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名人故事

2024-05-08

培根的名人故事(精选15篇)

培根的名人故事 篇1

1、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

2、出身高贵的人,常是不太勤劳的,但他们对劳动的人却又往往心怀嫉妒。

3、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紧紧的跟着,但当你一旦横越过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

4、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5、德行高尚的人们,其德愈增则受人嫉妒之机会愈减。

6、真理易于从谬误中产生,难于从混乱中产生。

7、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8、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9、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10、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11、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12、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13、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14、狡猾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15、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

16、在适当的时候去做事,可节省时间;背道而行往往会徒劳无功。

17、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1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19、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20、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21、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2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23、过于重视行为规则拘泥形式,往往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

24、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25、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26、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27、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28、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29、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30、在富人的想像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31、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32、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33、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34、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才能。……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35、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36、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所惊奇。

37、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38、没有比害怕本身更可害怕的了。

39、选择机会,就是节省时间。

40、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41、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42、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43、瓜是生在纯粹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44、金钱是好的仆人,却是不好的主人。

45、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46、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47、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共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愈益显露。

48、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49、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50、首先细心思考,然后果断决定,最后坚韧不拔地去做。

51、一个正在顺着生活规律挺进的青年,首先应注意自己的才能和愿望与事业相衡。

52、疾病是逸乐所应得的利息。

53、美有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且不持久。

54、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55、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56、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

57、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58、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59、只见汪洋时就以为没有陆地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

60、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61、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易受人欢迎,更易谋得高尚的职位。

6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6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64、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暑假,读名人的故事 篇2

在心灵的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凿开不竭的泉源?

请看,这些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达芬奇、塞万提斯、爱因斯坦、凡尔纳、玛丽·居里、莎士比亚、圣·埃克苏佩里、莫扎特、梵高、毕加索……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呢?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那就让“彩图世界名人成长记录”系列图书告诉你吧!这是一套来自西班牙的成长励志类人物传记丛书,由明天出版社引进出版。和以往以第三人称写的传记不同,它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的精彩生活和非凡成就,更加亲切,令你感同身受。书的内容不仅丰富,里面的插图也极富时代特色,图文并茂,让人更加爱不释手。阅读这系列图书,将会带你步入名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感受别样的阅读乐趣。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名人世界中,你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名人们跋涉的艰辛与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也能真切地感悟到名人们会有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生经验可以借鉴。

愿名人的人生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从稚嫩的童年出发,驶向美好的未来!

培根的人生名人名言摘抄 篇3

2. 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

3.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4.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培根名言

5.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6.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7.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8.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9. 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10.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11.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12. 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反而支配理性。

13.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14.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15.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16. 一般人都是依据爱好去想,依据学识及吸收的见解去说,但通常都依据习俗去做。(名人名言)

17.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 培根语录

18.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9. 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20. 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

21.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22. 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

23.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24.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25.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26.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7.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28.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9.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培根的名人故事 篇4

吴下阿蒙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之士,分别了三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读书小故事_有趣的名人读书小故事]

名人故事素材:三毛的故事 篇5

名人故事素材:三毛的故事

一、孤独的三毛,负责任的三毛

她的孤独表现在她的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她的多愁善感,她的感情丰富,她的敏感,她的细致,她的从小看书,她的幻想,她的天真,她的浪漫,她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生活在童话世界中,她的我行我素,她的对美的认知,对美的不懈追求,珍妮的画像,表现她对美丽的向往,一次次地去欣赏她。她的善良,哑奴、·军曹和她建立的纯洁的友情,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独特的感受,而和她同龄的小朋友,却没有这样的表现,她和女同学跟男生的约会,那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爱的甜蜜,表现了她的早熟。这使她在以后的日子里,疯狂地爱上了毕加索,也是很正常的事。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在德国留学的日子里,演绎了一场倾城之恋,也是一位少女对爱的渴望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是一个多情的女孩,是一个深受言情小说影响的女孩,她从小就向往王子与灰姑娘的神话故事,生活在自己向往的爱的世界里。她在追寻着,用她一生的时间,不停地追寻着,直到她遇到了荷西,经历了几年的历程,终于使自己的爱有了归宿,可是不幸的是,她的爱人突然离开了她,又使她孓然一身。她的心碎了,她的爱累了,她在艰难地跋涉着。她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爱的招呼,那就是王洛滨的出现。那可能就是她从小的时候心中的梦想吧,也许正是她追寻了一生的毕加索,她的梦中情人。可是,王洛滨让她失望了,她的梦也漂走了。

二、我笔写我心,不负我心的三毛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走遍了万水千山的三毛,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走向撒哈拉沙漠,她义无反顾地去了,在那里开始了她人生第二次的写作高潮。《撒哈拉的故事》、《五月花》两个集子中的大部分篇什,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体验。《士为知己者死》写的是米盖无奈的世俗婚姻,折射的是三毛追求个性平等的现代爱情观;《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坦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wu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淳厚。无论是往来密切、感情相通,如与姑卡、达尼埃、哑奴、沙伊达、鲁阿这些沙哈拉威人的交往;或是和周围环境发生着碰撞与矛盾,如与卖花女、玛利亚的相遇与纠纷。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性格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我”的性格也会在生活的各种碰撞中迸出火花,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对美好的追求,善良的三毛

由一则名人故事想到的 篇6

以貌取人

亚里士多德应邀参加一个宴会,他穿了一件极其普通的衣服去赴宴。主人也不知道他是谁,对他十分冷漠。于是亚里士多德马上出去,换了一件崭新的皮大衣重新回到宴会。这次,主人的态度马上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殷勤,其他的客人也纷纷起立向亚里士多德表示敬意,不停地来向他敬酒。

亚里士多德见状,马上脱下自己的大衣,拎着大衣说:“喝酒吧,亲爱的大衣兄弟!”许多宾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奇怪地看着他。亚里士多德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大衣兄弟可是十分清楚,所有的一切礼节都是冲着它来的,它才是今天的客人。”

[为师感悟]

1.为师,须既重德才亦重仪表

宴会中的主人对亚里士多德前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截然不同,这不能不让亚里士多德对主人产生看法,也难怪他会让自己的大衣喝酒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其思想认识的支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统一的。故事中的主人对穿皮大衣前后的亚里士多德不同的行为态度无不是其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想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外表原本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外观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内在品质的流露,也是你具有良好素养的一种体现。因此,如果你有条件,不妨对自己的穿戴要求高一些,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人对你产生好感。

注重仪表的确没错,尤其是教师。得体的穿戴、儒雅的举止,有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书育人的诸多重要场合,得体的仪表尤为重要。它展示了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能较好地拉近学生与你的距离。

不过,作为师者,你得十分警惕——只注重外表,却忽视内在品质素养的提高,徒留空壳在讲台,这将会成为你为人之师的莫大悲剧。因为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涵丰富才能经久不衰。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师者,你的一言一行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因此,不仅应当尽量注重你的外表穿戴,更要竭尽全力提升你的内在品格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渊博学识和良好形象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者以自己的人生感召学生,以自己的學识启迪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引领学生,以自己的得体外表赏心悦目于学生……诚然,孔老夫子说的“身”,是洞见了“师德”、“师道”,这是对为师者德才兼备、言行一致的深深教诲。

2.师者,要尊重差异,亦须兼收并蓄

亚里士多德穿着一件极其普通的衣服赴宴,主人对他十分冷淡。他马上出去换了一件崭新的皮大衣重新回到宴会席。此时的主人判若两人,对他变得十分殷勤,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变化啊!

以貌取人固然错误,但要让他人形成对你整体形象的良好印象,你的衣着穿戴其实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之一。从亚里士多德前后衣着得到他人的不同的反应来看,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是起决定作用的。

不过,如果你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只关注一部分,那将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看一个人更重要的还是这个人的整体内在素质。因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要树立整体观念。这是这个故事给予人的又一个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在宴会中以貌取人,只见衣着穿戴,不见亚里士多德,这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质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作为师者,在教书育人的系统工作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主体的种种细小问题进行教育引导、正确剖析时,要立足整体,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也要兼收并蓄。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受教育者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使之明辨是非,懂得善恶,切不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地看待和处理教育中的一系列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的问题。

3.教书育人,不可一叶障目

宴会主人以貌取人,对穿戴朴素的亚里士多德态度冷淡、不屑一顾。而对后来穿上崭新皮大衣的亚里士多德却变得十分殷勤甚至阿谀奉承。这两种前后迥然不同的态度,固然与特定场合中的特定人物有关,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会导致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不知道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怪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当场脱下自己的大衣,拎着大衣说:“喝酒吧,亲爱的大衣兄弟!”

亚里士多德的自言自语,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事物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而本质却隐藏在事物内部,是相对稳定和不易消逝的。眼见未必为实,要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否则,以现象代替本质、将感性认识误为理性认识的“以貌取人”的故事定然还会不断上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英才,责任重大。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切不可一叶障目,以貌取人。否则,可能师德泯灭,师道不存!

名人的故事:冯·卡门的故事 篇7

冯·卡门六岁时的一天晚上,大哥不经意地问他,“15×15是多少7”冯·卡门边玩边答“225。”二哥接着问“924×826是多少?”冯·卡门头也没抬一下说“763224。”全家人都发出了惊叹声,但冯·卡门的父亲莫里斯·卡门教授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们是串通好了在演戏吧’小宝贝,难道你还能心算出来18876×18876是多少吗?”冯·卡门只思索了一会儿就说出了正确答案:“356303376。”大家欢呼着把冯·卡门抱了起来。

莫里斯·卡门教授决心将儿子培养成材,他找来许多名家的作品让冯·卡门研读。从此,冯·卡门在父亲规划好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19获得硕士学位,19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的一天,冯·卡门亲眼目睹了法国航空先驱法尔芒又一次打破纪录的飞行。飞行结束后,冯·卡门从人群中挤过去,与法尔芒之间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冯·卡门问法尔芒,“我是研究科学的。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他的定律证明了比空气重的东西是绝对飞不起来的,你能解释一下,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吗?”法尔芒幽默地回答:“是那个研究苹果落地的人吗?幸好我没有读过他的书,不然,今天就不会得到这次飞行的奖金了。我以前只是个卡车司机,现在又成了飞行员。至于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不关我的事,您作为教授,应该研究它。祝您成功,再见。”

法尔芒的话令冯·卡门大吃了一惊,他对陪他一起来的一位记者说:“现在我终于知道我今后的一生该研究什么了。我要不惜一切努力去研究风以及在风中飞行的全部奥秘,总有一天我会向法尔芒讲清楚他的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的道理。”

正是这次参观把冯·卡门引上了毕生从事航空航天研究的道路。冯·卡门在经过艰苦的研究后,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冯·卡门一生还带过很多弟子。他跟自己’的弟子们说:“我的老师并不是那些世界级的权威专家,而是位卡车司机,他的名字叫法尔芒,虽然他从不读书,可是他却教会了我一个令我为之付出一生的人生真理,那就是千万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他的中国弟子

名人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篇8

1892年5月25日,铁托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克罗地亚库姆韦茨村。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克罗地亚最贫穷的时候。铁托妈妈生了15个孩子,但是有8个因为贫穷早早地夭折了。

小铁托可是家里的劳动力,他7岁的时候去放牛,放牛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只要一不小心,牛就跑到别人家的田里啃起麦苗来。小铁托只能专心地盯着牛,一天下来累得他腰酸背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累不是小铁托最害怕的,小铁托最害怕的是吃不饱饭。每当他饥肠辘辘地回到家,妈妈总是拿出一小片面包,这哪够小铁托吃的呢!其实并不是妈妈心肠坏,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身为主妇的妈妈只能“配量”供给面包,妈妈把面包锁在房里,那可是这个庞大的家庭赖以生存的口粮。

小铁托难过地看着饥饿的弟弟妹妹们,他们一个个又瘦又小,面黄肌瘦,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因为饥饿而夭折了,想到这里,铁托的心就好像掉在了油锅里,难受极了。

一天晚上,小铁托终于下定决心,他偷偷拿了妈妈的厨房钥匙,蹑手蹑脚地开了房门,他随手拿了几条长长的面包塞进衣服里。面包的香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觉得口水已经泛滥了,但是他不能独享这些面包,还有一群像等待哺育的幼鸟一样的弟妹们等着他呢!

铁托把面包分给了弟弟妹妹们,他却一口也没吃,看着弟弟妹妹们大口咀嚼着香甜的面包,他非常欣慰,不过偷了妈妈的面包,他也觉得非常内疚!

名人故事:巴尔扎克的秘诀 篇9

一天深夜,巴黎巴耐区的街头冷冷清清,有一个人在那里独自徘徊。他不时地低头看看表,像是在等什么人。到了11点钟左右,巴耐区唯一的一家剧院散场了,观众从剧院里涌了出来。人群中一对工人模样的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从他身旁走过,嘴里还在谈论着刚才看的戏。这个人见了赶紧追上去,紧紧地跟在夫妇俩后面,听他们说话。妻子说:“工厂倒闭了,从明天起,我又要失业了。”一谈到钱,女人哀叹起来:“昨天土豆又涨价了,欠面包房的钱还没有付,这个冬天实在太长了,煤也快用完了……”

在寒冷的夜风中,这个人一直跟着他们,仔细地听他们的谈话,直到他们走进家门,这才转身离去。

这个人就是巴尔扎克,他把这种深入生活的方法称为“摄魂法”。他认为,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进入人们的生活,深入人们的灵魂。

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篇10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

……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

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

关于价值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篇11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斯多德 一个人的价值 , 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名人慈善故事 篇12

感恩之心,慈善不可或缺,社会不可或缺。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

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音乐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马艳丽:命运不公平,但我们要尽力

马艳丽一身素雅的白色装扮,来到炎黄艺术馆,作为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幸福工程”摄影展开幕式。

这个工程针对的是非常贫困的母亲。看见照片上那些黑白色的凄凉,马艳丽的一位好友泪流满面,扑到她的怀里。同来的许多做了母亲的女明星,心酸之余纷纷坦言,自己何其幸运。他们商量,今年要组织一次西部行,去看看那些母亲们。

还好,照片里也有彩色的现在接受了幸福工程帮助之后脱贫的母亲们幸福的表情。这个工程不是单纯地接济了事,而是给这些母亲无息贷款作资本,然后帮她们找到一条可以谋生的路径。

“其实在我做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之前很久,就一直留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因为我也是穷孩子出身,知道那种日子的滋味,所以我特别同情那些因为命运不幸而贫穷的人。”

她还记得,有一年去云南西双版纳义演,从昆明开车过去,途经一个贫困县,看到路边一个非常美丽的年轻女孩,竟然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手里抱着一个,地下还拉着两个。”人们为她停了车,所有的人都因她的美丽和贫困而深深触动,纷纷解囊相助。马艳丽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给她,甚至还跑回车里,把能找到的现金都拿了出来。

“如果她有幸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凭那样的天生丽质,说不定都能当上明星或像模特,可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尽力。”今年的西部行虽然还没有完全计划好,但我们知道,她是一定要去的。

最后她提起丈夫,一直低调但是坚定地支持着自己,像这次展出,很多朋友和参与者就是他拉来的人脉。他曾经笑言,“马艳丽,你最适合做这件事,因为我一直觉得你身上有种母仪天下的气质和凝聚力。”

濮存昕:他们不可怕,他们需要帮助

2001年初,濮存昕在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数周内,濮存昕“写”了45万封信,在上海发出,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募捐。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向“爱心基金”注资40余万元

2002年,因为担当了“宣传艾滋病形象大使”加上他在预防宣传艾滋病领域做出的贡献,濮存昕被评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美国爱心基金会还在2005年10月24日授予他“杰出成就奖”。

濮存昕一直对艾滋病现状十分担忧,“它一定会流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果不从你我做起,采取干预措施,很可能造成大范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迅速转为艾滋病人。”

除了宣传活动,他还努力改变艾滋病人受歧视的现状。他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饭,向大众亲身证明艾滋病人并不可怕,而且他们需要帮助。

濮存昕在公共场合多次直言,监测出的感染者仅仅是“冰山一角”,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没有以真名接受检测,或者根本就没有检测,拒绝公开身份。“不能完全怪他们,是社会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有太深的歧视。”

潘石屹:善举净化心灵

潘石屹做过很多与慈善有关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年前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触。那时候,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于没有治病的钱而打算放弃治疗了。潘石屹被这份字体俊秀、内容真诚的信打动了,立即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和一部分积蓄捐给了那个叫朱晶平的病人,还动员了公司的副总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复,还上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当众感谢潘石屹。节目播出之后,潘石屹的办公室几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电话和来信,让潘石屹应接不暇,也难辨个中真假。直到近年,潘石屹与一家专业的治疗白血病机构合作,捐款500万,希望能让更多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活下来。

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13

在SM的选拔赛中, 韩庚以3000:1的比例脱颖而出,与其他两名中国人成为韩国SM公司旗下的练习生。在韩国的生活就像是军训,几个男孩住一个宿舍,要学舞,练声乐,余下的时间韩庚还要学语言,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睡眠。

很长时间内,公司怕花钱,不肯给他办工作签证,用旅游签证拖着,韩庚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该是四十万韩元,据说只给他一半,只要了解韩国消费水平的人都知道,那里买瓶水都要几万韩元,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他又是外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病也生不起。幸好他那时候年轻,身体还算给力,就这样在韩国熬了两年,终于熬到出道那天。

韩庚刚出道的时候,是12个人超大型组合superjunior的主力,第一首主打歌是TWINS,平心而论,这是他最耀眼的时期,黑色的头发配合帅气又秀丽的脸庞,加上令人惊叹的舞技,不知道俘获了多少少女的心。

可连SM公司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还真的没有人气,就不成功,于是一连串的不公平就发生在韩庚的身上了,他作为外国艺人,其他11个人可以上的节目他不能上,导致他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能上的节目,到了他出现下面欢呼的声音立刻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用这种方法检验人气真的很残忍;后来多场演出需要全体出现,要求他戴面具跳舞,他是领舞啊!他连躲在后面不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据说韩国网络上还出现过敌对韩庚的组织(在韩国几乎每一个艺人都会有敌对组织),那些人的理由无须考证,多半是国家民族之类的。

人气一直不见涨,这样下去,韩庚迟早会被公司雪藏,SM公司决定重新包装他,推出了新的单曲---《miracle》(奇迹),希望真的会有奇迹发生,在舞曲编排上,韩庚不像TWINS时期那样主打,大概是为了照顾韩国人的民族情绪,这个时期整个组合的知名度有了提高,韩庚的人气也有所提高,他有了一批铁杆的歌迷,这些善良的韩国女孩顶住了韩国国内“爱国人士”的种种非难,甚至SJ组合其他成员一些FANS的攻击,义无反顾地支持韩庚,这在极度排外的韩国,不是单单小女孩花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

但是SM公司还是不放心,他们担心花钱包装出来的歌手最后入不敷出,于是就出现了韩庚中国行,来检验韩庚在中国的人气(韩庚之前没有在国内做过任何宣传)。也许,如果当时回国的时候门庭冷落,韩庚就会立刻被公司雪藏,幸而,国内也有一批韩庚的铁杆歌迷,她们迅速集结力量,给了他最热情最温暖的支持。给了他力量,让韩庚信心倍增,从此才回到国内走上了镁光灯下,被大众所熟悉,路途才走的不是那没坎坷。

名人故事:孔子的民间传说故事 篇14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身坎坷不定,周游了列国,在各地的不同时期都进行了教学,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踪迹。传说;一开始在江南,因为那是年轻气势正旺的时期,所以叫出来的弟子的学问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对聪明,文学水平至今乃仍高。在北方的时候,就稍晚一点,北方文化就列次于南方。在后来就到了日本,那时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西藏,以无法写作,想了一个办法,抓了一条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签上一爬,就是一个字,之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字样就象一条蜈蚣的摸样。

培根的名人故事 篇15

如果说到人们期待的理想文字,那应该是“笔迹庄严规整而不疏漫”,还要稍微“硬朗不卑微”,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展现逾矩之姿”。也就是说,按照字帖临摹的字不仅了无生趣,而且写字之人看起来也卑微渺小,所以必须超越成规惯例,“逾矩”方显书法的真实与趣味。

“书如其人”的说法或许就出自这里。为了“逾矩”,人就必须有志向,换个说法就是要“展现自己”。不过历史上的人物不是谁都在这样的心情下挥毫的。织田信长也好,丰臣秀吉也好,他们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书信制成悬轴能卖到几十万日元;更何况西乡隆盛和吉田松阴,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公然流露过这种念头: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地去写战功奖状,不得不写信而已。处理公事时,委托他人代笔的情况很多。但是我以为书法只有在私人场合中才会流露更多的感情,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作为近世书家,日本的艺术家田能村竹田列举出荻生徂徕、伊藤东涯、北岛雪山和细井平洲,他断言他们之后再无书法,那是“世俗气使然”。他说是由于名利心太重、凡俗之念过强而导致书法创作思想衰竭。至于这里列举的人物,比如信长和秀吉,他们的名利心有多重呢?并非是说这些人物的世俗功利心根深蒂固,而是说,仅凭他们的书法,恐怕是不会让世人钦佩的。勉强说的话,这里所举的人物,或许只有大田垣莲月[ 大田垣莲月(1791~1875),江户末期著名女诗人,名诚,京都人。丈夫去世后,出家为尼,号莲月。自此过着制作陶器、作诗的生活,歌风优美细腻——译注。]那样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书法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像副岛种臣[ 副岛种臣(1828~1905),幕末、明治时期的政治家。号苍海。佐贺藩士。由于主张征韩而下野。后来还担任过枢密顾问官、内相等。擅长汉诗、书法——译注。]这种人才会故意在额头泼墨吧。

不用说,大田垣莲月有她自己的世界。她美丽聪颖,自幼创作和歌,还擅长武艺,非寻常女子。三十三岁那年因失去丈夫,自此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醉心于陶艺、作诗。

想到她的人生,我们就会知道,如她那般看破红尘的隐士的字不会沾染有“世俗气”。她自有别样的期待,而她的期待也从书法中流露了出来。副岛的书法非常优秀,他是认真研习过书法的。就其熟练程度而言,很多人都能达到,但大概因副岛是位高权重的政治家,世人才寄予厚望的吧。带着这种厚望,有人邀请他写有禅僧墨迹味道的书体。所谓世俗气,大概就源于这种心情。

还是来看看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书法吧。

这三人均生于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他们都是奠定天下统一基石的英雄人物,所以个性都很强。信长出身于拥有尾张清洲城的织田氏家,其父虽然是闻名于世的武将,不过由于是斯波氏的下人出身,决非名门。但也恰恰因为并非名门,他才得以自由成长。从少年时代起,信长就常常做出与武将之子不相匹配的行动。《甲阳军鉴》中有如下记述:

织田信长公十三岁进入寺院学习。信长手指生硬,举手投足亦僵硬笨拙。他不爱学习,吃饭时抢夺同学食物,诸如此类的耻辱行为不可胜数。寺院长老颇感麻烦,周围人见了也说他不成器,都说他应该做弹正忠[ 弹正忠,明治时代的官职名——译注。]的孩子该做的事儿。

“手指生硬”,不仅是说他不练习毛笔字,而且说他是顽劣异常的小家伙,那时谁都认为他将来会是个危险人物。

信长非常漠视古典教养,明智光秀则不同,他对古典教养颇为关注。无论是谁都承认光秀写得一手好字,《一话一言》中也评价他“擅长书法”。

不过,信长的性格自由奔放,他会大胆接受新奇事物。当他从外国耶稣会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文明和科技时,就迅速引进,用于建筑和医术,还应用于造船。他还引进了火绳枪及其独特的用法。

信长的书法表现出了他冲动的秉性和蓬勃的生命力。虽说少年时期他不愿学习书法,但不知不觉间还是学会了。尽管他说“只要会写名字就足够了”,但作为武将还是要掌握必要的书法的。

相比之下,秀吉的书法就比信长好多了。秀吉攻城时丝毫不懈怠,他担心己方势力叛变,所以会留下最少限度的人命,我们觉得很能理解其真实性。秀吉在火攻比叡山时,大概最终也没有将全山僧俗杀戮殆尽。少年时代的秀吉没有余裕习字,不过慢慢地,他还是学会了书法,并且留下了相当优秀的作品。他一生奔波劳碌,然而写出的字却没有让人不舒服。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更加圆融成熟。有人说丰臣秀吉缺乏教养,也有人会想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那封从朝鲜出兵的前沿基地名护屋发出的给“祢”的信,不得不说相当漂亮。大概取得了天下,人也就自然有了霸气。

与秀吉相比,家康的书法则显得粗厉。我感觉它鲜明地体现出了被誉为“海道一雄”的家康的个性。与秀吉不同,家康虽然生于武士之家,但少年时代就被送到今川家做人质,到了青年时代也没能返回故国。由于织田信长的攻袭,今川家日趋衰败,家康最终回到了独立的故国之城。自此家康追随织田,作为客将[ 客将,指受到客人礼遇的将军——译注。]多次被驱遣到前线,也曾经与武田信玄的军队交战,结果大败而归。另外他还曾充任后卫跟随信长军队在北陆讨伐朝仓,结果也大败。屡次惨烈的败仗让他面临丧命之险,其实本来即便他不参战,战争结局也依然如此,但是他忍苦耐劳,坚韧不屈,甘受命运驱使。

就在信长殒命本能寺之变[关于本能寺之变有多种说法,已成为日本历史之谜。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是,在日本天正10年(1582)6月2日,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人信长,几近统一日本,结束战国乱世。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殒命,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译注。]时,家康在堺市。如果那时家康身处故乡三河,天下就可能不是秀吉的,落入家康之手也未可知。不久秀吉成了信长的继承人,家康也入其麾下,忍辱负重。

从出身和经历来考量,或许家康比秀吉更适合接替信长。相反他却让了一步。东照宫的遗训中有这样的话:“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远行”,正是肩负如此命运的家康的写照。一笔一笔,就像是强压着碾下去,粗厉的书风生动地体现了家康的性格。他的书体质朴而刚毅,但是仅限于此,并不具有艺术性。家康强韧的神经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结,故而至其晚年,书法亦未臻圆润之境。

据说坂本龙马也没有学习过书法。他少年时代爱哭,睡觉时常尿床。有一次去私塾上学时,由于遭到同学的戏弄就哭着回家了。后来为此竟至拔刀闹事,最后他中止了私塾学习,由他的女中豪杰的姐姐专门承担他的教育。他的姐姐擅长武艺,虽然也教他书法,但主要是教授武艺来矫正他爱哭的性格。十四五岁时,用世俗眼光来看,他完全是个不成器的少年。不久他到距家很近的日根野辩治的剑术馆学习剑术,剑道迅速精湛起来,性格也渐趋成熟,成了脱胎换骨的青年。十九岁的坂本来到江户,进入千叶定吉的剑术馆进一步修习剑术。在这里他广受认可,得到老师的秘传,掌握了老师那一辈人才能掌握的本领。千叶剑术馆云集了诸国众多弟子,在江户也称得上是屈指可数的一流剑术馆。

龙马作为剑客日趋成熟。就像幕府末期活跃的诸多志士那样,他也缺乏正规的文学素养,当然更不用说练习书法了。但是,他超越了看范本习字的成规。

龙马的书体传达了一种自由豁达的精神。是因为得到了“日本第一军事学家”胜麟太郎的认可、夸奖才写出这样的书法的吗?他的书法一直保持着不讲技巧、自成一体的风格。

与龙马不同,西乡隆盛和吉田松阴都正式拜师学过书法。西乡在青年时代曾任郡政府书记官,即“郡方书役助”,也可以称其为刀笔吏:他要处理大量文件,亲自执笔,过着忙碌的文字生涯。

就像龙马评价的那样,西乡隆盛是这样一个人物:“用力敲就大声响,小力敲则轻声响;贤明起来就令人吃惊地贤明,愚钝起来则不可思议地愚钝。”这样一个史上罕见的大人物,从他的书法里可以看出其谨慎正直的一面,而粗厉处也显示出与家康的相似,不过不像家康那样冷漠不动感情。西乡身上有诗人才情,他留下了大量优秀诗作。这种才情与他的东洋理想主义相结合,表现出了与家康彻底的现实主义迥然有别之处。

就理想主义而言,最为彻底的要数吉田松阴了。松阴生于贫穷的下级士族家庭,是食俸禄二十六石的杉百合之助的次子。五岁时叔父吉田大助去世,松阴继承其后。他才华横溢,十一岁即在藩主面前讲《武教全书》的战法篇,展现出令周围人惊诧的聪颖才智。在成为吉田家继承人之后,他到长州藩食三十六万石俸禄的军事师范学校接受教育。担当教育工作的是他的叔父玉木文之进。随着年岁渐长,他从军事学家那里接受的教育也越来越多。十九岁之前,他接受的不是所谓的私塾性质的教育,毋宁说是教学法纯粹明确的教育。十九岁之后,他成了独立的先生,任职于藩校明伦馆。他游学长崎、平户时,逐渐对世界形势有所认识,开始关心社会。佩里来日本后,日本社会陷入骚乱。松阴对社会的关心转为实际行动。他怀着国家信念,以此为目标勇往直前。他最为珍重的就是“至诚”,即极为坦率诚实的精神。所以他最讨厌的就是“虚饰”了。

松阴的书法总是向右上方挑,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让人感觉理想在燃烧,而且一字一句毫不摇摆,字体一丝不苟。临死之前、也就是被宣布翌日斩首的前夜,他写下《留魂录》。与“囚窗客去夜沉沉”这首诗相比,它显得潦草不工整。但那样的书法当然不是马虎草率,而是表达了他清纯、毫无矫饰的心。这虽然只是向自己的同志表达思想的书作,却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在一般人眼里,他并不擅长书法,但是与所谓擅长者相比,却要好得多。田能村竹田在其《山中人饶舌》中将古代学者和当代学者的书法进行比较,认为前者的书法远为优秀。他断言个中理由是“古之学者为己而作,今之学者为人而作”。

上一篇:养老护理员初级试卷下一篇:普通员工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