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2024-07-01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通用13篇)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1

教师,可以改变今天的教育

当富有潜力的学生,遇到具有教育艺术禀赋的教师,就会产生奇迹。这些奇迹应该发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它们是教育永恒的神话。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推动社会和经济转型、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方面,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想知道,教师在其中起多大作用?教育能够改变我们的明天,而教师可以改变我们今天的教育,关注教师就是在关注明天。当今世界,教育系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来帮助解决,一些教育改革,需要教师来帮助实施。

但是,教师职业目前有多大的吸引力?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仅仅意味着高薪和优质的工作条件,教师还应该有职业意识,并且让教师感到工作的价值。但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往往被忽视,工作条件也不断恶化,教师短缺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创造奇迹的人,是教育神话的创造者。关注教师,帮助教师健康成长,让优质教师不断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我们才会拥有优质教育,才会拥有明天。

本版特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集纳关于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和教师职业状况的一组文章,以期引起相关方面的思考。――编者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师教育被看作教育改革的关键。政府机构和各种非政府组织资助了大量教育改革,焦点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并不局限于“培养好教师”的狭窄观念,相反,它们认为,教师也应该具有在不同情景下,和不同人交往时进行思考、判断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1.从“工厂模式”向“学习型社区”转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教师

问题:“工场模式”下培养出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风险。

我们往往批判教师总是采用“教学传授模式”来培养学生,其实,培养教师的模式也主要是“教学传授模式”,从这种模式中“脱胎”的教师,怎么可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呢?另外,现有的国家政策表明,良好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而非在学术研究中培养而成的,因此,各国往往倾向于在学校中实行学徒制或者类似的模式来培养想成为教师的人。

无论是“教学传授模式”,还是“学徒”模式,都不能适应当前教师教育的需要。这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工场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一、狭隘的标准评价新教师,带有强制性、标准化特点,压抑了教师们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观,并导致教师职业领域中等级意识的产生。这对于学生来说,风险极高。

代替“工场模式”的应该是“学习型社区”模式。美国阿尔维那学院在长期的教师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从“学校教育的工厂模式向学习型社区”的转变。阿尔维那学院主要培养新教师,培养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职业倾向、价值以及教师接受师范教育期间所有课程等。学院制定的教师素质标准是全方位的,内容涉及人的各个方面,能够达到这些标准的教师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教师的能力能够经受不断的评估,可以不断改变内涵。

教师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因为,现代学校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能力。在阿尔维那学院,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证明他们具有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就可以毕业,从而获得进入教师职业的“入门券”。该学院的教师教育模式近来日益受到包括美国、英国和新西兰在内的很多国家的青睐。

2.侧重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教育学生最佳方式的选定怎样评估教学和教师教育

观点:教师教育不只是一系列简单的帮助个人学习某种课程、达到特定效果的活动,它还必须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世界。

既然教师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那么,对教师教育的评估也应该有综合指标,以保证教学和教师教育的质量控制和保障。

教师教育不只是一系列简单的`帮助个人学习某种课程、达到特定效果的活动,它还必须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世界。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剧,学生的组成越来越多样,“非种族主义、多语言主义和多样性”等等问题逐渐提上教师教育的日程。

教师教育需要从政府和其他渠道获得资助,为了得到足够的资助,教师教育机构必须证明它们能够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这意味着,对教师教育的评估主要不在于它们能否培养新教师在特定教学工作情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而是找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佳平衡”,在此情况下,教师教育也就从侧重教授基础知识和教学策略,转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式的选定。

英国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艾里奥特教授认为,英国政府正在从公共服务提供者向这些服务的购买者转变。这样一来,国家只有通过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形式设定教师教育的框架,制定一套程序并使之制度化,以便控制各种公立和私立机构提供的教师教育的质量。这种转变实际上是使教师做好“多能力”的职业准备,而这里的“多能力”包括反思性研究和行动的能力以及特定技能的执行能力。

3.当教师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怎样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现象:在南非,新课程的开放式结构、把课程内容整合为学习领域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对教师形成了挑战。

许多正在实行全国性课程改革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过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然而相应的代替模式还没有找到。教师如何了解教育改革,在实际的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些改革……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玻利维亚的相关教育改革主要采取了两种手段:第一个策略是建立一个名为asesorespedagógicos的教师教育者组织。组织成员在经过为期6个月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帮助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初始阶段,这些教师教育者通过一种阶梯式的策略,以课堂讲授的形式教会其他教师关于新课程的知识,同时,他们也和学校中的教师一起工作。由于这个组织的成员比一般教师的薪水和社会地位高,因此招致许多教师的不满和抵制。

在促进教师与教师合作方面,哥伦比亚国家师范大学组织和资助的两个活动非常有效。其中一项活动名为“教师远征队”,组织全国大约400名教师到各地去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创新,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一个活动是建立教师与教师相互合作学习的网络,为加强与学生和社区的联系寻求新策略。

玻利维亚的第二个策略是新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审定、出版和分配。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材料,有研究证明,教师选择性地使用新教学材料中有价值的一部分,并将新旧材料结合起来使用。教师也对学生的态度作出了回应: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玻利维亚的教师们注意到,由于新教学材料的使用,学生们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们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也产生了积极的态度。

4.当“系统疲惫”成为工作常态怎样为教师“减负”

尴尬:出于信任,社会各方赋予教师很多责任,由于教师被繁重的工作负担所累,不可能真正留心自己的责任,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也往往不能如愿。

在任何教育改革中,人们都应该认识到,决不能仅仅把教师看作是一个空的容器,而要取得教师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衡。

南非西开普大学教育系的毛瑞・罗宾逊正在研究教育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了课堂和教师的因素这一课题,她用“系统疲惫”这个概念来描述教师的工作条件――出于信任,社会各方往往赋予教师很多责任,由于教师被过于拥挤的班级所带来的繁重负担所累,因而不可能真正留心自己的责任,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也往往不能如愿。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以免政策给教师带来过重的工作负担。

智利一个省级小型大学中进行的教师教育项目,是智利政府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投资项目的一部分(这个政府项目在17所大学进行,每一所大学主持不同的改革项目),其改革焦点在于以问题为本的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项目说明,改革和创新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改革不是由“上级”来设计制定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改革参与者在不同的水平上相互努力达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政策制定者的理想化追求和政策实施者的现实化考虑结合起来,避免课程改革过于理想化的一面。也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投身于改革,体验新挑战,创造课堂奇迹,却又不被新任务所累。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2

●《标准》内容

英国从1998年起就开始研究教师的ICT培训, 针对教师不能正确选择和有效利用ICT, 英国出台了《学科教学中应用ICT教师能力培训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方法, 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师的ICT能力。

●《手册》内容

1.《手册》内容

《手册》中明确, 21世纪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当新技术出现时, 应该丰富自身的技能和知识。了解什么时候应该使用技术, 什么时候其他方法更适合;不断在自己的角色中用好技术。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此外, 《手册》为教师更好发展ICT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帮助教师掌握21世纪学习和教学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1) 发现好的实践活动并根据信息技术设置活动计划

(1) 向获得英国教育与传播技术署奖励的教师学习, 学习他们与学生一起以创造性的方式使用ICT。 (2) 审视自我的实践, 并确定教师持续专业发展计划 (CPD) 的发展区域。英国教师发展署称CPD活动在以下情况更有效:CPD活动与教师直接关联, 目的明确, 考虑教师已有的知识和专长, 设计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3) 与其他教师一起协作,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ICT融入学科教学中去。 (4) 加入网络社区, 积极参加实践讨论活动。

(2) 审视如何让学生认识ICT

(1) 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表达他们如何才能更愿意利用ICT进行学习。 (2) 拓展使用ICT的范围, 如使用学习平台、教育游戏或电子邮件等方式。 (3) 与学生一起讨论对学校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建议。

(3) 思考如何运用ICT拓展学习空间并与家长交流

(1) 使用学习平台布置家庭作业并与家长交流沟通。 (2) 教会家长当学生在家使用ICT时如何保证孩子的上网安全。

2.《手册》专业标准

英国教育技术与传播署在《21世纪教师手册》中提出的专业标准, 规定了英国21世纪教师使用ICT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品质、技能、知识和理解力。

(1) 技能和实践

(1) 有将ICT应用于学习和教学的远见; (2) 认同ICT在学习者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 对学习者使用ICT来理解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很高的期望; (4) 能评价ICT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 (5) 使用ICT发展个人理解力和能力。

(2) 知识和理解

(1) 在专业范畴使用ICT的演示能力; (2) 理解ICT在有效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 (3) 有相应的ICT专业知识; (4) 理解; (5) 理解维护学习者数据安全的专业责任。

(3) 价值和品质

(1) 使用ICT设计课外活动来增强和拓展学习者的学习; (2) 利用ICT促进有效教学; (3) 管理学习者有效地使用ICT, 并促进学习; (4) 监控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情况, 正确判断ICT的作用; (5) 安全有效地管理真实及虚拟的学习环境; (6) 利用ICT进行交流和协作。

●《标准》与《手册》内容比较

将两个颁布时间相隔12年之久的文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可发现英国教师ICT能力培养的变化。

《手册》与《标准》相比对教师ICT技能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1998年提出的《标准》只在学科教学方面对教师的ICT能力提出了要求;而《手册》中对教师的ICT能力培养包括学习与教学、计划与管理、评估与报告三方面要求, 而且还从技能和实践、知识和理解、价值和品质三个层次提出了教师ICT能力培养的专业标准。

《手册》与《标准》相比, 教师ICT能力的范畴扩大了。20世纪末, 英国教师ICT能力培养重点是教师将ICT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通过ICT提高教学效率, 减少教师负担。21世纪, 教师ICT能力不仅仅要求教师把ICT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更在教师运用ICT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与家长交流沟通、运用ICT有效进行管理、维护学习者信息安全、促进自身ICT能力发展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可见, ICT已经融入到教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教师ICT能力培养范畴也将不断扩大。

●21世纪教师ICT能力培养的新发展

《手册》与《标准》相比在内容和要求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中透射出英国在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的新发展。

1.教师的ICT能力要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将新的、适用的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提高教学效果。《手册》中指出, 教师要具备管理虚拟学习环境的能力, 能够使用学习平台、教育游戏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英国霍奇森综合学校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师使用ICT与学生分享评价的结果, 让学生发现自我的学习需求, 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并最终使得自然科学学科成绩在A-C之间的学生比例从30%提高到98%。丹尼是英国雷德布里奇幼儿学校的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 丹尼在研究儿童诗歌这部分课程时, 开发了一个博客来分享他的教学计划、问题设置、课程信息和结论。结果不仅他自己的学生可以使用, 通过网络, 其他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共享。

2. 鼓励教师建立交流社区, 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英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 重视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影响。2008年9月, 英国宣布投入3亿英镑, 实施“走进家庭”计划, 让信息与通信技术走进更多的家庭, 通过为许多家庭提供上网设备, 支持学生在家学习、家长帮助学生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 英国教师发展署研究发现:英国81%的教师认为ICT让学习变得更有效, 25%的学生认为使用计算机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超过66%的父母希望学校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 (如文本信息、因特网交流技术) , 尽管如此, 却只有8%的家长有效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因此, 必须建立交流社区, 加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鼓励更多的家长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英国克兰伯里小学通过学校的网站和Web技术 (如博客、播客) 告知父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莱克斯敦社区学校的教师还通过学校的学习平台与家长交流, 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还为家长举办ICT培训来支持家庭学习,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重视教师信息安全能力的培养

网络时代, 网络资源浩瀚如海, 但是, 网络上的资源良莠不齐且名目繁多, 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网络资源也是屡见不鲜。《手册》中提到, 21世纪的教师, 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能够保护个人及教学信息安全, 确保教学的成功开展。此外,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和家长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了解网络行为的责任, 保证学生在校或在家学习时都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 并获得安全可靠的学习资源。2010年,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还专门颁布了《数字时代信息安全指导》, 对教师、学习者提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指导教师和学习者实现信息安全。

4. 教师应用ICT的形式多样化

十多年前, 英国教师应用ICT的主要形式是将ICT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如今,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教师除了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 还必须具有将ICT运用于日常学习和教学管理的能力, 运用ICT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的能力及运用ICT进行设计、管理现代化教学环境的能力等。英国戴恩文法学校的卡罗威尔老师, 使用Wiki页面和主题讨论板块帮助11年级的学生学习诗歌选集。她发现通过该方法, 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 许多学生的成绩从C升到了A。伊辛煤矿小学的教师们通过将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 获得了更多的时间, 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5. 教师之间加强协作

我们经常谈到学生协同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实教师的协作能力也同样重要。21世纪是信息高度传播、共享的时代。作为21世纪的教师, 协作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手册》中指出, 教师要与其他教师一起协作学习、工作, 分享交流经验, 共同进步。英国基天主教小学的教师尼尔正在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21世纪教师。他认为自己能非常熟练地使用ICT, 但是缺乏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知识。在校长专业化发展计划的支持下, 尼尔有机会去参观代尔初中, 并向哈利伯·黎学习。黎在游戏化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他和尼尔分享了他的经验。经过短短两个星期的学习, 尼尔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尼尔还很热心地将他的知识和同事分享。

华硕U36轻薄首选品质超凡

超轻至薄

体重至轻 (配4芯电池整机重1.4千克, 配8芯电池整机仅重1.6千克) 、身材至薄 (328×238×19mm) 的华硕U36为用户大大减负。

睿智快捷

华硕U36相对同类机型提升13%的散热效果, 同时机身内部装备了标准电压的酷睿i3/i5处理器, 大幅提升了对于单线程任务的处理效率。它还搭载了英特尔多线程和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 (i5机型) , 再加上SHE超级混合引擎中能够提升10%~15%效率的Extra Performance Boost技术助力, 轻松完成艰巨而复杂的处理任务。此外, 华硕U36装备的可实现瞬间开机的“ExpressGate”系统, 只需8秒钟, 就可以实现迅速上网。

双显切换与超强耐力

华硕U 3 6装备了N V I D I AOPTIMUS独/集显智能切换技术, 系统可根据使用情况自动实现独显和集显的无缝切换, 无需重启就可轻松达到高效能和低功耗的平衡。

除此之外, 在SHE超级混合引擎助力下, 通过Battery Life Boost技术, 为GPU提供全方位的“频率/电压”监控和精密调节, 辅以Power4Gear技术的节电模式支持以及8芯电池 (选配) 的持续电量供应, 可提供最高10小时 (视具体配置和使用环境而定) 的超长续航体验, 轻松摆脱电源适配器的半径束缚。

1GB独显与完美视听

装备有NV G310M独立显示芯片的华硕U36, 清晰展示画面的每一个细节, 并在1GB GDDR3超大独立显存助力下, 始终保持画面的流畅稳定, 极大缩短了游戏和电影的缓冲等待时间。

21世纪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55-01

教师角色的定位主要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色决定的,但同时它又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众对教师期望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并且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展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的角色特征。我认为,新世纪教师角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

一、教师角色的显性定位:教育者和学习者

把教师角色定位于教育者和学习者,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深刻反映,它适应了公众对教师的心理期望。教育者是对教师角色的最基本定位。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将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终生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所以,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教师首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过去的许多工作方法,教学思路与策略都需要结合新的知识和手段,“科学育人”的格局已经形成。如果一名教师的工作拘于一隅,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始终停留在一个阶段,而不去研究、探索,去主动迎接新的挑战,那么,每一项教学工作都将很难通过学生和家长的验收。在报刊新闻中,常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不正当罚款、向学生家长发难等情况,甚至出现教师囚禁学生的事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放松了学习,在新的教育思想、法规、政策面前,缺乏一种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因而,“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 教学——— 研究——— 教学——— 再研究——— 再学习”也必将成为新世纪教师的理想工作模式。教师进行的研究主要应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其目的是力图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需求,以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隐性定位:心理健康的引路人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发生着隐性的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他们身心的未来发展。教师的这一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型。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会诸如控制情绪、处理冲突、化解矛盾等调节人际关系的事情。学生在宽容的教师那里学会宽容,在暴躁的教师那里学会发怒,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里学生会怎么样呢?实验说明,教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则会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据最近国家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14个城市,168所城市大学、中学的2292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3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15%的教师属于“重度心理障碍”;2.4%的教师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人际关系紧张,强迫,固执等等。检测后还发现,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因此,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教师角色的本质定位:创造者

对教育而言,只有创造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可能是有质量有效益的教育。教育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工作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所以,教师作为一个创造者是教育内在本质的要求。

创新能力对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师的意义更为重要,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工作对象的多样性,不允许其千篇一律地执行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工作要随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的变化和更换而不断地革新。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激烈竞争,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大量需求,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就应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培养,创新素质也就必然成为未来教师必备的职业劳动素质。创新素质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从心理的机制上看,是知识、能力的内化。它本身包含着“学会学习”的品质,“学会学习”的过程也能达到提升教师的创新素质的目的。教师的创新行为不是耍花架子,必须要以理论思维作为指导。教师必须通过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创新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教师个体的创新素质才有坚实的理论根基。

21世纪的教育与教师 篇4

案例:2013年9月2日开学第一天,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特别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并通过网络和IP卫星播发到教学点。同时,教育部还建设项目专题网站,教学点教师、中心校教务人员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拨打呼叫中心热线电话、发送邮件等方式进行资源接收、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咨询。

为确保播发资源切实满足教学点需求,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优化资源内容设计,开发出“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大部分内容,覆盖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将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形式结合教学进度分期传输到全国教学点,供广大教学点师生免费使用。

案例涉及的问题

21世纪的教育意味着使学生在掌握精通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以一种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方式,制造、整合、评估各种信息。学生不仅要掌握3R(读、写、算),而且要掌握3C(创造、交流和合作)。数字化时代的素养和公民责任同样重要。虚拟的工具和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没有疆界的学习世界,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21世纪的教室没有围墙的限制,学生们通过网络、手机、聊天室获取信息。同样,许多教师也通过虚拟教室检查作业,并和学生展开讨论。

针对这种学习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要善于运用认知科学的成果以及有策略的团队合作,在网络空间内外游刃有余。未来将出现“教师创业者”,他们会与所在社区的学生紧密联系,成为学习咨询者、网络指导者、游戏专家、社区组织者和政策研究者。21世纪的教育特点:

学习无处不在知识与技能“二合一”

课堂教学承载未来

学会终身学习

技术辅助学习

其实21世纪的学习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有了更好的工具。今天的学生很幸运地拥有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使他们能够比前人更快捷地查找、获取甚至创造知识。但是,会用google查找信息并不等于真正的理解。学生们仍然需要知道并深刻理解历史,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们应该能够享受人类伟大的艺术和科学成就,能够在母语之外会说一种语言。我认为,21世纪的技术应该成为我们获取更多知识的机会,而不是缺乏知识的理由。

作为教育人,应该怀着对教育的真诚情怀,从自身做起,以为孩子的成长和民族的未来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5

21世纪,“知识核心素养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同时,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广而宽,因此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知识霸权”者,教师以学生第一次以相同的学习者出现。我任教低年级,男学生对于恐龙这方面的知识了解非常深入,每一种恐龙的食宿、运动、分支都深入了解,而我只知道恐龙这一个大物种。不过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可是作为教师,是对祖国花朵的当下和未来负责,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要面向未来的,而未来需要何种人才,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留给后代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后代;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后代,取决于我们给后代怎样的教育;我们给后代怎样的教育,取决于我们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非常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育。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无法离开教师的核心素养而独立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与根本应该是教师的核心素养,离开了教师素养何谈学生素养。教师的核心素养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

“21世纪如何当教师”报导综述 篇6

关于“21世纪如何当教师”报导综述

--20春季小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热点研讨会发言材料 21世纪如何当教师,近年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研究》《人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研究》《t望周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报》等多家刊报,和《中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网站,对有关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充分的报导,现经整理,分三个专题予以介绍。 ● 关于21世纪教师职业专业化 ● 关于21世纪教师素质 ● 关于如何培养21世纪教师 ◆ 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现包括学科专业,也包括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专业,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知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专门机构,以及的专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

[1] [2] [3] [4]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7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将以更为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来实现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是一种崇尚高尚情怀与理念的教育,外在表象的工具性的教育实质已走进历史,教育将以生成人、解放人、提升人为其核心使命,是对人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创新水平等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深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正确理解个体素质的内涵,努力把握终身素质的发展,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因此,全面加强研究和提高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的关键所在[1]。

1. 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改革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绝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属于经验操作型,而长期未能有效地调查[2]。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将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果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只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治学能力,适应21世纪对教师发展需要的关键。我们只有利用最短的时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完成21世纪对高校体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我国新世纪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接班人。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注重素质培养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不能离开学习,不能离开个人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做到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2.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

2.1 思想观念陈旧

近些年来,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不断被引进高等教育领域。但是一些体育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育理论薄弱,教学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科学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2 敬业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为培养一代代新人尽职尽责。但是受趋利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反映在行动上,对教学敷衍了事,对学生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个别教师还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极大地影响了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

2.3 教学能力不强

有些体育教师知识面狭窄陈旧,教学内容肤浅,教学方法呆板,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有些教师工作马虎,不求进取,教学能力不强。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势必影响教师形象。

3. 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苦力型”的体育教师,必须向能钻研教材大纲,适应教改形式,探索新教法、新内容的“学者型”体育教师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信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快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3.1 提高身心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必须育人,而“育人先育己”,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

3.2 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面对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人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如讲究效益、遵守信誉、善于合作、勇于竞争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这种教育观念,体育教师才能正确认识实施创新教育同体育教育学的关系,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3.3 提高知识的广博度

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是科学赋予的力量。无知必无能,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实践证明,教师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体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提取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求学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自己跟学生之间的知识落差,以大量新鲜、准确、生动的知识和信息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保持长久而强烈的知识魅力。

3.4 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新世纪体育教师要突出研究创新教育的实质、价值、目标,体育教学中实施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体育教育要求的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力求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结合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性认识。

3.5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教学能力是21世纪社会发展和进步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对于承担新世纪教育使命的体育教师来说,除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以外,还要有适应自己工作所需的外语水平和科学知识的素养,并善于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在信息高速化的今天,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扩宽,世界的融合迫切要求教育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外语是进行世界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条件,是教师获得国际学术认可的基本保障[1]。

4. 结语

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它的劳动对象是人,生产的产品是高级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最后完成,有赖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晓洁, 任洪飞.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新论[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 :118-120.

[2]马谦.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 (22) :2763-2764.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化学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9

一、理解化学本质

化学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化学知识、化学过程和方法的层面上,就不是完整的化学教育。一个化学教师,要把化学知识讲活、讲准确、讲全面,讲到位,关键在于该教师对于化学本质的理解和对化学教育和实践的深刻理解,他应该认识到以下方面:

1.化学教育不仅要超越化学“知识”领域,还要超越化学“过程”领域,即要强调“价值和态度”领域;

2.化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将学生们已有的经验和认知作为化学教学的起点;

3.认为基础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化学素养的公民。

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化学素养。教学目标着眼于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然,我们已从原来固守于“双基”的传统教育中走出来了,而且还特别关注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确提出化学素养的目标。随着学者对化学史、化学实验、化学社会与生活研究的深入,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将不断深化。这些认识包括:化学知识具有可变性;化学知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及理性辩证和怀疑,但这些并非是全部;还有化学规律和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化学家具有创造性;化学史揭示了化学发展的情况;化学是社会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究是化学知识形成的本质特征。初、高中化学课程都强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方法是多元的,其中充满着创造性。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增进对化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化学素养在化学探究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化学探究式教学

化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外也已经掀起了探究学习的热潮。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对化学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不是把化学知识作为结果性知识来传授,而是把化学当作一种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化学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化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实验、推理、假设、解释、表达、交流中探究。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实现。

化学教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对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实践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计划,对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并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对探究过程作全面监测与指导,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化学教师应该具有进行指导性提问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的能力,对探究结果实施科学的评价。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探究的指导能力,还必须丰富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水平,掌握探究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性教学。

三、化学综合教学

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加强了多个学科(如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化学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代科学出现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发展趋势。化学学科这一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地认识生活与化学的关系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化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优化的化学知识结构,具有把化学知识整合起来理解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要发展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等问题联系起来,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途径,发挥化学课程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尽量利用化学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充分体现教材本身对化学内容的综合编排,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要利用知识的前后承接关系,运用化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对知识间的整合,这种整合可以实现跨章节甚至跨年级知识间的综合,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素养应包含四个方面:化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显然,这四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应该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是分裂的,更不是偏重或者只发展其中的某一部分。要想在四方面都做好,做到位,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完善自己的化学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教学技能(包括适应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要认同自己的化学教育工作,从心理接受并爱上这份职业,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师才能做到四个方面共同发展,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在化学新課程的实施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关注;从以前的只关注化学教学结果过渡到既重过程也要重结果的教学。现阶段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上的专业素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军.论中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9

-----广元市剑阁县北庙小学罗小勇

如何成为一名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师。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

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能够正确看待义与利。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牢固的法纪意识。作为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的基本要求。

3、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家庭美德。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端正的社会义务观、良心观,倡导健康的幸福观和爱情观,热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品格之一。

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应包括:

1、敬业爱岗,教书育人。这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而非谋生的手段。教师敬业、爱业,乐于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素材。

2、爱生亲徒,乐教不倦。孔子曾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育门生的座佑铭。教师对学生崇高的教育爱和耐心引导、循循善诱之道,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体现。

3、勤于管理,宽严适度。“玉不琢,不成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教师既要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规劝,又要坚持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训练和科学的管理。爱而不纵,严而有格,教书育人,这也是教师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重要标志。

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到。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可以说是师德的价值的升华。

5、乐于合作,善于协调。竞争激烈的时代,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协作精神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本人不仅要重视并善于与他人合作,而且要引导学生重视集体合力,学会合作,并善于协调。

三、知识与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正步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师自身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1、尊重教育科学,勇于创造。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以行为科学为基础,还要以认知科学和质量研究为基础。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该是一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2、加强教师的美育意识。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渗透美学思想,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并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美,鉴别美,提高审美能力。

3、提高教师的活动素质。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本身除要能胜任本学科教学外,还应具有较好的活动素质,以利于对学生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还要求教师本人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人格,教师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现在及将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1、端庄优雅的举止、儒雅的风度、礼貌博学的谈吐、大方得体的着装和整洁的仪容仪表等,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部表现。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具有直观、真实的教育作用,也将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仪表修养产生直接的影响。

2、高尚的情操、谦虚的品质,是教师应具有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高尚的情操包括教师的操守、道德感、理智和美感等方面,谦虚的品质是教师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虚心、不自满、不骄傲,乐于接受批评与建议,取长补短。正如孔子所倡导“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是艰巨繁重的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不分八小时内外,全凭教师的良心、觉悟和意志去完成,有时为了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班级问题或某个学生的问题,会耗费教师许多的精

力和时间,因此,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

4、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10

专题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四讲 中国现代化的重振与辉煌:(1978—21世纪)

【时间跨度】

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形成、发展、完善的时期;西方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两种社会制度在对峙中共同发展到“一超多强”格局局面。

【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最为突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外交领域成果斐然。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基本线索】

1、政治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外教建树;

2、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确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科技、文艺、教育等全面繁荣。

【专题串线】

【通史整合】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至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重振与辉煌

总体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一)政治: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大步迈进 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三大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确定;

2、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

(1)民主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民主得到推广。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法治建设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人大通过了《新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3、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两岸停火;1980年两岸交往逐步打破;1981年叶剑英提出祖国统一九条方针; 20c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987年两岸三通实现;1992年“两岸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

(二)外交:推进全面开放,接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1、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三)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接轨世界:

(1)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论断;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创办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全面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20c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0c90年代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股份制;工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2、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文化:现代化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教科文成就突出

1、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文艺——“二为”方针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共同指导,文艺取得了丰硕成果;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

3、教育——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尊师重教风气形成;1983年“三个面向于”提出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3年“211工程”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提出;教育提法取得重大成就——《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全方位改革取得的成就;

4、科技:

(1)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8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1988年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改革开放后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①“银河-Ⅰ”型和“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②1999年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神州系列飞船实现载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为我国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基础。

(五)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2003年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一;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建成广播电视传播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六)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走向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

【选修链接】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事迹:

(1)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在民主革命时期及“文革”时期,人生经历“三起三落”(2)开启伟大的历史转折:“文革”后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变(3)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评价:

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 篇11

“滴滴滴!咔啦!”随着一阵欢快的解锁声,只见一个路人用腿甩出了一个优美的狐线,轻盈地跨上了一辆“摩拜”,哼着小曲儿,不一会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共享单车?可真是个新玩意儿!我从五年级就开始观察它们,它们其实还分成许多个品种,其中比较火热的还属“摩拜”和“ofo”。并且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它们也有自己的软件为它们开锁,因此也造就了开锁方式与私家自行车的不同。“摩拜”使用电子自动开锁,用手机一扫它的二维码,在“咔啦”一声后就可以畅享轻骑。而“ofo”经历了更多的更新换代,一开始是扫码获取密码手动开锁,又改成了电子按码锁,最后也就是现在实现了蓝牙开锁。

其次就是价格,“摩拜”相对较贵,押金就要299元,有一元和五毛的车型可选,而“ofo”押金只要99元,只有一元的车型,两者创立了骑行月卡,所以还是按个人的喜好决定吧。

共享单车的崛起,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原来早上匆匆忙忙赶到地铁站的上班族们,现在优哉优哉地骑车到站头;原来苦苦挤公交、地铁,走回家的学生党们,“嘿!哥们!今天咱们骑车回去吧!”原来要辛辛苦苦走到菜场的老人们今天骑着单车,能更加享受晚年生活,锻炼身体……大家都享受共享单车的便利,感受城市微风……

当然其中不乏有些危险不法的行为:有大人骑共享单车带小孩,让他们站在杠子上的,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无视未满12岁不可骑车的标语;还有强行拆锁,将车占为己有的;更不乏将车乱停放至小区者……这些人难道就没想过“安全”、“公共财产”这些词吗?我呼吁不要把便利设施变成危险源头,更不要破坏、占位己有、随意停放!当然我也想提示一下共享单车的公司,不要生产大量车辆,这样就不是便利设施,而是毁坏市容了!

21世纪管理的挑战 篇12

没错,这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的一本名著。我之所以借用此书名作为我本篇短文的题目,皆因为我所处的杂志社在21世纪的第10年里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而且所遭遇的挑战与彼得.德鲁克在其书中所称的一样——对知识员工管理的挑战。

首先我要表明我不是管理层,也不是该社的知识员工,所以我没有去挑战21世纪的管理。

最近,我所处的杂志社编辑部资历较深(在此工作三年以上)的骨干员工上演的集体大逃离,大家像约好了似的纷纷像社领导提交辞职报告,我前后数了一下,在两个月内有6位骨干向领导表达了辞职意向,其中有三位已有多日未在办公室露面,剩下三位出路已安排好,只是在等时间了。要知道我们这个杂志社编辑部总共也就十五六个人,一下子走了三分之

一、而且是骨干,杂志社之乱象以及领导们的焦头乱额可想而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日乱象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德鲁克是怎么定义知识员工的:在德鲁克看来,知识员工具有如下特征:

1、知识员工自带生产工具,与组织联系松散;

2、除非把知识应用于工具,否则毫无意义;

3、组织无法有效地监督知识员工;

4、组织无法以薪资赢得员工的忠诚;

5、现代组织不是老板与部属的组织,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组织。

编辑部的同仁们很符合上述5条,他们自带生产工具——大脑和双手,在抱怨杂志社的电脑太烂之后,干脆用自己的电脑。如果不是有该死的打卡机存在,他们甚至会一天不见踪影。因为在他们看来好稿和烂稿产生不是取决于在哪写,而是取决于看法、写法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这就如同我很多想法是刷牙刷出来的一样。

他们中大多数有想法,有激情,虽然当今的社会是畸形的,但他们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有时会为了三五斗米折腰,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奋不顾身飞奔过去,他们对公平及有效率的工作环境要求,胜过对办公条件的要求。

我跟他们们保持着紧密的沟通,所以他们要走的信息我很早就知道,只是我无法跟任何领导层提及,因为我不能靠出卖别人对我的信任而获取领导的欢心,这是题外话。

其实这些同事要走,首先觉得杂志社管理很不公平,他们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够不公平的了,来到单位却还要继续忍受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所有人都有体会,没有获得加薪升职的抱怨加薪升职设计不公平,领导完全凭个人喜好想给谁加薪就加薪,想让人升职就升职,获得加薪的也觉得不公平,觉得自己很多的想法在这根本无法实现,而且领导否定自己的想法时极其武断,获得升职觉得升得莫名其妙,因为自己根本就不想获得这个位置等等。另外还有一个要因是他们在此感觉前途渺茫,他们普遍认为在此不过是混日子交差罢了,还有其他原因我就不一一列举。不过一家公司如果让大多数员工都有上述两条感觉的话,那么这个公司肯定会出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杂志社领导苦口婆心的劝说辞职员工收回辞呈,并发出诚恳的公开信。我也终于体会到“我们视员工为我们的宝贵财富”这句话背后的真实含义。而想必领导一定在为“地球离了谁都能转”的名言而苦恼。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写道:“在20世纪,管理所做的最重要也是惟一的贡献,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得到同样的提高。”

大师德鲁克已经仙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是他所提及的问题,正在我们杂志社上演,并严重困扰杂志社发展。

浅谈新世纪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篇13

【摘 要】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更新、树立市场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培训 教学能力 业务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批高校毕业生刚踏出大学校门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是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除师范类高校外,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来自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但缺乏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对应遵循的教学规范不够了解。另一方面,对刚踏出大学校门就走上教师岗位的年青人来说,有一个从学生到教师的转换过程。学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促进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顺利转换。

1、宣扬师德师风,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同塑造人类的崇高事业紧密相联,因此,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师德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献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还应努力拥有符合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意识。宣扬师德,应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因此,要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2.加强职业培训,明确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规范

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学校需组织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使其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规范。

职业培训包括岗前教育,一方面注重教育学理论教育,包括教育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通过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加深青年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对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技能的培训,如普通话、现代技术教育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力等。

职业培训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各教学环节的指导,使其明确教学应遵循的规范。任何工作都是有标准、有规范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课堂教学应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材,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准备教案,选择课程的考核考试方法,正确处理目标与效果、质量与进度、讲授与练习、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

另外,职业培训还应向广大青年教师介绍学校的历史及发展、办学理念及有关政策,使新教师尽快地了解学校并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以主人翁的敬业精神来完成各项工作。

二、加强教学督导,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从结构上讲,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使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正相关性。加强教学督导,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责是“督促”和“引导”。教学督导要把“督”和“导”结合起来,既“督”又“导”,关心和激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教学督导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深入课堂听课,观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听取学生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述,做现场指导,充分肯定成绩,实事求是指出不足,并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开展公开公正的评教活动,鼓励先进,帮助落后的教师总结经验,激励青年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活动,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现并指出不足,共同进步;定期召开系或教研室的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对特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观摩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直接手段。总之,广泛开展多形式的教学督导,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导师制是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充分发挥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在促进青年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提高上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健康成长而实施的一种制度。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应关心青年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和指导计划。导师除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外,还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能力的指导如参与编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申报课题、项目研究和撰写论文等。同时要鼓励青年教师了解社会,参加相关行业的社会实践,熟悉专业领域,提高科研业务水平,使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力量。

四、加强继续教育,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新知识膨胀性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最基本生存能力。作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师,通过多途径的进修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又是何其的重要。

[3]

[2]

[1]接受继续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改善青年教师的智能结构,进修的途径是多形式的:一是学历进修,使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一个台阶;二是到企业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获得新知识;三是业务进修,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树立市场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作为一个培养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场所,高校不应再是“象牙塔”,应通过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树立广大教师的市场意识和国际化视野。青年教师具有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外语水平较好的特点,因此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有目的性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各届举办的学术论坛和交流会,学校也可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家来校举办讲座,使教师获得各种信息,树立全球化的新视野;二是与企业合作,建立学校与市场沟通的渠道,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通过产学研,满足市场的需要;三是通过与国际合作办学,建立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青年教师走向世界。

另外,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待遇和工作条件、住房条件、人际交往、恋爱婚姻方面等等,克服困难和不足,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安心于教育事业。

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团结协作、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从而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基本的保证。

上一篇:浅谈企业危机处理的传播策略下一篇:党员民主生活会自我批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