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2024-09-08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精选10篇)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1

本方案实施最经目标为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化管理。(仓库管理员定编不超过四名)。

一、仓库现场规划

1、将扩大的仓库面积进行地面平整,不影响拖车的进出,减少人工搬运。

2、请购卡板,暂时定为20个,(预算为3000元左右)主要提供给成堆货物使用,规范且整齐,同时方便于货物入仓及出仓的及时性,减少大量人力的搬运动作。

3、调整货架的摆放,便于拖车的进出,同时将成堆货物放置于墙边,不占用仓库

中心位置。货架得到合理利用,调整到仓库中心位置。减少货架的使用与申购。同时对货架的调整便于后续对货物存放进行分区编号。

4、制作或者购买上货梯与拖货二用车,(先购置二辆)便于仓库管理人员在入库与

分捡货物时能够快速、高效。

二、制定一套规范的收货、配货、送货流程与制度。

1、将库存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起来,调入货区功能,编入货区编号。便于仓库管理

人员提高货物分捡速度。

2、在配送单据上增加货区的同时增加经手人签名,明确到个人。(具体签字为:配

货人,送货人,收货人)避免各货物能及时送到,不被遗漏。

3、制度严格的补货时间。要求补货一次性、及时性、准确性提。不在往来的沟通

与信息中浪费时间。

三、整改方案具体实施步骤

因目前仓库的现状所致,货物较多,对于规划调整及逐步进行,无法一次性调整到位。同时也是为了不影响配送中心的正常工作秩序。具体整改步骤如下:

第一步、A、进行货堆规划,使用新购置的卡板进行堆放,同时便于后续的货架位

置调整。

B、平整新增仓库地面,要求便于拖车进出。同时划分区域。其中定位一

个退货区。

第二步、分区域性逐一对货加进行调整位置。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增购硬件设备(如上货上货梯与拖货二用车、货架、卡板等)第四步、货区调整及划分,编排货区编号。

第五步、针对库存管理系统,调试货区号码导入。

第六步、导入流程控制制度,配送单据签名栏的完善列入。

第七步、全面运行新的流程及操作程序。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2

物流系统 (Logistic System)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联系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1]。建立物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物流系统规划阶段, 主要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和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是否建立物流系统的决策。其次是决策阶段, 主要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客观环境、经验以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的若干方案, 然后在方案中选择合理的一个方案, 进行决策。最后, 物流系统的构建, 根据选择出来的方案要求, 对相关的物流网点进行选址设计, 构建物流系统。

配送中心 (Distribution center) 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供应服务, 具体工作包括货物加工、分货、拣选和送货等一系列流程。配送中心具有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为特定的用户服务、完善的信息网络、配送功能健全、多品种小批量、辐射范围小的特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 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 配送中心设施布局规划; (2) 配送中心配货作业流程规划; (3) 配送中心货物储位分配问题规划。

下面分别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理论研究国外更早、更深入, 国内起步更晚且更多偏向应用研究, 所以本文引用的文献更偏重于国外文献。

1 配送中心设施布局规划

配送中心设施的规划布局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恰当的设施位置、合理的设施能力、合理安排车辆及路径、合理分派服务对象, 能够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降低管理的成本, 加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配送中心设施布局规划主要包括设施布局设计、选址—分派问题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简称LAP) 、车辆—路径问题 (Vvehicle Routing Problem, 简称VRP) 和选址—路径问题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简称LRP) 。后三者是配送中心设施选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设施布局设计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学者缪瑟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布置设计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简称SLP) 理论, 具有条理清晰和简明适用等特点, 被业界广泛应用[2]。摩尔等人对配送设施的布局与分配问题应用信息化处理, 经典模型包括理想块状布局模型、扩展模型以及实用模型等。

(1) 理想块状布局模型。该模型会对布局前的问题进行假设。例如, 假设设备之间的流量是已知的, 在计划期内把布局问题当作是静态的, 而要达到的目标是物流费用最小, 这样理想的块状布局模型就建立好了。上述模型的假设条件往往不符合现实要求, 下面的扩展模型和实用模型可以弥补它。

(2) 扩展模型。在运用上述模型的过程中, 人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 实际布局是多目标优化, 但不同的目标相互矛盾, 因此产生了多目标决策布局模型 (Multi-Objective Layout Model) 。当产品混流生产和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时, 于是研发了鲁棒性及柔性布局模型 (Robust and Flexible Layout Model) 。

(3) 实用模型。通用的布局模型至今没有产生, 因此人们针对特定问题开发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用模型。如行列型布置模型 (Row Layout Model) 、流线型布置模型 (Flow-lines Layout Model) 、机器布局模型 (Machine Layout Model) 、环形布局模型 (Loop Layout Model) 和单元布局模型 (Cell Layout Model) 等。

1.2 选址—分派问题 (LAP)

设施的选址—分派问题 (LAP) 于1963年由Cooper首次提出[2]。设施的选址—分派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目前关于LAP的研究方面, 国内的研究相对国外较少。第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 分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区间规划模型、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和非线性规划方法等。第二, 从模型解法来看, 有分解法、精确法和启发式算法。一般来说, 精确法应用于规模小、阶段数少的LAP, 例如拉格朗日松弛变量法等, 上述精确方法对于多阶段、规模较大的问题, 会降低一定的质量。因此, 分解方法现在经常被采用, 如Bendes分解法和Primal目标分解法可以简化问题, 或者遗传算法也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1.3 车辆—路径问题 (VRP)

车辆—路径问题 (VRP) 是指在已知客户需求位置的情况下, 确定客户之间的行程路线, 使得运输成本最低或运输路线最短。运输工具的合理使用与调度, 运输路线的优化, 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都是物流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由于VRP的前提条件是已经确定好了待服务的客户和出发点的位置、数量, 因此, 无法在VRP中得到解决LAP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有可能造成VRP的缺陷, 所以更进一步全面考虑的是选址—路径问题 (LRP) 。但VRP方法在选址—路径问题的研究中仍可得到借鉴。

1.4 选址—路径问题 (LRP)

最早进行LRP概念性研究的是Von Boventer等, LRP在考虑了巡回和寻找设施的最优解的同时进行路线设计, 因此这两个设计是相互关联的。

Cooper和Later发现, 运输—选址问题 (Transportation-location Problem) 主要是两点:供应商的最佳位置和最小的运输成本[3], Tapiero考虑了有关时间的复杂因素, 于是建立了运输—选址模型 (Transportation-Location Model, 简称TLM) 。但是上述几种研究都没有考虑运输网络建立的巡回问题。

LRP的核心是联合的LAP和VRP模型。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寻找最优设施数量, 发现最佳设施能力, 找到最合适位置, 同时为多个客户/供应商提供服务, 最佳的时间等, 从而使货物处于连续、不间断地运输, 以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2 配送中心配货作业流程规划

配货作业是指根据客户订货单的商品品名、数量和储存储位, 取出商品, 然后堆放在指定货位, 从而完成配货要求的活动。其中包括订单的分批, 物品的合理安排以及按订单顺序的拣选安排等等。配货是所有在库作业活动中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作业活动。配货作业的优化是为了降低配货成本、提高配货效率和提高客户订单的反应速度等。配货作业由准备工作、移动与行走、寻找、拣取等几个环节组成。

配送中心配货作业问题的研究方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总的来说, 可以将其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4]:最优化方法和近似/启发式方法。最优化方法包括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MILP) 、分支定界 (Branch and Bound) 法、动态规划法 (Dynamic Programming) 以及拉氏松弛法。而针对最优化方法无法解决的NP-Hard配货作业问题提出了近似/启发式方法, 其算法的特性是易实现而且计算复杂度小, 包括局部搜索算法 (NS) 、人工神经网络 (ANN) 及人工智能 (Al) 。

下面对配货路径优化问题 (Routing and Sequencing Problem) 、分批配货问题 (Batching Picking Problem) 和分区配货问 ( (Zoning Picking Problem) 等三类问题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评述。

(1) 路径优化问题

路径优化问题主要是研究如何获得最短的配货任务路线。按照配送中心的分拣系统配置的不同, 不同形式的配货顺序或路径优化问题出现, 常见的分类包括:矩形分拣系统路径优化、单元荷载系统路径优化、MOB AS/RS配货路径优化以及旋转货架配货顺序优化等问题。

(2) 分批配货问题

当出现总的配货时间或移动路径最小等情况时, 分批配货问题是NP-Hard的, 主要使用启发式算法或分支定界等精确算法。一般有两种研究思路, 第一种是根据问题的特点,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找到更好的配货数量与配货路径。第二种解决思路是在确定分批后的配货路径方法后, 寻找最好的分批方法, 订单相似度 (Order Proximity) 分批和时窗 (Time Windows) 分批[5]是分批拣选中订单的两种分批方式。

(3) 分区配货问题

分区拣选在配货作业效率的提高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静态分区 (串行或并行) 拣选中, 分区中的物品储存安排非常重要, 第一可以缩小拣选作业时间和配货提前期, 第二平衡作业人员的工作负担, 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Jewkes et al. (2004) 研究了两个问题, 串行分区分拣系统的物品储存安排、区域大小调整和集货点位置定位, 于是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求解[6]方法。Jane and Laih (2005) 还考虑了工作负载平衡问题, 提出启发式物品储存安排算法, 该算法中首先计算物品的相关程度, 由此将相关程度从大到小的物品储存在不同的分拣区域[7]。

3 配送中心货物储位分配规划

与传统的仓储管理相比, 现代仓储管理更加注重仓储的时效性、更加重视商品在出库拣货时的位置数量变化, 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储位分配就是利用储位来分配商品。当商品处于“被保管状态”时能够准确的显示商品储存的位置, 同时能够准确地记录商品位置的变化。储位分配策略主要有定位储存 (Dedicated Location) 、随机储存 (Random Location) 、分类储存 (Class Location) 、分类随机储存 (Random Within Class Location) 、共同储存 (Utility Location) 。上述几种存储方法各自都有其优缺点, 因此, 企业在应用上述存储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存储方法。

因为物流业发展较早, 所以国外针对储位分配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在1963和1964年Heskett就给出了单次取货存储空间指标 (Cube-per-Order-Index, 简称COI) 的定义:货物的总空间需求量与每个时间段中为满足需求所需拣选次数的比。COI的储位分配的方法要将COI最小的货物存储在最接近出入口的储位中[9]。Kalhna等 (1976) 在对Heskett的方法的基础讨论, 证明了当采用满足某些假设的定位存储策略时, 该方法可以达到最优效果[10]。

Hansman等 (1976) 对单命令作业的储位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经济订货批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简称EOQ) 和货物需求ABC现象, 进而给出了一个货物需求函数, 并推导出储位的存取频率 (Turn over Frequency, 简称TF) [11], 这成为其后很多研究的基础。Rosenblatt (1989) 和Eynan等 (1994) 将文献[11]的研究为基础, 分别从时间正方形货架和时间矩形货架在单命令作业时的分类存储边界问题两个角度, 使得任意分类数量时的最优分类边界问题[12]可以被解决。Park等 (1999) 在研究定位储存时间正方形系统的堆垛机停留点问题时, 发现当货物的存取频率为该函数时, 最优停留点[13]就是入口所在位置。针对分类存储问题, Mu PPani等 (2008) 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 并分别利用分枝定界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实验表明, 这两种算法的计算效率[17]较动态规划算法更高一些。

4 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

(1) 国外在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较早、较深入, 国内则较晚, 研究也不够深入。

(2) 国外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 (如配送中心网络布局、配送中心选址等) , 也有微观层面的 (如配送中心配货作业管理、储位管理等)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的宏观层面, 而在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偏重定性分析, 缺乏一定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鉴于国内与国外研究的不同, 国内未来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 加强对配送中心物流系统微观层面规划的研究, 提高物流节点内部各子系统设施布局规划的合理性。

(2) 在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时, 应该加强定量研究, 提高配送中心内部功能区规划布局的可操作性。提高作业配送和储位分配的科学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系统的潜能, 降低物流成本。

(3) 结合配送中心实际情况进行物流系统建模, 使所建立的物流系统切合实际, 具有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外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对包括设施规划、配货流程规划以及货物储位分配问题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并就目前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3

[关键词]超市连锁超市 配送中心

一、引言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篇4

一、项目背景

某快速消费品连锁企业现有配送系统难以支撑快速扩张的销售范围和持续增长的销售量。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建设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配送中心。 根据公司现有土地情况,新建配送中心的允许最大长度100米,允许最大宽度61米,该地区建筑限制高度为14米。新建配送中心建筑结构为轻型钢结构,柱网最大允许跨距为36m,最大允许柱距为18m,柱截面尺寸为200×200mm,柱网轴线交于柱截面形心。

公司现有产品已经实现托盘集装化,托盘尺寸为1100×1100×120mm。根据产品箱抗压性能,托盘堆码高度(含托盘厚度)为1000mm和1350mm两种。

该配送中心涉及的产品主要为日常快速消费品,总品项数约为3000余种。各种商品之间没有很大的影响,且均无特殊储存要求。配送中心内产品有少量需要进行出库拆零配装作业(品项数约占总品项数的20%,出货量约占总出货量的10%),其余产品均为整箱出货。配送中心内需要完成的其他作业主要包括:进货验收(抽检5%),促销产品更换包装(总出货量的5%)、订单处理等。

配送中心内部布局设计任务:

按照行业平均水平,该配送中心预期平均货物周转速度为每月1次,配送中心收取的货物处理费用按照货值的1.5%计算(每托盘货值按1000元计)。

综合以上条件,对新建配送中心进行初步规划,未给定条件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网络资源合理确定,且在论文中明确列出。

任务一:完成配送中心布局初步规划,确定配送中心基本功能和功能区域,完成货架确定和主要设备选型,并根据给定条件确定该配送中心最大仓容。

任务二:绘制配送中心布局平面示意图,要求符合工程制图基本规范,图示清晰,尺寸比例关系正确,手工绘图或CAD绘图均wwW.可。

任务三:自行合理选取立体库自动堆垛机性能参数,确定仓储区最大吞吐能力并估算该配送中心年仓储运营收入(实际仓容利用率按最大仓容的75%计算)。

任务四:描述若要对该配送中心拣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你的主要规划

思路和规划流程是什么?

二、项目设计

考虑到配送中心的防火距离与防火间距,并且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根据项目背景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快消品应属于丙类物品,所以防火通道需预留出5米。所以可建筑面积为90×51=4590平方米,货车运输的停放面积根据货车长度确认,因为一般的货车不超过六米,所以加上预留出1米过道及停车时所需面积,配送中心可用面积为76×51=3876平方米。

因为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验货、搬运、储存、装卸、分拣、配货、信息处理以及与供应商,连锁商场等店铺的连接,所以配送中心内部应有以下几区:暂存区、拣货区、流通加工区、货架区和办公区。通过项目背景可设置为七个区域,分别是进货月台、暂存区、拣货区、流通加工区(加工、检验)、货架区、发货月台和办公区,

根据估算面积大小与长宽将配送中心七个区域按一定比例制成方块模板

根据出入口的位置选择流程动态类型为直线形,即物料将来在物流中心内部按照

按依照作业顺序,依据选择的流程类型,合理布置物流中心各实体作业区域。首先布置面积较大、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托盘货架区,如图1-1所示。然后布置面积较大、长宽比例易变动的重力式货架区和拣货区,如图1-2所示。最后布置面积小、长

宽比例易变动的进出货暂存区和流通加工区。如图1-3所示。

联性原则,则该布局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最终布局是经过流程动态分析和活动关联性分析得到的,所以基本未违反关

因为配送中心内产品需要进行出库拆零配装作业的品项数约占总品项数的20%,出货量约占总出货量的10%,所以经过计算可知,托盘货架区与重力式货架区的比例是4:1,在配送中心中总货架区的面积应该是整个配送中心中面积较大的所以把它设成总面积的60%,所以面积为3876×60%=2325.6平方米 ,所以托盘货架区面积为1860.48平方米,重力式货架面积为465.12平方米。

又由于已知该地区建筑限制高度为14米,此公司现有产品已经实现托盘集装化,根据产品箱抗压性能,托盘堆码高度(含托盘厚度)为1000mm和1350mm两种,且需

要预留出设备搬运时升起高度0.15米。

总可用长度为36.48米,因为根据我设计的布局,所以宽为51米,货架摆放示意图为图1 (阴影部分为货架,白色部分为通道。)

托盘货架区

因为可用宽度确定,并且已经知道货格尺寸为1.5米,所以一共有多少排的货架就可以确定,此外可用长度也已经确认。

所以最终确认的货格长宽高均为1.5米,货架为8层,货架一共为20排,24列,考虑到柱子会影响托盘货架区面积,所以需要扣除柱子占用货格数(因为有三根柱子,所以会占用24个货格),所以总托盘数为3816个。

重力式货架区

货格长宽高均为1.5米,货架为8层,货架为10排,12列,因为重力式货架所处位置并不涉及到柱子位置,所以最终托盘总数为960个。

主通道=2辆堆垛机宽度+0.9米

存储通道=存储通道宽度≥2辆堆垛机宽度+0.9米 存储通道宽度=堆垛机转弯半径

根据使用要求,拣选入库、出库方式的起重量分别为0.1t或0.25t;单位化入库出库方式的起重量一般常用为0.25t到5t。该配送中心使用巷道堆垛机,巷道堆垛起重机的`起升速度为6.3~40m/min,运行速度为25~180m/min,货叉伸缩速度为5~30m/min.所以根据表格参考数据及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出通道面积,综合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得到巷道宽为1.85米,主通道宽4.35米。 进货月台

进货月台面积进货车辆设置为同时可容纳5辆货车进货,车辆宽度设置为4米,车辆的卸货作用方式有4种直线式卸货,尾端卸货,侧部卸货,锯齿式卸货,在此采用侧部进货的方式不用调头可直接驶出,所以进货月台面积已经包括在停车预留的面积中了。

流通加工区

进货验收(抽检5%),促销产品更换包装(总出货量的5%),可以由此确定流通加工区面积为1/9,检验区每天需检验托盘数=(3816×12/365)×5%=6个

设周转次数为3,每次检验大约两个托盘,大约16箱货,托盘面积为1.1米×1.1米 我们选择托盘就地堆码的形式,大约雇佣4个工人,所以流通加工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暂存区

暂存区应为货物的临时堆放区,所以此区域使用就地堆放的方法,面积为托盘面积,1.1米×1.1米,所以暂存区面积为64平方米。

拣货区

拣货区面积,假设每天处理托盘量为3816个,每天周转三次,所以(3816×12)/365×80%=100个托盘。设托盘周转次数为3,那么一次最大处理33个托盘,设每个托盘装8个货箱,总共264箱货物。此区域使用就地堆放的方式,托盘面积为1.1米×1.1米=1.21平方米,至少应有十五条分拣输送机,分拣输送机的宽度至少比托盘宽,所以至少为1.2米,长度至少为10米,至少要留出人行通道的长度,以及摆放托盘的面积,所以分拣区面积为:510平方米 发货月台

发货月台面积应与进货月台面积动态平衡,因为每天的进出货量应差不多,所以发货月台也与进货月台一样预留出7米,总面积为357平方米。 办公区

办公区的主要功能为处理订单,因为该配送中心总品项数约为3000余种,预期平均货物周转速度为每月1次,所以办公区的面积为能容纳5个人同时办公的面积,预留出5×10米,总面积为50平方米,

三、作业区的能力估算

仓容量=(年运转量/周转次数)×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一般取为10%-25%,所以仓容量=((3816×12)/36)×15%=190.8 仓储运营收入(实际仓容利用率按最大仓容的75%计算)=托盘数量×货物处理费用(货值的1.5%)(每托盘货值按1000元计)×12月×75%

=3816×1000×1.5%×12=686880元

四、配送中心拣选系统规划

减少货物滞留时间,减少人员空闲时间,尽量减少搬运设备的来回行走路线,提高各部分处理效率。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5

近年来,我国关于医改的政策将明朗化、全民医保将继续大规模推广、GSP换证的高峰逐渐来临……。国家加大对居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将带来医药市场的扩容,GSP复查、换证将间接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聚集度的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的总额增长幅度在18%左右,医药零售市场则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有机构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药品销售总量可突破1万亿人民币。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物流中作用极大,而目前,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仅仅只有少数如国药、上医、九州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已建设并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它一些相当有实力的医药企业也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很多企业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迷茫,也不知从何着手。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系统的计划筹备、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方案的评估、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的实施等阶段,如右图1所示。

系统的计划筹备

系统的计划筹备工作一般包括计划与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配送中心的目标及定位等三个方面工作。

企业在决策筹建物流中心时,一般首先要成立“物流中心筹备小组”等项目组织,成员包括物流咨询公司、物流系统集成商、土建公司人员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的物流专家或顾问,

筹建小组成立后,首先针对企业使用者进行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与需求调查。搜集的方法包括现场访谈记录以及厂商使用资料的收集,另外对于规划需求的基本资料,也可根据事前规划好的需求分析表格,要求使用单位填写完成。至于表格中厂商未能详实填写的重要资料,则需规划人员透过访谈与实地勘察测量等方法来完成。

现代化的医药配送中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多个子系统组成,一般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DPS拣选系统、平面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同时还包括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因此,必须以配送中心自身的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活动的中心。配送中心总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业主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目标的制定原则包括: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

系统的规划设计

系统的规划设计是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一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

基础资料的分析。资料分析可建立计划性的分析步骤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数据,其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订单变动趋势分析、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EIQ分析)、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等,其中重点要考虑EIQ分析。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6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析与规划作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支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城市蔬菜、肉禽、鱼虾等农副产品的供求矛盾,不仅对保证和丰富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流通和消费,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很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存在较多问题,如管理粗放、秩序混乱、信息不畅、交通拥挤、影响市容、效益滑坡等,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不适应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许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面临着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艰难转型。依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原有的集散、交易、中转等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净菜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增值服务,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建立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能保证居民消费的质量和安全。农副产品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事关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各种有害生物(病毒、细菌等)等残留超标,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刻不容缓。

区域图书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研究 篇7

1 我国图书配送中心的现状

图书的整个流程可以分为出版与销售两个阶段。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管理下, 由拥有图书出版和专有发行权的出版社出版发行。因此, 上游的图书品种虽然很多, 但来源一致。在图书发行渠道方面, 现阶段从零阶到三阶多种层级分销结构并存, 如图1所示。

在这样的结构下, 图书供应链中各环节均有配送的业务需求, 配送业务非常分散, 但是大多数出版社和图书经销企业, 并没有建设图书配送中心, 采用的配送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出版社—销售终端”或“出版社—批发市场—销售终端”的运输模式, 使用传统的仓库作为中转站, 这样的配送效率可想而知。近几年, 也有部分省市的新华书店致力于仓储改造, 进行物流现代化建设, 但构筑在计划经济体系结构之上的传统新华书店物流网络体系只立足于其系统内的配送作业, 难以承担图书流通市场的重任, 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市场庞大的需求, 不得不进行调整和重构。另外, 图书配送系统至今还没有采用“共同建设”、“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等先进的物流配送模式。图书物流配送中心存在规模偏小、统一配送率低、配送效率不高、功能不健全、管理粗放等问题。

目前, 我国图书市场正处在转型变革时期, 在向现代物流系统演进的过程中, 图书物流系统的建设将面临着网络重新规划和流程再造的挑战。

2 图书配送中心的规划原则

2.1 系统化原则

图书配送中心的规划首先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对图书配送过程中各方参与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协调, 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需要出版社、批发商到零售商等行业各方的参与, 把配送中心运作的总目标与各方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使配送中心发挥最大的效能, 从而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优。

2.2 适用性原则

在进行图书配送中心规划时, 要注意不同图书产品的流通渠道和物流特性各有不同。教材教辅类图书大多具有固有的流通渠道, 周期也与其他图书不同, 时间要求严格, 要保证开学前送达, 时效性强, 短期流量集中, 批量也大;一般图书的批发业务则属于高频度、小批量配送, 流通快, 主要涉及新品种, 反向物流比例大;集团业务及网络销售配送则批次多、复本量小, 涉及品种多, 一般无反向物流。规划图书配送中心的规模、位置及功能时, 应慎重考虑不同类别的配送特点, 规划与图书的作业要求相适应的配送中心, 才能获得较大的投资效益。

2.3 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是指规划的配送中心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成果, 在设计理念、主要技术性能、结构优化、操作条件、现代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适应先进的物流配送模式的运行。

2.4 低成本原则

我国图书的价格是图书直接成本的2~2.5倍, 国外是4~6倍, 加上终端打折成风, 逆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而图书流通领域可占据的成本并不高, 因此, 图书配送中心的建设应在适用的基础上对技术先进性与经济上的耗费进行全面考虑和权衡, 作出合理的选择。

3 图书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

3.1 网络规划

现阶段, 具备一定销售规模的图书卖场或网上书店都需要建立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 因此必须进行物流网络规划。根据渠道、门店及配送的经济性, 图书配送中心可分为一级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其中, 一级配送中心就是区域配送中心, 二级配送中心是具体实体书店或网店的配送中心。本文研究的是一级配送中心的设置。

从功能上看, 一级配送中心有图书中盘的作用, 起着沟通某一区域几百家出版社的发行和各种图书经销商、零售商的需求的纽带作用, 因此, 在网络规划选址上要从客户分布、交通条件、土地条件、自然条件等多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是客户分布。书店的客户群体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大城市, 因此, 配送中心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 应选在城市边缘接近客户分布的地区。第二,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配送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将直接影响配送的运输成本。因此, 必须考虑距离车站的远近、道路状况、车站的性质、交通连接状况、搬运状况以及未来交通与邻近地区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选址应以重要的运输线路为主, 以方便配送运输作业为基准进行。第三, 土地条件。配送中心选址还要考虑土地与地形的限制。对于土地的使用, 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及城市规划的要求, 尽量选在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图书批发市场等政府规划用地范围。第四, 自然条件。图书对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配送中心选址时, 必须考虑备选地址的水文、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配送中心位置的选择, 将显著影响实际营运的效率与成本, 以及日后配送中心规模的扩充与发展, 是关系配送中心生存发展的大事。企业在确定配送中心设置的位置方案时, 必须认真进行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并按适当步骤进行。

目前,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图书批发市场, 比如北京“甜水园”、长沙“定王台”、深圳“八卦岭”、广州“建基路”等, 建立区域配送中心, 应该优先考虑这些地方。

3.2 平面规划

区域图书配送中心的平面规划主要是对配送业务流程和性质进行区分, 根据各类图书配送的特点, 给予合理的区域和合适的配送路线。区域图书配送中心按照图书及客户的配送特性可划分为教材教辅处理区、一般图书配送区、一般图书销退区、网店及集团客户直配区四大主区域。

教材教辅处理区域负责处理教材教辅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由于季节性的特征, 可规划在配送中心靠近出入口处, 以加快教材教辅的流通速度。过了教材征订时间, 此区域部分规划作为一般图书的暂存区或进出库作业区域。

一般图书处理区域负责处理图书的接收、直配、储存、拣选、配送业务等, 主要针对新书, 应进行分区分类并规划成开放式书架, 方便书店业务员现场配货。

一般图书销退处理区域负责处理图书销退过程中的接收、分类、退社、上架等各环节的业务。由于这部分的业务均由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完成, 相比配送作业来说, 时效性没那么强, 可规划在配送中心角落处。

图书直配区域负责集团客户和网店的图书配送业务。此区域要求品种多、复本量少, 并且基本不涉及退货, 可将配送中心全品种图书, 包括书店销退图书, 按出版社分类, 并采用阁楼式货架上架, 提高存储量, 做到全品种直配不受限制, 从而解决图书的直配难题。

3.3 设施规划

设施规划主要是各区域选用合适的货架系统和分拣设施。应根据各区域客户及图书的特点进行合理选配。

第一, 货架系统规划。由于图书的包装形式有纤袋、纸箱、纸包、单品等, 因此图书配送中心的货物存储形式有三种:地面堆存、托盘存储、货架储放等。货架系统的规划应根据存储特性进行规划。第二, 分拣设施规划。一般来说, 配送中心的拣货方式有摘果法和播种法两种, 要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拣选方式选择不同的分拣设施。

教材教辅处理区域的出货量、复本量大, 且持续时间短, 一般采用地面堆存或托盘存储的方式, 其拣货方式多采用播种法。因此, 教材教辅处理区一般不规划大型的设施设备, 只留够空间位置。

一般图书配送区针对的是批发及零售大宗图书的客户, 多采用摘果法进行拣货, 除了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有书店业务员亲自选配。因此, 一般图书配送区可采用托盘货位或重型货架展示, 充分体现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一般图书销退处理区域涉及一般图书配送区一定期限内 (一般为三个月) 配送的全品种图书, 品种较多, 而且销退的处理方式有退销、退社、报废、退店等多种不同的方式, 可借助自动分拣系统进行分拣, 提高图书销退处理能力。

图书直配区由于品种多, 可采用阁楼式货架, 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并在货架设计上采用不同大小的货位设计, 充分满足图书的高效储存要求。为提高配送效率可用电子标签系统和RF (射频) 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3.4 信息系统规划

图书零售业的海量品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一般零售业, 如沃尔玛和家乐福平均单店10万~15万个品种, 宜家7万~10万个品种, Sears (一般百货业) 5万~10万个品种。而图书业大卖场动辄25万以上的在架品种量, 如果算上一年的在店周转品种, 将在30万个以上。而这相对于一年当中全国图书动销品种量 (80万个) 而言, 也就是1/3左右而已。多品种使图书物流中的核心难题──信息化成为配送中心的重要标志。

图书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有两个方面:一是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技术;二是信息系统管理。图书配送中心信息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采用条形码、RFID (无线条形码) 、自动仓库等技术。下面以RFID技术为例, 说明图书配送中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 收书作业流程。

收书作业采用RF方式进行, 收书人员通过使用RF条码手持终端将出版社送货单上的PO (订单) 读出并通过RF网络实时传入条码系统, 条码系统就会将对应PO的数据整理并通过RF手持终端指引RF作业人员一步一步将图书收完。

(2) 图书上架流程。

图书上架即图书与书架的对应过程作业采用RF方式进行。上架人员通过扫读图书批号和书号, 由条码系统根据一定原则来分配书架, 并将书架编号通过RF回传给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找到对应书架后扫读书架条码标签进行确认以确保位置正确。

(3) 配货员补货作业流程。

配货员补货采用RF方式进行。配货员巡视配送中心展示架, 发现有缺书工位就马上用RF进行登记, 先扫工位条码、再扫所缺的图书条码并输入数量, 然后通过RF网络将该需求信息发送给RF数据服务器。同时, 在储存区的配书人员就会得到一条配书任务指示, RF终端就会指示其到指定货位取指定图书的对应数量到展示架的对应工位。配书人员取得图书后, 将对应图书送至该工位后应扫描对应工位条码进行确认, 以保证其准确。若补货无误, 则系统此时就更新展示架图书数量, 同时减少储存区图书数量。这就简化了目前使用的发现缺书、然后手工登记、再返回配书的程序, 提高了配书速度并保证了其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可减少配送中心有库存图书而架上没有的有书配不出的情况发生。通过RF方式, 还能及时发现配送中心的缺书情况, 为图书供应链预警提供实时数据。

除了图书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外, 配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很重要。目前, 多品牌软件供应商已经专门开发了图书行业专用的管理软件, 如“广智”、“晴川”、“巴颜喀拉”、“云因”、“书店之星”、“标准”等管理软件。这些软件都能把图书从进货、上架、销售数字统计、库存补给等物流过程电子化、标准化, 让进销、存调、查询实现一条龙服务, 基本能满足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此外, 还有一些大型图书企业根据企业经营特点自行开发了应用软件。应该说, 以这些应用软件为主体的信息化正在一步步推动着图书物流配送和图书产业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图书配送是图书产品的末端输送环节, 具有很强的信息功能, 完善的配送体系和高效的配送水平是图书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图书供应链的迫切要求。图书配送中心的设计与规划是配送中心运营的前提与基础, 只有合理、科学、符合物流发展趋势的规划与设计, 才能保证配送中心投入运营后发挥最大的效益。配送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则是图书供应链上下游商家协同电子商务的纽带, 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图书物流配送中心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石彤, 朱济顺.新华书店物流中心建设研究[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4) :30-33.

[2]李松.中国书业大卖场组建与运营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7.

城市配送线网规划方案决策研究 篇8

[关键词] 配送线网评价指标集决策

城市配送线网一般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生产地、集散地为依托,货物配送主要的走行线路所构成的网络。线网评价是对配送线网规划方案的网络特性、技术特性以及经济等方面影响做出相对满意度的判断,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参考。但目前此类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经验主观定断,缺乏可靠性。因此在对线网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实现量化分析。

一、评价指标集的选取

配送线网一般是利用城市道路,客货车辆混行,交通流复杂。本文从网络流量、匹配关系、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等方面选取一系列定性、定量指标构建比选模型,如图。

图 配送线网规划方案指标集

二、定量指标量化分析

1.线网负荷水平。反映线网总体负荷配送能力的大小:

c为线网负荷下的服务水平,为预测中路网测试的各通道饱和度,为级配送通道的权重系数。

2.线网建设费用。反映规划配送线网新建、改建的经济费用:

S为线网总费用,为等级城市道路的平均单位造价,为线网等级道路的总长度。

3.线网覆盖率。反映线网对市内主要配送市场的覆盖程度。其测定可由线网有效吸引范围与实际需求范围之比予以表示:

为配送站点的有效覆盖面积,改范围可依据货物从发地至配送站的综合运输费用值与该区域货物运输经济耐受值相比予以划定,表示线路对于有配送需求区域实际面积。

4.与城市道路网规划重合度。反映规划配送线网各级配送通道与城市道路规划的一致性,可用道路条件适用重合线路比例来表示:

表示重合比例,表示两线网之间规划一致的道路长度,为线网总长。

5.物流不均衡系数。该指标主要反映线网对于不均衡物流量的局部调解能力。其测定可由分方向物流量比予以表示:

式中:为物流不均衡系数;分别为第条线路上载和卸载货物量;为线网中线路条数。

6.换装系数。该指标主要反映货物的直达程度。其测定可由各配送点平均日换装货物量与全网日平均总配送量的比予以表示:表示配送点日均换装量,表示全网日均总配送量。

7.线网利用率。该指标主要反映线网运用效率:,式中:为货运周转量,为线网总长度。

8.线网密度。反映线网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匹配关系:表示线网密度,表示线网总长度,则为建成区面积。

9.配送经济成本。反映线网路径与各配送点构成的网络流费用,可用各配送点之间的货物交换量和各条路径的单位运输成本(时间、费用)进行综合计算。

为线网总成本,为路径的单位运输成本,为配送点货物交换量,为各路径分配货物的比例。

三、定性指标分析

由于定性指标,具有模糊非定量化的特点,无法用确切的数学表达式予以计算,故需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如直线型无量纲法对模糊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本文着重对各定性指标定量转化时的评价参照因素予以确定(见表)。

四、结束语

城市配送线网方案的决策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过程,所以对其评价的过程仅仅依赖数学模型的量化计算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等因素,并使其适度超前、均衡发展。由于城市配送线网对定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各不相同,在确定指标实际值后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定性指标定量转化时选取参照因素进行处理,在因素集选取上还应进行深层次细化,对多模型求解方法尚需做进一步研究,采用多种理论增加模型的量化程度,提高可信度,以求证其合理性。

物流配送中心学雷锋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相关指示精神,根据市局(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穗烟专[2012]39号的文件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推动雷锋精神和事迹更为广泛深入人心,让广大员工更好地学习和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和时代价值,鼓舞广大员工始终保持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二、活动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和社会功德建设,推动员工公民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紧密结合烟草行业“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及广州烟草“贴心服务”品牌建设,全面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三、活动主题

根据市局(公司)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由我中心党支部为核心,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学雷锋主题活动。

四、活动安排

我中心学雷锋主题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和全面开展两个阶段进行,活动将紧紧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和讨论雷锋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组织我中心全体党员,召开一次党内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学习,通过传达有关文件精神、观看雷锋事迹视频和党员专题讨论等形式,统一思想、深入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作用,统筹部署、明确各部门分工,为下一步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学雷锋活动打好基础。

2、提前谋划,全力配合市局(公司)政工处的宣讲活动 根据市局(公司)的部署,政工处将于今年3-4月组织人员到各基层开展宣讲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如何结合实际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中心将积极与政工处协调,全力配合改项活动的开展。在明确宣讲时间后,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员工按时参加宣讲会,提前准备好场地和设施设备,全面做好宣讲会的有关后勤保障工作。

3、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平面宣传活动

组织有关人员收集中共中央关于大力推进学习雷锋活动的有关文件和报道,整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各种评论,制作一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宣传墙报,印制宣传雷锋精神的宣传海报,分发到各部门及外区送货组进行张贴和学习。第二阶段:全面开展

1、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将把“学雷锋活动”与广州烟草2010-2011年“巾帼文明岗”及“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活动相结合,通过评选和表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先进女员工和班组,树立全员学习的典型案例,结合雷锋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促使广大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力发扬雷锋精神,全面激发工作热情。

2、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结合市局(公司)关于推动“贴心服务”品牌建设的有关要求,在送货部开展针对送货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贴心服务”标兵考核和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加强监督及创新考核等办法,在卷烟送货到户环节全面提升服务零售客户的水平和质量。在活动推进过程中要把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全面渗透其中,确保“贴心服务”标兵建设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顺利开展。

3、加强岗位技能学习,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要大力弘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形成自觉学习、自我增值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开展10S管理细则培训,从现场管理的层面推动员工素养不断提升。二是要开展岗位职业资格帮扶工作,针对部分尚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员工进行重点培训,努力推动全员达标。三是做好全员网络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好网络培训这个平台,培养员工学习习惯,促进员工理论知识水平上台阶。

4、完善活动组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

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篇10

物流配送解决方案:

适用业态:

第三方物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

管理模式:

配送是对顾客服务的最后一环,如何迅速而准确的配送,是企业在经营方面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配送属于连锁业态,是根据分店的请货需求或分店库存和销售状况自动向分店进行货物分配,现代物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当今的流通领域已将高科技广泛应用于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做为流通中的一个中转站,货物通过它进行分拣、存取、再次加工、分配、包装、再次运输。

系统设计思想:

在系统集成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零售管理思想及商业理念,并结合中国商业特色,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采用构件构架技术进行开发,可以根据具体企业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构件的多种组合、无缝连接,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保证了开发质量。JB-CMIS物流配送版立足于配送中心即可以作为第三方物流独力运行,也可以接入相关系统中,完善整个企业系统的物流运行。一个独立的物流中心,一方面要保障其配送管理操作和相关资料维护,更重要的是对库房的多角度、多方面的管理、对配送运作更全面的设置。配送是一个中转型送货过程,是一个中转型组配过程,配送中心扮演一个对所有商品适时、适质、适量的供应的角色。实现商品订货、配送、销售、结算?quot;一单到底"、帐务处理的自 动化、以加快企业物流和资金流的流转速度和流通周期,同时通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表现,为企业决策经营者提供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实现及时和准确的量化管理。

系统特点:

上一篇:五一安全防范下一篇: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