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024-07-09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共11篇)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时间,迎接挑战。时间过得飞快,新年的钟声还在耳畔回荡,我们就迎来了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还有2周的时间,检验我们一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时刻即将来到,相信我们每位同学、每位老师都有必胜的信心来迎接期末检测,争取考到优异的成绩,向家长汇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那么,怎样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期末复习阶段要注意一些什么?下面我想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1、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好每一门功课。同学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时间。比如:早上到校后进教室早读,因为早上看书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有助于记忆。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了复习课,认真听课,事半功倍。

2、中午要休息好,这样才能保证下午上课精神充沛。

3、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但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做过多的机械练习题或试卷。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4、遵守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复习,复习的效率就不会高。希望同学们都能按时到校学习,放学按时回家,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游戏,如果我们受伤了,生病了,不要说考好成绩,连期末考试都参加不了,那多不好啊!

5、在紧张的复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精神的愉悦来自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学习效率将会成倍地提高。

6、充满自信心,相信自己平时的努力。考试时沉着镇定,认真仔细答题,不要少做题或漏题。考试时不用总想着成绩的好坏,只要你付出了努力,总会有收获。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2

面对重大的比赛,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紧张与不安,如果这种紧张是适度的,就能使参赛者调动全身的能量投入到比赛中去。心理学相关原理告诉我们,把焦虑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本案例讲述的是对一名全国技能大赛参赛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其从过度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走出,自信满满地参加比赛。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丽是某职校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她被推选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自从作为选手的那一刻起,小丽的生活与学习就处于一种近乎半封闭的状态。一开始,小丽觉得很兴奋,专业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学校领导的格外关心,使她感到很荣幸。尽管每天在操作训练上需要花费近12个小时,但她想到如果在比赛中拿到大奖不仅能为学校争光,而且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外地来沪就读的学生,以后会在上海有更好的发展,想到美好的未来,小丽每天咬牙坚持着。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个月。

但临近比赛的前几天,小丽感到特别紧张,技能操作也不如之前娴熟,指导老师严厉的目光和训斥的言语让她难以承受,但她又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同时,小丽还担心万一拿不到名次,不仅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还无法向老师和同学交代。于是,小丽带着紧张与不安,走进了学校心理辅导室。

二、心理问题分析及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师给小丽作了赛前焦虑自测,焦虑得分70分,分析小丽焦虑的主要来源是:担心比赛得不到好成绩,不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而且会影响自己的美好前程。为此,小丽感到心烦意乱、身心疲惫,甚至一旦想象到比赛时某些可能让她紧张的情景,便无法集中精力。

心理咨询师在对小丽目前的状况作了分析以后,发现小丽的问题是由于担心大赛能否取得好名次而产生的期待性焦虑。针对小丽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考虑从四个方面对小丽进行辅导:第一,引导小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人的期待,既要努力又要坦然面对比赛;第二,帮助小丽增强自信心,思考适合自己的自我激励语;第三,帮助小丽学会与指导老师沟通,争得他们的理解;第四,帮助小丽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学会心平气和地参加比赛,消除期待性焦虑。

三、心理辅导过程

小丽参加大赛的日子迫在眉睫,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心理咨询师决定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SFBT)对小丽进行心理辅导。这一咨询技术重视个案的力量和资源,聚焦于问题的解决,以提升来访者自信心为主。它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咨询,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让来访者相信自身有解决的方法,是赋能关键。为此,咨询师在辅导中运用了焦点解决中的如下技术:

第一,正常化。如当小丽陈述自己身体不能放松、感到自己还需要再充实一些知识才能参加比赛时,咨询师则强调大多数参加比赛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行为表现,强调她的反应是正常的,小丽回应说:“既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情况,看来我的焦虑是多余的。”

第二,赞许技术。在咨询中,小丽诉说到:“同学们放学以后都可以尽情地玩,而我却被‘关’在教室里不停地操作单调乏味的‘几个动作’,真是苦闷。”这时,咨询师及时给予小丽赞许,肯定小丽的优点:“在这么多的学生中,你被选中参加全国大赛,足以说明你有实力和能力。在长期的集训过程中,你能放弃玩的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虽然单调,但你挺了过来,这很了不起。”此刻,小丽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表情,感到自己是优秀的。

第三,振奋性鼓励。当小丽提出“比赛的时候,如果评委来回走动并注视着我,我便无法好好集中精力答题”的烦恼时,咨询师引导小丽用积极正向的思考方式来对应对评委,并鼓励她尝试自己提出解决问题。小丽思考一会说:“比赛的时候,评委来回走动并注视着我,说明我做得好,吸引了评委的注意。”咨询师用振奋性鼓励的技术对小丽说:“你能这样想真是太棒了!”从而让小丽感到自己很有力量。

第四,关系询问技术。在咨询中,小丽提出“如果指导老师不那么严厉,更多地理解我,我会更有信心”。于是咨询师引导小丽懂得:老师是自己的支持力量,只是老师没有用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她。随后,咨询师创设情境让小丽模拟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模拟练习,小丽表示自己可以用这种形式主动找老师沟通,让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自己充满信心。

第五,应对询问。应用这一技术,主要帮助小丽认识到面对如此长期而单调的训练,自己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做出了积极的行动。小丽回应说:“每当感到训练很苦很乏味的时候,想想比赛能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前程就坚持下来。但这种想法让自己的负担更重,有时也会到操场去打球或跑步,以此来放松自己。”咨询师肯定了小丽以往的有效行动,并给小丽作了冥想放松训练,小丽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

第六,任务。在辅导即将结束前,咨询师给小丽作了自我激励语训练,小丽思考后紧握拳头并高高举起,大声喊出:“我能超越自己!我有能力在大赛中赛出好成绩!”咨询师还给小丽布置了任务——每天在操作训练之前先做自我激励训练,小丽表示会坚持用自我激励训练法来为自己鼓劲。

比赛时,小丽带着自信,精神饱满地走进赛场,她不断地给自己积极暗示,相信自己能赛出最好的成绩。在赛场上,小丽表现自如,操作手法娴熟,作品完美,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小丽把喜讯告诉了心理老师,她说,通过这次大赛,不仅使她在专业上获得了提升,更使她感受到超越自我的力量。

四、案例启示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第一,焦点解决可以有效辅导赛前焦虑的学生。焦点解决聚焦于问题解决而非问题本身,把更多地关注放在了来访者的优势和资源上,其基本观点包括正向思考和坚信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基于这种观点,咨询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断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能力或力量,以此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来访者相信他自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促进来访者自信心增强,使问题迎刃而解。

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对手 篇3

三星崛起之术

在学习借鉴李健熙的“新经营”管理哲学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温三星创始人李秉哲的管理哲学。李秉哲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创业四原则:第一,必须敏锐地洞察时代的动向;第二,必须抑制贪心,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经营企业;第三,必须绝对避免投机心理;第四,办企业要有多种准备,当上策受挫或失败时,你要果断地放弃上策,毅然采取中策或下策,做到有备无患。如果没有李秉哲四原则打下的坚实基础,李健熙的新经营活动就会是无本之末,更不用说成功了。

李健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在三星,只有老婆不能变,一切都要变”,三星的企业精神也随之调整为“与顾客同在,向世界挑战,创造未来”。李健熙的“变”就是“学”,他认为三星的病症就是“韩国国内第一”的自满心态,“别以为自己是韩国第一而感到自满。胜过国内的公司并不是真正的胜利。我最痛恨这种自傲、自满的心态。我们今天与世界一流水准之间的落差,就是过去10年来不求上进的证据。”

三星选择标杆,学习它们最擅长的一部分,在学习模仿标杆中“变”强自己,向SONY学习经营哲学、向3M学习商业哲学、向本田和NCR学习采购与调配、向惠普和飞利浦学习生产作业管理、向西屋和施乐学习质量管理、向微软和海伦学习营销、向IBM和宝洁学习销售管理、向麦当劳学习行动标準手册、向Nordstrom百货公司学习顾客服务……然后以标杆模式超越标杆,在Bada手机系统陨落后,三星目前正在联合英特尔和多家电信运营商加紧开发开源移动操作系统Tizen,欲以苹果模式完成对苹果的超越。

将传统“儒家伦理”和现代“合理经营理念”融合,学习可以学习的,坚持已经融入民族血液的传统。在华丽的三星背后,依然有着诸多东方式的“神秘”:家族董事长“独裁”的决策模式、定期的高层淘汰机制、坚持三星自己的SSAT考试从毕业生中招聘人才、重视思想教育的军事化管理、倡导内部婚姻、韩剧主角使用三星产品的文化营销、偏执的技术崇拜、迷信的品牌溢价、独特的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双重角色……

学习三星之道

中国人是善于学习的,在渴望成就世界级伟大企业的当下,更是如此,哪个企业红得发紫的时候,就是中国学习讨论高潮的时候。近年来三星的持续成功,特别是三星大战苹果确有超越之势的当下,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三星的热潮,更有中国著名企业家说“中国企业只能学三星而不是苹果”。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三星,该学习三星什么,“中国的三星”在哪里呢?

由于中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让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以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为主要业务。中国目前还缺乏乔布斯这样的创新奇才,几乎还没有人敢去学苹果只专注于品牌、技术和设计,更多的还是只能靠综合的竞争力去和对手竞争。三星从面板、半导体、到材料、组装,再到品牌市场推广,持有整个产业链,便成了很多中国企业学习模仿的首选。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仍然属于有术无道,只看到了支持三星成功的表象经验,而没有抓住本质。这种有术无道的学习,不但不可能成就“中国的三星”,还会进一步加大学习企业的失败风险,只需一个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满盘皆输。

三星的成功不是突然的成功,能在风云变幻、沉浮不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不断成长,一定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因素也必然是复杂的,不是一本书、两本书就能完全“揭秘”的。无论是我们早已总结出的“强大的技术研发及整合能力”“领先的工业设计”“卓越的品牌运作”“完整的产业链”及“前瞻性产业布局”五大“秘诀”,还是《为什么是三星?》一书的作者们念叨不已的“实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以及危机意识、思路转换、事业观念、经营战略性机遇、重视技术、崇尚人才、采购艺术、自律经验和集团共同体意识等”,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仍然是一些永远正确和空洞的常识,不可能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超越。

能够战胜自己的唯有自己,要超越对手必先超越自己。在术的层面,比较好接受,比较好学,但没有道,这种学习就注定只是蜻蜓点水,说说而已,试试而已。《为什么是三星?》一书最大的价值,不是它揭示的“表象经验”,而是它对三星历史稍显冗长的叙述。通过对三星历史的系统回顾,让我们自己勾勒三星成功的特质:三星总体来说就是跟随制胜,几乎所有产业都不是喝“头道汤”,但也几乎没有落后过,在从实际出发学习对手中完成对对手的超越。

“做中国的三星”“做中国的索尼”“做中国的苹果”“做中国的微软”“做中国的IBM”……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我们并不陌生,问题是一阵喧嚣之后,却没有一个真正做成了。根结就在于,我们的学习过于功利,过于浮躁,过于追求短期效果,过于追求模仿,有术无道,术也难以坚持,根本没有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怎么可能超越对手呢?学习三星,不妨像三星一样,先做永远的小学生,将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不要期望成为中国的×××,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4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手捧《肯定自己 超越自己 创造自己》一书,我时而忍津不禁,时而掩卷遐思,时而拍案叫绝,掩卷后尚留感慨多多。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肯定自己。不要因为别人低估你、批评你,就随意地看轻自己,不要让他人的评价左右了你的一生。当你肯定了自己,便有了百倍的信心,也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难免会有过错,难免会有坎坷,而且也难免会有缺陷,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不如意,不能畏缩,更不能自卑。要善于肯定自己,把自卑化解为一份自尊的动力。若此,便有了一份巨大的收获。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超越自己。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贱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能超越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敢于超越自我。“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生命的内涵只有在抗争中才会化为永恒,翻腾的大海只钟爱那些勇敢的弄潮儿。超越自己,才能使生命更加完美。“面临巨大的苦难与挑战,要用你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当你最终超越自己以后,你会深深体会到那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荣辱不惊的悠闲,那一种‘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轻松’,生命就像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游弋般无拘无束。”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5

--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大学时经常看刘墉的书,有两本叫《肯定自己》和《超越自己》,他在书中写道:“自我妥协”实在是人类的天性。但你也要知道,如果无法战胜天性,我们就很难获得过人的成就!

2012年9月2日,公司组织在木兰草原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野外拓展训练,最让人激动也最考验心理的还是高空断桥,在空地上竖立一根8米高的铁架,要求我们爬上铁架,站到铁杆顶端的一个大概宽度为20厘米的板上,向前方走

1.5m远,然后跨过约1.2m的断桥。虽然身上挂满了安全保护措施,但在高空,每个人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恐惧感,跃过断桥是一次心理的挑战。有的同事从满脸通红到面色苍白,有的战战兢兢不敢站立,有的站了许久不敢跃起。。。在晋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为每一个队员“加油”,目送他们一个一个爬上断桥,然后不断呼喊他们的名字,每完成一个步骤都热烈地鼓掌高呼。结果,全队十多名队员(包括年纪最长的书记)都顺利完成了这项训练,最后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庆贺自己的成功和胜利。

体会与分享:

1.表面看起来很难的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理的障碍是最难逾越的,我们如果要成为强者,首先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恐惧感,当我们豁出去一搏,勇敢地跨出一小步,也许就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实现人生一大步的跨越。

2.面对断桥,在队友、教练的注视中进行攀登和跨越,需要承受相当的压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它的队员总在不断地为你加油、打气,为你指导、欢呼,亲历者能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鼓励与支持,每一次前进,如果得到同伴的喝采和认可,所有的压力将化成前进的动力,这就是团队中鼓励、赞美和支持的作用!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6

毅力既然如此重要,那吗,怎么培养毅力呢?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文博有句名言:“对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战胜自己,这就陪养毅力的决窍。

人都是有懒惰的,而懒惰恰恰是成材的天敌。每天早上跑跑步,做做操,对健康多么有益啊!可是,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而温暖的被窝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算了,明天再起吧!”于是,早上锻炼身体的计划告吹了!惰性就是这样腐蚀着人们的意志。

战胜自己的惰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女排对员都是些意志坚强的姑娘,她们也是在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惰性中培养毅力。杨希说过:“练的苦时,真想休息半天,哪怕受点轻伤休息半天也好。可你等到真正受了伤,这么躺在床上,心里就不是滋味,又想马上跟大伙儿一起去练。”

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篇7

我们每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都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国际国内报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如何履约,如何努力实现我们对外的承诺。今天我们主要是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国家报告,中英文都有,报告里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行动和取得的成效向国际国内作一个介绍,表明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而且我们是在认真兑现我们的承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本月1 1日召开,中国代表团已经组成,我们的第一批人员明天就会启程到波兰华沙参加这次缔约国大会。这次缔约国大会主要有两个议题:一是要落实,一是要开启。落实主要是落实从2007年开始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各项谈判任务、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各国作出的承诺。这是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加强政治互信的一个基础,也是为今后各国进一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基础。第二是要开启德班谈判,也就是要确定从2020年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行动、政策、措施,这是一个开启的会议。所以,华沙会议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它为明年的实质性谈判和2015年达成一个新的协议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会积极支持波兰东道国,坚持多边机制,也就是协商一致、广泛参与的多边原则。希望这次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一定会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在这次会议中与各方加强磋商沟通,增信释疑,推动这次会议成功。这是我们与会的方针和原则。

这个报告主要是向各位介绍我国今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以及采取的一些低碳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以及正在积极试点开创碳市场所做的一些工作。

因为时间有限,我愿意回答各位媒体朋友就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关的问题。

提问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即将在华沙召开,请问中方对此有何期待?

解振华:这次会议,我刚才讲了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落实,一个是开启。所谓落实,就是要落实巴厘路线图所确定的在气候变化领域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转让、透明度等等已经达成的共识。其中特别是减排问题,主要是要落实去年多哈会议已经确定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希望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附件一的国家,也就是这些发达国家要兑现自己的承诺,确定到2020年之前有力度的减排目标。

同时也希望或者要求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少数发达国家,也要按照公约的要求,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也要有相应的减排指标。第二,也就是发展中国家非常关心的资金问题。这次会议上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承诺和公约的要求,快速启动资金,能够在2015年前落实300亿的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每年能够提供1,000亿美金的长期资金,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缓问题、多边上加强技术转让和增加透明度等落实其他要素的关键内容。

多边机制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这是多边进程的政治基础,所以我们希望会议在落实这项任务上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项任务主要是开启一个新的谈判,就是德班平台的谈判。德班平台谈判的任务就是到2015年底第21次缔约国大会上要谈成一个新的协议。我们希望新的协议也是按照已经达成的共识,能够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则,与时俱进,最后能够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符合科学性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

所谓的公约框架,主要是包括刚才我讲的减缓、适应、资金、透明度、核查等问题,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和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则,而且大家都已经取得共识,要求新的协议能够适用于所有各方。只要符合这些原则,中国代表团会持开放的态度,我们希望新的协议能够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气候环境。

第三,我们希望这次华沙会议能够为2015年底新的协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使明年能够顺利开启实质性的谈判,2015年底能够完成这次谈判,使全球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阶段,通过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问2:今天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有一句话,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了发达国家承诺给予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之后才会实施他们的减排目标,这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获得发达国家的这些支持之下,没有义务开始减少他们的排放呢?第二个问题,您对于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欧洲以及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和其他的问题,而且现在在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圈当中,对于全球变暖也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您对于获得这些发达国家的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第三个问题,上个星期美国的一名官员发表了一个评论,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以及新的气候变化协议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我们作出的减排承诺应当基于各自的国情。您认为美国这个官员的评论是否显示了美方在气候谈判方面有取得一些进展的迹象,是否意味着美国会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态度参与到谈判当中?

解振华:你实际上问了三个问题,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刚才公报里讲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之后才能够采取行动。这句话是公约里的要求,也就是说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的责任,所以他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在国内采取自主的减缓行动,这是公约的原话、公约的要求。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我们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在国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像减缓、适应、技术开发、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方面都在做。有一个数字,从工业革命到201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发展中国家占了30%,但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所作的承诺和采取的行动占了总减排量的7 0%,而发达国家只占到了30%,所以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多少资金的支持,但已经采取行动了,而且减排量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一点可以说明,虽然公约有这么一个规定,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内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特别是中国,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转让的支持,但是我们在积极的采取行动,“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15亿吨,“十二五”前两年我们已经减少了三、四亿吨的二氧化碳。关于资金的问题,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当中已经建立了绿色气候基金,而且成立了基金的理事会,也建立了资金筹资的机制和制度,现在的关键是要尽快注入资金。在去年的多哈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作出承诺,愿意拿出一些钱,而且也承诺了资金额,而且整个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15年之前要筹措300亿的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前要达到每年1,000亿资金的支持。现在发达国家经济确实有些困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和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我们建立政治互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如果眼前有经济困难,也不是长期的,是暂时性的,我们希望还是要明确注资的时间表,能够作出明确的承诺,能够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信心。

关于资金的来源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公共资金为主,另一种是以私营部门资金为主。我们主张多元化,要以公共资金为主,私营部门的资金市场融资作为补充,尽可能把这块蛋糕做大,如果要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主要是政府要有所作为,要加大减排力度,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制定鼓励性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吸引私营部门资金。

关于你讲上周美国一个评论,希望新的协议能够有创新,能够有些灵活,要基于各国的国情。我也看到了这个评论,或者是这个讲话,这个讲话是美国气候变化特别谈判代表,他是我的好朋友托德·斯特恩先生讲的。我们的观点是,只要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区别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新的协议适用于所有各方。对大家已经达成的共识,我们是持灵活的态度,而且我们事先不预判结果,还有两年的谈判时间,我们希望这个协议大家都能够接受但大家都不太满意,这个协议就是多边谈判的结果。

提问3:最近中国周边国家日本和韩国有些媒体报道说,他们的大气也受到中国华北和北京区域的雾霾和燃煤的影响,差不多已经进入冬天,对于中国这些周边国家的说法,你有什么看法?中国受到影响的形象怎么改善?报告里面谈到很多工作的成果,但是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有没有不达标的情况,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解振华:你这个问题跟气候变化也有关系,因为现在中国大气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特别是雾霾的天气几乎是常态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都很关注。雾霾的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实它的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我相信,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采取这么多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空气质量改善的问题,第一是减煤,第二是控车,控车实际上是减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尘,如果把这几个措施实施到位,空气质量会得到改善。

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一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洁能源。既要发展经济,还要减少污染的排放。三是增加森林碳汇,植树造林,这也有助于降尘。应该说解决空气污染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是比较一致的,而且解决的问题大体上是同根同源。所以我们在“大气10条”、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确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基本是一致的。只要能够真正落实,我相信大气的质量能够提高,能够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其实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方式,提高公众和全社会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大家都有责任来采取行动。

你刚才问中国有什么困难,实际上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美金,还有9,000多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正是爬坡阶段,我们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种挑战,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有信心来解决问题。解决困难主要是依法管理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今后要严格的执法。第二要靠技术创新,所以要发展经济,还要保护环境,除了执法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只有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面对多重挑战,既要依法管理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又要积极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无论是区域合作,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提问4:您刚刚提到本次谈判最重要的特点是要启动德班平台,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气候谈判一个重要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有明显界限的。但是这次我们现在关注的一个消息,因为德班平台有一个原则是适用于所有方,我们现在看到一个趋势是,有些国家试图模糊这个平台,现在又有担忧的声音认为,一旦有这种模糊的界限会导致发达国家推卸本该承担的责任和让一些发展中国家担负不符合发展阶段的责任。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代表团准备在这次谈判中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怎样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解振华:最近我参加今年缔约国大会的预备会,在这之前又参加了经济大国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各国领导人代表的会议。这两次会上,各个主要国家和主要集团的代表都参加了,没有一个国家公开表示反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过去只要一谈,总有人试图淡化或者是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现在这两次重要的会议上,没有人反对,大家认为这已经是有共识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新的协议当中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和适用于所有各方的共识。

这些原则如何理解呢?我们理解,气候变化是对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这个大船上,我们只能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团结应对气候变化。所谓同舟共济就是大家如果不努力,气候变化的危险时刻都在威胁着整个人类,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地采取行动。这是共同的这一部分,也就是适用于各方和共同。但是区别和各自能力,那就要体现在各尽所能,因为各国的历史责任不一样,各国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各国的发展水平、技术能力不一样,各国的国情不一样,所以各个国家都要尽自己所能来做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符合自己国情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来采取积极的措施。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减排,也适用于资金、技术、核查等等的一系列要素,所以各国都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承担与自己的责任、发展阶段、国情相适应的义务。

提问5:您说过全世界需要一个国际的解决办法,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有碳交易试点,美国没有全国的碳交易,在澳大利亚也没有碳交易,您觉得他们的想法怎么样?对澳大利亚、美国有什么意见?第二个问题,您觉得将来在中国会有一种碳税、碳排放税吗?

解振华:其实利用市场的办法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里已经有了一些机制,比如在发达国家之间内部搞碳交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搞清洁发展机制,就是我们说的CDM机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市场的办法,用比较低的成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说这个制度如果真正组织得比较严密,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则来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这个机制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当中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不是很大。比如说欧盟建立了碳市场,解决了他们的一些问题。CDM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还是有不少,至少中国参加了清洁发展机制,我们还是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在全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中国占了50%以上,应该说这个机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美国因为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所以这个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加州已经建立并已经在做,所以中国跟加州有省州之间的协议,而且我们跟加州在碳市场方面也有一些合作。

正像你说的,澳大利亚上一届政府雄心勃勃地要建立一个碳市场,而且也定价了,一吨碳27澳元,每年要以15%的比例增长。政府更迭之后,新政府宣布不再搞了,这是澳大利亚的情况。欧洲的碳市场搞得比较好,但是现在也不景气,由原来一吨碳38欧元降到现在一吨碳2欧元,其实主要原因是减排力度不够,配额发的太多了。

中国的碳市场,我们正在试点,今年6月18日,深圳市的碳交易市场已经上市了,一开始上线是一吨碳将近30元。经过这几个月,现在一吨碳平均稳定在80元左右,整个交易量不是很大,现在交易量达到了12万吨。因为启动实际交易的试点只有一个市。为什么这个碳市场在短期内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减排的力度比较大,它吸取了欧盟的教训,配额发放的比较少,各个企业要真正的实现减排任务,它会算账,是买合算还是治理合算。今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也有望开始启动实际交易,目的就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来降低总体的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至于将来如何,可能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自己的减排机制,全球而言,现在不好预判,要根据谈判最后的结果,看在2015年新的协议当中能否涉及到。

关于碳税的政策,也是根据各国的国情,现在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碳税,有的是碳交易,还有对碳排放收费的,各种方法都有,这恐怕还要根据各国自己的国情。在中国,我们现在正在搞碳市场试点。

提问6:您刚才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此次华沙会议的一个期待,我们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各国领导人带着大胆的承诺,去参加即将召开的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请问,中方对于这个会议有什么样的期待?

解振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倡导在2014年9月份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要求各国的领导人参加这次就气候变化问题召开的会议,推动整个多边的进程。

我们支持联合国的倡议,但是我们希望这次会议各国领导人能够发挥政治推动力来推动多边的气候变化谈判,争取2015年达成大家都满意的新的协议。

我们也曾经向潘基文秘书长当面建议,这次气候变化峰会一定要请各国领导人发挥政治上的推动力,绝对不要重蹈哥本哈根的覆辙,让各国的元首们去讨论该由部长和谈判代表们解决的那些技术问题,他们是解决政治问题,不要谈具体的技术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

孙玉敏:超越自己 篇8

——孙玉敏

或许孙玉敏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几乎是中国当代女画家中获得奖项最多的一位。早在1981年,孙玉敏的大学毕业创作《天天向上》就引起了轰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2004年3月23日,孙玉敏的中国画《求》再次让她走上了艺术的历史舞台,使她在瑞士洛桑总部国际奥委会每4年举行一次的“2004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上获得绘画作品类唯一金奖,这也是中国画家首次在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

孙玉敏的作品以深刻的内涵、简洁而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在充斥着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当代艺术格局中,孙玉敏的笔触依然在工笔人物画的世界徜徉,但又不断在技法上以及表现方式及文化内涵上创新,探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天天向上”

从小喜欢画画的孙玉敏在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宣传组,开始画毛主席像。1970年,她因为绘画的特长进入文化馆,一边完成宣传画任务,一边当起了教师,在辅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绘画技艺。而最终走向工笔绘画之路则是在文革结束后的那个尊重知识、尊重艺术的春天。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青年男女,从车间、农田、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虽然按照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孙玉敏却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

在读大学的4年里,孙玉敏和其他渴望知识的青年一样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读书和画画上,即便寒暑假她都不休息,也不回家,而是去农村、去海岛体验生活,寻找绘画素材。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涯的1980年,孙玉敏为毕业创作,放弃了市学联组织的泰山之旅,只身来到东北松花江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寻找最朴实、最动人的画面。那时恰是东北的3月,天空还下着大雪,山村里除了窝头以外,基本没有其他食物,更没有菜。她在淳朴的山村的小学校里,看到孩子们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认真读书的情景,深受感动,确立了《天天向上》这样一个农村小学创作题材。

这幅画凝聚了孙玉敏大学4年中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也凝聚了她的大量心血。从3月体验生活开始,到构思、画草图,然后再重返乡下挖掘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加之后期的反复推敲和在技法上的探索,整幅作品直到当年12月才基本完成。为了在画面上处理好“黑板”,孙玉敏打破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限制,在传统的技法上加入现代的手法和新的语言的创造。她将黑板的木纹作为重点描绘的对象,她找来木纹鲜明的木块放在绢底下用白蜡拓印,再用墨找出纹路,白蜡留下的地方就出现了发白的黑板形象。她还将油画棒运用到画面中,将农村小学黑板陈旧发花等诸多真实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为了画出乡村孩子黑黝黝的皮肤和褶皱破旧的衣服,孙玉敏便在画面中染上很多膏点,提升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将太阳照射在孩子们身上的光芒表现出来,使之焕发出一种“天天向上”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天天向上》成为鲁迅美术学院77级颇受关注的毕业创作,取得了全班最好的毕业成绩,并被发表于《中国画》、《迎春花》、《美苑》、《美术大观》等多种刊物上,轰动一时,孙玉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工笔淡彩的艺术风格。

求索

1981年,孙玉敏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即被分配到了辽宁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成为画院的一级美术师。此后她创作了《银色世界》、《春蚕》、《静静的桦林》、《早雾》、《梦》等一系列工笔淡彩画作品,并获得了中国青年美展、中国体育美展、中国建军六十周年美展、辽宁省政府颁发1980-1989十年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奖等多次奖励。但站在自己摘取的艺术成就的面前,孙玉敏不但不欣慰,反而有种危机感:“这条路走得太轻松了,不能继续轻车熟路,必须要去探索新的语言,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于是,1989年孙玉敏离开了家,告别4岁的儿子到中央美院研修一年,进行中国画造型艺术语言的研究和创作。在中央美院的那一年里,孙玉敏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教室、图书馆、美术馆度过,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画了《兰子》、《老默》、《红衣老者》、《紫衣》、《孕》、《祥子》、《水》、《灰衣男子》、《老者》等一系列肖像画作品,对于中国画艺术语言造型有了更深的研究,继而又创作了《三个女性》、《清茶》、《卓如》、《两个带随身听的女人》,并获得了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首届重彩画大展学术奖等。

2002年,孙玉敏被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她将自己的创作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去,把艺术转化成了教育。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孙玉敏和学生一起画画,亲自实验,一边讲课一边示范,不但学生的进步很快,自己也有了质的飞跃。

2003年,为迎接2004年雅典奥运会,并参与“2004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孙玉敏创作了她的代表作之一《求》。

为了能在一幅画中表现出运动员努力拼搏、不断追求更高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表现人类对于运动的更深层思考,孙玉敏在经过近几个月的画作选题的痛苦思索后,最终确定了“排球”这一主题。中国女排是一个坚强的运动球队,女排的姑娘们以超人的意志和技术曾创造了五连冠的不败记录,又以坚韧不拔的勇气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在这些女排运动员的身上,孙玉敏看到的恰恰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也是使她产生创作的巨大动力。

为了捕捉最能诠释出奥林匹克精神的画面,孙玉敏费尽周折争取到了去中国女排训练现场体验生活的机会。虽然体验期限只有一天,但还是给孙玉敏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孙玉敏并没有截取运动员运动时的动态画面,也没有选择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领奖的画面,她将目光聚焦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思索的瞬间——一位疲惫的女排运动员站在场地中央,她的许多关节处因训练受伤而缠满胶带,她的双手紧紧抱着一个排球,头深深地埋在球后,她忘记了疲惫而努力思索如何发好这个球,如何从这个球上超越自己。在她的周围,到处滚动着她刚刚拍落的球。“其实人想超越自己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任何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那种场面让我很感动。”孙玉敏说。

nlc202309030924

在确定选题后,孙玉敏在教学的同时,将大量的心思花在了《求》的创作上。那一年,她与以往一样没有休息过任何一个周末,大年二十九,孙玉敏还跑去荣宝斋买画纸、颜料和笔。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孙玉敏刚刚回家,看着家里还黑着灯,漫天的大雪落在脸上,“也不知道是雪还是泪”。

屈原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不断前行的。最终孙玉敏将作品的题目定为“求”而非“球”,就是想要更准确地诠释出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理念。

最终,《求》被选入“2004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并获得满票通过,被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文化论坛亲自颁发了获奖证书。孙玉敏为中国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了实际上的第一枚金牌。

超越

在多年的创作与求索中,孙玉敏练就了简洁传神,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静观其画,虚静空灵,简约大气,很难从中觅到传统工笔画纷繁细腻的细节和浓艳的赋色。无论是境界还是技法,抑或是观念,都有所突破。

孙玉敏注重线的表现力,以线造型,笔简意足。她认为中国画中线造型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语言,还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对自然、对生命、对精神的诠释和表现。所以,孙玉敏的每一幅画都真实地来源于生活,再现了生活中最朴实又最感人的画面。她对速写情有独钟,大量的速写在获取现实生活感受的同时,也使她脱离了客观再现的束缚。在“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中的参展作品《静静的桦林》就是最好的明证。孙玉敏为了再现抗联战士的精神,在腊月初八只身走进黑龙江。她寻找到了东北深山中寒冷刺骨的感觉,发现了白桦树“冰凉冰凉的美”,也穿越历史时空,聆听到了抗联战士的内心独白。《静静的桦林》中每一棵树和每一株草都是写生画出来的,而那画面中的抗联战士,也许正是那个在没过膝盖的大雪中艰苦前行的执着的艺术家孙玉敏吧!

这似乎正是孙玉敏的作品打动人之处——每一幅画都是蕴藏着艺术家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层挖掘。

在《三个女性》、《蔡元培》、《霍英东》等作品中,大家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孙玉敏画在画人物肖像之前,总会先找来人物传记仔细读一遍,然后用一幅画去概括人物的一生,于是她的画里除了充满艺术外,也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重量。比如在《三个女性》中,孙玉敏画了第一个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的女人秋瑾,一辈子为妇女和儿童工作的宋庆龄和为抗战而死的赵一曼。“三个女性和她们不同的身份,以及她们所追求的目标,正是我要画的境界。”孙玉敏说。

工笔画费时费力,一幅画画两三个月是常有的事,而一位工笔画家一生能创作出的满意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几十年来,孙玉敏一直挑战自己,每一幅画都追求一种新的感受,新的表现,每一幅作品都表达着不同的艺术语言。

孙玉敏说:“艺术家就要不断打败自己,我无法享受安逸的生活,总想找到新的突破,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给自己制造麻烦,但我乐此不疲。”

超越自己 篇9

超越自我非常重要,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超越,他还想超越他人;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后才能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与生俱来的弱点,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肯定自己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存在。

超越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超越自己需要十分打的毅力,十分大的努力,十分大的坚持不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次次的考试下来,我的成绩不但没有更好或者保持好成绩,反而下降了!朋友们都一个个的超越我自己了。我如果在不加把劲,我真的要倒霉了!再加上老爸老妈的唠叨,我更是难过极了!但每次考试我都很认真,不敢有一丝怠慢。可是,成绩还是那么不理想,难道我的水平只是这样吗?不,不可能的,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哪里不过好。

想了很久,很久。那些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口头语根本不起作用。我要付出实际行动,做出完美的自己!路人们议论着什么?哦!他们说刘翔打破了纪录,他们说李娜获得了桂冠„„是啊,他们,他们一个个地超越自己,不都是经过磨难的嘛!是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辛苦,哪来的美好结果,哪来的成功呢?旁边的店里传出脍炙人口的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先要承受风雨再去享受阳光!

超越自己就是自己给自己画个圈,你在圈里苦恼怎么出来,当你跨出那个圈的范围便叫做超越。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被人,而是自己!

战胜自己 超越自我 篇10

战胜自己 超越自我韶关分公司曹江 人生是一个战场,而我们自己就是这场战争的主角,是输是赢,都要看我们自己,我们要敢于向困难挑战,打赢这场比赛,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失败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敢在站起来重新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成功,如果我们一味的逃避,不敢面对现实,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无须自暴自弃,要有一颗敢于挑战的心,自己救自己,自己在哪里跌倒,自己在哪里爬起,在迈起脚步,向前奔去。有些人活的很迷惑,不懂自己想要什么,不懂自己生存的目的是什么。2个人同时进一家公司,一年后,一个成为了经理,而一个还是小职员在原地踏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个小职员缺少了战胜自己,突破自我的想法,总以为安于现状即是福。没一颗挑战的心,就算十年,二十年,你还是一样在原地踏步,无法前进一步。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意思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迈向一个全新的我,不在原地踏步,在苦在累,哪怕我前进了三四步,我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成功。人生的路,本来就是崎岖不平,可能有无数的困难,挫折在前面等着你,如果你怕了,那你连一步前行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向它发起挑战,战胜它,超越自我,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做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女孩 篇11

我生在“商都”,长在“绿城”,虽说雅号不同,但其实,这都是美丽郑州的别称。

我才艺多多,爱好广泛。唱歌、跳舞、吹长笛、绘画、走秀以及语言和魔术表演等,这些都是我的特长。当然,除此之外,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差哦。我曾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队干”、“三好学生”和金水区的“多才多艺好少年”。 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在我人生道路上给了我不同的、许许多多的鼓励,使我充满了信心向前走去,是老师们的鼓励陪伴我不断成长。我,正是在鼓励的力量推动下,坚持不懈地走着每一步……

童年生活缤纷多彩,走出校园,我常常积极参与社会上有意义的活动。

我不但是《郑州晚报》、《下一代英才》和《大河报》的特约小记者,还曾被《郑州晚报》评选为“最优秀小记者”。上小学3年来,我在许多杂志发表文章15篇。最近3篇文章还入选了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中小学少年作家优秀精品文集。这本由全国30家少儿杂志联名推荐的书,还经当当网在全国售卖。

我参加过许多才艺大赛和公益演出。我要用美好的爱心,为社会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用纯真的心灵,灿烂的微笑,把快乐和温暖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品学兼优的我,不但是“中原文化艺术优秀特长生”系列推选活动的形象大使,还是郑州市阳光义工的阳光天使。两年间,我一共参加了23次公益活动。敬老院、福利院、募捐图书、义卖报纸、环保宣传……这些地点和活动,都是我《公益课程表》中的内容。我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通过爱心义演,为灾区和雅安的小朋友带去爱心募捐和六一心愿礼物。

从2010年以来,我在全国各种比赛和活动中获得了不少荣誉。其中,2010年获得了第15届少儿书画作文大赛金奖和新加坡“第十五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展特别金奖。

2011年获得了“未来之星”第八届中国优秀特长生推选活动语言表演金奖、新丝路全国少儿模特大赛荣获最佳潜质奖和“未来之星”第八届中国优秀特长生推选活动语言表演金奖。

2012年,获得了“花开2012”河南电视台、河南省青少年书画大赛荣获“绘画组金奖”。

2012年8月,还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授予“双有”好儿童荣誉称号……

在大家的眼里,都认为我很优秀,但我是一个求知上进的好少年,我要精益求精,再接再厉,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我就是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马越,请大家记住我哦!我们一起向更高峰攀登。

上一篇:公司奖罚的规章制度下一篇:九年级国庆节假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