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2024-08-2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1

整日面对学生,有时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会觉得很苦恼,虽然自己苦口婆心教导,不断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可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改观,对于他们的教育“治标不治本”,很多情况下,有一种挫败感。

在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读到一篇文章《不妨多给孩子们贴一些美丽的标签》收获很大。

由此也想到一个故事: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让一批行为不良的人到前线去打仗。这些人纪律松懈,不听指挥,后来当局请来一些心理学家来管理他们。心理学家要他们每人每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亲人们自己在战场上作战很勇敢,能听从指挥,立了不少战功,每次的内容都基本一致。(由心理学家写好,他们只是照抄)半年以后,他们竟一个个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都变好了呢?就是“勇敢”、“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

“标签效应”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是经常可见的,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在学生的交往中被贴上“差标签”的学生有时、破罐子破摔,容易消极悲观。这样的学生聚在一起,会相互影响,从而使他们缺乏信心,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泯灭了,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1、多贴正面签,禁贴反面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在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贴上正面签,正面说理,正面引导,启发自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动辄讽刺、打击、挖苦孩子,造成孩子内心的被动、压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孩子长期在被批评、被冷落中生活和学习,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2、多贴发展签,禁贴定论签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评价学生。如对智力较弱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较普通孩子差,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纵向发展来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多给学生贴发展签,以鼓舞学生信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学习态度会得到改善,行为习惯也会有所好转,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多贴鼓励签,少贴训斥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2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方法与途径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中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对于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发展有交互作用。心理健康还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劳动观点与劳动习惯的培养。

1.2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口的质量取决于生理与心理的整体素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的健康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学知识的贫乏,关于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人们对青少年的发展和健康的评价,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这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

1.3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大环境,且极具创造力。然而,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与自我否定等。为此,在中小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4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学生要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靠被动的学习,效率不高。如果我们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会想学、乐学、会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1.5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的心理欠健康引起的,比如,教师的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老师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时,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在训练学生的同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1.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调动青少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理论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并明确增进心理健康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练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便互相感染,形成心理上的共振,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并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2.2.1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促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产生默契。在学生休息或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中外体育故事和有趣的典故,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领悟一些道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2 建立团结互助的学生关系。

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选出组长,规定小组成员自编动作组合进行比赛,在编练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和相互提供反馈信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每组成员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共同分享集体的欢乐和痛苦,从而加强责任感、协同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大地促进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3.1 创设尝试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

2.3.2 创设模拟考试情境。

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在上篮球课中将投篮考试的内容,提前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2.3.4 创设特殊的比赛情境。

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短跑的冲刺、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双方只差1分等,在这种情况下,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罚球时营造这样的情境:比赛时间现已结束,你的罚球将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并且叫其他同学在场边喝倒彩干扰,以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4 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2.4.1 分层教学,区别对待。

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并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从圆心向圆周由低向高拉4条不同高度的橡皮筋,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练习高度,跳过某高度后可继续跳另一高度。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体验,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

2.4.2 化小目标,循序渐进。

当要求学生达到某一比较大的目标时,教师不妨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逐个完成,从而最终达到目的。如在分腿腾越山羊的教学过程中,少部分同学因害怕而不敢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降低山羊的高度,拉近助跳板与山羊间的距离,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待学生腾越过去,再逐渐提高动作难度,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5 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2.5.1 设置困难,磨练意志。

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还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再增加练习任务、延长规定的练习时间或进行体力消耗较大的力量训练,如增加耐久跑的练习等,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2.5.2 及时批评,适度惩罚。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2.6 运用运动处方,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

“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为了改进、提高、增强、完善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含心理健康)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健心运动处方可改善心境结构,使愉悦性提高,使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使心理活动放松,平衡性提高,心理疲劳程度降低。教师应勤于观察,善于分析,认真研究造成学生心理失调的诱因,合理运用健心运动处方,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如矫正抑郁心理,可以选择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如篮、排、足球等球类项目或拔河、接力赛等游戏性活动,通过与他人的协同作战和平等交往克服心理障碍。矫正焦虑心理可以选择游戏、爬山、旅游等项目,运动后的放松是该治疗的关键。矫正恐惧心理,可以选择游泳、滑冰、跳马和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害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矫正急躁易怒心理,可以选择棋类、太极拳和长距离慢跑等。

3. 结语

3.1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体育教学的隐性功能显性化,也是当前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

3.2 学校应当正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这一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征宇.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00, (2) .

[2]张力为, 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3

有些中国人现在除了让自己的儿女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之外,自己是坚决不读书的,也是坚决不买书的。老师常叮嘱学生的一句话是:回去把作业做好;家长常责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好了吗?几乎从来就没有人问:今天看了什么书?

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场所就是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几乎所有宾馆、酒店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全自动麻将机,90%以上的城乡居民家里都有麻将桌,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沉迷于打麻将之中。由于受父母的熏陶,有些几岁的孩子都会打麻将。来参与打麻将的有农民、生意人、退休老干部,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等,甚至很多教师趁中午休息也要玩两把,自诩“经济半小时”。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真是少之又少。

……

一位主管地方宣传工作的官员说:除了看看司法杂志上的案例,我很多年都没有读过一本书了。我的工作,只要读读地方报纸的头题就行了,只要开会时听听文件就行了。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说:除了教案和教科书,我6年没有读过其他一本书,读的最多的是电视报,那上边有电视剧播出的时间。你读书多了,并不一定会教书。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大学生说:人家台湾老板就是计件工资,你装几个线路板给你发几个的钱,初中毕业的比咱装的还快呢?你说咱这四年六万块书钱学费不是白掏了。现在回到寝室倒头就睡,谁还顾上读书呢?

一个地方能人说:你看胡润富豪榜没有,前几名都是没有读过几天书的。你看省里十大富豪没有,一般都是初中没有毕业的。读书费眼睛,很早就弄个视力下降,还要花钱治。你看那些大老板,几个是戴眼镜的,人家读书少,不费眼睛啊。就凭保护自己眼睛的角度,不要再读书了。

……

大搞“应试教育”,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同理,整天去死教死考死练死评的一线教师也是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读书的。不仅不广读博览,甚至连一本学科教学的专业研究刊物都不订。据统计,全国有14000万中小学教师,有教学研究刊物也不过200种,而很多教学研究刊物每年发行量竟不足万册,有不少每年发行量竟只有几千册。

不管有多少环境因素成为不读书的理由,教师都不能选择放弃读书。有专家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终身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这样低的阅读量,这样低的文化素养,能让中国可持续发展吗?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吗?再者,解决中国人素质低的问题要靠教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要靠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整体素质地提升要靠多读书和读好书。过去有人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哪里够,应该是要有一湖水,而且还得是与时俱进的活水。

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将来不至于丢了饭碗,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因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辈子是不可缺乏职业道德、历史文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的以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是必须要具备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当然,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就更需要具备了。同时,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又不能一劳永逸、坐吃山空,还要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可见,就是为了自己不至于被时代甩下,被学生厌烦,保住自己的饭碗,教师也该不断地读书、学习和提高。

看下面真实的材料,每位读者都会品味出一些有益的滋味。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因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本书的售价在20美元以上,每份报纸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都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

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比同地区的西欧人要多得多,而中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血统的人占18.5%。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400件以上,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据人人网资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整理)

一个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有前途的。一个教师读书的民族同样才是有希望的。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 篇4

比如书中介绍“霍布森效应”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

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供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能算是判断吗?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回想起我早上在给女儿穿衣服时,孩子经常不穿这不穿那,我就问她你是穿那件黄色裙子还是黑色的?是想要白色的袜子还是红色的?

在二选一的问题下孩子往往会选一种,衣服也就顺利穿好了。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是我的“小计谋”得逞还不如说是孩子自我选择的实现,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暑假期间我让儿子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他总是不情愿,后来我就选两首古诗:比如一首岳飞的《满江红》,另一首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让儿子选一首背诵,我则背诵另一首,儿子这时总是选择那首短的来背诵,然后挑我背诵,一个假期他居然背会了28首唐诗和宋词,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由此,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实践也需要这些理论支撑。我想,教师的幸福应该就在于不断的学习,阎学老师在《读书教学写书》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成材之路:多读书用知识和理论完善自我,指导我们的教学,再把所思所感所悟写出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张道明老师也在《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中写道:教师的幸福在阅读中,教师的幸福在写作中,教师的幸福在成长中。“做一名幸福的老师,都需要用阅读、思考、写作为佐料,加上爱心、激情与智慧一起慢慢”熬“,才能烹调出幸福的味道!

彭兴顺在《做一名卓越的老师》一书中也提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谈心、辅导,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与其痛苦的接受不如热情的拥抱,将本职工作当作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5

依恋心理: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他们通过小猴子对铁丝妈妈和布妈妈以及奶瓶位置的改变了解到,小猴对母猴的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通过依恋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看出爱和自尊的满足对孩子的重要性。

通常在历史课中,我对历史成绩好的学生会格外偏爱,而通过布妈妈的启示,我试着对后进生“开小灶”背题的时候给他画出最经常考的题,减轻压力,对历史检测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有别的学生起哄质疑时,我会在提问前告诉他一会儿提问他哪个题,这样在提问的时候这位同学会很自信的站起来回答,通过这个方法帮助他建立自信,也使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经过了三轮历史检测,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原来的历史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分左右,我想等到最后会考他一定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我认真学习书本中有效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德西效应运用过度自己还浑然不知。

德西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我觉得书中的这段话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为了让学生背下历史知识,我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只要你背下来我就给你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指望靠着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历史检测成绩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虽然背下来了,可是到做题的时候好像没背过一样,通过德西效应的学习,我想我应该学着书中的王老师一样,巧妙运用德西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真正的热爱,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有了进步,得到了认可,这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真正有效的动力来源。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给预表扬。引导他们自主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方向发展。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心得 篇6

一、浏览全书,掌握全脉

拿到书后,习惯性的对内容作了粗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是由董奇博士在多年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本书共有四个篇节,分十九章具体论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读全书后,我感觉董奇博士在书中很有创意,本书颇具特色。

首先,董奇博士不仅研究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而且其中有许多重要内容如研究课题的论证、研究假设的提出、操作定义的设计、观察法、访谈法、现场研究、语义分析、内容分析、口语报告发等等,都是以前我国有关书籍资料介绍得很少很粗略的,甚至是没有介绍的。通过研读,对自己课题的研究有了清晰的方向,知道了一些课题研究常用术语,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使得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研究效率。

其次,在本书中突出说明了各种方法的设计步骤与实施程序,着重指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局限性,这使本书既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对研究者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恰当的方法是会有很大裨益的。如自己在研究中用到的问卷法,以前只是认为,只是简单的发发问卷,让教师和学生做做。,其实不然,里面也是充满了学问。问卷从设计和实施都是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教师重新设计了问卷调查,遵循科学方法去实施,结果两次调查的结果明显不同,使得对本书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最后,董奇博士十分强调理论对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强调研究设计时的理论构思、结果分析与解释时的理论建构。未读之前,感觉理论都是空洞的,理解起来比较深奥,接触较少,通读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论后,清晰的认识到强大的理论支撑,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样,没有理论,研究就是行尸走肉,也更加促使自己不断去研读本书。

二、同步先读,学以致用

本人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四(1)班学生有效使用数学草稿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自己课题和研究的现状,选择了本书中的第四篇: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作为精读篇目。通过仔细阅读,搞懂了很多困惑的地方。知道了研究结果整理的意义:课题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往往数量很大,比较杂乱,难以说明问题,无法再研究报告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明确了数据、资料整理的目的:首先,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其次,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最后,通过研究数据、资料整理形成可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揭示其意义;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的解释方法很多,但都以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推理程序为基础。其原则有两个:

1.客观性原则。在解释研究结果时要客观,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为了解释的方便或偏向某一理论而歪曲、忽视数据,也不能为解释某一结果而捏造、曲解有关理论;

2.整体性原则。在解释结果时要对全部数据分析有整体的看法,不能只选取局部的数据进行变量关系的说明。主要的解释方法有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和因果推论法等。推论法,推论就是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推论是以判断为基础,推论过程必须遵循判断的逻辑规则,此外,推论还应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演绎法,是结果解释中的一种方法,是由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的过程。演绎也必须遵循逻辑原则。演绎法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和两难推理等;归纳法,归纳的逻辑与演绎正好相反,它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归纳法用的比较多;因果推论法,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或逻辑思路。

三、重点常读,循序渐进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是完整研究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价的基础。董奇博士系统的讲解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意义、特点、程序,研究报告的格式和行文要求,对以后的撰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像我这样刚刚进行课题研究的新手,为此,在阅读时,把它放在常读的位置,用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和内容去指导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思考 篇7

一、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我区有初中4所, 小学7所, 在校初中生5801人, 小学生12841人。初中专任教师392人, 小学专任教师510人。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所有学校都建有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统一组织学校的心理健康的业务研究、指导和培训, 组织各项活动, 初步形成了“学校领导小组··部门管理指导··团体组织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各校把培养“兼、群”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作为工作重点, 定期不定期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班。目前通过培训获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培训A证的有3人, 占教师数的0.3%, B证的有79人, 占教师数的8.8%·, C证的有119人, 占教师数的13.2%。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 各校都能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对学校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初步形成了一批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共计253人, 占教师总数的28%。

3、硬件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建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有4所, 占学校总数的36%, 和办公室合用的有6所, 占学校总数的55%, 没有建心理咨询室的学校1所, 占学校总数的9%。可以看出,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场所建设基本完备。同时还建有心理资料阅览室的学校有8所, 占学校总数的73%。心理咨询室定期不定期向学生开放的学校有11所, 占学校总数的100%。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所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 4所学校设立了“悄悄话信箱”, 2所学校设立了“知心屋”,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创办心理健康黑板报等。学校发表或获奖的心理论文22篇。目前, 一些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常规性工作, 融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效果很好。如吴宁三中的“赏识教育”、实验小学的“愉快教学”都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总体来说,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 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 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故无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仅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点缀或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应试心理教育”,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特别是小学, 无一学校设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

(二) 师资力量薄弱

我区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为0, 正规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为0, 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1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团队干部、班主任兼任, 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十分有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凭借的是老师们的经验, 这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 教育体制混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 必须按科学原则进行, 但实际上, 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分工不明, 组织管理混乱, 有的学校由政教处负责, 有的学校由教务处负责, 有的学校由教科室负责, 还有的学校由团支部负责。同时, 所有学校都没有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没有固定的课时保障。无一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四) 教育设施形式化

大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 配备了兼职教师, 但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局限, 心理咨询室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 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 仅仅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

(五) 教育方法简单化

许多学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教师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进行专题的辅导讲座外, 几乎没有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即使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 也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期待

(一)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建设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体制建设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只有加强行政领导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专业指导, 工作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所以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咨询指导中心, 指导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组织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 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转变观念,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相当年轻的事业, 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新课题。因此学校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必须“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深入细致”地把这项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只有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成为现代化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 努力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从目前情况下, 学校拥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是不现实的。因此,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依靠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只有形成在专家指导下, 以校长、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教育队伍的格局, 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 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 一是选派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使之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以减少或避免心理健康教育的失误。三是在全体教育工作者普及心理教育科学知识, 树立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四是把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列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

(四) 努力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两条途径: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运用一定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另一是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防止心理心理疾病, 促其保持心理健康。

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1、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机构, 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

2、学校必须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系列和内

容系列, 学校必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与学校自身特点, 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材本土化。

3、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 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以活动为主。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更多地要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景中实践体验。因此, 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活动为主,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隐密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

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家长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 学校必须承担起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才能获得心理教育的最佳效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8

三省一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均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现为:

口 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三省一市都转发了教育部的文件,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如,河北省教育厅于1997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意见》,于2000年5月,下发了《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于2003年3月,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于2001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

口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三省一市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领导,他们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如广东省在省、市两级均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高校专家共同组成。广东省明确提出:“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是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在教育事业经费中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共安排200多万元建立起省和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支持各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辽宁省教育厅在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和心理学会下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海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下设“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委员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委员会”。

口 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三省一市都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他们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广东省教育厅把‘规范管理作为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在师资培训方面,“做到了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统一教材、统一备课、统一考核、统一颁发证书”;在检查评估方面,制定了“示范学校评估标准”,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以此来规范和检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海市则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示范校”为榜样,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

二、抓住关键环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三省一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不仅因为领导重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统一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紧紧抓住了关键环节,表现为: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中小学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有师资队伍。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就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和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此,广东省教育厅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分为A、B、C三个级别。省教育厅对不同级别的培训,在学员资格、培训时间、课程设置、掌握技能、考核内容、持证上岗后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和要求都有统一的明确的规定。2002年和2003年,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1000多人,这为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辽宁省教育厅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省“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课程体系中,2003年更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市则更加重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推出了“个案辅导研修班”的培训模式。

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龙头。

河北省明确提出 “以科研为先导”的理念。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九五”、“十五”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并形成了省、市、区三级实验网络。辽宁省有45%以上的中小学校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省、市、区各级立项的科研课题,涉及教师6000多人。广东省立项“十五”规划科研课题88项,其中省重点科研课题16项。上海市由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挂帅,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另外,协会仅2003年就立项课题93项,以此带动上海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结合本地实际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根基

三省一市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指导原则是一致的,坚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

1.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在途径和方法上几乎是相同的。

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如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如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流。

除了以上共同点以外,三省一市都积极做到了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把性别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整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整合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河北省构建了省、市、区(县)三级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提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理解、赏识、成功”的操作方法。广东省始终坚持“要让学生成才,先让学生成人”的理念,在发挥高校专家的作用方面,在规范管理方面,在示范学校评定方面都有创新。辽宁省在发挥社会各界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方面,在家校合作方面很有特色,全省5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他们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通过专家报告、家长经验介绍、教师家长对话、分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学校开放日等形式,达到了家校配合并共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新起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区是否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在这一点上,三省一市都做得很出色。如,广东省每年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软件评选活动,个案分析评选活动和示范学校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河北省在省内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了“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仅石家庄市在两届“健康杯”评选活动中参评的文章数量都达到一千篇以上,列全国首位。辽宁省在省内开展征文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文章数量也在前列。

在谈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三省一市都认为:“发展不平衡”是主要问题。在“区县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甚至还存在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存在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的现象。他们认为:在观念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师资方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需要增加,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他们提出: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对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校长和全体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此同时,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全体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9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他身边各种各样的感人小故事,记录了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所积累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中成长。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很受感动.其中影响最深的是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铜币弄丢了,他不敢回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给他。使我觉得一个人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位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了解到我们学校有位同学得了重病之后,我就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献。在别人遇到困难时需要帮助时,我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在现实生活中像吴菊萍阿姨遇到两岁女童从十层楼坠落时,她毫不犹豫的伸手一接,自己的手臂粉碎性骨折,但给妞妞带来生的希望。这是多么感人的爱呀!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的感受到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要学会宽容.要学会理解别人,当别人在有困难的时候应尽力去帮助他。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里面的每个章节,都把“爱”传神化,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膜卸下了,因为《爱的教育》记载了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而且还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我记得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完整的概括出一个中心“爱”,用池塘与水的关系,刻画出爱对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篇11

关键词:心理问题;教育策略;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教风端正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使得当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我認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渴求新知、朴素大方、谈吐文雅、宽宏磊落、勤恳工作、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德智并重、爱生育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始终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精神家园和道德准则,这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学生的心灵,犹如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记忆。教师是知识的启蒙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一句话、一次鼓励,甚至一个笑容或许会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二、关爱学生,以情感人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课外均应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做学生信得过的知心人。

三、治学严谨,教风端正

治学严谨,教风端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教学态度,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始终应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的原则。多方搜集资料,认真备课,做到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深入浅出、师生互动、结合生活实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新鲜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有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敖村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传承,2009(2).

(作者单位 孙学鹏: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刘寨乡中心小学 李 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刘寨乡李塬小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12

1.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中小学现在教育观念及农村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师甚至是家长都没有重视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也不想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东西, 可以说, 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即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对其落实也不是很到位。

2.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并且专业化水平不高

受制于农村中小学的条件, 许多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其他教师兼职, 这也导致心理辅导老师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或能力。而且在实际的辅导过程中, 大多有采取品德教育, 批评式, 甚至是惩罚式教育, 一定程度上也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引发出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理论知识, 不能正确判断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 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得负面影响。

3.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

农村所处的环境有别于城镇, 从社会的环境的复杂、教学条件、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等, 这些学校的、家庭的, 甚至是社会上带来的压力, 导致中小学生有些不能适应, 再加上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高于一切, 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久而久之, 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有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学习方面, 对学习成绩的看重, 使得学生给了自己不小的心理压力, 对学习的方法、结果等等方面;中小学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 情感调节比较差, 容易表现出喜怒无常等情绪波动;人际交往的问题, 由于现在留守儿童的增加, 许多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关心, 导致在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不能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 这也导致了孩子们的心情低落进而影响到学习当中;学校、教师及家长给学生的压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 结果造成学生的压力过大, 使得学生产生过度的疲劳, 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社会及家庭的原因

现在社会的发展极不均匀, 现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比较严重, 学生处在人格塑造的阶段, 极易被这些不良风气所误导, 学生不能正确判读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 最终会带给中小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家庭方面来说, 许多农村家长疲于生计, 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及心理健康上不够关注, 也可能是过分的严格或溺爱, 这些都能使得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

2.学校自身的原因

一些农村的中小学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认为没有必要开展, 只是象征性的展开教育, 这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学生在需要心理健康辅导的时候, 老师往往不重视, 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愈发的严重, 教师往往会从道德的角度出发,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 这是也农村中小学比较欠缺的地方。

3.师资力量的影响

心理健康辅导是个新生的教育方式, 我国开展的比较晚, 专业的培训也是逐步的正在完善, 高校开设这个专业比较晚, 并且比较少。这也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比较小, 力量弱。尤其是农村中小学, 不仅学历低, 而且好多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都是主要代课老师兼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缺乏了解, 更对孩子的心理辅导缺乏经验。教育方式也是比较传统的, 受制于传统的道德教育, 并且不参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往往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不良作用。

三、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 照顾那些心理困惑的学生, 培养出有乐观积极态度的学生,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上人际交往的能力, 进而保持学生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1.改变教育观念, 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 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提高公民的素质, 这也要求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不能把学习成绩弄成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农村教育占据我国的一大块的教育, 心理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

2.建立起心理健康调查机构, 进行组织研究

我们可以专门成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机构, 用来研究现阶段的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面向全体中小学学生, 宣传心理知识, 并且有专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研究并且开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还要建立起相关的心理档案,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更好的服务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

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要给予支持

由于农村条件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不能满足现状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必须要尽快建立起专业的师资培训体制, 可以从高等院校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也可以对在岗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观摩学习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使得教师能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及能力水平, 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影响虽然很大, 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占据比较大的地位, 好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家长影响造成。因此, 学校在发现学生的该类心理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帮助学生的解决问题, 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四、结语

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相互支持, 随工作的开展, 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素质,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 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扩展, 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 也就造就了大批留守儿童。同时, 农村的中小学受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滞后。为帮助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阮声群.一般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 30) :244.

[2]浦瑶奇.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外阅读, 2012, ( 9) : 4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信息技术·张叶强

这个学期我读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书籍,共5本,但是由于工作的时间分配问题,只读了两本。现将给我感触最深的“微视频中内嵌式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相关知识分享如下。

近年来,微视频、微课程如潮水般涌现。但是人们的意识中普遍对微课程理解有误区。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且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

陈楠作者在书中提出“CUN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标准”:微课程是由教学设计单、教学课件或操作脚本、微视频、学习知道单、测试题、辅助资源六项要素组成的课程学习资源。

在“微视频中内嵌式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中,指出如何利用微视频内嵌式交互功能加强微课程组成要素间无缝链接,希望自身实现交互功能的微课程设计教师提出具体的设计理念与实现方法。

微视频中内嵌式交互功能的设计理念分为两个:

1.微课程要素关联。微视频是微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教学设计呈现方式,但不是唯一要素,还应该包括:辅助资源、检测题、学习指导单。

2.内嵌式交互功能设计。期中包括测试题与微视频无缝链接和辅助资源与微视频无缝链接。

测试题与微视频无缝链接实现方法:

第一步:确定时间点。第二步:编辑测试内容及反馈内容。第三步:保持设置。此外,Camtasia Studio 支持一个时间点添加多个测试题。

基于微课程自身的长远意义与微课程制作教师的现实需求,作者提出了利用微视频内嵌式交互功能增强微课程要素间关联性的设计理念,并介绍了Camtasia Studio软件,以实现该功能的一些具体操作。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作文 篇14

这个暑假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少年爱国者,讲的就是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在法兰西的轮船上,服装又破又烂,少年像野兽似的瞪着人们.原来他是有原因的,因为两年前他被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的人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在意大利的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和贵人一起来到了二等舱。读后感·那里的人对他十分好,给他少许的金钱,让他自己买饭吃。有几个人在污辱意大利,少年大喊、、“不要污辱我的国家”并且把钱还给了他们。

读到这里,这位男孩的爱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爱国不用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要摘花摘草,保护绿色家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读书心得 篇15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绘本中蕴含大量教育资源,可以用作心理辅导的材料。当然,简单地看看绘本或说说故事是不够的,是难以将绘本的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掘的,若能结合读书治疗的模式与方法,则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以真实个案辅导为例,探讨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理论背景

1. 理论简介

读书治疗成为近代的心理治疗方式之一,始于19世纪初的美国。1802年,Dr.Benjamin Rush最早建议病人阅读小说,以改善心理问题。1912年,Samnel Mechord Crothers首先在刊物Atlantic Monthly上使用“bibliotherapy”一词表达“读书治疗”的意思——“biblio”是由希腊文衍生出来的,其意义是“书”;“therapy”则是治疗的意思(王万清,2003)。《道兰图解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1941年版第一次为读书治疗下了定义: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使用书籍并加以阅读(引自范美珠,1987)。后来,诸多研究者对读书治疗进行了持续的探讨,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解释:读书治疗是指通过印刷或非印刷品的媒介,经由读者与媒介的互动产生变化的历程。

用于儿童的读书治疗,需要精心选择材料,其步骤可分为回忆和摘要故事、确认主角的感觉、确认自己与主角的状况、探寻结果、归纳结论等。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儿童需要经历投入、认同、投射、净化、领悟、应用六个阶段的心理历程。

在适合儿童读书治疗的众多阅读材料中,绘本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不出现任何文字)的读物(郑丽文,1999)。黄佩贞(2008)认为,绘本的功能包括扩展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助长儿童的身心与认知发展、培养儿童学习的基本能力等。众多研究者认为,绘本对儿童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实践意义

由于绘本的功能多样,内容涉及广泛,因此以绘本为媒介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小学生开展读书治疗,可以大有作为。根据辅导对象的不同,读书治疗可以分为“发展取向的读书治疗”和“治疗取向的读书治疗”两类。“发展取向的读书治疗”涉及的主题包括生命教育、性别教育、人际交往、情绪辅导、自我概念等。治疗对象包括从幼儿园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治疗取向的读书治疗”主要针对两类对象:一是遭遇重大特殊生活事件(如丧亲)的儿童;二是社会技能缺失或社会化不足(如低自尊、低利社会行为、建立友谊困难、攻击性倾向等)的儿童。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一般以小团体或者个案辅导的形式展开,接受辅导的儿童在某些评价维度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正向改变。

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在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中已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和广阔的运用前景。当前,小学生的心理个案辅导相比中学生少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水平较低,对自身心理需求敏感度较低,对辅导人员的信任也更难建立起来。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方式不直接触及当事人敏感的核心问题,而是在安全的气氛下让当事人宣泄情绪、思考问题,做到潜移默化地为当事人化解情绪问题或排除心理困扰。此外,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的优点还在于:能有效避免因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所带来的沟通障碍,能适切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的知、情、意、行产生多重影响。因此,在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中,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非常值得尝试和推广。

二、实践运用

本文以一个真实的心理个案辅导为例,探讨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在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1. 全面了解个案情况,明确辅导目标

小Y,男,11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班级里,小Y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总是郁郁寡欢,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的生活似乎毫无乐趣。班主任将他的日常表现总结为:

(1)学习情况:基础薄弱,畏难退缩。课堂上总是趴在桌上,双眼空洞,注意力涣散,课后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

(2)社会交往: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别人也不理他,课间总是独自默默坐在座位上。

(3)情绪状态:缺乏朝气,整天闷闷不乐,感觉生活中找不到快乐,脸上看不到笑容。

(4)个性品质:心地善良,怜爱小动物;宽容忍让,同学冲撞也不计较。

在去年4月,该校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MHRSP),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小Y的测评结果见表1。

小Y在“社会适应障碍”上得分12,高于10分,这说明他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必然导致其人际关系不佳,进而导致自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低下,外显为情绪低落。

2. 集体分析个案及原因,初步设定辅导计划,选择合适的绘本

以区心理教研员、学校书记和班主任组成的辅导小组认真研讨了学生小Y的情况,从家庭、教师、同学及其自身认知偏差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小Y心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制定了以绘本读书治疗为主,家庭提升、教师调整和同学协助为辅的辅导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和《我的情绪绘本》两套绘本。

这两套绘本是近年来比较有效的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绘本,它们以关注孩子的情绪调节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应对情绪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套绘本非常适合小Y因“社会适应障碍”所带来的情绪困扰问题。

3. 集体研读绘本,设计辅导计划,确定辅导主题与内容

辅导小组对两套绘本进行详细研读,对每一本绘本涉及的心理主题、心理辅导内容进行分析,立足读书治疗理论,按照系列性、连续性、逻辑性的原则,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辅导计划(见表2),确定了每次读书治疗的主题与内容。

心理辅导由辅导小组成员负责开展,每两周一次,地点在学校心理辅导室。

4. 开展序列化的心理辅导,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依据辅导计划,对小Y开展个性化的读书治疗,并根据辅导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辅导计划。辅导人员遵循心理辅导的原则,按照读书治疗的原理与方法,采用Schrallk(1982)每个阶段读书治疗的引导提问策略开展辅导:

——回忆和摘要故事:(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2)故事所谈论的是什么?

——确认主角的感觉:(1)主角做了什么事?(2)他觉得如何?(3)你为什么认为他会那样想?

——确认自己与主角的状况:(1)你曾经遇到相同的问题吗?(2)你曾经有与主角相同的感觉吗?

——探寻结果:(1)主角的行为,是不是有所改变?(2)他做了其它事吗?

——归纳结论:(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你同意主角这么做吗?(3)如果是你,你的做法和他相同吗?(4)如果你遭遇相同的问题,你会和主角有一样的做法吗?

同时,根据小Y心理不适产生的原因,从提高家庭教育效益、改善教师行为、提升班级同学的接纳度三方面入手,营造全方位的心理支持(见表3)。

5. 后测和访谈,从量和质两个角度考察辅导效果

考察具体的辅导效果,不仅要进行后测,同时要通过对小Y的访谈和日常观察,从量和质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1)前后测数据分析

辅导结束后,为避免让小Y一个人接受后测,影响后测的真实性,辅导小组对小Y所在的班级再次进行了心理测评,采用的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

后测大多数项目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特别是“社会适应障碍”一项,前测高达12分,后测降为6分,说明经过一年的辅导和全方位的支持,小Y的社会适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小Y自我陈述

辅导结束后,小Y有一段自述:

“自从老师带着我一起分享绘本后,我在课上勇于举手,大胆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老师们在我的日记里常常写鼓励的话,还在家长会上表扬我进步很大。我觉得自己变勇敢了,开朗了。我想对老师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相信我会越来越棒!”

6. 撰写辅导报告,进行辅导反思,为后续深入辅导奠定基础

造成小Y心理不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时间形成的,因此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持续跟踪、研究和辅导,即使出现反复,也丝毫不泄气,而是不断调整方法,坚持不懈,用平等、信任、关爱去帮助他一步步树立自信,悦纳自我,突破障碍。

三、思考与讨论

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比心理咨询的诸多专业疗法更为简便易行。非专业人士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经过一定的指导很快就能着手进行,因此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读书治疗理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指导

读书治疗理论虽然比心理咨询的诸多专业疗法相对简便易行,但仍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取得心理咨询资格的人员参与指导,才能保证辅导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教师或实施者须对绘本的相关理论、画面及文字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对绘本中与辅导主题有关的素材进行深度挖掘,以便为学生量身定制恰当的辅导方案。

2. 绘本材料的选择,应遵循适切性和可读性原则,最好选取同一主题或具有共同特征的作品

上一篇:随笔500字 0110148下一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