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反思

2024-07-01

《画家乡》教学反思(共8篇)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1

从课前谈话引出“家乡”,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家乡“大洋”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家乡大洋导入,原意是想从身边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学习,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一环节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词语,再读通课文,最后走进课文。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在课中操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生字,编排课中操,正好是课文5位小朋友的家乡,以一问一答式展开。但课中操的内容有点长,我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了2遍,有些疲劳,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时候,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更好。

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读好大海的“宽”,记住“宽”字,用一句话把“宽”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除了“宽”字讲解比较仔细,还有“捡”字,做做动作,“提手旁”和手有关,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说一说用手捡过什么?联系生活说话。像“贝”字教学,露出的“撇”和“点”,就是贝壳的小触角,让孩子感受贝壳的美丽,学写“贝”字,从而注意起“贝”字的写法。贝壳的触角长在什么地方,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义,我自认为形义的结合会让孩子们容易识记,可是语言的规范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行为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教师犯错。

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是重点,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次的大洋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把一课中孤零零的生字编成句子,编成儿歌,让孩子可以换个语境学习生字,只有扎实的生字教学,才会有缤纷多彩的阅读天地。

画家乡教学反思2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画笔去画自己的家乡。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认真预习,为上课做好铺垫

布置学生预习的作业:熟读课文,认识生字。另外一项是让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孩子们交上来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的有特色,画幅有的是农村,有的是城市,有的是曲阜的名胜古迹,有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和喜欢的。

三、朗读感悟,掌握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学习生字情况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的2—6自然段,段落结构形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文。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我以学生的朗读体验为载体,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这个朗读体验过程主要是分层来进行的:首先借助课件的直观性,吸引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读文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让他们的整个情感随着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充分体现了选材的自主性。教学时紧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引导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迷人。而其他几个自然段则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而后再集体反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我注意到“读”领风骚。读的过程循序渐进,读的形式多样,从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特别是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式“那么……那么……”和重读“一艘艘”“装满”等词语,较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海等的喜爱、知道这些词语体现了鱼虾很多等)自我感觉,在这一部分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出优美词语好好读一读,词句训练到位。如让学生用“那么……那么……”进行拓展说话,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对比(船上装了鱼和虾和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让其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

四、学文,欣赏祖国的秀丽风光

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显现了语文的特色。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其他几段内容时,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3—6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而且学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再配上生动的画面,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同样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由地选择,让他们得到完全的展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性,让学生掌握了语言应用的技能。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课件运用也恰到好处,在出示课件后,让学生回归文本,将多媒体与文本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高。

五、课后延伸,练习写话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2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有许多画图测量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习得往往靠以操作技能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活动来完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技能包括外部的动作技能和内部的心智技能两方面。技能技巧的形成与完善, 始终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结果。动作技能的形成, 始终受心智技能的支配和调节, 而心智技能的形成又依赖于动作技能的训练来促进。因此, 让学生学会画出“标准的图形”形成画图的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 通过问题驱动的操作, 明白画图的依据或原理, 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获得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画平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和“平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呈现了直尺与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然后提示可以用三角尺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为平行线, 在此基础上量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通过量, 使学生感知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之后再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和画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从教材的编排看, 平行线的画法是接受性的操作技能学习活动, 而长方形的画法则是在推理基础上的应用技能的学习活动。因此, 老师们往往把“画平行线”定位为一节技能操作和训练课, 按照操作课的模式进行操作方法学习和训练。老师配以规范的演示, 学生依样画葫芦, 或者由优秀生代替教师演示, 其他学生模仿。这样即便是学生会画图了, 也是一种纯动作技能的操练,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得不到应有发展的。其实, 让学生有根有据地画平行线,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只是我们过去的教学一直不敢逾越既定的要求和目标, 生怕教学有故意拔高要求的嫌疑。倘若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拔高”又何妨呢?

一、探究平行线的特征

1. 提出问题, 理解题意。

师:我们已认识了平行线, 能说一说什么叫平行线吗?

生: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为什么永远不相交, 这里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画平行线的方法。请看例题。 (呈现例题, 指名读题。)

题目:在下面这两条平行线中过l1上的点作l2的垂直线段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师:题目有几个要求?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请简练地说一说。

生:先画垂直线段, 然后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最后再比比这些线段的长度, 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明确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用“画———量———比———发现”几个词来概括题目要求。

[思考]画图操作的课, 要让学生概括操作的要领, 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可以使思路清晰,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课伊始, 教师结合理解题意给以示范,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学生概括画平行线的方法打下基础。

2. 动手测量, 发现规律。

(学生按“画———量———比———发现”四个步骤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画图和测量,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线段的长度都是2厘米。

生:我发现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师:怎样的线段长度相等, 能说准确些吗?

生: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师: (出示画出数条垂直线段的图形) 像这样的垂直线段可以画几条?

生:无数条。

师:为什么可以画无数条呢?

生:因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 老师只是画了中间的一小部分, 两边还可以画很多条。

生: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每过一个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垂线, 这样就有无数条了。这些线段的长度就是平行线间的……

生 (齐) :距离。

师:所以我们又说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说平行线间的宽度始终是一样的, 这样的话, 他们还有机会相交吗?

生 (齐) :没有。

师:根据这样的规律, 我们可以检验所画的两条直线———

生:是否平行。

[思考]教学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学习顺序, 先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理解平行线之所以不会相交是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即平行线间的宽度始终是一样的 (固定的) , 没有机会相交在一起。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和画平行线的依据, 为学生画平行线做好铺垫。

二、探究画平行线的方法

1. 观察判断, 提出问题。

师:老师画了两条直线, 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是否是平行线? (出示形似平行实不平行的一组直线。)

生:是平行线。

生:不是平行线。

师:凭眼睛很难看出来。老师再提示一下 (出示直线间两条垂直线段的长度, 左边一条为20厘米, 右边一条为21厘米) , 现在大家可以作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

生:不是平行线, 越向左边距离会越来越小, 最终会相交。

师:老师想画平行线, 却画不准。你们能画出一组标准的平行线吗?

[思考]这里不仅巩固了平行线的性质, 而且通过老师画出看似平行实际不平行的两直线, 巧妙而简洁地引出探究问题。

2. 尝试探究, 个别指导。

[片段]画平行线

出示一条直线, 要求学生自主尝试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充分尝试, 教师对个别学困生辅导后组织交流。)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1:我是用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沿着直尺的边画的。 (上台演示。)

师:借助学具中的平行现象画平行线, 就是直接沿边画线, 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就叫做“沿边画法”。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我是用一根直尺和一块三角板画出的。 (学生上台演示具体画法。)

师:能说说直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吗?

生:因为三角尺靠着尺子移动就不会斜。

师:原来直尺是起固定作用的。为什么不能斜?

生:斜了画出的线就不平行了。

师:为什么斜画的线就不平行了?

生:因为三角板移动时, 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就改变了, 画出来的线与原来的线就不平行了。

生: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如果三角板斜着移动, 两条线间的距离就不全相等, 两条直线就不平行了。

师:的确, 像这样靠直尺来固定, 不改变距离地移动, 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平移现象。我们也给这种画法取个名字, 叫做———

生 (齐) :平移画法。 (媒体演示平移法的步骤, 并引导学生用“边线重合, 靠尺平移, 沿边画线”12字概括步骤。)

[思考]学生的画法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通过对固定直尺滑动三角板画平行线方法的追问, 使学生理解了直尺、三角尺的画法实际上是过去学过的平移现象的应用。因为要命名画出的直线与原来的直线平行, 必须使两线之间的宽度固定, 而把线平移可以实现这种“固定”, 要能顺利地平移, 必须靠直尺固定。学生理解了这样画的根据之后, 就能自觉地采用这种方法, 所以用直尺固定不是靠教师强调, 而是靠学生将其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师:还有不同画法吗?

生:我是用一块三角板画出来的。 (学生上台演示具体画法, 画出两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等长线段, 再过两条线段的端点画一条直线。)

师:这样画行吗?怎样验证?

生:用三角尺平移验证?

生:可以再画几条两直线间的垂直线段, 量出长度看是否相等。 (指名上台验证。)

师:通过验证, 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可以。为什么平行线间可以画出无数条相等的垂线, 而他只画两条就能画出平行线了?

生:因为两点可以连成一条直线。

生:因为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师:发现一种方法, 还要用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事实证明, 同学们的方法是经得起检验的, 是正确的方法。

生:我也是用一块三角板画出来的。 (学生上台演示具体画法:先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a, 再过a上一点画a的垂线b, 这样就画出了一组平行线。)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因为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 这两条直线就会平行, 昨天我们用小棒摆过了。

师:动手摆过, 记忆就深刻, 能活用知识, 很好。谁来验证一下? (指名验证。)

师:这两种画平行线的方法我们都是通过画垂线得到的, 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吧。

生 (齐) :垂线画法。

师:在这三种画法中, 你认为哪种更好些, 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第一种画法好。因为很简便, 但是只能画出固定宽度的平行线。

师:不限制宽度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平移画法好, 这样可以画出任意宽度的平行线。

生:如果要过一个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用平移画法比较方便。

生:我认为用垂直画法会更准确些, 虽然步骤比较多, 但是不靠直尺固定。当直线斜着放时……

师:说得有道理, 当已知直线不是在水平方向时, 平移画法不好操作, 不知道直尺怎么放, 是吧?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现场画了一条斜线, 要求过一点画它的平行线。并有意让直尺边线与已知直线斜交。)

生:直尺这样放不行, 应该与已知直线垂直放。

师:为什么直尺要与已知直线垂直放呢?

生:这样才能固定地平移。

师:的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哪种画法更方便些?

生 (齐) :垂直画法。

师:看来, 用哪种方法好, 应该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当要求画任意一组平行线时, 可以用沿边画法;当要求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 用平移画法方便些;而已知直线不是水平方向时, 用垂直画法更方便。

[思考]教师不满足于学生会用一种方法画平行线, 而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 使学生把学过的垂线相关知识和平行线的性质综合应用在画平行线的活动中, 通过同伴间互相启发, 想到了多种方法。面对学生不同的画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给自己的方法“命名”, 既便于交流记忆, 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更值得一提的是, 面对多种画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 使学生明白每种方法应用的条件, 把思考引向深入。通过对上述片段的分析, 我认为画图操作课要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关注以下几点:

1.为理解而画, 不是单纯为熟练而画。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即任何后续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托的。因此, 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 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于平行线的理解, 学生只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而对不相交的实质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并没有直观感受, 更谈不上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把平行线的性质, 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教学前置, 学生通过理解“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平行线间的距离”, 动手画平行线间的垂线, 量及比较垂直线段的长度, 想象垂直线段有无数条等有序的学习活动, 理解平行线之所以不相交, 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宽度始终不变, 一旦宽度变化, 就会使两条直线相交的道理。这样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起点、重构认识的逻辑顺序, 为学生探究和理解画平行线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这样教学平行线的画法就不再是模仿的操作训练了。学生有了对平行线不相交的理解, 探究各种各样的画法就有了思路的依据, 也才产生了沿边画法、平移画法、垂线画法等既有创意又有根据的方法, 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体会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断深化对平行线的认识。

2.是构建方法, 不是单独训练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使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上面案例中学生对“垂线画法”的建构过程, 是在学生已有的“摆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垂直, 发现这两根小棒就会互相平行”这一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自己想到并尝试画出一组直线。教师又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检索出验证两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经过学生的验证, 发现了方法的可行性。在这样一个有效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虽然没有进行画平行线的反复操练, 但对画法的来龙去脉是理解的, 认识是清晰的, 并且是自己主动获取的, 不仅完成了画平行线的任务, 而且将方法演绎到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中, 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理性地选择, 不是凭喜好挑选。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3

画家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课。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以及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中懂得从小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今天我教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根据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及认识,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感受家乡的美丽。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做得还不够,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让同学去朗读、去感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模仿课文我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这一教学难点我却没能去突破它,能上来说的学生寥寥无几,真是这节课的一大遗憾,因为本来还想以此做为突破点,来升华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点不成反成缺点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许是我平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得不够;也许是我引导的方法不科学,也望各位老师提出建议。

根据本课特点,我以课件设计教学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利用课件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本课课文段落相似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两段,从中习得学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已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画家乡教学反思|画家乡教后感

首先是复习导入。一是再整体感知课文,加深了解五位小画家以及他们的家乡;二是复习巩固生字词,为后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其次是细细品读二、三自然段,画中感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涛涛及山山家乡的美丽,并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丽。还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叙述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再通过对比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学习方法。

接着是让学生运用从二、三自然段中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话,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做得也很不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知学哪,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学习二、三自然段。如果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在一起合作学习,学生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这一点我还是要向郑春花老师学习,他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是有模有样,不流于形式,扎扎实实地交流互动。画家乡教学反思|画家乡教后感

最后是创设情境,升华感情。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我们瓷都具有代表性的风光景物,在欣赏中唤起学生爱家乡,想画家乡的情感。这一环节做得特别不好,前面说过了就不再提了。

《画家乡》听课教学反思 篇4

纵观梁老师《画家乡》这课例,识字与读词、品文紧密结合,摆脱了识字教学只围绕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循环反复训练的陈旧模式;另外,学生写字时间充裕,教师指导深入具体,对待每一个生字都持谨慎开始的态度。

梁老师的教学处理是众多一、二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缩影。可是到了三年级,阅读教学中写字指导的比例直线下降。不少三年级语文教师认为:学生有了一、二年级的写字基础(包括写字姿势、书写规范、一定的书写速度等),便不必过于关注学生的书写环节,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阅读分析文本、作文教学上。应该说,如此的做法,部分出于形势的变化和考试的压力,这种转移也是符合小学生的阶段发展规律的。问题在于把握“度”的轻重。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大概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很重要;表述清楚、完整你写的人或事,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很重要;但并不等于把写字习惯的延续培养、良好的写字意识弱化甚至让学生“自由发展”。

众所周知,三年级刚从铅笔转用圆珠笔、水笔或钢笔,需要一个适应期。如果在适应期内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那么日后便会形成随意写字写错乱涂乱画的恶习。或者不正当使用钢笔而出现笔划粗肥、模糊、墨猪等现象。从这一角度看,三年级的写字指导的.意义,丝毫不亚于一二年级的打基础。

《画家乡》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张家界崇实实验小学 许云群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巩固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突破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通过看图,说图,读文,品读文字,感悟文本。

五、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认识了5个小画家,瞧他们来了,赶快跟他们打打招呼吧!一(3)班的小朋友真热情!

2、一起大声告诉老师,第一个小画家的名字叫什么(涛涛),第二个小画家的名字叫(山山),第三个小画家的名字叫(平平),第四个小朋友的名字叫(青青),最后一个小画家名字叫(京京)。(师板书:五个小画家的名字)

3、还记得他们的家乡在哪吗?一起告诉许老师吧!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最后一个小朋友他的家乡在(城市)。(师板书: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4、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师:5个小画家都画了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画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4课《画家乡》,齐读课题,再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选择读课文,创设情景。

1、这5个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乡旅行,大家想去吗?说说你想去谁的家乡?

2、课文的23456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他们的家乡,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就去读读吧!

三、画中感悟,品读课文。

(一)、涛涛的家乡—海边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带劲,让我们坐上小汽车先到大海边去看看吧!

1、涛涛的家乡美吗?美在哪?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

2、小朋友们说得很美,观察得很仔细,跟老师一块去看看吧。(指导朗读)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课件点击大海出示对应的句子)师:多美的大海,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把海的蓝和宽读出来吗?(指名读)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课件点击船,出示句子。)师:海面上有什么呀?谁来说说?谁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船上的鱼和虾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的?谁能读出多的语气?(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课件点击涛涛,出示句子。)

师:瞧,涛涛在干吗?他高兴吗?你是从哪知道的?谁来用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

3、涛涛的家乡真美,有海,有船,有鱼,有虾,还有美丽的贝壳,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请拿好书。

4、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让我们站在海边,再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想像美丽的大海吧。(配乐朗读)

5、我们来到了大海边,说说你最想做什么呢?

(二)、山山的家乡—山里

过渡:涛涛的家乡很美,有些小朋友都舍不得离开了,赶快上车,咱们马上要去山山的家乡了。瞧,山山的家乡到了!

1、山山的家乡美吗?赶快看看!(课件出示山山的家乡—山里,指导看图,说图)

2、让我们慢慢地欣赏欣赏。(指导朗读)(1)、山那么高

先看看山吧!谁来说说山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山很高?谁来读读?谁能读出山的高?(2)、水那么清

山那么高,水怎么样呢?谁来说?从哪儿知道水很清?谁能读出水的清?

(3)、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再看看山里的树吧!树长得怎么样?谁能读出来?

3、许老师发现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小朋友们比比看,谁来说一说?(课件点击出现张家界的山,水,树的图,和山山的家乡两幅图对比)

4、山山的家乡真美,请喜欢山山家乡和喜欢我们自己家乡的小朋友站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请拿好书,好吗?

5、读得不错,许老师也想和大家一块读,让我们加上动作读一读,为了使你的动作做得更舒展,你可以站起来读。

(三)、青青的家乡—草原

过渡:接下来,我们又要出发了,这次咱们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可以骑马放羊呢,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的家乡?(课件出示青青的家乡—草原)草原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图。(课件出示青青的家乡—草原)

1、瞧,草原到了,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让我们站在草原上看看吧!(1)、她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谁来读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草原很大?你能读出来吗?

(2)、草长得又绿又密。

看看草长得怎样呀?又绿又密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青青要考考大家,谁会填: 苹果又()又()西瓜又()又()()又()又()

(3)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谁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个表示动作的词,谁能找出来? 青青还想考考大家,谁会说: 小鸟在天空中()来()去 小鱼儿在水中()来()去()在()()来()去

3、小朋友们真聪明,青青没有难倒大家,她要请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拿好书,注意读书姿势。4、小朋友们读得这样美,许老师也想读读,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请你们当评委吧。(师配乐读,生评价)

5、许老师相信你们比我读得更棒,请小朋友们挑战许老师,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一起大声地读读。(配乐读)

(四)平平的家乡――平原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咱们又要出发了,请上车快坐好,瞧,我们来到了谁的家乡?

1、平平的家乡在平原,看图,谁来当小导游介绍介绍?

2、平平的家乡美在哪?赶快在课文中找找吧!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快速画上记号吧!

3、你喜欢读哪一句,请你读一读吧。(1)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瞧,多平坦多宽广的平原,谁想读读。

(2)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瞧,这是(金黄的)稻子,这是(雪白的)棉花,还有(碧绿的)菜地,这些景色美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3)房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瞧,多可爱的鸡鸭,多美的翠竹,谁喜欢?请你用喜欢的语气读读。

4、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吧!

(五)京京的家乡—城市 过渡:咱们最后要旅行的地方是京京的家乡—城市。哎呀,他都等不及了,让我们快点去吧!

1、京京的家乡美吗?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京京的家乡—城市)

2、多美的城市,谁会读,读出城市的美。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花园。(课件出示句子)谁来挑战他?谁比他读得更好?

3、这么美的城市,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我请男女同学比赛来读读这段。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女同学先来读,请拿好书。(师评价)男同学会读吗?看样子男同学已经胸有成竹,来挑战女同学读读。(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到了5个小朋友的家乡去旅游,你有什么感受想说吗?

2、说说你最喜欢的是谁的家乡,为什么?(师随机板书:美)师:大家说得很好,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无论是海边还是山里,无论是平原还是草原,还有城市都很美,各有千秋。小朋友们再想想,除了家乡很美,还有什么很美?(师指板书说)对,家乡的人也很美,人们又勤劳有能干,人们生活的也很美。

五、拓展延伸,说家乡,画家乡。

1、欣赏家乡张家界美景。师:他们的家乡那么美,那我们的家乡呢?和许老师一起看看我们自己的家乡。(课件配乐播放《我的张家界》:张家界的山,宝峰湖,大庸桥公园,天子山,天门洞,索道,张家界的四路改造,劳动场面。)

2、谁来夸夸我们的家乡。

3、小结。咱们的家乡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更美,瞧,家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道路改造,去年年底四路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六路改造,这就是六路改造的设计图,相信不远的将来,张家界将会越来越美丽。咱们的家乡这样美,你能把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能用能干的双手画好美丽的张家界,长大了还能用能干的双手建设好美丽的张家界!

六、再次拓展,升华情感。

1、咱们的家乡这么美,小朋友们,你们生活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你觉得你生活幸福吗?

2、我们应该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有一群孩子,他们原来也和你们一样,有美丽的家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关心自己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亲爱的老师,可是,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地震让他们失去了美好的一切,房子没了,教室没了,亲人没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夺走了69107人的生命,造成了37万多人受伤,还有一万八千多人失踪,他们的家乡变成了一片废墟。

3、亲爱的小朋友们,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想为灾区的人民和小朋友画些什么呢?

4、我们相信,我们期盼四川人民能早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他们的家乡能够比以前建设得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画家乡

平平平原 美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教学反思:

《画家乡》这篇课文,以五个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那么蓝的大海、那么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家乡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和美丽,激发起孩子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

教学中,我注意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文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设计了带学生去旅游的情景,我借助课文中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观察,欣赏中学文,使学生在情景的熏染中,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以及美读课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2、以读为本,“美”字贯穿全文

“读”是语文学习得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得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得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一开始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学生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站着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同桌一块读,这种自主地读学生平时就很喜欢。在学习五个自然段时,总体上是图文结合学习课文,先看图,感受家乡的美,再说说美在哪儿,再读课文。读的形式多样,有教师重点的指导读,如涛涛的家乡,指导孩子读出海的蓝和宽,读出鱼和虾的多,读出涛涛高兴地捡贝壳等。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如山山的家乡,先指导学生读出山的高,水的清,树的又高又大等,同时让学生对比山山家乡和我们的家乡张家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让喜欢山山家乡和喜欢张家界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加上动作理解读,最后配乐朗读效果很好。在学习青青的家乡时,还采取了教师的范读,再让学生挑战老师的比赛读,读的形式还有男女同学的比赛读等,学生个体的比赛读,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读,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读得兴趣很高,读得效果也很好。

3、巧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这篇课文很美,为了更好得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多媒体很好地辅助教学,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生硬的文字具体化,学生整节课都和教师在画中游,开开心心地坐着小汽车旅游,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孩子们通过课件的展示,看见了美丽的大海,深深地感受到了海的美。山山的家乡在山里,欣赏了高高的山,清清的水,又高又大的树,通过课件具体地理解了山山家乡的特点。青青的家乡在草原,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看见了又绿又密的草。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利用课件展示了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碧绿的菜地,生动的画面激起了他们喜欢的感情,为理解课文和朗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4、挖掘教材,激活思维,培养各种能力

课文的每一段都很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和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美读外,我还注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如:先看看山,出示高山,让学生看山怎么样?学生说出山高,教师再问,从哪儿看出山得高,这样学生便会仔细观察,发现山都快触到天了。又如:再看看水,水怎么样?学生说出水很清,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从哪儿知道水很清?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水中有山的倒影和白云的倒影,从而理解了水的清。课文的学习中,还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涛涛的家乡家乡美在哪?让学生观察图后说说。理解了大海的蓝和宽后,指导学生用那么„„.那么„„说话。对比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用山山的家乡有(),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介绍平平的家乡。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假如你来到了大海边,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除了草长得又绿又密,还有什么又()又()? 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你还想到了()在哪里()来()去,能加上动作说说吗?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给灾区的人民和小朋友画些什么呢?根据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一系列激活学生想象思维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想象能力被激发了,主动参与课堂,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得很好,也说得很好。

语文课文《画家乡》课后反思 篇6

这篇课文写的是五个不同地域的小朋友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小朋友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漫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多么美丽。这将激发起我们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更何况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呢!值得欣赏的是小朋友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身都画到画中去了。这么好的阅读资料,应该让小朋友们好好感悟,让小朋友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身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同学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同学对课文发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先让同学欣赏课文中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从而发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同学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同学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识字。

二、注重方法的选择,在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的同学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耐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同学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如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插入一个游戏,将会出现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同学,将会使整个课堂蓬壁生辉。如在认识12个生字时,让同学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自身的识字方法,同学为了展示自身的能干,就会纷纷起来想试一试,这样给同学以表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沛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会有明显的识字效果。

三、存在的缺乏和方法的改进:

1、在指导书写时我注重了讲解、书空、范写,但由于同学对字体摆放结构特点的理解不够,而使同学的书写时结构不够工整、完美。而且,写字时间长了,同学写字也有点厌烦了,没有兴趣了,也就写不好字了。为了提高同学的写字效率,在同学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师生竞赛、生生竞赛、书写展览等。以此激发同学的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7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 李全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积累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贝、原”两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学生特征分析:

1、2、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直观的语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在课堂上不管是否想好,非常愿意表达图片刺激。

自己的想法,因此,课堂上要为学生语言发展提供良机,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3、课堂上注意力不持久,因此课堂设计要体现直观性、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把学习课文变成一次有趣的旅游,在第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和写字任务时,凸显我集团相应的模式,并在识字时加入“我来提醒你注意”一环节。

2、学法:充分运用平时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做到“会说会用”,写字时结合“三看”写规范字。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祖国地图

2、祖国秀美山川的图片

3、“四步识字法”相应模式课件

4、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祖国地图、各地风景图。生欣赏图画,感受祖国的美丽。

2、点透:祖国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3、板题,画家乡。生感情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孩子们,要想看到秀美的风光,我们先要认会这一课所有的生字。出示识字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每组小组长领读。

那么宽kuān 鱼和虾xiā

赤着脚jiǎo 捡jiǎn贝壳bèiké

平原 yuán

奔bēn跑 又绿又密mì 一匹pǐ马 城市shì

楼lóu房 3.去掉拼音后,每组二号领读。那么宽

鱼和 虾

赤着脚

捡贝壳

平原

奔跑 又绿又密 一匹马 城市

楼房

4、出示单个汉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1)比一比,见——贝 四——匹(2)熟字加偏旁:却——脚(3)熟字减偏旁:愿——原

(4)熟字换偏旁,脸——捡 吓——虾

(5)猜一猜:一字生得怪,稻草用宝盖,你若看是见,便是有胸怀。(宽)

5、多种形式巩固生字(1)出示词语抽生认读(2)出示句子,巩固识字 1.涛涛赤着脚在海边捡贝壳。2.大海里有许多鱼和虾。

3.我看见一匹马在又绿又密的草原上奔跑。4.城市里有许多高高的楼房,还有宽宽的街道。

(3)通读全文 各小组自主商量读文方式,以小组形式分段读文(全组齐读、每人一句读、男女分句读、两两齐读)

(四)学习写字

1、分层出示写字学习目标

刚才在完成识字任务时,大家已经成功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一些识字方法,认会了本课所有的生字,相信在写“贝、原”这两个字时,大家会表现得更出色!

2、出示“贝、原”在田字格中的规范书写,学生运用三看法观察结构、位置、特殊笔画占格位置。

3、老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注意事项。

4、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展示评价。特别注重展示书写不太规范的字,有针对性地对难写笔画进行指导。

(五)课堂练习,当堂验收 一.给正确的拼音打上“Ⅴ”

奔(bēn bēng)跑 宽(kuān kān)广 城市(sì shì)平原(yuán yán)一匹(pī pĬ)马 捡(jiǎn jiǎng)起

二、选字组词:

贝 见 宝()看()()壳()识 原 园()因()地()来()丁

七、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1)比一比,见——贝 四——匹(2)熟字加偏旁:却——脚(3)熟字减偏旁:愿——原

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美丽。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

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教具准备:课件(平原、草原、城市美丽图片,课文插图等)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回答)今天我们要做飞机去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去看看?你们想去吗?可是我们先要赢得我们的机票啊?你们有没有信心? 二. 巩固旧知

我们赢得飞机票的第一关:复习我会认的生字。第二关:取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回忆一下五个小朋友的家乡都在哪里? 三.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拿着机票,登机去我们的第一站:涛

(一)涛涛的家乡

1.看图,涛涛的家乡在哪里?(海边)2.看图,图中有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你们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吗?美在哪里?

4.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仿写。

5.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二)山山的家乡

1.引读这一自然段。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2.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山山的家乡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真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夸夸山山的家乡:山山的家乡柳绿花红。山山的家乡莺歌燕舞„„)同学们真了不起,小脑袋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夸山山的家乡夸了这么久。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

(三)平平的家乡

1.平平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

2.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平平的家乡有什么?(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3.补充句子屋前的鸡、鸭那么,那么。

屋后的翠竹那么,那么。

奔跑的小女孩那么,那么。

(四)青青的家乡

平平的家乡真美,我们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宽广的平原上玩个够。可是,你们听,有人骑着骏马来接我们了。(响起马蹄声),她就是谁?(青青)青青的家乡在哪?(草原)那就让我们一起骑上骏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1.看图,草原大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边?

2.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密)看哪,这些又绿又密的草把谁吸引过来了?(羊群)青青正在干什么? 3.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碧绿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五)京京的家乡

我们也想继续和青青骑着马儿,赶着羊群吧。别,赶紧从马上下来吧,跟青青告别。我们还得去一个地方呢,那是谁的家乡?京京在哪?(城市)

1.引读第六自然段:这些城市都那么(美),都有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2.如果你是京京,怎么给大家介绍你的家乡? 四. 巩固知识点 五. 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广阔和富饶,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也自己的家乡,你们能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一样画画自己的家乡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画一张自己家乡的画,并仿照课文给自己画的家乡配上文字说明。六. 作业 七. 作业布置: 1.完成画家乡这幅作品 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八.板书

涛涛

海边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采蘑菇

平平

平原

奔 跑

青青

草原

骑马赶羊群

京京

城市

跑向科技馆 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教学本课,我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挑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回顾这课教学,我觉得这几点可以总结: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本课重点内容有五个自然段,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接着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1、遣词造句的训练。课文中“„„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教学第二自段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只写一种景物的一个特点。然后,让学生练说。此外,课文的第二幅图中,还有一些景物没有描写,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又__又___”和“那么”等词语说说图中的其它景物。有学生说: “村外的小河,那么长,那么清。”也有学生说:“河里的小鸭子,又多又可爱。”

2、积累语言的能力。文中的好词佳句很多,在学完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最想写下来的词和句子。如“金黄的、雪白的、碧绿的”等等,又如“宽宽的、高高的”等等。我还让学生说说同类型的词语。

3、模仿写话。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课后布置学生画家乡,并学着课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样子,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两句话,要求能用上本课中学到的词语。结果,孩子们写得有模有样,特别是我们班魏佳琪,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那个在大树下跳皮筋的小女孩就是我。整段话模仿得入情入境。

上一篇:一件高兴的事周记下一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