、笼统、感悟式的方法。新时期三十年,随着文学研究的整体转型,研究者从政治决定论向美学决定论,对彭家煌和他的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专题式的、审美的研究。但也有不足之处。对其小说的研究大多仅限于乡土小说,对都市小说的忽视,割裂了其小说创作的整体性。彭家煌早期创作的发表于《小朋友》和《儿童世界》等刊物的大量滑稽多趣的童话和儿童故事研究还处在未开发状态。彭家煌30年代在文学杂志发表的杂文和散文也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作家主体角度、接受语境角度、整体历史观角度等方面研究的文章比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彭家煌研究的深广度,不利于其文学史地位的确认。可喜的是,彭家煌这个带着一身洞庭湖湿气的作家,正以其在乡村(溪镇)与都市(S市)一隅营造的文学角落在文学的世界里熠熠生辉。文学史不会忘记这个醮着自己血液和胆汁来写作的作家。这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而我们看到彭家煌研究这块生疏之地上,已经穿梭着耕耘者的辛勤身影,并且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注: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10B_065R)。

参考文献:

[1] 施蛰存:《编辑的话》,《新文艺》,1929年第3期。

[2] 叶紫:《编辑日记》,《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1933年第1期。

[3] 惕若:《“创作专号”评论》,《文学》,1933年第4期。

[4] 黎君亮:《纪念彭家煌君》,《现代》,1933年第1期。

[5] 严家炎、陈福康:《彭家煌生平与创作年表》,《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3期。

[6] 严家炎:《彭家煌小说选前言》,《彭家煌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7] 杨剑龙:《论鲁迅对彭家煌创作的影响》,《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2期。

[8] 潘先军:《论彭家煌小说艺术的绘画美》,《阴山学刊》,1991年第3期。

[9] 孙叶林、董正宇:《楚语湘音的原生态再现——彭家煌乡土小说〈怂恿〉新论》,《船山学刊》,2009年第1期。

[10] 胡雅宁:《彭家煌喜剧反讽艺术表现的洞庭湖滨的风俗画》,《飞天》,2010年第16期。

作者简介:

徐浪,男,1979—,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被遗忘的角落 篇4

谁都不知道老人多少岁了,就连他的小屋也不知道。老人的眼睛很小,并不是水汪汪的,就像一座干涸的井。老人那龟裂的手并不白,而是棕色的,就像枯树枝那样脆弱,似乎一弹即破。那干燥的手,表示着他的年迈。说实话,我并不喜欢他的眼睛,可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双眼睛是那么的圣洁。

那是一个下着毛毛雨的夜晚,路边的车像跟我打对仗似的,使我的衣服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泥水,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老人那里借抹布。我走到老人那里,喊了一声:“嘿!借下抹布。”老人看着我,好一会儿,无声地将手里的抹布擦向我的衣服,那使他更加沉默。

后来的几个月,老人还是在那里干着杂活,修着电器,我没有听过他说一句话,也没有见他的家人,更没有见过他的笑容。

那是我见他的最后一个下午,天上下起了狂风暴雨,路非常滑。背着书包的我,只好一步步地向前走,可是一个小孩摔倒了,疼得怎么也爬不起来。在那个夜晚,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只看一辆车冲过来,怎么也停不住,一个苍老的身影出现了,那是老人的身影,他伸出那枯枝般的手,一把抓起那个孩子,自己还没爬出去,那辆卡车就怪叫着冲过来,车径直冲向老人,后来,我的眼泪模糊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之后,我便去看那间小屋,看有没有老人的身影,没有,可我不甘心,每天都去看,可是三年了,依然没有看到。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5

“邹文莉,请你来背一下这个。”我忐忑不安地站起来,感觉周围同学的目光都汇聚在我身上,脸变得好烫。我沉默着,时间也仿佛停滞,教室里安静得令人窒息。

“邹文莉,你一定能行的!”您一边说着,一边带头为我鼓掌加油。我一抬头,看到您那期待的目光,像一束灿烂温暖的阳光洒满我心房。

在您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我终于鼓起勇气,忘记了羞涩和胆怯,一鼓作气把熟读在心的课文流利地背了一遍。

那一刻,您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像为黑夜迷惘中的我点亮指明前程的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就这样在您的不断激励下,我渐渐拥有了自信和勇气,如幼苗得到春雨的滋润,挺直了腰杆。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6

秋日的黄昏,纯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叶林中.踩着那些干枯,失去绿色的落叶,清脆的声音在脚底响起.纯蹲下去,慢慢拾起一枚,一颗泪珠竟无声地滴落在叶子上.

纯其实是喜欢上学的.记得第一次进校园,她就喜欢上了满脸笑容的班主任,老师那句“我不会以成绩来衡量你们”的话,让纯觉得有一种难言的幸福,有这样一个公平的老师,她不担心成绩不好的自己会不被老师喜欢,但是就在那次考试后,纯的座位却一向定格在后三排.班主任说,按考试成绩排座位,能够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

于是,纯开始认真了,她上课认真地听,下课认真地练,但由于基础太差,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座位依旧持续在原先的位置.纯发现,班主任眼睛的焦点总落在前排的尖子生身上,很少看后面.她尝试着上课偷偷跟身旁的同学讲话,搞小动作,可老师往往只瞟一眼,目光又聚集到了前方.纯的心开始有点冷了.一次,纯试着解答较难的练习题.她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便去找班主任,不料班主任说:“这道题你暂时放着,它对你来说确实有一点的难度.'虽然老师的话语调极为平和,说话也极有分寸,可纯的心开始颤抖了.当她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她看到了老师又满面笑容地给班上那些”重点中学苗子'讲习题的身影.

纯握着落叶的手攥得更紧了,她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给了她期望,却又让她失望.纯想,或许我根本就是一片叶子,飘落地上,还要受风吹雨淋,被脚踩,直到碾成碎片.一阵风拂过,又哗哗地落下一大片残叶,纯站起来,留意翼翼地避开那些枯黄的树叶,她不愿再去踩踏它们残破的身躯.

帮助被我们遗忘的角落 篇7

一、项目背景

(为什么要开展此项目,意义价值作用何在)

村级小学,就是指“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中国农村的村级小学(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完全小学)。据调查,至2012年“撤点并校”被叫停之时,全国还留存了155008所乡村小学和62544个教学点。这些农村村级小学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据我调查,以白田镇三迁村桃丰小学、东茅村东茅小学、三星村三星学校为例:

学校只有学生五、六十人,教师五到六名。在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庭境况大都不是很好,家境好的都去外面读书了。学校近几年没有增加任何基础设施,没有音乐器材、没有体育器材、没有图书、没有任何实验课的设备,就连跳绳也没有,更不用说投影机,电脑了。更为痛心疾首的,是教室破旧不堪,除了课本根本没有其他资料。教学设施少,使这些学生课外知识非常少,基本与外界失去联系。绝大多数学生还处在因特网与渔网有什么不一样的困惑之中。这不是笑话,是事实。由于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教学设备,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没有图书,学生所看到的书籍只有课本,他们的视野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怎么得以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怎么能健康成长?他们长大后,又怎么和城里的学生竞争?

然而,村级小学的孩子也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他们是各农村中学生源的主要来源,无论从保障学龄儿童就近入学、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等角度来看,村级小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开展“帮助村级小学”的项目,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设备,对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

(项目的主要内容,简短、清晰、明确)帮助村级小学项目分为四内容、1、提供音乐、体育器材(按班级数的2倍提供,根据使用情况更新)

2、建立图书室(每个学校二百册,定期更新)

3、提供一套小型多媒体设备(一台电脑、一台小型投影)

4、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及中餐费(每人一个学期五百元)

三、项目目的

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基本教学设备的援助,保证学生能开展基本的课余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能阅读到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实现村级小学的多媒体教学、确保特困学生能有基本的上学保障。(目标明确)

四、项目内容

1、提供体育器材(按班级数的2倍提供,根据使用情况更新)村级小学没有体育器材已是多年的情况,因学生人数少,经

费不足,无力购买器材,所以学生的体育课基本是自由活动,又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也不安全。他们的体育课最多就是能跑跑步、跳跳远、再奢侈一点的做一做广播操,在校的课余活动只能玩玩沙、泥、树叶之类。他们也经常会渴盼地询问“老师,什么时候我们也有篮球,羽毛球打”。根据村级小学的实际情况及可操作情况,希望能提供体育器材(篮球、足球、羽毛球及球拍、乒乓球及球拍、跳绳、跳子棋等)的援助。

2、建立图书室(每个学校二百册,定期更新)

村级小学没有图书室,更不用说有图书了。这些地方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了。多是由隔代或是由亲戚照顾,最多管得了吃喝,有几人能管得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平时,他们多与电视、网游相伴,导致他们课外知识少、视野狭窄、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而且,从小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是大为不利的。其实好的书对他们有天然的吸引力。希望能帮助学校建立一间有200册左右图书的图书室。

3、提供一套小型多媒体设备(一台电脑、一台小型投影)(黄欣欣同学请充)

4、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及中餐费(每人一个学期约八百元)村级小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少数学生家境贫穷,连上学的学费和中餐费都难以解决。我们将班主任及志愿者走访的特

困学生资料收集、核实。希望能给他们一对一的资助。(详细介绍要开展的内容)

五、项目安排

每一个项目我们设每一个学校的校长和一名老师作为管理者和交接人,并将每一批资助物资记录、写好反馈,由这个项目发起志愿者定期走访。

体育器材发放到班,由班主任统一管理;

图书室定名为“丁当网络助学爱心图书室”,每一本书上均印上“丁当网络助学爱心图书”字样。按爱心图书管理条例实行管理借阅。

特困学生的资助和特困生直接联系,并留下走访人或班主任老师的联系方式。

六、项目预算

体育器械:(每所学校4-6个蓝球、4个足球、4-6副乒乓球及球拍、一个乒乓球台、4-6副羽毛球及球拍、4-6根跳绳、4盒跳子棋)(图书:200册 多媒体设备:一套

资助学生:依实际情况而定。

八、附录:

桃丰小学申请报告、部分村级小学照片、已走访并核实的贫困

生资料

在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8

晚上如约而至,你可能会说,真是老土,都啥年代了,还去跳舞。哎,那舞厅还真是不错,首先舞场特别大,人也特别的多,还有多少年没有跳舞了,当你融入舞曲之中时,那感觉还是很让人舒畅的,与舞厅的常客有别的是,我们四个女人,从开始一直跳到结束,也还是四个人,两个人一组,各自为伴。

想想,跳舞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孩子也大了,天气也变暖和了,晚上没什么事,去舞厅跳跳舞真是不错,但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事,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首先请爱人做舞伴,他说,你快自己去吧,我从前就不愿意跳舞。

找邻居家一个单身的女人,我刚把自己的提议说出来,她就说,哎,你要去跳舞啊,那里可是穷鬼乐园啊。我在舞厅里看到,有的中老年人,一对一对的翩翩起舞,舞姿真的很优美,那怎么成了穷鬼乐园了呢。她这么一说,让我刚要迈出的一步退回了半步。一直好些天,我都想着那个舞厅,好多天过去了,朋友说,你怎么没去跳舞呢,其实我真的是很想去跳舞,就是没有人陪我去,我的那个朋友说,她经常一个人去,跳出汗就走了,我真的很佩服她,我一个人肯定不敢去。多少年来,很多事,都是习惯于一个人独来独往。近日才感到,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别人陪伴的,比如说散步,比如说跳舞。

人到中年,有些事,想想也就罢了,因为在中年这个年龄,可做的事太多了,许多想不到的事情,都会不知不觉的走进你的生活。就像手里的钱,你的非预算支出,总是大于你的正常支出。

忙碌、忙碌,忙忙碌碌,上为老下为小。谁不是呀。

忙碌之余,我们去舞厅放松放松有多好,远古咱不知道,就说在解放前,夜上海,穷人是去不起舞厅的,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进舞厅。而舞厅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现在有钱人都去歌厅,酒吧。可歌厅、酒吧哪里能和容纳几百人的舞厅相比。

在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9

怀想,怎么说呢,一个人静静地躲在狭窄的角落里慢慢拾起往日发生过的一切。就算过了再久,只要记忆犹在,那些逝去的曾经也会像一秒钟以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清晰地出现在脑海当中。

也许这是怀想的好处,即使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也带不走任何记忆。

但是,回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会让人变得更加苍老。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些话到底对不对。反正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回头望昨天,忘不了昨天的美好,忧伤的过着日子,又有谁可以充满希望无比愉快的展望未来?

两种想法,很矛盾。

的确是很矛盾。

要是真的难以抉择,那么如果换一条道路呢?比如遗忘,忘掉过去,忘掉记忆。

不知道是否应该回忆,那么不如选择遗忘。我想我应该忘记是如何经过那些人的身边,如何经历了那些或微笑或泪流满面的事件。人流里的擦肩,宿命里的轮回,一路又一路的站牌,让他们永远淹没在时间的流水里,定格在幸福的相框上,禁闭于记忆去不到的角落里。

但是,遗忘是不是真的太残酷,所有的美丽,全变成一片空白。

于是不能怀想的生活等于失去了色彩……

没错,人应该要向前看,前方的路还很远,蜿蜒着伸长到天边。

可唯偏偏少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记忆。

美好的过去可以偶尔想想,温暖心房,但不要让悲伤的纱遮去你美丽的笑脸,不能单单只怀想,也不可以一味的逼自己去遗忘。

怀想与遗忘,交替开来,循环往复。

从心底溢出,在指间流淌,度过童年的欢欣,漫过青春的白桦林,我在迷乱的尘世中寻找一片纯净的天空,寻找一朵可以让我休憩的白云,在那里我可以舞蹈,可以飞翔,可以肆虐,可以等待,可以呼喊着奔跑,可以雕刻属于自己的心情。

怀想,用记忆去聆听历史的回音。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400字 篇10

今天,我一走进教室,只见全班人都低着头,还传来小声的抽泣声,我轻声问同桌:“WHAT?,怎么了?”,他指了指后面的座位,我望去,只见王泽萍的位置上空空如也,她转校了?我猜测着,同时也想,她太沉默了,平时说话从来都不超过五句话。

杨老师走进了教室,并清了清喉咙,这是他要说话的前奏,“同学们,我先也不解释了,这是我们的王泽萍同学留下的一封信,你们听听”。我惊奇地抬起了头,“杨老师,同学们:我知道我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大家都不愿意理踩我,今天我地离开,你们应该心都舒畅了吧……“我不禁大吃一惊!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想呀!没人理他,是我们都认为她喜欢安静,不喜欢跟我们玩。

不知不觉信已读到了末尾,教室里鸦雀无声。

班长站了起来:”老师,我一定会把她找回来“教室里抽泣一片并随声附和着。

被遗忘的角落话题中考作文 篇11

当我走在这条宽阔平坦整洁的大路上,不禁想起爷爷和爸爸讲过的这条路的变迁。

50年代,这条路是一条羊肠小道,路既窄又脏,路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难行。人们走这条路总是唉声叹气。

60年代,党和人民政府发出了“修筑公路,平整田地”的号召,家乡人民齐上阵,男女老少争上游,干得热火朝天。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运沙的运沙,打夯的打夯,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用沙石黄土修成了一条宽阔公路。路两旁种上了桉树,路两旁盖上了低矮的平房。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路面是沙土的,所以,晴天汽车开过,沙土满天灰,弄得人们睁不开眼;雨天,满地泥水,汽车开过,泥浆溅在行人的身上,弄得行人迈不开脚步。

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们家乡后,家乡人民生活发生了大变化,家乡的路也发生了大变化。这条路变得可好了。公路拓宽了,铺上了厚厚的沙石水泥,浇上了层层沥青。路面平坦而光洁,宽敞而畅通,六七辆大小车并排行驶,还显得很宽敞。两旁是人行道。一排排绿树挺立在大路两旁,花圃中花朵,竞相开放,把大路点点缀得更加美丽。大路两旁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陆续拔地而起,日新月异。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田野和一幢幢高楼,让人看得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如今,这条宽阔的公路上,来来住住的车辆川流不息,为家乡的繁荣奔忙着。你听,汽车“嘟嘟嘟”,满载着莆田的特产行驶在宽阔的道上,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满载着旅客和货物,从北住南,从南往北,飞驰而过。农用货车满载着各种瓜果蔬菜,从农村驶进城里……清晨,不知多少人在这条路的绿荫下慢跑,打大极拳;晚上又不知多少人到这条路上散步,聊天……

这条路给城乡市场带来了繁荣,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让家乡人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500字 篇12

春草绿了又黄,燕子来了又走,转眼到了初二。学习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教室后面右边的角落似乎更加冷清、暗淡了。

某天,语文老师兴冲冲地公布喜讯:在本届浙江省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中,我们班有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全校唯一的一等奖!

教室里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获奖者的名字:一定是张静涵,她是校文学社社长嘛!我觉得应该是肖战波,他是公认的笔杆子呀!我猜是于洁,她妈妈是作协会员,将门虎子啊!众说纷纭之际,老师揭开了谜底―获奖者是琼,。一瞬间,教室无比安静。大家的目光投向了教室后面右边的角落。四十五双眼睛的亮度似乎照亮了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角落。琼被这探照灯一样的目光晃得局促不安,她垂下头,用手绞着衣角。朱站了起来,拼命鼓掌。教室很快被掌声淹没。

按照惯例,班主任要调整琼的座位。琼拒绝了,她说:谢谢老师,这儿挺好。这儿安静,这儿还有我的朋友,她对我的帮助很大。朱的脸红了。像一朵害羞的春花。班主任宣布:从本周起,座位自由调配,每个月轮换一次。

上一篇:小学安全管理责任书下一篇:最肉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