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

2024-05-18

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精选10篇)

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 篇1

几年来我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的现有条件和地域环境相融合,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渗沁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学习,教师潜心教学,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太阳学校坐落在九水河畔,四周稻田环绕,前有烈士纪念碑,后有敬老院;校园内绿树苍翠,试验田种类繁多,标志鲜明,责任明晰,生长植物错落有致;幼儿园新建,家长爱戴,这些无不成了学生们的德育实践基地,学校开展了多项德育主题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义务劳动;师生同种试验田,《大手拉小手》关爱幼儿园小朋友安全等活动,处处彰显了人文关怀和暖暖的爱心及责任心。

2、主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相结合;2014年学校将学校墙壁文化重新规划和建设,根据底楼低年级,高层高年级的特点;走廊文化和班组文化相结合的方式,精雕细刻的进行了设计,并融入了师生的集体智慧;走廊突出了党、工、团、队、德、心理、国学、体、音、美、安全等知识和内容,外面白钢宣传栏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甬路、路灯排树彰显着现代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朱漆大字为学校指明了培养人的方向;个体班组、科室突出理念特色、志在激励教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潜心教学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激励学生尊师重教,求知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课程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因此,积极提倡并努力推进文化型的课程改革,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改造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教育创新。近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棋类、美术类、音乐、体育类、艺术类、语言类、花样跳绳、科学种植等校本课,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我们又开展起来了花样踢毽子活动,这是集技巧与兴趣的一项健康性运动,尽管难度较大,但领导重视,学生感兴趣,指导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已在全校普及且已经形成了规模。

4、精神文化与管理文化相结合: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起来了《金达莱校报》、校园广播站、自愿者服务队、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长杯足球赛,趣味性体育运动会、小河龙实践活动、参观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等,都很好的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成长起了积极作用;尊重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基石。管理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思考,管理是以个体的需要为前提,管理要建立在信任、理解、沟通、和充满人情味的基础上。学校力争营造一个宽松、有序、规范、充满关爱和尊重的适合师生个性发展的工作学习环境。在师生互尊、互敬、互动、互励中,培养师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的情怀。从学校的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情感管理等方面,2014年起我们统筹资源,实施了领导包组、年级,分工负责,教学实施了目标管理,教师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太阳学校五步精细化管理流程;修改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年发展规划、实现了周周例,会月月总结等管理机制,将学校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这样使我校文化有项目,有内容,有形式,有特色,突出了典型鲜明。

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 篇2

松树镇中心小学有着悠久的排球运动文化历史。老女排“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发展排球运动的热情。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天性吃苦耐劳,更容易接受排球这项运动。 结合学校场地特点和体育教师排球专业优势,1995年学校就把排球运动定为传统运动项目。从兴趣引入到普及推广,再到总结提高乃至文化定位, 一路探究,至今已走过了19个春秋。

排球特色运动项目的开展,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人人喜爱排球,人人会打排球”的可喜局面。学校逐步完善了“质量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快乐排球、健康成长”的文化主题,构建了“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特色发展工作体系。

以球促德: 激活蕴含在排球运动中的德育元素,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以球增智: 排球运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发球、垫球、传球、拦网、扣球,都需要调动全身各个器官,更需要头脑灵活地战术配合,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球健体: 开展快乐排球活动,强化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了学生伴随终身的运动技能,增强了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以球审美: 排球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美。学校结合排球运动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在排球体育运动中充分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二、在实施中提升: 夯实基础整体建构生成文化

1. 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以“快乐排球、健康成长”为主题,在走廊研究设计了主题文化墙、主题艺术墙,将排球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将排球运动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将排球活动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汲取排球运动的精髓,确定了“团结、民主、务实、创新”的管理理念; 制定了“善待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自己”的办学方略; 完善了 “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方案,优化了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有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和评价权; 学生按照《健康班级管理细则》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分担。

2. 建设以排球运动为主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排球等体育类校本课程为主,结合师资优势和学生需要,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 开发了《低年级软式排球》《趣味排球》《快乐小篮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类校本课程,还开设了合唱、舞蹈、竖笛、口风琴、葫芦丝、剪纸、国画、儿童画、 手工贴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等19门艺术类、科技类校本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为乡村的孩子提供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平台,让学生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塑造自我。

3.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明显。体育课堂率先构建了“四环探究式教学模式”: 明确任务、主动探究、形成技能、实践拓展。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带动了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其他学科也开展了“以问题为主线,四环探究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根本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由教师讲为主到学生学为主的转变。

改革的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依托体育教学改革,学校还通过每日三分钟积累、小组学习课前展示、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课本剧等形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特色目录改动。

4. 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特色突出。学校改变了大课间操原来的一操一舞,增加了排球操和各年级的体育特色活动,低中高不同年级的排球训练, 自选项目有低年级排球游戏、中年级跳短绳和高年级踢毽、跳长绳。鼓励排球技能好的学生利用排球小网进行网上打防训练。师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凡是学生活动时间,教师都积极参与进去; 学生每周参加一次全校性或以年级为单位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三次师生排球技能赛。学生比赛时,老师助威; 老师参赛时,学生呐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形成学校排球训练梯队,每年成立30人左右的一线排球队,保证有60人以上二线、三线排球队。“校园排球论坛”“排球知识竞赛”“排球见证我的成长”征文等系列活动,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爱排球、爱学校、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养成“拼搏向上、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良好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5. 学生评价制度保障让学生真正受益。学校科学制定“我运动,我健康”学生综合评价标准。将排球文化不断深入到各个层面,完善学生健康成长评价体系。在班级紧紧围绕排球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各班级以小组的形式,从德、智、体、美等个方面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除了以排球运动为主的运动星,各班级还展示了诚信星、合作星、学习星、劳动星、孝顺星、防近星等等。学校依据《大连市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20条”; 开展了 “勇于担当,做个孝顺的好孩子”系列活动; 开辟了“身边的感动”教育专栏, 评选“每月一星”等德育活动。建立健全与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是保障学校办学特色有效实施、学生真正受益的关键。

小排球,大教育。多年来,学校立足校园排球体育运动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特色发展工作体系,大力弘扬了排球体育运动精神,营造了以排球为主的良好体育运动文化氛围,关注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健康、参与、拼搏、快乐的体育运动精神,充分展现在每一名学生身上。

学校参加瓦房店市小学生排球赛,均取得前两名的好成绩; 近1000名学生参加过市级以上的比赛并获奖,为上级体校输送50多名优秀的排球队员。2011年代表北三市参加大连市“一校一品”展示活动,获得最佳表演奖。2013年,瓦房店市中小学“体育、艺术2 + 1暨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现场会在学校举行,与会的大连市教育局领导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被大连市教育局命名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体育、艺术2 + 1先进单位”“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学校特色需要学校文化作底色 篇3

某校长喜欢体育运动,决定以乒乓球运动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建了3个室内乒乓球训练场地,在操场上搭起若干张露天球台,还单独从外地聘请了一位专职乒乓球教练,组织了一支几十人的乒乓球训练队。在不大的校园内,到处都可以看到乒乓球运动的宣传画。校长把主要精力用在乒乓球队的训练上,自己亲自抓,出门比赛自己亲自带队。学校在省市乒乓球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授予乒乓球传统学校的荣誉称号。当地百姓一说起乒乓球就会想到该校。

然而,该校长并没有因为这些成绩而受到好评。他任职6年后,被调到另一所学校任副校长。因为在他任职期间,该校的学科成绩一再下降,学校教师之间不团结,许多教师觉得在该校没有奔头,产生调离学校的念头。该校长调走后,这所学校的乒乓球特色被当做“麻烦”而被放弃了。

案例2

某校是所新办学校,第一年招生时,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该校就读。为了尽快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该校把创建科技特色学校作为创新点之一。校长率领中层干部到省内多所科技特色学校考察,发现大多数学校创建科技特色都只是以“科技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以获奖为目的。这些都不符合该校长的想法。后来,该校以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多建项目,全员参与”的小学科技教育思路。学校开设了机器人、电子百拼、小鲁班机床等近20个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这些项目的辅导教师全部由学校教师兼任,教师边学边教。学校每学期还组织2个~3个诸如“鸡蛋降落”等校园科技活动,在语文课中开展“实验作文”教学,在校园里张贴科技教育标语,在操场旁边竖立科学家头像,在橱窗里张贴学生的科技手抄报。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校园充满科技氛围。学生非常喜欢学校的科技活动,喜欢到科技楼里参加各种动手项目;很多教师也喜欢科技项目辅导工作,有位教陶艺的教师还因此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经过5年的努力,该校已经成为当地最好的学校,招生时门庭若市。学校被评为市、地区级科普特色学校,市教育局已将该校作为全市学校的学习标杆。

分析

两所学校都从创特色开始,但结果却完全不同:第一所学校因创特色而走向衰落,第二所学校因特色建设而得到百姓、上级的认可。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关键在于学校特色是否有学校文化作底色。没有学校文化作底色,特色是孤立的,是不可能持久的。

学校特色会形成文化,学校文化中包含特色文化。比如:以科技为特色的学校,创新精神就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以民乐为特色的学校,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就成了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以教科研为特色的学校,学校文化中充满了探究的精神;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就纳入了学校文化中。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时,特色就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太阳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说明 篇4

主要工作做法及特色

前言:弘扬体育精神,振兴中国足球。体育给人带来健康与快乐,对于提高身体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幸福感,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足球深受群众喜爱,振兴足球是中国梦圆梦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振兴足球要从青少年抓起,打牢足球运动社会基础,推进足球进课堂,办好校园足球联赛,加强场地建设,发掘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振兴中国足球的实际行动为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环视其全貌,犹如“庄周梦蝶”,酷似“凤凰涅磐”。学校投资五千万元,总用地面积29668.47㎡(44.5亩),总建筑面积19033.47㎡,容积率64%,建筑密度15.91%,绿地率32.2%,学校整体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目标明确,育人理念超前,是一所服务民权高新区和南华社区及其周边居民子弟的九年一贯现代化走读学校。

二、创新办学理念,建设体育(足球)文化

以“文明、守纪、向善、健美”为校训,以建设高标准学校为要求,以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动力,坚持依法治校,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办学成果,全面提 升办学水平,呈现了健康、稳定、持续、繁荣发展的良性态势,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三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业余训练为突破口,以群体活动为落脚点,以加强体育科研、探索科学训练为动力,体育工作实现了飞速发展,并逐步向以足球项目为亮点的学校为办学特色。充分认识体育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作用,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与德育、智育并重的位置上来发展,大力弘扬、宣传科学的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尚体”文化氛围,使全体师生重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学生把穿着体育服装,谈论体育(足球)明星,观看体育(足球)赛事,参加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时尚,铸造了积极、勇敢、乐观、顽强的精神风貌。学校体育工作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创造良好条件,打造体育(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修建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人造足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拥有10张室外专用乒乓球台10个,健身休闲广场一个,以及训练专用的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器材,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在所处区域内首屈一指,为我校更好的发展体育(足球)运动 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四、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项目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分管副校长、体育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学校的体育发展规划,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项目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推行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外兴趣小组,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肯定。

五、制度健全、认真训练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确保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每天做上午跑操和第九套广播体操,下午做一次眼保健操,经常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 动的热情。学校每年组织体育运动会,分春季和秋季两次开展。春季以球类运动会为主,开展足球、乒乓球、排球赛等,既注重竞技性更考虑参与面,平均每班参与人数达90%以上;秋季则以田径运动会为主,突出竞技性;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制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表,安排体育教师到场指导,认真组织活动;

学校在运动队方面,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认真刻苦,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建立运动员登记卡,把运动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体检结果记录下来,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六、师资雄厚,成效明显

学校现有教职工205人,学生总数3869人,教学班级61个,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1人,本科学历10人,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爱岗敬业、能拼善赢的体育教师队伍,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七、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校园足球活动的要求:

1、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的必学内容,由体育教研组长制定校园足球规划和学期计划,做到学生人人参与;

2、体育教师要加强训练足球的常识和要求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3、选拔有潜力的学生进入校园足球梯队,7-9年级学生为甲队、4-6年级学生为乙队。

4、每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足球训练。

5、积极开展一次校内足球比赛,保证每个班级每年比赛场次在10次以上。

八、存在问题

我校的特色建设工作时间较短,特色教学在探索中前进,管理和训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足球、乒乓球等活动刚起步不久,学生技战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针对不足之处,这学期我们继续努力,加大指导、督查、展评、表彰力度,体育(足球)活动真正成为我校的特色。

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抓抢机遇,加快发展,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以学校特色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篇5

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

张楠

[作者]:

张楠,现任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校长,1963年生人,毕业于辽宁省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会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2005年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明星校长高峰论坛”被评为明星校长。2006年参加“全国首届文化建设高层论坛”被评为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

研究方向:《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今天的学校没有响亮的品牌,就失去竞争,没有生命。平庸的学校必然在教育竞争中萎缩。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师生朝气蓬勃地前进,它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人,用高尚优秀精神引导人,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人,用优美高雅的环境陶冶人,是当今时代管理学校,走内涵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新方式,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民办学校尤其要强调“教育服务”,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抢占先机,取得明显优势。[关键词]:

文化发展战略,科学高效管理,优秀的教师团队。

[正文] 科学发展优质教育,打造富有魅力的学校品牌,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令人折服的教学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

发展优质教育,就学校自身必须有三个主要基石:一是树立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二是建构科学高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三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体。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内涵发展,以探索“自我教育”雨田教育实践模式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创办优质民办基础教育中,用先进的特色文化作引领,从而提升学校的品牌。

一、确立办学方向和理念

(一)、科学诊断,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雨田实验中学是沈阳市一所完全民办中学,1995年创建,现有教学班70个,在校学生3428人。教职工273人。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优势是:(1)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2)团结奋进的领导管理集体。(3)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4)充裕的生源。

2、劣势分析

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具体表现在:(1)、距高标准高水平的双高普九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2)、队伍中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缺乏优患意识,追求短期行为。(3)、升学人口递减和优质学校的增多,使扩招生源面临危机。针对以上分析,学校采取策略,用文化作为战略武器,打破常规,从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SDP)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今天的学校没有响亮的品牌就失去竞争,没有生命,平庸的学校必然在教育竞争中萎缩,作为民办学校如果失去了创品牌的战略意识,便 会失去办学效益。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师生朝气蓬勃地前进,它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人,用高尚优秀精神引导人,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人,用优美高雅的环境陶冶人,是当今时代管理学校走内涵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新方式,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雨田学 校全力打造“自我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办学效能的提升和学校品牌的创立。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具体阐释如下:

(1)就人的本质而言,人有善的本质和丑的本质两方面,善的本质包括: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丑的本质包括失意、孤僻、愤狠和自卑,丑的本质造成了一个渺小的自我,善的本质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自我,我们就是一个渺小自我和伟大自我的混合物。渺小的自我消极心常存在,它们就像红灯,叫你把善良的本质收藏起来。而伟大的自我是绿灯叫你勇往直前。

(2)就人的素质而言,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外在的和内在的素质,一个人的体能、体态、体形是外在的素质,一个人的智能、人格、审美是内在的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承的。雨田的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外在具有良好体形、体态、体能,内在具有一种扎实的智能,完整的人格,高度的审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人。

(3)学生在校时的全面发展应更好地促进未来的发展,在注重现实的发展中不能以牺牲未来的发展为代价。雨田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雨田实验中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真谛,而“自我教育” 是学会将自我教育内化为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

2、办学目标:“办具有自我教育特色的名校”

具体阐述如下:

(1)细化的办学目标:凝聚最优秀的教师,把雨田学校办成“教师发展的学校”;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把雨田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办成最出色的学校,把雨田学校办成最具自我教育特色的学校。

(2)实现办学目标的路径:落实到“一个坚持,二个学会,三个代表,四个培养,五个追求。”

坚持生本发展之路,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全体学生的根本利益,代表正确的办学方向。

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追求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亦小成,大亦大成,无弃人也; 追求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做人自尊,行为自律。追求学业扎实,生活朴实,工作踏实,身体结实。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追求“生命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共同创造生命的精彩。

二、建构科学高效管理

(一)建立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办有特色”的指导思想,突出新时期学校的服务功能。在教职工中树立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树立“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观念。贯彻自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高速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致力于课程改革、课程管理,研究和建立在新形势下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坚持德育为首,从大德育观出发,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注重德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将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构建学校教育活动新模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原有课堂教学的弊端为基础,提出从生命活动需要和动态生成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按照学生主动参预,潜力开发。多方面发展需求满足和自主学习要求为目标,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带着凝难来求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自主、主动学习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挖 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三、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民办学校尤其要强调教育服务,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抢占先机,取得明显优势,而教育的第一服务就是教师。

(一)、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服务的重点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靠学校有目的系统教育活动完成,需要教师执行和操作,没有教师的发展不可能保障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和质量的高低,因此,促进学生发展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点,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服务的重点。落实到具体管理实践中,雨田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创造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自我教育者,使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其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其广度上有较宽的视野,与时代同步;在其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教师职业生命得到不断补充,精神生活得到不断丰富,心理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校的功能和价值被定位在能为学生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教师则是优质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有了教师的 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雨田实施校本培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使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重,重视青年教师建设和名师建设,启动“青蓝工程”和“功勋教师工程”,评选年功勋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名师是名校的品牌是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名师,留住名师,用好名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三)、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全面改革

教师根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更多的通过活动方式展现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通过把握学生个性特点,研制了分层次教学指导模式,作业也分成三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程度选作,在教学中由原来的“关注知识,给出知识”、“提问题,给予思路”、“告诉结果,给予结论”的教学方式已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凝,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确定,使学校各项教学改革顺畅,教学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科学管理学校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建构“自我教育”实践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形成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教育竞争力,科学发展优质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对学校的要求。[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6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 构筑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 策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我们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价值。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携手营造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⒋ 依靠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需要专家的引领。通过科研引领,可以使文化建设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逐渐再进行全员推动。

⒌ 完善物质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谈到过),各校要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环境条件。要做到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充实教工阅览室、活动室内容,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分析调查我校学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开展校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的内涵;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⒍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创造执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但很可能由于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内涵,如某些学校经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甚至还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现象,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⒎ 关注行为文化。各校要为现代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动、动力方面的条件。一是提升领导艺术,规范教育行为,使管理者成为负责任、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道德型领导”和“目的型领导”;二是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教研组活动,强化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四是在学生中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娱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六是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好社团活动。

建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⒐ 创建教师文化。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设置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⒑ 培植团队精神。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因此,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体。要老师们全面参与,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进一步还可做什么。在共同的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通过经常性地学习、反思,使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然后再通过对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等进行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

11.开展三风研究。学校要对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展开研究,反思过去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成因,根据现在的办学理念重新“度身订制”自己的“三风”,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探讨现代学校精神文化与社区文化、乡土文化的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12.利用课堂渗透。将教学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就学科教师而言,有善于逻辑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又有激情洋溢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关怀备至的生活教师,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导主任甚至宏观决策的校长等。所有教师有着共同的责任,却又各有不同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尝试探索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如果能形成统一的合力,那么教学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学校要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如规范学生先进评比方法和德育教师先进评比方法等,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开展。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汇编成册,并有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学要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条例》、《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等,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

5、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而成的《教师手册》,并以此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6、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

(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当学校经过凝炼提升出学校文化理念之后,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师生员工行为。要想使师生员工的这些行为深深扎根,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培训引导。学校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应立足于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以避免师生员工听时感慨激昂、回到岗位时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训。理念宣传的形式要务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行为。每个师生员工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学校提倡一种行为,如果是某个员工的话,他是不敢或不愿去违背的,但当他看到管理人员没有遵守这项规定的话,以后遇到某种情况,他也会尝试着去侵犯制度的权威,直至无所顾忌地去违反制度为止,因为从管理者那里已经找到了可以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表现非常明显。如某校办公室墙上明明张贴有一个规定:“办公区域不许抽烟,违者罚款50元”,但是教师们依然是一手拿烟卷,一手抓鼠标。究其原因,原来是副校长带头开戒,大家也乐得跟随领导步伐了。

3、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含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通常而言,师生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学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师生员工开展学校崇尚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⒌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期间必然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预,学校应该排除众难将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性行为。

⒍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行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唱响在我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将爱的帮助不断传递;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无私奉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典型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着人们行为不断地改善。在我们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作用。在学校不同岗位树立起优秀的典型模范,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师生员工、感染师生员工,推动师生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学校行为文化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师生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使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充满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要善于把握和利用阶段性、突发性时机。比如,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师生员工学习的特点、符合本校的特点和本校员工构成的特点。而学期、学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阶段始末,社会、家长与学校内部的突发事件,都是传播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最佳时机。

秉承太极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篇7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强化学校管理, 加强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行风, 提升服务水平。以教科研为先导, 遵循“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太极文化为办学特色, 推进特色教育, 致力创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坚持质量立校, 深入推进“强力提师能, 创建新课堂”活动, 聚焦课堂上质量,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转换课堂主体, 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驾驭新课程能力。在学习、借鉴外地学校新型课堂导学模式的基础上, 开拓创新, 大胆实践, 促进了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素质、幸福工作;结合校本课程, 组建了太极、书法、绘画、舞蹈等十几个学生社团,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一、突出特色, 打造太极文化校园

学校从“净化、美化、优化、纯化”四个渠道入手, 创新举措, 集中开展“四个打造”专项活动。以德为首, 努力净化师生思想, 打造文明校园;以美育人, 致力美化学校环境, 打造绿色校园;以书引人, 优化培育方式, 打造书香校园;以情动人, 纯化学校风气, 打造平安校园。

为进一步打造太极文化特色, 学校在校园中央用青石板材铺就直径10米的太极图;教学楼外墙壁镶嵌了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人物图谱浮雕, 制作了太极故事、太极文化图版, 还制作了现代航天技术、国学经典图版;文化长廊制作了魏县名胜景点、魏县名人及邯郸成语典故等图版, 长廊立柱上书写古今励志名言;在校园南墙建造了彰显学校办学宗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型浮雕;在教学楼挑梁上绘制了56个民族、世界各国国旗、中国传统节日简介;用青石板铺设主要甬道达60余米, 青石板上等距离雕刻新二十孝图, 体现德孝教育……营造了“每处墙体会说话, 学校处处皆教育”的良好育人氛围, 使整个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德育带动, 树立良好学风、师风、校风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思想, 深入推进养成教育。通过三种途径做好德育工作, 一是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学校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和《德育积分制度》,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 开辟了书画长廊, 建立了校园德育橱窗,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二是聘请司法、公安、交通部门干部为校外辅导员, 开办“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讲座。三是以活动塑造心灵。学校以太极社团为龙头组建了舞蹈、书法、音乐、美术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 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开辟了红领巾广播站, 组织了学生演讲赛、书画比赛、作文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以校报《实验苑》为平台, 及时报道学校动态, 表彰先进事迹, 展示师生才艺, 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通过听推门课、同课异构讲课赛、青年教师讲课比武等形式,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监督;通过开展学生问卷、座谈, 收集家长意见等方式, 及时跟踪学校师德师风现状;通过演讲、评测等方式, 展示教师良好的面貌, 促进教师依法执教, 严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还通过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培训, 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通过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通过坚持“老带新”和落实“十个一”工程, 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多帮助, 不少青年教师已逐渐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三、革新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是教育发展之基、学校生存之本”的思想,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抓常规、健全评价机制为抓手, 扎实开展“三一两本”一书 (教科书) 、一堂 (新课堂) 、一考 (月考) 、两本 (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常规, 实行校长、主任包班责任制, 规范和优化过程管理, 量化细化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的具体标准, 教务处每月将检查、评比结果记入教师考核档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每周各教研组固定时间, 开展理论学习、科研论坛等活动, 确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科学性。保证同科目教师每周有一晌集体教研时间, 间周开展听一节课、评一节课、研讨一节课活动, 真正开展好学科教研活动。具体做法是:

1. 在课前, 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网络和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 研磨每节课, 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集教师智慧之精华形成实用的通案;在课内, 打造好学习小组,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后, 教师必须对任课班内的后进生做到心中有数, 组建“一帮一”小对子, 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后进生谈心, 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

2. 教师要精选作业, 布置了作业以后, 要及时批改。一二年级要面批面改,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让学生订正。还要做好二次批改, 直至学生真正掌握。

3. 各年级各学科每月举办一次月考, 考后教师要及时对试卷进行详细分析, 发现问题, 查找不足,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订正试卷, 学生互帮互学, 做到考后得满分。健全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采用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听讲、小组合作、勇于探索、回答问题等学习习惯, 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依法治校, 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我校自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以来, 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师生均无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也无重大事故发生, 没有一例教职工或学生申诉事件。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教育第一, 责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识, 采取多种举措保障学生、教师及校园安全。一是加强软硬件建设, 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加强保安、门卫管理, 成立学校“护校队”, 配备相应的安保器械;二是做好安全常规工作, 加强夜间值班、疾病预防、隐患排查等;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四是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师生安全技能培训及防震、逃生应急演练, 学生防溺水“六不准”, 扎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五、注重实效, 从严师德师风整治

学校重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执行校务公开, 增加透明度。严格财务收支管理, 规范教育收费, 按规定合理开支经费, 实行阳光采购,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利用各种会议, 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对教师进行反面典型案例教育, 搜集案例, 深入剖析, 吸取教训, 警钟常鸣。1.坚持每天放学后政治理论学习一小时。2.每位教师与学校签订《责任状》;3.实行了校长包年级、主任包班制度, 工作任务落实到人;4.领导小组成员不间断地深入到学校周边地区进行明察暗访, 净化周边校园环境;5.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6.通过“六个一”、《教研青春行》、“爱心妈妈”、“一课一研”等活动, 推动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7) 领导班子成员每天按时上交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日志。

通过学习, 真正使全校广大教师真正树立起平等宽容的学生观、博学多才的教师观、求真务实的治学观、言传身教的育人观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六、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推进特色发展 丰富学校文化 篇8

一、文化生态:在传承与改造中形成

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我校科技教育在传承彰显中、在改造中优化,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了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

(一)巧布环境 营造氛围

特色环境是校园特色教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师生校园活动的审美空间。为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学校在资源建设上进行大胆的开发和实践。形成了艺术石林园、七彩地质园、植物采摘园、探秘植物园、励志天文园等校园科技实践基地,同时,科技长廊、太阳能路灯、节能电子整流器、“面向世界”等环境布置,渗透了科技教育的元素。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保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置身在科技创新的氛围里。

(二)因地制宜 拓展基地

校外科技教育基地为学校提供了科技教育实践平台。我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建立了五个校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常州市勤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常州市亚玛顿光伏玻璃有限公司、龙澄污水处理厂、广源热电有限公司、紫荆公园,定期开展基地活动。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基的科研人员的作用,组建了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三)动手实践 建设阵地

学校重视科技教育的活动阵地的建设,开设了机器人、航模、七巧板、劳技、信息技术、气象、小制作、实验、创新画等学生活动工作室,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外,学校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科技陈列馆,该科技馆的展品由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收集和整理,还配备了小小解说员,由学生自己组稿,自己解说,充分发挥了科技馆的育人功能,让每个参观者感悟到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改变生活。学校还搭建了科技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开展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培养学生了解科技信息,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

二、文化功能:在发展与融合中优化

文化是一种力量,学校抓住科技教育延伸和融合,优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了校园文化的有效建构。

(一)特色课程孕育创新精神

近年来,学校以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行动研究,实施科技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组建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开发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托学校构建的校内外独特科技教育资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开发了三至六年级科技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教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实践性、校本化、生活化的特点,获得了天宁区校本课程评比二等奖。

(二)特色项目引领个性发展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科技教育这个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三年级为“我与植物”,四年级“我与动物”,五年级“我与环境”,六年级“科技与我”。同时各年级设计了科技教育体验活动,学生通过选择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展示研究成果和自评互评活动等五个环节,进行实践体验活动,该体验活动已成为本年段学生必修的项目,也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多次获奖,在常州市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常州地区四季的研究》、《纸船承重》、《告别交通陋习实地调查研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科技活动积淀生命力量

活动是科技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常规工作中,不但开设了近十个学生科技活动工作室,而且扎实有效开展了“触摸科学、启迪智慧”科技教育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中心、年年有新意。开展科普教育、小制作、小发明、科普故事演讲、科普作文比赛、科普数学知识竞赛、《十万个为什么》读书活动、校园科技节等活动,学生参与率100%。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近年学生在科技类比赛中,获省、市、区级奖项近150人次。在刚刚结束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4位老师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并获团体优胜奖,成绩显著,名列全区第一。

三、文化品质:在渗透与创新中提升

学校文化是师生共享、传承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校抓住特色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渗透文化中促进特色发展,在创新项目中提升文化品质。

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弱势群体子女科技教育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就是以弱势群体子女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开发丰富的资源,构建适切的科技教育体系,在创新课堂、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素养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努力为弱势群体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组建了科技教育研究团队。课题研究带动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提高。今年,有6位老师获区学科素养大赛一、二等奖,1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坛新秀”。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或竞赛中发表或获奖。

学校在科技特色发展中的领域中,正意气风发,扬帆远航!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丰富科技教育校本资源,研究科技教育实施策略,提升学校教育品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切的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 篇9

晋中市介休连福一中 李强

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每所学校都必须树立起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以实现其发展目标。学校文化的构建,学校特色的显现,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变革的原因所在。创建特色学校就是创建一所学校的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所以要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文化育人的新举措、新路子,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办学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让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雷校长提出:文化是文明积淀传承创新的二元共赢。学校文化是由师生积淀创造,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和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制度制订正确并得以坚持不懈地执行,使之成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就内化成了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及由学习文化、文明习惯、寝室文化、橱窗文化、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

二、学校文化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基础和重要载体

1、什么是办学特色 所谓的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 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换句话说,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特色是比较而言的,特色还要不断创新。办学的特色有两个基本属性:即优质性和环境适应性。概括地说,创造学校特色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对社会的主动适应。从学校内部看,创造特色就是要更新思想观念,重新组织和运用资源。

2、办学特色反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自身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必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学校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的影响。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必然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就会突显出与众不同的学校精神。这无疑于丰富了学校文化内容,深化了学校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办学特色所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来看,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之间是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两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一方面不断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始终与办学理念 办学特色的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博大精深的学校文化也为办学特色的形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彰显。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将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正确处理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的关系,使其更加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彰显

一所学校最本质 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 灵魂和标志特征。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学校文化深蕴厚实的学校。深蕴的学校文化是创造出鲜明办学特色的基本条件之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必然积淀深蕴的学校文化。办学特色如鲜花 和绿叶,学校文化是气候和土壤,他们共同营造着和谐的校园环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学校声誉,推动学校发展。

2、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更有利于学校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如校园布局、建筑 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层结构,是为了达到自觉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学校良好校风的养成,首先靠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定后在职工大会上通过,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比如: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组织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制定基本礼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如,见到老师、来宾打招呼、问好;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文明礼仪讲座;教给学生生活常识等。

(4)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让学生愉悦的休息。寝室是学生在校的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富有创造性的墙壁装饰品,如绘画、剪纸、书法、编织工艺品等,要求学校的美术老师要做好辅导。

(5)加强橱窗文化建设,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校园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充实生活、丰富头脑、开阔视野、调节身心,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其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的长远发展

学校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文化只有服务于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中心工作,才可能焕发出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把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和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情况介绍 篇10

——河北省……中学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14年11月26日,全国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校园足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项工作也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在美丽的清漳河畔,在巍巍的太行山怀抱,在女娲造人的故土,在刘邓大军的故乡,有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学。多年来,学校以校园足球为主体,努力发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专门成立了足球特色教育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体育教师任小组成员,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到各年级各班,责任到人。学校每年都召开足球特色教育专题会议,对足球特色教育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全面部署,保障了学校足球特色教育的健康、有序开展。

明确发展目标。学校明确了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目标,建立了课题引领制度,为足球特色教育的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特色教育大格局。同时,学校计划今年培养更多足球后备人才,积极参加市县各类足球赛事,并主动承办县域足球联谊赛。

加大资金投入。近几年,学校克服办公经费紧张等不利条件,购置足球器材设备,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改造操场草坪,组建班级、年级、学校足球队,实现队员装备标准化。

强化教师培训。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推进足球特色教育

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通过组织培训、团队研修、技能比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建立了足球特色教育教研团队,每周进行两次集体备课,每月组织一次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举办两次组内专题论坛,每年开展一次科研论文交流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的示范观摩、教学问题的交流研讨等,强化了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推进了学校足球特色教育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

足球特色活动常态化。我们通过精挑细选,重点培养,组建了18支班级足球队(每支12名队员),3支年级足球队(每支72名队员)和1支校级足球队(共216名队员),利用每天下午一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练习,并组织班级、年级联赛、开展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从2014年起,我校坚持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较大赛事,每次比赛均分小组淘汰赛和循环赛,最后评出比赛的前三名予以奖励,截止目前我校共组织校际足球赛近200场。

学校坚持以开展足球特色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5年8月,学校被评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邯郸市……县仅有两所学校获此殊荣。

上一篇:河南重渡沟的导游词下一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