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2024-07-17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共8篇)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1

日期:2011-03-25 发布者:付文豪

卫医政管便函〔2011〕56号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征求《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级行政区域内疾病诊治能力,我司组织起草了《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们意见,请从你厅(局)办公室的政务报送系统下载文件,并于2011年4月15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我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联系人:医疗机构管理处 吴少玮、高新强 联系电话:010-68792200、010-68792732 传真:010-68792196 电子邮件:MOHYZSYLJGGLC@126.COM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的建设管理,提高专科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促进县级医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指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为目的,对医院各科室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室管理等进行有效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第三条 县级医院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和实际医疗需求设置科室。

第四条 县级医院应当按照本办法加强各科室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建成结构合理、人员齐备、技术精湛的专科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六条 县级医院应当建立由院领导、职能部门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委员会。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并指定具体的医院职能科室负责日常工作。第七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制订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章制度;

(三)审定各科室的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四)指导、监督各科室的专科能力建设工作;

(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学科建设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第八条 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与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有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第九条 县级医院应当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工作量,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和设备。

第十条 各科室主任具体负责本科室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室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的床位数,将病房分为若干医疗组并实行医疗组长负责制。医疗组组长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承担。

第三章 建设

第十二条 县级医院应当建立各科室专科能力建设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包括专科发展目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技术开发与引进计划、医院支撑条件要求、规划目标考核方案等。

第十三条 县级医院应当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与城市大医院的纵向联系,积极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强县级医院专科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第十四条 县级医院应当结合自身情况,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解决群众疾病为核心,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加强优势专科建设,以优势专科带动其它专科的发展。

第十五条 县级医院要重视和加强本院弱势专科的建设,采取不同措施促进其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水平。

第十六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要注重以团队为基础,医、护、技协调发展,专科之间要建立起“一切为病人”的无缝隙协调机制。

第十七条 县级医院应当制订各专科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优化和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第十八条 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年轻医师和护士的规范化培养,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使临床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十九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要以医学发展和病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和引进提高诊疗效果、减少死亡率与并发症的新技术,及时调整和优化专科技术结构。

第二十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要以科室文化为先导,加强人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科室凝聚力。第二十一条 医院要保证专科的基础设施、空间和仪器设备等硬件投入,为专科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章 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要明确科室管理体制,从科室管理组织构架入手,规范科室管理单元,并充实科室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科室层面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一定时间从事专科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科室在医院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专科特点的规章制度,做到专科管理有章可循,并严格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各科室要做好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等专科档案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医院要根据现有条件,对各科室执业地点的各种标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栏与信息栏等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为患者提供温馨和舒适的就医环境。

第二十六条 医院要健全医疗质量监控组织,落实质量监控制度,对各专科的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考核。第二十七条 各科要根据本科的特点制定“三基三严”与技术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

第二十八条 医院要针对各科的具体情况,开展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持续改进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十九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要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认真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增进医患沟通。

第三十条 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医院各科室之间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作,建立跨专业病种诊疗小组和跨学科病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评估和考核

第三十一条 医院在做好专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日常管理,定期评估和考核,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建设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二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县医院的专科建设进行全程动态管理,推动专科能力建设工作的良性运行。

第三十三条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评估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条件设施、专科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能力建设、学术能力建设以及专科规范化管理等。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评估组,定期对县级医院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2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县域内医疗和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在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和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已成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浙江省医院协会组织专家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39所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调查和评价。本期特别策划对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过程、现状调研的结果和分析进行系统报道,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浅谈县级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 篇3

【关键词】县级医院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99-01

一、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县级医院实行信息化,大大方便了医院的宏观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网络建设的紧密结合,可以充分协调全面地管理医院,便于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业务关联,实现医学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达到医学信息快速获取、更新、交换与共享,从而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决策辅助。县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如下:

一是电子病历。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对病例模板实施标准化,对手术同意书、手术记录、大病例、首次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等进行分类,条理清晰,便于查看和保存管理。减除护理人员的病历记录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是药品及耗材管理。医院通过信息系统监控全院药品及耗材使用情况,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设置购置计划和库存数量,可以做到按需供应,避免药物积压和资源浪费,降低医院成本,减少药品损失。

三是收支统计。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统计医院的收支情况,统计门诊、化验、检查、手术、药品等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项支出情况,借此可以优化资源资金流向,进一步增加医院收入。

二、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者意识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县级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涉及到了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现在医院正在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向发展,而县级医院的管理者还不能完全意识到信息化对于医院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县级医院资金量较为有限,资金使用限制较多,而信息化建设又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所以医院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检查仪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而导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无法保证,制约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三)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懂的专业科技知识,还需要对熟悉医院各个部门业务操作流程的,也就是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rr又懂医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资金编制等原因,县级医院无法像三级医院一样组建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只能招聘少数的计算机毕业人员对采购来的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难以达成信息化建设的既定目标。

(四)信息化整合程度不足

县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分散,往往根据自身实际的需要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来实现具体的功能,功能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共享和管理,缺少统一规划,难以进行数据交换,形成彼此独立的信息孤岛。同时,县级医院与上级管理部门及兄弟单位之间,也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交流,致使各医院间信息的集成与整合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浪费财力物力,效率也比较低。

三、县级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县级医院领导要加强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实行“一把手”原则,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虽然信息化不能为医院带来短期的收益,但却为医院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院管理者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信息管理理念,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以促进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就目前我国医院情况来看,领导层信息化意识比较薄弱,信息系统的概念相当模糊,需要行家给他们“充电”。因此,医院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化培训力度,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知识,提高管理层的信息管意识。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县级医院需要加大信息化资金投人,合理分配资金。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投人大、见效慢、间接效益多的系统工程,不能看不到直接效益就片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要看到县级医院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县政府财政有限,对于县级人民医院的投入更加的有限。所以在资金分配方面,应重点加大重要设备、软件的投资力度,选择性能优异、扩展性强、稳定、适当超前的医院信息系统,避免多次投资、重复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此外,积极争取国家对于县级医院建设的专项资金补助,提升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建设信息人才队伍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而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将会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因此,县级医院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信息人才队伍不仅要包括了解信息又懂管理的信息主管,又要包括熟悉业务流程、技术全面的系统分析员,以及基础扎实、认真负责的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以及程序员。但是由于县级医院人员编制数量较少,不可能建立起数量较大的专职信息人才队伍。因此县级医院应当适当录用计算机专业水平的人才的同时,加强全员信息化意识及培养工作,改变对信息化的错误看法,营造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四)整合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4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近年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1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湖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医院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科学规划:1997~2000年每年建立1~2个重点专科,2~3年建立一个省级重点专科,到2000年底建立8~10个市级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专科;2000~2003年实施“210规划”(2个省级、10个市级);2002~2007年实施“420规划”(4个省级、20个市级)。

1.2 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下设创建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内),在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医务科、科教科、人事科、修建科、宣传科、教办、设备科、财务科、病案科、质控办、统计室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临床科主任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副主任和护士长任成员,各科室确定一名资料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三级网络管理。

1.3 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实行四优先: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1.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并按省级6万元、市级2万元、院级1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从2001年起还增加了创建重点专科的外出学术活动指标,同时对创建重点专科的科室提高效益分成比例,省级增加5个百分点,市级增加2个百分点,院级增加1个百分点。医院每年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1.4 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专栏、标语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的、自觉的投身创建工作中来。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

2.1 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特别是象我院这样建院时间较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在十堰医疗市场站稳脚跟,并有一席之地,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的首位,以此为基础,构筑人才建设的平台。

2.1.1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对研究生到医院工作的,医院首先分配一套住房,硕士、博士分别给4万元、10万元的安家费;课题启动资金,硕士、博士分别为3万元、5万元。近几年来,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继加盟医院。王家宁博士受聘医院后,医院为其成立了临床医学研究所,配备了3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为其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临床医学研究所与生殖医学研究所强强联合后,在基因搭桥、转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为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2.1.2 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改善知识分子住宿条件,使460名各类专业人才喜迁新居,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学科带头人实行月固定津贴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医院,一展所长。

2.1.3 建章立制,培养人才 通过举办院内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和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进修深造、委培研究等途径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台了《外出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委培研究生管理办法》、《人才建设135工程》、《关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关待遇的规定》、《关于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生待遇的规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全院职工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目前,我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10多人,中级职称360多人,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阵容强大的人才队伍。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先后有美国犹他州大学约瑟夫教授、意大利BOSCO医院的卡罗博士、武汉大学医学院袁先厚教授等10余名国内外专家应聘医院担任学科顾问,一批享誉国内外知名专家受聘我院,为医院发展积蓄了强大 的智力资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2.2 突出双新,形成特色优势 医院以开展双新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双新奖惩办法,每年对获得双新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院重点专科建设呈现出可喜局面,46个专业80%以上科室达到了市级重点专科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达到了省级重点专科标准。重点专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了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人民医院特色的医疗优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一枝独秀,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候审单位之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骨科在全市成功地开展了首例DICK手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脊柱侧弯矫形、引进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每年主持400多例高难手术,无1例出现并发症;消化内科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卓有建树,使该科成为享誉周边地区的特色专科;神经外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还成功开展了脑干肿瘤、斜坡肿瘤、松果体区肿瘤、动脉瘤夹闭等高难手术,其中,他们为出生仅56天的婴儿施行的颅内肿瘤显微全切除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年龄段的空白;神经内科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开展了神经介入超早期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在巨大脑出血治疗上成功开展了急诊CT定位下微创穿刺碎血抽吸术;口腔科在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牙周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等方面均有明显实力;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成功地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和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医科名医汇集,有两名专家被评为十堰市十大名中医,开展的中医肝胆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妇科病处于领先地位,年门诊量高达3万多人次,享誉车城;传染科在肝病治疗上疗效独特,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吸纳了四面八方的病源;泌尿外科开展的前列腺电切气化,超声科开展的微波治疗肝癌,病人不开刀就得到治疗,领先国内水平;急诊科承担着十堰市急救中心的重任,拥有强力的院前、院内急救队伍,建立起了现代化的120调度指挥中心,并开展空中急救服务,使120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3 科技兴院,医疗科教齐头并进 根据自身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确定了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医院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医院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十堰市人民医院科技创新的决定》,明确科研的申报程序,确定课题主持人的职责任务,重奖有功人员,仅2001年,就兑现科研成果、论文及双新奖励资金1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医院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每年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400篇以上。生殖医学中心张昌军教授已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由神经外科主任戢翰升教授主持的《亚低温脑保护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荣获省卫生厅、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余锋教授的《超声引导下微波与低渗热凝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强国际医学交流,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签订国际医学合作交流意向20多项,使我院的医疗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与中国医学基金会联合建立了中国医学基金会中西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多期新技术培训班,得到了中国医学基金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为祖国的西部开发培养了急需的医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有10个硕士带教点,导师17人,已毕业及正在带教的硕士生共计22人,2002年郧阳医学院医疗三系的成立及附属医院的获批准,标志着我院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5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卫计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我院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第一节、现有情况汇报

2013-2015年,在和县委、县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6000万元,历时四年完成了门诊医技综合楼的建设。新楼建筑面积11446.52㎡,总编制床位3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3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食堂、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16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

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即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二个平台”(即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和区域卫生平台),完成了以“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2000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

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第二节 规划实施步骤

一、短期任务(2015—2017年)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电网、污水处理、采供暖等市政设施接入项目,彻底清除配套设施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现有规模上预留部分承载空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夯实市政配套基础。

2、新建住院大楼,按照500张病床容积标准、每床45m2建筑面积建设,楼内规划急诊区域、重症监护区域、新生儿区域、临床检验和血库区域、标准化手术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等独立区域,总建筑面积7000m2左右,满足未来10—20年诊疗业务发展空间与功能需求。

3、新建传染病区,按照标准双通道隔离诊疗程序设计,规划设置隔离病房6—10间,建筑面积500m2左右,最大病床容量20张,满足中小规模传染病疫情控制需求。

(二)医疗装备建设

1、完成目前已配置到位的医疗装备安装调试工作。

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医疗装备的配置重点调整至手术、监护、抢救等小型精密医疗设备和住院设施方面,涉及面广、数量多、价值总量大。

(三)人力资源建设

1、在省编办核准的编制总量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补齐编制,人员选调与新聘优先向重点科室倾斜,除需保证每年有1—2名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赴上级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进修学习临床急救外,产科、外科需形成能够保证每年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规模;辅助科室需尽快补充人员形成全年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能力。

2、争取财政扶持,编制外高薪聘请2—3名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手术科室特需人才,带动医院短板领域加快建设。

3、借鉴发达地区医院的普遍做法,在政策与资金均得到支持的前提下,编外聘用一批护理类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护士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在收费、结算、库房管理等部门外聘非专业技术人员。

(四)业务科室建设

1、加强急诊科建设。考虑到目前的编制总量,实现急诊科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切实际,但由于急诊工作诊疗风险不可预知,又涉及患者危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因此参与轮值急诊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急诊急救培训,以掌握相应的诊疗技能,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师、护师逐步退出急诊值班,而最终选入急诊值班队伍的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待遇补偿。

2、加强手术科室建设。常规手术如阑尾炎、胆囊炎、剖腹产、四肢骨折复位并行内外固定术等手术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费用低廉,完全应该在当地进行,也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肠梗阻、空腔脏器破裂等急危患者由于转院风险极大,就近治疗为首选。并且从长远来看,具备对胸、脑外伤和心脑血管意外等极危重患者的初步救治能力、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价值不能仅仅以发生率衡量。因此,产科、外科应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短期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进行常规手术学习培训工作。

3、加强常见病诊疗工作。完成2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新成立全科诊

室,兼负社区医疗和保健康复职能,完成医疗工作向社区、家庭延伸的进程;进一步严格规范专科疾病的科间转诊、疑难患者的向上转诊和康复患者的向下转诊流程,短期内实现普通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4、加强临床检验、检查工作。将辅助检查科室补充至2—3人科室,完成每人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学习培训,形成全年不间断服务能力,并确保常规检查“不出县”。

5、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科目前是县级重点专科,但实际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应予补充或者考虑正式抽调具有一定社区知名度的内、外科医师组建二级科室,由职能科室科进行管理与指导;内科因新配置到位的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设备,已具备开展新诊疗业务的基础,可考虑增加人员配置,组建糖尿病特色专科。

6、受人员编制限制,正式在编人员规模不可能增加;而以目前医院自身的业务收入又不可能自聘大量的必须人才。因此,医院现有工作人员应致力于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和重点科室持续发展,可考虑以医院眼科、口腔科等科室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为资源,吸引有条件、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组成医疗联合体,弥补医院长期以来在此类专业领域的空缺。

二、中期任务(2017-2018年)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配套设施与诊疗、住院设施设备完备,医院所有功能区域均完全具备开展工作的设备与条件。

2、完成急诊、产科、外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第二轮培训工作。

3、完成全院其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4、急诊科参与值班并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的临床各科医师>4名,护师>4名,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退出急诊值班,重症监护室具备工作能力。

5、糖尿病特色专科建设完成。

三、中长期任务(2018—2020年)

1、完成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第三轮培训工作。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6

一是创建一个国家重点专科——骨伤科。要在2004年专科整合、优势拓展、特长互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能力、专科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力争年内率先成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

二是二个省级重点专科: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要继续完善“中医微调治癌”理论,继续深入研究中医药抗肿瘤转移、复发的规律,加速科研成果运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不断发挥中医特长,积极开展介入、热疗、化疗、生物等综合疗法,力争在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面取得新成效,维持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独特优势;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心内科要充分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技术与人才优势,积极导入临床适宜技术,积极开展现代领先项目,力争通过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评审。

三是三个市级重点专科: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科要积极发挥采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专科疾患的优势,努力寻找中西医结合新途径,继续打响中医特色品牌;肾内科、中风科要积极拓展专科知名度,2009年内确保有一个专科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

四是要建设一批特色专科群。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7

一、工作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便民惠民服务和城乡医院对口帮扶等五项工程, 使全县县级公立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县域内就诊率不低于90%, 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 具体目标

1.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

在全县县级公立医院中, 每年遴选3至5个专科作为州级重点专科进行建设;争取每年实施2至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到2015年底, 每个县级综合医院均有1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努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群。

2. 信息化建设工程。

全县县级公立医院完成信息化能力建设并投入使用, 争取县级公立医院实现门诊、住院无纸化服务, 县级公立医院实现挂号、收费、查询等多项目一体化自助服务。到2015年底, 全县县级公立医院每年使用远程医疗会诊总数将达1000人次以上。

3. 医疗人才培养工程。

每个县级公立医院培养5名学科带头人和5名经规范化培训的专科 (全科) 医生。到2015年底, 县级公立医院新进人员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达70%以上, 医学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 力争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学科骨干较2014年增加15%以上。

4. 便民惠民服务工程。

全县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和处方点评以及加强“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便民惠民措施。继续推广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支付方式改革。

5. 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工程。

县级公立医院与省内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积极争取省外高水平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公立医院, 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管理, 巩固现有城乡对口支援项目, 即: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安图县人民医院, 北京东直门医院对口支援安图县中医医院, 韩国安世医院、汽车厂总医院与县人民医院为协作医院, 延边医院为县级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提供各项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培训等帮扶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 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 严格依法执业。

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 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

2. 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 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 责任到人。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 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 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 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 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 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 责任到人。

5.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 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 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至少达到3级水平。探索实施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 实时更新, 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 发挥医疗中心的作用, 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二)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重点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主要临床、医技科室, 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所在临床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周期为3年, 建成后要充分发挥在解决群众危重、疑难、专科疾病诊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医疗技术辐射作用, 积极带动其他学科建设, 实现医院和县域内医疗技术整体提升。

1. 县医院。

(1) 健全一级诊疗科目, 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一级诊疗科目, 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2) 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 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逐步开展妇产科腹腔镜技术、骨科关节镜技术、白内障手术、介入性超声、钼钯X线乳腺摄影及诊断、核磁共振诊断小儿腺样体手术等专科业务, 引进至少16排CT机、快速病理设备、核磁共振机、更换X光透视机、血透机、麻醉机、核磁共振全身扫描机等设备。

(3) 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重点开设完善发挥核心作用的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 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 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

(4) 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加强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电诊科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

(5) 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 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 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 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 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 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2. 县中医医院。

(1) 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 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

(2) 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 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 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 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 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水平和急诊急救水平, 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 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加强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电诊科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

(6) 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 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 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 外科、骨伤科、肛肠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 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遴选和引进工作。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照全省统一安排, 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在职本科临床医学 (含中医、全科) 专业毕业生为期3年的住院 (全科) 医师规范化培训, 促进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整体水平提升。

(四)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

加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 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 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及时解决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 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 发挥对口支援优势,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受援医院会同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 找出薄弱环节, 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 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六) 落实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 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加强医院院长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委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和《吉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精神, 提高思想认识, 认真落实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力争通过3年努力, 顺利实现各项预定工作目标。

(二) 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力度, 强化保障措施

省财政已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每年安排专项支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对每个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县级公立医院提供资金支持, 主要用于关键设备购置、学科骨干培养和临床诊疗新技术引入。县级公立医院要积极争取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并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取得成效, 探索切实可行的模式。

(三) 宣传先导, 营造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良好氛围

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 素质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58-02

1.县级市监测能力现状

县级站遵循“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变化动态。

1.1认真履行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能。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季检。对一般污染源实行年检。

1.2加强了监测站的规范化建设和质量控制。坚持计量认证工作,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加强质控考核,参加省环境监测站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pH值、硫酸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1.3健全监测报告制度,提高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水平。

1.4开展城区空气质量周报工作。

1.5承担国控、省控网河流网络站和地市级网络站监测任务。1.6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

1.7开展服务性监测。如室内空气甲醛的监测。

1.8初步具备应急监测能力,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配备了便携式多功能水质分析仪、噪声监测仪等仪器设备。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三十多年来,县级市的环境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离环境管理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深入,明确的环境质量目标,明确的污染企业治理达标要求,越加感到监测能力的不足与滞后,根据县级市环境监测队伍的现状分析,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认识上、技术上、投入上和队伍建设上都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对环境监测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与其职责不相适应

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新形势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和技术监督职能的认识仍有差距,在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中往往忽视了作为执法监督机构的权力和义务,致使监测站在实施环境技术监督职责中缺乏依据,也影响了对环境监测的经费投入。

另外监测系统本身也存在对职责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政府行为、监督职能的内涵缺乏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因而责任感、紧迫感的不足是监测队伍不可忽视的差距。

2.2 现有的监测技术水平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要求

县级市目前的监测站能力难以提供动态的监测信息,不能为区域环境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主要是由于缺乏动态监测手段。在污染源监督监测上,也缺乏快速准确的监测手段,在标准的执行上,无论在数据的有效性还是在项目要求上,都还不能达到实施标准的水平。这有经费上的制约,也有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总之,要适应21世纪政府目标和工作的要求,要实现环境管理能力和手段现代化,优先要解决信息和监测手段的现代化。

2.3 监测站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监测经费的不足是长期困扰监测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业经费是保证履行环境监测的基本条件,环境监测从质量监测到污染源监测,从常规项目到有毒有害项目,从城市环境到生态环境,从浓度监测到总量监测,无论是监测的范围、项目、频率还是技术的难度成倍增加。物价因素、工资的提高使正常支出成倍增长,环境监测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由于受硬件和资金投入的限制,目前还有许多项目无法监测。

监测的经费投入一方面要靠有关政策的倾斜,要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另一方面,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要靠监测站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化,要有竞争意识和被淘汰的紧迫感,环境监测有政府行为的一面,也有市场行为的一面,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得以良性发展,不会出现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资金主要来源要靠政府投入,以及横向收入。

2.4 监测队伍老化,没有新鲜血液

一是监测站一直面临事业单位改革,十年来都没有再进人,现在年龄最小的也有三十岁,致使监测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二是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人员不足、编制困难的情况下,都从监测站抽调人员。三是监测人员现在除了两个男同志以外,全是女同志,室外监测和锅炉监测严重缺少男同志。要保证监测队伍的相对稳定,有一定的战斗力,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3.提高县级站科学监测水平,增强环境监测的综合实力和系统整体能力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科学监测是树立“环保部门依法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良好形象的需要,是环境监测在新时期履行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技术监督、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职能的需要,更是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深度和广度、与国际先进技术相衔接、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需要。

4.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树立功能定位、质量建站的观念,加大适应新标准的能力,努力实现全国环境监测会议提出的总目标,使监测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4.1 切实加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监测工作的领导

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要的是加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监测工作的领导,真正认识到环境监测是政府职能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到科学监测是现代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点,要把监测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行政主管部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要落在实处,首先要抓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到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制度保障。其次,要切实做到对监测站的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加强业务领导。另外,要切实加大对监测站的投入,对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发展要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并且努力付诸实施。

4.2 强化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

要保证各级环保局、监测站政令畅通,加强执行报告制度的力度,保证监测信息反馈的“快、准、全”,完善全市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县控监测数据的全市联网。

4.3 两个文明一起抓,稳定监测队伍,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上一篇:中央下发通知全面开展反四风专项整治行动下一篇:酒店管理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