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2024-06-13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共8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1

20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和经济上受着双重的压迫。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个伟人应运而生。

一个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他提倡与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另一个就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他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19,他成为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亚洲作家。颁奖词这样写到:“由于他那之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悲哀的是,泰戈尔是以“成为西方思想的一部分”而获奖,而并不是以一个完全的“印度人”的身份而获奖的。

二、泰戈尔的作品

主要诗集: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

主要小说:

《摩诃摩耶》

《沉船》

《戈拉》

三、素芭——一个永恒沉默的主人公(小说倒数第二节语)

1、出生、命名、父母心田上的大石

当素芭出生的时候,她已经被规定了一个名字。而她永远没有机会向人们说明自己是谁。她是一个被父母“规定”的角色。她被“规定”必须像姐姐和常人们一样生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成为“担忧”、被“诅咒”的人、“残疾”、“奇耻大辱”、“胚胎的污点”。

她是父母心田上的大石,一个沉默的物体。

2、素芭的眼睛

素芭不能说话,她所有的言语都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就像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通过素芭的眼睛,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立体(立体形象或圆形人物,在他们的身上,由我们不能直接看见的一面,那就是含蓄和深藏的东西,人物形象的魅力也由此而来)而丰富的的内心世界,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盲人的听觉也可以感受到常人不能具有的立体感。

3、素芭与自然

第二部分:素芭与自然的对比与类比

白天,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凸显了素芭的沉默;而夜晚的自然界“停止了一切的活动,蓦然间变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像。”“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个无言的女孩子”相互类比。张力,造成美感。

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素芭的沉默是——永恒的。

第三部分:牛栏里的两头牛“比人更能理解那些话语的含义”(联系契诃夫的《苦恼》),而在第五部分中被素芭彻底和这些无言的动物等同起来“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畜生”。

第五部分:月亮的圆缺和素芭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联系起来。她开始有了“自我”(儿童在镜子中找到自己,而素芭在月亮——象征了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女性特质)与“女性”的意识。

然而就在这个自己我意识潮的时候,她的命运再次被安排。

4、素芭与的朋友

素芭的朋友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同时他也是因为素芭的沉默才愿意和她接近(有一位不会说话的朋友,那是再也好不过的)。

素芭希望通过他而感受到别人的承认,然而她没有成功。

5、素芭的结局

自然美的丧失殆尽(从小村子琼迪普尔到大城市加尔各答,象征着素芭离开理解她的“自然”,去到一个无限压抑她的地方。城市代表着文明,而文明的基础是语言)。

祭祀牲品——考官,素芭成为一个任人摆布捉弄的物品。而她的父母则“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四、人物形象描写的艺术

1、眼睛是人物心灵的窗户

2、直接心里描写为沉默加上语言

3、一个无声和朦胧的形象为人们带来无穷的联想

4、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链接材料:

一、泰戈尔与徐志摩

泰戈尔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到北京,一路上会见各界人士,发表演讲,由诗人徐志摩翻译。泰戈尔在上海、北京等地用英语发表演讲,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要把他的讲话精确地译成中文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英语有很深的造诣、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翻译起来却显得游刃有余。他以华丽的辞藻,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对诗歌艺术同样的热爱,对心灵自由同样执着的追求,敞开了泰戈尔和徐志摩的心扉,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泰戈尔为他的中国知音起了一个印度名字———苏萨玛。在孟加拉语中,“苏萨玛”意谓雅士,对风流倜傥的徐志摩来说,这是个贴切的名字。

泰戈尔访华结束,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一直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此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泰戈尔把疏通蔓生着忘却的荒草的印中两国文化交往的古道,当作他访华的使命,此题词是对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徐志摩热诚相助的充分肯定。

频繁的越洋鸿书,不断加深着泰戈尔和徐志摩的友情。1929年,泰戈尔结束在国外的讲学,回国途经上海,在徐志摩家小住。徐志摩夫妇早为他布置了一间富于印度情趣的房间,可泰戈尔偏偏喜欢摆着古色古香家具的徐志摩的卧室,徐志摩当即作了调整,让泰戈尔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

临别前,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了一首赠诗:

亲爱的,我羁留旅途,

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

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

显现你慰藉的笑容。

原来,泰戈尔在加拿大访问不慎丢失护照;应邀去美国访问,在移民局办公室受到非礼,竟有人问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否识字,诗人为此异常气愤。回国途中访问日本,他因提醒日本人民警惕不要被帝国野心的歇斯底里所毒化,受到冷遇,心情郁闷。可一到上海,徐志摩夫妇嘘寒问暖,极为热情。在徐志摩家中,泰戈尔仿佛置身于盛开的映山红花丛之中。这首小诗中营构的反差强烈的意象,真切地表露了泰戈尔不同的心境。

二、吉檀迦利两则

在那儿,心灵是无畏的,头是昂的高高的;

在那儿,知识是自由自在的;

在那儿,世界是不曾被狭小家宅的墙垣分割成一块快的;

在那儿,语言文字来自真理深处;

在那儿,不倦的努力让手臂伸向完美;

在那儿,理智的清流不曾迷失在积习的荒凉沙漠里;

在那儿,心灵受你指引,走向日益开阔的思想和行动;

我的主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进入那自由的天堂吧!

灯火,啊,灯火在哪儿?用熊熊的欲望之火把灯点亮吧!

这儿有灯,却从来没有火焰摇曳,难道这就是你的命运,我的心!

悲痛在扣你的门,她传来的消息是你的主失眠了,她叫你穿过夜的黑暗奔赴爱的幽会.

天空布满云霾,雨无休无止地下着,我不知道在我心里激荡的究竟是什麽,但我无须懂得它的意义.

刹那的闪电,在我的视域里投下一道更深的幽暗,我的心摸索着道路,向黑夜的音乐呼唤我的地方走去.

灯火,啊,灯火在哪儿?用熊熊的欲望之火把灯点亮吧!雷声隆隆,大风呼啸着冲过虚空,夜,黑得象黑色岩石,别让时间在黑暗中流逝.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火点亮吧!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2

1 合理复习, 科学规划

语文的系统复习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复习课本。最好先用整块的时间把六册语文书中的课文及相关知识系统复习一遍, 然后再区分精读和略读课文, 有重点地复习一遍。据我了解的情况, 现在绝大部分高三生已经学完了课本, 转入复习阶段。语文老师如果安排有系统复习, 可以在课上跟着走, 课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第二阶段:根据考点专项突破。各个学校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但一般语文老师应该也会有这一部分安排。如没有, 自己一定要做。比如,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阅读理解可能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概括一段话的方法, 仿写的方法, 话题作文的写法。这些老师都可能讲到, 重要的是学生能不能消化, 能不能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第三阶段:研究高考真题。上次宋少卫老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他觉得五套比较合适, 我很赞成宋老师的说法。真题不在多, 而在精, 弄懂弄通是最主要的。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增加信心。二是明确考点, 掌握应对方法。也就是说, 了解了高考是怎么一回事, 语文会从哪些方面考察大家, 你就可以从容应对。

俗话说: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语文不管怎么考, 离不开字、词、句、段、章、篇, 语文能力简单地概括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英语也是如此。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母语, 一个不是母语而已。大家可以抱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 尝试着研究课本、研究学法、研究高考、研究考点, 你的语文成绩提高不仅没问题, 而且将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其他各科的学习也是一样的。

2 灵活记忆, 提高效率

高三复习备考, 重在对成语、名句、经典仿写、作文素材、以及各类试题解题方法的积累。要想记牢记准, 必须尊重科学规律。

2.1 精心筛选, 记少不记多

高三学生的记忆量是巨大的, 而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 每天的储存量也是有度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 必定记混记错。所以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内容精挑细选, 尽可能的压缩学生的记忆数量。如成语, 我们可以给学生分类列出几百个升值上千个有特殊用法的成语, 那些没有什么特殊用法字面意思和原意差不多的成语就可以不去管它了;然后, 让同学们通过同桌互考、自考等方法, 把他们没有记准的成语, 摘录下来。那些已经掌握的成语和一眼就能看透的成语, 就可以不再花费时间去记, 这样, 记忆的量就大大减少了。再如作文素材, 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素材的每一个事件、甚至每一句话都清楚记得。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素材发散思维, 灵活记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素材, 我们在记忆时, 没有必要全文记忆, 仅让学生记住几个关键词即可:廉颇、蔺相如, 宽容、礼让、勇敢、沉着、机智、目光远大、知错能改等。

2.2 抓住特点, 灵活记忆

任何知识, 死记硬背, 费时伤神, 我们如果能够抓住识记对象的特点, 灵活记忆, 就能省时省力, 记忆深刻了。如, 《劝学》中有两句话:“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和“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中的“致”与“至”读音、意思一样, 但字形不同。学生容易记混。我们如果告诉学生, 到达千里是要有凭借的, 没到千里是因为没有凭借, 这样, 学生就再也不会记混了。

2.3 尊重科学, 反复记忆

人都有遗忘性, 根据科学计算, 人是有遗忘周期的, 据此, 要求学生反复记忆的周期为第七天和第二十一天, 在这两天, 把记忆内容再次复习, 就能记牢记久了。

3 针对专题, 指导方法

万事皆有法, 方法对头, 事半功倍。指导学生备考, 千万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如指导学生解答自然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 句的主要作用就要告诉学生要考虑这几个方面:a.表现地域风光, 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 (或人物心情、感情) ;e.突出、深化主题。

再如指导学生解答病句辨析,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 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 是否搭配→→心里默读, 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 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 注意主语的残缺。

(2) 类似于“A”是“B”的句子, 注意“A”“B”的协调, 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 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 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 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 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4 强化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4.1 积累素材, 丰富知识宝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许多考生考场作文最怕无话可写。平时就应关注现实生活, 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 把握时代脉搏;为此, 我查找网络, 印制了很多作文资料, 如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精选时文美文, 结合学过的课文, 并注意择取消化吸收, 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4.2 注重思维, 提高认识水平

写作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 也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 虽然要讲究文字功夫, 但付诸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就目前的考情来看, 要提高作文质量, 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尤其要注意辩证思维,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变换角度看问题, 追求新视角、新发现;要突破思维定势, 学会将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 激活思路。

4.3 作文训练序列化, 优化写作流程

(1) 规范书写, 这是我从高一起就抓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因为能写一手漂亮的文字, 首先就能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 (2) 规范文体。高三复习伊始, 我们作文训练强调文体意识, 选取大量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议论性散文等, 供学生阅读学习, 要求学生学写规范的议论文, 记叙文等等。 (3) 审题拟题。能准确、快捷的读懂题目, 透视命题意图, 明确写作范围 (约3~5分钟) 。 (4) 立意构思。能根据试题要求, 确定作文主旨和主要材料, 并列出提纲 (约7~10分钟) 。 (5) 运笔成文 (约40分钟) 。 (6) 检查审视。通读文题和文章, 一看要求, 二看结尾, 三看字数, 四看谬误, 尽力弥补, 锦上添花。

总之, 高三复习是高三备考的最关键的一步。我相信, 只要思想统一, 思路明确, 计划周密, 只要做到夯实基础, 强化训练, 就会提高复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会打好备考第一仗。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考语文试题, 虽然题型基本固定不变, 但试题内容千变万化, 如何能以不变应万变, 从容作答, 取得高分, 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苦心经营的问题, 结合实际, 针对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策略进行了论述。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3

一、认真总结、明确重点

高三的一二三轮复习各有侧重。一轮复习对知识点的梳理细致而全面,要把知识点前后连贯起来,织成网络,形成体系,因此用时较长,速度也较慢。二轮复习是粗线条的,侧重对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较大的考点进行专项攻坚,同时快速循环重要的考点,一般用时短,速度较快。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综合题的模拟训练,巩固一、二轮复习中总结的知识网络,同时对一些零碎的小知识点查漏补缺。因此,在一轮复习的后期,考生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二轮复习的重点,据此制定出的二轮复习计划,针对性才强,二轮复习的效率才高。

二、夯实基础,循环考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零碎,容易遗忘,可以采用循环反复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和训练。因此二轮复习时,要让考点尽快循环起来,强化知识点在脑中的印象,巩固知识体系。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及一些贴近生活的词语(如2013年重庆卷考到了“消防栓”“踮脚尖”)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而高考一般不侧重对生僻词语的考查,因此考生不必过多关注。另外,如果在某一个时段对病句和成语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同学们可能就会草木皆兵,满眼都是病句,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容易混淆,效果很差。考生可以坚持每天做两三个小题,不要贪多也不要放弃,坚持几个月以后,再结合典型的例句进行分类总结,并经常翻看,这样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纵横比较,总结规律

高三中后期,一定要重视“文言文、古代诗歌、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训练。采用在某一时段内集中训练的方式复习这类考点,效果会比较好。比如古代诗歌鉴赏,通过对专题复习期间出现的阅读文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命题的规律;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纲,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歌常见题型的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和技巧等进行分类总结,并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解题能力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历来都有“得作文者得天下”之说。虽然作文片段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是,作文片段练习对于提高考场作文的写作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可以经常进行“审题、开头结尾、一事一议”等方面的片段写作练习。对于大作文而言,主要是练习文章的结构,如“首尾的呼应、过渡、各部分的详略安排”等等。同时要重视对文章的修改,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等。

四、三研真题,把握方向

高考之前,研究最近几年(最少3年)的高考真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通过对高考真题纵横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各类考点的命题规律,从而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如果发现平时训练的考题和高考题的方向不一致,命题特点出入较大,考生不必太在意答案的正误,只需把这些题作为一种拓展即可,同时及时进行调整,尽量选择规范的考题进行训练。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备考思路越来越清晰,答题感也越来越好。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同时富于幽默感;善于用不多和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忆旧入新:

提问: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联系前后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明确: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由标题设问引入探讨课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

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找课文的主要人物。)

讨论,明确:一个普通的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一个辖制了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十五年的一个普通人。)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生活上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用具、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论调上的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3、别里科夫大热天装在套子里一定很不舒服,为什么不钻出来,却心甘情愿越钻越深?(产生这种悲剧的主观原因)

讨论,明确: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藏进套子,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4、标题可否改为《钻在套子里的人》或者《锁在套子里的人》?(由对教材的分析过度到理论的把握)

讨论,明确:不能。因为“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锁”是强制行为,而“装”有一定的自愿行为,也有被别人强行放进去的意思,别里科夫正是这样。

5、是被谁放进去的?为什么要放进去?(揭露社会根源)

讨论,明确:长期以来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愚民政策。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可以分为哪几类?(理论联系实际)

(略)如课本,标准答案,各种规章制度。分为三类。

四、你喜欢什么样套子?为什么?(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写一篇短文。)

五、教师总结。

高三语文单项复习教案-修辞手法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掌握七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理解和明确七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掌握七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理解和明确七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七种修辞手法概念特征和表达效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考点解说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辩明优劣。能力等级:E(表达应用)

二、江苏高考试题展示

1.(200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

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举例。

2.(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和着端午节的临近,路上走亲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要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了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又随娘入厨,像先前末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畦麦收前的杂事。搭镰前最后一集是“畦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凄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敞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问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选特色。(4分)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3.(2007)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他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切合原意。①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②“○”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③“○”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团。④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4.(200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5.(20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注]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参考答案】借代

三、研习八种修辞

㈠比喻

1.看比喻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4)2.填空题

⑴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㈡比拟

1.看比拟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4)2.填空题

⑴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㈢借代

1.看借代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4)2.填空题

⑴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⑵写出下列例句借代的类型

①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特征代本体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材料代本体 ③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标志代本体 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人名代著作 ⑤“芦柴棒”,去烧火!

绰号代本人 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专名代泛称 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 ⑧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部分代整体

⑶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㈣夸张

1.看夸张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5)2.填空题

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⑵写出下列例句夸张的类型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②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缩小夸张 ③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超前夸张

⑶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㈤对偶

1.看对偶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5)2.填空题

⑴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将上联和下联进行连线配对(注意顺序)A春山一路鸟空啼 E日暖神州万木荣 B锦江春色来天地 A芳树无人花自落 C春晖又红万朵花 D老梅到时自然红 D芳草春来依旧绿 B玉垒浮云变古今 E春回大地千峰秀 C冬雪欲白千里草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㈥排比

1.看排比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5)2.填空题

⑴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⑵写出下列例句排比的类型

①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成分排比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句子排比

⑶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㈦反复

1.看对偶有关知识(《优化方案》P95)2.填空题

⑴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反复有两种形式:连续反复,间隔反复。⑵写下列例句的类型

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

四、巩固练习

1.写下列例句是比喻还是比拟 ⑴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比喻 ⑵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拟 ⑶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比喻 ⑷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比拟 2.写下列例句是借代还是借喻

⑴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⑵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⑶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⑷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3.做“江苏高考试题展示”

五、布置作业

《优化方案》P92-93第1、6、8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仿用句式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明晰考点内涵,学会仿用句式。

句式的仿用——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复习方法:

掌握仿用句式原则,运用规律

(1)注意例句的句式,特别是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也应一一对应。有时原句在标点中有所暗示,如分号要填并列的内容,冒号则必须总结;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例句的方法与效果一致。

(2)必须解读原句,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其隐含意义,保证仿写句子的意义与原句的句意保持一致。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与原句的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6)组织语言仿写,如果和比喻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展开联想,选好喻体。课时安排:3课时

一、仿用句式典例剖析:

例1:(2004·北京春招)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

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

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解析:要求有二:一为句式要求,一为对象要求。在“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忠于职守,为众多患者家属带来了希望、光明、欣喜、幸福,他们是特殊时期“最可爱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称颂。续写时应扣住医护人员为人们送来温暖、快乐、甜美等去考虑、组织,同时兼顾到比喻修辞。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

你不是泉水,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

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

例2(2002·全国卷)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题干要求暗含的信息有:第一句的比喻领属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一个层次高的比喻领属三个低其一层的比喻,还要组成排比的形式,显然有较大难度)

参考答案:

山是大地的一首乐曲:岩石是基调,树涛是旋律,山泉、溪流是大山的节拍。大地是自然的一幅油画:高山是远景,河流是线条,鲜花、芳草是大地的颜料。天空是哲人伟大的头颅:白云是思想,清风是感叹,飞鸟、彩虹是天空闪现的灵感。乡村的夜是一个大舞台:夜幕是背景,星星是灯光,青蛙、蝈蝈是主角。例3(2002·北京卷)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冰心的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解析:原诗虽只有三句,但形象鲜明,含有哲理,耐人寻味。仿写时必须展开联想,那些景、那些物也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呢?这时一定不要拘泥于原诗圈子里,而要突破“空间”的限制,只要含有哲理,能给人以启发即可。

参考答案:

山间的小溪!你奔流不息时,生命就延长了。短小的蜡烛!你静静燃烧时,四周就亮了。泥土中的种子!你奋发向上时,光明就来临了。地上的小草!你向风雪低头时,生命就结束了。

例4(2002·春招)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脚处。

解析:本题需要填三处,要求有二:一是前后在内容上要有一致性,例如第一处横线前是“春日扁舟里的放歌”,第二处横线后为“隆冬炉火旁的倾谈”,这暗示着这两处横线上该填入有关“夏、秋”的内容,所填内容还必须契合“性情愉悦”这一感情基调;二是前后在形式上要能构成排比句,如“春日扁舟里的放歌”结构上是一个偏正式动词短语,修辞部分有两项内容,“春日”为时间,“扁舟里”是处所,仿写时务必注意其形式上的结构特点。

第三处在内容上与上文四个排比句无对应关系,只有具体和概括的关系,要写出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心绪上、情感上、精神上”的好处,拟写时还应扣住“排比”的要求。

参考答案:第一处——仲夏亭榭里的弄弦(盛夏海水中的畅游)

第二处——深秋山林中的独步(中秋庭院里的赏月)

第三处——是灵魂的依傍(是感情的寄托、是精神的灵境)例5(2001·春招)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比喻+疑问)

解析:要认真分析括号里面的要求,按照先“比喻”后“疑问”的格式去组织,比喻句与疑问句之间应有内在联系,不能一味从形式上靠拢而忽略了内容上的关连。可以正面入手,也可以反面着眼。

参考答案:

记忆是心的仓库,储藏了多少珍贵的往事?

眼睛是心的窗户,映出了多少美丽的风景?

虚伪是心的迷雾,抹杀了多少真挚的友情?

自卑是心的屏障,隔离了多少成功的机会?

例6(2000·全国卷)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气、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解析:题面上两个例句,话题相同,谈的都是“虚伪”这一抽象概念。前一句用直接表述的形式,言简意赅。“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揭示出句子内部有着因果联系,在仿写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用人们熟知的“蚜虫、锈”这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引出“虚伪吃灵魂”这一抽象事理。要求在仿写时要连用同一动词,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出抽象事理,呈类比关系。,考查学生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友谊和智慧照亮人心。蜜甜人嘴,酒暖人肚,友谊强人心。

2、友谊和纯洁照亮灵魂。鸟需巢,蛛需网,人需友谊。

3、勇气和智慧等于成功。草需雨露,树需阳光,人需勇气。

4、友谊和信任温暖心灵。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交友要信任。

二、仿用句式的三个注意点:

“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新”的,仿写考查的重点侧重在内容上,即新造语句的内容是否合理,形象是否生动,含义是否深刻。

1、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划线句式相同。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是否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2、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很不协调,不统一。

3、修辞恰当

高考往往把句式考查与修辞考查结合起来。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出现的几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三、仿用句式的四种常见题型:

1、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例: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a、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b、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划横线的句式相同。c、③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解析:此题所续句子从内容上看要与“纳谏”有关,句式上①、②要求假设句,而且①是反例正设,②是正例反设。③又是一个对比句,可谓综合性强。

参考答案:

①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③善纳人言者,昌(纳谏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止谤者,亡)。

2、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例: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

。解析:此题是结合语境,依照句式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续写的例子不能任意编造,一定要是因为“勤”而成功的人,要写出两个由“才有了”构成的并列分句,分句之间要有密切联系。

参考答案: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3、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例: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式,以“北京”开头,写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解析:此题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与例句无关,只是句式要求一样。要求认真看清例句的句式特点:即两个并列的比喻句。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做到比喻得当。

参考答案:

北京好比一颗心脏,它连接着亿万中华儿女跳动的血脉。北京如同一扇窗子,它能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4、开放式: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

二是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例1:以“成功”和“失败”为中心,写一段排比句。

解析:此题中限定了内容,排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较灵活,如比喻式排比,对比式排比等。主要是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

参考答案:

虚心的人往往成功,骄傲的人常常失败;勤奋的人往往成功,懒惰的人常常失败;自信的人往往成功,自卑的人常常失败……

例2:写一段与下面句式相同的话。

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解析:此题根本不设定内容,实际上就是“……不是……而是……;也不是……而是……”的造句。仿写时语句表意的想像空间十分广阔,可以是人,也可是物,还可以是一件事。

参考答案:

在读者心目中,阿Q已不是一个小说形象,而是身边的一个人物,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阿Q正传》也不是一篇小说,而是一部人性分析的心理学巨著。

四、仿写的三个步骤:

定“心”——即根据命题者给定的材料,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定“类”——即分析考查要求,试题要求展开想像还是联想,要求展开哪种联想或想像。

定“法”——即试题在句子结构、表述形式、修辞手法上有哪些明示的或暗示的要求。总之,仿写的整体思路应是:先看题干要求,再看语言材料即例句的内容,然后看句式或表现手法,最后下笔。

五、仿写时如何联想:

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都遵循了相似联想的规律。如:由少年联想到幼苗、雏鸟;由杀人犯联想到虎狼、魔鬼等。

相关联想(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由明月联想到嫦娥等。

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事物感知联想起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

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如:杨朔的《荔枝蜜》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六、课堂演练,讨论纠错:

1、根据文意和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道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1A,1 B,1C。2 A,读得愈熟,2B。

讨论:本题考查句式仿写。1句选择余地大,2句有一定限制,且两句均扣住“熟”字联系。若联想对象不能落实“熟”字或生拉硬扯,必将出现失误。

参考答案:1A同样一座山 1B爬得愈熟 1C愈觉得矮 2A同样一本书 2B愈觉得薄

2、模仿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续写完这一评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语段。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创举? ①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又怎会有通西域那鞍前的潇洒? ② ? 讨论:本题考仿写,要想做到神形兼似,就必须注意句子形式上的特点:①处的句子结构是“如果×××只是……而不去……他又怎么会……”的格式;②处的句子结构是“如果只是……而不去…… ×××又怎会……”的格式。要保持形似就必须注意句子的结构一致。

另外,要做到神似则要注意“不……”与“又怎么会有……”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都是勇于实践与成果丰硕的因果关系。此外,列举的人物都应该是中外名人,而且都有“临渊之后退而结网”的特点,用以证明文段的中心论点。

多做这类题目,同时也是为议论文写作中的充分论证作训练。

参考答案:①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么会写出《天体运行》这一巨著 ②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辟海上航线,鉴真又怎么会有渡东海那水上的风流

3、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语句。

披阅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

(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游、辛弃疾,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4、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空缺处仿造两个句子,是它们在句式上与划线的句子保持大体一致,意思与整段内容保持连贯。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我们问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温暖”。

如果我们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5、按照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仿造两个句子,最后一个句子要点明寓意。

例句:如果你种下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

(1)(2)(如果你种下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

如果你种下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6、请你依照划线处的句子,仿写两句话。

在一颗名叫地球的星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再通过电话进行联系。

(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他们用门隔绝外面的世界,却透过门镜向外窥视。)

7、下面的句子写到了对一个等式的理解,请再后面的三句中任选两句,进行仿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例句:“人+人+人=众”,看到这个公式我不禁想起众人拾柴火焰高。

(1)“口+口+口=品”,看到这个公式我不禁想起

(2)“水+水+水=淼”,看到这个公式我不禁想起

(3)“木+木+木=森”,看到这个公式我不禁想起(好的作品,就像喝茶一样一口口地去品。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失去森林的时候,就是失去我们自己的时候。)

8、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句话。

走进森林,一身的尘埃,都会落定;远离森林。(一身的清洁 都会污染)

9、根据下面的例句,围绕“一”而展开,仿写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例句:起跑线上迈出的第一步,种子绽出的第一个芽蕾,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这个“一”虽然幼小稚嫩,但却是美的胚芽、美的根本。

(荒凉沙漠中的一眼甘泉,寒冷冬天的一盆炭火,漆黑夜晚的一盏明灯……这个“一”虽然平凡无奇,但却是生的希望,力的源泉。)

10、在下面横线处各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各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2)续写句子的句式与该段划线部分相同。

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 “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 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 挥霍无度、公款吃喝不是潇洒 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是潇洒)

11、依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要求所选的事实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创作《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两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的奥地利神童莫扎特;无论是十八岁就指挥东吴千军万马的周瑜,还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12、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章节和谐的排比。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 ;

9,;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春雨从草原滑过,留下了寸寸滋润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秋霜从枫林穿过,留下了片片殷红)

13、依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另换角度和话题,造一个句子。

学会欣赏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呵护别人,就是疼爱自己。(喜爱野生动物,就是尊重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就是珍爱人类。)

14、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的句式完成这一节小诗(字数可略有增减,可不考虑押韵)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

是我挺起的胸膛,黄河流水

是我沸腾的血液,(巍巍昆仑 是我不屈的脊梁 蒙古草原 是我宽广的胸怀

四川盆地 是我美丽的笑靥 太湖西湖 是我善睐的明眸)

15、阅读下面文字,仿照划线句子的格式和修辞续写两个句子,分别填在后面的横线上,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

大多数人说校园和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认为不尽然。如果校园是一条流淌的小溪,社会就是一条奔腾的大河;,。总之,校园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社会则比校园更加复杂,更加充满挑战。(如果校园是一方美丽恬静的草坪,社会就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 如果校园是一品清茶,社会就是一杯烈酒;

如果校园是一条笔直的小径,社会就是一条崎岖的山路)

16、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分别以“家庭、课堂”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家庭 课堂

(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人生酸甜苦辣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做透学问甲乙丙丁)

1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

有人说,人生犹如一首歌,音调高低起伏,旋律抑扬顿挫;也有人说,人生,;还有人说,人生好像一局棋,;而我却认为,人生恰似。年轻的朋友,让我们以高远的目标,执著的追求,奋勇的拼搏,去谱写壮美的人生吧!

(仿佛一本书,写满了酸甜苦辣,记录着喜怒哀乐;

布满了危险,也撒满了机遇;

一条路,有山重水复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的喜悦。

或:一条河,有时九曲回肠,有时一泻千里。)

18、下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造句,填入横线处,要求想像合理,全诗整体结构一致。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到处都是开门的声音。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友爱的门推开了 爱心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19、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

竹子

空有漂亮的外衣 却无坚实的内含

参考答案:(筷子:一生在挑挑拣拣 到头来两手空空)

20、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仿造一个与划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人们常用各种比喻描写懒惰者和勤奋者的足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念:懒惰者零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

(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

21、在“时间、金钱、青春、朋友”中任选一个话题,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

例句:人的精神世界的空间是有限的,善念多了,恶念少了;信念多了,消磨少了;追求多了,无聊少了。

(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读书的时间多了,玩耍的时间少了;上课的时间多了,自己的时间少了;练习的时间多了,思考的时间少了。)

22、有位教授与学生讨论“当教师尝到过哪些甜头”时说了一段话,请你根据上下文补充两句,使整段话句意完整。

学生:您当教师尝到过哪些甜头?

教授:作为一支蜡烛,在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时候;,;

作为一块铺路石,在让别人从坦途上行走的时候,心中的欢愉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大概是人们所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同学们会慢慢品尝出其中的甘甜的。

(作为一只渡船,在将学生渡到知识彼岸的时候;

作为一架人梯,在让学生踩在肩上去摘取科学果实的时候;)

23、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修辞与前面的句子相同。

朋友是什么?有人说: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靠着嚎哭的肩膀;有人说,朋友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有人说,;

有人说。(朋友是一个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朋友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的手。)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篇7

第一、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

备好复习课不是单纯地做题目、写教案, 而必须备考纲、备考点、备方法、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理解考纲, 仔细琢磨考点中的重难点, 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复习的“切入点”,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以复习课中较多的习题评讲课为例。

一.备内容。低效的讲评课, 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 面面俱到。要达到高效, 讲评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 要具有导向性, 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 仔细分析研究, 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 为学生解惑、释疑, 引导学生探究。

二.备学生。根据学生测试情况, 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 透彻分析、解疑纠错, 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在理解题目、规律上存在的问题, 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 敲得狠, 如答题的习惯、态度、时间安排等。

三.备方法。教师不但要备自己的教法, 更要备学生的学法, 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在以后的答题中灵活运用。

第二、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 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复习课存在认识误区, 认为复习不是学习新知, 亦不如基础年级时学习课文那般有趣。这样的认识, 势必会让课堂乏味、枯燥, 而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堂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老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运用“激”的艺术。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 但如果老师不去激发, 它也只是“奔腾在地底下的岩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它才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如很多同学认为, 字音的复习最是无趣。课堂上, 我设计了一个含有大量形近字和多音字语段来让学生朗读, 由于学生未能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和读音, 结果同一个语段不同的学生闹了不同的笑话。在学生的惊讶中, 我进行了正确的朗读, 他们就又新鲜又兴奋。学生的情绪一上来, 我再顺势一激:如果读不准字音, 在生活中是要闹笑话的。这样, 接下来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就很自觉, 而且意兴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总是喜欢表现自己, 尤其是喜欢表现自己强出老师的地方。如果能在课堂上当众指出老师的知识错误, 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 并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如上成语辨析课时, 因成语太多, 课堂很容易流于单调和枯燥。在讲课时故意错误地使用成语, 这时学生就会特别兴奋, 他们往往会在善意的欢笑声后指出老师的错误, 然后自动查阅资料工具书, 引经据典说出其正确的用法。这样, 沉闷的气氛就变得活泛了, 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当然,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看出我的错误, 那就又要灵活处理了。

三.激发学生的思辨欲

单纯地讲解语法修辞知识都是很枯燥的, 有时讲得过于详细, 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让学生造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常在恰当的时机, 让学生以班上的同学为对象造句, 当然, 内容要健康、积极, 对学生有教育、激励作用。这样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了起来, 三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和被欣赏的愉悦。这样, 学生就会真正地融入课堂, 本来单调乏味的语文复习, 就会变得充实而又愉快了, 高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三、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落到实处

高三语文复习二法 篇8

一、心中有“库”。讲的就是学生心中要有一个庞大的语言材料库,即进行字、词、句、篇等原材料的积累,可以在语言文字运用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讲的就是积累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的道理。积累要分层次、有系统性:一类是显性材料,指事实性的、知识性的知识。如词语、语言运用、句子的表达、文章。二类隐性材料,指思想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情感体验积累、方法积累等。如生活经验中的事例,它普通但是里面蕴含道理对人的成长会有很多的启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提醒、激励作用,又是一个写作的素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应考知识性的积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二、手中有“法”。讲的是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积累,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说,可分为:

第一、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加强语感的积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其本质就是加强语言积累。朗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写作无可替代的门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百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精炼、生动阐述朗读、背诵的积极意义。于永正说:“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犹如银行存款,我们将一生享用它的利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必须去关注语言材料,背诵名句,最好用“陌生化”来提高积累效果。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背老师指定的篇章外,每人每周还应背诵一两首古诗词、每日摘抄记诵一两句经典、名言(诗句、格言、俗话、歇后语),这些做法必定能极大地激发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提高自己考场写作时遣词造句的水平。

第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加强材料的积累。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的最好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阅读是语文的根、作文的母。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平时多引导学生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难道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么?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语文成绩就越高了。

第三、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加强实践的积累。

吕叔湘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重中之重,高考试卷中,再没有哪道题的分值比作文还高,足见其份量。而我们不少高三学生,一提笔作文,便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缺乏练笔。叶圣陶老生在《读和写》一文中明确指出:“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其结果是眼高手低,只懂得写作理论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正像只懂得脚踏车理论而实际不会骑车的人一样,硬上去试也是要摔下来的。”看来语文教师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多练多写,学生自觉地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高三练笔的形式有很多,大到每周一考的大作文,小到每节课中的一句话仿写,我们都应当重视,让学生练笔实践;作为学生,最好要养成写日记、周记或随笔的良好习惯。日记能积累写作素材,储存知识,而且形式灵活、内容广泛、自由度大。随笔能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能让学生达到临场发挥,笔下生花的效果,唯其如此,才能使自己从涂涂改改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达到应考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妙境。

上一篇:清明节的600字作文初中下一篇:财会金融系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