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

2024-09-11

《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共12篇)

《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 篇1

我校组织的“青蓝结对”工程之师父示范课展示于上周顺利进行,听了四位师傅的精彩展示,领略了师父们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感受到小学数学的灵活多变,让我有颇多深刻感悟。尤其是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现在的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上好每一节,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四位老师各有特点:勉老师的课堂紧凑有序,课堂容量很大,各个环节都掌握的很好,语言干净不夹多余半字;李老师沉着稳重,遇事不慌,课堂应急处理的很好,而且鼓励的语言多样,能够很好的调节课堂常规,如“我要请一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回答问题”等;郑老师的课堂灵活多样,很有特点能够感受到活泼的课堂气氛,饱满的激情和孩子们融为一起,又不失教师的威严;吕老师的课堂干练简单,听他的课让我有种回到学生时的感觉。

2、要让学生“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还让学生上台板演,在现阶段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课堂中是值得提倡的。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证明方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整个课堂都体现出他们精心的准备,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入,不会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紧张,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利用不同素材加上视听效果,形象生动的展示了课堂内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他们的练习设计注重实效,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很好的学有所用,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师父们的示范课各有千秋,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问题,想了很多。我觉得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把自己所欠缺的不断填充,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我水平。

《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 篇2

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听课这种比较好的教师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教研形式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和质量。首先表现在教师缺乏听课的主动意识, 使听课成为了教师的一种工作任务;其次表现在听课过程和听课内容的简单化处理, 只重视关心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 而轻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再次表现在教师常听一些无准备之课, 这里讲的无准备是指听课教师对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 为听课而听课。其四是表现在听课的“不合而作”[1]的现象经常发生,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所说的, 在现实的学校听课教研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听课任务户”、“仿课专业户”和“评课专业户”。[1]

从其本质来说, 当前我们部分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着“去专业”[1]的现象。要使听课能真正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听课的考核性功能与学习性功能的关系

【现象1】某中学在开学初为了在全校教师中推行听课制度, 对听课作了一些硬性的要求:在一个学期以内, 学校校级领导要听课50节以上, 中层领导要听课40节以上, 一般教师要听课30节以上, 并作为学期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听课的重视程度, 希望通过听课来推动学校的教科研之风的形成, 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学校领导却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学校领导将听课的价值和功能定位在了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诊断性评价两个方面, 听课成为了学校对教师管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2]这样的听课要求无论是从数量上, 还是从质量上来讲都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 必然导致大部分教师为了听课而听课, 从思维上和行动上都将听课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 而并非出于主动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大大强化了听课的考核性功能。听课是教师的日常活动, 是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通过听课, 能够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加强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听课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老师都应认识到听课的学习性功能, 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听课这种有效的教研形式中去。当然听课的考核性功能也是必要的, 但要以其学习性功能为主。

二、处理好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的教与关注学生的学的关系

【现象2】某中学在学期检查老师的听课笔记时, 发现近80%教师的听课笔记中存在一种共同的现象:教师只重视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 而轻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种听课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仿课式的听课, 听课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 而没有充分尊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教学强调我们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亲历、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与课堂参与, 作为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坚持全面听课, 要听看结合, 详细记录。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 还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对于教师的教, 听课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旧课的复习、新课的导入, 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与层次性、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等等;对于学生学的情况, 听课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课堂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学生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3]由于教学是一种互动学习活动, 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 教师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实现的, 所以听课过程中要以听学生的学为主, 以听教师的教为辅。

三、处理好听课过程中听课者的课前准备与课中观察的关系

【现象3】某校教师在学期末开设公开课, 在众多的听课教师中, 有本学科的教师, 也有很多不同学科的教师。公开课上完后, 大部分听课教师都只听不评, 这种公开课的效果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从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听课这种教研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教师在听课之前不习惯进行课前准备的现象。作为听课教师, 在听课之前, 对所要听的课和上课教师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才能使听课的效果更加显著, 对于听课的内容要自主地去认识这一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如果是你来上这一课, 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规划整个教学的过程, 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有做好了课前的准备, 才能在上课过程中对所上之课有一定的对比;其次要对开课教师有一定的了解, 其教学的风格是什么, 平时上课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 其教学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等等。做好了这两手准备之后, 方能从容地走进课堂, 同时要在听课过程中做好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应包括对教师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观察两个方面。

四、处理好听课过程中的课中记录与课后反思的关系

【现象4】某校进行听课笔记的期中检查, 发现教师的课中记录主要的关注点是教师上课的教学过程, 并以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式的形式出现, 在听课笔记中的课后反思这一栏中, 大多数教师都写着“本课教学中教师能把握重点、能有效地突破难点、板书设计较为合理、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等共性的泛泛而谈的反思内容, 完全是一种应付式的反思, 并没有起到反思的真正的作用, 这是当前教师在听课的课后反思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

课后反思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反思, 要使反思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作为听课教师在课中记录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关注听课者自身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 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只有做好了全面的课中记录, 并在课中记录过程中能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并与自己的课前准备进行有机的结合, 方能写出真正的课后反思, 通过反思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五、处理好听课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现象5】在当前的听课过程中, 较多的教师是粗放式的听课模式, 教师在听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结果反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教学细节, 教师在评课时只能根据大致的印象泛泛而谈。

这样的听课和评课既缺少详尽的事实依据, 又难以突破重点, 因此, 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还是对授课教师而言, 帮助都不大。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进行实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课上得好还是坏, 而是让大家一起共同感受‘乐趣’和‘困难’所在。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 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因而在讨论中, 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 只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地感受到的一切, 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听课活动同样是一种团队活动, 并不像我们日常所了解的那样。我们要想使听课这种教研形式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必须要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对授课教师的整个听课过程分解成准备阶段、听课阶段和课后反馈阶段三个环节, 在准备阶段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兴趣爱好和上课的主题等确定自己或所在小组在听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比如有的可能关注的是授课教师的上课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有的可能要关注的是提问学生的次数与提问地点, 有的可能关注的是教师的语言艺术, 有的可能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等, 并以此为基础作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听课过程中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安排自己的听课位置, 并根据主题分别记录如教师教学状态记录、学生学习状态记录、教师提问以及学生回答情况记录、学生回答问题数量情况统计记录、师生活动情况记录等。听课过程既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过程, 又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通过听课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 有助于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听课方式, 有助于以团队为依托, 使课活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

听课活动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它是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作, 它又是我们教师教学生活中的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能否听好一节课, 能否在听课过程中感悟出一些道理, 对于我们每个教师的成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J].当代教育科学, 2007 (24) .

[2]杨骞.教师成长离不开听课评课[N].中国教育报, 2008-7-2.

教师《品德与生活》听课反思 篇3

一、回味浓浓的生活味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化、活动化和综合化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在乐于参加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寓教于活动之中,真正做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最终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培养良好的品德。3位老师的课堂正是抓住了学生的生活,才拨动了孩子的心弦,让课堂呈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我们似乎没有感觉在上课,而是在和孩子开心地游戏,实现了道德自主地吸纳、内化。周新老师的那句“你的小狗死去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一下子激起孩子内心对小动物深深的怀念,让人不禁动容。再看看孩子的课桌上摆满了装着小金鱼的玻璃缸,爬满蚕的纸盒子……是啊!饲养小动物本身就是孩子真实的生活,这提醒着我们孩子是带着对生活的认识、经验走进课堂的,提升它、规范它,是老师的职责。

二、品味香香的书卷味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开放型的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3节课上,3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带着孩子阅读关于动物的书籍,不管是周欣领着读《你真勇敢》,还是谢霞推荐《喜乐与我》,或者是毛媛媛让孩子现场阅读《东方娃娃》,在整节课上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孩子学会在书籍中汲取营养,收获知识,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品味着学习的乐趣,这是品生课堂开放性的表现,也是3节课中的一个共同的亮点。

三、品味纯纯的儿童味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8、9岁的孩子,“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承认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我们的品生课堂就是发掘儿童生命潜力的乐园,而谢霞老师课就是这样的。几天过去了,她的那句“我记住你!”还萦绕在耳边,孩子们听课时聚精会神的表情还时不时浮现在眼前。孩子们为什么能如此专注,这和谢老师熟知孩子心理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天真的、随性的,道德的养成就要让他们了解规范、约束自我,这种约束自我的能量哪里来?不需要严厉地呵斥,也不靠冷漠地惩罚,谢老师告诉我们:就是那么一点点的诱惑,孩子学会了克制自己,小手举起来了,小嘴却闭紧了,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的道德修养。

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听课反思2 篇4

2013年3月19日至3月21日我参加了奇台二小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聆听了九位青年教师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更为让人振奋的是县教研员潘璐老师的总结与评定,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在本次所听的九节课上,课堂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晓芳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使我感受到了来自课堂中那不期而遇的精彩。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

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由于这篇课文含蓄深邃,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如反复诵读,齐读,引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形式多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逐步领悟文章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二、抓住重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化。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于文章揭示的生命的含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抓住了一些重点词语,例如“震撼、求生、挣扎、冒出、沉稳”等词语,重点理解、重点体验,层层深入,由词到句,由句到文,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还从课文事例入手,以读代讲,理解了飞蛾与小瓜秧的不屈精神,然后出示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与事迹,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了生命的含义,读懂了课文,情感也逐步达到了高潮。最后再强化引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

三、小诗创编 仿写升华

出示图片,联系生活,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仿写一首生命的感悟小诗,“生命是飞蛾挣扎求生的双翅/生命是不屈向上的香瓜子/生命是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傲雪的梅花/生命是柳枝上的嫩芽/生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小诗的创编中,读写结合,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延伸,接近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教学最后,课外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如此精彩的课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我想有这样的教师做榜样,我们教学改革的脚步会更加有力!

《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 篇5

《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李奇老师第二次上,没有想象中的“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意识和愿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语言能力才能有所发展。

而这节课堂呈现:情境创设有些孤立性。动画片《爷爷的愿望》孩子们看的兴致勃勃,“爷爷有什么愿望?那我们这节课就带小丸子的爷爷去环游世界,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除了开头使用,之后几乎整堂课没有提及。情境在口语交际中作用不仅仅是激发兴趣,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它最终是指向目标的。哪个环节创设什么的情境,为什么选择这个情景,对目标达成有用么?这时,情境的作用更为丰富了。

活动也是情境创设的.一种表现。能否创设类似“我是小导游”的活动,组团介绍,除了图片,加入有创意的想法?这应该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就不会生巴巴的都资料,而是转化成儿童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来介绍。

这背后所折射的是不是老师的思想,这堂课上老师依旧是老师。如果老师可以弯下腰,可以蹲下来,以学习伙伴的视角看看孩子们有什么困难,兴趣点何在,是学生的“智囊团”,是学生的“好帮手”,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持人”。

例如:我们在观课议课时有了意见分歧:孩子资料明显不熟,能否停下来教给他如何转化的方法?一方认为,这不是三年级的要求,不必提;一方认为:眼看着一个两个原封不动读资料,就这样无效的耗下去还是老师出面来当帮手,帮助孩子完成语言的转化,效果更好?我偏向于第二种,教师课堂上角色是多重的,是帮手,是伙伴,是同行者,是引领者,是口语交际情境中的“妈妈”“售货员”“游客”“劝说者”......

转变观念,蹲下来听一听孩子们需要什么,这比单纯的以教师角色旁观更重要,不是么?

引领教师有效听课 篇6

一、树立意识, 有的放矢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听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课要有较好的收获, 首先要树立听课的四种意识。

1. 欣赏意识

听课是以对授课者这个主体的尊重为基础的。授课是一种劳动, 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 是艺术性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 授课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 能充分地感受到授课者的优点, 体会到授课者成功的喜悦, 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其中存在的价值, 即使是暴露出的问题。如果听课者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 听课的结果往往是负面的。

2. 交流意识

听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 如听课活动主题、教师情况、教学预设、学情程度等, 也可以了解授课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听课。有了这些交流的基础, 听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听课前后都应该有交流, 并且听课前交流的作用往往是超过听课后的交流, 但目前其作用却被我们忽视。

3. 分享意识

听课者要把授课者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 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 才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发挥听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避免听课者处于被动听课的境地。

4. 援助意识

任何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即自己已具备某些优势, 还存在着某些不足, 需要向别人学习。带着“援助”的意识, 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听”别人的优势“照”自己的不足, 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可以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收益。

二、精心准备, 成竹在胸

俗话说, 留心天下皆学问。如果听课不做准备, 匆忙走进教室, 不了解授课者和学生情况, 不熟悉教材, 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点东西, 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精心做好听课的准备工作。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第一, 要了解授课教师。如果外出听课, 尽可能查阅资料, 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 包括教学风格、研究课题等。

第二, 熟悉教材, 了解本课编者的意图, 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确立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 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 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第三, 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做些准备。带上听课时所需的物品, 保持听课记录本的干净整洁, 不管授课教师上得是否精彩, 听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 精力集中。听课时要提前进入课堂, 不要与其他教师窃窃私语, 这样既尊重授课教师和学生, 减少对授课教师的压力和学生的信息干扰, 也便于更清楚地把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三、善听巧记, 不拘一格

听课过程中, 听课者要聚精会神, 全身心地投入, 边听边看, 边想边记, 记好听课笔记, 随时写出简评, 要做到听、看、想、记的有机结合。听课笔记的记录也未必要面面俱到, 洋洋洒洒。那么听课时我们应记录些什么呢?

1. 记录闪光点

有位哲人曾说, 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 并能学习别人长处, 最终变为自己长处的人。可每次听过课后, 总有人会说, 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 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这就不好了, 如果我们听课时, 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 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 每一节公开课, 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 只要我们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 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 认真去捕捉, 至少都会发现一两个闪光点。比如, 课堂中出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 授课者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之巧妙处, 善于诱导启发思维之经典处等等, 都应重点记录。课后我们可以慢慢品味, 细细揣摩这些精妙之处, 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 这样久而久之, 自然会功力日进。

2. 记录不足点

听课时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 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 准备得多么充分,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 学生的性格各异, 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教法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我们要及时吸取教训, 重新思考再设计, 以便以后自己在教学中得以改进和提高。以此为鉴, 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 减少失误, 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善。

3. 记录疑问点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教学, 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地方, 用问号标记出来, 用以反思、商榷和询问。比如:这个问题有必要问吗?能否这样处理教材?还有比这更好的处理方法吗?尤其是对于自己与执教者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样的环节设计时, 更应该记录。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课后再将授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 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别人, 看不到授课者的长处, 不理解授课者的良苦用心, 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认同授课者的设计, 看不到授课者思路、方法的不足。

4. 记录灵感点

在听课过程中, 听课者往往会随着课堂教学的一步步推进、教学内容的一步步展开, 也许会突发奇想, 或突然产生一些灵感, 但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 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 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和收获, 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评课、交流, 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乐于反思, 听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是单向活动, 而是双边活动。应该在研究的状态下听课, 听课后一定要慎思, 这样才真正起到研讨的作用。如授课者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授课者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该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所长为我所用, 见其所短为我所鉴。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 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 与授课者进行交流切磋, 从而互助互学, 增长双方的教学水平。因此, 每次听过课后听课者应对听课内容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写好听课反思。

科学外出听课反思 篇7

今天,我们听了赵辉老师的科学课,此次听课,让我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了真正一堂好课应该脱掉花俏的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赵辉老师认真备课,挖深教材,巧妙的引导与实验设计另我们佩服。

我认识到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得越紧密越巧妙,学生感受亦越深,越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离不开科学探究,在本节课中赵辉老师自己设计了装置,拍摄了月亮变化的过程,光看视频后同学们对月亮的变化一目了然,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动脑,又准确地落实了知识。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只有闪烁着智慧,充满着创意,课的内容才会生动、深刻。赵辉老师的课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个创新都成了本堂课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听课者学习的亮点。比如赵辉老师的课既融合了语文,英语,科学以及历史的知道,融贯古今,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科学听课反思 篇8

《弯弯的月亮》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一课。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学生交流观察一个月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发生的月相变化,从而知道月相成因。

仔细研究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它才是本课的核心与灵魂。科学教育的过程要想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培养科学思维,体现探究本质。

本课教学的主要流程是学生探究月相的成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赵辉老师更侧重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人与宇宙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我们只有通过对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研究,去寻求规律,才能间接地推断出它们的运动本质。

月相变化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一个多月前又布置了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因此学生对月相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的疑问;课前“林肯断案”故事更是激发了学生兴趣,谜语导入后,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找暗箱)

听课反思 篇9

于丽丽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好老师”公益学习活动,共听课4节,其中两节课是由县第一小学的骨干教师执教的,还有两节课是我们的联谊校——密云六小的王爱平老师和王化伦老师为我们做的示范引领课,并且课后还进行了研讨,通过此次的学习活动,使我倍受震撼,无论是从课的设计环节,还是从老师稳重亲切的话语,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使我感受最多的一节课是王化伦老师讲的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第一方面: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一句句“谁敢成为老师啊?”亲切的鼓励语言使学生逐渐的勇敢了起来,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第二方面:王老师通过两次富有创意的猜测,使得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一下子激发了出来,这为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实际验证的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使得课堂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的结论也是在充分的验证之后得出的;第三方面:教师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比如,小方格的运用,不是单一的数一数,比一比,而是在这一活动中体现出区间的意识,转化的思想,面积化的思想。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具的使用,将隐含的高显示出来,使学生体会高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起到的作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再就是王老师善于捕捉孩子的表情,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品质,都很值得称赞。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讲课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牌楼小学

邢红霞听课反思 篇10

偏城小学 邢红霞

2012年4月11号我县教研室组织观看了几位名师的高效课堂观摩课。怀揣着几许期待,几多梦想,我们观看课堂流程、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现将观后感想总结如下:

一、我学到许多了语文知识,了解了许多语文教学的策略,收益颇丰。对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改进必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付海叶老师的《七颗钻石》就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她整堂课始终作为一个引路人,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通过对字词的理解,达到对主人感情色彩的把握。她不是机械式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读课文—自找关键词—写体会—带着揣摩的感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这才是学语文的目的。

二、互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性认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写听课记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听课记录,写了一些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以便有甄别、有选择地汲取名师讲课的精华,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因此,在观课活动中我和教师们交流看法和意见,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暴露了许多认识的偏差,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常玉强老师的那种扎实,平心静气的讲课态度,值得我学习。他也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重点体会作者写的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他的侧重点是教给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作文。语文不仅学,更重要的是运用。他做到了。我在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以后一定注意。

三、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两位老师都选择了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在课堂上,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为此,我之后常在班上开展集体批改别人的作业的活动,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互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不过,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不断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小学品社“生本课堂”观摩研讨会

偏城小学 邢红霞

4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品社“生本课堂”观摩研讨会。按照:情景定标—自主研讨—展示交流—课堂小结,四环来组织教学。三节课给我的感受是真、是实、是悟、是感激,是一场实实在在、不落俗套的盛宴。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准确

45分钟的课堂,但三位老师并未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采取强制灌输知识的原则,他们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的身份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让听课的老师感觉非常舒服。

二、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

老师们不愧都是精英,他们在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让我自愧不如。如龙北小学的陆海燕老师,其中有一组图片,因为紧张给忘放了,但她却应对自如,整节课我们都没听出来,如果不是她在听课反思中讲到,整节课堪称完美。

三、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授课教师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三位老师都以周围生活实际出发的,李龙霞老师的涉县变化的前后照片,申彦红老师的平时孩子们浪费粮食的图片,陆海燕老师的涉县特产的图片,都采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说,三位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她们的课不用对学生过多的言语去阐释本课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就可以充分体会。在赞叹之余,我不由反思,真不愧是功夫在课外啊。

小学科学听课反思 篇11

东大封小学

于修福 2014.09.26

小学科学听课反思

9月26日我参加了王瓜店中心小举行的小学科学示范课的研讨。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以精心创设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位教师都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愉悦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探索。

2、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能灵活运用教材开展教学

从整个教学过程可看出,两位教师对教材作了细致认真地分析,教学目标把握得当,对突破重难点也作了精心的设计,能运用教材相对灵活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的固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围绕它去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学生才会有目标地去发现问题探究未知,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使学生思维向纵横多向扩展,动手无拘无束,情感自由积极,还包括教学的氛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的过程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学的时空充分使学生尽可能地按自己的设计操作,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我们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要把握住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能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悬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能考虑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在探究、评价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学生,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听课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深深感悟到了自己的不足。

1、新课标提出,让老师俯下身来和学生说话,纵观整个课堂,总能感觉到师生之间的融洽、自然,而我的课堂缺的就是这种自由交流的感觉。

2、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严谨,废话过多,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科学的表述。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篇12

我有幸参加了洛阳中心学校组织的洛阳镇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评选活动,一共听了6节课,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这几节课都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课件制作科学、实用、美观,让教学更加直观,分解了难点,抓住了重点,使整个教学布满了活力和乐趣。教师的个人素质都很高,语言丰富,点评及时、到位;教学设计新奇独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知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我也从中受益非浅。

主要体会有三: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假如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轻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题目,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6节课,的确是精英风采展示课,每位教师不仅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认知理解就轻易许多,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题目。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有的放矢。

二、角色的转变是课改的体现。

新课堂上,一改过去的以教师讲学生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互动,使问题不断产生与解决,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气氛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出色!”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三、饱满的热情是课堂良好氛围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假如把真挚的感情投进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学生爱好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在6位老师中,虽然是一有几名是男教师,但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热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整节课教师的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热情饱满、个性张扬。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简单的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爱好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学,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天生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The turtle is faster》教师听课反思】推荐阅读:

上一篇:三为反思整改下一篇:一年级三班家长会演讲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