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消防规划

2024-06-21

南宁市消防规划(精选8篇)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1

第一条 为建立有效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和实施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预防和抗御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能力,制定《南宁市城市消防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入与完善,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起作用。

第二条 本规划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实施细则、《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九五”建设发展规划》、《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南宁市城市消防规划纲要》、有关的消防规范和技术文件。第三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1-2010年,近期至2005年。

第四条 本规划的范围为南宁市城区,即规划高速公路环内的全部用地。

第五条 城市消防系统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同步;所有与城市消防安全有关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建设活动应按本规划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本规划由南宁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南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南宁市公安消防机构依法按本规划进行消防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城市消防发展目标

第七条近期内加强消防站点的建设,改善现有消防站的装备,做好城市消防设施的查漏补齐工作,初步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市民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

远期建立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一个人员素质高、技术装备先进、手段齐全、反应迅速、战斗力强的消防队伍;在城市发展中同步按标准建设消防设施,达到防灾减灾的要求,从而提高城市整体抗御灾害的能力。

第三章 消防安全体系的构成

第八条 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结构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火灾预防系统,二是火灾扑救系统。

火灾预防系统包括建立健全消防法规,保证消防法规的执行、监督与宣传;合理进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加强建筑自身防护。

火灾扑救系统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消防指挥中心;按标准建设消防站点和配备消防装备;城市消防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满足消防要求;建立城市避难、疏散系统。

第四章 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责任区,作为城市消防设施规划建设的依据之一。

甲类责任区,指重点消防地区。包括生产、使用、存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和仓库、火灾影响大的政府首脑机构、高层建筑集中区、砖木结构和木质结构的易燃建筑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地区等。甲类责任区为旧城中心区、沿民族大道两侧的用地。乙类责任区,指普通工业企业、科研单位集中区、大专院校集中区、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建筑耐火等级较高的地区。

丙类责任区,甲、乙类消防责任区之外的其它城市建设用地。

第五章 城市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第十条 新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和贮存单位在选址规划中,应严格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处于本地区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或上风侧,特别注意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原有的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布局应符合规范要求。布局较合理的应加强自身的防护,避免不安全因素产生;布局不合理,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的,应结合城市的旧城更新,有计划地搬迁,以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第十一条 石油储运仓设在城市西南方向那罗站的山岭区,市区内新阳油库迁至规划的储运区。

第十二条 加油站的整改与新建按《南宁市加油站布点规划》进行。每平方公里的加油站数量为0.4个,至规划期末,市内的加油站控制为60个左右。加油站的站级以二、三级站为主,城市市区禁止设置一级站。

第十三条 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站站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瓶装供应站的站址,宜选择在供应区域的中心,以便于居民换气,不得靠近影剧院、百货商场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应远离重要物资仓库和通信、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气化站和混气站的站址,宜选择在供气对象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第十四条 市区内对周围居民安全造成威胁的储配站,如广西石化供销总公司液化气储配站、南宁公路液化气储配站,应迁至城郊的安全地带。

第十五条 南宁市地下燃气管道属于中压燃气管道,新建燃气管道走廊宜设在道路慢车道下,并应符合管网综合规定和有关安全规范。江南混气站、?东混气站、安吉混气站应严格控制其防火间距,并应加强防火监督工作。远期天然气调压站规划设在城市边缘,采用地上独立建筑物,与其它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六条 人流密集的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场所要有充足的消防水源,规范设置停车场;杜绝占道经营和停车,应加强消防疏散通道、出口的管理,禁止各种原因堵塞、挤占、擅自封闭消防通道和出口,消防通道和出口应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

第十七条 大型农贸市场、物资交易市场应设在城区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地带,现有的市场应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八条 地下建筑,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对其装饰用材、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疏散逃生通道、防排烟系统、防火分区等作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

第十九条 加强对外交通设施的消防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在公共地带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牌并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条 城市中结合公共绿地、建筑低密度区、防护绿带、城市广场、学校操场等形成避难、疏散系统,利用道路、广场、绿化带、河、渠作为消防安全分隔,减少火灾、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第二十一条 旧城区内耐火等级低、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或大面积棚户区,近期内采取防火分隔,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开辟消防通道和其他防火措施,改善消防安全条件。远期纳入城市改造规划,对违章乱搭乱盖的外来人口聚居点予以拆除清理。

第二十二条 城区内新建的各类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控制三级耐火等级,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

第六章 消防站和消防装备规划

第二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火灾报警后5分钟内可以到达责任区最边缘为原则确定。

第二十四条 规划期内南宁市城区应配建消防站30个。消防站的建设以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为主,在现有的5个公安消防站的基础上,增建消防站25个,其中按标准型普通消防站设置23个,江南、江北各设一特勤站共2个,江北的特勤站结合消防指挥中心设置。第二十五条 建设水上消防站一个,位于邕江一桥至白沙大桥之间的江北岸,水上消防站码头岸线长度不低于100米。

第二十六条 新区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配建消防站点,并与地区开发同步进行建设。旧城区内按标准建站实施难度大的地区,应保证在划定的责任区范围内建设2~3个小型站;近期内应加强现有公安消防站的队伍和器材装备建设,弥补消防责任区面积过大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消防站点位置应随城市规划用地性质的改变做相应的调整。

第二十八条 在城区内凡易燃易爆设施单位,要求均应配备相应专职消防力量。

第二十九条 各消防站装备应符合《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的要求,根据责任区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防护装备、器材装备和通信装备。逐步更新现有消防队的装备,新建消防队必须按有关规定配齐装备。

特勤消防站应重点配备化学毒气侦检、处置器材和防毒、防化个人防护装备,灭火抢险用的破拆救援器材、登高、照明、排烟等装备。

第三十条 建立消防装备维护维修中心,保障消防装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十一条 建立后勤保障中心,消防站常用的消耗性器材,如灭火剂、水带、空气呼吸器钢瓶、消防战斗服等必须的器材、药剂必须有不少于1:1的储备量。

第七章 消防给水规划

第三十二条 南宁市消防供水系统主要由城市给水管网、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以及邕江、湖、池塘等自然水体组成。

第三十三条 城市消防供水标准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不少于三次,一次火灭用水量为100升/秒,确定消防用水量应大于300升/秒。城市主次干道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应不小于DN300mm。

第三十四条 为保证自然灾害、战争、事故等城市管网供水中断时消防用水需要,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池塘等自然水体作为消防备用水源,并修建相应的固定取水点和取水通道。

第三十五条 市政消火栓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宽度在60米以上的道路应在两侧均设置消火栓。凡新修、翻修道路必须按标准设置消火栓。市政消火栓规格必须统一,拆除或移动市政消火栓必须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第三十六条 对于成片开发区,要求开发部门严格按照规划同步敷设管道和设置消火栓,应一步到位,不欠新帐;现有的居住区、小区和单位大院应按相关规范查漏补齐消火栓,缺建消火栓的路段应按轻重缓急逐步补齐。

第三十七条 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消防给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地区安全,应修建消防储水池,消防水池的容量为100至200立方米。

第八章 消防通信规划

第三十八条 城市消防通信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城市消防通信系统。

第三十九条 城市消防通信以建立多功能、现代化的消防指挥中心为基点,建立消防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数据和图像等多种通信手段和设备构成的城市消防通信网络。

第四十条 城市消防通信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火警受理系统、火警调度指挥系统、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指挥训练模拟系统构成。

第四十一条 火灾报警系统包括 “119”火警线报警、普通有线电话报警、无线报警、消防重点单位专线电话报警。第四十二条 火警受理方式为集中接警,可同时受理至少两起火灾的能力,及交叉处理至少五起火灾的能力,从接警到下达出动命令的时间应不超过45秒。

第四十三条 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建立以消防指挥中心为核心的火警调度指挥系统,系统包括有线系统、无线系统、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火警调度方式采用有线调度与无线调度相结合,具备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统一操作界面,满足数据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满足对大型、恶性火灾的调度和指挥。

第四十四条 有线通信系统作为火灾报警、受理和调度的主要通信方式,相应的调度专线和终端设备按要求配置。

第四十五条 实现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和有线无线汇接,通信频道由一个增至三个,无线终端接收设备按要求配置。

第四十六条 图像采集系统建立无线数据传输通道,共用交警支队在各路口上的摄像信号,有选择地在高层建筑上安装摄像设备。第四十七条 建立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第四十八条 建立消防训练模拟系统。

第九章 消防供电规划

第四十九条 严格执行“用电负荷等级分类”等供电有关规定,确保各类建筑消防供电的可靠性。消防一级负荷单位或建筑应设置双电源供电,二级负荷应设置双回路供电;三级负荷应设有两台变压器,一用一备。

第五十条 电力线路走廊、变电站与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单位之间应按相关规范要求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间距。

第十章 消防通道规划

第五十一条 市内消防通道主要为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城市路网的宽度、限高和道路的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和灭火作战的需要。

第五十二条 采取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疏解旧城交通,尽早实现干道网络化和打通旧城区的消防通道。

第五十三条 改造畸形交叉口和不合标准的环行交叉口。

第五十四条 清理整顿占道非法经营现象,加强对路边市场和夜市的管理。

第五十五条 规定危险品运输路线为:城市快速环(沙井大道、南站路、白沙大道、竹溪大道、秀厢路)、中环路(福建路东跨邕江、教育路、南湖、园湖路、北湖南路、明秀西路、二桥、五一路、福建路),西乡塘路、明秀东路、北湖北路、五一西路、南建路、亭洪路、民族大道的园湖路以东段。

第五十六条 加强对路边停车的管理,公共设施建筑密集区、居住区内按规范设置停车场。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加强消防宣传,提高防火警惕性和自觉性,提高安全技能,从根本上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第五十八条 加强消防规划的实施立法,逐步完善保障消防规划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违反消防规划和有消防违法行为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五十九条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依照消防法规,对城市消防管理事宜进行消防监察督导,使消防管理走上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轨道。

第六十条 明确和落实计划、城建、财政、规划、公安消防机构等政府主管部门在建设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工作中的责任。第六十一条 市政、自来水、电信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有效好用;消防监督机构负责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验收和使用。第六十二条 每年度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城市消防规划建设与其他市政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第六十三条 按照本市的经济增长比例,逐步加大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消防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对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的投入;建立消防基金,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保证消防规划的落实。

第六十四条 建立相互制约的完善的社会防范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的作用。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建议

第六十五条 完善现有消防站的装备,改造江南消防站。

第六十六条 新建5个标准型消防站,分别为高新站、南湖站、长?岭站、白沙站、凤岭

(一)站。

第六十七条 新建?东消防指挥中心,与消防指挥中心配套建设现代化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实现无线通信三级组网。

第六十八条 更新现有消防站装备,近期淘汰超期服役的消防车4辆,新增消防车20辆,其中消防登高车、大吨位消防供水车、主要消防技术装备数量要依据国家标准科学配备。第六十九条 加强消防供水设施建设,新区及新建道路严格按规定配置消防水池与消火栓,道路翻新、改造时必须按规定补齐消火栓。每年新建和补装消火栓800~1000个。重点补建消火栓的路段为:新阳路、五一西路、北际路、秀厢路、西耐路、衡阳西路、明秀西路、秀灵路、长罡路。

第七十条 打通旧城区的消防通道,友爱路向南延伸接南环路;苏州路向南延伸接民主路;鲤湾路向南延伸接星湖北二里;理顺秀灵路--地洞口路--杭州路--西关路--兴宁路。改造七星路与星湖路、东葛路与古城路、古城路与民族大道、民族大道与圆湖路交叉路口。

第十三章 附则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2

1.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的总体状况

1.1规划范围

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范围为朝阳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当阳街以东、新华街以南的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 总面积约17.73公顷。

1.2规划功能定位

1.2.1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 见证了南宁市的沧桑巨变,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是南宁市的一个标志性街区。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应定位为:体现城市逐水而生, 反映城市江城风貌, 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具有近代岭南骑楼特色的城市中心商业区。

1.2.2通过对历史传统街区用地现状条件及街区发展目标的分析、研究, 规划采用保护为主、同时兼重更新开发, “分区控制, 分类保护”的发展对策。

(1) 分区控制:

包括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

(2) 分类保护:

按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风貌完整性、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整个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长期性要求来综合考虑, 对历史传统街区的每一幢建筑进行定性和定位, 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

1.3保护规划目标

1.3.1改变现状单一的购物功能环境, 增加休闲、交往、娱乐功能, 提高其商业地位。

1.3.2改善购物环境, 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提高卫生条件, 加强环境管理与整治, 形成现代化购物环境。

1.3.3保护历史建筑, 划定保护区, 营造完善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氛围。

1.3.4提高街区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1.4规划主要内容

1.4.1通过对南宁市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传统街区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分析, 明确南宁历史传统街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方针。

1.4.2对历史传统街区的建筑进行分类评价, 确定保护、整治与改造的对象, 提出保护、整治、改造的措施, 提升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1.4.3划定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 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建设及协调要求。

1.4.4对历史传统街区的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建筑尺度、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及环境控制提出定性、定量的要求, 并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有关历史传统街区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5疏解人口, 调整人口密度, 加强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 逐步改善生活条件与景观环境, 创造人与历史、人与文化融合的氛围。

2.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 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与更新工作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因此, 对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非常复杂。

2.1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2.1.1环境问题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位于市区中心, 居住用地占该街区总用地的23.5%, 街区范围内总人口为15100人, 居住环境较差, 人口密度高, 有相当部分达不到通风、采光、消防要求, 市政配套欠缺, 更谈不上绿化、美化效果。

2.1.2资金问题

历史传统街区的改造需要政府和开发商垫付高额资金。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旧城改造的成本每平方米造价高达万元。如此高额的开发成本, 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2.1.3建筑限高与容积率

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有严格的指标控制。在历史传统街区内的建筑限高最高不超过20m, 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下;其中, 核心保护区以保护现状为主。

2.1.4立法管理问题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8月30日通过了《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 对位于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改造方案均应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 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但城市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发生矛盾, 如何确保立法工作的有效性, 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难题。

2.2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对策

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不仅涉及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 而且涉及当地居民的生活, 资金的筹措、投入、运转以及与周边环境视线等问题。结合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和经验, 在南宁市的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措施。

2.2.1长期整治

历史传统街区的整治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入的过程, 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 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 必须继续去解决, 因此, 整治是长久持续的。

2.2.2小规模“有机更新”, 保持原有社会网络

在历史传统街区内不可能运用大规模拆建的方式, 否则必然会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在综合整治环境的同时, 其建筑单体上也应尽量以修缮为主, 即使一部分危房或不协调建筑需拆除, 也应该保证拆建启动区的规模小, 并以滚动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 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 还应该保护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为此, 应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 创造新的住宅改造模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有“主文化”的重视, 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延续性。

2.2.3确保历史脉络的延续性

历史传统街区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 它必然拥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 其保护必须确保历史脉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2.2.4推动公众参与, 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城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 若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 必然会因为工作过于集中和政府财力有限, 使保护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需要, 因而有必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另外, 历史传统街区的持续发展更要直接依靠生活于其间的居民的共同努力。

2.2.5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加大保护力度

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不能局限于行政管理层面, 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

2.2.6制定积极有效的筹资策略

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超出了地方财政的能力。如何使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 是保护工作策划的着力点, 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和法规的力量是不够的, 只有让广大使用者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只有社会力量成为保护的主体, 对保护的投入才会有收益, 才不会流于形式。

2.2.7进一步深化组织实施的目标

在确立了保护目标后, 必须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保护。根据具体情况, 划分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 制定保护措施。

2.2.8积极推进功能置换

政府应结合安居房的建设, 有计划、分阶段地实行部分建筑的功能置换, 迁走部分居民, 这样有利于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改善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城市品味。

3.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与原则

3.1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

根据规划,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保护区及风貌协调区。对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建筑, 应完整的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 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进行修缮, 对建筑外观及用途不允许有任何情况的改变;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 则可对建筑外观、使用功能等进行适当的改变, 修缮上可采用与建筑本身相近或相似的材料, 但必须仍要保持建筑本身的基本风貌, 不能有大的改变;对风貌协调区范围内的建筑, 在建设中应注意在风格上应与保护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 尽可能减少与历史传统街区环境的冲突。

3.2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误区及解决原则

3.2.1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几个误区

3.2.1.1将历史传统街区仅仅看作是旅游资源, 片面夸大历史传统街区的旅游功能, 使旅游开发过度, 游人过多, 给历史传统街区造成许多人为的破坏。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错误做法。

3.2.1.2把历史传统街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采用招、投标方式的商业运作, 以开发保护为名, 大量拆除历史性建筑。这也是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受到破坏的症结所在。

3.2.2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问题的解决原则

3.2.2.1历史传统街区范围的划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这种效力应不仅仅停留于文件中, 更需伴随着具体的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与援助而落实。

3.2.2.2设立保护资金保障制度, 通过政府拨款、捐赠款, 让产权人和使用人承担相应义务, 获取资金来源, 投资用于建筑修缮、环境整治、建筑功能复原式转换的人员搬迁安置及其他费用。

3.2.2.3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的保护方式, 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来满足保存和恢复建筑原貌的要求, 使历史风貌建筑模样复原、神态传真。

3.2.2.4加强政府引导、宏观调控作用, 加大城市规划控制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 提高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品位。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3

关键词:旧城区 消防工作 问题 对策

近两年,广西南宁市旧城区火灾不断。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0日共发生火灾62起,其中旧城区发生火灾13起,占火灾总起数的21%。

2007年2月11日3时38分,南宁市中山路226号居民住宅因自行拉接的电源排插接触不良打火发生火灾。火灾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15411元。

2009年1月27日0时27分,南宁市秀安路2-3-13、2-3-11号铺面发生火灾,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40216元。火灾系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所致。

通过对民宅火灾深入的防火调研和火灾扑救情况的分析,找出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就这些因素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防火灭火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旧城区(街区)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密集老旧,耐火等级低

老城区(街区)民用建筑大多是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木屋架作为屋顶承重构件,耐火等级仅为三级。甚至有些建筑建于解放前,是采用木柱承重的四级建筑。加上原来没有规划,房屋大多随意搭建,低矮,拥挤,有的几十栋、甚至几百栋连成一体,建筑密度超过75%。

再者,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居民人口越来越多,使得原来并不宽敞的空间越来越捉襟见肘。居民为了拓展空间,纷纷对原有房屋进行改造,见缝插针,前铺后搭。有的甚至是用木板将房屋分隔,搭建简易阁楼、简易厨房、将阳台封成房间,随意搭建棚屋。而且,在一些旧城区内还混杂有小型工厂、仓库,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

凡此种种,留下了先天的火灾隐患。房屋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甚至没有,未留出消防车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没有施救的空间,极易造成火灾连营的惨剧。2007年6月3日22时55分,南宁市中山路87号泰达装饰经营部发生火灾。大火蔓延到贴邻的89、91、93-1、95-1、97-1号共6间铺面,过火面积500多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32946元。

2、消防基础设施差

目前南宁市的市政消火栓主要是沿街道布置。在一些旧城区,房屋层层叠叠,紧密相连。市政供水管网均为较早前铺设,大部份均未设置市政消火栓,更不用说设置室内消火栓了。在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如果发生火灾,扑救工作的难度无形增加了许多。消防人员不得不采取水带接力供力的方式救火,甚至是提水灭火的方式进行扑救。

3、电气线路老化,用火用电混乱

旧城区许多房内的电线一用就是几十年,线路性能下降,绝缘老化严重,火灾危险性加大。加上早年住户少,家用电器少,电气线路容量一般都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设计。而且由于当时经济的情况,电气线路均采用铝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电气线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要求。一些家庭为了使用便利和省钱,乱拉乱接电气线路,他们往往没有对线路进行更换,而是只在原有线路上多接一条或几条线路,多加一个或几个插座,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有的贪图方便,甚至将铜线直接连接到铝线上,或将电气线路灯具、插座等直接敷设或安装在可燃物上。这些做法,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4、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旧城区居民已搬迁,遗留的房子许多用于变卖或出租。多数外来打工者为减少支出,往往选择在旧城区租住或合租房子,旧城区的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普遍防火意识差,缺乏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经济能力不一,他们混杂使用各种成分的燃料,如混杂使用柴火、煤、燃油、液化气、电作为燃料,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和控制火灾的难度。因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面积狭小,通常铺面、仓库、居住场所都未作防火分隔,楼道堆满货物;有的出租户将原本就狭小的房间分隔成多间外来务工者,造成多家共用一间小厨房,房屋每个角落都堆满各户柴火、旧家具、旧衣服等可燃物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房子里的电线乱拉乱接,经常处于过超负荷状态,有的务工者人出去后将门一锁,长时间没人看管。有的居民为了防盗,门窗和阳台都安装了坚固的防盗网,一旦底层发生火灾,楼上住户难以疏散。这样的房子极易引起火灾事故,而火灾一发生,又不轻易发现,极易酿成大灾。

二、预防旧城区(街区)火灾的对策

当然,预防旧城区(街区)火灾最行之有效且最彻底的对策就是进行旧城改造,拆除旧房,拓宽道路,打通消防车通首,增加防火间距,并增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消历史欠账。同时,对旧城电网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

但在目前,在改造的步伐还没到的旧城区,如何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火灾预防的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增设消防卷盘

我们都知道,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火灾的初起阶段,一旦无法将火灾在初起阶段扑灭,火势蔓延后,火灾的扑救难度大大增加,人员逃生和物资疏散的难度大大增加。但由于市政(室外)消火栓需要使用专用的消防板手开启,而居民一般都不会在家里存放此类工具。在火灾的初起阶段,居民没有专用的工具开启而且也不会开启市政(室外)消火栓来扑灭初期火灾。而此阶段往往是居民报警、报警台(119)接警的时间,消防人员一般无法立即到达现场灭火。 但是,如果旧城区设置了消防卷盘,居民就可以开启它开扑救初起火灾,将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阻止火势蔓延,甚至将初起火灾扑灭。

消防卷盘叫法不一,有小口径自救式消火栓、自救水枪、消防水喉、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转轮、急救消火枪等叫法。它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未经专门训练的非专业消防人员也能使用,是消火栓给水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灭火设备,适用于扑救碳水化合物引起的初起火灾。也就是说,只要能用水扑救的火灾均适用。因此,在缺少消防基础设施的旧城区设置消防卷盘,是百利无一害的。

2、限制旧城区建筑密集区的扩大,合理改善建筑结构

旧城区建筑密集,交通条件差,消防供水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因此,在未进行改造的旧城区,首先要限制旧城区建筑密集区的扩大,严禁搭建新的易燃建筑,防止形成新的易燃建筑密集区。其次,合理改善现有建筑的结构,防止火势蔓延。一是在房屋之间砌一堵高出屋面不小于50cm的防火墙,二是在暂时不能迁走的工厂和仓库周围建造围墙,与居住区隔开。三是每隔数十间房屋,想办法开辟一条不小于6m宽的火巷。在火巷内不得搭建房屋,堆放物品。四是改变外墙窗口的位置。距离较近的两座建筑,可以调整外墙的窗口使之不正对,或将其窗口封堵把外墙改设为防火墙。以上几种,都是可以投入较少的经费,就获得较好的防止火势蔓延的好方法。

3、建立义务消防队,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火灾在发生的初起阶段极易扑救,也比较简单。只要不慌张,火灾发现得早,消防设施使用有效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在旧城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应该发动不怕苦、热爱我们的家园、热爱消防工作的居民,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经过消防专门培训和灭火演练,使每一个义务消防队员都会进行简单的消防安全检查、会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扑救火灾的常识和一般技能,使他们具备防火灭火的敏感性,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就会及时扑救和报警。公安消防队到场后,迅速向灭火指挥员提供火场情况。在火场指挥员的领导下,配合疏散物资、维持秩序、勇敢灭火。

4、加强用火用电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落实用火用电制度。选用的电器必须是合格的产品,并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安装。不乱拉乱接电气线路,敷设的电气线路必须穿套金属软管保护彻底,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或旁边,严禁乱拉乱接电线或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得在同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电器。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利用电器或用火取暖、烘烤衣服时,要注意安全。

5、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高预防火灾的自觉性

消防工作是一个群策群力的工程,仅靠消防机构一家之力是无法构筑的。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向社会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样,才能真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在实际中,我们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营造浓郁的消防安全氛围,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印发防火知识须知,积极动员居民及各铺面采取墙报、广播宣传、张贴消防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组织消防培训和灭火演练等有效形式,掀起宣传攻势,使居民及各铺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掀起全民预防火灾的热潮。

参考书目:

[1]《 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4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横县档案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安全建设、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窗口接待、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馆藏档案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有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推动全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和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横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档案资源整合、馆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档案干部队伍,加大档案开放开发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有共享机制,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县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按照横县综合档案馆件设规划,完成档案馆改扩建或新建任务,把县档案馆建成建筑规范、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服务周到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充分发挥其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 “五位一体”的功能,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共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转型的步伐;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档案数据库和数字化建设进程,档案馆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率达到85%以上;加大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加强机关、企事业、重点工程、社区和农业农村档案业务工作,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全县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完善档案馆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舍建设给予扶持政策的机遇,着重改善县档案馆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局和自治区档案局早日将我县一类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安排列入国家政策扶持,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新馆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落实配套资金和辅助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档案馆建设满足我县档案事业未来30年发展的需要。

2、抓好档案资源建设。一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有计划地、完整地接收各有关单位到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馆,二是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加强对涉民档案、名人档案等接收与征集

工作,其中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要建立有专门档案;三是面向社会,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广泛征收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及民间文化艺术等特色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结构,形成适合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馆藏资源。

3、对馆藏的重点档案进行保护和抢救。继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同级财政配套资金,做好馆藏重点抢救和修复档案工作,通过重新整理、修复、复制、扫描等保护抢救措施,解决国家重点档案字迹褪色、纸张粘连、老化等严重问题,最大限度延长重点档案的寿命。

4、继续推行档案年检工作。把全县应参检的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年检范围,形成年检制度,年检率达100%,合格率达100%。

5、抓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围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积极主动开展跟踪、指导、登记,确保档案工作与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和重大活动同步开展。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的要求,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和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档案移交工作,防止重大项目(活动)档案流失、损毁。

6、深化农业农村和非公企业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村委会和社区的档案进行年检,年检率达100%,村委会合格率达100%,社区优秀率达100%。同时,规范非公企业的档案工作,分类指导,抓好试点,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提高非公企业管理水平。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

1、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改善档案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把有关单位的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对档案实行“双轨制”管理。

2、加强县档案局网页建设。进一步完善档案局网页建设,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利用网页积极宣传全县档案工作动态。利用档案信息网站,开办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提供档案网上公布和检索利用,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3、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在全县各单位推行档案计算机管理,所有接收进馆的档案目录必须全部录入计算机,移交县档案馆备份;馆藏档案文件级和案卷级目录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检索,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管理。对馆藏的档案扫描到计算机,逐步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减少档案原件重复利用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

(三)档案安全工作

1、加强档案馆、室藏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工作。全县各级档案馆(室)要具备安全保管条

件,档案库房要达到“三铁”“八防”的保管要求,做好消毒、杀虫、防护工作,每个季度要对库房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县档案馆和有条件的机关档案室要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及必要的消防、安保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2、强化档案提供利用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保密法》,遵守档案提供利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涉密档案泄密;在库房和利用场所安装摄像头,对库房及利用场所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

3、建立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扎实开展馆藏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

4、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保障操作安全、运行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建立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四)档案开发利用

1、加快馆藏到期档案开放的步伐。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继续做好馆藏档案的审定和解密工作,定期公布开放目录,除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以外,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全部向社会开放。

2、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等问题,利用馆藏档案做好编研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具有档案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五)档案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多渠道、多层次对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档案专业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事业作为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着档案总量的增长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大对县档案馆设施设备、数字档案建设以及档案保管保护、重点档案抢救等工作经费投入,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同时,给予相应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

(二)强化社会宣传,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1、认真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

向社会各界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进档案法制化建设。

2、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档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不依法整理和移交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档案法》进行行政处罚,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职能。

(三)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档案部门要不断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强化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档案资源配置,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5

7月10日,从南宁市数字办传来消息,《南宁市社会管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三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根据《规划》,南宁市公共区域视频系统由政府统一投资建设,将新建1.4万个(其中今年将新建4200个)及改造1000个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点;社会面视频系统则由社会投资建设,将新建12.8万个视频图像采集点。

《规划》提出,利用5年时间,通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视频监控系统,使其成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保障。规划的范围包括南宁市主城区、新建城区和城郊乡镇。

今年建设计划:根据《规划》,今年南宁市社会管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任务主要有前端监控系统、治安监控视频专网、联网系统管理平台、监控中心、智能分析应用平台、视频资源整合、政策标准建设等7大项。其中公共区域视频系统由政府统一投资建设,规划新建4200个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点(含部分高清化改造);社会面视频系统的建设,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引导社会投资建设25515个视频图像采集点。

今年的治安监控将重点完成党政机关、学校、要害部门、重要路口及治安混乱地区的治安监控系统建设(重点关注五象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及华南城等新建城区的覆盖);重点完成“重要路口交通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易涝点及农贸市场监控系统”“桥梁监控系统”“环卫行业监控系统”及“公园及风景区监控系统”“防洪排涝监控系统”“南宁领事馆区周边监控系统”等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建设。

近期建设计划:明后年将对南宁市社会管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进行扩容和完善,其中公共区域视频系统,两年规划共新建6400个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点(含部分高清化改造,其中2015年新建4100个,2016年新建2300个);社会面视频系统共建设51030个视频图像采集点。

远期建设计划:2017年和2018年继续对南宁市社会管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进行扩容和完善,其中公共区域视频系统,两年规划共新建4400个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点(含部分高清化改造,其中2017年新建2200个,2018年新建2200个);社会面视频系统共建设51030个视频图像采集点。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6

南宁市城市管理局:

根据当前南宁市报刊亭点布局和设置和规划的实际情况,我报社(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报刊亭点的现况和结合南宁的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现将南宁市报刊亭点发展现状和我报社初步思路汇报如下:

一、南宁市报刊亭现状

多年来,我报社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所属报刊亭也承载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神圣使命,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与主管部门坚守正面、主流文化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报刊亭点的布局呈现出以下几点特点:

(一)报刊亭整体数量较少

城市报刊亭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窗口,重点展示和销售国家和区内党报党刊,是党中央政令和文化传播的绿色使者。但从2000年起,我市开始对占道亭的设置采取严格控制政策,并近年来为配合首府城市亮化改造工程的开展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推进,部分报刊亭被撤销,报刊亭从原来的400多个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目前南宁市仅剩报刊亭128个,其中,青秀区38个、江南区15个、兴宁区43个,西乡塘区32个,这128个报刊亭是当时南宁市在120万人口的时候规划的,随着近几年南宁市的飞速发展,南宁市辖区人口已达到666.16万(截止2012年底统计资料,市区人口为344万),当前的报刊亭数量已落后于南宁市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市民购买报刊的需求。

(二)设置点位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多年未有新增,现有的绝大多数报刊亭均是2000年以前设置的,且南宁市报刊亭的布局仍按多年以前环境的要求设置,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至目前来看,占道亭的设置已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不均衡现象。突出表现为:一是老城区密集,新建城区稀少。所有报刊亭集中在江南区、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新建城区如良庆区、邕宁区、琅东片区、仙葫开发区、东盟使馆区、凤岭片区、五象新区、相思湖区则相对稀缺甚至没有,已经发展成熟的琅东片区至今未审批设置过任何报刊亭;二是过分集中于市中心,偏远路段相对分散。由于报刊亭早期规划时,考虑到以服务人流量大、商业气息较为浓郁的市中心为主,报刊亭设置比较集中,读者购买需要已得到满足,但相对较为偏远的道路和新开发区的各条主要道路报刊亭数量偏少,造成此区域居民出现买报难现象。

(三)报刊亭设计样式相对落伍

目前我市使用的报刊亭虽然按照前几年南宁市形象再造工程进行了一些改造,在外观上和样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近两年南宁市国际化、都市化的飞速发展,报刊亭还存在着面积较小、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实用性不够强等不足,与当前南宁市的发展步伐契合不够,未能有效体现出南宁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

以上情况反映出报刊亭在设置规划上未能有效跟上当前南宁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与当前南宁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要求明显不符,与南宁要建设成为国际化都市的目标相差甚远,对南宁市报刊亭的重新规划应重新列上重要议程。

二、南宁市报刊亭点规划的几点设想

围绕当前南宁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以科学创新强化城市管理,通过提供有效的城市管理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南宁打造为全国城市管理最有影响的城市之一为目标,结合我报社实际,对南宁市报刊亭点规划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精心设计,突显南宁风格

建议从方便市民生活的角度考虑,适当考虑增设部分报刊亭,满足市民阅报需求。随着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契合我市日新月异的城市形象设计新一代具有现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占道亭,切实做到报刊亭的功能发挥与城市环境景观相互和谐统一,进一步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由贵局牵头,我报社联合得到全国文明委认可的上海宝亭报刊亭公司共同策划,充分发挥我报社在报刊零售业务的优势以及上海宝亭在报刊亭建设的先进经验,设计出符合南宁城市规划的各种类型报刊亭样式,使报刊亭不仅成为方便市民的一个服务点,而且更好地融入到南宁市的城市靓化工程,展示出南宁城市的风采和特色。

(二)扩展报刊亭点的服务功能

从报刊亭的设点位置来看,比较方便与市民的接触,从方便市民角度出发,对报刊亭服务的区域和人群进行分析,在满足报刊销售基本功能后,适度增加报刊亭点的服务功能(具体方案见附件),实现便民亭、服务亭,以周到便民服务打造南宁市报刊亭品牌,将南宁市的报刊亭管理和规划树立为全国城市报刊亭管理的典范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切实把南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文化先

进、开放创新、民主进步、法制健全、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生态环境最优、投资环境最佳、社会秩序最好、文明程度最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最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建设一批有南宁特色的报刊亭,提升南宁城市的人文品味,同时提高市民对市政府这一便民措施的满意度。

(三)合理布局报刊亭

为切实落实南宁市委提出“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的眼前事,身边事做起,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精神,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美化景观、便民利民的原则,对我市报刊亭做进一步的调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结合报刊亭的扩展功能,提议在南宁市新开发区、车站码头、公务区、商业区、城市中心地带、休闲区按服务人群的疏密度增加新亭点的设置,由我局联手上海宝亭公司借鉴上海报刊亭建设经验负责策划,将融入民族元素、东盟国际元素和现代大都市元素的报刊亭摆放在窗口地段,以全面提升“美丽南宁 清洁乡村”整治工程的推进效果。

(四)规范管理,使报刊亭作为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的文明窗口 当前占道亭多头管理现状,让市民和外来客人感到相对凌乱,一条路段相距不到30、50米出现两三个报刊亭、电信亭、牛奶亭,而由于这些亭点的管理者不统一,占道亭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未能有效体现出南宁市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形象,为有效解决这一现况,建议下一步报刊亭的管理全部由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和我报社(广西日报传媒集团)部门联合统一管理。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报刊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益性质,既能方便群众读报需求,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普遍服务,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阵地,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报刊亭零售网络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重要功能;建设报刊亭零售网络是全面、准确、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通过建设正规的报刊零售网络能够清除各种文化垃圾,使党和政府的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达到读者之中,成为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

为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报刊亭零售网络已经成为我区建设文明城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报社作为大型公益性服务型企业,管理报刊亭是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2000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局、国家邮政局国邮联„2000‟452号《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求各地把报刊零售亭建设作为综合便民服务窗口和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建设厅在09年5月《关于邮政报刊亭建设有关问题的函》(桂建函„2009‟526号)中也提出“报刊亭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我厅支持将其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 2011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也积极呼吁,要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群众买书难、看书难问题。从上述部委、厅局的文件中可以看到,报刊亭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

着特殊的责任与义务,把首府报刊亭的管理和建设交给我报社执行,既有法可依,又合情合理。

2、综合管理经营的多种业务可以使报刊亭点的便民功能充分发挥。除自有的业务除报刊发行外、物品的寄递业务、函件、金融业务、代理机票等自有业务,也可与多个行业签订代收费服务代理,可方便市民办理交费手续,同时,我报社作为公益性服务型国有企业,可在报刊亭体上提供科普知识宣传、公益广告宣传,并且利用与中国电信的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在报刊亭点上设立数字城市、数字生活便民服务(如公交线路、航班、列车时刻、客运、旅游咨询、宾馆住宿、餐饮及政务公开咨询、阳光警务、电子政务等便民自助查询功能,以及火车票、机票和汽车票的销售,自动银行取款机、自动售卖机等服务),通过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报刊亭点的便民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我报社相关部门有报刊亭专职检查队伍,对于所辖报刊亭的规范经营和管理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通过管理部门的统一规范管理,可以长期配合城市管理局的检查要求加强对报刊亭点的管理,真正解决报刊亭点管理长效机制,能够有效贯彻城市管理对报刊亭的相关管理要求。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经营户的约束,切实做到按章经营、规范管理。积极配合各级城管队伍要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长效管理,发现问题的,及时追究整改,有效减轻城市管理局的部分管理压力。

4、我们建议将报刊亭打造成当地文化产品销售的主要窗口之一,承载着传播信息的功能与特点,促进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便民、安民、利民的市政工程。将报刊亭增设建设

成南宁市民的民心工程。通过报刊亭点的增设,同时提供多种业务的经营,能有效解决下岗人员和城市弱势人群的生存问题。文化便民工程如何进行?报刊亭定位为公益性就业岗位。

以广州为例:报刊亭作为广州规模最大的文化便民工程,广州报刊亭是当地文化产品销售的主要窗口之一。目前广州报刊亭有限公司总投资已超过一亿元,按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已建成3000个新型报刊亭。广州越秀区是首个新报刊亭试点,广州其他各区也会根据各自的实际建设新报刊亭,并将陆续投入使用,“越秀区作为老城区,再就业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去年以来的金融风暴,使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如果每个报刊亭解决两个以上的失业人员,新增报刊亭能够为越秀区居民提供将近800个就业岗位。”目前广州市新报刊亭在越秀区洪桥街等地正式投入使用。据悉,403个报刊亭经营者经严格程序产生,摇珠产生的403名报刊亭经营者全都是当地的困难失业居民,有150多名还属特困失业居民(都是辖区户籍的残疾、特困等失业居民)。

根据南宁城市的发展要求,能有效发挥报刊亭服务市的需要,当前南宁市仍需新增报刊亭点400个左右(得到全国创优检查组高度赞赏的四川省雅安市综合报刊亭设置标准是2500人口/个,按此标准南宁市应建设1400个),结合南宁市的发展前景,到2015年南宁市必须再新增400个报刊亭,共计800个报刊亭,而这800个报刊亭能有效解决800个困难家庭的生存问题,同时为做好该新增800个报刊亭的配送服务,我报社相关部门也需增加80个左右的报刊亭点配送员,也能有效多解决80多个困难家庭的生存问题。新型多功能报刊亭将

以文化亭、安民亭、便民亭、安全亭的社会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新型多功能报刊亭的功能特点:

新型多功能报刊亭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打造综合性的城市信息岛。凭借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在出售书报刊杂志、便民小商品同时,新型报刊亭还计划承担资讯发布、电子缴费、票务、电子商务、物流增值等业务,将成为市民城市生活门户。

★ 传统业务功能:书报刊陈列、展示及销售。

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窗口,重点展示和销售国家和区内党报党刊,传播党中央各种指示精神,履行国家赋予邮政的特殊服务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公众环境智能实时宣传平台

通过南宁市环保局的参与,对所有网点周围的空气质量、噪音、气温、湿度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通过LED电子条屏进行实时滚动发布。同时发布环保知识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等等,进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塑造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和谐社会。同时借助相关仪器及控制网络,实现对噪音、空气等对象进行采集与分析,方便相关部门对环境情况随时监测,并制定解决方案。

该功能体现需要集成下几大部分:

LED显示条屏、声级计、数据收集单元、无线远程控制系统(DTU)、数据采集监控处理软件及LED屏专用软件。★ 音、视屏宣传

通过安置于亭内的液晶电视,对时政要闻、新闻联播、身边的大事、小事、城市环境治理等进行音视频的播放宣传。★ 消防宣传栏

协同南宁武警消防,利用报刊亭的书讯展示面,有效地对消防知识进行必要的宣传展示。★ 城市监控系统

与公安系统合作,通过在亭身顶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摄像头,对亭点周边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并存储。★ 数字城市、数字生活便民服务

公交线路、航班、列车时刻、客运、旅游咨询、宾馆住宿、餐饮及政务公开咨询、阳光警务、电子政务等便民自助查询功能。★一卡通

通过安装于亭内的自助查询终端,在接入相关结算系统后,可实现市民关于水、电、燃气费用的自助查询与缴费、公交卡,手机等便民自助充值功能。以期让报刊亭更多地发挥便民工程作用。★ 可拓展功能

票务:电影票、体育赛事门票、演唱会门票的销售。车船票的代售。彩票投注点:福彩、体彩销售点。

话费充值、小商品销售: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用品、小零食、糖烟酒饮料、等居家常用小商品。

文件打印和简易证件复印。

捐赠点: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在亭内设置捐款箱及对经营人员做好培训工作,让报刊亭成为市民钱、物捐赠的一个接收点。

新型多功能报刊亭亭身为钢结构,装拆简单,其漂亮的广西民族独特亭身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散发出浓郁的岭南都市气息;其别具一格的东盟元素魅力,东盟峰会永久会址所展现出国际大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报刊亭按中、小两个型号建设,美观稳固、抗冲击、抗腐蚀、不变色、不变形; 防雨、隔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具有美观现代、因地制宜、统一形象、一亭多能、优化空间、以人为本、节能耐用等特点。

四、报刊亭的改建步骤

采取“一次全面选点定点,分步分期组织实施”的方式,将报刊亭定点、建设与城市美观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保质量,力争取得良好的示范性、带动性效果,以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进一步的推动报刊亭各项后续建设工作。

综合上述汇报情况,恳请批准由我报社负责协助贵局对南宁市城区的报刊亭点进行重新规划和增设。敬请予以大力支持为盼!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2013年12月5日 附:新旧报刊亭效果图

附:新旧报刊亭对比

原报刊亭实景照片:

地址:长兴路进民主路右侧人行道

地址:南宁市北湖路西三里万秀广场

报刊亭效果图方案一: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7

关键词:邕江,滨水地区,规划设计

1 引言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这是查尔斯·摩尔对城市滨水地区的一个概述。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不仅有力地带动城市经济、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发展,而且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与名片。

2 国内外滨水地区开发特征

2.1 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特征

近年来,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特征是利用滨水地区的优势及宽裕的功能空间转换可能性,促成用地结构的自发调整,把原来功能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并将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达到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和结构调整的目的;其发展脉络可以分为空间形态的塑造——美化——历史文化保护——环境净化——整体生态修复,在不同时期关注重点也各有侧重,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和理念。

2.2 国内滨水地区开发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滨水地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主要是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时所进行的经济社会转型、空间形态重构和文化特色重塑等过程在空间形态上的一种普遍性反映,主要表现为与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城市整体结构重组、城市快速扩张以及城市形象特色塑造等战略性活动相伴而行的特征。

我国滨水空间建设和水岸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生态绿化等领域对滨水区域研究较多,而在滨水区总体系统全面的规划和开发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还有些不足。

3 南宁市邕江沿岸滨水地区规划开发思路

南宁市邕江沿岸滨水地区规划研究范围为邕江穿越南宁中心城区河段沿岸地区,河段岸线全长73公里,两岸纵深100~1000米区域,总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具有河道岸线长、范围大、涉及面广、关联专业多等特点。从功能、文化、生态、历史、交通、景观等多方面考虑,以总体战略规划角度对沿岸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构建科学的总体发展构架,对邕江沿岸滨水地区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开发的探索。

3.1 重回母亲河,走进邕江时代

南宁过去曾以邕江畔的旧城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受旧城土地、交通、环境等条件限制影响,城市沿东西向交通主轴民族大道向东延伸,建设继旧城后的第二个城市中心,形成一种背向邕江发展的形态。

新时期城市确立“西拓东进,重点向南”的新发展方向,城市南向发展,重新面向邕江,回到南宁这条母亲河。当前城市发展方向变化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是邕江滨水地区有望复兴的转折点。

3.2 功能的复合——经济脉轴

规划对邕江沿江地区注入新的城市功能,增加文化产业、服务业、金融商务业、创意产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等产业形态,以带来新的活力与吸引力,形成功能综合区,集聚为沿江新的经济发展核——“磁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腹地地区,通过各类产业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挥经济轴的核心作用。土地形态的混合使用与滨水地区特殊价值相符将产生“邕江水经济”特殊的水滨效应。

3.3 文化的植入——文化廊道

新的文化符号植入邕江沿江地区,将多元文化有机结合。同时,保护历史文化,创造新文化艺术,使现代的文化艺术与历史文化结合,体现沿江滨水地区文化的时间性、多元化,打造邕江水岸特色鲜明的“邕江水文化”。

3.4 绿色的融合——生态绿廊

规划将绿化与城市空间融合,沿线分布不同层次、规模的公共绿化空间,通过邕江将其串联起来构成绿色的生态廊道。同时,开辟与邕江垂直的水系及主要道路沿线的绿化空间,成为“绿径”,将邕江的绿色往城市腹地纵深方向伸展、渗透,形成数条自河岸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色通道,促成城市与河岸的联系,将河流的美丽和生态融入城市中。

3.5 历史的延续——历史文脉

沿江地区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规划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观。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塑造城市特色中的作用。

3.6 交通的疏理——交通纽带

对交通进行疏理,通过多样、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增强可达性,把水域空间与城市腹地联系起来。使江的南北相联系,城市腹地区域可快速、便捷进入沿江地区,弱化防洪堤和路的阻隔,强调城市与水的亲近。

3.7 景观的提炼——景观通廊

规划中重视城市空间组织,提炼沿江重要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通过河道将若干个空间节点串联,并结合滨水界面城市风貌,形成城、水、山呼应的系统格局。滨水天际轮廓线成为一个整体,强化象征意义和地标性质的景观,在沿江重要地段加强城市标志的地位,由沿江往城市腹地延伸的道路和绿色空间成为视线通廊。总体上通过功能、文化、生态、历史、交通、景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协同发展,激活沿江滨水地区的活力,产生主轴及核心带动作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好平衡。

4 南宁市邕江沿岸滨水地区规划策略

4.1 生态策略

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价值观为规划指导,确保邕江沿岸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多样性和运行的连续性,使水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同时,根据邕江水体、水生态现状及规划发展布局,合理划分水生态敏感区,在邕江以及支流两侧修复生态系统,形成多层次生态廊道结构。各级廊道加强联系,构建强化的生态系统网络。

4.2 人文策略

规划注重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突出文化的连续性和滨水环境特色,体现城市特有的个性与风貌。对沿江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场所等历史文化载体重新挖掘、保护和再利用,更好地展示南宁的城市历史、人文风貌。引导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与生活场所重回水岸,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和沿江旅游,梳理沿江文化节点以复苏滨水人文风貌,使城市文化与水岸融合,丰富滨水地区文化内涵,形成新的沿江核心文化节点。

4.3 交通策略

建立多模式复合交通体系,合理疏解沿江道路的交通功能,提高交通可达性,并且强化景观休闲作用。强调步行交通连续性和亲水性,建立由滨水林荫道、散步道、广场和各层次的步行道组成步行系统,运用平台、高架人行天桥、人行隧道等多种形式解决滩涂与城市腹地步行衔接问题,同时考虑组织水上交通和水上旅游体系。

5 结语

沿江滨水地区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各方面需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多样的具有灵活性、广泛性的可持续发展框架,才可能构建优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空间。城市滨水地区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个长期的过程,对南宁邕江沿岸滨水地区进行的理论探索主要是希望发挥规划设计及开发运作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征,寻求一条具有本土地域特点的滨水规划设计和开发创新模式,作为一种规划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J].城市规划,2001(7):41-46.

[2]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吴俊勤,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1998(2):46-49.

[4]程世丹,刘征.国外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营造策略[J].长江建设,2003(2):42-43.

[5]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J].新建筑,2000(4):31-33.

南宁市消防规划 篇8

关键词:消防体制;城市消防;消防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2-02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向着纵深方向拓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火灾无情,损失触目惊心,迫使人们对城市消防规划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层次。尽管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是,在实施消防规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导致城市高速发展和消防规划不协调,对发展经济造成滞后性。所以,我们应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令依法管理,对消防规划的建设形成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整体性协调

发展。

一、我国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城市消防规划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充分

我们讲究依法治国,但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实施所参照的法律依据明显还不够充分。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也有相应规定,却都没有规定好具体的措施与罚则等。1989年由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制定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具体的一类部门规章,但其实施在《消防法》与《城市规划法》之前,现在也没有作出修订,所以,难以产生有效性与可依据性。所以,城市消防规划的管理尚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城市消防规划未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管理重视度不够

国务院为了强化公共消防设施,而所作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法规,属于城市建设总体上规划的显著部分。先前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曾经下发过法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就对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明确表明了要求,鉴于多种原因实效不显著。当前,一些城市在实施消防规划建设中负债太多,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完全地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此外,有些部门也没有把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真正地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来考量。公共消防设施作为保卫生命财产与城市建设安全的重要的公共设施属于那种技术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单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有些职能部门普遍缺乏消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匮乏技术力量,特别是有一些新建开发区对城市消防规划不重视,更别说上加大投入相应经费。

(三)消防专项资金不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

城市消防规划必须要有专项的资金渠道,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消防装备与通信、消火栓、消防站等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通常在经费上不能正常的加以投入。此外,很多城市的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还不够完备,甚至简单得一笔带过,很多的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人员对“消防规划”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消防规划非但不能引起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更别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监督。同时,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有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比方说管线、道路等,当初在设计审查时,就没有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来参加;也有些投资项目工程设计并没有经过消防审核,或未审核合格就擅自施工,也有些工程竣工后,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等,凡此种种,城市消防规划自然不能得以落实。

二、促进城市消防科学合理规划编制的策略

(一)加强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后,都自制或出台了一些《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抓紧制定并逐步地完善有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文件等。做到“有法可依”与“有法必依”的原则,重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来,将编制与审批同步。第二,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与职能职责。按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和落实消防规划的实施工作。第三,解决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实施的经费问题,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此外,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等工作。同时,公安消防机构,需主动积极地向地方政府汇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出人大、政府的监督作用,有效地督促各级政府,出台城市消防规划年度计划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适时地开展有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治理工作。不断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与抽查,严惩那些违反城市消防规划与违反报建审批程序的工程。同时还可以借用互联网,发挥出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严格地督促有关单位与部门,遵守城市消防规划。总而言之,应当规范消防审核,逐步加强设施的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有效依据,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它应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和配套,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势必会导致消防规划产生调整。鉴于消防规划的调整,在现实中滞后于城市规划调整的步伐,所以,在大力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要恰当地调整消防规划中的不相适应的部分,尤其是要加快消防规划编制这项工作,让它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法规性和科学性,不断地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消防站等,改变无消防安全保障的现状。此外,对于那些布局不大合理的工厂和仓库,尤其是那些位于老城区的工厂和仓库,如生产与储存化学危险品等,尽量地分期、分批、分时,进行关、停、迁等措施来控制其发展,或是拆除、迁移和逐步取缔等,防患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三、结语

总之,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是一项有关城市消防建设的编制计划,与城市的消防建设同步协调,意义重大。建立与健全城市完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城市消防的安全目的,这也是合理制定与实施消防规划具体方案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变化势必给城市的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与机遇。加强消防规划工作,需要充分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还需加大监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和壮大各形式消防队伍的建队,使得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城市的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进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不断地推进着消防事业均衡

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毅.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2] 王志祥.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J].城市消防,2010,(7).

(责任编辑:王书柏)

上一篇:韩国历任总统简介下一篇:有意的活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