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图形拼摆》说课稿

2024-06-18

美术《图形拼摆》说课稿(共12篇)

美术《图形拼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图形拼摆》是浙教版美术第五册中的一课,本课就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图形的排列和组合。本堂课曾是旧教材五年级中的一课,新教材提出了与旧教材中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平面构成设计理论外,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及与合作能力。研究教材后发现本课涉及到比较多的平面构成理论,比如:基本形、排列组合方法、形与地的关系,这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还是过于专业理论化,三年级学生还是处于形象思维与想象思维发展的时期,如果完全按照教参的目标教学去教学,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预计,学生会学得比乏味,所以,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美术新课程3、4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学习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根据大目标,我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理论及技法,教学目标下如: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知识,能组合排列出新颖的.图案。

2.技能目标-----学习用组合排列,进行巧妙的图形组合,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拼摆,及欣赏图形设计的标志,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对三年级设计应用课提出了一条活动建议: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主张是,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教给学生,再在理论的轮廓里实践。

我运用两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尝试教学法。我准备将拼图游戏作为一种情境,贯串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操作过程设计成三种简单的拼图游戏,三种游戏其实就是三种不同层次要求的拼图练习,希望学生在拼摆图形的过程中学习,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手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在拼摆游戏的情境里,不知不觉地学习美术知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在课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去发现、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设计要知识。动手摆一摆,再讲理论,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求知欲在整堂课也在递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我也希望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第一层的尝试为后面的小组合作作铺垫,在第三层尝试中,就要求学生将基本形进行相互交换,并合作完成最后的作品,学会资源共享。

重点:在图形拼摆时,能灵活性运用学到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

难点:突破常规思维,拼摆出有创意的图形并能进行合作。

课前准备:铅笔、尺、圆规(或圆形物)、A4彩纸、剪刀、胶水。

三、教学过程:

一、剪出基本形(5分种)

1、说说你知道的形状,课件出示。(让学生主动思考,进入课堂状态)

2、剪出相同的六个形状,怎么剪。(方法:多折几层后剪)

3、四人小组协调,四个同学剪出四种不同的形状每个形状剪六个。

[教法分析:此环节是接下来学生进行拼摆尝试的基础,也是为面的小组合作作铺垫。]

二、试一试、摆一摆(5分钟)

1、将自己剪的六个图形进行拼摆组合,摆出你认为最漂亮的造型。

要求:选用图形的个数不定,可以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2、分析学生在拼摆时,两个基本形状出现的几种情况。

A、接触

B、分离

C、重叠

相应出示一些标志

[教法分析:次环节是让学生初试的拼摆,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这种尝试中,学习拼摆时接触、分离、重叠三种基本形之间遇到的情况,为下一步创作垫定了理论基础。]

三、欣赏图形设计的标志(7分钟)

1、欣赏一些有图形设计的标志,学习一些排列方法。

(1)对称:圆形金字塔形

(2)无规律、自由组合

2、你能用到接触、分离、重叠三种组合时产生的情况,拼摆出几种以上的方法吗?学生进行拼摆尝试。

3、展示学生拼摆结果,交流。

[教法分析: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图形设计的作品,由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次的欣赏是为了给学生一种思路,而不是模仿。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拼摆的几种方法展现给全班学生。]

四、新颖设计作品欣赏

1、欣赏一下,这些作品又有什么特点?(5分钟)

(1)多种形状组合

(2)在基本图形上去掉一部分再进行组合

(3)像某样东西

2、创作小作品(8分钟)

尝试方法:1、多种形状组合,小组合作完成。

2、在基本图形上去掉一部分,再进行组合。

[教法分析:在欣赏中发现图形设计的新颖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前面剪的基本进行资源共享,从小就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进行小结(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联系生活,商标的设计、布纹、地砖。

美术《图形拼摆》说课稿 篇2

美术是一种非语言性表达的艺术形式, 美术活动是一个远离标准化的领域。由于美术学科存在特殊性, 学生作业的“答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学科对作业的评价体系来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 以个人感受和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业, 课堂里的即时评价也往往以笼统的概念性的一刀切———“像与不像”“干净与否”等为尺度, 或者简单地以“优”“良”“及格”等。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关注点

随着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践,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 既要重视对学生所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更要关注对学生的态度、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以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和内在的激励作用, 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每个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 在对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实际操作中也会表现得不尽相同。在批改作业时,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风格, 放下教师个人的观点,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就是想要他们有求异创新独特的想法。

如果这节课是侧重技能方法的, 教师在评价作业时, 首先应侧重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程度, 再对作业的审美因素、创新精神、个性表现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作业的评价, 学生自然会思考自己的作业是否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关节点

《图形拼摆》这一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基本形, 并能通过接触、分离等各种方法使简单的基本形变成新颖的图形。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第一个动手操作环节中, 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工具, 拼贴出新颖的图形。

【教学情境一】

教师作品展示:相同的基本形通过不同的拼摆能组成不同的图形。

学生作品展示:

1.对比评价。从这两行作业的对比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小组讨论, 说说优点和不足, 就评出了较有创意的优秀作品———第二行第一幅作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然后我再将优秀的作业进行展评, 这点很重要, 有利于形成示范作用。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宣传栏优秀作业展示、主题性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出来, 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情境二】

教师作品展示:不同的基本形通过拼摆能形成有趣的画面。

学生作品展示:

2.评语评价。这是一种相对较为人性化的评价方法, 是指对学生作业的看法与要求通过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教师的评语在教室环境中能被最好地理解。所以, 教师的评语要及时, 在用评语时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加以肯定, 尤其是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 善于发现作业中的优点, 用言简意赅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优点。

我是这样评价第一张作业的:“你拼摆得与众不同, 这是一组有规律的排列, 你的数学肯定学得不错!在色彩上再下点功夫, 是不是会更好呢?”对第二张作业我这样对学生描述:“老师欣赏你的创意, 能不能再用你的智慧使画面更丰富呢?”对于第三张这类不理想的作业也应委婉地指出来, 可以在作业上帮着修改一下或示范一下, 学生会从教师的评价中读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注。

【教学情境三】

利用“形”与“地”的关系能形成奇妙的图形。

学生作品展示:

3.收集鼓励。让学生把自己的每次课堂作业收集起来, 确保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专属作品记录袋。记录袋能准确地反映学生作品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每节课下来, 我都会在最后让学生自评“你对自己这堂课的作业是否满意?”如果是, 就在右上角写上“得意之作”四个字。一学期下来, 当学生打开自己的记录袋再次欣赏到自己的“得意之作”和自己的点滴改变时, 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决心就会被激发。

4.分数累计式。每一堂课, 教师都应该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综合考评, 在评价中可以采取累计分数的评价方式, 把学生作业次数和课堂评价的等级累计分数。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形成点

对于美术课堂即时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 而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 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闪光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因此, 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 除了要考虑画面上所体现的美术技能知识外, 更应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列为加分的条件。将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与态度, 通过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 连点成面, 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渐进性提升。

例如, 在第二个动手操作环节中, 我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 同桌合作完成花瓶的设计。要求:设计的纹样有新意。

学生作品展示:

有了第一个动手操作环节为基础, 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这一环节中就大显身手了。注重评价过程的形成性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力, 树立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保持持续不断的兴趣动力。

《认识图形》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角”。“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角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角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图形认识,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在教学中我极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新知的建立过程。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优势,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课堂知识的累积。

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这节课设置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生动活泼,过渡自然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本節课我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摸取游戏盒中的一件物品,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有没有“尖尖的东西”和有几个“尖尖的东西”来判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角。

(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过渡到数学知识,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设计活动——深入探究,积累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步步深入:第一层次:“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以课件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角的特点,建立初步表象;第二层次:动手感受角的特点。眼到手到心到,在初步感知角后,设计动手摸角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分辨顶点与角的区别,加深对角特点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回归生活,加深体验。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完成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这三个层次活动的设计充分遵循了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一认知规律。学生对角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部感知到内部思维再又到外部显现这么一个过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三、动手操作——集体学习,自我实践

为了突破判断角与什么有关这一难点,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自主讨论,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设计三个比较角的大小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讨论并最终发现通过观察重叠是比较角大小的好办法,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小组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通过集体智慧的力量快速寻找到知识的关键,也是本节课极力提倡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特色取名——彰显个性,激发兴趣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在课堂学习进行中安排记角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自由个性,调节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引导:有没有简单的记角的方法?从而引入记角和读角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有意创设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表示角的方法,自由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也对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印象深刻。)

五、实践练习——检验效果,回归教材

为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判断角。通过辨析与说理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找角。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第三个层次是用三根小棒摆出角。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以习题应用检查这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回归教材,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设计:“放大镜能放大角吗”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延伸。

说预设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使其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亲手实践,主动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全部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图形》说课稿 篇4

一年级 数学

说教材:

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印泥画问:画上的花朵是怎样画在纸上的? 2怎样把自己的手掌请到画纸上?自己试一试(我想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要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到纸上我们可以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就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探索性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2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1:摸一摸,画一画。

(1)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在这里我会通过实物简单介绍,再通过幻灯片认识三棱柱,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2)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具,摸一摸它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光光的,滑滑的)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把刚才摸到的这个光光的、滑滑的面请到纸上.(学生会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完成)紧接着让学生把请到的面在全班展示,并说一说是从那个物体上得到的,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说出名称的同时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图形,并告诉学生它们是平面图形。(3)通过幻灯片再现: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体上得到圆,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来突破教学难点)(4)试一试:

①说出大屏幕上出示的平面图形的名称。

②师生互动: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用手描画出图形的形状。(我想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形状)为了使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形状及基本特征,我设计了 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四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一个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会说能摆一个正方形,三角形。我问;能再摆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能,因为小棒不够。我接着问;这个困难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会想到和同桌合作,通过同桌合作得知用6根或8根小棒都能摆出长方形,同时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合作学习。紧接着我会问:还有什么图形没摆,为什么?学生会说:圆形没摆,因为小棒是直的,圆的边是弧形的。

(三):联系生活,知识运用

我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道:门的形状、窗的形状等等 在必要的时候我会作出引导,比如我们黑板的形状、桌子的形状等等。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想让学生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2)为了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身边。我设计了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

这些交通信息班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呢? 我把学生引入实践情景中,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并且我想通过对这些交通标志认识,来增进数学价值和作用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1、第一关:“我说你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我要找的物体的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2、第二关:“找规律(首先我会说:为了奖励大家成功闯过第一关,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一起拍手拍肩,老师停下来,你们继续做。)从这个游戏中学生会发现规律:每次多拍一下。从此引出第二关:找规律(幻灯片出示),通过这一游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3、分一分(课件出示)我想通过这道题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面

4第四关:考考你的眼力

大屏幕出示平面组合图形,问: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5、第五关:我会涂

按要求给图形图上相应的颜色。

(五):总结全课

《剪贴图形》说课稿 篇5

我是7号选手季宝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剪贴图形》。

一、教材分析:《剪贴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变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2、同学之间的帮助;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择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择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组合图形说课稿 篇6

长阳县实验小学 刘小敏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说我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我说的教学内容是在教科书的第75页,内容是: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有一张客厅平面示意图,淘气提出的一个想法----把这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还有三张分割和添补的图形,以及笑笑的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第76页的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本课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技能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归纳

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相对来讲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学习经验。

3、说教具:多媒体课件、组合图形纸板、七巧板

三、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行了这样的安排和处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块: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组合图形的概念

(二)、自主观察、直观体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三)、综合实践、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

(四)、总结收获、拓展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其他组合图形问题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猜一猜。猜一猜盒子里藏有哪些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师问学生这些图片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生说,师课件出示正确计算公式。这么设计的目的是复习基本图形以及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授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2、说一说。师课件出示一些组合图形,请学生说说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你认识的基本图形?设计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去感知组合图形的组成。

3、拼一拼。师课件出示一个组合图形,请学生观察并用七巧板拼一拼。思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由学过的简单图形拼出来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图形组成,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设计目的是在动手活动过程中强化组合图形的组成,为新课组合图形的分割做铺垫。出示学习课题:组合图形面积 在新课开始,教师展示漂亮的组合图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组合图形,教师给出明确的定义便于学生对组合图形有个正确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组合图形,体现数学生活化;自己动手拼摆组合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再次对组合图形的产生感性认识,而且也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了铺垫。复习环节落实得好,新知探索就会来得更快。

(二)自主观察,直观体验

分一分:师课件出示组合图形,让学生分一分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思考多种分发。

说一说:师课件示两个组合图形(由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教师质疑:你能计算图形的面积吗?学生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课件出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

在这个环节,学生感悟转化图形要能找到相关信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强调数学的转化思想。到此,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我把课后同类的练习安置在这个环节的意图是,形成性评价组合图形的分割与面积计算的方法,为了快捷探索“小华家铺地砖问题”慢下伏笔。

(三)综合实践,探索新知

想一想:课件示“小华家”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小华家新买了住房,想在客厅铺地板作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对图形面积进行了估算之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讨论等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重组的动手时间和思维空间,尽量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能力。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中海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图形中间接条件的推出,第四种方法,问学生为什么要补上去一块等等。

本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求组合图形的方法。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分割与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当学生汇报出许多方法时,体现了解题方法的个性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选择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与汇报交流总结出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这样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落到了实处。真正作到了感悟与知识的生成相辅相成。通过展示,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有些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结并板书:我们计算组合图形面积采用分割法和添补法,都是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至此,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能力

说一说:学生自己谈收获,老师引导归纳总结。

先由学生自己说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方法。老师给予肯定和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达到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练一练:实践应用,关注应用性的数学。课件示课后练习第三题“刷墙问题”:粉刷一面墙壁(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每平方米需用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相互交流。这个问题可以先将组合图形进行分割或者添补,强调寻求最优化的办法求图形的面积。对于这个图形是否可以分割成梯形和直角三角形加以探讨,渗透组合图形的分割与添补要根据题目的条件来灵活进行。

四、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转化

分割法

添补法

主题图形(1)主题图形(2)主题图形(3)主题图形(4)主题图形(5)

学生计算过程演牌

认识图形说课稿 篇7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物体: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创意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创意的方法》,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十一五”规划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教材共有三个章节,分别是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本节是方法篇中的内容,是平面设计基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图形创意理论的基础上,对图形创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图形创意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创意在平面中应用及向三维领域拓展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上比较被动,虽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不太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对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对图形创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图形创意的程序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但对于图形创意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演示,创设探索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图形创意中联想及想象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具体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图形创意中联想和想象的含义,及在图形创意中的地位。难点为在理解了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创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图形创意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掌握联想与想象、意与形的相互沟通等有关图形创意的方法。能对给出的元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教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一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创意的程序:研究设计任务——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现手法这样一个创作程序。知道了程序也应该知道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图像创意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教学的方法?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滦南县宋道口中学的教师陆文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平移。本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理念,配合多媒体手段,设计了这节课.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整合点,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逐一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图形的平移》是冀教版教科书第七章的最后一节,平移是对平行线的一个应用.作为一种图形变换,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平移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重要工具。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以及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平移的相关概念和探究平移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

知识现状:对平移有一些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二】教学目标

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性质.难点:平移性质的总结及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采用创设情境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五】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我将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高、教学反思六个过程进行设计:

整合点1.创设情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想把这座教学楼移走,可以办到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座比教学楼大很多倍的建筑物被成功移走,你们想看吗?。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频.整合效果:教师的导入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观看这一建筑平移奇迹,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体平移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国家才掌握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整合点2.自主学习.教师提出要求,要想学好这节课首先弄懂这几个问题。

1.用PPT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的问题,请学生在课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2.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用PPT课件动态呈现平移的过程,结合图形,理解平移的有关概念,使学生理性认识平移这种图形运动.3.发现生活中的平移.整合效果:以问题为引导,以课件为辅助,更好的理解概念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整合点3.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质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ΔABC的平移过程,提出问题:“平移后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在理解平移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沿直线合作完成三角形的平移,通过观察猜想、实际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得出平移的性质,并由学生介绍得出结论的依据和方法.整合效果: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配合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

《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 篇10

说课稿

——花海镇中心小学 何玉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分析: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组合图形,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割,计算。

二、说设计理念:

首先,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特点,交流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其次,自主探索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解答。

能力目标:会利用工具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说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和添补两种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确定为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说说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教学法。

六、说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习归纳的学习方式。

七、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2、认识组合图形(1)、试一试:把组合图形分成基本图形

师: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多图形并没有这么简单,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这是什么?这些图形大家学过吗?你们能不能把它分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呢?

(2)组合图形概念 师:(课件出示)像这样的图形,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组合图形了吗?

3、揭题:组合图形面积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那组合图形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补充板书课题:组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我们来看看。(投影出示本课的主题图)

2、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我们学过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这是一幅不规则的图形,我们怎么办呢?

4、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如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把你的想法画在图形上、不计算。

(1)分割成两个长方形。(2)分割成两个梯形。

(3)补上一个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5、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帮助小华算出她家客厅的面积。

6、把不知道的转化成知道的从而得出结论,是我们常用的探究新知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教材P88试一试。(错误的同学上黑板展示,让学生说说应如何做,并要注意些什么。)

2、练一练。

3、练习册P89 第二题。

4、错的少的,个别讲解;多的则集体讲解。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学习的脉络。

组合图形面积

组 成

基本图形————————组合图形

转 化

以上,我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课 后 反 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面得到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或者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在互补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学生利用计算机直观、动态地演示拼组、分割、添补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

《组合图形面积》的说课稿 篇11

1. 组合图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补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书设计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学习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特色

1.课前测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习有趣味性;

《组合图形面积》的说课稿 篇12

1.  组合图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补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书设计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学习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特色

1.课前测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习有趣味性;

上一篇:新基础教育班队会下一篇:和生活有关的人生感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