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标准

2024-06-09

双师型教师标准(共10篇)

双师型教师标准 篇1

双师型: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双师型教师标准 篇2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具有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背景经验及表征其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务(如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这种教师的基本判定依据是同时具备教师系列职称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在大学任职的现役和退役的国家一级以上多项目裁判员;C级以上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75%,其中包括一部分省外问卷。

(3)调研访问法:通过与采访人员面谈或电话联系获得所需材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状

国家级裁判员是国家体育局下属行会审批最高的级别,各个项目分配于各省一般为3—5人,也只有这些人员才有资格去执法国内的顶级赛事。国家一级由各省体育协会中心审批,具备承担省内的各种比赛任务;教练员划分为A、B、C级,A级教练员由世界各大洲单项体协审批,在我国具备A级证书才有资格去执教国内职业联赛教练员的资格。B级有资格担任职业队二、三线青少年队伍教练员工作,C级教练员具备承担省内各级运动队的教练员资格。

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现在职的大学教师中,获得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证书的占77%,C级以上教练员占23%,高职院校所占比例较低。在调研结果中显示,5%是初级职称,73%是中级职称,22%具有高级职称。这些教师基本都成为本院校教学、运动队训练骨干。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到,经常外出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教师,对于这个方面感触是很深的,普遍认为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社交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处理事情的思维能力,包括科研新动向,(担任职业队和二、三线队伍冬训,各种资料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工作,为来年更好提高训练书评质量,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敢于承担工作任务,不怕失败。当成为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和C级教练员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做人能力、素质能力以及个人的影响能力,远远胜于常年仅仅局限于在校园教书的教师。

2.2 体育实践教学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学,通常进行的是“三基”教育,即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体育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参加院校内部的各种体育比赛,则是有效检验学习效果,是体育实践教学内容的手段之一;作为院校代表队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更高水平的学习,参加高校各种体育竞赛比赛,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这些学生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担任体育工作的领军人物。

2.3 体育实践教学的效应

体育教学是共性能力体现,而竞赛训练和比赛指导能力则是专业个性展示平台。当其需要带队外出比赛(即同于带学生外出实践),他(她)便可以利用对竞赛规则变化的新精神和内涵,特别是个人经验,通过比赛再指导教育学生,使学生对实战经验的理解以及竞赛实战能力明显改善,再通过训练加以修正,这些队员所表现出的体育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的学生,而他们也成为各个二级学院的体育骨干,带动和影响一批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提高。

现在体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之间的体育水平的抗衡,大学生竞技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也就激励着担任大学生体育比赛的裁判员和教练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否则,他们将失去进入更高领域的竞赛资格。通过他们高水平竞赛环境的磨练,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及能力,所传授给学生的各种技能,非一般教师所能达到,非普通教学所能起到的效果。当学生获得由国家行政机构颁发的初级体育单项各种证书,如裁判员、运动员,也就添加了学生就业机会的砝码。而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也就如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性质雷同。

2.4 同等条件的对称性

“双师型”教师评审,在以教师职称评审为基础的同时,重点要放在如上程师、会计师等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上。要积极研究探索,制定一套符合院校特点,又有利于教师队伍未来建设的评审标准,使“双师型”教师评审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必须为防止学历与能力之间因“信息非对称”所造成的误判,那么“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认定应以通晓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为准绳。

就裁判员而言,国家一级以上的裁判员必须参加各省体育协会或中国各单项协会举办的理论(竞赛规则和外语)、身体素质和实践的考核,每年度有一定比例和名额规定,达到符合条件的佼佼者,才有机会获得相应等级证书。作为一名裁判员,完成好一场执法任务,除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而教练员等级证书的获得,也同样要经过相应的考试,主要由理论(专业知识技术理论)和实践(公开训练课,临场比赛指挥)

3 结论与建议

很明显,理工科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以外再获得工程师职称后便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那么体育教师也同样在获得相应教学职称外再获得教练员或裁判员等级证书也应该被确定为双师型教师,仅仅是确定哪个等级以上为基准。笔者认为在一级和C级以上便可,因为裁判员国家一级和C级教练员是由省一级行政机构或国家直属机构批准承认。

因此,体育教师在获得中级职称后,再获得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或C级以上教练员证书时,应当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黄纯国等.“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0-12.

[2]姜红辉.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9):188-189.

[3]徐元俊.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8-29.

[4]陈胜利,刘苇,曾谊晖.“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45-46

[5]李友节.“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9(26):19-21.

双师型教师标准 篇3

摘 要: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不够统一、缺乏任职及聘用指导标准的现状,在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符合职业院校客观需要的“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标准。首先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需要的技能与国家资格鉴定认定的联系,总结了资格鉴定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相应的对策,即探索实施“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通过试点表明,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技能指导师”;认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有三种:既有教师资格,又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有教师资格,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吉林、重庆、安徽、江西等省市参照国家的标准制订了各自的认定实施标准,他们在认定中或者强调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或者强调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实践,或者强调专业教龄以及与企业技术的结合程度。认定标准的不唯一,容易出现导向失误、评价结果失真的现象,“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无法准确衡量。这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要求严重不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瓶颈。探索用“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的认定来统一“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认定,让“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

一、概念界定

(一)“双师型”教师

传统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又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的职校教师。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教师资格,又有“技能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关于“技能指导师”的概念下文有具体解释)。

(二)国家职业资格证

国家职业资格证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师职业资格证

教师职业资格证是指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中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现场实践教学考核等三部分进行鉴定,合格者颁发适合教师技能需要的等级证书。

二、“双师型”教师与国家职业资格证的联系

国家职业资格证最早的提出是为从事一线技术工种的人群服务的,通过资格证书等级反应技术人员的水平,国家职业证书特指技师资格。技师要获取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它是工厂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直接面对机械设备,他们的工作就是加工出合格高质量的机械零件。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手动操作上,所以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很高。

国家现在要求职业院校的实践操作教学要占到全部教学实践的50%以上,这样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要占到大块的时间,“双师型”教师要把理论教学穿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来。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实践的动手性,还要注意教学的理论性,学生在实践中不仅通过动手来锻炼自己的技能,还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最终学习到知识。真正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示范引导,他们没有必要按照技师的高水平来要求。动手能力人与人会有差距,教师中不乏技能操作的高手,我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而不是要求我们的教师个个都到达技师的真实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职教大会上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做教练。教练的工作要先教学生,然后学生大量练习。教练在教的过程中总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技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技能,学生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学好技能,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学生动手操作的示范、模特。

“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技师要解决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问题,而“双师型”要解决学生是否学会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技能的侧重点不同,技师主要的工作就是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双师型”教师是要把技能传授给学生,自己不仅要会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

三、现有国家职业资格自身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鉴定题库与学校教学内容有脱节现象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开始实施,就由政府部门统一编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及其技能鉴定题库,试题许多都与企业的实际加工有关,其命题、出题范围、试题形式、难度系数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所使用的试题也是从题库中抽取的,这些题目没有考虑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使职业技能鉴定的结果与实际教学要求不一致。

(二)职业技能鉴定过程有待充实

职业技能鉴定往往在特定时间,集中鉴定大批人员。大多数鉴定中心考评员数量有限,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简化鉴定过程,缩短考核时间。这样鉴定难度降低了,没有考核出应有的知识与技能,技能鉴定流于形式。

(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技能鉴定基本分为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理论测试有标准的答案可以参照,而实际操作仅有评分标准,考核的结果需要技能鉴定考评员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实际得分,这需要考评员具有比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熟练高超的业务素质。目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一般都是由各技能鉴定中心自行安排,这些人员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有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

(四)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与监管需要协调

各地市技能鉴定中心一旦取得鉴定资格就开始对社会上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各技能鉴定中心的工作原则和把握尺度不一,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致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系统性差,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受到影响。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的认定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来衡定是不科学的,从一个普通的专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不是一种简单的转换,不是职业院校教师拿了一个技能等级证书就变成“双师型”。“双师型”教师强调的是职教师资素质的要求,表明他们经过专门的学校教育培养和企业实践训练,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少了这些条件,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沦为“双证型”教师了。因此,一种全新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教师的技能考核体系,解决教师的问题。

四、探索实施“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

国家技能鉴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技能鉴定考试采用的题目有的太偏、过难,没有太大的意义。并且专业性又过强,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有些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虽然国家技能鉴定的内容不太适合教师但是其考核的方式还是可以借鉴的,技能鉴定考试分为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作为老师来说,理论知识的考试要有体系,国家技能鉴定的理论采用一张综合的试卷,这些显然满足不了教师对理论的需求,现行考试一张卷子下来,达不到其应有的考试深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比较流行且比较为大家所认可的资格考试有两种:注册会计师与注册电气工程师。这两种考试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考试形式。理论考试分多门进行,理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实操考试与现场教学能力考核。

(一)“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的理论考试探索

考试是能够比较有效地反应水平能力且公平的方式,对教师而言熟练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有利于教学,也利于激发大家不断学习的热情。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以机电类数控专业的“技能指导师”为例进行理论考试的探索。理论考试的科目有: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金属工艺学、数控机床系统及维护等四门课,每一门课制定考试大纲,详细列出每门课程中应该掌握的内容,便于老师复习考试。考试的题型可以借鉴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考试题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考察老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的实践考试探索

以往国家技能鉴定进行的实操就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零件参照技术要求评定分数,这是真实水平的反应。对于从事数控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要完成实操还要引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操作,计算机绘图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技能,这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好好掌握,考试时要在规定的时间随机抽题按要求进行图形绘制。计算机绘图软件可以选择“CAXA制造工程师”,这种软件在职业院校普遍被采用的,其考核体系完备,直接使用此软件进行考核,人为干扰因素小。对于数控教师来说在进行实操前需要在“CAXA制造工程师”相配套的数控车/铣模块下进行造型,模拟生成加工程序,再把程序传到真实的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技能考试既考核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又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三)“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的现场教学能力考核探索

参与申报“技能指导师” 教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应该上报一节实训课的授课视频,要包含教师的动手操作示范,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讲解实际操作。

(四)“技能指导师”的衔接问题

“技能指导师”的认定通过考试来获得,其资格分为三种:初、中、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老师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在学习中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以前各学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如何衔接?因为55岁以上已经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通过上报相关材料不用参加考试可以直接取得初级“技能指导师”等级证书。为了避免55岁直接申报材料可以颁发证书的情况,限定3年的衔接时间。“双师型”教师采用现代化的考核手段检验,尺度一致,“双师型”教师自然就是名副其实。

在河南省的教师职称评审中有实习指导师这一类职称,他们的出现是与一些带有实验性的专业分不开的,这一类教师在学生实习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是没问题的,他们在获得初级技能指导师时可以只考理论不考实践。

(五)“技能指导师”的后续教育问题

“技能指导师”的认定与教师资格证的认定工作一样需要由省级教育部门主管执行,只有这样认定的结果才会被承认。“技能指导师”的申报及审核认定工作,每年定期办理一次;各地要建立“技能指导师”教师资源库或者教师资源及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技能指导师”资格的教师一概纳入其中管理;“技能指导师”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必须通过复审,否则取消其技能指导师资格。

五、实施效果分析

不管是“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还是“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院校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资格认定以及3年一复审等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层级较高,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促进城镇就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专业区分又很细,这种高层级的管理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将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管理中并进行了试点,试点取得了如下成效:试点系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较为明显,通过实施“技能指导师”认定,该系部的“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大为提高;该系部的师资队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校企合作密切,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毕业生质量较高,供不应求。

研究的创新点:建立了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考核体系,解决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问题。试点表明该体系能促使“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大为提高,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清.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2]唐卫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11).

[3]齐强,赵敏玲.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4]卢建平,钟显东.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探析[J].职教论坛,2012,(9).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篇4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开发。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成立组织机构

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联合组成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求实进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发展策略,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提升我校办学质量。特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

2、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与指导。

3、具有较全面的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4、具有相应技术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

四、建立健全“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条件,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等各种形式,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有计划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2、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理论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3、加强教师教学及教管能力的培训。定期聘请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参与性与效能性的特点。通过培训逐步营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注重加强产学合作

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与企业生产“师傅”相结合;二是教学课题与企业产品相结合;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育人与创收相结合。

2、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及奖励办法》,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七、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 四月份: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师德培训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五月份: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对企业进行考核 六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专业教学设计评比。七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八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九月份

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听评课 十月份

教师教学设计评比 十一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十二月份

继续教育考核。资料整理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篇5

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①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②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④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目前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人达到“双师型”标准。为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数量目标

通过培养,到2014年底,本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100%。

二、素质及能力目标

1、教师素质:在所从事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

2、行业职业道德: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3、行业、职业素质: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4、经济素质: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

6、管理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7、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三、培养措施

1、在职培养。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加强理论课教师培养,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求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实践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也可以让上理论课的教师同时上实操(训)课,使教师做到“一职多能”,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二是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2、短期培训。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选派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家级或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相关大学进行培训。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学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

5、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和评比。为了促进教师学习技能,学院和系里应举行教师专业技能比武,并选派技能高手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为了形成激

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还应建立定期评选院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制度,并从中择优推荐参加市级以上评比。

6、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在获取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的同时积极获取与其学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等,待取得相应合格证书后,学院应予以报销相关费用。

(2)学院在职称评聘,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3)对获得院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学院每月发给岗位津贴,年终对他们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合格者再予嘉奖。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总结 篇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全面贯彻“修身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我部门积极落实“师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能扎实、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我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 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从职业院校来看,对这一概念就有着很多的表述。综合这些概念,我认为本部门的“双师”必须是既能掌握专业技能(技能要与社会接轨,时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和实用的技术,同时需具有良好品德,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后面一条更为重要。

这一目标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本部门的“双师”是“认人不认证”,即对教师有多少专业资格证书并不看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真正具备了“双师”的能力。第二,让本部门教师都持有这种观念,一方面促使教师不要为了证书而学,而是为了丰富自身而学,杜绝伪“双师”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激励青年教师,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撇开证书和职称的束缚,尽最大可能体现出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用人机制。

2.引进校外兼职教师

我部门专业多、学生多、专任教师少,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我部门选择从校外引进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一般都是外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我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我部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确保兼职教师也是“真双师”。3.与企业联合培养

我部门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我部门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一年多时间来,我部门先后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力叉车、合肥锻压厂、美菱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部门。将企业的一些师傅和我部门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我部门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厂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4.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在学校给予奖励的基础上,部门部根据实际对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3)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大奖励幅度。

(5)对于一些只有相应资格证书而没有真正能力的“伪双师”,一经发现,在其未达到要求时,不再安排其课程并且不再享有部门部任何福利。

以上是我部门近一年多时间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我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自己,逐渐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我部门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标准 篇7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够

目前,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标准存在着偏差,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双证”这一层面,认为只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目前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程序及相应的管理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还有待商榷。因此,在“双师”素质认定中应该冷静地看待证书,而不要导致“考证热”,更应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

(二)部分双证教师实践能力较差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长期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过和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另外,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大部分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由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传授,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应用性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三)培训渠道不畅

尽管大部分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相当重视,但培训渠道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技能培训很难开口,虽然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但进入实质性合作还不多;二是培训机会少,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就接受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参加培训;三是受经费所限,培训时、地点亦受到限制。

(四)职称评定上重研究、轻应用,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仍沿用普通大学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不是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这使得“双师”教师们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无暇顾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五)“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有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和其他教师在工资、课酬、奖金等方面没有差别,而取得“双师”资格还要自己报名、考试,花费进间精力和费用,这些都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提高认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

民办学校应办好自己的实体产业,兴办的产业应适合待业发展需要,以应用型为主,突出实用高效特色,有别于高等院校以高新技术和科研型为主的产业模式。例如郑州华信学院隶属中原华信集团民,就根据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兴办了符合国家GMP规范的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符合国家规范的河南新众康医药有限公司和新郑市人民医院,以及正弘房地产公司、皇宫大酒店等企业,这是郑州华信学院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各个院系、专业在做好校内实验实训的同时,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单位,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任课教师既是学院师资,又担任药厂、公司、医院等实体单位的技术工作,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选派优秀教师挂职顶岗锻炼

郑州华信学院与医药行业、代工待业、地产待业、旅游餐饮行业的相关部门联系,每个寒暑假都选派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工作。例如到药厂生产车间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到医药公司参加GSP认证工作,到医院从事药事管理工作,到化工厂顶岗操作等,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密切了和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为将来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

教学科研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积极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从事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郑州华信学院制订了教师科研管理办法、奖励措施,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对教师的科研奖励,教师的科研工作纳入系部考核和个人业绩考核,这校既增强弛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实力,扩大了对外影响,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地方科研项目的鉴定、论证以及科研项目规划、申报等工作,促进地方科技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民办学校为提高教师层次,扩大视野,应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郑州华信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2008年以来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未满课及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从合格师资中培养青年优秀教师,从青年优秀教师中培养骨干教师,从骨干教师中培养学术带头人。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其他院校和行业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提高和更新知识;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地方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设;有计划地请进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等,这些方法都有利地提高了民办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民办学校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主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格局。建立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吸引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从教;建立“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并吸引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任教或兼职,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职称评定应掌握一定的标准,聘用前通过试讲、实践能力考核等进行遴选,把真正有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引进来。

摘要:民办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教学改革, 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民办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国运.走出应用型本科办学的新路子[J].郑州华信学院学报, 2009 (1) .

双师型教师标准 篇8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中职学校如何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双师型”教师不应简单的理解为“双职称型”教师

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一种理解为“双师型”就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外一种技术职称,即简单的“职称+资格证书”,如:教师职称+医师(工程师、会计师、机械师等)。另一种理解为“双师型”就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即“教师职称+实践教学能力”。如果按第一种理解,把“双职称型”统称为“双师型”教师,那就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有些教师持有的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而且有些证书是通过理论考试取得的,缺乏实践能力。如果按第二种理解,那实践教学能力怎么落实?又怎么去考核评价?事实上,在中职学校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偏少的,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没有长期从事与所教专业和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没有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能够达到“双师型”水平的教师并不多。据调查,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只是简单的“职称+资格证书”,至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则无从考查。

由于历史原因,职业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这些教师受过较好的师范教育,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备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没有。从事教育工作后,大多数教师都在为教师系列中级、高级职称“奋斗”,而中级、高级职称的评定不包含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必然导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忽视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已经评选上的一部分“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强。一些学校教师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校企合作不深入,因此,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比较困难,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一现象在2013年10月5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已有结论: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

师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专业标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区别,突出职校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因此,笔者理解,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内涵应该表现为:首先应取得教师资格,同时应该具备与其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较强的专业实践等职业能力。其内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选办法和激励机制

正因为至今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所以其评选标准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评选机会少,其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偏小,而普通教育教师系列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这么多年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上就是比照普通中学教师职称评定,这种评定办法不能完全反映中职教育的特色,不利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更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专业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中职特色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是大势所趋。以此为契机,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起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选办法。笔者认为,在“双师型”教师具体评选中,在教师职称系列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一是看其拥有的技术职务(职业资格)是否与其所施教的专业一致;二是看其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否从理论到理论,即是否是通过纯考试手段获得的;三是看其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还应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目前,与教师工资待遇挂钩的也只有教师系列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对教师个人似乎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对学校而言只是师资结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责任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结合起来,特别要与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教师切身利益挂钩,而且要高于一般教师职称的工资待遇,从政策层面保护“双师型”教师的切身利益。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标准》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求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专业标准》还明确指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因此,各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各地职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积极落实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让教师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专业能力。比如计算机专业,学校可以选派一些计算机专业教师到电脑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去进修、培训,包括去“顶岗实践”,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把生产实践经验紧密嵌入到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可以开展专业或者行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销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科技、新工艺;可以带着一些课题或者问题,到企业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请教,向他们学习,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自己专业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研究、开发能力。

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或社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或能工巧匠,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中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大胆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弥补学校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校师生带来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这些兼职教师在和学校老师共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篇9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 ‚双师型‛ 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培养目标

目前我校教师60人,专任专业课教师4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34%。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指标体系》‚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6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的要求,我校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争在2015年底,使我校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所任教的科目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12、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能应用于各种教学环节。

3、管理能力:熟悉企业或行业的管理规定,具备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4、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学校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

(二)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

1、每学年学校计划安排5名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

2、在教学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技能等级考核。

3、每学期学校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1-2次。

(三)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2、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奠定基础。

3、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

(四)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1-2名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四、激励机制

1、所有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经费,按照学校规定予以解决。

2、对参加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师,取得合格证书后,学校报销培训费与证书费。

3、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在申报职称,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 篇10

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偏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偏少。远远达不到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占专业教师的70%的比例。近几年来我院新引进的许多教师,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熟悉高职教学规律,缺乏执教经验,要把他们丰富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一时还存在困难。

如果一个单位整体薪酬水平偏低,就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收入构成不尽合理,难以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不足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培训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其次,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①第三,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第四,有计划的派遣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或研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长期合作办学,有计划的派遣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外同 类院校学习或研修。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兼职专业教师队伍。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

分配要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和基础科研津贴等符合高校特点的岗位津贴制度,吸引和稳定优秀拔尖的学术人才和技术人才。

建议人:付胜利

上一篇:小升初学习规划下一篇:爱我们胜过爱自己的爸爸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