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2024-06-25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精选8篇)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篇1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管理。优秀的管理思想和到位的执行,是学校的崛起的必要条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使得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现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学校创新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办成一所具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在此,结合我校实际,粗浅地淡淡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愿与同仁一起探讨。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应从“人”字上下苦功夫。

一、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确保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领导班子问题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不要说带领群众前进,就是开步走都困难。因此,我们首先强调要把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好。”“要使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说了话大家都能听,都能领导起来”。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作用。首先,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的组成,科学,民主管理,保持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办。在整个班子建设的过程中,校长最主要的工作是选拔和培养骨干,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要做到“五要五不”,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要互相交流不隔膜、要互相支持不拆台、要互相谅解不指责、要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城和善待相处。建立和谐的校家关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是学校发展的保障。总之,一个先进的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学校的核心。

二、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制定明确的目标

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是办好学校的首要条件,任何一所学校的校长都应该有一个本单位的发展蓝图,对如何办好学校应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提高管理效能。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学校的长远和近期的发展规划,对一所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针,建立规范,竞争,高效的管理体制;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题;以“走进课堂,推门听课,推进精致管理”为主要途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优化资源和谐发展;全员管理,全面育人;坚持以文明活泼,团结向上为校风;坚持以严格认真,求实创新为教风;坚持以勤而多思,刻苦奋进为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办学道路。这样教师们看到了学校的发展前景,看到学校每年的变化,就会更加热爱这所学校,努力把学校办好。,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地处县城的西南,毗邻临川区的唱凯,罗湖,太阳三个镇,离临川,抚州更近,离东乡更远。学校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生源更比不上县城附近的学校,师生流失严重,许多骨干教师纷纷外流,打工,经商,学生去往县城学校,或临川区镇学校就读人数很多。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校长发挥班子集体领导作用,提出打破发展“唯条件论”,“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精神。”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几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二栋学生宿舍楼(男,女生)各一栋,一栋可容纳600人用膳的多功能餐厅,改造了教师宿舍楼二栋,改造了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校园网,充实了音体美器材,为图书馆购买了许多书籍,还绿化美化亮化了校园,……办学硬件设备有了明显改观。

人们常说:环境育人。良好的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适宜秧苗的生长学校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一般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的绿化地理位置等等;二是人文环境,一般指学风,班风,校风等等。好的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促进教师工作品质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健康的发展。在管理中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真正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营造良好的周围关系,主动争取教育部门领导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协调学校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三、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味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指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否,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我校进了三个方面的加强管理理念:

1、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以人为本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

3、管理的对象是人,人是被动的要靠领导去刺激他包括物质和精神。

4、人不仅是职业人,人是有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动物,校长的任务就是把组织的目标与人的感情,态度,需要结合起来,不要只强调完成任务,而不顾人的需要。

四、人与人是有差别的,开明的领导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调动人积极性。

1、人是主体人,领导要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相信每个人有能力开发自己的智能,开明的领导能使好教师为他所用,开明的领导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创造条件,你有多大本事,都能让你使出来。

2、加强开放性管理理念

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的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要更加科学,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要求引导教师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资源,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3、发展性管理理念——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一整顿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自己约束自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4、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的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特点凸显出来。

五、实施发展性评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

在人本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重的管理,因此,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创新。在评价目的上,要由过去的以奖励为主转变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评价原则上,我们应坚持激励性,主体性,开放性,层次性,民主性,过程性等原则。在评价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师的师德,由学校党支部,工会负责考评;二是教学素养和技能,由教务处,政教处负责考评,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确保评价的多元性和公正性,教师自评主要以开展反思性教学为主,通过课后反思和撰写案例反思实现教师自我提高。教师互评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教学研讨和课例研讨,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实现共同提高。学生评价通过座谈会,以调查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然后由学校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反馈给教师。家长评价,一是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征求建议和要求;二是每学期举办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并填写意见反馈单。在评价方法上,做到三结合,量化与质化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综合与个性考核想结合。在评价管理上,建立教师考核档案,由专人负责,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师教研状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不断充电,进修,自学,网上学习,校本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学校发展需要。

六、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我校把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实行全员聃任,全员优化,学科教学专业化,业务研究向课题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单位,只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维护公平,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与氛围。但是制度制订要征求老师的意见,最好与老师一起来制订,并请老师献计献策,拿到教代会上讨论,审议和通过,最终变成老师们的自觉行动。通过量化考核体现“多干少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要让干多干好的人,人人知晓,人人“眼红”。而且管理机制具有流动性,要让落后者感到他也有机会受到同样的待遇。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工作量上体现公平,要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工作。在打造教干,党员,班主任,名优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1、考察干部一切以态度表现说话,注重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工作成绩等。

2、“是党员要像党员像党员的要发展为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先进性,是学校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政治保证。

3、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将它融入到班主任管理中来。

4、在外出培训,参观学习上,提供一切方便,同时还挤出一部分资金为教师订阅报刊和教学研究。

5、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成长成熟。

七、激发群体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永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学校群体活动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必须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培训,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的发展。2,信任教师,知人善任: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鼓励教师建功立业,把做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充分挖掘教师所拥有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给予奖励。

3、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4、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机制,彰显人的价值。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用人上的“晕轮”效应。鼓励教师尝试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考核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针对我校农村中学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种教学实践中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八、学校管理要宽严有度,刚柔相济,渗透人文关怀 老子曾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先也”,“水滴石穿自然现象也充分诠释了这一至理名言”。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我校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谐发展。注重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研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近几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校园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科研工作制度》,《德育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制》等等。奖罚分明,一视同仁,刚性管理的同时,工作外体现着人文关怀。世纪之交受“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影响,我校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先后流向县城中学或其它私立学校,给学校师资和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校采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三原则机制,教师基本上保持稳定,不仅是工资待遇缩小了同县城的差距,重要的是教师在刚性管理,人文关怀的环境下有了一种干事业创业的热情。我们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他们,哪家有困难去帮助帮助,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去祝贺祝贺,谁过生日学校会送上鲜花和蛋糕,教师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联欢,谁在工作中有起色,取得成绩给予奖励等等。在这温馨的环境中工作,教师心情中都感到是一种待遇,一种荣誉,一种尊重。每个人都愉快地工作,快乐的生活,老师心情舒畅,干群同心协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拼搏;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校荣我荣,校耻我辱”是他们的心声。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即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宣传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质量,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是现代教育中的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中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3,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4、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各类活动净化心灵环境,青年教师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饰,特色性标志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怡情励志,促进主动发展。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汲取多方面的信息,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篇2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按照意思理解就是:有了好习惯, 自然而然成功。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科, 越应坚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学科学习特点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工具性质, 更需如此。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听课、说话、读书、写作的习惯

教师上语文课时特别注意观察学生, 有人分神了, 就走到他的旁边吸引他的注意力, 或者点名他回答问题, 经常提醒学生做笔记并按期检查。

从初一开始, 教师课前3分钟安排两个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说的内容不限, 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一段小介绍, 或是一个小笑话。轮到的学生既紧张又期待, 听的人也兴趣盎然, 教师会做适当的肯定性赞评。上课时鼓励学生必须回答问题, 有时也会让另一个学生评价别人的答话,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每节早晚读教师都坚持下班巡视,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灌输“读书就是要读出声音”的思想。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介绍活动。

在写作训练方面, 除了每学期六次大作文的训练外, 还要批改学生每周交上的两篇日记。每学期举行两次个人最佳日记展。写日记使学生经常得到练笔, 对写作的帮助是不容置疑的。

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节课教师都安排有检查预习情况的时间, 如果效果不佳, 还会马上要求学生重新预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思考题。每节课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也会促使学生课后拿起课本重新阅读。长期坚持这样, 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教和学的效果都会显著提高。

3 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每上一节课之前, 教师都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 特别是设计好课堂提问, 多方面地设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果学生回答不好, 教师并不急于否定, 而是换一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尽量做到一问连一问、一问套一问, 从而形成连贯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思维也会一直处于高度运转之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 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是学生考好试的保证, 每次测试的讲评重点不讲答案, 而是解题思路。

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从细节入手

为了尽量消灭学生的错别字, 应强调:凡是在作业和作文中发现的错别字, 都要重复写一行。对于书写好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公开进行的各种展览也能促进学生写好祖国的文字。再比如生字的识记, 每一个都是学生自己查字典, 自己到黑板上拼注, 评判工作也是由学生来完成。诸如此类的小事,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老师是表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 教师都尽量参加。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读书介绍活动中有教师的阅读体会, 日记展上学生也能看到教师的心扉。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教师是他们的排头兵。

6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工作琐细, 效果显著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篇3

关键词 农村初中校长 专业发展 经验本位 管理依赖

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贯彻这一精神,推动农村中小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是今后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推动校长发展,是破解农村学校发展难题的重要的理论课题。本研究将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通过对江苏省北部某市“农村初中校长助力工程班(江苏省级培训)”学员的调查,深入挖掘制约校长专业发展因素并提出破解之道,为推动农村校长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经验本位与管理依赖:农村初中校长发展的瓶颈

经验本位主要指校长在个人发展和领导学校发展中,过多倚重个人经验,甚至将既有经验上升为主要指导思想。管理依赖则主要指校长在个人发展和学校管理中,由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过多、过细地介入,而形成的对上级管理的依赖。经验本位往往会导致校长思维固化,管理依赖则导致校长失去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经验依赖和(上级)管理依赖特征明显

首先,经验依赖倾向明显。在问及“您认为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经验具有什么作用”时,选择“经验具有关键作用”者占比较高——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校长(占比为54%)中为91%,任职3~5年的校长中为31%。在问及“在你所在学校管理中,基于以往经验成分多不多”时,选择“很多”和“多”的占比为52%。可见,强调经验重要性在农村初中校长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管理依赖突出。在问及“在您所在的学校发展中以及您个人发展中,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起什么作用”时,回答“主要作用”占比45%。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有多大作用”,回答“关键作用”占比45%。“学校遇到重要问题时,自己主动想办法而不求助上级或者不等待上级的指导占多少”,回答“很少”占比45%。深度访谈中,61%的校长认为“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都是经过专家研究的,比我们个人的想法更为全面和科学”,“有上级的介入,自己也就懒得再去想办法了”。

2.采用旧经验和知识图式解读新现象、新问题,缺乏学习主动性

首先,采用既有知识图式和经验体系,解读新方法、新思想,思想相对保守。以微课为例,39%的校长认为“微课实际上就是原始课堂的缩小版”,51%的校长认为“翻转课堂实质上就是用视频替代老师”。深度访谈中,在问及对慕课、翻转课堂等新事物的认识时,有校长指出“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事物,只是把上课的方式做了改革,与传统课堂没有多大差异”。其次,学习意愿不强。在问及“你每年平均读几本书”时,79%的校长选择“5本及以下”。在问及“您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了解多少”,52%的校长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在问及“您有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时,67%的校长回答“没有”。深度访谈中,部分校长甚至对新理念、新做法(部分示范)存在着“怀疑”。再次,将外来经验与学校发展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在回答“是否曾经尝试将培训中所传递的经验、方法与自己的工作结合”时,47%的校长回答“没有想过”。访谈中,部分校长认为“参观过很多先进学校,但他们的经验很难为我们所用”。35%的校长认为“缺乏动力,改革风险太大”,25%受访者回答“曾经想过,但在现有校长评价体系下,不改反而更安全”,同时“也存在着经验与本校结合的困难,即不知从何着手”。

3.满足于现状,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缺乏危机感,安于现状。经验本位必然导致保守,由此也会产生对危机反应的钝化。上级部门管理介入也使得部分危机能够得以化解——无疑加剧了校长危机反应的钝化。在问及“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您对农村初中改革认识”,选择“不是很紧急,看一看再说”占43%。在深度访谈中,40%的校长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您觉得农村初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接近一致,即并未感觉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压力和变化,学校该如何就如何。在问及“校长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谈谈您的认识”时,50%的校长表达了专业发展虽然是趋势,但离农村校长还很遥远的观点。其次,改革创新的愿望不强。缺乏危机感和经验本位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校长改革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的缺失。在问及“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改革,你怎么看”,选择“暂无改革的必要性”占了47%,选择“有必要,但不紧急”者占12%。再次,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规划”意识不足,个人发展依赖于上级安排。在问及“有无自身的发展规划”时,41%的校长选择“无”,11%的受访者选择“有,但不系统”。在问及“你的培训安排是否自主选择”时,57%的受访者选择“教育管理部门”。在学校规划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访谈中,部分校长认为,“即使我们制定了个性的规划,教育管理部门也不一定认可”。在问及“有没有实质性的存在于学校管理层意识之中的规划”时,部分校长认为“没有,也不需要,计划赶不上变化”。

二、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问题归因分析

经验的有效性和管理的安全性,部分消解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而组织管理及在校长专业发展设计上不足,也在客观上助长了校长发展的惰性。因此,必须挖掘其背后的形成逻辑,以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1.外部环境影响:改革紧迫性尚未在农村初中显现出来

首先,新型城镇化与教育改革发展不同步,教育发展的压力传导机制尚未对农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教育发展保持同步。城镇化过程中,教育领域往往缺乏“深度”和“科学”关注,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学校不断建立,但其背后仍然为农村办学思维。而新学校的建立遮盖了其中若干问题,助长了新学校的管理者经验本位倾向。其次,教育综合改革未能传递到农村初中。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生源、教师配置还是软硬件配置,农村初中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也成为校长不愿意改革和创新,产生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重要原因。教育综合改革“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要求并未能在各地教育发展中得到高效贯彻,受访校长对包括师资资源均衡等工作不乐观,甚至对当前很多城区将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若干时间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等做法持怀疑态度。由于民办、私立学校的冲击,农村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而这种情况绝非校长本人能够改变,这也客观上促使校长向上级管理部门求助,管理依赖在这种情形下充分显现。

2组织层面支持和引导不足

首先,校长专业成长平台的缺乏。现有校长专业发展平台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基于不同工作模块的发展联合体和不同阶段细分的发展平台尚未构建起来。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例,受访的9名分管教学副校长(新任2名、3~5年工作经验3名,5年以上4名)均表达管理经验还是理论储备不足的忧虑,仅靠上级管理部门的培训部门无法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因而遇到问题时,只能向老领导求教,且所获知识和经验均是针对问题的。而校长培训的碎片化[2]加剧了这一矛盾:现有培训体系突出“问题解决式”和“主题培训”,忽视了基于校长专业知识的系统提升,将校长引向了强“术”弱“学”“研”的方向。其次,上级管理过深介入,助长了农村初中校长发展依赖。在当前的农村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缺乏准确定位,干涉过多、管理过细、介入过深,是这一具有“保姆”和“家长式”特色的管理模式的“痼疾”。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客观上有利于帮助农村初中应对内外部挑战,但客观上也引发了农村初中对上级管理的“依赖”。再次,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尚未形成。改革创新对农村初中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教师对改革和创新的支持度不高,改革创新的意愿不足。其中,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评价体系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校长专业发展“压力”丧失

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和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的校长评价体系的缺失。新型城镇化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落实到教育管理部分的规划及实施中,落实到农村校长的具体管理实践中。只有将相关要求与校长的评价挂钩,形成的压力才得以显现,动力才能得到激发。而现有的校长评价机制,显然未能将上述要求纳入,由此也造成了压力和动力的不足。其次,学校评价与校长评价脱钩。学校发展和校长发展是“一体”的,学校评价和校长评价必须一致。而学校评价和校长评价的“脱钩”表现在学校发展对校长评价并没有明显的“休戚与共”关系,学校发展的好坏并不能成为校长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校改革创新的“风险性”与校长的收益并不成比例,与其尝试具有风险性的改革不如实施稳妥的平庸的发展。而基于考试思维建立起来的经验本位,却往往能够帮助学校应对社会和家长,而基于常态化运行的管理依赖,也往往足以应付各种评比和检查,无疑导致校长产生一定的发展惰性。

三、立足“动力”“压力”和氛围营造,破解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

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以评价机制建设施加压力、以系统的发展制度建设激发动力、以平台建设帮助校长更新发展的经验体系和理念体系,以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土壤,以解决校长改革发展的顾虑。

1.构建校长发展的“压力”机制,帮助摆脱管理依赖,推动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更新校长的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纳入改革和创新等因素。从当下的教育制度建设来看,基于专业发展角度的校长评价体系尚未系统地建立起来,而将创新和改革纳入其中的评价体系更是相对空白。借助校长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改革和创新的考察纳入其中,并形成校长的改革和创新档案袋,作为校长的晋升等方面之用。其次,校长绩效评价中体现改革和发展要求。就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校长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侧重,却未能得到凸显(尤其在农村初中),因此,要求校长的绩效评价和评优、晋升晋级体系中,渐进式地引入相关指标,使得校长在改革创新等方面产生“压力”感,进而引导校长更为关注改革和创新,打破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再次,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的一体化。鉴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与校长发展及评价并未能“一体化”,因此,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改革和发展指标进入评价体系的前提下,促进校长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摆脱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

2.激发“动力”,推动校长理念更新,引导校长积极主动发展

首先,打破校长发展的惰性。打破思想层面的惰性必须从打破认识层面的“坚冰”开始。破除坚冰的方法,包括采取校长伙伴、影子校长、校长交流(常设性论坛)等方法,以非正式、非官方、非公开的手段,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激发校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帮助校长克服发展的惰性。其次,激发校长发展的愿望,催化校长发展需求。随着个体比较和互动的深入,校长的发展惰性逐渐被瓦解,发展的愿望也逐渐得到激发。因此,针对不同类别校长甚至是个体,通过组织的引导、专家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且选择空间较大的校长发展的“咖啡馆计划”,进而真正催化校长的发展需求。再次,革新发展理念。随着校长发展的需求被激发,应该通过培训促使校长向理念发展型转变,进而帮助校长形成一定的学校发展理念,推动其主动发展和科学发展。

3.打造发展载体,推动经验和理论更新,支持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打造校长发展共同体,推动经验共享,帮助农村初中提升管理智慧。校长发展共同体将针对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领导、学校文化等课题,通过对校长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技能锤炼,有效突破教育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为校长搭建一个高端宽广的能够使其得到先进教育理论启迪、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思想交流和先进文化浸润的绿色生态平台,帮助校长开阔视野,丰富学养,改进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思维能力和领导学校优质发展的能力。其次,构建帮扶机制,推动校长主动发展和科学发展。就农村中学的改革和创新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帮扶机制来推动:以智慧输出和常态化交流方式的松散型帮扶、交流任职式的紧密型帮扶、专家全程驻地式帮扶。其中智慧输出和常态化交流方式的松散型帮扶,是以“专家指导”或“先进校长(含城区)”结对的方式,以“顾问”的方式介入其改革和创新,并给予相关智慧支持;而交流任职式的紧密型帮扶,则是将农村正副职校长交流到相应学校中短期任职,并安排先进学校的领导到农村初中进行中短期任职,以推动农村校长理念、方法的更新;而专家全程驻地的帮扶方式,主要指专家与校长的紧密结对,帮助校长从理念到行动实现深度解放,彻底摆脱经验思维和管理依赖。

4.完善专业发展制度,推动校长科学发展

首先,建立校长个人发展规划制度。即结合专家智慧,在组织的帮助下,发挥校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自身分析和学校分析,建立个性化明显且相对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帮助校长自主发展。其次,建立校长培训研修制度[3]。系统化、分模块的培训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特征在当前的校长培训中并未得到凸显——当前基于问题解决式为主的培训往往使得校长的发展“碎片化”明显。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模块设计,以菜单式选择+校长个人发展规划的方式,帮助校长实现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进而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立足问题解决和校本研修,实现智慧的凝聚。再次,完善发展档案,为校长的发展提供指导。发展档案是校长专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工作却未得到应有重视。对于农村初中校长来说,可以结合校长发展规划,结合校长专业发展积分,建立基于校长发展电子分布图为导航的电子档案。档案不仅能够帮助校长和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校长发展的轨迹,更能够明确校长本人发展中的空白或盲区,帮助校长选择发展维度和内容。

5.营造鼓励尝试勇于创新的氛围,助推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通过设立改革创新项目的方式,在专家的帮助下,以课题组“攻关”的方式,从“点”进行突破,推动改革创新的尝试,进而形成良好的开始,帮助校长树立改革创新的自信心。通过项目实施,使学校和校长本人都在其中获得收益,提升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在“点”突破的前提下,逐步扩展到“面”,最终走向“系统”和“整体”。其次,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尝试设立“改革创新奖”“改革创新奖励制度”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的改革创新制度体系,引导校长开展改革和创新。再次,正确看待创新的成败。鼓励改革、弘扬创新文化的塑造,需要富含正能量的舆论支持。而构建这一舆论的关键则在于形成教师群体、管理群体、学生家长以及官方主流媒体对学校改革创新行为的弘扬,以及对其过程中挫折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校长思想上的顾虑,使其愿意并勇于实施学校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 田汉族,等.校长个性化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

[3] 周彬.校长走向专业:困境、路径与制度保障[J].教师教育研究,2015(9).

初中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篇4

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在进行英语课堂教育教学时,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语法教学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得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

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刚开始时,只需要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该倡导。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可能会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不过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这种授课方式,课堂上力求形式多样。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让

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教育教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作为教师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具体如下:

1、过语音关。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

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交流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 午好。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龙马精神,家庭和睦,事事顺心。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十分荣幸可以有机会分享我的几点浅薄的心得。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刚刚入职一年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先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衷心地感谢各位领导,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具有的前瞻性,能够把英语学科当重点来抓。每次文化艺术节都会安排英语学科的相关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手抄报大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在上学期学校还特地邀请英语学科国培班的教师们来我们学校参观听课,让我们英语组的教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尤其像英语这样的主科,底子差,学习方法单一,所以也得到了领导们额外的重视和帮助

其次,要感谢我们英语组全体组员对我的影响和帮助,我们组每个英语老师都有许多我学习的地方,比如王森老师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仇老师擅长课堂结构的把握,刘先勇老师课堂气氛风趣幽默,胡英丽老师导课方式新颖独特„„ 感谢王森老师在我的汇报课前对我悉心地指导,刘先勇老师在平常生活中几句不经意的点拨,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不管做人还是教学都受益匪浅。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得以成长和进步。

最后,还要谢谢班主任老师和各科任老师。良好的班风,才会出现良好的学风,各科任老师的团结协作,也与好成绩的取得密不可分。是他们,成就了今天成绩的取得。我,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幸运儿。交流经验谈不上,只不过是把我平时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有不妥之处,望请各位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课前:“找准重点,细化环节、完成预案”。

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我首先把这个单元的结构认认真真地进行揣摩。新版新目标英语课本每个单元大致分为:新授课,语法课,拓展课,阅读课,写作课和复习课。每种课型都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当然,提前找出要求背会的单词、重点词组及短语、语言交际运用的句子、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对所教内容的方法、形式、活动内容、容量及课时安排、都进行细化。比如:单词教学应该怎样来处理、词组、短语、重点句子、语法知识等怎样来呈现,怎样来练习,怎样来运用。重难点怎样来突破。如何利用多媒体等。游戏活动应该安排等。这些,在心中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最后,就是把这些想法教法写下来,结合课件,边写边揣摩,最后形成教案。

二、课中: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讲练结合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为之追求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操练的热情,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每次呈现语言材料前,我都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

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阅读课教授时,我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增加知识点的结构性和清晰度,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讲求质量。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都有收获,并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比如二人一组,四人一组,有问有答,进行句型操练。课堂重点内容必须保持简洁易懂,重点操练,绝对不能跑偏。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对于重难点的知识,我会根据学生特点细致的讲解,多举例,多操练,讲一点,练一点,讲练结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参与活动。

三.课后任务的布置,有效关注。

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还要指导、督促学生搞好课外复习,防止知识的遗忘,并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多批多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并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继续加以渗透,穿插复习。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耐心讲解,明确要求,基础知识,跟踪检查,人人过关。

鉴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上好每一天的早读也十分必要。我的早读主要是让学生背单词、短语及句型。听写是英语学习的头等大事,一定要提前一天布置听写任务让家长可以协助完成。听写成绩的反馈要及时有效,未过关的同学必须及时过关,这个环节上我的最大帮手就是课代表们,他们尽职尽责。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培养两个认真负责的课代表,他们也是我们教学和班级自主学习的重要参与者。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我非常喜欢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夫雷什中学》中说的一段话: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其实有时我也很困惑,我是真心对学生好可是有时学生真的不领情。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什么学生就不明白呢?

现在我逐渐明白了,有时候方法比目的更重要,跟学生相处一定要注意方式,虽然严格也是一种爱,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除了严格还需要老师俯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要用春风化雨代替简单粗暴,毕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知识,更需要关爱,关爱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敬业的精神、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爱生如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虽小,但他们都有着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只要你真心关爱他们,他们一定会有令你惊喜的回报。“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信任你,向着你引导的方向发展。

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计划要全面,要有针对性,扎实到位,检查工作要及时,较快地适应教材及学生的变化。不管抓到怎样的一手牌,我们都要尽力把手里的牌打到最好,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篇6

我是一名历史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中,与学生在一起,我总的感觉是非常的快乐!同时我也感到要教好历史这门学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课堂上我 会和他们真诚交流,课下喜欢和他们聊天,听听他们的小烦恼,分享他们的小快乐。学生犯错,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会在课堂上大力渲染。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备课时,我会注意如何让学生树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在讲课时,帮助学生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的思维能由浅层慢慢深入,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有所懂,有所思,有所悟。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历史是一门讲述以往的课程,但我会时时关注新的学术动态,新的研究成果,讲到相关内容时,会让学生了解这些新动向,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去研究历史。

三、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农村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经验谈 篇7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情绪往往受“兴趣”的支配, 为使来自农村孩子对单调的写字活动产生兴趣, 我给他们讲一些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王羲之从小苦练, 终于成为书法家;怀素从小练字把木板写穿等。还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的艺术画廊, 通过耳闻目睹, 让他们产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二、规范姿势○

“练字先练姿”。写字姿势不正确, ○对学生的写字和身体发育影响很大, 写字的基本姿势可以概括为三个“一”, 即“一尺”、“一拳”、“一寸”, 并要注意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对乡村低年级学生来说, 抓写字的姿势关键是先入为主, 严格训练。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形成的, 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督促, 并要协调美术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齐抓共管, 持之以恒, 才能逐步巩固姿势, 形成习惯。

三、学好基本笔划、笔顺

笔划好比汉字的筋骨, 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汉字虽一字一形, 但基本笔划, 却只有点、横、竖、撇、捺五种, 另外还有20多种笔划是这五种笔划的变形与组合。教学笔划, 须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笔划名称, 建立正确的笔划概念。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笔划方向的正确和形状的准确。

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极大, 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点画的正误和书写速度, 同时也关系到造型的美观与否, 如果笔划安排有序, 不但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而且使点画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 显得完整自然。笔顺是在长期书写实践的基础上约定俗成的, 其一般规律有:先“一”后“丨”, 先“丿”“丶”,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由外到内, 先中间后两边, 先里头后封口等, 多数笔顺是以上书写规则的综合运用。由于笔顺具有隐蔽性, 只有在书写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写成后根本看不出来, 所以书空是规范笔顺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学会观察比较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会学。写字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会练字。

1.学会观察

学习写字, 当先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划顺序, 养成观察习惯, 在教学中, 我通过“三部曲”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看, 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所要写的字, 使这个字在脑海中留一个鲜明的印象, 有一个完整的轮廓, 如“树”引导学生看清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由三个部件“木”、“又”、“寸”组成。

析, 即引导学生分析部件, 像医学中的解剖一样, 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进行分析, 如“树”左右三个部件, 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木”作左偏旁时, 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记, 即引导学生记准笔划或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 学生记好位置, 写出的字就比较匀称了。

2.学习比较

有比较, 才会有发现, 才会有提高。在写字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书本上的范字进行对比, 比出差距, 找出不足, 在“比”中取得进步。

五、勤于练习

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要想把字写好, 必须勤于练习, 长期不懈。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以消除学生对单一形式的乏味感。低年级要注重描红, 仿影的练习, 它可为临写打下基础, 降低临写的坡度。

同时, 还应经常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表扬学生, 通过搞竞赛、办展览, 在本班学习园地上设置“小小书法家”专栏, 定期展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练字的积极性。

我认为, 在写字教学中, 农村教师还应做到以下两点:

1. 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 不仅范写生字要规范、板书要规范, 就连平时批改作业书写也要做到规范, 真正起到“身正则令行”的作用。

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篇8

【关键词】兴趣 贴近生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指归。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我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以培养写作兴趣来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看”为写服务,激发学生观察乐趣和写作热情

还有一道题是通过创设特定情景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为《任课老师》,要求写正在本班任课的一位老师,不能写出其姓名、性别及所教学科的有关信息;通过对其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等方面的描述,能让本班师生认定写的是谁。达到这个要求的就算写作合格,否则要重写,直至成功。这道作文题以写人物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不是老师提供“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写作文,而是老师提出对象和写作要求,让学生据此去“捕捉”老师的外貌服饰及语言行为,然后写成文章。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景作文,老师有计划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哪怕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为什么教师平时布置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观察的愿望,没有既定的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观察活动设计精巧,学生观察过程心情愉快,写作时又能马上派上用场,那么,学生必定会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就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 、“听”替写铺垫,拓宽学生想象天地和写作空间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可以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知音听。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如设计过这样一些题型:请学生先听一个故事开头的录音,然后叫学生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并把所想象的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最后是回过头来听原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的录音,看谁编得更好。或者反过来,先听一个故事的结局,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再听听原来的录音,比较一下谁的想象最高明。这类写作训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写作热情高涨。

二、回归作文本源,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教育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胜任的使命。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學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自《语文课程标准》)

其次,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可贵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三、注重课外阅读

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要切忌单一。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在阅读尝试中“欣赏一个作家”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推荐一篇文章”因同龄人推荐,更有知音之感,并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大受赏识;“系列专题阅读”则开阔了阅读的视野;每周抄写并点评自己喜爱的一篇文章的阅读方式由于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维护和认可。让名著经典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四、进行系统化的、切实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思想、关注生活、强化阅读等固然十分重要,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大家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都见过同样的景物,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有的人却不能?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技巧。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宏观与微观兼顾,只有大而广的理论(指导思想)而没有系统而具体的训练,一切都是空谈。当然写作训练“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下一篇:精选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