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2024-07-02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精选8篇)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1

大学学生会规章制度1

一、总则

1、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内部管理,规范学生会成员行为,明确各部责任,高效,合理的提高学生会干部素质,特制定本规定。

2、学生会干部应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心,努力工作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3、全体学生会成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有关准则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4、学生会内部各成员之间地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但学生会成员在工作上必须服从组织,服从学生会管理体系结构。

学生会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二、学生会管理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主席团→主席助理→各部部长→副部长→干事

2、学生会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干事对副部长负责,副部长对部长负责,部长向主管部门的主席、副主席、主席助理负责,主席助理对主席负责,副主席对主席负责。某一级职能人员一旦出现重大工作失误,不光追究其本人责任,还将追究其上一级分管领导责任。

3、组织下达的任务,主要负责部门及协助主要负责部门工作的其他部门学生干部在执行任务时,不得超越其职权范围。如违反,或有学员举报,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违反的学生干部及涉及人员追究责任或撤消其学生干部的职务。

三、会议制度

1、学生会实行例会制度

(1)学生会定期召开学生会例会,汇报和交流各部的工作,会议由学生会主席主持。学生会例会每周召开一次。

(2)学生会各部定期召开会议。

(3)学生会主席团、学生会各部召开会议,将具体时间提前一天报学生会办公室,由办公室安排人员作会议记录、备案。

2、学生会各种各级会议一律实行考勤制度,并将其作为会议记录的一部分上报学生会办公室。

3、学生会各级会议原则上不得缺席,若有特殊情况,须向主管领导请假。无故不参加者,学生会内部将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学院,给予惩罚。

4、遇到特殊情况,学生会主席有权组织学生会各级会议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四、人事任命制度

1、为了使学生会保持活力,每年对新生举行一次招干活动,纳新时,由各部部长负责本部的纳新具体事宜。

2、自然换届时,把本部所有工作资料交给新任部长,不得拖延隐瞒,敷衍塞责。

3、如有学生会干部提前退出学生会,必须写申请报告,说明理由。对擅自离职的学生会干部,学生会将在征求院里意见的基础上,给予处理。

4、各部干事的任免由副部长决定,但必须报请部长和主席团批准。

五、工作布置、检查和总结制度

1、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由各部长负责制定并实施。

2、各职能部门在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由分管其工作的主席团成员负责解决,解决不了须报请主席团解决,问题严重须上报学院。

3、各职能部门因开展活动需要所写的海报,要由部长起草,交由宣传部抄写完后,底稿交由办公室统一存档。

4、每学期初学生会各部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其中,大中型活动须附详细计划书,计划应本着周密、有效的方针,各部计划须报学生会主席团核准。

5、对工作进展情况,主席团组织检查、考究工作。

6、中大型活动结束后,负责部门需进行民意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并做书面总结。

7、每学期末,学生会各部应向主席团提交工作总结,核准后,应总结学期工作。

8、以上所有书面材料由办公室,分类收集,整理存档,备案。

六、活动开展制度

1、各部门在举办活动之前须向系里递交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名称、时间、地点、人数、活动开展的经过、目的及意义,同时申请还必须写明各项费用及预期费用。

2、申请没被通过的须无条件服从;申请一旦通过必须严格按照申请书的内容执行,如果需要其他部门协助,各部部长不能推诿责任,尽一切努力协助开展好活动。

3、活动结束后各部部长要进行活动总结,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大型活动开始前,由学生会主席主持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分配任务,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文档管理制度

1、各部门和各活动项目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是本会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应在每学期开学两个星期内把学期(学年)工作计划送档,应在每学期最后两个星期前把学期(学年)工作总结送档。我会主办的各活动项目的承办单位应在活动项目结束后一个星期内把活动项目的计划和总结一并送档,送档的资料须由办公室主任认可。

2、送档的资料应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完备、条理清楚,手写的应用碳素墨水工整誊写。

3、主席团成员可直接查阅文档,其他人员在上述干部在场时可以查阅文档。

4、因工作需要外借文档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5 天,要求继续使用的,应办理续借手续。经办人应作出借出登记,归还时撤销登记。借用人在日用过程中应保证文档完好无缺,到期归还或续借。

5、每学期末,文档管理部门应清点文档,保证各文挡完整齐全。

八、考核制度

1、例会

⑴无故不到者一次扣15 分,请假一次扣2 分;

⑵迟到5 分钟内扣1 分,超过5 分钟扣2 分,超过10 分钟以上扣5 分。

2、工作

⑴未按时交学期工作计划总结一次扣5 分。

⑵未按时交学期活动计划总结一次扣3 分。

⑶出现失职行为(如活动时不到,迟到,安排出错以及活动无法进行……),一次扣5 分,严重失职扣10 分。

⑷出现滥用职权有损学生会形象,一次扣15 分。

3、学习

⑴考试出现作弊行为者坚决免职。

⑵考试一门不及格扣5 分,考试两门不及格予以停职(选修课不

九、附则

1、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2、若本制度与在此之前有关制度相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3、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在主席团。

大学学生会规章制度2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加强学生会的内部管理、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学生会组织建设、严肃学生会各项纪律、对学生会成员进行约束、管理与监督、使学生会的工作稳步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生会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生会制度及学校其他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义务。

三、学生会干部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积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四、服从学校及团委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五、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反映同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维护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六、学生会成员应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经常交流沟通,互相学习。

第二章 细 则

学生会的工作部门为纪检部、环保部、出勤部。

纪检部:负责早自习,午自习的纪律检查,校园内违纪行为的监督与检查。

环保部:负责各班级包干区卫生的检查,以及学生破坏校园环境的检查与监督。

出勤部:负责早上和中午迟到和旷课的检查。

学生会主席负责三个部门工作的汇总和记录,监督和检查学生会成员的工作。

各部门部长负责协调、帮助该部成员完成工作。

礼仪

学生会成员应举止文明、仪表端庄,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记名、扣分

(一)穿奇装异服、穿高跟鞋、穿拖鞋或鞋拖的(扣1分)

(二)校内骑车、溜车的(扣1分)

(三)烫发、染发、留怪异发型、染指甲、化妆的(扣1分);

(四)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吸烟喝酒、脏话不断的(扣2分)。

(五)利用工作之便故意迟到的(扣1分)

(六)不尊重老师、以大欺小、侮辱同学的(扣2分)

(七)到班级执勤时应该给予值班老师请示,获得批准后方可检查,顶撞、辱骂老师,不服从老师管理的(扣2分)。

例会

学生会将定期召开例会,不定期召开学生会全体成员大会。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或结束,召开学生会全体成员大会,通报学生会工作情况,部署或总结学期工作任务,宣读工作要点,进行优秀部门及干部表彰,主席团及各部部长作简短发言。

学生会干部或成员在例会中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记名、扣分。

(一)迟到、早退、无故旷会的(扣2分);

(二)不遵守会场纪律,说话、讨论、大声喧哗等扰乱开会的秩序的(扣2分);

(三)开会期间看书、睡觉等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扣2分)。

值勤

学生会值勤人员在值勤时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记名、扣分。

(一)迟到、早退、旷勤的,检查工作结束后故意在外逗留的;(扣1分);

(二)徇私舞弊、公报私仇、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的(扣1分);

(三)嬉笑打闹、交头接耳、看课外书等做与值勤无关的事的(扣1分);

(四)无正当理由与同学发生冲突,打架骂人的(扣2分);

(五)和其他同学、特别是违纪同学嬉笑打闹的(扣2分);

(六)讲人情或怕得罪人而不记录、值勤人员之间互相通融的(扣1分);

(七)值勤或开会不带笔和本子的(扣1分)。

请假

(一)学生会干部不能参加会议和值勤的,需向本部部长或主席请假。

(二)学生会干部请假准许后,部长或主席应安排人员替岗。

工作证

工作证或值勤证是证明学生会成员身份的证件,学生会成员应保持工作证或值勤证完好无损,并在开会、值勤等工作时间佩戴。工作证或值勤证应一律佩戴在胸前,并将带有姓名、职务或“值勤”等字样的一面朝外,证件丢失不再补办。

学生会成员在工作证使用中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记名、扣分。

(一)开会、值勤时不佩戴工作证或值勤证的(扣2分);

(二)工作证或值勤证转借非学生会成员的(扣2分)。

奖励

量化实行100分制,每名违纪学生会成员所扣分数,均计入所在部门总量化所扣分数。

(一)半个学期中得分最高的部门给予部长以及该部成员奖励和表彰。

(二)半个学期中得分前三名的学生会干部分别给以奖励。

(三)学期末总分最高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大学学生会规章制度3

1、为了提高学校各方面发展,抓紧学校团委工作,学生会工作和少队工作其中学生会工作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部分之一,所以加强学校学生会工作进贡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2、学校领导安排下制定学生会负责人。

3、全校学生会主席对山古丽同志。

4、学生会工资负责如下:

(1)学生会主席选出每个班里2个学生会成员。

(2)学生会举行升旗降旗仪式。

(3)每周2次检查全校卫生清洁并总结。卫生工作差的班集体用喇叭通报,一次扣办主任考核分。

(4)学生会成员每天站在大门口热情欢迎学生到校上课。

(5)学生会公平检查总结每天的早读,少先队代红巾,团员带团会比列等情况。

(6)学生会组织用喇叭通知新来学生,学校纪律,制度。每天学习“中心学生日常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

(7)每天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8)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举行各项知识竞赛,爱国卫生,体育活动等。

(9)学生会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10)学生会按照考核总结期末选出优秀班集体。

通过学生会成员和学生会负责人的努力根据上面内容坚持落实。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努力奋斗取得好成绩。

大学学生会规章制度4

一、总则

为了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健全的学生会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骨干队伍,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体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服务同学”的宗旨。结合实际情况,特定本条例。

第一条 学生会干部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养好的品德修养

1、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令法规和校纪校规,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

3、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密切团结广大同学,要有进取精神。

4、要虚心接受广大同学合理的工作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5、要有“服务同学”的强烈意识,不允许学生会干部有任何脱离和凌驾于广大同学之上的行为。

第二条 学生会干部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1、要有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于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

2、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勇于承担学生会工作,善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要从实际出发,有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条 学生会干部的其他素质。

学生会干部要勤奋学习,学习成绩良好,要主动积极关心和帮助成绩后进的同学。

第四条 学生会干部任命与选拔。

学生会干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公开公平的前提下,采取推荐、自荐、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并坚持“能者上,庸者让,碌者下”的任聘原则。

二、各部工作

(一)、主席团

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组成,是主持学生会日常工作的最高组织和管理机构,学生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副主席分管负责制。按照《学生会章程》开展各项工作;

1、全面负责学生会组织的工作,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2、负责学校学生会的总体工作,支持学生会在团委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

3、接受团委监督和指导,支持各班班委会的工作并接受学生会全体成员的监督。

4、领导各部门开展工作,对各部工作进行考察、监督。随时抽查、监督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

5、负责监督各部长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联合开展大型活动;

6、有权抽调其他部门成员到分管各部从事协助工作。

7、负责定期召开学生会工作会议,研究学生会重大事项;召集和主持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

8、负责起草实施学生会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

9、代表和维护学生的利益,参与学院民主管理。

10、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宗旨:

学生会主席团是学生会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是学生会组织的首脑和核心,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对学生会日常事务、大型活动和人力资源的实行宏观调控。全面主持学生会工作,并对各部门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保证学生会正常运转。

(二)、学生会办公室

以协助学生会主席团处理学生会日常事务为工作中心,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负责校学生会自身建设的非职能部门,在学生会管理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咨询、建议,参谋的作用。促进学生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协助主席团、常委会处理院学生会日常事务;

2、负责学生会日常公文的起草及处理工作,以学生会名义发布通知;

3、组织安排学生会工作月例会、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各类会议,做好各项会议的通知、负责准备、记录及考勤;

4、负责学生会各类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做好“学生会大事记”记录工作;

5、负责学生会的办公室、会议室和仓库的管理,负责学生会固定资产及各类物品的保管、使用及分配;做好活动经费的预算、支出、收入登记;

6、协助主席团开展学生会纳新、竞聘、考评、评优工作;开展各部门的培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水平;

7、协助主席团调配人手、传达通知、撰写有关文件,并对学生会工作进行新闻报道;

8、管理学生会各种文件、信函、报纸等,并对文件、信函登记,存档;

9、安排学生会干部值班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学习生活部

以提高同学们学习意识、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为目的,开展各种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了解和掌握同学的学习情况,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协助教师共同探讨教改新方向。协助学校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引导同学营造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创作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书画大赛、知识大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针对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讲座和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

2、邀请学校或举办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开拓同学的学术视野;组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举办各种经验交流活动,如读书活动心得交流会,新老学生学习交流会、思想交流会等;

4、联系各班学习委员,深入了解和调查同学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动向和意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并根据需要,定期召开各班学习委员工作会议,讨论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并及时予以解决。促进教与学的交流、发展;

5、定期做好全校学生宿舍的卫生检查,统计公布检查成绩。督促和指导全校各学生公寓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6、负责对寝室卫生、教学楼卫生、食堂卫生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及时总结,汇报,监督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生活中的情况,协助有关部门解决;

7、举办寝室文化设计比赛,开展“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

8、了解同学生活中的需求及困难,组织活动给予及时扶助。

9、指导各班生活委员开展工作,定期对各班生活委员进行开会、对卫生不好班级进行批评、同时也对卫生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开展“无烟宿舍“评比活动;

10、做好伙食管理委员会工作;

11、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

宗旨: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全系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宣传部

以宣传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各时期的工作与活动为中心任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时代脉搏,对我校学生宣传校园文化,报道先进事迹的一个职能部门,与学生会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帮助各学院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学生会文化及时向同学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

1、协助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制作各种活动的宣传海报、标语及横幅,布置学校团委及学生会举行的各种活动的背景及各种展览活动;

2、负责学生会各项重大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全程宣传活动;

3、组织学生会各部和有关学生做好新生入学、欢送毕业生等宣传工作,管理好学校宣传栏;

4、配合形势,开展美化校园、提高思想觉悟的各种活动,如书画评比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开展有关的艺术创作等活动;

5、指导各班宣传委员开展工作,组织各班开展手抄报的检查、评比;

6、并对一些重大的节日,实事进行及时准确的宣传;

7、定期召开每班宣传委员会议、进一步落实学样下达的通知与任务;

8、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五)文艺部

组织各种健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举办各种艺术讲座、演出,帮助同学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同学创造文娱才能锻炼发挥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和广大同学课余文化生活的部门。

1、具体落实每学期的文艺汇演及周末舞会的组织策划实施;

2、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丰富和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修养,策划和组织学校大型文艺汇演和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元旦文艺汇演等。

3、落实各班文娱委员职责,发现培养文艺人才,指导各班文艺委员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负责每次文艺汇演的参赛选手的选拔、训练及组织工作。

4、举办各种文艺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文艺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

5、组织全校各班积极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且要组织编排节目代表学生会参加。

6、及时发现和培养文艺活跃分子,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

7、及时了解掌握同学们对文艺活动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做好反馈工作。

8、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宗旨: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装点中新的文化舞台,将欢声笑语、莺歌燕舞,注入点线之间的大学生活!

(六)体育部

以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推广体育运动为工作中心,积极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并协助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1、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具体落实每学期的篮球联赛,足球赛,协助校运会的组织工作;

2、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核实学生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举办全系性的各种体育比赛和有关知识讲座,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广大同学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体育欣赏水平;

3、经常听取同学们对开展体育活动的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反映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4、负责院运动会参赛选手的选拔、训练及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学生活动的部分安全问题;

5、定期召开各班体育文员会议进一步加强各班学生对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各班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6、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开展各种友谊比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比赛,增进友谊,强身健体。

7、负责组建各类健身俱乐部。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宗旨:

弘扬体育精神,锻炼身体素质,为同学服务,为中新争光!

(七)社团部

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服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广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大力开展敬老助残、义务家教、青年志愿者等社区援助活动,增强学生关心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促进学校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协调各社团的关系,健全各社团组织结构,指导各社团工作的正常开展。

1、组织同学参与各种自强自立的实践活动,负责学生会联系校外社会实践的工作;负责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的分配、联系以及管理工作。

2、组织和监督各项活动,保证服务质量,并做好记录,总结存档;

3、组织学校志愿者及志愿者相关活动;

4、负责组织全校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优秀的社会实践论文;

5、为各个社团服务,解决各个社团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发展新的社团;

6、指导各个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在务实创新的基础上办出社团的特色;规范开展各个社团的活动;做好社团的新老交替的继承工作;

7、制定并落实社团的大政方针、()工作目标等;负责学校各类社团组织工作的指导与建设;

8、积极引导、管理、协调、服务、监督和考核全校的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研、文体及公益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9、加强与校内有关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密切与兄弟高校相关学生社团组织的关系,互相学习,加强协作;扩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10、完成上级组织分配的其它工作任务。

宗旨: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我系与社会及各兄弟院校的沟通和联系。负责我系学生会对外整体形象的设计。负责各项涉外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实施。提高学生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三、资产管理制度

1、凡学生会固定资产由学生会办公室统一管理,新增固定资产由学生会办公室登记造册;

2、学生会固定资产一律由学生会办公室专人保管,未经主管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借用或搬动,同意借用后,需填写借条交办公室备案;

3、学生会固定资产使用者须正确使用和认真保管,如发现损坏,使用者需积极保修。如属故意损坏(包括不按规定操作引起的损坏),应按价赔偿;

4、学生会办公室仅为学生会办公使用,非学生会成员不得无故进入办公室活动;

5、学生会活动室的房间钥匙,只限学生会工作人员所有,不得转借他人,任何人不得私配。所有放固定资产的房间钥匙,未经办公室的同意,不得私自使用。

6、节约运用所有学生会办公室资源,做到不浪费、不滥用。

四、财务制度

(一)财务管理和使用

1、学生会活动经费由学生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各部监督;

2、学生会各部门开展各项具体活动前,必须向主席、学生会办公室领导提交经费书面申请和预算方案,经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主席、团委签字批准备案后,方可开支;

3、学生会各部门资金只限于预算范围内;

4、各部门进行经营性服务时,除支付工作人员一定酬劳外,余额全部纳入学生会活动经费。

(二)财务报销

1、学生会所有开销符合各部门的报销资金必须是事先申请并经主席、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团委领导批准备案领导批准备案的方可,否则不予报销;

2、学生会各部门所报销的发票一律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注明用途,由主席、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团委领导审核批准并签字后方可报销。

五、考核、奖惩措施:(具体考核标准另行通知)

(一)为了使考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更好地规范学生会成员的工作,特实行工作考核制,学期末进行总结评定。具体规定如下:

1、每人基础分10分,在此基础上加(减)分,其中,干事的考评由各部部长、办公室负责平时考勤;

2、根据个人所得分数,对于分数低于5分者,本学期不得附加分,不得参加本学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对于优秀者,学生会将颁发荣誉证书;

3、对于中途自动退出学生会者,取消其评选奖学金及学生会干部评优资格;

4、对于开除学生会者,此后一年不得参加任何团委、学生会、社团的评优活动,包括奖学金的评选。

(二)对违纪或没有尽职尽责人员的处理:

作为学生干部,学生会成员首先应自觉遵守好校规校纪基其它各种规章制度,为其他同学做好表率作用,若违纪或失职则给予以下处分:

1、学生会成员若违反了校规校纪,除按规定进行学校处分外。还要视情节撤销其在学生会内的职务,直至开除学生会,并不得参加本的各种评优活动;

2、学生会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始终报有服务学生的思想,时刻心系学生会。若行为与学生会整体利益相违背,或只挂职而不干实事,则直接撤销其在学生会内职务;

3、坚持例会制度,对无故旷会或迟到者在例会上通报批评,并个人做检讨,累计达三次者,按自动退出学生会处理;

4、发现学生会成员在工作中徇私舞弊,走后门,则撤销其在学生会内职务、并开除学生会;

5、学生会成员不按时值班,或值班时做与学习、工作无关的事则给予严重批评,累计达三次者撤销其职务;

6、学生会成员对自己部的活动必须按计划进行,对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必须及时、认真地完成,有意见可以保留,且可以及时提出,否则完成不及时或耽误学生会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则本人需作认真检讨,且在例会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若再犯则直接撤销其职务;

7、为使学生会能有顽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生会成员在干好自己本部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其他部开展活动。若发现有跟同学闹别扭或对非自己部的工作不关心者,则对其进行严重批评,若仍不改正则直接撤销其职务。

六、日常工作纪律制度

1、必须树立为学校,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观念;

2、工作中不徇私舞弊,做个公私分明的好成员,不计较个人得失,能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认真工作;

3、能服从学校、组织的合理管理,乐于接受分配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讨价还价,做事讲究原则,按流程办事。

4、工作中必须讲究文明礼貌,讲究方式、方法,热情对待他人,对同学采取不恰当的手段进行管理;

5、学生会个成员必须仪表端正,不穿奇装异服,不剪怪发,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6、各成员工作中必须尽心尽职,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有不怕苦、不怕脏、敢管、敢抓的品质;

7、各成员之间要团结友爱,工作中应戒骄戒躁、不互相轻视,不搞小集团、不闹矛盾,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8、学生会各成员在工作中必须准时参与各项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不缺会,有事必须按程序请假。

七、会议制度

1、学生会会议包括学生会全体成员会议,学生会工作月例会、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主席会议、部门会议等;

2、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会工作月例会,全体成员必须参加的会议,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3、每周一次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会议,时间为每周日晚7:00—8:30;

4、各部门会议依据工作需要,自行决定;

5、会议支持民主集中原则,会议议程要求紧凑,简要,有的放矢,畅所欲言;

6、为保证通知的畅通,不得无故关机拒接电话。开会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特殊情况事先请假;

7、为保证会议的通知、到会情况,学生会办公室会在每次学生会全体成员会议,学生会工作月例会、学生会初期大会、学生会期末大会分发会议通知单到每一位学生干部手中,确保通知到位。

7、正常上课期间,一个月内请假不能超过两次,违者予部通报批评;三次以上无故缺席,将开除学生会。

(一)部长工作例会及临时会议

1、每周一次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

2、时间:周日晚7:00;

3、参加学生会工作部长例会成员:主席团成员、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及各部部长;

4、例会上及时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下期工作进行计划安排;

5、临时会议,临时通知;

6、无故不到者,一次扣2分;

7、迟到一次扣1分;

8、病事假(需在开会前2小时将书面请假条交于正、副主席,签字有效。)并扣0.5分,否则扣2分;

9、找人代会扣1分(课事假除外);

10、一个学期旷会、迟到、请假次数超过5或者连续三次迟到者开除学生会。

(二)部门内部会议

1、开会时间以部长通知时间为准,有办公室负责考勤进行随机抽查;

2、无故不到者,一次扣2分,一个学期旷会、迟到、请假次数超过5或者连续三次迟到者开除学生会;

3、迟到一次扣1分;

4、病事假(须在开会前2小时书面请假条交予部长,签字有效)并扣0.5分,否则扣2分;

5、会议结束后要打扫办公室,把卫生工作干好,无故不打扫,所有参加会议成员各扣1分。

(三)学生会全体成员大会

1、无故不到者,一次扣3分,旷会、迟到次数本学期超过5次或者连续三次旷会者,开除出学生会;

2、迟到一次扣1分;

3、病事假(须在开会前2小时将书面请假条交予部长,签字有效)并扣0.5分,否则扣2分;

4、开会入场后不得交头接耳、保持会场安静。发现交头接耳者给与扣分2分;

5、开会期间认真听会并记录,不得睡觉、说话、吃东西、看其它书籍等。一经发现扣分2分。连续三次发现且不改正者,开除学生会。

6、未经批准私自接打手机将给予口头警告,再犯者给予扣2分处理。

八、值日考勤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2

大学生对于参加“挑战杯”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中途就被淘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选题不好,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好事半功倍,选题差劳而无功。因此, 对于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本文作者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的实践经历。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的作品题目进行剖析, 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从选题原则、选题途径、选题策略和选题禁忌四个方面来探讨“挑战杯”作品的选题问题。

一、选题原则

从挑战杯竞赛的宗旨、目的以及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挑战杯参赛作品的选题需要遵循“先进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四项原则[5]。

(一)先进性

先进性就是指你的作品能够反映当今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当某一作品的选题处于学科前沿或是研究别人未曾研究的领域,或是虽然有人研究,但还没有成果出现的领域, 那么该作品就具有先进性,在竞赛中就有可能获胜。 比如第一届挑战杯北京大学的作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该作品是把计算机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这个选题在当时就具有先进性。我们知道,在上一个世纪中,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才开始问世,8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更谈不上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在当时,把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都具有先进性。如果对历届挑战杯的作品题目进行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到,第一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的作品中,有一半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以后逐年下降。图1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计算机应用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最高奖为一等奖,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如果现在再来利用计算机来从事某一领域内的研究,就很难具有先进性可言,更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那样热门。一般在新兴学科和热门领域内选题,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学科发展水平,具有好的先进性。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图2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

(二)创新性

在战杯中获奖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选题突出“新”,创新性非常显著。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又分为多个层面:它包括理论上创新、方法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和应用上创新等等。

1.理论上创新:理论上创新是指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学生自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后逐步上升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一般只有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有了新的理论见解,不论是否采用他人的技术或方法来验证,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如果思想、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均为自己所开创,那么你的选题就属于原创课题。这种课题容易得出新的结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风险和遭受非议,也是值得探索的。

2.方法上创新: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一些已有的问题,也常常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科学结论,这种选题也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这里说的“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自创的新方法,也包括将别人创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由于理论积累和思维深度、广度还是相当有限,一般难以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因此,主要的创新形式是在技术、方法和应用上的创新。

3.技术上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技术,比如新设备、 新试剂、新手段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选题具有很好的新意,往往能够更好地证实或否定别人的思路或假说。

4.应用上创新:是指把他人思想、技术或方法,应用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上去,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可能得出新的科学结论,有时还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应用上创新的关键是要寻找到新的材料、新的研究对象或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由于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社会问题, 前人不可能进行研究,所以选定这方面的课题,只要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研究价值, 无须费力气去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架。

图3是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从创新点进行分类统计。图3统计结果显示,获特等奖作品中,应用上创新排第一位,约占52.2%,其次是方法上创新和技术上创新,各占26.1%和21.7%,而理论创新最少。理论创新需要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由于大学生受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践锻炼,所以很难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或研究对象上的创新,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那种使用已有的思路和理论,在技术上和研究对象上又没有新意,只是重复、验证或丰富他人的结论,就缺乏创新性。从历届大学生“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题目中不难看出,好的作品不但突出选题上的“新”,而且在一件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创新点。

(三)价值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对人类社会有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性在于通过研究能够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增强人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为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服务。总之,价值性在于无论何种选题,都应该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够对社会的进步有贡献,能产生效益的(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所选的题目要具体,在你现有的条件下要能够实现。它包括你的假设是否合理,你的设计路线是否可行,你的实验条件是否跟上,你的经费是否充足,你的人员知识层次是达到,你的外部环境是否允许,你的研究对象是否支持,你的研究资料是否能够获得,你的调查是否会受到阻挠等等。

除了上述所说的四项原则外,大学生在选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有些学生一开始非常热衷于挑战杯课外研究,但由于对从事的研究课题不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厌烦枯燥无味的实验,以致失去研究兴趣,半途而废。这也属于一开始选题就出现了问题。

二、选题途径[6]

我们知道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后,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题,好的题目从哪里来。一般可从以下10个途径来考虑。

(一)热点问题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一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发布有关该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热点,选题时可以依据有关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提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科研课题。

(二)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人们对手机彩电等显示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便得到快速的发展,因而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为了推动市场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从社会需要中选题, 往往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也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亲身实践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捕捉生产和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例如关注生态村建设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生态环境产业化问题等等。

(四)空白地带

科学在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地交叉与渗透。在交叉处的空白区寻找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也能形成十分有价值的课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 领域中,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效果和作用。

(五)观点质疑

任何一种理论或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因此,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理论和观点。当人们从来没有质疑牛顿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时候,爱因斯坦却对其进行了质疑,并由此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许多前人的理论和观点,随着时间和科学的发展,都会显示出缺陷和局限性。只有质疑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提出更新的理论和观点。

(六)历史难题

善于发现书本中的历史难题,也是选题的一条途径。我国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从“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从而解决了概率界多年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并创建了“侯氏定理”。 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

(七)学术争论

对于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历史上往往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例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和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上最著名的学术争论。关注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八)反面思考

在思考问题时变换一个不同的角度,从相反方向思考。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但是, 如果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也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反复推敲

在阅读书本以及期刊文献时,经常会遇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在给定范围内”等一些限定词。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这些限制词,是发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科研选题也是很有启发的。

(十)失败案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案例中寻找到失败或失误的原因,就有可能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科学大厦,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图4从是选题途径的角度,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显示, 获特等奖作品中,源于热点问题的选题约占30.4%,其次是源于社会需要的选题占17.4%。如果仅对社会科学类进行统计,9件获特等奖的作品中,有4件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占44.4%。因此,有关社会调查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题,需要瞄准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加工、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以上简单地列举了科研选题的常见途径。对于千奇百怪的自然界和复杂多端的人类社会,有着各种疑难杂问。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导师的指导下,就会找到合适的科研课题,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选题策略

(一)类比策略

通过研究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采用类比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二)对立策略

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采用对立思考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三)转换策略

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来获取研究课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转换策略一般是通过巧妙地绕过问题障碍,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未知问题变成已知问题的一种思考策略。例如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 就是运用了转换思考策略,利用浮力等于物体重量这一原理,解决了当时无法直接称大象的难题。

(四)移植策略

移植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或方法, 移植到其他领域,进而产生新课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四、选题禁忌

(一)选题过大

学生对于所选课题应是力所能及和深有体会的, 切莫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学生在科研选题时必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难题,而且要对所选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

(二)缺乏条件

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科研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研究资料、科研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究场地是否具备,研究时间是否能够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选题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的时候,既要注意实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实际需要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够研究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

(三)含糊不清

科研课题一定要精练、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空洞。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而且目标不清楚,难以下手。例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从形式上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却含糊不清。到底是研究如何优化教师行为,还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两者都研究,研究的切入口、研究的重心又在何处?这样表述,带有结论性口气,更像一句工作口号, 缺乏研究的味道。

因此,大学生“挑战杯”选题不宜选太大、复杂的课题,更不应该选择带有结论性、口号性的空洞课题。

摘要: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作品题目的剖析,探讨了挑战杯参赛作品选题的基本原则,并从热点问题、社会需要、亲身实践、空白地带、观点质疑、历史难题、学术争论、反面思考、反复推敲和失败案例10个方面,以及类比思考、对立思考、转换思考和移植思考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选题途径和选题策略。最后对选题禁忌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挑战杯,科技作品,选题,剖析

参考文献

[1]张灵,胡桂英.从“挑战杯”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高师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2007,(11):168-169.

[2]平扬,冀宁,李新玲.109名院士为“挑战杯”题词:鼓励青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7-11-01.

[3]柳晓森,陈杰.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王兆国致信祝贺[N].人民日报,2007-11-16.

[4]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官方网站[DB/OL].http://www.tiaozhanbei.net.

[5]宋伟.科研选题论证中的四原则[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1,3(04):70-71.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学术科技活动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进行创新型科研的重要基地,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各种学术科技活动为平台,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缺乏创新的毅力。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灌溉式教学,轻视实践;创新实践活动少,学生参与少;一些专业课设置不合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成为重中之重。大学生要在大学校园经历四年,四年光阴不短不长,却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大学生有自己热爱的专业知识,以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关键。

二、基于学术科技活动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具有创新性、探索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创新是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灵魂,探索是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有效途径,自主是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必备条件,实践是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并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平台上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为国家储备高素质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要积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把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让他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教育环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并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活动、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非常关键。

高校要鼓励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下,积极参与实践科研活动(类似“挑战杯”“建模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为让大学生能够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一些科技社团,高校要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通过创造这种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迎接挑战、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还是大学生本身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等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

面对当前许多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高校必须开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新思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组织模式进行探索,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并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际工作中尝试实践。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给予入门指导,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全程式培养模式,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之人。

2.探索过程中的体会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方院校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科技竞赛活动,为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能力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以泰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我们以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为契机,开展适合本专业的学术科技活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科技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认证杯”数学中国建模网络挑战赛等。我院还积极开设特色的社团,宣传组织全校同学参加。

在每年的五月份,学校都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建模协会每年都被评为“校十佳社团”。每年九月份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我院系的学生积极参与,全校大学生也都积极参与。竞赛前期,学院组织赛前筛选,以赛前模拟考试选择有能力、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参加,还组织专业知识渊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竞赛期间,我院还领导成立创新实践小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从旁辅助;竞赛结果出来之后,学院领导给予获奖人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公示,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同时,对于每年举行的科技立项,鼓励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譬如,我院李同学在房亮导师的指导下,于2011年参加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其“农村联合生态养猪实施方案设计与分析”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并且得到了泰安市政府的重点资助。此项目的成功,激发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

不仅如此,院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开设了科技创新所需知识的相关课程培训。课余时间为学生请一些有名人士开设科技讲座,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指导。最终实现课程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由此来构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学院网站上,学院通过“科研研究”专栏对学术科技活动进行宣传,并展示科研成果,让全校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最前沿的学术科研竞赛。

以上举措都是以学术科技活动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很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3.以学术科技活动平台,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学术科技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锻炼,自我能力的提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不能用传统的“灌输”方法来教学,应该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及正确引导。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高校是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校风学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积极开展类似“挑战杯”的科技竞赛来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只有充分实现学生、教师、高校的三方共赢,更加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祖国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建设美丽中国。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重点以各种科技竞赛为平台,构建适当的科技活动组织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时期,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核心要素。对于大学生而言,根据自身专业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以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高校和社会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大学生自己更要珍惜时间、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代玉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9(2):199-124.

第九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总结 篇4

为更好地贯彻学校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发扬学生的科学进取精神,数学科学学院以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开展了以“扬科学精神 育专业人才”为主题的科技文化活动,旨在拓展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理论,发挥大学生的无限潜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塑造新时代的科技人才做好铺垫,以实际行动为党代会献礼。

一、精心准备,大力宣传,营造科技学术节文化氛围

为做好科技学术节的筹划工作,使学术节更顺利地展开,我院作出积极的准备工作。学院党支部和分团委高度重视,开展多项动员大会,加大宣传,并对同学做出了明确的学术指导;在选拔活动负责人方面,学院领导注重人员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人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达到科技学术节的实际目的,学院积极准备了多项调查问卷,并对活动细则做了科学分析,使同学们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汲取营养、提高能力。11月18日,数学科学学院第九届科技学术节正式开幕,昭示着学院科技学术节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切实贯彻好弘扬科学精神、投身创新实践的重要思想。

二、科技促进学术发展,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展开

为体现科技学术节的主题,数学学院以学生组织为领头羊、各个团支部为支撑,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大家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参加了课外学术作品的创作以及评选活动,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论文质量,调查报告的可靠性,从而引导和激励同学们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为成为一个成功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课外学术作品的创作提高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了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拓展了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创新意识,并从中发现了一批优秀学生作品,起到了活跃学院氛围的作用。(条理,过于繁琐,创业计划书和科技学术作品都属于“挑战杯”,应突出学生参与两重大赛事)

在此,我院还积极组织了科技文化知识竞赛。此竞赛展示了我院的科技教育水平。竞赛题目涉及广泛,既有一些常识性的科技学术问题,也有高尖端、高水平的科技前沿问题。活动举行期间同学们表现积极,使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专业文化得到完善,并充分体现了当今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青年学生的活力,展示了数学学院的优良学风,为下一步科技学术节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页、FLASH、PHOTOSHOP设计大赛”,大赛不仅为科技学术节营造了浓厚的科技艺术氛围,普及了电脑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了数学学院良好的学风建设。在12月1日到10日,我院隆重举办“大学生看世界”摄影比赛,比赛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此比赛激励了同学们更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科技学术节期间,我院播映了多部以科技为主题的专题电影,被同学们广泛接受,数学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集师生员工智慧力量,积极探索既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又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力争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三、彰显专业特色,展示教学成果

扎实巩固的专业知识是每位同学以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支撑,数学学院通过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丰富强化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提高水平;通过专业比赛,彰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三大专业的特色。我院围绕科技学术节的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的多项活动及报告,具有极高的先导性及教育意义。本次一系列的专业活动注重提高同学对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作出鼓舞和指导。

我院在科技学术节期间开展了授课模拟、网页设计、会计实务大比拼等比赛形式,丰富了学院的专业教育方式,提高了专业素养,并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科技学术节期间,我院孟广武院长对毕业生做了专业培训,通过此类专业培训,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为以后在社会上立足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我院党支部与分团委结合,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模拟授课大赛”,此类赛事为学院数学专业学生提供一次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实习支教和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09级会计专业珠心算小组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科技学术节结合起来,举行了“珠算大比拼”活动,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身其中,积极拉动了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我院开展了“会计实务大比拼”活动,此活动以提高会计从业潜能、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宗旨,开展点钞大赛、会计凭证制作、会计电算化、会计处理流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核比拼活动,培养专业操作能力。

教室文化所体现的是一个团支部的精神面貌,体现专业特色的阵地,因此,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数学学院展开教室墙纸装饰大赛,每个团支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把专业特点展示在墙面上,并发挥团队精神,设计出一个个兼美学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墙纸图案。此类活动表现的内容充分显示了我院的特色,也是我院教育工作的一种良好方式。

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注入科技新元素

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养育优良人才的沃土,科技学术节虽然是以科技为重要出发点,但科技中包含的文化底蕴依然是众多学子需要提高的方面。为加强同学们的文化修养,提高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能力,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众多活动中,同学们均积极参与,很多优秀人才也脱颖而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与良好风貌。

为帮助同学们完成好的大学规划,数学学院发起了以“赢在大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此征文比赛要求同学们畅谈自己的大学畅想,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大学,规划大学生活,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发展做好基础,同学们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梦想,分享自己的大学设计。征文贴合学生实际,具有广泛的接受性,也使同学们认识到现在面临的问题,能更好地规划好自己以后的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院的学生教育工作开辟了另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

完美的宿舍文化是更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石。数学学院本着“让每位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原则,通过举行宿舍文化节,开展宿舍征文、宿舍文化装饰、宿舍DV、宿舍PPT展示等比赛形式。经过严格筛选,我院推选出“文明宿舍”、“和谐人文宿舍”等先进宿舍。此类宿舍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目的,建设美好的家园,为我院的宿舍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使我院的宿舍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使我院的宿舍文化底蕴更进一层楼,使同学们多了责任感,并弘扬了学院精神。

笔下生情,为提高课堂质量,端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我院开展了课堂笔记大赛;大赛融合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当中,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歌声悠扬,为丰富学校生活,提高学生展示风采的积极性,我院举行了K歌大赛,该大赛使很多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娱乐了他人。数学学院以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展示大学生的精彩生活,为学院带来一股青春的气息。

五、发扬创新创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出色的口才、机智的反应是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数学学院举行了口才风采大赛、模拟法庭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活动,同学们用敏捷的才思、幽默的语言、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思维,敢做敢说的优秀特点,也使学院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开阔,更具有吸引力。树立创业精神,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要求。数学学院遵从“科教兴国”战略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该大赛需要精确的定位和认真的分析,每个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增强团队精神,本着“我的创意,我经营”的理念,从现实角度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把可行性放在关键位置,以人为本,科学的制定创业计划。该创业计划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上交,从中不乏很多优秀作品,计划书通过PPT展示,用边解说边展示的方法诠释每个团队的创业理念。此类活动提升了同学的自主创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并能使大家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正,同时该活动也提升了学院的形象。

为搜寻民间艺术人才,展示传统文化,数学学院开展了手工艺品大赛。该大赛得到了同学的积极响应,很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此类比赛体现多才多艺的理念,涵盖了各种形式的民间作品,充分显示了我院的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为我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版。

六、总结

数学学院在校团委的统一指导下,以科学发展创新为主题,以“文化、创新、实践、成才”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群众性活动。使广大青年学子更加崇尚学术、更加坚定信念、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进一步弘扬了创新精神,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了我院的先进教育理念,加强了我院的学生教育工作,发展了我院的科技学术力量,丰富了我院的科技文化内容,使我院的科技学术教育不断发展。当然这次科技学术节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挑战杯”大赛缺乏一定的深入了解,大量借鉴前辈经验;活动开展的宣传力度缺乏,活动范围狭窄;有些活动组织缺乏条理性,组织机制不完善;一些考核制度不完善,评议并非透明化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以及苏步青、钱三强、卢嘉锡、周光召、朱光亚、费孝通等一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为竞赛题了词。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到目前为止,“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小挑战杯”,因为相对另一个项目,这个竞赛开展得晚)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这项活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成功地举办了十届。特别是近几届参与高校、关注媒体都在不断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竞赛活动十分关注,第三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挑战杯”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也为竞赛题了词,苏步青、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也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和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成为学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成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界接触和物色优秀科技英才、引进科技成果、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校的重视。随着“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声誉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对高校的学生课外科技与学术活动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6

(2004年6月10日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 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 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第十二条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第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

第十四条 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第十五条 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六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第十七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八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十九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四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二十二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六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七条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九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三十条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根据《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参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提名,主办单位确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第三十一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发起组织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发起组织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三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五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探析 篇7

制度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会语境下的一种方式, 英文的表达为“institution”, 泛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行动准则。杰克·奈特总结出制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 一个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构建社会互动的规则。第二, 一套规则要成为制度, 相关团体和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了解这些规则。”[1]道格拉斯·C·诺思对于制度的认识和杰克·奈特相似, 他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 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2]廖小平认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种由人们所制定或自发形成的, 具有普适性, 以激励、支配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规则体系。”[3]由以上三位的观点可见, 制度的含义极其丰富。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

(一) 加强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建设前提是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系统, 并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 记录和反映个人学术诚信表现, 以个人或者学术团体为单位、以电子化数据材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学术诚信档案中的学术诚信行为记录是根据学生真实的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进行记录的, 不是凭空编撰的, 是学术诚信行为的实时记录。这种形式的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强、记录对象的针对性、学生的实时参与性及教育性等特点。

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中的所有记录内容都是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学校学术诚信管理部门、学院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及辅导员等执行主体都能通过数据库系统如实记录在案, 可操作性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针对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是专门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活动而制定的档案, 是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实行动态的管理。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参与性表现在:学校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 在学生登录学术诚信档案的第一时间, 就要在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上郑重签字, 并且在以后的学术诚信记录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个人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 查阅自己的学术诚信档案, 对于学术诚信档案的记录存在异议的, 可以直接向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提出, 并申请重新审核, 整个档案的建立、记录、审核、确定过程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教育性表现在:学生学术诚信奋斗目标的确立、学术诚信自我教育、学术诚信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学术诚信行为正确选择等都属于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的教育性体现。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培育离不开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其将推动大学生学术规范常态化、机制化的进一步完善, 并且带动整个高校学术诚信信念的提升与学术诚信氛围的营造。

(二) 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在正确的学术诚信价值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术诚信规范、行为准则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目标, 使用学术诚信有关的理论基础和规范技术, 收集学术诚信基本信息, 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信念和学术诚信行为选择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评判的过程。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术诚信评价机构, 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是以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规范、促进学术诚信制度的发展及调动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修养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的途径, 主要有高校学术诚信管理机构评议、老师评议、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内涵、目的和途径都要求学术诚信评价过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与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的数值量化, 如学术剽窃内容所在文章内容的比例, 引用是否规范等, 学术失信的量化结果表达直观, 但不能明确地描述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性质。学术诚信的定性恰恰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 定性评价是学术评价办公室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给予性质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评价时针对学术成果给出一个量化结果是必要的, 同时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学术诚信性质评价, 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和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 将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根据学术诚信规范的标准, 按照学术诚信评价的要求, 对自己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诚信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是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诚信教育、自我品质提高的过程, 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自评过程中隐瞒事实, 弄虚作假, 以至于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形同虚设, 不起作用。所以, 必须在学术诚信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客观公正的民主评价制度, 根据学校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教育者及同学对其在日常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鉴定, 以保证学术诚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实践运用, 不仅表明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而且使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践行和评价中, 明确应该坚持什么, 抵制什么, 从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按照学术诚信的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 加强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建设

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构建是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有效保障机制。学术诚信监督制度, 需要学校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学院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人员、学术诚信教育者、辅导员及学生五位一体的合力, 共同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第一, 建立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两级学术诚信的监督机构, 负责专门宣传和教育大学生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执行学术规范的要求, 监督并检查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术失信行为, 加强高校学术诚信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利用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 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定期进行查阅并组织专家对相似学术成果进行鉴定, 确定是否存在学术成果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现象。第二, 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具体制度。如, 建立大学生学术诚信科研学术成果认证制度、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及学术失信公示制度等, 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网络公式制度, 定期公示部分学术失信行为的大学生, 使学术失信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 使大学生的学术失信行为完全透明化。在此基础上, 高校、教师和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查阅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信息。第三,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合力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学院、教师、同学及大学生自我的学术监督合力, 而且要重点加强对教师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建设, 不仅要加强全面监督建设, 而且要加强重点监督建设, 形成学术诚信监督的合力。

因此, 健全完善学术诚信监督制度, 形成学术科研的活动的大众监督制度, 让学术科研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保障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 加强学术诚信奖励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正确选择是需要全面的激励制度作用的, 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激励制度既能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又能从制度激励上影响学生学术诚信行为选择倾向。第一, 加强精神激励和榜样激励。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保持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学生, 通过宣传表彰、树立学术诚信典型等榜样激励手段, 宣传学术诚信信念, 激发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的内在认同感和责任感, 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积极性。第二, 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对在学术实践活动坚持学术诚信的学生, 不仅要给予学术诚信荣誉激励, 记录学术诚信档案中, 而且将学术诚信作为学术成果评奖评优、大学生入党等方面推荐的参考标准之一。

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激励制度的建设, 就是要使大学生从内心和行为上都认可学术诚信,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思想信念, 形成规范的学术诚信行为。

(五) 加强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的利用制度的强制惩戒的功能。运用制度的惩戒手段是利用高校的行政文件, 利用一定的行政办法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行政处罚过程。因此, 要保证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完善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更需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 对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要做出详细的规章规定, 并且要明确学生学术失信后的惩罚力度等制度方面的建设, 才能促使其自觉养成学术诚信品质, 在学术活动中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第一, 明确大学生学术失信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鉴别, 通过教育和宣传促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涉及学术失信从而形成学术诚信的自我约束。第二, 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要明确规定大学生学术失信的不利后果, 将学术道德教育和制度惩罚手段相结合, 根据学术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术失信行为, 使用不同程度上的学术惩戒手段, 促使大学生明确学术失信的代价远远高于用过学术失信获得的学术荣誉和学术成果, 使其收敛学术失信行为, 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第三, 要加大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严惩力度, 绝不姑息。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失信的学生, 要依据学术失信的不同程度, 从谈话劝诫、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甚至法律制裁, 绝不轻易让失信者逃脱惩罚通过严厉的学术失信惩罚力度, 让大学生对学术失信行为产生忌惮心理, 促使其在学术活动中不敢违背学术诚信。

大学生学术诚信惩罚制度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威慑作用, 从制度约束的严厉性着手, 促使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约束学术失信行为, 信守学术诚信。

(六) 加强学术诚信反馈机制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是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过程, 同时也是制度运行的实践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及有制度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等问题, 所以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学术诚信制度内容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能够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和创新。

第一, 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内容出现滞后性的时候, 要及时地自我调整, 删除制度建设内容中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容, 补充和完善与实际学术诚信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内容。第二,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反馈的现实问题, 结合实际学术发展情况,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改革和创新学术诚信制度。

只有当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 且自觉地形成对学术诚信制度的信念与敬畏感, 从而促使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日趋完善, 实施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23.

[2]卢现祥, 等.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15.

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 大学 学术制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学术制度从其字面意思来看,是大学有关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是约束和激励学者的学术行为、保障学科发展和学术活动运行的制度。构建符合大学学术发展规律、能充分调动学者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大学学术制度,才能通过知识的传递与创造最终实现培养人才根本使命。

1 制度的作用及特征

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方法,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工具性的特征,它规定了制度适用范围内每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都要遵守,规则的执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以客观的制度规则为准。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规则,是人们合作的前提,制度能够有效化解纠纷,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抑制机会主义蔓延,所以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①但是,制度也有优劣之间的区分,优良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诺斯认为,有效率的制度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它能够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产成果得到制度上的保护,使劳动者形成了一种对个人收益的理性预期,从而激励人们努力从事生产活动。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制度的主要作用之一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从降低人们“搭便车”的可能性,从而使每个人的生产收益最大限度地等于其社会收益率。第二,它能够给每个社会成员有发挥自己特长的自由,使人们各司其职,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好的制度可以增强人的自我权利意识、自主发展意识,提高人的主动积极性,增进人自我发展的进取心,从而使自我的人力资本增值,并进而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2 学术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

2.1 大学教学制度

大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教学质量对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着大学教学生产力的水平。教学制度涉及的教学系统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等,高效率的教学制度通常都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程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进行系统的思考,例如在教师层面用制度规定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教学权力,在学生层面规定学生具备的自主学习权力和课堂应该遵守的纪律以及学术上的规范,在课程层面规定上课制度、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等,在课堂教学层面制定基本的教学规范等。通过制度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约束和划清权力边界,才能设计出高效率的教学制度。

2.2 大学科研制度

创新学科知识、探索学科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并服务于社会生产是大学学术生产力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各大学都制定了许多带有绩效性质的科研规章制度,以促使大学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并期望在短时间内出高水平成果。比如科研奖励制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制度等。这些制度虽然大大增加了学者从事科研的动力,无疑会促进大学科研数量产出的提高。但是,由于制度在时间上的硬性约束,学者在从事科研时会倾向于选择科研周期较短、成果产出较快的低水平科研项目。所以,这样的制度设计违(下转第21页)(上接第11页)背了以质量为根本的大学科研产出。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产出采取一刀切的硬性时间周期規定以及数量化的考评制度,从长远看无疑会对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负面作用,长期以往,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对真正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产生挤出效应,并成为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的制度性诱导,因而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大学科研制度的构建一定要以保障质量为前提,不能一味地刺激科研工作在数量上的产出,而要认真研究学科的发展规律、科学研究规律和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要注重制度的导向性、长效性和实效性。

2.3 大学服务社会制度

社会服务作为大学学术生产中一项投入周期较短、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显著的活动,在当前各个大学中都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创收手段。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研的显著不同是,它能获得社会的经济回报和资源支持,所以具有资源上的自我补偿性,而不是像前两者那样是资源依赖性的。这也决定了社会服务的营利性和功利性更强,如果制度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具有资源依赖性的教学和科研造成冲击。例如我国现阶段许多学校为了增加创收,以学校收益为前提,不考虑学科间的差异和院系的实力水平,一律鼓励甚至硬性要求各院系从事社会服务活动。这样的制度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将人力资源过多投入到功利性的社会服务中,会使得一些教学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的院系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也对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健康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大学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有优良的制度来协调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3 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发展趋势

3.1 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

在学术体系内部,由于参与学术活动的各个学院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学者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彼此存在不同的观点,造成科研合作中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这大大降低了科研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教学与研究两者的关系上,也存在由于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而引起学术系统内部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面对这些对立与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性来协调,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机构,不同于一般性企业化的生产机构,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制度建设降低学术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最终实现资源集中用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2 避免学术活动中的机会主义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生而自利。同样,在大学中,参与学术活动的各主体在自身利益的诱致下,在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并最终导致学术失范和越轨。而学术制度是集体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开展各项学术工作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和必要前提,从源头上降低学术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学术制度的规范下,学校的学术活动就在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内有序运行,避免了由于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学术冲突和机会主义倾向,不仅保证了学术成果的质量,还减少了学术生产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注释

① 陈何芳.关于大学学术制度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6(1).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1年十佳团员申请书下一篇:泰安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