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

2024-07-05

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通用10篇)

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 篇1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明红琳

经过三年来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多。这次实习活动是一次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我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位于汉水之滨的鄂西北,车城十堰之东,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之西,汉十公路、武漫高速公路、襄渝铁路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是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六里坪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教职工194人,在教师中,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116人,助理级教师65人。

学校占地面积26089㎡,校舍面积16161㎡,共有教学楼三栋,三个年级的教学各自独立。学生公寓楼、科技楼各自分开,有标准化运动场一个,学校现有音乐室、阅览室、图书室、仪器保管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学校藏书42000册,并建有百米文化长廊。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突出特色、追求成功”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办学方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年级组负责制,形成了“文明、和谐、求是、向上”的校风,“敬业、精业、爱岗、爱生”的教风和“勤奋好学、求知探源”的学风。学校师生多次在国家、省、市、县组织的教学教研竞赛中获奖,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位居丹江口市乡镇前茅。学校先后荣获“丹江口市农村中学示范学校”、“十堰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湖北省教学试点学校”、“湖北省绿化学校”和“丹江口市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称号。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是家长放心,教师舒心、学生开心的乐园。在这里进行实践活动,对我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教学水平,是一个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下面谈谈我的实践活动经历:

1、抓好备课环节。

备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求教师在准备材料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巧妙地与教材中的原理、知识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和中考考试接轨,达到锻炼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备好学生”“备好课堂”的通过听课。这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性格;学生上课是的专注度;与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的态度;学生的基础情况等。而这些东西将为我下一步教学环节“备好学生”作准备。除此之外我还听了唐春、易至程、李彬等多位老师的课。从中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主要的是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进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即学生感兴趣并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这样才真正的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问题。

总之,在这个直接面对学生的准备阶段有很大的感触。自己也由原先的无目的、无意识状态逐渐进入角色。

2、抓好教学环节。

全面接手教学工作期间,自己全面接手七(2)班的教学工作。讲授新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板书字体要美观,板书结构要合理,给学生以科学的视觉享受;普通话要标准,专业术语表达要科学,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及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给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期间完成了三个单元(一个小说单元、一个童话单元和一个古文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习。这让我在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单元的测验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转变了他们原先的学习态度。他们由原来的不喜欢语文到喜欢再到主动的提出要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课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教学讨论和探究活动。并且加强了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与此同时我把教学形式向课外延伸。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化的语文。这样是他们对语文不再陌生。感觉到的是现实中的语文。

3、抓好辅导环节。

辅导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如果说课堂授课是针对全部的话,那么辅导就是针对局部学生和局部知识。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对于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

4、抓好改作业环节。

通过作业,可以检查一堂课的授课效果;同学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业批改中大多运用学生互改这种方式,学生给自己的打评。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他们做题的规范性,为考试做好热身准备工作。

5、抓好考试环节。

考试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同科教师应该流水线作业,严格按照中考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改卷,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培养学生考试意识、规范意识。阅卷结束后,各个题目的阅卷老师应相互通告本题同学们常犯的错误,为下一步的评讲做好准备。评卷时,把注意力放在做完一套题自己在做题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收获上,回归课本,引领学生做好考试总结。

这次 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如下:

首先,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让学生喜欢授课老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属于“备好学生”的环节。要在“准备好学生”方面做得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备好学生”方面我要快速的认识他们。而我在这个环节用了3天的时间就把他们记住了。并且随见随叫出他们的名字。这让我的学生有了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通过这种简单而实际的方式我进入到学生的圈子里面去了。如果说只这样做就认为做到“备好学生”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这期间我还认真的批改了他们的周记。并叫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访谈。从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的是一种快乐而有趣的语文。他们接受的是一种简明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些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引用了故事和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并让他们自己组织学习兴趣小组。通过交流式的学习教他们从中取长补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轻松。

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知识和各综合技能的提高。“备好学生”,我现在看来就是:“备好学生的性格、备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备好学生接人纳物的方式、备好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其次,一个老师想上好一节课,那么他必须身兼数职。在他的身上要有多种知识的综合。“备好文本”就是这样要求我的。“备好文本”的第一步是要我有设计者的才干。文本的知识是零星的部件。只有发现其中的结构联系才能把他们捏成为一个知识的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的创造者、设计者就是老师。“备好文本”的第二步要求我融入当地生活和环境的能力。通过观察和了解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文本。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我觉得在现阶段做得不是很到位。“备好文本”的第三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说话时东一句西一句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云。相反,如果我们开口就能旁征博引就会吸引住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文本的兴趣。“备好文本”的第四步我认为是做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最后,上好语文课必须要有很好的课堂机智。也就是要“备好课堂”。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发现:如果我用讲授的方式上课的话会有很多同学睡觉。并且课堂也非常的混乱。而当我运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时学生就很活跃,课堂效果也很明显。并且我发现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话题进行教学那是最好的。比如我在上《犟龟》时就由学生的一个问题:“龟,王八,而王八最笨了。”我就抓住了着个“笨”字让他们再结合文本去探讨。最后在对比中的出“犟”的本质。所以原本要用3个课时的内容我只用了两个课时就上好了。而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很多。除此之外我认为“备好课堂”要注意的一个话题是教师的状态问题。学生喜欢的是快乐的老师。因为他们想在语文的课堂上寻找快乐。在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在上公开课那天由于自己的紧张造成了表情的过于严肃和语言的颤抖,这是很不好的。这使我在想表扬学生时由于语言把握的失控而给听课老师误认为是批评学生。所以,“备好课堂”那就是要有一颗快乐的心。

进入社会实践,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

汉语言文学类开题报告 篇2

1.准确定位,确定学科方向

学科定位是地方高校创办汉语文文学专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培养研究性和综合型人才,毕业生大都从事教学,理论研究,新闻记者、编辑和文学批评等工作。,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分工细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专门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剧,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人文专业,学生不能把课堂学习的知识直接转化为技术技能应用于职业领域,不具备很强的应用特性,因此汉语言文学专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是这不意味着社会不需要汉语言文学的人才,恰恰相反,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行业―――媒体、公共管理、教育业、艺术、娱乐、法律、培训等行业中,语言应用能力是处于前三位的核心知识,但由于在管理、经济、设计、法律等方面知识的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许多相关行业中缺少竞争优势。这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因此,为用人单位培养以写作能力为突出能力的应用型中文人才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学科定位的出发点。

2.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找准突破口

自1910北京大学实行分科教学设立中国文学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已经有百年时间,专业建设经验丰富、课程体系完备,但学科的发展方向不会因为历史悠久就一定要约定俗成。在学科建设的路上我们要根据社会需要、学校特点以及地域性、时间性的差异,找准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师资薄弱、经费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故而在学科建设的起步阶段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市场需求什么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落脚点则在课程建设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在做课程建设时,应该将语言应用能力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将语言的运用能力融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以《古代汉语》为例,《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在网络超级发达、便利的时代,学生对于不懂的古代文献,不会愿意去查字典,逐字逐句的解释、分析了,更愿意去网上百度,直接找翻译来看。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加入故事性强、接地气的一些古文,让学生读后将资料进行重组、改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达到了阅读古文的教学目标。

3.以科研为推动力,借用外力,培养学科建设团队

通过对国内外学校学科建设成功经验的研究可以看出,学科建设的根本就是学科团队建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要创建高水平的学科团队,不仅需要具备一流水平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声望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要求学科队伍中其他成员也具备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学术水平和实力,并有一定的学术梯队人才的储备。而在地方高校中不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让专业活起来的学科带头人。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推动学科团队的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科学研究的方向相对来说很为广博,而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师资条件有限,要想在科研方向上形成合力,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项目要选好,选择的科学研究项目要和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适应,研究成果可以有的放矢。外来的人才引进困难,但可以让已有的人才走出去,积累行业经验,开拓学术视野,逐渐确立兼顾学科发展、学校特色的科学研究领域。行业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充分了解学生未来可能的行业领域,就很难将知识与能力有效地结合。以外界的行业经验、学术视野带动每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逐渐培养属于自己的学科建设团队。

4.灵活管理,健全学科建设机制

汉语言文学学科论文 篇3

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着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着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

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

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

《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

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 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着作中。

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

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

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

刘勰之后.谈论指瑕批评或运用指瑕批评就更普遍了。

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代吴可《藏海诗话》论“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

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

凡可以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

混然不好、不受镌改者无形病而不可医也”王若虚指出《史记》有“采摭之误”、“取舍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等缺陷。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综论门》里专设“摘瑕”类,收集历代诗话、笔记中关于指瑕批评的实例以及自己的评论。

至于小说.纠误评点——指瑕就更多了,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评点指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曾开辟“古诗指瑕”专栏.由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如江先生撰稿连载.后来。

陈先生补充余稿结集出版了专着《古诗指瑕》,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着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

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

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着书立说的自觉追求。

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

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

《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

汉语言文学学习方法 篇4

中文专业的理论说程和理论内容很多,死学理论不但枯燥无味,而且很难理解掌握;而联系实际,不但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习也就活了。例如,学习写作理论的文章分类,可以随手拿一份报纸,看看上面的各种文章各属哪一类,以及为什么;学习现代汉语中的层次分析法,可以随手找一段文章,把里面的每个句子都作一番分析,等等。有些实际问题,如果觉得解决不了,那就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教材内容,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对经过反复思考而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应随时记在“问题汇集”本上,主动向别人讨教。

(四)要认真研究试题类型和答题方法。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论文 篇5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对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规,似乎停留在传统专业教学上,没有及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更没有考虑到市场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即社会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培养学生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是一个大问题。

2.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殊的专业特点,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或在中学任教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只是以一种广阔的文学背景而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不大。

3.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的只是对学生的知识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并不重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例如:学生奖学金的评定、预备党员的选取、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等基本数据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电脑技能、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

1.对学科层次性的科学性定位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国家重点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各种文学资料齐全,这类学校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还能够从事各行业中的文字工作,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科研与管理能力,这些都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关键。首先,可以对传统专业基础课进行优化。目前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专业基础课程重复设置,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精简,每门课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另外,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尽量避免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3.学生的评价机制要具有全面性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论文 篇6

(一)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不足

笔者通过对绥化学院近三年毕业生走访调研,发现他们目前的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文化培训机构、企业文职、宣传销售和网络编辑等行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传媒公司、产品营销网站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着大量的需求,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近三年我们却发现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明显欠缺,阅读量越来越少,网络资源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主要来源。学生写请假条、在校生证明等常用应用文错误甚多,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令人堪忧。我们反思,专业课程已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主体,可是学生汉语言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怎么与教学愿景相差甚远呢?当我们埋怨智能手机普及、信息搜索便捷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是不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呢。如何提高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将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说写的综合能力?

(二)单向度传授知识的理念落伍

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任何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想学的任何知识,这就是当下的互联网带给传统教育的冲击。在这个颠覆传统思维的时代,在某一细微领域,教师掌握的信息资源不一定比学生多,学生可能比教师提前知道某些信息。那么,问题就来了,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还会买单吗?根据我们的数据调查,社会对汉语言文学能力强的人才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所需的汉语言能力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有基于汉语言文学底蕴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显然,按照这样的人才需求标准,以理论性、学术性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其质量要让社会需要认可。信息获取便捷的互联网、慕课教育资源的闯入,改变着时代的认知理念。手机入袋、大屏幕照片点名等种种高校点名走红网络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高校课堂吸引力缺失,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途径狭窄。

(三)阅读兴趣弱化

国际阅读学会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的时候,学生看的是智能手机上的电子书。新媒体使阅读变得更加的便捷,大量的信息源充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放弃了经典阅读的乐趣。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极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切性,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文字、文献的准确性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在碎片化的读图时代,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回归文字本身的经典阅读,我们责无旁贷。

二、基本路径

(一)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长期以来,将知识讲授清楚,给学生讲得没有问题了,是教学成功的标准。在这种心理的驱导下,学生渐渐不会提问质疑了,突发奇想、富有创意的思维被严重破坏。事实上,教师向学生提问,远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问。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提问正确与否,而是学生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师掌握话语权威的课堂,直接将导向性的文学史、语言现象结论性地发布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对于知识如何转化成能力,则是一头雾水。成功的教学流程,教师应该先听取学生对文学语言现象的想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或学界的结论,鼓励学生通过原典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评价上引导学生将汉语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不要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要进行发现学生优点的富于启发意义的个性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带着种种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答疑解惑后,在汉语言文学领域具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产生更高层次的问题,这是汉语言运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二)创设交互式课堂和融合式课程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教学财富,在互联网教育的当下,我们尝试创设具有参与感和存在感的交互式新课堂,真正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不感兴趣,在学生座谈会上,我们问及这个问题,学生坦言,他们听不听课、回不回答问题,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的关键是没有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找不到存在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尝试建立交互式课堂体系,让学生体会到学在其中的价值。首先,转变教师交互式课堂,要求教师的角色身份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布置阅读或者学习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课前自学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老师的责任是解答学生的困惑和引导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理论解决问题,而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把传统教学思维逆转,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不仅能挖掘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在学生的`发问质疑中,教师也得到发展和锻炼。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相长的,优质教学管理不仅要培养学生,更要培养教师。其次,实行融合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方向,有的放矢地设置课程,教师主要开设教学能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书法、教师语言技巧、语文教学艺术、教师礼仪表达、教学技能实训、普通话实训和朗诵艺术等课程。文案宣传则以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为重点,开设以实践演练为主的应用文写作、文秘与公关、口语表达、办公自动化、文字编辑处理和电子书设计等课程,将汉语言知识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策划、社区文化管理及广告文案等行业融合。新闻媒体、网络编辑则以互联网行业所需要的文字能力提升、网站内容策划及电子项目包装为目标设置课程。

(三)倡导国学经典阅读

国学经典是经过历史检验,沉淀着丰厚人文积淀和民族内蕴的艺术瑰宝,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凝结,阅读体验是与智者的心灵对话,在高校课堂,要有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首先是教师层面,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是保证学生有效持续阅读的前提,而教师合理监督评价阅读结果是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和能力的重点。其次是学院层面,鼓励学生成立读书社、书友会和国学会等学生社团,借助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定期组织经典诵读、经典书法、名剧演出以及读书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热情,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在中国彰显文化大国魅力语境中,社会需要大量具有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现代职业需要的通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今夫血气心知之类,惟人能合群。群之大者,在建国家,辨种族。其条列所系,曰语言、风俗、历史。三者丧一,其萌不植。”(《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文化底蕴和精神涵养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深情,以及文字的鉴赏力、表达力、书写力和创造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使命。

汉语言文学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7

虽然说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冷门,找工作是比较难的,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困扰,因为我对于自己的专业是比较热爱的.,相信只要保持一颗热忱学习的初心,那么任何岗位我都是可以胜任的,或者说不管是哪家公司对于充满热情的年轻人都不会拒绝,不过在此之前我还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告别,或者说是以自我鉴定的方式来树立一个新的起点,陪伴我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上助跑。

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喜欢汉语言文学专业了,从小因为外公的影响,我对于书法、文学以及印章雕刻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所大学。学校的社团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在大一的时候我便和一位学长共同创办了文学社,尽管我对之前学校为什么没有这样一个社团感到有些疑惑,志同道合的人多了总是能够爆发灵感的源泉,或者说这个阶段的我是十分高兴的,每天都会和大家一起研究文学课题,有时也会和书法社联合开展一些活动,因此我在学校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 篇8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2.李犟的<一-------》与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3.“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集《——》。

4.姚雪垠的《____》第一卷以潼关南原大战和起义军在商洛东山再起为主要情节。

5.“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一一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

6.一-----在50年代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西北荒地。

7.--------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8.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____》、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9.“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郑义的《枫》、____的《在小河那边》等。

10.艾青在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____》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11.在80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方面的主要作品有袁运生为首都机场绘制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罗中立的油画《》。

12.《》描写了陶珂等六个女电话兵和男步话兵刘毛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受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响。

13.1979年,----一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脱颖而出,改革文学开始了它的发轫期。

14.“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5.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存在着理念化的弊病?()

A.梁三老汉B.梁生宝

C.王二直杠D.郭振山

2.《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中。

A.省港大罢工B.国民革命军北伐C.广州起义D.第一次国共合作

3.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影响最大的创作模式是()。

A.<华阳国志》模式B.《子夜》模式

C.《死水微澜》模式D.《财主底儿女们》模式

4.“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

A.《乔厂长上任记》B.《三千万》C.《血,总是热的》D.《改革者》

5.《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A.颂莲B.毓如C.卓云D.米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

1.“山药蛋派”或!山西派”的主要作家有()等。

A.马烽B.西戎

C.束为D.孙犁

2.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A.《小鲍庄之恋》B.《小城之恋》C.《锦绣谷之恋》D.《荒山之恋》

3.《灵旗》在重新审视历史时,设置了三种叙述视角,分别是(A.作家自己B.逃兵汉子C.青果老爹D.二拐子

4.方之的《内奸》描写的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是()

A.田玉堂护送杨曙

B.田玉堂当上了蚊香厂长

C.田玉堂当上了政协委员

D.田玉堂在“文革”中入狱

5.孙甘露语言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小说主要有()。

A.《访问梦境》

B.《我是少年酒坛子》

C.《信使之函》

D.《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1.简述《正红旗下》的主要特点。

2.梁斌在《红旗谱》中没能实现预想目的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军旅文学中所谓的“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五、分析题(25分)

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试卷代号:24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中国当代文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百花齐放

2.李双双小传3.九叶集

4.李自成5.茹志鹃6.张贤亮

7.冰心8.洗澡9.孔捷生10.红旗11.父亲12.西线铁事

13.蒋子龙14.钟山15.莫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B2.A3.B4.C5.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ABC2.BCD3.ACD4.AD5.ABC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语气流畅,无错别字,则可给满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

1.简述《正红旗下》的主要特点。

(1)在题材上与作家以前的创作不同,主要表现作家自己本民族(满族)的生活。(2分)

(2)在创作思想上,与作家在50年代后的创作不同,又回到了以前创作审视国民性的角度,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省。(2分)

(3)在表现手法上,与《茶馆》相类似,主要采用一种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与思想主题化入日常生活的描绘之中的手法。(3分)

(4)在创作风格上,与其他京味小说不同,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风俗描写,丽是在其中寄托着对民族性的反思和批判。(3分)

2.梁斌在《红旗谱》中没能实现预想目的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梁斌希望把朱老忠塑造成理想化的“农民英雄”,但《红旗谱》所表现的主要是农民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广大农民还没有真正地觉醒,农民的发动主要还是靠运涛、江涛等革命知识分子。(5分)

(2)在作品的第二部《播火记》中,有组织有觉悟的农民阶级才逐步承担起草命的历史重任,才能成为作品的主角。因此,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只能是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的成长过程。(5分)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军旅文学中所谓的“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1)“两代作家”:一是指曾活跃在“文革”前的中年作家;二是指出生于50年代以后的青年作家。(2分)

(2)中年作家主要有徐怀中、黎汝清等;青年作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军门子弟,如朱苏进、刘亚洲等,一是农家子弟,如李存葆、莫言等。(5分)

(3)“三条战线”指三种题材的创作,一是当代战争题材,二是和平军营题材,三是历史战争题材。(3分)

五、分析题(25分)

说明: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但如果举例不具体、不恰当,则不能给高分。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 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

(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

(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 篇9

名词解释:

瞻物:主要是积累材料。它包括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和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

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思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而已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真心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

文采: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言,文采表现为声韵美和词藻美;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相互美和华丽美。

评论: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具体样式,觉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

言之有序: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以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循是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点面结合倥,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

言之有体:就是文体对写作的整合和统摄功能。一是意味着对被纳入其中的文本共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特殊要求,二只有当这些共性因素都有了相应的特殊性质,它们之间才会形成一种相互事例的关系。

文有大法,无定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有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

材料:是被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都可 称之为材料。在具体使用中,“材料”这个概念就有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材料:泛指已被写作者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搜集积累以备选的一切原始,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据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是专指经过写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要写入文本中,因而成为文本的构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资料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倾向。

结构:是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的谋划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

层次:也称结构段、意义段,用以区别段落(自然段)。它是批文本内容各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安排。

段落:是自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觉的过渡方式有: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响应。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表达方式:是由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所要求的语言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一般认为表达方式由叙述、描写、说明、言论和抒情五种。在写作活动中,各种表达方式之间不应当是彼此隔绝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和表现内容有所选择地综合使用。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者运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介绍和交代。

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详细描写和简要描写两种。

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人达到有机融合。

说明:是写作者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说明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性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议论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多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尤其是在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更成为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文体:专指文本体式。它是写作活动中有效实现文本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整合的一种整合机制。文体意识:是写作者和阅读者对文体现象及其本质特征的规律性认识与自觉运用。

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事件简要而及时的报道。这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是由消息深化而来的,比消息更详细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及时而具体、生动地报道和反映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物和情况。

调查报告:是写作者对某个对象进行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而撰写的反映现实情况和写作者态度、意见的通用型事务性文书。总结:是对个人或单位一定时期内工作、学习等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并作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性结论的一种通用型事务性文书。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时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常见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

学术论文:是针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探讨,以阐述学术见解、交流研究成果的一种析理性文体。散文:是指那些或记人叙事,或景记游、或咏物言志的文笔优美、手法灵活、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珠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汉语言文学社会调查报告55 篇10

就是以前的中文系啊。主要学的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根据学校不同,还有民间文学民俗学基础写作本科毕业可以做语文老师报社记者办公室文秘可以考对外汉语资格证做对外汉语教师,这是近年中文系学生的新方向,比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有优势,因为中国文化我们……

总体上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立,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从现实意义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之高,就业待遇之丰,足以让相当一部分人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同时,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辛勤工作,这就为社会消除了一大部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发展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文化的浓重氛围和民族精神……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我今年准备报大学专业,但是不知道做什么好,我平时有在就业前景: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我是汉文大三的了,这个专业设置的课程相对来说不是很多,所以上课比较轻松啦,考试的时候就是提前几天背一下老师划的重点就可以了,所以给的.分数一般都很高八十九十的,所以在这方面不要有什么压力。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是语言类和文学类两大类啦,文学类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我所学专业将会是汉语言文学,可是我对这专业一点也不懂分为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展开全部我就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是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另外,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之广,是其他专业不能同日而语的,除了在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真的是一个可怕的专业!我本来读的新闻,后来转去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的就是一句话,学汉语言文学的以后转行都比较好.可是我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做文员,你出1500的月薪,别人高中生出800而且有经验,怎么竞争?做行政助理啊秘书类的都要对口而且有经验的,马上毕业了~很迷茫~。马上毕业了~很迷茫~展开做行政助理啊秘书类的都要对口而且有经验的,汉语言文学的没经验基本上是不可能,这年头找工作的人实在太多了,真的让人伤心!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文案策划、平面设计、文员、文秘、文案、前台文员、行政助理、平面设计师、前台……可以做记者吗?可以做记者吗?展开如果你的适应力很强也没有什么特别偏向那就无所谓了汉语言文学文字方面工作基本都可以这时候你可以再筛选个人建议展开全部还是怎么样。

汉语言文学可从事的行业很多,一是教师;二是文秘、助理,其中分为行政秘书和文字秘书,行政秘书、助理多为企业,文字秘书多为政府单位御用;三是编辑,撰稿,作家等文字相关的;四是记者、导游、播音主持等与口才相关的,当然还能从事编剧、写作等等职业,要看你在大学期间对各方面兴趣和……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社会并不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工资程度偏低,如果不能走上领导岗位,职务晋升也能难,很难,因为其大而全什么工作可能覆盖,但又都能被其他专业所取代。

研究中文及中文文学作品,我大学二学位就是汉语言文学。毕业如果不选择搞研究的话,可以从事很多种文职岗位,这个专业也很符合好多职位的公务员报考资格展开全部研究中文及中文文学作品,我大学二学位就是汉语言文学。毕业如果不选择搞研究的话,可以从事很多种文职岗位,这个专业也很符合好多职位的公务员报考资格展开全部

上一篇:柑橘树伴我成长750字作文下一篇:《寒冷的冬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