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24-05-07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1

(中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 组织建设的思考 占金云 摘 要

为不断加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地位分析,揭示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的建议意见。希望对进一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起到一点启示,更好地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关键词

新农村 执政能力 基层党组织

作者简介:占金云,安徽繁昌县委党校,讲师,安徽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脱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党史党建。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85-02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进一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对乡镇和村的工作起领导作用,是党的政策在农村得以贯彻、落实的依靠力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的纽带。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当前全国约有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约占其中的1/4。“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只有基础坚实牢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执政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党才能经受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联系群众,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与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国情。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

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总体上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加强,显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任务要求的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领导对基层党建的认识不够。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依靠组织部门“单打独斗”,涉农部门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合力。部分乡镇党委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创新成效不明显;甚至于有的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和少数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致使对有些工作研究不深入,落实不到位;有些地方存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不紧的问题,就党建抓党建,导致党建工作缺乏有效载体,经济工作缺乏动力和保证。

2.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素质能力不够强。由于基层体制原因,村级组织三年一届,有些党员在思想观念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算”的思想,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农村建设存有“等、靠、要”思想,缺乏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另外,受务工潮流的影响,大部分有胆识,办法多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孩子,在家创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社会观察 186 2011・05

(中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不强,没有真正发挥带头、带领、带动作用。有的党员干部心中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不善于作决策、抓落实,不会抓主要矛盾和问题,不懂得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对突发事件束手无策;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强,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够,特别是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发生的新矛盾、出现的新纠纷,应对的办法和措施不多,在能力素质上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办公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到位。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政务、电子政务应该是普遍推广与提倡的办公方式,但在基层农村,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很普遍,基层党组织办公和管理的基础设施很差,很多党组织没有电脑、没有传真,甚至连基本的通讯工具都没有,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难。甚至于,还存在部分基层政府无办公地点,党员干部无活动阵地,办公经费更是难得到落实。干部差旅费、电话通讯费和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费用无法兑现。村干部下乡安排生产的车费、通讯费也由村干部自己承担,导致村级组织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上面是21世纪,下面是20世纪”,管理手段的不同步,信息交流不快捷,工作效率难提高。

4.为民服务的工作方式相对落后。基层党组织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农村基层干部运用行政指令安排生产,常常缺乏市场观念,农民的经济利益未见好的成效甚至受到损害,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感降低,有的出现了信任危机。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多的村干部只顾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批示,不注重村情民情而盲目执行导致村民反感抵制,使工作难以开展,在村务公开过程中,摆花架子,玩假数字,避重就轻,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致使老百姓很不满意。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与时俱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离不开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抓好基础,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桥梁。基层组织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要加强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要给予重视,充分认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

重要性,并给予大力支持。

2.创立学习型党组织。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堡垒,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全体党员干部应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通过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使全体党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遵纪守法、在本职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党员和群众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和公仆精神的领导核心,真正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多少制约着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加大财政对基层党组织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活动室建设,多方筹措争取专项建设资金,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有一个活动阵地。活动产所的建设要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活动、村支部村委会办公等实际,不能盲目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4.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方式。要在服务态度上实现对群众的主动服务,要切实打破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于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示等方式推动工作的思维定式;摒弃那些只愿对上负责、不愿对群众负责、服务上级和领导主动、服务基层和群众消极的错误做法;克服那些认为工作对象已经是市场经济主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基层自治就是基层群众自己的事情,因而消极坐等、无所作为错误倾向,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引导基层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电子政务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化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总之,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就更加稳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2

一、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

1目前,很多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领导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在村民民主自治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如何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如何处理好党政一把手的关系,协调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是一个需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课题。二是班子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还需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还需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不断增强。三是培养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力度不够,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2班子陷于事务性工作之中,统筹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式和党对农村的新政策结合地区实际研究思考不够,办法、点子不多,开展的效果不好,农村积压沉淀的问题较多。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经济社会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党政一把手职责分工,推进分工合作。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实增强班子的团结,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班子的领导能力。

2要结合实际,加强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村委会的实力通盘考虑,详细规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分步实施。要以村委会有能力解决的群众又关心的问题为突破口,例如环境卫生问题,村务公开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等,想方设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要在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的情况下,在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集中力量解决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

目前,很多农村中,党员少,整个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先锋带头作用发挥不好。农村人口中党员所占的比例低,而且现有党员中年轻人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党员队伍人数少,年龄大,文化低,力量弱,影响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影响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动群众作用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对策建议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党员队伍去实现,党员队伍是党组织的力量所在。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加强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大力发展党员,及时吸纳优秀分子入党,切实增加党员队伍数量和提高质量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根据实际,制定计划,加强培养,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人入党,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力量薄弱的问题。

2加强培训教育,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创新方法,注重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持之以恒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通过大力实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定员、农村社会新风尚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的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组织生活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不够。一是组织生活不正常。二是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不够,对农村党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在新形势下对农村党员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加以规范。三是组织党员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性学习不够,围绕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研究不多,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通过党员宣传、引导群众,解决农村中的突发事件,维护农村稳定的作用不强。

(二)对策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并建立完善对农村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制度,按党章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持之以恒抓好学习教育,把党员紧紧团结在组织周围。要根据农村形势的发展和基层组织的现状,切实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建立的制度要抓好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团结奋斗、务实创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发展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实力不强,没有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基本上是个吃饭经济。由于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在加强村级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带领群众致富上,增强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权威,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对策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包括党的农村基层委员会、农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农村党支部委员会。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必须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措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农村党组织向群众宣传解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把中央决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群众的呼声,需要农村党组织及时反映、汇报,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農村区域广大,情况不一,条件各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实事求是,准确定位,逐步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全程指导和组织农民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推进,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高度重视乡土拔尖人才的培养。乡土拔尖人才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不但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还是乡村两级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帮手,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势必会带出一批又一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农民。

农村基层党组织做为基层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

引导作用主要是指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政治思想上和发展方向上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弘扬崇高精神,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道德教育,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业潜能。要引导农民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新农村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的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主要是指把党员干部群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整体。一是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有扎实的作风、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较好的工作业绩,在群众中有较强的感召力和信服力。二是广大基层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群众钦佩他们,愿意团结在他们的周围。

(三)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疏导作用。

疏导作用是指采用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做好协商、调解、教育等疏导工作,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办事行为,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内在矛盾,凝聚基层人心。

(四)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

桥梁作用主要是指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理解支持、互通有无的纽带和桥梁,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

二、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通过广泛调研,课题组发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下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还存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算”思想,观念陈旧,缺少长远打算,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农村建设存有“等、靠、要”思想,缺乏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不强

受务工潮流的影响,大部分有胆识,办法多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创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不强。

(三)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过于单一,

沿袭原来在单纯村委和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方法,其设置模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均与当前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区位、资源优势,村级增加集体收入的途径难于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导致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措施和途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以下途径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基层基础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要健全组织。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和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二是要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从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

三是要加强培训。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四是要健全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致富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要抓住加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党员不仅在发展经济上要发挥带头作用,而且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农村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努力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农村

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設是重要途径。

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

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创建文明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力军。(四)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人才支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提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民素质培训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真正把各村的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要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辉,刘文安.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温州职工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4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靠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概括起来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涵盖了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分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在农村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这项工作,与历次新农村建设相比,却有着全新的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背景条件新,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内容更丰富,将着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推进力度大,将采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等全方位、综合性的措施;目标要求高,既着眼解决“三农”问题,又跳出“三农”看全局,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农村经营新机制、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村镇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民主管理新制度为主要任务,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来制定完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生活宽裕。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改变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群体;改变分散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培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继续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方针,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粮、油、茶、棉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档次;继续大力发展畜禽、林果、花卉、药材、蔬菜等新兴特色产业,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原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三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四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的支撑点。小城镇是农村发展二三产业的载体,必须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任务,着力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分类指导,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公共设施不适应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乡村环境脏乱差的落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把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优先位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常抓不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建设滞后的状况。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新

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对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治水改土为重点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从兴农富民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乡村公路

建设进程,逐步建成以县道为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农村公路网,尽快实现农村人流、物流畅通的目标。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扎实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和小水电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扎实完成好农村电网改造的各项任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围绕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荒山、荒地、荒滩,沿路、沿河和村镇绿化,积极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生态屏障;大力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围绕创建文明村镇,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要消除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在教育、社保、医疗、文化等方面不公平的二元化结构障碍,改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滞后和文化生活贫乏等落后状况,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广大农村,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服务,努力培养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长短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实施“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重点加强对复转军人、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积极维护农民身心健康。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贫困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积极实施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所规定的免费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保健经费问题。扎实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加强对出生缺陷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根据农民的文化需要和“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话“村通工程”,提高农村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推进乡风民俗新风尚建设,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着眼于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农民自愿互助合作为基础构建新型医疗保障体系,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逐步发展农村福利事业。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特别是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加大救济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四、推进平安创建,努力营造农村平安和谐新环境

推进农村平安创建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平安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应着眼于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寨和争创文明户活动,在改旧建新上取得突破。通过构建社会综合治理新机制,树立现代文明新风尚,努力实现乡村无重大恶性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封建迷信活动及无黄赌毒邪问题的目标。坚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发动群众,健全自治组织,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实现群防群治,及时铲除滋生、诱发犯罪的因素,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推动社会治安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坚持严打方针,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要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增强严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打击涉枪、涉爆、绑架、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坚持不懈地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最大限度控制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坚持深入开展“禁毒”,在有效遏制毒品上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遏制毒品来源、毒品危害、新吸毒人员滋生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发动和依靠群众,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毒品蔓延的势头。正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在排查矛盾纠纷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上取得新突破。高度重视和调处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变“堵”为“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调处化解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新机制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既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作出的又一重大

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要求,又是指导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在提高干群素质上要有新举措,在活动场所建设上要有新进展,从而达到抓党建、促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一、抓住“两个关健”─着力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两大瓶颈”

抓住有人办事关键环节。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思想观念转变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引领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的重任就是村级领导班子,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中要广开纳贤之路,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注重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提高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乡镇机关干部中派、从回乡的退转役军人中挑、从致富能人中选等多种途径建强村干部队伍。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抓班子、带队伍,创机制、建制度,定思路、谋发展,治环境、促稳定等方面工作。要优化村组干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选好配强自己的当家人,积极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或兼任村民小组组长,使每个行政村固定干事的村干部达到3至4人。提高党员质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年轻有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妇女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非党员村委会主任加入党组织,注重在流动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和协会中发展党员,坚持党员发展公示、测评、预审和票决等制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好“入口”关。对农村党员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和严格监督,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逐步形成农村党员队伍自我纯洁的机制,坚持从严治党,把握标准,严格程序,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出口”关。要牢固树立发展党员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观念,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农村党员在政治上有自豪感、工作上有责任感、生活中有荣誉感,切实扩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教育农村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基本素质。

抓住有钱办事关健环节。要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要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药材、大棚蔬菜、特色养殖、村办民营企业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机制,积极鼓励本地农民创业,对创业者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融资保障体系,缓解农民创业资金压力。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办企业的指导和监管,积极组织创业者举办创业知识培训或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加强对村级企业经营管理等业务方面的指导,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对集体经济“空壳村”、年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专门力量,逐个进行调研论证,总结经验,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项目。坚持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推进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农办法,实行强村大户带动战略,达到1-2项产业蓬勃发展,其它产业梯次推进的目的,为新农村建设找准经济增长点。

二、整合“三支力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乡土人才”三支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是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动乡土人才引路“闯”。村支部要进一步履行好总揽全局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农村乡土人才工作抓实、抓好、抓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乡土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政策,抓住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关键环节,形成乡土人才工作的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全民支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要制定农村乡土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

家”发展经济实体。

引导党员带头“干”。要发挥农村党员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党员干事创业的宽松平台,在党员公开承诺时要有针对性,要把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纳入承诺范围,促使他们自觉地带头先富、带领群众共富。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并按照小型、分散、业余、有效的原则,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教育干部服务“促”。要教育村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和素质,真正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转变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想方设法解决资金、技术、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突出“四个重点”—力争实现“干部素质”、“照章理事”、“阵地建设”、“民主和谐”新突破

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要着力提高村干部“四个能力”(即:提高适应市场经济、防范风险的能力,领导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组织观念、宗旨意识,使每个党员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整体形象,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农村党员活动的载体,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点”、“党员示范户”、“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党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两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年满60周岁且任职时间满20年的村干部按月实行定期生活补助,确保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要足额预算村级运转经费,加大财政资金转移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干部基本报酬最低不低于当地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按照“县财政能够承受、村集体可以负担、个人缴得起”的原则,积极开展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养老保险和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注重选拔优秀村干部书记到乡镇任职,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要规范村级决策机制。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内容确定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和附加工作四大部分,实行常规工作积分考核,重点工作专项考核,整体工作年终综合考核,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建立基层干部实绩考评制度,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作为考核村级组织和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营造实干创业的环境。要创新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推行“三制”制度,即:年初承诺制,每年年初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两委”成员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开承诺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办的实事,把工作置于上级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年中督查制,年中乡镇党委成立督查组,根据各村年初公开承诺的事项,按照时间、任务“双过半”的要求,开展督促与检查,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年底考评制,年底乡镇党委成立考评组对全年工作综合考核,考核时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当场公布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干部报筹挂钩。要建立村级干部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推进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增强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干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对村集体的重要事项,尤其是村集体财务收支、重大项目等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村“两委”成员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成立理事理财小组进行表决通过,并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阳光操作”,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集中统一核算,实行开支限额审批制,加强村集体财务的管理,杜绝理财上的不正之风。

要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村级组织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并规划、研究、部署、实施和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投入力度,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乡镇村组出一点,联村部门给一点,村民“一事一议”集一点等办法,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村级阵地建设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统一结构、统一式样、统一色调,使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成为当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坚持建、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标准,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群众科技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等,实行一室多用,综合办公。同时,加强对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管理,保证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正常开展活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议事、办事、学习、聚会中心。

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的思想,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执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一套充满活力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要建立健全并发挥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的作用,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村为主”管理目标,完善民主议事、村规民约、村务管理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管理等系列制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一支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的新农村领导集体。同时,在群众中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富而崇德、富而尚勤、富而求知、富而思学”的良好民风,推动党内民主和谐向纵深发展。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也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特点有: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赋予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以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二是在自身建设上,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从群众性的“运动建党”到“制度建党”的转变,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功能和机制。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和意识。四是在建党方针上,坚持从严治党,严格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增强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时代特点的分析,结合城建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我认为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还不是很到位。个别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存在着一旦入了党就万事大吉,自律

1意识较差,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党员管理出现失控现象。部分离岗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与所属单位脱离了组织关系和经济关系,成为游离在党组织之外的个体,由此,造成部分党员成为“空壳党员”,产生了所谓的“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这使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工作无法进行。

3、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新形势下在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提高党员素质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探讨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第一,思想观念创新,抓思路。要体现时代特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国际大背景、大趋势下去考虑和审视,充分认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同时,突出实践“三个代表”这个时代主题,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

第二,工作内容创新,抓队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抓紧培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继续教育,开展各种知识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工作能力;健全制度,研究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出一套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考核的职责,落实到人头;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同时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关心爱护党员,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由此改变一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和党员理想信念动摇问题。

第三,工作方法创新,抓规范。一是领导方式创新,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二是活动内容上创新,重视教育,把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相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与经济建设和党员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单一政治化的活动内容,培养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地域精神等多种渠道,来实现党的意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四,活动方式创新,抓效果。一是在活动形式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性和必要性结合起来,选准突破点,找准结合点,踏准落脚点,方法求活,内容求新,时间求短,效果求实。二是在工作手段上,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教化的作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传

媒,开展网上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改变和解决使用传统模式开展思想教育的“讲浅了没人听,讲深了说不清”的矛盾和困惑,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一、总体情况

绥中县共有农业人口52万, 占全县总人口的83.7%, 农村党员18254人, 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8.8%, 全县共有280个村党支部。因此, 绥中县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在农村。近年来, 绥中县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重点, 把农村经济建设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 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

2003年11月, 经县委研究决定, 在全县农村全面实施了“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全面实施“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以来, 各乡镇党委都把该工程作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 认真实施, 狠抓落实, 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 全县共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199人, 培养致富能手入党474人。其中进村班子96人, 任村党支部书记9人。

2. 开展标准化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作用, 针对绥中县部分村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部分党员作用难以发挥, 部分村无活动场所或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 部分村党支部常年不组织党员活动等问题, 从2006年开始, 创造性地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标准化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3. 全面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按照省、市委的有关要求, 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 全县共有7704名党员设了岗, 定了责, 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63%。通过“设岗定责”活动, 为农村无职党员明确了责任, 特别是经济发展类岗位上的党员, 成为了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4. 开展“五好”党员户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有力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2007年开始, 在全县农村全面开展了创建“五好”党员户活动。全县24个乡镇、280个行政村的13568个党员户挂牌,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从而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通过对绥中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感到绥中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突出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经2007年村级“两委”班子换届, 全县共选举产生了1373名村干部, 其中:女性318名, 占23%;35岁以下的127名, 占9%, 36~45岁的395名, 占29%, 46~55岁的570名, 占42%, 56~60岁的193名, 占14%, 60岁以上的88名, 占6%;大专学历的175名, 占13%, 中专和高中学历的212名, 占16%,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986名, 占71%;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的632人, 占47%;拥有稳定收入致富项目的654人, 占48%。上述统计数据表明, 绥中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大, 中老年村干部占了较大比重。村干部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 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不足30%。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是造成绥中县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够优化的根本原因。

2. 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绥中县农村干部队伍中, 普遍存在着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的问题, 全县村级组织建设缺少亮点。

(1) 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少数村干部, 特别是一些村委会干部, 政治素质较差, 认为自己是经民主选举产生的, 在工作中不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 凌驾于村级党组织之上。二是有些村两委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 很少从政治角度观察农村形势, 关注农业现状, 考虑农民问题。三是绥中县村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 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 理论功底浅, 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多, 领悟不透, 贯彻不力。四是绥中县村干部整体开拓意识不强, 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2) 有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绥中县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没有保障, 很多村干部在任职期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村里的事业, 没有时间打理自己家庭的生产生活, 每月的工资报酬也不高, 仅够维持生活, 造成有些离任老村干部的生活非常贫困。在任村干部因有后顾之忧,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3) 个别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单一, 以自我为中心, 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 虽有工作想法, 但落实功夫不足, 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 待人处事不能“一碗水端平”, 难让群众信服, 甚至以权谋私, 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 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3. 村级组织的工作方法不科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要求村级组织转变工作职能, 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 服务群众。但是, 目前绥中县一些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不存在以后, 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 新办法不会用, 硬办法不敢用, 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 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三、几点建议

村级“两委”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广大村干部处在农村生产工作的第一线, 肩负着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社会事业的重任, 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可靠保障。为加强绥中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突出重点“抓”, 解决“不能配强”的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加强村干部能力建设, 关键是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选准配强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是拓宽选人途径, 更新用人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 将政治可靠、懂经营、会管理、开拓性强、勇于进取、群众信任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在换届选举中进一步坚持“两推一选”, 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 使村级组织既精简人员, 又便于协调工作。三是选人过程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 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积极稳妥地推进绥中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 加大力度“育”, 解决“不能干事”的问题。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强对“两委”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培训, 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能和农村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加强对村级干部转变思维方式的培训。二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该鼓励村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历继续教育, 全面提高绥中县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成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 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储备大批人才。四是继续开展好“双培双带双创建”活动, 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推动绥中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 健全制度“促”, 解决“不会干事”的问题。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全县村级组织分工, 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 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工作行为。二是健全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

4. 保障待遇“留”, 解决“不愿干事”的问题。

一是在政治上进行激励。要建立科学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严管严惩、扶正压邪、优胜劣汰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二是在经济上要给甜头。改善村干部工资结构。同时, 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探索绥中县解决离任老村干部的工资待遇问题, 从根本上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 营造环境“扶”, 解决“不敢干事”的问题。

一是要营造创业环境, 加大对优秀村干部的奖励力度, 特别是对那些因大胆改革、大胆发展、大胆维稳、政绩突出而有争议的村干部, 及时帮助他们澄清是非, 大胆使用。二是要营造政策环境。通过着重加强村委会干部的政治素质, 进一步协调村“两委”关系, 引导村“两委”干部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矛盾, 全力推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营造舆论环境,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大张旗鼓地宣传绥中县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分子, 使其他村干部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干有劲头。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学习 农村基层党组织 教育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和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建立学习型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此来领导农村学习,组织农村学习,推动农村学习。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这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一大新课题。

一.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和过程。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要明确:首先,农村基层党员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其次,各级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再次,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带领党员和农民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村队重大问题的决策,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政治核心。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也是对集体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带头学习。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更要求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型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的典范。

2.联系实际。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联系实际,抓住全局性大事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3.互动学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注重自学、坚持自学,还要求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4.反思学习。在农村基层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或一个重大活动结束之后,都要认真地反思一下,对成功的地方可以总结经验,对失误的地方可以吸取教训,并从中发现和确认新问题。

二.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措施: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效益成果。要坚决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学习没有用的偏见,牢固树立“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新理念。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决克服基层干部“无空学习”、“无须学习”的思想,“说起来重要,安排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同发展经济、计划生育、维护稳定一样,作为硬任务来完成。

2.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体系。这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内容。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途径。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营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浓厚学习氛围,使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常盛不衰,取得预期的效果。

广大农村党员要成为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努力掌握科学理论,提高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就必须从增强学习吸引力人手,增强工作吸引力;从提高学习效果人手,提高领导水平;从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手,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相一致,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相一致,把推动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取向。要解决如何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到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全过程。总结一些先进基层组织的经验。

三.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亟待加强的几项工作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纳入议事日程,列进考核范畴。要加强对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安排活动,要选拔一批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党员担任乡村党组织负责人,使之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领路人、农村经济建设的带织的思考头人、农村文化发展的倡导人。

2.建立教育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要把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起来。集中学习必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以教育阵地为依托。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村,可以选择房于比较宽敞的党员衣户作为党员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场所。一些条件较好的村,要积极利用农村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大力发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利用党员教育资源。

3.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運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评价学习的制度措施,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指标;要完善动力机制,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党员中兴起比学习、比致富的热潮;要完善引导机制,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每个党员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真正形成一种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

4.改进学习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拿张报纸念一念,打着瞌睡听一听”的枯燥无味的形式主义做法,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乡村夜话、种养示范、科技讲座等,使学习具有吸引力。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着重于解疑释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把握学习的原则性,又要把握学习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党员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党员接受能力;既要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又要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自身特点,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探索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

上一篇:幼儿园优秀案例 中班计算《比较配对》下一篇:依然箫声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