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024-08-06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用12篇)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1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

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利因素。、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中最怕什么?

你喜欢老师的微笑吗?你是否看到过老师的微笑?

100%的学生喜欢老师的微笑,只有47.5%的学生看到有些老师总是面带微笑。

在问卷中问到:“你快乐吗?你多久能真正开怀地大笑一次?”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约60%的小学生他们的回答是“不快乐!”或“不开心”。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很久都没有过!”可见,我们的孩子确实活得不快乐,所以他们笑得也就比较少了。

“是什么让你们不快乐?”答案最普遍的是:压力,来源于学习、家长、老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面对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影响最大。如果老师较多地露出笑脸,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轻松而愉悦起来,相反地,老师总是板着面孔,我们哪敢高兴,我们上课会紧张而局促,一节课下来身心疲惫。老师笑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有学生感叹:什么样的春风才能吹开老师脸上不散的寒冬?还有的说:人们都说老师应该像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说老师应该像开心果,让同学开心,也让自己开心。”。有个同学在问卷中写道:“老师整天板着脸,整天骂人,就会让同学们觉得害怕,觉得老师像老虎,见到他就想躲,在老师面前不敢威风,只是一只没有自由的小鸟。”“老师动不动就骂人,骂得我们心神不定,胆颤心惊,整天提心吊胆,使我们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如此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怎么会

喜欢?又怎么会不害怕呢?

在座谈中,一位四年级的10岁女孩说:“我们老师不像妈妈,背后我们都叫她‘条子’,就是警察的意思。平时老师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她能一节课什么也不干就训我们。有时一个同学犯了错,我们全体同学都得挨骂。”一个小学生很爽快地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越快越好!听人家说,外国小学就有足球队,我们什么都没有。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性格很孤僻,不合群,害怕与人交往,更害怕上学,害怕老师。我对她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孩子在上小学以前,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很渴望去上学。但上学以后没过多久,就成了班里同学歧视、欺负的对象。在放学路上经常有一群同班同学欺负她,他们有的抢书包,有的揪头发,还有的往她身上扔土,一边叫喊着:“傻子,快打傻子喽!”吓得她跺在一边悄悄地哭。家长还谈到,曾经让女儿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而女儿却说: “老师会理我吗?那不是我的老师,是那些“好学生”的老师,是那些受宠学生的老师。而我呢,在老师眼里不过是一个头脑迟钝的傻孩子”。从此,这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说话了

在调查问卷的“自由畅谈”栏目里,一些学生谈到:

有些老师不理解我们,有时体罚、讽刺我们,使我们非常伤心,我们很讨厌这些老师。

老师太偏心,偏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违反纪律等坏事全是我们这些学习差的学生。

我有什么心事、悄悄话,从来不敢找老师,他们要么批评你,要么向家长告状。

在问卷中回答“有烦恼、心事或想说悄悄话”时,你是否找老师?只有16%的孩子选择找老师,53%的孩子宁愿独自来解决心理困境或闷在心里。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2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态度,教学效果,课堂环境

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形式是得到尊敬和爱戴。英国伦理教育学家彼得曾经这样说过,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在内心接受教师的关爱与教导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们在学校快乐的源泉也同样源于教师的关爱,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学生也会把教师对自己的这种关爱与尊重内化为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它同学。和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做到的一点。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例子: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班级里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达到厌学的地步,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也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所以常常由于成绩不及格而受到惩罚,这样一来他们对不及格是如此恐惧,但也改变不了这样的状况,以至于不想再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很明白,如果一个人爬山的时候,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就掉下来,并且摔断了腿,这样爬3、5年后,他很容易放弃,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已经放弃了向上爬。了解到学生的恐惧和失败,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应该采用“快速成功法”。在课堂上很正式的告诉他们有一种很好的口诀记忆方法,能让他们快速掌握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会给我们一个不相信的眼神,但很快又被朗朗上口的口诀吸引住。最后,让他们非常吃惊的是,真正用心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旦他们取得了一点成功,他们就想再成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感觉良好,他们愿意来到这个令他们满意愉快的课堂,他们在这里做得很出色。经过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很认真地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并不是愚笨,也不是懒惰,而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之后再继续努力在课下和他们搞好关系,对待学生不能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平常听写还是单元检测,学生们作弊的现象都很严重,教学中我们经常为学生这样的行为感到很烦恼。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这部分学生,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但在他们信任教师的前提下,教师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学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他们愿意知道自己的老师在想什么。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师都不赞成作弊。接下来,我们可以和学生讨论作弊为什么是不对的,当班长把我们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们总结的作弊不对是因为:第一,作弊将大大地损坏自尊,因为你不能为作弊而获得的好成绩感到自豪。第二,作弊就等同于撒谎,因为它会让其他人知道你比实际的知道得多。第三,作弊辜负了老师对你的信任,它伤害了师生之间的完全信任的关系。第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作弊,会使我们养成欺骗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样会使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去欺骗别人,养成习惯性说谎的不良习惯。第五,作弊对于所有没有作弊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3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者的观念和要求、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尊师重教”的传统等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在一所学校里,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可能是很不同的,这说明,决定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

教师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对师生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教师的领导方式

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表明,目前教师对学生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外有三种:民主的、专制的、放任的领导方式。专制式的领导:发号施令,指挥混乱,给予非建设性的批评,很少进行表扬和赞许;民主式的领导: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自我指导;放任式的领导:不给成员提供任何信息和建议。

在这三种不同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大家相处愉快;在专制的领导方式下,气氛严肃,学生对教师抱有敌对和反抗情绪;在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松散,学生过分自由,不接受教师指导,也不尊敬教师。

决定教师采取何种领导方式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天生怠惰、不愿意学习的,也是不会学习的、并且学生是不愿意服从教导和遵守纪律的,那么,这位教师就会带着社会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来强制学生接受教育,他不能放过学生的那怕一点小的错误和缺点,他所选择的必然是专制的办法,他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

2、教师的业务能力

费尔德曼和普罗哈斯基在1979年作了一次实验研究,对被学生评价为能力高和能力低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能力较高的教师表示内心怀有积极的期待,认为教师讲授的课程不太难,并感到对该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有效果。与此同时,会产生喜欢教师的情感。而对那些能力较低的教师反应消极,他们不仅感到学习上有困难,而且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差,因此也就不喜欢教师。

3、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都是比较了解学生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深刻的了解,这使他们较能正确地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接纳学生。而与学生关系不良、敌对、矛盾冲突不断的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学生缺乏了解,尤其不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不理解,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偏低,容易产生不喜欢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导致经常误解学生的言行,很容易与学生发生歧义。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不理解,歪曲自己的思想和动机,甚至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自己头上,蒙受了冤屈,于是对教师产生不满、怨恨、敌对等情绪,导致矛盾和冲突。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应该说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令人钦佩、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而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抗拒的,对他所传达的信息也就不会很好地接受。这种心理障碍会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2)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紧张、死板,充满着威胁和恐怖,这会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漠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思想活跃。伴随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气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快乐的课堂情景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不好的课堂气氛下的课程,学生总是想办法逃避。

2、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与环境作用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需要的水平,及其满足的定向和方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进而学生的心理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的理想等等。

三、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成败感和情绪体验影响很大。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快乐,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体验到的是挫折。教师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体验到成就和价值,不能感受到与学生交往的快乐,怎么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又怎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呢?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信赖、钦佩,学生寻求并接受教师的帮助,理解、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使教师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环境中,教师有安全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这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

师生关系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4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面性的:对学生的.自我概念、心理适应能力、社会化和心理需要的满足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是多维性的:从言语和非言语、课堂内和课堂外等多维度地对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影响;同时师生关系对教师心理健康也存在着重要影响.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心理适应能力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5

摘要:小班化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小班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增加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有利于师生平等和增强师生之间情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小班化;影响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小班化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小班化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交往、沟通。因此小班化对于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重要性

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悦、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和谐”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二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三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其次,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交往中感受到人格尊严,体验到人生价值,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而教师在与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的交往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便于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养成教育,而且便于智力培养特别是各种思维训练,此外,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审美、劳动技术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小班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小班化

小班表现为教学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学生数量的教学班。小班化是指在学校正规教学时间内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的减少,这种减少是相对于原有的班级规模而言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往往对“小班”的班额有不同的界说。如,我国上海市规定小班级规模在25到30人,而在美国,1998年全美小学平均班级规模为22人。

(二)小班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人类教育是以个别教育为主要形式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以其培养人才的高效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班级教学不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适应高科技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就是顺应这种历史要求而产生的。小班化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班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

三、小班化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小班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小班化的“化”,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充分性、全面性、发展性,这对于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小班化可以提高教育关照度

在班级环境中,教师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稀有而且珍贵的资源,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到的教师的注意分配极为有限。为了说明班级规模和教师注意力分配的关系,学校提出要注意提出“教育关照度”的概念。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和照顾的程度。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在一个拥挤的班级,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易于形成传统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实施小班化后,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得到教师的关照和指导的机会和可能性,师生之间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良性互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关系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小班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教师期望一经形成,便直接表现出对不同学生的差别性对待,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理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全面提高。但是规模过大的班级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造成班级中部分学生获得教师不公正的期望。而在小班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沟通,教师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的个体,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真正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品质,使学生都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期望。教师对学生公正合理的期望,会形成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更加有利于师生关系的亲密和谐。

(三)小班化有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平等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传统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小班化增加了师生交往的密度,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坛,更亲近地走进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行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流过程,双方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特的完整的人在教育中发生沟通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尊敬的长者,更是学生合作的伙伴、交流谈心的挚友。

(四)小班化会增强师生间情感纽带的力量

传统的大规模班级教室座位编排是将所有的课桌椅全部编排,全部学生面向黑板而坐,即秧田式座位编排。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者研究发现: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他们与教师的空间距离较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也相对较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表情、举止将自己的关注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在行动上积极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学,这些学生也更容易获得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融洽和谐。而坐在后排的学生他们与教师的空间距离较远,彼此的心理距离也相对较长,因此师生关系较为淡薄。

小规模班级教室的座位编排,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如马蹄型、U字型、分组型等。这些座位编排方式使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讲台上,教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穿行于学生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和每个学生接触,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师生间情感纽带的力量,进而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和谐。

(五)小班化有利于师生情绪的轻松愉悦

许金更对北京市381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研究:对于工作一天后的自我感觉感到轻松的只有3.09%,感到劳累的有56.81%,感到很劳累的有40.1%。工作负担重、学生难教是使教师感到劳累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教师觉得情绪不愉快、师生之间关系平淡、疏远。当班级规模大幅缩小、班级人数减小后,教师的工作压力便会相对减少了,班级里需要接受指导的学生少了,需要批改的作业少了、特别是学生的行为问题少了,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教师会觉得心情放松、愉快,并且会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也心情放松、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来的。

(六)小班化有利于师生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真正实现

小班化后,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将大大缩短,于是教师能够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营造一种和学生“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展现自己的一切。而学生由于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照和教导,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将会大大提高,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可以像教师对自己输出期望一样将自己对教师的期望如期反馈给教师,激起教师教育的热情及对自己发展的关爱,这将改变传统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教师在帮助学生跨越一个个最近发展区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生的生命发展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小班化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小班化后,师生交往极为频繁,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和研究学生

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小班化后,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为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性。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等。

(二)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等。

(三)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65.[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3-138.[3]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1.[4]和学新.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8-20.[5]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7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6

一、转变观念,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交往的对象摆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上,充分体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俗话说“手抹桌子一样平”道出了平等的要义,但师生关系自身的规律又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操作起来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究其缘由,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然。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前提。下面分两点浅谈:

1、师生平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语义环境中,这是最先让人想到的一组关系,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关系,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道尊严。我的理解是: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甚至是威严。而这,正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障碍。扫除传统教育观念的障碍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经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必要放下“为生之上”的尊严,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的尊严平等的人,为学生与教师构筑平等交流的平台。基于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便是引导学生激烈讨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师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收获。这样,教师也就真正成了平等中的首席。

2、生生平等。生生平等是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特别是在“成绩至上”的大背景下,学习好的学生能为老师带来名和利,让老师既有“肉”吃,又有“汤”喝;而学习差、表现糟糕的学生也许会让老师名声败坏、利益受损,把老师的“肉”和“汤”都带走了。但是,作为老师,你在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同时,对学习不好的同学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扪心自问,即使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再退一步说,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也很难说成绩差的学生长大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会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作的贡献小。十个指头各有长短,并且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认为,不光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还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平等地看待别人,更要平等地看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全体学生的心中,使

全体学生养成尊重别人良好习惯,使全体学生真正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应该成为学生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二、用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

学生的心灵无疑是脆弱的,也是纯净美好的。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诚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还是值得深思的。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1、将心比心。师生关系不和谐,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因为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如教师认为学生“笨”,“不乖”等等。每当这时,可能教师会迁怒于学生,严重的情形甚至是辱骂和体罚,弄得教师不高兴,学生不舒服,使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对立了起来。此时此刻,教师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如果有,自己的心里是不是好受?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学生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学生那脆弱的自尊心经得起几回摧残?思考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与学生作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这样可能会让教师在想迁怒于学生时自动调节情绪,和学生作朋友式的探讨和交流。当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时,他会从心底深深地感激老师,对老师充满无限的敬佩。

2、纯化心灵。学生的心灵纯洁美好,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是那样地充满希望,他们的心是容

不得半点的“污染”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维持这份美好,守住学生心底那一片洁白无瑕的“净土”。比如,小学生喜欢动画片,到底他们为什么喜欢?如果教师像小学生那样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观看几部动画片之后,就会发现动画片以小学生喜爱的表现手法,说明了某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了小学生的美好理想。这时,你再去与学生交流,就能找到共同语言。所以教师以一颗善良纯洁的童心与学生交流,会事半功倍。我认为,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淡泊名利,甘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工作,是清贫的,也是十分艰辛的。教师如何找到平衡的“支点”,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快乐工作,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广大的教师认真思考的。因为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关键。只有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让师生关系和谐。我认为,教师要经常从以下两方面调整自己。

1、化苦为乐。只要是当过教师的人,恐怕很难有说不劳累的。但如果说完全是辛苦的,也不准确。也许,你会因为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而分享了他们的欢乐;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一个笑话而捧腹大笑;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天真烂漫而充满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当老师的要有一点“穷欢乐”的精神,甚至是阿Q精神,要善于品味工作、品味生活,寻找快乐因子,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工作、舒心生活。回想自己工作的这几年,教育教学工作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花有果,可谓是鲜花和荆棘同在,收获与失去并存。

2、着眼长远。为什么人们会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呢?(我加这个“母”字是为了体现女教师的价值)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些,更加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名学生是否能成才?什么算是成才?恐怕不是每次都考100分那么简单。也许某名学生现在的学习成绩不行,那今后的发展呢?也许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那么特别地出众,那其它方面呢?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成才涵义也应该更加丰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份良心事业,需要漫长的等待,千万不能因为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学生长远的利益,也不能让学生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否则,当老师的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篇7

一.师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表现出心理距离是亲近, 还是疏远, 情感性很浓。其特点有五:

﹙一﹚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谁不教谁。把一个班集体交给你带, 把一个学科交给你教, 你作为教师, 别无选择, 就得接受, 就得对所带班集体、对所教学科全面负责。

﹙二﹚教师和学生肩负不同的职责和要求。教师的正常心理是爱生性。接近学生, 关心和爱护他们, 如果想远离学生, 则心理不健康。学生的最大特点:向师性。不向师, 对教师很不友好的时候, 也是心理上发生了问题。

﹙三﹚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是未成年人, 犯错误频率相当高, 经常会犯错误。而教师是成年人要宽容、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这么大, 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识水平去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由于性激素增加了90%, 处于更年期的教师, 由于性激素减少了90%, 心理都处于易暴易怒等脆弱状态, 更不易相处和协调。

﹙四﹚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教师的地位是主导:领导学生, 组织学生, 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 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学习是艰苦的, 而不应成为痛苦的, 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认真, 可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师认真, 可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对师生产生互动影响,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一) 影响学习

1、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师生关系好, 学生热爱这个教师, 进而热爱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 学生就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

2、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

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 想听其课, 想发言, 积极思考, 自觉完成作业。

3、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

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 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 使学生不压抑, 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二) 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

老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 爱学生, 让学生做事, 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 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 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三)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存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 是学生的生存条件, 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要伟人, 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三.搞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重视身教, 不忽视言教。两者都十分重要。根据小学生师生关系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要用自身模范的语言、行为、待人处事等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编好道德教育这本书, 用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同时也不能忽视言教, 小学生年龄尚小, 一切都是空白, 很多还不懂, 要靠我们作教师的讲明道理, 教会做人。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二﹚建设和谐、向上的班级组织。通过班队干部的培养, 班队活动的开展, 班级规范的建立与施行, 学生操行的评价激励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建立一个班风正、学风好、纪律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组织、环境氛围教育感染学生, 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 影响 对策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1]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采用残忍的手段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大打出手、师生恋等社会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这些现实问题不仅反映出中小学师生关系的恶化更说明时下所倡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际操作相脱离。因此,如何构建高质量的中小学师生关系,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是教育专家学者们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目前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来看,教育学界有关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虽然繁多,但是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从教育学角度阐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因此,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方面考虑,在综述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各方面影响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和学校管理两方面对中小学校的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出若干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

一、 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一)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师生关系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青少年成长初期所形成的支持型师生关系会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力度,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促进作用;[2]中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对本学科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严重影响;[3]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欢程度密切相关。[4]

总之,高质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傳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需求的敏感度,将自身对学生的关注力度转化为“爱”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学生自发产生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产生互动,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反之,低质量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学业成就较低,例如厌学、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都属于低质量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危害。

(二)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

刘万伦、沃建中以及邹泓等学者的研究一致证明了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在学校的适应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处于良好师生关系下成长的学生有较强的学校适应能力,相反的低质量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学校适应上出现较多问题。

师生依恋模式安全性较高(即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儿童提供一种对同伴或他人关系的乐观定位,从而有利于引导儿童与学校的同学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采用积极的手段来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纠纷;[5]反之,消极师生关系则易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难以在学校与他人友好相处最终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三) 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又可划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6]许多研究都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的自我概念或学生学业的自我概念存在普遍相关。例如有学者通过对高中师生关系进行实证调查得出了师生关系对学生自我概念有预测效果;还有学者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更倾向做出积极的学业求助行为。

高质量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师生之间亲密度和反应度较高,较少发生冲突。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交往中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满足,从而促进其正确的认知自我,尤其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而低质量的师生关系特点则是亲密度和反应度均较低,经常发生冲突,这种关系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总体自我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形成。

(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自尊、自信、情绪、主观幸福感等多方面。魏运华就证实了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支持、关心、鼓励等积极态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尊发展,对师生关系比较满意的青少年自尊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炼永文则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教师对学生的友善态度,如:理解、期望、客观评价等因素能够使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阳德华基于师生关系与初中生焦虑情绪这一层面,发现高质量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刘洋则实证研究中得出了初中师生关系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这一结论。另外还有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

从前人的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完满的人格,促进中小学生进一步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再形成。反之,僵硬消极的师生关系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

根据上述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社会转型和知识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和教师双发的共同发展。

(一) 教师自身提高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

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教师自觉努力提升教育交往过程中的素养水平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人文化关怀”的教育使命。这种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关系。另外教师还要在传授传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倡民主精神,努力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句单薄的口号,而是落实到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只有教师树立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才符合新时代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学生的价值观,学生认可教师的教育观念自然会激发学习兴趣,主动与教师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重人文化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与中小学生交往的活动中注重人文化的教育方法也是形成高质量师生关系的关键一步。简单来说就是努力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避免僵硬的将中小学生视为没有思想的“物”,而是要将孩子看作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师生之间寻求形成真正平等的“我—你”关系,以此实现教学相长。如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面带微笑的面对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教育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责骂学生等等。

(二) 学校注重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1.注重对教师依恋类型进行评价

师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依恋关系,因此提高师生之间的依恋质量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在依恋理论中,其中看护者自身的依恋类型是影响依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中小学生的成长之路上,作为主要看护者的“教师”自身的依恋类型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例如柳珺珺就表明小学教师自身的成人依恋特性对其师生互动风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在聘任教师时只注重考察教师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水平的优劣,却忽视对教师自身依恋类型评判。由于教师是担任着教书育人职责的特殊职业,一些本身属于非安全依恋类型的教师如果走上教学岗位以后,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各中小学校在设计教师聘任流程时应考虑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对教师自身的依恋模式进行评价。

针对教师依恋模式的测量中可以参考用于测量成人依恋模式的工具。例如由Nacy Kaplan和Mary Main所设计的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这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法,可测量成人教师依

恋的内部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该访谈将成人教师的依恋模式划分为为自主型、冷淡型、专注型、未确定型,[6]其中冷淡型、专注性和未确定型依恋类型的教师就很容易形成非安全型的畸形师生依恋关系。学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对以上三种类型的成人担任教师这一角色进行一定的考虑和选择。当然,针对成人依恋类型测量的工具并非只有上述一种,国内的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 修订版),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等都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均可以对教师依恋类型的测量提供参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测量过程需要让具有一定心理学专业背景知识的工作人员去进行才能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倡导用团辅手段对师生关系进行干预

中小学校教师人数众多,每个教师的童年成长环境差异导致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保证每个教师都属于安全型依恋模式以及每个教师与学生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只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假设。

近年来已有诸多学者通过实验表明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效果,例如团体辅导能够提高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增强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等。除了以上所说的大学生为主要团辅对象,值得一提的是王赞设计了一系列中学生团体辅导活动证实了团辅也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师生关系。

因此,学校管理层可借鉴这些实验经验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手段对师生关系进行干预。这种团体辅导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与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换一个视角看待老师,理解老师并喜爱教师,同时也让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懂得采用不同的方式与不同性格的学生相处,使参加活动的师生形成彼此信任的亲密关系,以此提高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 1996,33(3): 57-61.

[2] 王美芳, 陈会昌.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3):7-11.

[3] Birch S.H and Ladd G.W.Children’s interpersonal behaviors and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Vol.34.

[4] 李春苗, 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1): 15-17.

[5] Howes, Hmilton.Children’s relation with child care teachers: Attachment, stability, and concordance with parental attachment[J].Child development, 1992,63:879-892.

如何发展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读《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有感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了,对陶行知的名字并不陌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等脍炙人口的语言,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可是究竟怎样伟大,心中其实不甚了了。带着对陶先生的顶礼膜拜,我翻开了这本《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序曲尚未读完,我的心灵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动。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学者,这是一个普通却崇高的教育家。读后,我谨对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

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带着问题我认真研究了陶行知先生师生关系的教育思想文章,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颇受启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变成好学生。在这种没有爱的教育氛围中,师生关系紧张僵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抓,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正如陶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小朋友,总是不会有错的”。

所谓对学生的理解,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陶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要教师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但我们今天的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认为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不学不行,学不好也不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喜欢学什么,就很少考虑了。于是学生几乎成了无血无肉,无情无意的“木头”教师想怎样砍削,就怎样砍削。这种对学生缺乏理解,漠视学生主体性,无视学生创造力的做法,陶先生早就深恶痛绝,他曾这样愤慨地评击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的当年

重视。我们有着比陶行知先生好着不知多少倍的工作环境与学术氛围,却缺乏他那样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创造精神,百折不挠的殉道勇气和博大真挚的爱心。

自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点经验和成绩,可以不用再努力了。一种习惯性的职业倦怠不知不觉在心中萌生。今天我有幸读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文学传记,仿佛在与高尚的人生对话,仿佛在与精彩的生命交谈。他那平凡的人生带给我震撼心灵的感动,让我们感到:我们差得太远太远。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10

在现代教学中,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尊重和宽容不仅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也是教学中实现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尊重和宽容在教学中的作用: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理解学生的不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关注和引导。尊重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教学。在面对一些行为偏差的学生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行为,要理解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2.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意见给予回应和解释。

3.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不要随意公开学生的信息和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二、宽容学生

宽容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宽容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宽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和存在缺点。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学生,而应该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2.宽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情感和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3.宽容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才能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要强制要求学生跟进班级进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建立互信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发言权,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和家长随时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总之,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在尊重和宽容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和多元化,建立和维护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教育意愿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并让学生成长得更加健康和积极。为此,本篇论文将从尊重宽容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探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多元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多元性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表述和想法,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不仅仅是由于学生们都是人,而且他们从出生以来就被赋予了一些权利和基本自由,而且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被更好地关注和尊重。

另外,多元性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家庭和文化背景,他们有不同的意见观点、爱好爱人性格和个性,尊重这种多样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有些学生比较胆小,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意见,这时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可能母语不是中文,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将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互动沟通中逐步适应中文。

二、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长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长处和缺点。学生在学校里是增长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成长为个人的重要阶段。他们不仅会犯错,而且从失败中学会成长。我们不应该过分苛刻地对待学生,而应该因学生的特点和背景来找出最好的途径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长处。

另外,面对学生的缺点,我们更应该持宽容态度。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现实,并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应该耐心地和学生交流,仔细听取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以便更好地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三、与学生积极互动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充满互动,并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课堂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该展示亲切和融洽的态度,并尽最大的努力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和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种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信任。

另外,教师还应该会用一些互动教学的方法。我们不仅应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应该通过带有互动性的学习形式和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四、塑造榜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还应该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我们的行为与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形象,对激发学生积极性和热情充满关键性。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平稳开朗的态度,来带领和引导学生成长。

作为一种职业,老师应该对于本职所担任的责任心与耐力都应有很好的把握。我们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寻找自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一些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典范品质的学生,有益于更深层次的发展。

五、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建立对进步和成绩的肯定和鼓励,进行积极引导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值得肯定的机制。

另外,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奖励的激励机制,例如班级和学校的荣誉奖,学生的表现评分、基金会的奖项等。这样做既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加油,同时也是对老师的积极激励和鼓励。

六、总结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和谐课堂秩序了解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67-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交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得有学生的默契配合。反过来,仅有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起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应研究学法,研究学生,与学生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做到相互默契。

在这里,仅以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验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上形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1 教师要了解学生

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个体学生,这是达成课堂默契的前提。

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例如有些学生自尊心强,好胜,抗挫能力也强;而另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表现出有自卑心理或畏难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注意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地训斥或者尖刻地挖苦而伤害他的自尊心。教育有缺点的学生之前即使自己有再大的火气也要压住,要遵守一个原则:学生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信任你,喜欢听你讲课,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2 教师要了解班级

了解班级,这是教学默契的基础。一位优秀的教师仅仅了解学生个体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如果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利用好这一点,将会对教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为例。本人今年担任八年级(5)和(6)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虽说都是平行班,但两个班特色不一。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班风。六班男生多,偏“外向”。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只要他们感兴趣的,许多男同学,就不假思索说出千奇百怪的答案。这看似气氛活跃,但效果往往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性的指令使学生回归书本。并且要经常压制一些同学的发言,以防他们不切实际地讨论,以致严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而五班的情况则不同:五班女生多,内向害羞。他们大都不爱发言,无论是懂还是不懂都默不做声,课堂上经常是死气沉沉。经过调查,我明白他们不说话并不意味着不懂,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有想法,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都有在积极的思考,只是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他们小组讨论,让他们先与同伴讨论,然后抽同学回答,以此慢慢地培养他们发言的习惯。由于对班级的班风、学风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方法,现在两个班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让学生了解教师

让学生了解教师,这是默契度形成的关键。学校每一次有新老师接任新班级,学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教学特色。有些学生调整能力强一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一两个月甚至半个学期来适应,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老师,从而促进师生默契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时地把教学意图告诉学生,并且跟学生形成一些英语教学常规,以便做到相互默契。

(1)教学进度分配。在开学初,我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学进度,让学生更好地调整步伐。同时,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对上课进度进行略微调整。比如降低六班的难度,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而五班则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早读课的布置。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英语一定要突破朗读关,这是练习口语的需要,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作为英语老师一样要让学生形成早读的良好习惯,最初可能是强制性,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在早读课上,六班基础薄弱些,我更偏向于让他们读单词、词组或者句子;而五班我则会布置她们去读句子或者课文。

(3)设置常规练习。新教材容量大,词汇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单词。所以每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多次听写,每次听写10个单词,最后再总听写一次。对于课文,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背诵整篇是不实际的,那我就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任务,或者有时候按照课文重点划句子背诵,然后设计相对应的句子默写。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口头练习巩固。在课后,我还罗列重點知识点让学生背诵默写。

(4)任务检查。有任务就得有检查。这个可以克服部分学生的懒惰思想和侥幸心理,与教师密切配合。教师自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对于书面作业要认真批改。而一些无法一一检查的作业,比如背诵句子和课文等,则先由四人小组长监督检查,还要在课堂上进行个别抽查。这样学生就不敢掉以轻心,而且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注重反馈和再反馈

无论是教师了解学生,还是学生了解教师,最需要的是形成反馈和再反馈,这是默契形成的保障。默契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它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不断的反馈和再反馈。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课堂反馈。一个教师如果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不理不顾下面学生的反应,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中领会学生对自己授课方式的接受能力,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进行及时的调整加强默契。

(2)课后反馈。这里主要是指练习上的反馈。上面已提到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作业是学生反馈的重要途径。举作文为例,初二的学生虽然积累了部分基础的词汇,但是组织句子的能力依然很弱,作文往往都是些断词断句拼凑而成,并且体现出很浓烈的中国式英语味道。要改善他们的作文,首要的是从做连词成句开始。教师布置学生做连词成句的练习,要指导他们如何找出句子结构中的主谓宾,再进行批改,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要区别错误的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纠正错误。

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剧目。双方的表演是受教学规律、学校规章以及师生间形成的共识影响的。只有双方在教学上达成共识,交流上形成默契才能使表演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12

一、关怀型师生关系

1. 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提出

关怀型师生关系由若汀斯提出, 奠基于关怀者与被关怀者这样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怀型师生关系即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满足教师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与学生以各自内在的情感需要来进行相互交流, 对话, 教师作为关注和动机移位的一方与做出接受、认可与回应的学生一方之间的双向互动联系。

2. 关怀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

关怀型师生关系着重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独立的生命体在相互的交流, 交往, 对话中学会理解对方, 感受对方的行为方式, 思想动态, 这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很大的益处。关怀型师生关系并不只是强调教师对学生所需要付出的关心与爱护, 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最大作用在于教师对学生在无形中所产生的关于学会关心, 关怀的引导, 教师用自身的关怀行为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行为中所包含的关心的意蕴,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学生的行为中也得到体现。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帮助被关怀者向关怀者转变, 学习如何关怀他人并不断的完善自我的同时, 也帮助关怀者实现自我的提升, 满足自我的成就感, 从而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关怀型师生关系不是静态的, 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方面, 教师作为关怀者是以榜样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的, 无形中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关怀的种子, 并用自己的关怀行为去灌溉学生心中关怀的种子, 而学生心中关怀的种子则在教师的辛勤照料下逐渐萌芽, 成长, 并最终学会关怀他人。反过来, 学生也将会以关怀的态度去关心他人, 关爱教师, 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型师生关系

1. 存在型师生关系的定义

存在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 自主发展的人, 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有的独特性与完整的个性;而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一件物品, 将教师自己的意志、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活动权的自由活动者, 不该受到外界权势的影响, 教师也应具有完整独立的人格。由此可见, 存在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人的存在基础上的交流、沟通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是一种由教师解释, 学生理解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这是由于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过程即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也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之间进行的,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对方的情况下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的关系上升到人的存在这一层面上。教师只有在倾听学生、理解学生后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学生, 使学生得到成长发展。与此同时, 学生只有在理解教师后才能真正的取得学习的成效。

存在型师生关系倡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要以“人的存在”为基本出发点, 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帮助各个学生认识他所身处的生存环境, 引导学生为自己构建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断努力, 培养学生面对生活所应有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师要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最重要的任务。

2. 存在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

在存在型师生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不是谁为客体, 谁为主体, 他们以完全独立的, 具有独立思维和行动能力的两个独立个体的形态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对话的。教师和学生双方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的, 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作为教师的独立个体和作为学生的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存在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本身即是一个具有完全独立能力的个体, 具有完整的、自由的行动能力, 而一个优秀的, 具有独立人格和行为能力的教师将对培养学生的自由价值观和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有很大的帮助, 并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自我的情况下最终实现自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发展。在存在型师生关系中, 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会是短暂的, 转瞬即逝的, 相反,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将会终身受益于教师的教育。

三、结论

由以上对不同类型师生关系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的师生关系类型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有些类型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能力, 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3

[3][美]内尔·若汀斯.关心[M].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1984.

[4][美]内尔·若汀斯著, 侯晶晶译.《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9) .

上一篇:小学生四年级作文校园的秋色下一篇:关于心事的记叙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