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2024-05-20

浅谈与领导相处的艺术(精选4篇)

浅谈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篇1

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令所有教师从业者都出了一身冷汗,河南一老师因为没收了学生手机,而被学生一刀隔断颈动脉,当场毙命。看罢鲜血淋漓的图片,心有余悸。不禁托腮而思:在中职院校,对于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差、之前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而又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的学生,我们究竟该如何管教,如何与之相处,才能避免类似这种祸事?

想起前两天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让我深有感触。学生说:“老师,你太好说话了,要对学生凶一点,我们才会怕你,才会听你的,你这个班主任才好当。”学生一方面痛恨管理严格、态度严厉、凶神恶煞的老师;一方面又很清楚,似乎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镇得住自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这实在是矛盾。

我一直认为,只有平等交流,从内心里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学生才会接纳你、认可你,而不是“以暴制暴”。“你喜欢很凶的班主任吗?”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得到的回答没有悬念:“不喜欢,特别讨厌”。“你认为怎样的班主任是好班主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几乎每个同学都提到了“有点威信的、尊重学生的、多替学生着想的、真心关心学生的......”我有些明白了,原来他们认为老师要凶一点的意思是班主任只有“凶”才有“威信”。其实,我并不这么想。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重视、喜欢听老师夸奖自己。他们有上进心,只是他们也很脆弱,容易被一点点的小事伤到心,或者说他们很敏感,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看得很大、很严重。比如说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她就当了真,从而对这位同学板着脸翻白眼;比如,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责问:你怎么没带书来?她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为难自己......究其根本,这应该是一种自私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很多同学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能换位思考,替别人想想,尊重他人。从而导致出了问题后都是别人的错在先,“我”只是正当反击,狡辩的理直气壮、慷慨激昂。殊不知,这是一种自私和不懂得尊重的表现。作为一位班主任,对待这种类型的学生,单纯的凶他们、骂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反感,也许会暂时地屈服,但是在心里也许同时也种下了“恨”的种子,只待生根发芽和一根导火索。

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其实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毕竟学生的心智还不如我们成熟,犯错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不违法犯罪,我愿意原谅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希望这样人性化的管理能获得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

浅谈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篇2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一直努力探索着。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我深刻体会到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比较感性, 喜欢一个老师, 就爱学习这个老师教的课;敬佩一个老师, 就愿意跟着这个老师学习;感觉一个老师对自己比较特殊或多关照, 学生就更具有学习上的动力。

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一、放低姿态, 和学生共同探究

教师, 在学生的心目中好像永远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样子, 他们从来不会在学生面前出现被难倒的状况。我有一次由于身体欠佳, 状态不好, 在处理习题前未看过题, 遇上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便被卡住了, 一时之间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 越急越静不下心来, 越无法分析。我顿时感到很没面子。于是我向学生道歉, 请同学们帮着我, 和我一起分析、一起思考, 共同讨论。没想到, 尴尬的气氛突然变成了非常难得的浓厚的讨论、探究的氛围。最后, 在我经验的引导下, 学生的共同讨论与思考下, 我们很快得出了答案。我笑了, 学生似乎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之后, 在处理习题时, 我虽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但是遇到很典型的、一题多解的类型题时, 我故意装出没想通的样子, 邀请同学和我共同探索、讨论。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动了起来, 认真思考, 互相讨论, 很快便得出了答案, 而且方法很全, 甚至个别学生的解法比我的还要简单。我发现经过几次这样的尝试后, 原本死气沉沉的习题课, 气氛变得活跃了, 学生爱上了, 甚至还很期盼。

二、找学生谈心, 让学生感到自己格外受关注

初中生很爱表现自己, 总希望自己受到老师的关注。学习极好的和极差的, 往往最受老师关注,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忽视的对象。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时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找个别学生谈心, 或者是借着帮我抱作业的机会和他们闲聊上几句, 问问他们最近生活中、学习上是否有需要我帮忙的, 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教导他们做人要诚实守信用、多为他人着想, 这样无论将来做什么, 都会受人尊敬, 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鼓励他们只要踏实学习、肯尽自己最大努力, 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学生经过这样单独的交谈, 他们觉得自己格外受老师关注, 觉得老师对他们非常关心, 自然而然地对老师的这种喜欢就转移到喜欢这门课上了。

三、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增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 完全由老师代劳, 会让已经学会了的学生感到很乏味, 而没有学会的学生面对老师同一种思维模式的讲解, 也不会有很大进步。此时, 我想到了和学生角色互换。要么由学生自愿, 要么老师指派几个学的不错的学生, 由他们上讲台替我讲解。其他学生在下面听着, 听是否能明白, 是否存在讲错或者不准确的地方。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会了的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没有学会的学生, 他们因为好奇, 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 听讲会非常认真。这样, 既帮他们解决了问题, 又调动了他们听课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当然, 我除了听之外, 还会对每个学生进行点评, 指出他们的优点, 给予鼓励;点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帮他们加以改进。后来, 我听一些家长反映, 这种方式学生很喜欢, 效果也不错, 希望我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晏婴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篇3

善于向领导推销自己

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责问晏婴,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重重赏赐他。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

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贵官的反对。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听完晏婴这一番话,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于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领导看不到你的才识是常有的事。怎么办?是找机会向领导展示自己的能力,还是辞职另找伯乐?同事之间肯定会发生一些利益纠纷的矛盾,他们就会在别人甚至在领导跟前说你的坏话,让领导对你产生误解。这时候,如果你一怒冲冠,愤而辞职,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误会依然是误会,对你而言只是逃避而已。还有人采取听之任之的办法,自己心里想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就会显得被动而无助。晏婴的斗争哲学就很值得学习,通过做事情让领导认识你,了解你,进而影响领导,获取领导的信任。

懂得如何劝谏领导

有一次,齐景公向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两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进了一家鞋店。鞋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却很少有人问津,生意清淡。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处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景公听罢,心中很不是滋味。

回宫的路上,晏婴见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景公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勠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还未等晏婴讲完,景公打断了晏婴的话,说道:“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又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

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子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景公若有所悟频频点头,并对随从的大臣们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领导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但领导的错误一般人不敢指出来,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搞不好是要杀头的。可晏婴就有能耐不被杀头,不但如此,晏婴还能让领导自己认识到错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埋怨领导,而应该想着如何帮助领导认识错误。一个人成为领导后,位置越高,获得真实信息的能力就越弱,被下面人哄骗的机会就越多。如果你掌握了劝谏的艺术和技巧,就会获得领导的信任,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掌握和领导相处的尺度

晏婴的政绩,主要表现在齐景公时代。景公与晏婴辅佐的前两位国君相比,是比较有作为的。这就使得职业经理人晏婴的许多政治抱负与治国方略,能够得以付诸实施。

在中国历史上,臣下对于国君曲意顺从、看风使舵、投其所好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晏婴却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把劝谏国君作为政治生涯的重要内容,如记载晏婴言行的《晏子春秋》中有一半章节涉及晏子谏君的内容,足见晏子劝谏的技巧!

晏婴以为,君臣关系应该是“和而不同”。

所谓和,就是臣与君在观点、才性、爱好方面有所不一样,“君甘而臣酸,君淡则臣咸”;所谓同,就是臣与君在各方面都相同,君甘则臣甘,君咸则臣咸。朝廷的重大决策,必须充分讨论,在对立意见的辩论交锋中加以完善。要做到这一点,国君周围必须有不同见解的人,以各自的头脑做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

晏子认为,人君应该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臣子属下的话,虽不能每句都听,但绝不能拒之不理。天下万物都是积少成多、累卑成高的,治理天下当然不能靠一个人。对正确意见拒而不受,就会亡国。这就是“人之将疾,必先不甘粱肉之味;国之将亡,必先恶忠臣之语”的道理。晏子对于自己的主张,不管何时何地都持之以恒。

一次他出使鲁国,鲁昭公问他说,听取三个人的不同意见,就不会迷惑,我现在做事和全鲁国人商量,仍然还出乱子,不知是什么原因?晏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所接触的都是迎合你的人,听得再多也是众口一词,无异于一个人,连两个人都谈不上,哪里还谈得上三个人呢?

如何和董事长相处,是所有职业经理人的难题。求同存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很多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创业者在经历了“蜜月期”后劳燕分飞,甚至反目为仇。针对这种情况,晏婴的“和而不同”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摘自《新智慧·财富道》)

浅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篇4

一、关心学生,深入内心,尊重人格,保守秘密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学生才会对教师说真心话,说心里话,而不是言不由衷,敷衍搪塞教师。当学生对教师说心里话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同时,对于学生和自己的谈话内容,涉及学生的隐私时,教师一定要守口如瓶,保守秘密,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真正信任,才愿意和教师做心灵的碰撞。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心存芥蒂,那么沟通就容易得多,这是教师与学生能有效沟通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能够顺利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之一。

二、解决矛盾,公平公正,语言委婉,打动学生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的。当学生有了矛盾怎么办?尤其是矛盾双方是两个学习成绩有着天壤之别的学生时,教师该怎么办?此时此刻,所有的学生都会眼盯着教师,看教师如何处理这起事件。如果教师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分青红皂白,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批评一顿,后果可想而知,教师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都是零分,他们希望他们的教师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件事,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来评判谁对谁错,尤其是有理的一方更希望教师为他主持公道。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当学生出现矛盾时,教师一定要追本溯源,弄清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力争做到公平公正,让矛盾双方都心服口服。在调解双方矛盾时,教师的语言要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打动他们,最后化干戈为玉帛。

三、了解个性,寻求时机,利用班会,彰显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所以教师要与学生有效沟通,首先要了解学生个性。对于那些谨慎胆小、自尊心强的学生,我往往采取当面表扬鼓励、背后提醒的方法;对于那些大大咧咧的学生,我除了表扬提醒之外,会在恰当的时机给以严厉的批评,这样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此外,我还利用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师生之间有沟通,尤其是分组讨论时,学生不仅能有效沟通,还能从中彰显个性,这样教师更能抓住学生的脉搏,对症下药。

四、课上课下,融入一体,肢体交流,传神送情

我与学生的沟通,不仅是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与学生做各种活动,和学生真正融入一体。在与学生做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小心眼儿、斤斤计较,此时不需要教师去说服教育,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心领神会,从而避免了许多小矛盾的发生,事后教师再循循善诱,那么班级就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五、书面批注,形式多样,紧跟潮流,贴近生活

我经常利用给学生批注作业、日记的机会,在作业和日记上留言,与他们沟通。留言既有表扬鼓励,也有提醒批评。沟通内容大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小到他们的生活起居。此外教师应紧跟潮流,与时俱进。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上qq,发微博,写说说,内容广泛,这样做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更加了解学生,沟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六、特殊群体,特别关爱,细心观察,奉献爱心

这里所谓的特殊群体,是指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体残疾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智障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等,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他们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特别关爱。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时时和他们沟通,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助他们一臂之力,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样更有利于特殊群体的成长。

注:此论文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 课题编号QG36—568。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中心校)

上一篇:泥阳镇纪委工作报告下一篇:微积分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