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2024-05-08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精选11篇)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1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选择不同环境生长的故事,告诫孩子们要学会听从长辈的忠告,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学会抵制诱惑。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好对话。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约5分钟)

1.师(引读):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花托上„„。一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在蓝天白云下„„。(投影上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些可爱的小降落伞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了起来。它们在随风飘荡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

2.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蒲公英的种子。哦,你飞起来了,他也飞起来了,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高,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呀?。生:看到了大地、田野、房屋、湖泊、沙漠„„

3.哟,大地可真美呀!我们去找新的家了,心里可高兴了!咦,大家抬起头来看看,我们遇到了谁呀?生:太阳公公!一起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师领生齐说:太阳公公,您好!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约8分钟)

1.孩子们,太阳公公平时可关心我们啦!这时,他还有话要和我们说呢!

2.究竟太阳公公跟我们说了什么呢?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谁来把太阳公公说的话读一读?生读。(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恩,看来太阳公公真的是非常关心我们!同学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能不能找一找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表现出太阳公公说这些话的语气的?(亲切、嘱咐)哦,原来太阳公公是亲切地嘱咐我们的。“亲切”这个词语我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感到别人的态度很和蔼、和善;那“嘱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别人不能这么做,应该这么做)在生活中,谁经常嘱咐你啊?爸爸、妈妈、老师„„哦,原来“嘱咐”就是长辈对晚辈说话。他们经常嘱咐你们什么呀?嘱咐我:过马路要当心!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好,现在谁能试试把太阳公公嘱咐的话再读一遍?生读。师点评:太阳公公的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他到底怎么说呢?好,谁再来试试?生再读。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约15分钟)

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知道应该去哪里安家了吗?(出示句子,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去沙漠和湖泊,能去泥土)

1.那你应该怎么回答太阳公公呢?请某个同学回答。哦,他已经知道了太阳公公的嘱咐了,其他同学知道了吗?知道。那我们一起来大声地回答太阳公公!

2.生: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大声齐读)

3.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他们有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好。

4.(一)出示第一颗种子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1)你们看看,第一颗种子对泥土是什么样的态度?瞧不起,看不起,不屑 那他想去哪儿呢?学生评价,教师补充。

(2)从你的朗读中,我没有听出它特别想去沙漠,它对泥土也不是瞧不起,我听出了它对于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自信感)多请几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二)出示第二颗种子说的话(齐读)

(1)那另一颗种子是怎么说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得意)

(2)哦,什么时候我们会表现得很得意啊?(考试得一百分的时候)考试拿了一百分以后啊,我们就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吧!好,下面请一个同学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情,再来试试把这句话读读看!嗯,我听出来了你得意地认为这个湖泊能给你带来欢乐的!全班齐读。

5.现在我们知道了,有两颗蒲公英种子和其它蒲公英种子想得不一样,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读想飞到沙漠里的那颗蒲公英种子说的话,一个同学读想飞到湖泊里的那颗蒲公英种子说的话,其余同学读其他蒲公英种子说的话,旁白由老师来读。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好这段话,好吗?(分角色读)

6.孩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飞向沙漠,一颗飞向湖泊,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住?想!这时候你会对它喊什么呀?“不要去啊,快点回来!”为什么叫他们不要去啊?让学生说明理由。(沙漠里没有水,会干死的;湖泊里都是水,会淹死的)

7.可是,这两颗自以为是的种子根本不听我们的劝阻,义无反顾地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出示相应图片)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约8分钟)

1.第二年的春天到了,这些蒲公英种子的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完成这个句子。出示句子:落在沙漠里的种子___________,落在湖泊里的种子________________,落在泥土里的种子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只有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的种子,吸收了泥土中的养料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瞧!(出示图片)他们把大地装点得多美呀!齐读最后自然段。

五、总结(约5分钟)

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还要听取前辈正确的指导。

嗯,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在听的时候,也要持有辨正的判断能力,不可一味地盲目听从,别人说得对的,我们要接受,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六、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 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 波光粼粼 黑黝黝

富翁 欢乐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荷花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

(1)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学生猜谜。(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理清课文线索,潜心品读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并板书:闻、看、想。(3)师抓住这三条线索,引领学生学习。①“作者闻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一阵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荷叶、荷花。(4)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和大圆盘说明什么?”②生回答,师板书:叶——多、绿、大(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体会荷花三种不同的姿势。师板书:才开、全开、没开。③理解“冒”“饱胀”“破裂”这几个词。让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作。④课件演示荷花冒出来、饱胀、破裂这几个动作。⑤指名读书,其余学生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⑥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背诵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3)语言训练: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4)熟读成诵。

4.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生回答,师板书:画家是大自然)。(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学生交流。

5.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欢荷花,老师喜欢荷花,你们也喜欢荷花,这说明了我们大家都热爱大自然。

6.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荷花闻 一阵清香

看叶:多、绿、大

花:才开、全开、没开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课后笔者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两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笔者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

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还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教学准备: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

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学情预设:

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施行”的“施”读成“shí”、“勉强”的“强”读成“qiáng”。

学生在给生字“拒”扩词时,可能组成词语“距离”“规矩”等。教学策略:

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若学生出现同音替代的现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拒”和“距”“矩”,并分别组词。

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组词扩词,是为了更换语境,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识。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学情预设:

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教学策略:

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顺学而导。

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资源共享: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学情预设:

学生在前面提出了“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持清

醒的大脑做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入,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课件出示资料)

资源共享:“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学情预设:

学生在这一部分没有问题质疑。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读刘伯承的话,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他为国效力的坚强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读沃克医生的话,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将要面对的巨痛。(课件出示刘伯承与沃克争执的资料)

资源共享:“敢不敢做是你的胆量问题,受不受得了是我的忍耐力问题!”

(2)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教师相机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比较强烈,交流很顺畅。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不够强烈,交流受阻。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课件出示手术时的录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动情的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相机过渡: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72刀时,他惊呆了,这哪儿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一个——军神!

(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相机解决学生在此提出的相关疑问。(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4)针对前面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对课文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法感受不深。教学策略:

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本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教师相机小结: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3.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军神》。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冷冷——→柔和——→肃然起敬

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知识目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2.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4)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5)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4)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3.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那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被死了。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4)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5)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了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5.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6.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5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

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作业

⒈描红。⒉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8蒲公英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掌握收集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事物的外表现象所迷惑。

点 理解课文,感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嘱咐”造句。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

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子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

语说明了什么?讨论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

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理解每个人人物的性格

点 明确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⒊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

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10哪吒闹海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故事。

要学习的课文是《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词语: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 篇6

教材分析: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追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值物特点的方法。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教学方法和学法:提、探、拓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啊皆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板书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大家高兴吗?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吗?生说,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是啊!同学们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出示生字):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2.齐读。

3.小结:我们语文是个大课堂,只要你像刚才那些小朋友那样,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出门逛街时、在读课外书报时„„.处处留心,不断积累,一定会学到许许多多生字词,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三、初读课文,探究学习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别说大话,想自已先练练读一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1.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的怎么样?

你最欣赏他读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你还可以读的更好?说说理由。(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拓展训练

小节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

1.小组讨论。

2.指明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3.请拿到标签的同学上台,根据石榴生长的过程给它们排排队。4.连贯的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

师: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我们一起再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五、指导写字

1、你觉得那些生字难写呢?重点指导并范写“讯”“嚼”。

2、指导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指导、提出问题 1.认读生字词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昨天老师带大家去枣庄的石榴园粗粗浏览了一回,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那几个季节的石榴?(生:春、夏、秋)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一)春天的石榴园

(1)我们先走进春天的石榴园,课文那几句写了春天的石榴园,请你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3)这句话中的“抽出”可不是一般的“长出”。看(师板画)

(4你感觉到这些枝条长的怎么样了?

(5)师:“抽出”这个词语用的真奇妙。这些新的枝条很快的从枝干里长出来,叶子是多么的嫩绿,生命力真旺盛,谁可以想到用在《小露珠》一课中学到的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生机勃勃)

(6)春天的石榴园这么的生机勃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读一读,齐读。

过渡:春天石榴抽枝长叶,夏天的石榴园怎么样呢?

(二)夏天的石榴园

1、谁来读读描写夏天石榴园的句子。(出示句子)

2、你觉得石榴花怎么样?

(1)火红的石榴花,出示:石榴花的颜色是火红火红的,真美啊(出示图片)叶子是那么的绿,花儿又是那么的红,谁能读好这一句?

(2)活泼的小喇叭(出示:瞧,这就是石榴花,多象一个小喇叭啊。)想像自己就是石榴花,你会吹出什么动人的歌曲?(指导朗读)

(3)花多

①哪些词语写出了花儿越开越多?自己找出并划出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指导朗读。(师:是不是一下子花儿就开放了,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强调: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指名读,再齐读。

(三)秋天的石榴园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在秋天的石榴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1)“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半儿黄。” ①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②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站起来一起读。

(2)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的笑了,有的„„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①你觉得哪个石榴笑的最厉害?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甚至)

②看到这只石榴,老师想到了“开怀大笑”这个词,这是小作者把石榴当什么写了?把石榴当人来写,写的真是太可爱了。我们今后写作文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③石榴娃娃笑得那么开心,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些石榴娃娃在开怀大笑,他们还在干什么呢?(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请生演一演石榴娃娃。注意动作:“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你在报告喜讯时会说什么?

②谁来读读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

2、秋天的石榴园里真是果实累累,喜气洋洋。让我们一起连起来把这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四)石榴果

1、石榴成熟了,你最想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这只石榴,你看到了什么?书上用了那些词?(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石榴子读得这么美,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石榴果不但好看,而且味道很好,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

课文学完了,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从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老师喜欢上了这里的石榴,觉得这里的石榴真是名不虚传。枣庄的石榴可以称得上——驰名中外、举世闻名。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把石榴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五、拓展训练

(把石榴的生长过程画下来;也可以写一写你眼中的石榴;品尝一种水果。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石榴 春 抽枝长叶

夏 花儿似火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费 挨 饥 般 奈 杯 该 休 幸 善 贵 付”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转”。

2.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捉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知恩图报。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齐读生字。

(2)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3)记一记生字,并说给同学听。

(4)抽学生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用多种方法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归纳学生不懂的问题。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同桌说,指名说。

7.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8.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组词

杯()船()机()茶()

坏()般()饥()奈()

2.写反义词。

昂贵()

善良()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杯牛奶》,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一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

2.自己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凯利,你会有什么感受?

3.此时的凯利多么饥饿啊!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

4.凯利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5.谁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凯利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

(1)自己边思考边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凯利说:“我该给你多少钱?”这是怎么回事?

(3)谁能读出凯利的感激之情,并说说凯利是怎么想的?

(4)指名读还有谁会这样读。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好多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7.你是怎样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

(1)谁来读一读这几段。

(2)教师和同学一起读这几段。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

(5)齐读。

四、小结。

学了课文,现在心情怎样?自己读读。

让我们也给姑娘带去深情的问候吧!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杯牛奶

女孩

一杯牛奶 真情无价

付清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8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借助学过的历史人物导入新课。

1、师:有这样一句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古到今,有多少有名人士从小就崭露头角。我们知道的有七岁就能作诗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机智过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少年王勃)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王勃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藤王阁序》这篇文章赞不绝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少年王勃》就与《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有关。

二、初读感知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下面让我们来明确要求,一起走进课文。(指名读要求)

(出示)

1、读书要求:

⑴读: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⑵画: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⑶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A、多种方法读一读生字词。(领读、个别读、齐读。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写法: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二、精读全文: 第一自然段

1、王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的?(指名读一读,其他同学找一找---才气)第四自然段

课文中都督是怎样来夸奖王勃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交流。(出示---“奇才!真是奇才!)

2、(板书:奇才)相机理解“奇才”。

3、正是因为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宴会,那么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王勃是个奇才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自然段交流。第二、三、四自然段

(指学生交流2、3、4自然段)

下面让我们走进2、3、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你选择的自然段,是怎样来写王勃是个“奇才”的。第2自然段

(我们通过: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体会到王伯是个奇才的。因为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写庆贺的文章很难)第3自然段

谁起来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我们从“凝望”---体会到:王勃已经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深深吸引住了。)是啊,秋景真是迷人啊!让我们和王勃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秋景吧!(出示:远处,天水相连······)

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指导朗读)引导比较句子 再读课文

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他会想怎样结合着这美景,来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或他会想: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引出“胸有成竹”,相机理解。)小结:看着迷人的秋景,王勃就对这篇庆贺的文章----胸有成竹。真不愧是“奇才”啊!

让我们一起读这一自然段,在脑海中浮现一下这迷人的秋景吧!第4自然段

我们是从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位都督听完这句诗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体会到王勃是“奇才”的。“胸有成竹”刚才我们已经解释了,那么你能解释: “文思如泉”: 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笔走如飞”:写文章速度快,一气呵成。

王勃写文章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到底这样写出的文章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奥,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意思吗?(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美。)

那让我们也拍着桌子称赞一下王勃吧!(拍桌子称赞)

王勃写的这句是诗真的这么美吗?你能说一下这句诗的意思吗? 原来写的就是第三自然段王勃凝望到的这迷人的秋景啊!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再出示,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觉得怎样读这句诗比较好呢?教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们写文章时不边思边想,或观察不仔细。)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小结: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6、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齐读)

三、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的时候当场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让我们一起记住当中的千古名句:(生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延伸:

像王勃这样的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人?(孙中山、司马光等)

五、布置作业

1、欣赏《滕王阁序》

2、搜集有关王勃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王勃》,谁能起来交流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指名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二、积累内化

1、朗读背诵

引导学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秋景之壮美。学习作者利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正反结合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

2、复述练习

说一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3、看拼音写汉字,重点指导写:督、宴、序

三、拓展延伸

交流搜集的有关王勃的资料

四、巩固练习

1、听写句子: 书: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生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比一比再组词。腾()凝()缓()滕()疑()暖()

3、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的秋景()地飞翔

4、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5、课外阅读。

爸爸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在文段中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爸爸的严厉的句子。

(答案:正面描写: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侧面描写: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利用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拍案叫绝

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奇才笔走如飞

胸有成竹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9

1.听写生字词.2.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其实是对什么人的赞颂?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一)

1.细读第二部分,思考: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2.交流

(1)小组讨论

(2)班级汇报(师作点拨与小结,并适时板书)

◎学习导引(二)

1.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两节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2)两节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有什么不同?

(3)课文通过称赞长城和运河,也想称赞什么人?哪些可以知道?

2.交流

(1)小组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 多音字 小辫儿 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 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 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哪些词带着香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指名说)板书:槐花美 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5)香吗?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引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槐童 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 美 香

小学语文:《蒲公英》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自己得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动物面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狐假(jǐa)虎威(wēi)。

2.写课题:课题中有三个是生字,你愿意来写哪个?

3.过渡: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的王国。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这篇课文的题目,还是一个成语呢,你理解吗?

二、学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文。要求: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的老虎()狐狸

(2)同桌分角色读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3)老虎啊,让我采访你一下,当你松开爪子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过渡:老虎啊,其实你心里想什么,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为了让你彻彻底底地相信,它趁你发愣的时候,早就又想好了一个妙计。

2.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扮演狐狸的学生读)。

(2)引读: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课文中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准备:

①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

②找一找、读一读:划出描写你感兴趣的那个角色的句子,并仔细读~读。

③试一试:试着演一演,你想怎样演好这个角色呢?

(4)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动物)请学生评价。

(5)神气活现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顺利逃脱的小动物们,如果我再给你们一次表演的机会,你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呢?小观众们,现在老虎还是摸不着头脑,你们是观众,是旁观者,请你们来告诉老虎真相,帮它拨开疑团吧!

3.学习第9自然段。

(1)引读: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

(2)学到这里,“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三、说一说。

出示图1(狐狸)、图2(老虎)、图3(作者)

小朋友们,你最想对它们中的谁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借)老虎(威风)吓跑(野兽)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图片(这是一只河蚌)。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演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指名学生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理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完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2、3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第2、3两段中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执)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哪个人配合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档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4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书: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贝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上一篇:春节真快乐感想作文下一篇:耿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