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024-06-24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精选15篇)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

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对于我们化工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化工专业的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机、分析„„虽然每次课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中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2、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3、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化工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他是我们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专业课和实验课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就像敲门石一样,直接决定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有所创新。化工直接与工业相连接,而现在工业越来越高科技化,计算机和其他一些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是时下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三、结论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2

怎样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我认为, 除了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外, 教师要注重研究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要努力做到思路清晰, 措施到位, 指导明确, 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一、提高“公共指导”的有效性

公共指导, 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宏观上和全局性的学习指导, 是一种教学常态。公共指导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学习做到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例如: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课”, 但是怎样“认真”, 或者怎样才算“认真”, 教师却缺乏明确的要求, 或者说教师的指导要求太泛, 让学生对教师“认真听课”的要求不知怎样去执行, 这样的“指导”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形同虚设。我是这样做的:

(一) 对“认真听课”给出明确的要求———要认真“听”、“想”、“悟”

1. 怎样“听”。

一是听讲课思路。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清晰的教学思路, 听课中, 要求学生主动去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看看教师是如何由旧引新, 如何发现问题, 怎样进行铺垫, 设计哪些例子, 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什么结论的, 让自己对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二是听概念辨析。为了讲清一个数学概念, 教师会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掌握概念的重要特征, 并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会辨析。这时, 要求学生注重思考的是, 教师为什么会从这些侧面来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与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 从中去加深对概念的感悟与理解。

三是听例题讲解。要求学生要努力去思考例题的目的性、启发性、示范性、延伸性、规律性。注重听教师的过程分析, 理解教师是如何看待问题、又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进程, 认识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中领悟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步骤。

四是超前思考, 比较听课。听课不仅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还要力争走在教师思路的前头。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要求学生试着按他们自己的思路主动去寻找答案, 然后再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或者, 教师提出了一种想法, 要求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是怎么想到的,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2. 怎样“想”。

一是学会下结论。下结论是有目的思考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每提一个问题, 就要求学生力争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通过观察、猜想或直觉思维, 提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不要顾及回答是否正确, 最重要的在于它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正确, 听课堂上老师的辨析, 就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二是学会复述。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要求学生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都有一种体会, 就是对知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你要我讲我讲不出, 但你要我做题我会做”, 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是很多学生解题表达时显得思维不清的重要原因———“讲”不清楚。因此, 在学习中注重训练“复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学会提问。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发现问题, 也提不出问题, 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提出问题:解题遇到什么困难;听课不明白之处;题目每一个条件有什么作用;能否对一个问题提出第二个问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条件等。

四是学会比较。通过比较, 让学生充分了解事物的多面性,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比较中发现规律, 认清相似或相近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受到思维深刻性与灵活性的训练。例如变式教学, 学生通过辨别、思考, 可以发现问题从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的差异, 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 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

五是学会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 理解他人的想法, 通过他人对问题的有别于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途径, 受到启发, 开阔思路, 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评判他人的过程, 也是接纳和反思的过程, 通过评判, 学生可以学习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索的方法, 对他人的认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培养敢于质疑和善于申辩的能力。而正确评价自己, 也是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既能让人增强自信, 扬长避短, 又能促使人自醒自律, 不断上进。

3. 怎样“悟”。

“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 它反映了一个人思考力的水平。

一悟基本的知识要求。一节课, 教师讲了哪些问题, 概念、性质、定理, 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或者说这些知识有什么特点, 要抓住哪些关键, 它与已学知识有哪些联系, 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要去思考、发现的。这样, 对知识的理解就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悟重要的解题方法。成功的解题方法, 指明了从思维的引发、展开、分析、判断等一系列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是今后学习可以类比的一种模式。因此, 要注重思考这一方法的基本特征, 它的主要步骤, 有哪些基本的技巧, 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实现将别人的方法变成你“自己”的方法。

三悟蕴涵的数学思想。如果说解题方法是实施层面的“技巧型”的办法, 那么怎样感悟其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数学思想是一种策略上的全局性的方法, 要真正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就必须有这种高度和意识, 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面前有思路, 有办法。

四悟知识的广泛应用。对知识的学习, 不仅要会,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联系, 因为只有联系, 知识才能“活”起来。因此, 要认真领悟所学知识的作用, 能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课本上的练习、习题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运用, 要认真做, 感受知识在运用上的变化, 真正把知识学懂、用活。

(二) 根据要求构建指导的“契机”

有了明确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就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铺垫, 使学生有实践的空间。例如对上述的要求我在教学上是这样抓落实的:

可以肯定, 这样的指导与没有认真去思考和设计的教学相比, 有更强的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肯定就会更加扎实有效。这就是有效指导。

二、提高“个案指导”的针对性

每位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个案指导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在教学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胡人予, 基础厚实, 有很强的自学和研究能力。从高一起, 我有意识地锻炼他从多视角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要他在解数学题时注意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 并要求他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文章, 锻炼和提升发现问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指导下, 他先后写出了《一道解析几何题的正误思考》《数学思想方法中有相互矛盾的东西吗》《也谈圆锥曲线的渐近线问题》等多篇十分有见地的数学小论文, 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而胡人予也因为竞赛成绩突出, 在高二时就被清华大学基科班破格录取。我想,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应该期待和追求的。

学生余悦, 从小参加数学奥赛训练和比赛, 但常常成绩不理想。对此, 她很难过, 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数学。我告诉她:“数学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 如果你只是想到山顶看一看, 那么你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 因为你会因为缺乏耐心和恒心而失去攀登的勇气。但是, 如果你是带着一种兴趣沿途去欣赏美丽而神奇的景色, 你会不知不觉地就登上了山巅。学数学也是一样, 如果你是为了比赛而学, 你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 是个包袱;但是如果你把它作为一种爱好, 学数学就是一种享受, 数学的美就会让你流连忘返。所以, 学数学首先应该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我经常给她讲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数学悖论、名人趣事, 鼓励她注重去感受解题成功的快乐, 并创造机会让她当我教学上的助手, 在讲台上帮我讲评题目, 做同学的“小老师”。同时, 创造条件让她多参加各种数学学习、竞赛培训、数学建模活动等, 让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也更为理性。一次, 她在全校为师生作了“数学好玩”的演讲, 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正是这样的一份心境, 让余悦不断地超越自我, 进步神速。最终她在全国数学竞赛广西赛区决赛中勇夺广西状元, 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系提前录取。

学生游汉乐, 是一名普通的学生, 我通过对他的学情进行分析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发现, 他的主要问题是:知识迁移较慢, 解题速度不够。原因就是他不太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 每解决一个新问题都是重新去探索方法, 因此就“慢”。为此我向他介绍了数学思想方法三种基本类型, 告诉他:对于技巧型方法, 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错位相消法、参数法等, 要做到“熟能生巧”;对于逻辑型的思想方法, 如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要了解其逻辑结构、熟悉其推理论证模式;而对于全局型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公理方法、坐标方法、极限方法、模型方法, 这些方法较多地带有思想、观点的属性, 就要培养“宏观”看问题的意识。并就此为他安排了相应的问题进行训练, 他的解题速度很快就有了很大提高, 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3

一、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更加突出了教师个体素质的重要性。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教育理论素质。如果观念陈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即使文化素质再高,也与素质教育无补。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和形象的教师是不能致力素质教育的。三是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提倡一专多能。对所从事的专业要精通,要知之甚多、甚深,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否则哪有精力去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如何提高呢?本人认为可有以下几个途径:1.教师要有吃苦耐劳和不满足的精神,进行自学考试提高;2.将教师分批分期地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让每位教师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能手;3.执行全国教育会的精神,优化教师结构,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对不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聘用。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养成

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教育等外部生活条件等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个性的独特性、主体性和倾向性是个性的三大特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人只有在松弛、宽容、令人愉快的环境下才会有创新。对学生來说,过分的情绪压抑,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创新意识的丧失。许多实验表明,一个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相对来说和学生接触最多,学生特别在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关系,是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致力以求的。试想,学生在班主任欣赏、鼓励的目光下学习和生活,能平等的和班主任探讨和交流,学生的心境会怎样?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下,新设想、新观点、新问题都会喷涌而出,创新能力也在这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为了营造这种关系,班主任老师要在三点上下功夫。做到:一是要放下架子。要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上帝的宗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分认识到班级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二是常换位思考。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班主任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许多时候,许多事情,如能从学生的角度换个位置想想,也许我们的语气会平缓一点,言语更动听一点,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要分阶段、分步骤脚踏实地的进行。这是我们对学生创新过程的策略问题,创新是班级管理中永恒追求的目标,如若这个目标可望不可及,学生会在前进的路途中退缩,班主任要做的的就是要在学生跨出每一小步,即使有一点点的创新迹象时也要及时肯定,充分鼓励,让学生的每一小步都充满着教师微笑的目光。让他们随时感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和实惠。

三、树立榜样、激发创新的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小学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特点,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和黑板报等大力宣讲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开故事会、办“小小发明”专栏,我们都由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动口演讲,自己动手设计。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是科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动手并善于创新。这样,科学家在孩子们头脑中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而激发起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创新的欲望。当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班主任及时利用科技活动时间讲诉发明起源的仿生学知识,并交给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大大的得到了加强。

四、鼓励学生独立从事创造性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让学生建立了一个“创造性尝试记录本”,要求学生把自己完成的创造性尝试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如数学题的一题多解、语文课一词多用等。这个记录本将成为每一个学生从是创造性尝试的完整记录,他也可以给我提供有关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条件的材料,是我能更好的帮助每位学生发挥创造力。

五、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创造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4

事实上,卡特从前并不是这样。但是,一次舞会给卡特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在那次舞会上,卡特在那里坐了整整3小时45分钟,没有人邀请她跳舞,卡特为自己的失败伤心至极。

当她回到家里时,父母亲问及此事,她却告诉父母自己玩得非常痛快,跳舞跳得脚都疼了。父母听到女儿这么说,都为她在舞会上的成功表现而高兴,就都睡觉去了。

心情糟糕至极的卡特,走进自己的卧室后,伤心的眼泪夺眶而出。深夜里她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其他人嘲弄自己的神情。辗转反侧之下,她决定用看书来度过漫漫长夜。于是,她拿起一本书心不在焉地读了起来。忽然,书中的一段话使她不禁联想到了自己:“我和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又有什么区别呢?”显然,这个女人把她大部分时间花在试图给人留下印象上了,却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瞬间,卡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如此可笑,整整20年光阴就这样浪费在无意义的表现上,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人注意到。于是,她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为别人的目光盲目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5

那位演讲家在演讲结束时对在场的观众说:“在这里我将送给在场的所有人一句话,那就是:对自己说‘无所谓’,它对你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是调节心境的一个良方。”

丽莎口中不断念着那句话,感觉非常有道理,就在日记本上将其记录下来,决定以后的人生道路就要按照这三个字去走。

后来,丽莎与杰克在一次舞会上相遇了,她深深地爱上了英俊潇洒的杰克。她确信杰克将是她最理想的人生伴侣。

有一天晚上,丽莎终于鼓起勇气向杰克表明自己的心迹,谁知却被杰克委婉回绝了。伤心的丽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当她想为父母留下最后一封信时,她发现笔记簿上的“无所谓”。她喃喃地说:“这三个字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怎么可能无所谓呢?”

可是那三个字始终不断地冲击着丽莎的大脑,她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难道杰克真的对她很重要吗?杰克是她生命中的支柱吗?没有杰克,她的生活就不会快乐吗?最后,她轻松地站起来对自己说了一声“无所谓”。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发现她做到了,没有杰克她仍然可以快乐。

不久以后,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在兴奋地筹备礼婚的时候,她把“无所谓”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因为她认为她不再需要这三个字了,她以后将会被快乐拥抱。

可是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她的丈夫把他们所有的积蓄用来做生意,结果全部赔掉了。

当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再次想起那句三字箴言:“无所谓”。她想:这次真的不是无所谓了,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院子中小鸟的叫声,闻到从窗外飘进来的香味,看到几株白杨树昂首挺立的身姿。她觉得自己的心情恢复了平和,微笑爬上了她的脸,她发现她对这件事也可以说“无所谓”。于是她对丈夫说:“无所谓,赔掉的只是钱而已,至少我们还拥有快乐。”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时代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迫切希望高等学校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了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了解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要途径。因此,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创业正是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极好途径。重庆三中的一个学生,在上大学之后,自己发明了一个永不滴漏的水龙头,以技术参股投入生产,利润丰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比躬行。”这句话对文学而言是这样,对经济活动、商业活动、技术活动而言更是这样。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7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在高等教学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取得了重要成就。随着国家机械战略体系的发展, 要求我国的知识经济体系要与高等教育相匹配, 实际高教体系中, 存在一定的差距。重点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此过程中, 通过创新性的提高使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产生转变。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 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的迫在要求, 更是国家科学文化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所以需要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1]。

受我国社会当前大环境或者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及意识是比较低的,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待改革。我国一直延续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其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让学生在重复的教育模式来获取唯一答案, 久而久之,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有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想, 这无疑对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二、三年级主修与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时, 包括机械制图、Auto CAD、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多数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仅限于考试, 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较少[2]。

1.2 知识覆盖面窄

大学学习的针对性较强, 专业划分细, 因此,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更加精通, 与此同时, 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据调查显示, 很多大学生去图书馆知识看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书, 却很少翻阅非本专业的书籍。创新是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 不仅要结合生活实际, 更需要有全局意识, 将各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运用, 才能更好地将想法变成现实。大学生知识面涉猎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缓慢发展。

1.3 创新精神缺乏

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 都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 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性, 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缺乏对领域的了解性和对社会中群体的了解, 导致大家在创新过程中, 失去方向, 从而导致对创新失去信心。另外大学生缺乏对创新性的持之以恒的态度, 在实际过程中, 很难一直履行下去。

2 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措施

2.1 善于观察, 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创新意识

在创新的环节中, 高校对大学生的引导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从中发现创新点, 为创新打下基础。同时要善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开辟新的领域。采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与具体化等的思维方法, 掌握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善于观察, 打破思维定势。

2.2 涉猎群书, 扩宽视野, 扩大知识覆盖面

大学期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涉猎群书,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 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通过对不同学科的了解, 培养自己的多学科的融合程度, 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全局观, 形成多学科多视觉的创新能力,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3 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类竞赛, 锻炼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下, 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等都给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项目竞赛。比如, 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这些全国性的竞赛都十分注重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了解一项任务的完成步骤以及创新点在整个方案中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 更需要积极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 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3]。

3 总结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高等院校在作为我国重要的育人基地, 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 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相信, 通过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定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摘要: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工科高校教学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不断深化知识体系, 培养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从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现实意义出发, 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具备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开展机械创新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增刊) :25-27.

[2]刘艳.构建优良的学生自主创新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05) :7-8.

多向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

一、一题多向,培养想象思维

想象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契机。善于想象,往往是创新的前提。通过引导学生联想的渠道解决问题,培养想象思维。因为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认识新的事物产生的设想。

如:讲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示2.7÷0.3=()时,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法①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原式变为27÷3;②也联想到把2.7与0.3同时看作含有米作单位的数,化成用厘米作单位,2.7米是270厘米,0.3米是30厘米,原式变为270÷30。最后联想到根据整数的除法法则,问题得到解决。

由此可知,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思考方法,发展了想象思维,思维将会变得十分活跃。

二、一题多练,培养直觉思维

数学直觉思维是指对感性经验和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时,不受某种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的一种思维。因为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也是发明创造的先决条件,在创造发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经常设计一题多练的题目训练,不仅是了解学生对所教过的知识是否掌握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好方法。

如:在教完整数部分的文字式题后,我有意识地设计这样一个关系式:()的和×8。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编文字题练习,并列出算式,学生分别编出两步、三步、四步计算的文字题。

两步:3与17的和,乘以8,积是多少?

列式:(3+17)×8

三步:3乘9加上10所得的和乘以8,积是多少?

列式:(9×3+10)×8

紧接着,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得出的算式都需要加括号,不加可以吗?为什么?使学生加深对小括号的理解。

上课经常设计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起到复习巩固作用,而且也可以把新旧知识连成一串,教给学生以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经常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练习,寻求新颖独特的解题途径,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逐渐养成他们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问题的习惯。

如:在教完两步连乘的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道不只两种解法的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红旗大队用5辆车运菜,每辆每次可运240公斤,7次可运多少公斤?”通过发散思维,学生想出了四种不同的解法。①先求5辆7次运菜的重量,如果要在一次是完成需几辆车,再求共运多少公斤?列式:240×(5×7);②先求5辆车一次运多少,再求7次共运多少公斤?列式:240×5×7;③先求出一辆7次可运多少,再求5辆7次可运多少公斤?列式:240×7×5;④先求5辆汽车7欠运的重量如果只用一辆需几次,再求共运多少公斤?列式:240×(7×5)。最后比较判断第二种方法最佳,可用口算。

学生在上课时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适合时宜地加以鼓励、引导,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四、一题多变,培养目的指向

迷恋的目的的指向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份。在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象磁石般地吸引着人,适时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能得到更快发展,认真安排好教学中的练习层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

如:在教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练习。“植树节,学校组织一部份同学植树,桦树种了20棵,松树种了60棵,一共种了多少棵?”第一层次: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第二层次:编练习。第一部分:教师提同“谁能根据桦树和松树棵树的关系,把‘松树种了60棵’这个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学生纷纷举手,畅手发言:①松树比桦树多40棵;②松树是桦树的3倍;第二部分:教师又提出“谁能根据松树和桦树两者的关系,把‘松树种了60棵’这个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有了上次经验,学生的思维又从我方面扩散,改为③男同学种松树35棵,女同学种了25棵;④松树种了10排,每排6棵;⑤松树种了4排,1、2排每排种10棵,3、4排每排种20棵;⑥男同学、女同学各6人,平均每人种5棵松树等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十多种不同的、把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的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其多方面的思维也得以有益的训练。第三层次“添条件、改问题的练习。教师又在原题的已知条件后添上“平均分成5行”问题改为“平均每行几棵树?”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并说出数量关系。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9

[摘 要]本文在了解我国中职教育中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基础上,从中职学校的教育角度,尝试讨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对中职业校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34-01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主力军,占比较大,而且,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就业来说是机遇,但是,我国中职学生却面临着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与我国缺乏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密切关系。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授为主,缺乏创新

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和“知识传递型”的普教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学科体系本身,注重强调课程的理论自身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师对书本理论的讲解和传授,书面考试形式的课程考核也仅仅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这种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中职业教育不相适应,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2 缺乏对中职教学的准确认识,教学以教师自身为主导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强调,今年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进行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改进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表明了中职教育的特点,与初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3 中职教学缺失对培养职业人才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课堂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导,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的讲解,教师的课程讲授缺乏学生积极参与,且有些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已经落后了现实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极为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违背,而且理论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讲授(约占 96%)、练习(61%)、讨论(53%)。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培养,但学生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尚且不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如何,最起码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受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制约。

中职学校在教育中职学生时为了提高升学率,由于现在的考试几乎是以封闭的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只对理论进行考核,唯分数来考核,对口的高职升学考试范围规定考什么,学校老师就讲什么,并按照考试的形式来讲,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职教育只重视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

2.2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自身的缺陷。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对口高职升学考试的范围来进行主干课的设置,设置的课程偏重于理论,可实际操作的课程较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也造成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课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专业课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并不能使他们理解和明白所学的理论,就更不要说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了。

2.3 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师队伍素养不高,老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自己负责的课程时仅仅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去给学生讲解,并不能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讲授,这样就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懂得自己负责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不能和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交叉讲解和应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进行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时中职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的目标,这是中职学校对其为社会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中职学校对自己培养的中职学生的社会功能要加于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在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直接操作,中职学校要把课堂和课外结合,即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提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2 中职学校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找准方向,明确位置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但不同的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实际,再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一些落后的教学方式,找准自己培养学生的方向,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3.3 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要根据自己所教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把对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变对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知识已书面的形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一定程度上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不能考试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理论,更不能考察学生是否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更不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实践知识采用更加开放式、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以便能更全面的考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0

摘要:本文就如何实施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创新素质、创新能力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更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自身相应素质的学习。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掌握运用好这一学习方法的途径是:

(一)采取亲身行动参加实践用全部感官进行体验

体验只有在自己的亲身行动中才能获得。动手写、动手摸、动口说、用口尝、用手画、用手做、用心品等都是获得体验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多种感官并用。不如在容器造型的模型制作中,石膏模型的成型方法,如果没有亲手实践,只是按照理论,把石膏粉按照1;1.2的比例倒入水中并不断匀速搅拌成糊状,搅拌时间以2分钟为宜,石膏浆凝固起来就慢;水过少,又会出现结块不均匀。搅拌时间长短效果不同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做,用眼观察,用心体会,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经验。体验中用心感悟

在包装装潢平面课业训练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不同的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然后用与范例有关的内容为主题,再让学生自己重新创作,学生经历了前面教师的引导范例欣赏后,掌握了创作方法。完成后同桌互换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再到前面把对对方作品的分析讲给大家,从中交流印证各自所学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并逐步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

(二)创设体验的情景和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包装设计是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于设计中体现包装的意义、美感和价值。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的包装活动和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消费者这一中心来进行。商品包装应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要求。换言之,就是解决生产厂家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传递问题。包装设计为了掌握顾客购买商品的心理过程以及同类商品的相关信息,在包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以设计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去自选商场,进行消费者调查和商品分析。通过设计前的调查,为构思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设计完成后,在征求消费者对设计方案的意见,由此才能得出包装成功的结论。创设体验的情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包装设计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印刷在包装材料上的文字、图形、色彩来反映。作为未来的包装设计人员,应了解设计与印刷之间的关系,各种印刷的特点,印刷于各种工艺的表现力,印刷制作的流程以及印刷成本核算等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结合制作,将设计意图准确地反映出来,甚至为设计效果增添彩。否则,如果设计与印刷、工艺相脱节,就会增加生产成本,而直接影响到包装成品的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包装印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半色调成像,分色于套印原理等教师不容易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如果到印刷厂亲自考察,通过切身的体验,再加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由外及内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就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也就容易掌握半色调图象构成与分色套印原理并对色彩属性加深理解,也就能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凸版印刷,什么是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空版印刷及印刷工艺整个流程,在体验过程中,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在体验中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感觉

在体验中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感觉,独自验证规律,感悟道理。在进行体验时,学生一定要忠实于自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感觉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就写什么,就认可和接受什么,绝不盲目从众随大流。也不要故意附和书本的结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真实感觉来验证规律或接受认可道理。

(四)注重反思和小结

反思与总结在研究体验式学习方式已提及到,都要从两当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这种小姐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一方面要对学习的方法进行反思与小结,做到一节课一反思一小节,不断提高自己体验式学习的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与小结。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无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到超市、工厂考察实训课的学习,都要进行小结和反思。

(五)选留体验性作业

选留体验性作业是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上的延伸,也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表现形式。体验星座也就是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完成的作业,他比课堂上的体验性学习更加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和体验的深刻性。由于包装设计是建立在位企业商品销售服务的基础上,因而所做的设计必须符合市场要求。应此在上该课程时,除了讲解理论、实例分析、图片赏析之外,更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市场情况。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能对时代潮流、流行趋势一无所知,对这些有了一定的把握,才能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设计,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设计会是很失败的。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为了对所学包装装潢设计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并体会包装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亲自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如下:

(1)按照多元化分类方法将你考察的内容列出明细。

(2)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商场、超市(包括食杂店)等定时去考察。

(3)了解不同商品或同一商品在不同商店的陈列方式、色彩、氛围特点。

(4)同一类型商品定位、图形、文字、色彩、产品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产品的品质(有无标准字体),产品所用原材料及其特性,产品外观造型,产品生产工艺机加工精度、产品用途及使用方法,产品的商标、产品竞争对手的情况和竞争措施分析,同时分析价格、系列化分析风格与档次、生产者信誉、生产情况及购买者对包装的反映情况。

(5)调查销售情况

要求考察的市场要有具体的时间、地址,考察后根据你选择的某种包装产品进行全面的改良设计,体现包装的全面性。容器、结构、装潢、材料制作以及标签盒、袋的制作等最好都有完整的体现。容器造型可自制,也可供用现成。

像这样的体验性作业,学生完成后,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全部知识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尊重鼓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的个性与创造性在体验中张扬个性,展现包装设计的丰富多彩

处于人的经验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同样的情境与经历中,每个人的体验常常是不同的,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所以,在体验式学习中一定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和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包装设计的体验式学习教学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既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因为其个体独立有的创造性是人类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创造思维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缺乏个性,就缺乏创造性。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营造环境,在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包装教学中,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品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是感情。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1

一、突破创新思维的感性障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的创新是通过解决问题而得以体现的,然而,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这实质是创新思维的感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障碍,我在教学中把“观察与质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观察,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与质疑的能力。因为质疑能使学生对大脑中已有的分类系统进行思考,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二、突破创新思维的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我们在创新学习研究实验中发现学生最经常、最基本的情感障碍是答错题,怕失败。这种感觉是对创新造成的思想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从众性人格。另外,教师过分追求秩序,会带来思维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这也就带来学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突破创新思维的情感障碍,解决从众与局限性,我们必须解除学生对答错题的恐惧感,为此我采取了“启发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突破创新思维的知识障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创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否则创新就会成为空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知识学习,丰富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采取“兴趣与探求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对知识主动探求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突破创新思维的环境障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创新思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要建立这种教学环境,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权威性,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合作与交流”的开放式模式结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只要抓住学生的情感、知识和环境等,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达到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利用特色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2

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如果注重精心设计作业, 及时有效反馈信息, 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各方面的能力。我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布置作业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在教室内墙壁上设置作业专刊

教师们都一直在讨论题量大小的问题。有些教师搞题海战术, 布置很多重复性的作业;有些教师布置作业像例行公事, 根本不管学生是否能吃得消, 作业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学生只会疲劳, 能力反而不会提高。我认为课后作业要求精, 尤其是物理作业。只要这些习题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学生就能够通过作业去形成、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各种相关能力。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 就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由于原来都是课本上的作业, 现在把它搬到了教室里墙壁上, 并且非常短小精悍, 又变换了内容。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布置作业要多样化, 要有所创新

当前, 许多教师布置作业都很单一, 都是机械的重复训练。讲完某节课后, 作业即为课后习题。有的教师甚至把答案告诉学生, 让学生抄到作业本上。这样, 学生做完作业对知识巩固、理解起不到任何作用, 更别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教育的今天, 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们布置作业要有思路、有创新, 要多样化。本人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下列一些典型的创新作业。

1. 讨论型作业

学完摩擦力以后, 我布置的作业是讨论哪些是有益摩擦, 哪些是有害摩擦。这个题目一出现, 马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他们认为:人们从起床到工作都需要摩擦力, 这些都是有益摩擦。如起床穿衣服, 洗脸刷牙, 走路吃饭, 写字打球……另外, 有害摩擦也比比皆是, 如由于存在摩擦力, 人骑车感到吃力, 人走路鞋子容易磨破, 机器由于摩擦力而磨损, 摩擦力还阻碍了火车的提速。通过讨论,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更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深刻理解了物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物理是有用的,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2. 设计实验型作业

讲完控制变量法以后, 我布置了一道与物理看似无关的题目, 让同学们每人在家中养一盆花, 分析花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并设计好方案: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花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回来以后写一篇报告, 总结自己的成果。作业一说完, 同学们激动的神情洋溢在脸上。当然, 这个作业至少两周才能完成。虽然时间长了一些, 但同学们认为这不是作业而是一种娱乐。通过这个特殊的作业,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到自己设计的方案, 同学们都亲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树立了信心, 从而转化为对物理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3. 动手操作型作业

在潜水艇的教学中, 我在课堂上分析了潜水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原因以及它的结构, 课外还演示了它的模型。我布置的作业是, 每人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几天以后, 同学们都把各式各样的作品拿了上来。有的用注射器做成的, 有的用小筒做成的, 但原理都一样, 都应用了大气压强。在课堂上, 我让一位同学亲手演示了他的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过程, 同学们爆发出阵阵掌声。通过这次作业,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充分理解了物理知识,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 课前预习型作业

布置作业不仅在课后可以布置, 在课前也可以布置各种预习性质的作业。例如, 讲电功率前, 先让学生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收集起来, 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不是很懂, 所以他们上课时会很专心听讲, 还会提出疑问。又如, 讲传感器等知识之前, 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和图片, 以备上课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查找资料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知道了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从而开阔了眼界, 拓展了知识面。

三、分层次布置作业

一直以来, 不少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布置作业, 全体学生做一样的作业。虽然这样做教师省事, 但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两种。班里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必做作业”, “必做作业”都是基础知识。“选做作业”加大了难度, 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完成, 每位同学都可量力而行。这种方法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差生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 好学生学习的尽头更足了。当然, 还可以分为多层次的作业, 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分层次的布置作业,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同时也增大了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

教师精心设计有特色的作业,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做作业, 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克服知识与作业两层皮的弊端, 让布置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摘要: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能否合理布置作业直接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作业, 及时反馈信息, 把布置作业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设置特色作业, 利用特色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特色,兴趣,创新,实践,精心设计,特色作业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学》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3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弱,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责任重大。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高校

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根据一些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中,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我们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大学生应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要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

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第二,高校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 ”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三,高校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高校应当建设创新实践实验室,为大学生开辟创新平台。科研能力来

自于科研实践,通过专门性的科研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科研实践环节。因此,学校应该在科研基地上做文章,通过开发现有实验室,为申请科研课题的学生提供专门实验室并帮助学生学会借鉴教师课题研究等方法,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各类课程实习、设计等机会,进行课题研究;还可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并建立一整套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主要包括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评价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测评方法,将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成绩计入学生总学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信在各大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进一步的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参考文献:

Ⅰ:屈春琴,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百度文库

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篇14

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

在听到一个新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

不要忘掉目标。

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

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作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与作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考虑无遗,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

要考虑效果。

你要想像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5年后、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要比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优选择。

要突破惯常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5

一、实验考核

(一)实验考核方案

学生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测试实验成绩、上传作业成绩3部分。图1是物理专业实验考核方案流程图[2,3]。

实验考核总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测试实验成绩+上传作业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及到课情况;测试实验成绩包括EDA虚拟实验及仪器操作实验;上传作业成绩包括课后思考题及考察抽签题[4]。

(二)实验成绩评价

表1是以物理专业电子线路实验为例,制定的实验成绩考核评价表,只要代课老师根据实验课时、实验步骤及每个环节认真填写好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表,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验全况[5]。

注:电子线路实验课时共20学时,每个实验2.5学时。

二、平时实验成绩

平时实验成绩组成是学生完成总实验个数成绩的平均值。其实验预习占30%、实验操作占50%、实验数据处理占20%,老师可仿照表一的格式制一个平时实验成绩记录评价表,记录学生预习、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情况,学生按时完成每一个实验,老师给出相应的成绩,并公布在院实验成绩管理平台网页中,每个学生随时可查看自己的成绩[6,7]。

第一,实验预习。实验预习是学生完成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占总成绩的30﹪。预习后要求学生写出预习实验报告,老师检查后给出成绩方可进行实验,不合格的要继续预习进行修改,避免了以往少部分学生对实验不认真走过场的敷衍态度。

第二,动手操作。实验前,教师进行讲解后,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每次20名学生一大组,2人一小组,按预习报告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2名老师逐组检查巡视他们实验的方法、步骤是否规范,读数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并作必要的记录,给出实验成绩,由于动手操作成绩占的比重较大,它是实验的核心部分,老师要求学生必须重视实验的整个过程,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由于老师在实验中严把关,大部分学生都能按实验步骤认真的完成每个实验,对个别完成不好的老师要加强辅导,这样就克服了学生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通过实验既考查了学生的撰写实验报告能力,又督促了每个学生真正地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创新精神。

第三,数据的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实验原始数据后,还要进一步进行原始数据的处理。如果当堂课能完成者尽量完成,老师做好记录,个别同学当堂课完不成,可以进行课后处理,老师可根据数字的计算过程、有效数字的取舍、不确定度的表达等给出相应的分数。实验数据处理一般占20﹪,比重较低,但通过这一环节的验收,增强了过程性评价,淡化了结果性评价,使学生重视了实验的全过程,杜绝了抄袭现象的发生。

第四,实验总结。通过认真做完每个实验,每个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会,在实验的末尾大部分同学写出了实验总结,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新的思路、方法写出,好像一篇小实验改革论文,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及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考试成绩的组成

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考核不够完善,实验考核的成绩主要是实验报告,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抄写,而不重视实验课的动手实践,这种现象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反而是养成了学生弄虚作假的恶习。改革后的实验考核分四部分,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EDA考试、实验报告。环环紧扣,大大促进了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和创新精神[8]。

(一)实验理论考试

实验理论考试一般由学院统一安排,在实验机房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题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覆盖了整个实验过程的全部内容,弥补了操作考试的不足之处,考试前实验老师将几套模拟测试题放在指定的网站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复习,考前10分钟从计算机中随机抽取1份测试题进行理论测试,然后上传到教师机,老师进行评阅后从实验网络平台发布出去。

(二)实验操作考试

实验操作考试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期末在实验室进行,考试内容从实验项目中抽签,每个人抽签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一个班学生可以分成多组进行,由于实验室仪器数量及老师有限,每组可测试大约15名学生,每组实验操作考试主要是检验每个同学对每个实验平时掌握的程度,对整个实验的步骤、仪器的连接、电路的连线、波形的记录、数据的测试等等作出详细的记录,最后给出成绩。

(三)EDA考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以EDA为平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仿真软件同时完成每一个实验。EDA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对实验电路的仿真设计、测试的掌握程度,要求每个学生将做过的实验选作一个,用软件自己绘图、测试,写出实验报告上传教师机,老师根据实验的难易度,测试的结果适当的给予成绩。此项考试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三是为毕业设计与就业奠定基础。例如:图片1是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制作的TTL门电路逻辑功能模拟演示实验教具的仿真设计电路,该教具将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通过LED显示“亮”与“暗”的方式;数码管显示“1”与“0”的方式;以及由振荡器、计数器组成的流水灯显示方式联用,把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具体生动的进行显示。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唯一标准,是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测试、分析、处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应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老师认真判完实验报告从文字、图表及格式,测试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与总结几个方面考虑,赋以不同的分值[9]。

四、上传实验作业

上传作业有两部分,一是每个实验后面附加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作出回答,上传到实验教学系统;二是老师从做过的实验中提炼出来的测试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进行抽签回答,上传到实验教学平台。

五、结语

经过以电子线路实验课为例,对物理实验考核方案的创新实践证明,学生不断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作风,调动了学生认真实验的主动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不积极的态度,实践证明:学生成绩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10],能将所学的实验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发挥,并成功申报了多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项目,并获得了多种奖项,毕业设计获优明显增加,并且有部分同学在各种杂志发表了创新论文,这一考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林, 孟庆娟.改进土力学实验考试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6) :177-178

[2]金正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1) :135

[3]梁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5) :95

[4]高妍, 张永宏, 张嘉保等.建立新型实验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9) :145-147

[5]黄海波.改革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科技信息, 2008 (28) :57-58

[6]张学文.电工电子实验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0 (4) :112-115

[7]方海林.加强实验考核, 提高教育质量[J].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19 (2) :73-75

[8]吕守林.多元化质量观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1) :112-113

[9]王明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32 (3) :137-139

上一篇:小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送干部报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