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2024-08-20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共12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1

光阴荏苒,转眼在电大已完成了本科的学习。从小,我就喜欢文字所构建的世界,散文、小说、诗歌……相同的文字却有不同的意义,我那时很难想像普普通通的汉字却能奏响美妙的乐曲,能筑造如此绚烂多彩的世界,深深的迷恋让我在选择本科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回顾本科学习的这几年,获益良多,在学习文字驾驭能力的同时,我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人们都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通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更深一步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艺术欣赏、专题写作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2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 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 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时代的限制下, 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育方式发展为知识性的, 其能力培育仅仅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 能力本质并不是其目的。如今社会迫切需要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 展现自身能力及才华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作, 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最基础性的要求。从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来看, 他们的主要工作类型有:语文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新闻类工作、秘书、行政管理等, 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关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时期要进行语言及文学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 同时还要进行文学气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审美观念与创新思想的培育, 这都是为毕业生踏上社会赢得欢迎所做的备战工作。所以, 要从当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出发, 针对其课程系统与培育方式进行相关的改进以及结构性的调整, 整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以此形成自身特有优势, 不仅顺应实际需求, 同时也是顺应时势潮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 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 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 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 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 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 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 等等。目前, 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 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 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 在坚持传统的同时, 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 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 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 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 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 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 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 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 等等。同时, 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 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 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 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 现实中, 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 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 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 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 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 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 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 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1) 课程内容精简化, 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 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 (2) 核心内容凸显化, 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 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 (3) 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 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 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 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 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 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 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 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 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 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 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 不必追求过深, 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 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 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 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 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 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 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 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 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 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 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 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 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 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 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 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 不断改革创新, 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 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 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 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 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 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 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 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 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 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 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针对某些社会问题 (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 可以为我所用, 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要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 用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地激励学生, 学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会感同身受, 进行探索、发现、分析、思考、创新。虽然, 根据专业特点, 此专业的教师大都不讷于言, 然而, 他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 言行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总之, 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 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 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 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 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 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 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 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 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 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 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 只要这样, 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 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 (11) :204-205.

[2]陈艳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3]姚玲, 周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小学科学 (教师) , 2010 (2)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3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国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39-02

1 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实践性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随之出现滑坡现象,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提出若干思考。

2 现状及问题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全面衡量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折射出他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培养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论文选题针对性差,缺乏独立见解,抄袭拼凑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有的甚至都没有阅读所要研究的作品原著,仅仅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在论文选题方面,也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新意。

论文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对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标明出处,而且字体不一致,词句的表达出现语法错误。有时为了拼凑字数,语句重复,文不对题,整篇杂乱无章,可读性差。

指导教师数量有限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从时间和精力上而言,部分教师由于所带学生过多,再加上科研的压力,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深入指导。而且扩招也使学生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以致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论文答辩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检验学生论文是否符合要求规范的关卡作用 通常情形是学生对教师在答辩时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正确深入作答,搪塞应付;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答辩后也没有进行认真修改;有的学生进行了些许修改,指导教师在答辩后并未进行严格认真的批阅和审查。

3 影响因素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够,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补助来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也不能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以更好地发挥优长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文献查阅、书籍购买和论文打印等都需要相关费用,经费的有限使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到位 虽然高校都制订了相关的毕业论文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细节过程中往往很不完善,流于形式,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评价科学体系,也没有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奖惩措施,约束力不大。

教师重视不够 相较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指导,有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责任心不够强,抱着应付态度;同时由于承担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不力,使得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地打折扣。

学生的态度认识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随意从网上下载拼凑章节内容。由于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思考,往往漏洞百出,得出的结论也很肤浅片面,格式规范不符合要求。

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的冲击和影响日益严重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岗位供求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大四阶段将主要精力用在了择业上,而不是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写论文。有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有的虽然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但要上岗试用,所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写论文,这无疑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4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各项工作的展开。同时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添置必要的图书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并使用网上检测论文系统,重复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需要重新提交撰写。并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举办毕业论文讲座,提升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和规范格式的认识。广引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有益保障。

2)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强化管理,督促教师积极认真指导,并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按期完成。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将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并与评优晋级、津贴补助挂钩。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审教师评分与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对于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指导和写作质量。

3)强化管理,深化毕业论文的抽查审查及复查工作。除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系(院)也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严把答辩关,重视答辩环节及答辩后的论文复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落到实处。

4)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学术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在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国学知识的教育,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有力指导。

5)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生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只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才能使之改变敷衍应付态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建立毕业论文信息交流体系,将优秀的论文编印成集,鼓励发表,并提供一定的版面经费支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术氛围。

5 结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化认识,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和改革探索来改变现状,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其国学素养,这也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4(6):73-76.

[2]颜敏,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6-18.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4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阶段的自我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自我鉴定吧。但是自我鉴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

回首四年大学生活,我孜孜不倦,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上,追求上进,觉悟较高。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生活上,勤俭朴素,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与同学融洽相处。积极塑造健康人格和坚强意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还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的时间修读英语第二专业,专业成绩都名列前茅。

实践上,注重学以致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我在广西阳光校园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担任网站编辑(兼职),负责公司dm杂志的发放和“文化影音”和“数码通讯”两个栏目的建立,策划过与南宁红星电影城电影票促销活动。刚进入大学的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一颗坚持不懈上进的心,一定会让我做得更好。xx年7月至xx年8月,我在温州市华正塑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暑期实践,参与企业人才库、培训体系的建立,企业内刊的编辑、负责企业人事招聘、办公室日常事务等,工作内容庞杂繁多。特使是对车间工人的作息时间和轮班时间安排等人际关系的协调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和开展职工间广泛交流。XX年3月至XX月4月,我在南宁市高昌包装塑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办公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存实习,当时公司正在进行厂址转移,落成工作尚未完成,机器设备却早已投入生产。我主要负责企业转址过程中人事录用、变动、管理等细节工作,深深体会到把握全局,统筹安排的重要意义,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把握关键时局的能力。XX年7月至XX年9月,我在温州市瓯海城市中心区建设开发指挥部(党政机关)进行两个月的毕业实习,主要负责文字编辑(起草简报)、办公室公文收发(起草若干正式公文)、来信来访、社区管理等工作,锻炼了文字编辑能力,提高了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深切体会到公关事务的重要意义。此次实习,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是一位毕业生步入社会必备的人格品质,为我今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心态转变做足了思想准备。

同样的,我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学识上我还有很多需要补足的地方,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尚未有正确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今后,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继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2

光阴荏苒,转眼在电大已完成了本科的学习。从小,我就喜欢文字所构建的世界,散文、小说、诗歌……相同的文字却有不同的意义,我那时很难想像普普通通的汉字却能奏响美妙的乐曲,能筑造如此绚烂多彩的世界,深深的迷恋让我在选择本科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回顾本科学习的这几年,获益良多,在学习文字驾驭能力的同时,我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人们都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通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更深一步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艺术欣赏、专题写作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怀着对专业的热情,我认真学习,遵守校规,按时上课,完成课外作业,顺利通过了全部课程的考试,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修完学分,圆满地完成本科学业。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坚持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越走越宽。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3

本人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对事情认真负责,与人相处和平;做事谨慎细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性格乐观开朗,有亲和力;原则性强,戒骄戒燥,性格沉稳;兴趣广泛,喜欢结交朋友,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本人热爱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学四年,我从部门干事做起,我做事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以致肯定,我也从干事做到了部门的主任,从最初的听话男生成长为具有独立组织策划能力,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应对不同压力的现代大学生

本人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勤奋求实,积极进取,成绩排在班级、年级中上水平,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生活上艰苦朴素,不攀比,能吃苦耐劳。在学习的过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四年的本科生活让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的知识,特别是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曾在省级、校级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又有主编校级刊物的经验。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我文字功底深厚,具备较强的编辑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开朗活泼的性格,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激情进取、知行合一的团队组织建设思想。

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睿智包容、沟通无限的为人处事的风格。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作心态。

在团体协作中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能与大家合作默契。在个人工作中我有很强的责任感,我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人际交往中我以诚待人,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竞争中学会从容,在挫折中学会微笑。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4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xx年6月毕业。

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

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5

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与了XX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与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升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文学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函授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 篇5

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从事多年服务行业、助理日常工作后,积累了丰富的服务行业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优秀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word办公软件及设备,以胜任现代化办公的需求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对待日常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日常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日常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日常工作能力。

1.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校成绩不错,认真对待学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日常工作打好基础。

2.曾在院宣教部担任部长,和在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担任会长一职。能很好融入组织和与别人交流,友好相处。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6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XX届汉语言文学本科班的学生。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参加了电大学习,现已修完全部课程,就要毕业了。三年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遵守校规,依时上课,按时完成课外作业,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学分。经过电大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

电大业余学习条件艰苦,面对诸多困难与不便,我都一一克服了:一是年龄偏大,记忆力和智力减退。我就用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多几倍的时间去学习;二是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时做好工作,学习时努力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家庭的关系。我积极争取家人的支持、帮助和配合,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我完成学业的巨大动力。

经过了三年的电大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期间,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课程,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对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有了更深刻理解,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汉语专题》、《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十多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更加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对今后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 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 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 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 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 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 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 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 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 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 积极和社会接轨。

2. 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 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 但同时, 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 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 优化课程, 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 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 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 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 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 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 强化课程应用性, 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 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 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 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 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 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 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 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 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 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3.1 突破专业限制, 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 但往往不精, 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 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 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 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 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 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 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 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3.2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 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 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 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 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 思想上要勇于开拓, 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 行为上善于探索, 潜心实验, 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 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如博客, 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 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 给学生以震撼, 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 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 只有言行结合, 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 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 (11) :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9) :74-76.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 篇8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 教育 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 发展 ,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二、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 规律 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 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轻骑兵,只要有一批教师,能招进来一批学生即可办此专业。现在适应应用性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实训室,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显得非常必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9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李白诗风浅析

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李白诗风浅析

李二营

摘要:“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圣杜甫的这首诗,寥寥数语,将诗仙太白的诗风表露无遗。提起太白,紧随而来的想必就是人人都熟稔于心的那一首首飘逸不群,狂放不羁的诗篇!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将进酒,杯莫停”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太白的诗,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与千古诗仙的成长,纵横驰骋、腾挪变幻,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吸收与创造。诗中的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的发展,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并且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基调奋发向上,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无可比拟的手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千古,永彪史册。关键词: 李白诗风飘逸浪漫

在中国,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李白就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是成就其浪漫主义诗风的源泉。可以说,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欧阳修),“万象奔走于笔端”(范传正);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元);就是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读者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振奋,轻松舒畅,超脱开阔,浮想联翩。他生活的时代,既有《诗经》《楚辞》、三曹二谢、陶潜、陈子昂等诗作可以直接借鉴,又有诸子百家、《史记》等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儒、佛、道世界观的广泛传播,加上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百多年来的稳定发展,造就了富于创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盛唐气象,等等。因此说,李白飘逸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并非偶然所得。

一、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飘逸呢?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无非是一些文字材料,所谓飘逸,也就是读者读了这些文字材料之后产生的一种美感了。飘逸这种美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古人有不少论述,稍加综合、分析,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范传正、晁公武、欧阳修、徐积等感觉到李白诗歌“万象奔走于笔端”;“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李白笔下生云烟”;“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笔锋缥缈生云烟,墨骑纵横飞霹雳”;“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古人叙述的这些感觉,在美学上可以归之为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李维桢、李调元、李纲等则感到读李白的诗“如餐霞饮露,欲脱骨冲举”,“使人飘扬欲仙”,“遗篇凛凛有生气”,“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他们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轻松、振奋、超脱、舒畅、开阔、浮想联翩。从美学角度说,这些感觉既具有壮美的特点,又具有优美的特征,可以说是壮美与优美的完美结合。任华、元稹等,还感到李白的诗“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若飞将军,用兵不按古法,士卒逐水草自便”。他们感到的则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无拘无束,活泼、自然。前人的这些论述,道出了读李白诗歌的共同感受:好像被一阵清风吹进了蓬莱仙境,铺在你眼前的是前所未见的雄奇景色,到处是壮美,遍地是奇丽,你顿时会觉得自己就像已经被“超度”了一样的愉悦,一身是正气,五内是舒畅,胸襟开阔,思路开朗,超脱解放,振奋坚强。这种美感,概括起来就是前人所说的“飘逸”。

这种飘逸,分开来讲,应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诗平易自然又多奇想

细看会发现,李白诗很少生僻字,所用典故大部为人熟知,组句口语化,思路清晰,使大家容易理解。不刻意雕琢,不随意扭曲,语不牵强,韵不险怪,情真意切,真如“出水芙蓉”,天然可爱。完全是直抒胸臆,无所隐避。那些句子的组合,给人毫不费力的感觉,那些话就该那样说,那种感情,就应那样表达。就连押韵也不肯汲汲以求,怎么合适便怎么押。这就使得读者读李白诗,就好比和一个胸怀坦荡、率真质朴又远见卓识、文采飞扬的老朋友谈天,无拘无束,如坐春风,不觉壮思飞动,飘飘欲仙。

同时,自然之中穿插奇特的想象,使人读李白诗就仿佛进入了神山仙境,处处使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产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云”的感觉。其感情可以打破任何界限,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空间千里万里,挡不住诗人的深情。“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时代不同,仙凡远隔,李白都能精诚所至,招之而来。其奇想,无论用于布局谋篇,还是用于写景、抒情、记人、叙事,都能异想天开,涉笔成趣,使人读来妙思泉涌,意兴盎然。

(二)夸张与对比巧妙运用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海水直下万里深”、“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等等,读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感觉或酣畅淋漓,痛快无比,或悲愤交加,触目惊心!不可一世的气势,跃然纸上!

(三)构思上超凡脱俗

比如,《蜀道难》中用“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写蜀道行路之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虎鼓瑟”、“鸾回车”来写梦境之瑰奇都是非凡构思的好例子。又比如,李白和杜甫写过同一个场面:亲人送子弟远征。杜甫的《兵车行》写的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是实写,而李白却是这样写的“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开始是“长号”,比杜甫的“哭”,更加激烈,后来是泣尽以血,嗓子已经“号”哑了,哭不出声来了,比杜甫的人物更惨烈。这样一比,不能不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修饰丰富多彩

比如其活用对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有无花之 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避重字,不管平仄格律,合适就用,读来活泼顺口,又有巨大的气势,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把李白的飘逸诗风的构成归纳为率真豪放的情志,平易自然的句子,巧妙的夸张与对比,超凡脱俗的构思,鲜明强烈的修辞等。

二、李白飘逸诗风的成因

对李白诗风的认识,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也只有对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李白诗风的精神内涵。本人认为李白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重要因素:

(一)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繁荣景象是李白诗风形成和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切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存在决定于精神。研究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及文学现象,首先就要考察其依赖的物质基础,因为任何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归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国逐步的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人们富有生气、胸襟开阔。而这种骄傲自豪、乐观奋发、继往开来的精神无疑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历史的表达。

李白生活在一个文化交流与繁荣的时代。作为被这个时代孕育的诗人,李白像一颗巨星从大唐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俯视天下。他在盛唐时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也正是他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争求自由的精神,便形成张扬的个性,高亢的性格,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豪迈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文化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淋漓的写照。

特定的时代必会有特定的文化,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的格式,没有依傍,笔法不定,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地,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所富有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息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中外文化交流下所形成的新产物,而李白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步入了巅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杰出代表。

(二)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善于总结时代的营养

李白诗风的形成不仅靠唐朝经济的繁荣沃土,也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不然也结不出如此丰硕的成果。李白飘逸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就有着必然的深刻联系。

初唐的辉煌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而作为封建正统的文学的主要形式的诗歌更是迅猛的发展着,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也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三百年间诗作近五万首,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间遗存总和还多出两三倍。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如璀璨群星,这使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较高的境界,诗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唐朝诗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以及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载体,广纳域外精华而蔚为大观,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气氛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促使了盛唐诗人对新生事物、气象的追求不断进步。而李白正是在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和浸润下,很快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李白怀着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创作诗歌的态度,继承了以往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社会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描写手法。同时他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大胆创新,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并汲取精华,这不仅对他诗歌思想内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对李白影响极大,李白在《赠僧行融》中曾赞扬陈子昂“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所有这些已有的文学成就李白都是兼收并容、广为接纳,也一一加以批判地继承,并转化为自身积极浪漫主义诗风的营养。因而他便形成脱口而出的诗歌情怀,他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豪迈气概,也呈现出透明纯杰而绚丽的光彩,从而反映出他自身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格,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人格魅力。

(三)李白受儒、道、侠思想的影响,便使他独特风格的最终形成,还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风的伟大代表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欢击剑、游侠。他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极大,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也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各种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也使他的诗中有了那种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

从26岁起,李白就踏上游历的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但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一时期是就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权贵们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愤懑和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虽然他觉得极端痛苦,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但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演愈烈。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李白深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积极的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热切的寻求个性自由与洒脱。森严的封建礼节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窒息,黑暗的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所以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着个人自由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消极影响是表现颓废避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饮酒作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人生如梦及其行乐的消极因素带到了他的诗中,无形中削弱了他的浪漫主义表现力和感染力。独特的经历也造就了他独特的思想,而独特思想又造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李白身上以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就导致李白思想的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居思想行为的交织与融合。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而吐之于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特有的特点。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极大地批判现实主意力量。

总而言之,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表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这就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李白的壮丽诗篇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典范,它把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气象、意境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浑然一体,并洋溢着永不衰竭和至高无上的创造力!因此李白的诗风影响也极为深远,他的诗也便广为传颂,其他各种流派的的诗人也极为仰慕。

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陆游、李

贺、辛弃疾、龚自珍乃至郭沫若等大家无不是从李白那里汲取了养料、丰富了自己,从而使浪漫、豪放、飘逸的诗风不断形成、发展,最终成为李白诗风的典范,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及精神不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篇10

55、人名、地名与修辞

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

61、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创作特

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52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72论白石词的主要特色

57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58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44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 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

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67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73论范成大论范成大

79论苏轼史学思想

9.9论曹禺的《雷雨》

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论“广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

83现代白话新诗的艺术流变

61多余的人奥涅金的进步性

33、论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法

32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新发展

15.孔子教学观研究

66张爱玲的古典情结与现代情结

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思考

【分类号】H19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被带动了起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汉语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重视。为了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性人才,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以下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就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进行一些思考。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1、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固定

在我国,高等院校自建校初期就开设了中文专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固定下来,教学方法也在一直得到延续。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设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没有进行改变,在数量上,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都是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等十三门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中最具底蕴的一个学科,在高等院校专业体系中比较稳定。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2、汉语言文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

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有名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中文系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多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文学知识分子,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从社会和经济层面考虑,这些职业并不算是社会职业类型,在应用发面,就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如果作家写出了优秀的文章,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在众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优秀的作品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报刊编辑学、演讲学等相关课程,提高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社会培养出相关行业的应用性人才。

但从近几年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实际就业情况方面来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并不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也没有得到太大的认可。

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不强

从社会企业招聘的情况来看,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或是实践经验,对于工程机械这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来说,学生的就业率就比较高。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类理论知识比较多、实践比较少的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在理论知识方面、写作创造方面,缺少实际运用的课程,因此在就业方面没有那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就业率高。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思考

1、更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因此,应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更新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要开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闻采访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与实际的采访,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采访任务,让学生在采访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以及团队合作技巧。

2、提高學生专业知识水平

首先,应当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坚实的基础。注重传统中文基础和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统一。古代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三大课程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中文基础,但是,实践发现,单靠这些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向社会以后,在工作中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样并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给学生教授一些实用性的知识,例如在教公文写作的时候,教师讲过理论方面的知识之后,应及时让学生进行写作方面上的练习,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训练掌握公文的写作技巧。

其次,要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应当有一定的优势,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非中文系的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技能不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差。针对这一问题,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就应制定严格的写作培训方案,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创作量。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比较有自己特色的文章。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评论方面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评论文章。

还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并让学生阅读之后写出评论性的文章。之后,教师对学生写的评论进行指导,指出评论的不足方面,并加以改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和思路,理清文章要点,感受作者通过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以积极的鉴赏态度去品味文章,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形象,品味优美、具有深意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将那些优秀的地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比较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加强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在用人单位方面而言,更倾向于招聘那些有经验的人员,因此,实践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总之,面对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高等教育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教学实践方面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广大教师要担负起教学的重任,为社会培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罗义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15,(3).

[2]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8).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 篇1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1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特点

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身中文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作家以及诗人, 但是这些职业俨然已经与当前的时代需求发生脱节, 没有较多的应用性特征。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诸多高校也出现了一些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的专业, 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在应用性方面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不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毕业之后甚至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职业, 能够从事什么职业, 也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相较于其他工科专业持续走向了低迷。如果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来看, 就能够发现,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上, 往往与实践性相关知识相连甚少, 普遍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语言、对文学、对汉语的分析与应用上, 也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性上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与时代需求相脱轨。

2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特点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十分有必要。只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从而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现如今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俨然已经成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素。只有如此, 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从而将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转化为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进而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推动社会的素质发展, 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可行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已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 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那些诗歌、古文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望而生畏的东西, 更涉及普通大众也能够领悟, 也有需求的人文文化、语言表达艺术、品位趣谈之中。例如, 在新闻、广告、演说、说明等方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在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而提高其应用性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具体来讲, 根据汉语言文学其本身的实质性特点, 就已经决定了其自身拥有可用性。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的形式种类多样, 所以也能够满足社会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 对雅趣者而言可以提供他们喜欢的诗歌与散文, 对于庸常者而言则可以提供影视、广告以及一些笑谈, 这也正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思维的表现。同时,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成熟性, 也决定了其自身拥有易用性。这是因为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有着雄厚的语言理论基础,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汉语言文学往往是与整个民族同在, 它记录着在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情感以及发展, 因此,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也具备人类的易用性。

4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具体方法

人类获取知识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动力都源自于应用, 因此, 要想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意义, 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第一, 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体制的优化改革。要想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浓郁的文学性质变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 使汉语言文学彻底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就必须要从整个学科体系的优化改革入手, 只有如此,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首先, 要以就业的观点对学科课程设置进行指导与改革, 要求所学知识必须具有实用性, 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其次, 要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进行改革, 要侧重于对学生汉语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重点放在实际能力考核上, 并辅以教学方法的改革, 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能力。同时要改变以往对学生汉语语言文学能力只单单以写作为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 而是应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统统算入考核范畴,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 进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后, 对现有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优化, 精简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 强化汉语言文学核心教学内容, 为汉语言文学增设全新的应用性课程, 加设协作、交际礼仪等课程, 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汉语言文学技能, 促进其汉语言文学能力的发展。

第二, 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 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就必须做好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实用内容, 而恰恰这四个方面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性的主要体现方面。所以,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流畅的阅读能力, 娴熟的写作能力, 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尤其是就阅读能力而言, 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还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 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有计划的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热爱阅读, 掌握阅读能力, 从而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在文字的细嚼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瑰丽美感, 从而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 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根本目的所在。同时, 这也对帮助汉语言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 使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展现出专业优势, 克服目前许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因眼高手低而被淘汰的困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多开展各项活动,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 在授课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模拟实际的招聘会场, 对学生的交际口才进行锻炼, 指导学生如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帮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口才能力。这是因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口才, 不仅仅是说明这个人能说会道, 更是因为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 更能够体现出这个人的综合素质, 使用人单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应聘者做出一个综合判断, 是获取应聘者能力信息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所以,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文学教师可以通过招聘活动的开展,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对自己进行再一次的完善与优化,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拓展知识面、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发展。

5 结语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入手展开探讨, 阐述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重要性, 以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具体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 能够为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者、研究者、工作者,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教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全新的思路, 从而能够让汉语言文学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更好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罗义华.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J].科技展望, 2016, (33) :184-185.

[2]刘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 (30) :129-130.

[3]徐燕凌.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课外语文, 2016, (21) :176-177.

上一篇: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总结下一篇:共青团xx理工大学委员会团委办公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