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扶贫

2024-08-20

乡镇卫生院扶贫(精选8篇)

乡镇卫生院扶贫 篇1

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下面是乡镇卫生院扶贫工作计划,一起来看一下吧。

乡镇卫生院扶贫工作计划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乐山市科学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总体方案》和《夹江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部署,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缓解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制定本工作计划。

医疗卫生计生扶贫对象为:我县72个贫困村中4302户共12353人为重点扶贫对象。

通过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八免四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摆脱长期贫困。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主要卫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到20xx年,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补足配齐人员;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xx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和8‰以下;传染病发病率较20xx年降低5%。

到20xx年,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全面改善,主要卫生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县级医院100%达到综合能力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人均期望寿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和5‰以下;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xx年降低10%,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保持无脊灰状态。

20xx年,增加县级医院应开展服务项目数,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远程会诊量占院外会诊量达到30%以上;增加中、高级职称卫生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20xx年增长8%;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加强产、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基层产、儿科服务能力;传染病发病率较20xx年有下降。

20xx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增加县级医院应开展服务项目数;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会诊量占院外会诊量达到40%以上;增加中、高级职称卫生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较20xx年增长8%;加强产、儿科建设,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0xx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力争控制在6‰以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传染病发病率较20xx年下降5%。

20xx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等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增加县级医院应开展服务项目数,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远程医疗服务会诊量占院外会诊量达到60%以上;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一村一医”“一村一卫”全覆盖,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卫生室、有一个合格乡村医生。

(一)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委、县委编办、县残联、相关乡镇政府〕

1.全面开展乡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统筹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生指导站功能定位与机构整合,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投入410万元完成38个村卫生室、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20xx年,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2.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提标创等。加强临床薄弱专科、临床核心专科建设,夯实基础,打造国家、省、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支持县域内发病率和近3年来县外转诊率排名前10位的疾病病种所在临床专科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积极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完善医师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规定,建立青年医师下基层的长效机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副高级职称前,须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援6个月;晋升高级职称前,须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援3个月。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制度,稳步提升受援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减轻医疗就诊费用负担。进一步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建立与现行医保制度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对重点 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救助限额内按规定给予救助。推动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补偿及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和即时结算机制。到20xx年,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

(二)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委、县委编办、相关乡镇政府〕

1.着力加快人才引进。按照核定岗位总量和专业技术岗位空缺情况,进一步落实公招考录优惠政策,通过放宽开考比例、在医学院校建立招聘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考录、考聘成效。用好、用足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增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用人、引人自主权。大力实施四川省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项目,力争到20xx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名。

2.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推进全科、专科规范化培训。到20xx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医学毕业生必须参加全科医生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加强岗位技术进修培训。每年组织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组织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至少各一次。并每年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力争到20xx年,实现全县县、乡医务人员轮训的全覆盖。

强化高技术人才培训。加强基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培训和重点团队(学科)建设。

3.着力加强基层人才建设。采取“县招乡用”“村医乡聘”“村医乡派”等方式,探索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评选奖励政策。到20xx年,力争实现全县每千人口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

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本土农村生源,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本土乡村医生,全面消除“一村一医”空白村。增加和调剂部分乡镇卫生院编制,或以备案管理方式,考核招聘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派驻到村卫生室服务,力争实现“一村一医”“一村一卫”全覆盖。

(三)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发改委、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相关乡镇政府〕

1.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进行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对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巩固全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成果。

2.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医改妇幼重大专项,为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加大妇幼卫生区域协作力度和对口支援力度,推动受援县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帮助受援县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开展助产技术等妇幼健康服务。继续实施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免费为11000名3564岁农村妇女实施“两癌”检查项目;免费开展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和叶酸发放工作,畅通孕产妇和危重婴儿急救绿色通道,有效提升妇幼儿童健康水平。

3.免费开展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和监测质量,及时发现、报告病例,加强病例的个案调查和疫情处理。争取省上每年以实物形式下发疫苗、注射器,冷链运转及免疫规划监测等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麻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等监测工作。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4.免费实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

(1)加强艾滋病防治。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网络建设,优化调整哨点监测布局,加强疫情评估分析,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加强感染者随访管理,推动各地进一步将随访管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扩大干预覆盖面,开展以免费安全套推广为核心的经性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建立宣传平台,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树立群众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到20xx年底,存活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检测比例达到85%,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5%。

(2)加强结核病防治。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结核病防治发现、治疗和管理,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及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将肺结核病纳入门诊大病统筹范围。推动特殊人群结核病防治,积极开展以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目的的健康促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开展消除麻风病运动,加大发现、治疗力度,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专业人员培训及麻风病院村能力建设,巩固基本消除麻风病成果。

(四)大力实施对口支援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全覆盖实施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区)医院和二甲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区)中心卫生院,稳步提升受援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加强对援助人员的管理,适时调整援助专业,重点支持受援单位紧缺专业科目、重点专科发展。到20xx年,使每个受援县(区)级医院新增3项临床新技术,中心卫生院新增2项临床新技术。坚持预防优先原则,加大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执法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力度,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控病水平。

(五)大力实施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相关乡镇政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指导各级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建立重点工作联系点指导制度,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进村入户宣传,提高群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知识知晓率。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联系贫困家庭制度,指导育龄群众选择落实适宜、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努力减少非意愿妊娠。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对违法生育对象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其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

持续深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以村(居)民小组长、住宅小区业主委员、协管员为主体的组织网格,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工作格局。通过“办事采集”“服务采集”“共享采集”等信息采集方法,及时采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在流入人口集中地搭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拓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面,保障其合法权益。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为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流动人口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协助管理的联动机制。强化流动人口信息交互、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流出地监测调查,做好数据分析和开发研究,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加大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和扶持力度,做好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关怀等工作,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五、责任落实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坚持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卫生计生部门抓落实的卫生扶贫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卫计局成立卫生计生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生扶贫专项方案的制定和相关实施、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应的工作。要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统筹实施卫生扶贫。基层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承担卫生扶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要明确牵头人和责任人,逐项抓好卫生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倾斜。在确定卫生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特殊情况,努力做到普遍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对贫困地区予以重点倾斜;先行先试的政策和项目在贫困地区先行试点,予以优先安排。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协调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支持并统筹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贫困落后乡(镇)倾斜,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长效管理。结合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扶贫工作实际,落实工作任务,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手段、以人才为根本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卫生扶贫长效机制,推动卫生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把卫生扶贫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注重强化考核奖惩,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加强目标考核和督导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实效性和目标任务的完成。

乡镇卫生院扶贫工作计划2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做好我省贫困地区卫生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到20xx年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中央和省级共补助10万元,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xx增加到每月400元。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到20xx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以上标准。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20xx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xx年达到5名。到20xx年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县级医院116个重点专科建设。20xx年起,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20xx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1.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完成2965个未达标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由中央和省级投入10万元,20xx年建设2400个,20xx年建设565个,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

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关于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收取一般诊疗费。

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xx/月增加到400元/月,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列入预算。研究制定村医退养政策。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在岗村医培训。分批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进修时间为6个月,进修完毕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

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20xx年至20xx年,依托国家、省级有关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其中20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xx年至20xx年,再配备1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5名的目标。

5.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从20xx年起,由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组织实施全省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20xx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20xx年底前完成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

6.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

从20xx年起,每年从省卫生计生委系统选派符合条件的处科级优秀干部到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一年,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重点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多点执业服务,每人每季度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服务不少于6天,完成门诊、手术、会诊、带教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任务,帮扶指导基层进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管理能力提升。

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医师到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扶,重点帮扶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帮扶时间分别为半年和一年。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从20xx年起,对全省417万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所需资金从当年新农合基金中支付,年终统一核算,次年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8.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从20xx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所需资金根据实际执行结果,由省级通过调整财政新增缴费补助的方式解决。

9.加强医院管理,减轻患者负担

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规范贫困县医疗机构收费和医疗行为,建立对违规单位新农合资金扣减的制度,集中解决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等问题,坚决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督促落实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医待遇、强化村医培养培训、充实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引导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督导任务进度,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下达村卫生室项目计划并检查考核项目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3.省财政厅负责资金落实,资金拨付,资金监督管理。

4.省医改办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工作,并实施监督管理。

5.省人社厅负责协调各市州人社部门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录用工作。

6.省民政厅负责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甘肃保监局负责对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7.各市(州)相关部门按照省卫生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将卫生精准扶贫纳入本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

8.各贫困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项目在县(市、区)的实施。县(市、区)相关部门要摸清卫生工作薄弱环节,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切实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年至20xx年,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2.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xx/月增加到400元/月。

3.从20xx年起,连续10年,每年依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招考不少于500名免费医学生。

年至20xx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3名;20xx年前再配备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5名。

年至20xx年,完成贫困县每个县级医院2个重点专科建设,其中20xx年20xx困县,20xx年20xx困县,20xx年18个贫困县,20xx年17个插花县。

6.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挂职干部、多点执业医师、支农医师到贫困地区帮扶。

7.从20xx年起,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

1.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依照《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对各市(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将减少下一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对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实施单位的责任。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检查各地落实情况。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督导实施进度,检查培养培训情况。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由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对相关市(州)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5.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根据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甘肃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6.落实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制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医院管理等执行情况由各级卫生计生委进行督导和检查。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村医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政策指导。

乡镇卫生院扶贫 篇2

四、建立责任和权力相对应的监管体制

追求收益最大化, 是法人组织的内在冲动, 乡镇卫生院也绝不例外。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体制, 这种冲动就极容易迸发, 进而背离公益的轨道。新医改初期出台的一些政策, 试图完全切断服务与收益的关系, 结果服务急剧萎缩。后来对政策进行调整, 重新建立了服务与收益的联系, 但一些地区相应的监管体制没有能及时跟进, 又出现了违规创收的苗头。诸多乱象清楚地表明:监管乏力的问题正越来越突出, 如果不健全监管体制, 那么乡镇卫生院重新脱离公益轨道是完全可能的。

监管乏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财政补偿没到位;二是监管体制没健全;三是监管手段落后。

其一补偿政策没有兑现。为了让卫生院生存, 便对其违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以放松监管弥补投入不足, 借浑水养鱼。本次调查发现:某县A9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的补助为零, 公共卫生经费的到位率也只有81.74%, 与补偿缺口相伴生的是2012年该县合作医疗基金流向乡镇卫生院的比例是全省平均数的1.8倍 (该县参合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占总费用17.21%, 全省平均水平为9.54%) , 2012年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率是全省的2.18倍 (该县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率是6.00%, 全省平均水平是2.75%) 。我们固然不能据此肯定该县的乡镇卫生院套取合作医疗资金, 但把财政补助不足与合作医疗资金流量倍增联系起来看, 就很容易产生这种联想。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明显缩水, 主管部门的考核也是得过且过。政府和乡镇卫生院对此都心知肚明:专项经费没有足额到位, 卫生服务也只能扣斤压两。

其二是监管体制没健全, 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力不对应。虽然五部委2011年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 (试行) 》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很多县市, 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监管权归编办, 工资监管权归人社, 收支监管权归财政, 这些部门虽然拥有监管权, 但实际是管不了, 也管不好。卫生局是最有可能管住乡镇卫生院的政府机构, 也是政策明确的监管部门, 但却空有其名。能管的没有权, 有权的没有管, 其结果必然是监管缺位。

其三是监管手段落后。卫生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生产结束了, 消费也就结束了。如果不能做到实时监控, 又不能确保真实准确地记录卫生服务的生产过程, 就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补偿到位的情况下, 将监管的责任和权力相对应, 并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化监管平台, 提高监管手段, 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问责制, 是完善乡镇卫生院监管体制的关键。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设立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中心

县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中心, 在保持乡镇卫生院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基础上, 规定乡镇卫生院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至监管中心, 所有支出经过核定后下拨。支出核定既要确保乡镇卫生院的正常支出, 又要卡住不合理开支, 特别要控制住分配总额和公用杂支。只要真正管住“资金支出”这个水龙头,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乡镇卫生院违规创收的冲动, 保障不偏离公益的轨道。

(三) 改善医疗费用增速的控制方式

简单的用“总额封顶”卡住医疗费用很容易出现诸多负面效应, 完全用“人均诊疗费用”评价也容易出现偏差, 运用现场抽查的方式固然可以发现个案, 但免不了挂一漏万, 谈不上对费用监管的整体覆盖。因此, 摸索医疗费用评价的指标系列, 如住院率、住院人次与门诊人次的比例、疾病构成等, 以及它们在评价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权重, 研究设计综合的指标系列, 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评价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是健全监管体制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四) 质量监管制度化

质量监管是卫生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质量监管有它固有的核心指标, 这些指标是不随卫生体制改变而改变的。医改的要领在于如何通过补偿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调整, 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为此, 必需把握三点:其一是强化质量监管意识;其二是健全质量监管措施;其三是在绩效考核中提高质量指标的权重。

(五) 确认监管主体, 集中监管权力和责任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权分散导致了监管主体模糊。健全监管体制的关键在于落实五部委2011年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负责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确立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主体地位, 实行责任和权力对应, 把乡镇卫生院的监管权整体划归卫生行政部门, 在此基础上对县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严格的问责制。

五、突出中心卫生院职能, 重构县域卫生三级网

本次医改在政策设计上忽略了两个重要区别, 其一是忽略了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组织的功能差异, 在具体政策设计中笼统地归并在“基层医疗机构”里一锅煮;其二是忽略了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差异, 在政策设计中简单地归并在“乡镇卫生院”里一锅煮。这两个忽略的共同结果是削弱了中心卫生院的医疗中心和管理中心的职能。

关于这个话题, 我们将在国家卫计委基层司今年委托我会承担的研究课题——《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差别化管理研究》中详述, 在这里仅提纲挈领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 中心卫生院在县域若干乡镇范围内发挥医疗中心和管理中心的作用, 是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新形势下, 这种中心作用更加重要。

(二) 必需在管理体制、补偿制度、运行机制、药品制度、职能定位等方面对中心卫生院与一般乡镇卫生院实行差别化政策, 以确保中心卫生院作用的发挥。

(三) 在突出中心卫生院作用的基础上, 把一般乡镇卫生院、非建制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合并为乡村卫生组织, 做实网底。在县域内形成“县级—中心级—乡村级”三级卫生服务网, 以取代传统的县乡村三级网, 这应该成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中期目标。

六、抓住卫生院管理的“牛鼻子”

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环节林林总总, 日常事务也形形色色, 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逐一过问, 但必需紧紧抓住一个关键环节, 这个环节就是对院长的管理, 院长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牛鼻子”。

管理院长的基本政策是“任期目标责任制”。这项政策早在十多年前的中央文件14中就已经提出, 最近印发的国办发【2013】14号文件中又再次提出“任期目标责任制”。但长期以来, “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很多地区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大多数卫生院长还是处于任期不清, 目标不清, 责任不清, 权益不清的状态。一些地区近年来对院长管理的行政化、官员化趋势渐浓, 有些地区还把给乡镇卫生院长确定行政级别视为改革成果。

落实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产生院长;二是如何确定任期以及任期目标和年度指标;三是如何建立考核制度以及如何将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挂钩。

现在的困难不在于这些方案的设计, 而在于方案的实施, 在于县级卫生主管机关是否习惯, 或者说是否愿意拟定并实施这些方案。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在于县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绩效。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但却一直被忽略的命题:如何强化县级政府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意识。

七、注重县域卫生服务管理的“龙头工程”

(一) 政府绩效决定着机构绩效和岗位绩效

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岗位绩效、机构绩效、政府绩效。岗位绩效取决于员工;机构绩效取决与院长;政府绩效取决于县级政府的主要官员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官员。如果把绩效管理比喻一棵树, 那么岗位绩效是枝叶, 机构绩效是树干, 政府绩效是树根。对于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通常是聚焦于机构绩效和岗位绩效, 对于政府绩效却缺少关注。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是决定乡镇卫生院服务绩效最关键的三个机制。这三个机制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不是卫生院长, 更不是卫生院员工, 而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虽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已经勾勒了这三个机制的框架, 但县级政府是“操盘手”, 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如果县级政府不能保证这三个机制的正常运行, 绩效考核就只能是走过场。县级政府的有效管理, 不仅决定着卫生改革各项政策落实, 而且决定着能否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弥补和校正政策中的缺陷,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 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应承担县域卫生服务绩效评估职责

承担县域卫生服务绩效评估职责的只能是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长期以来, 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比较习惯于对乡镇卫生院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及对乡镇卫生院内部岗位考核指标的设定。其实这些层次的考核是县卫生局和卫生院长的事情。真正需要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做的, 是对县域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评估, 并且将评估结果提交省政府以通报的形式在全省公布, 对位次在前的县市实行以奖代补, 对位次在后的县市给予告诫督导。总之, 建立县域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督导评估制度, 抓住这个龙头工程, 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便能纲举目张。

(三) 提高县级卫生主管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

近十年来, 有很多长期在其他部门工作的人员走上了县级卫生主管岗位, 他们面对大量扑面而来的陌生工作, 却没有多少时间能够静下来学习新知识, 适应新工作, 以至于处在县域卫生管理舵手位置的人却不了解卫生管理的常识, 完全依赖于权力拐杖的支撑。因此建议把“培训县级卫生主管人员”作为提高县域卫生服务绩效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此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出:其一, 培训内容务必要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切忌空谈理论。其二, 这种培训应作为政府行为, 纳入农村卫生的民生工程, 安排专项资金保障。

(四) 县以上卫生主管机关要对内部机构的设置进行职能整合

县以上卫生主管机关的内设机构绝大多数都与农村卫生相联系, 但缺少一个从整体的角度统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平台。司局之间、处室之间, 缺乏沟通交流, 各自出台的规制时有相互矛盾。农村卫生管理在县以上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内部呈现碎片化。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农村卫生的管理, 统筹县域农村卫生服务评估, 建议在国家和省级卫生主管机关内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农村卫生管理协调机构, 整合农村卫生管理职能, 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八、药品管理权应适度下放至县级

药品管理最突出的三大问题是:药价虚高, 品种不足, 配送不及时。由此引发了药品回扣, 网外采购, 次均药品费用增加, 处方外购等乱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完全剥夺了县级政府 (更不要说基层卫生机构) 在议定药品价格、增加用药目录、选择配送单位中的话语权。现在的体制是药品采购议价权力高度集中, 责任模糊不清, 对突出问题反应迟缓, 应对乏力, 无论是社会还是卫生机构, 对此都反映强烈。为此, 对药品管理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 允许二次议价

二次议价是对药品虚高定价的校正, 是控制药品回扣的重要措施, 不允许二次议价, 实际上是自觉和不自觉地维护药品商的不当利益。应该允许县级卫生主管部门, 或是由基层卫生机构组织的团购机构与药品供应商谈判, 把虚高的价格降下来。当然, 如何处理实际购入价和网上招标价之间的差额, 也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出政策界定的问题, 否则二次议价也就失去了动力。对此很多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 应该及时总结推广。

(二) 允许县级卫生主管机关自主选择配送机构

为保证配送及时, 降低配送成本, 消除价格水分, 在坚持零差率制度和网上采购的前提下, 允许县级卫生主管机关自主选择配送机构。也可以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

(三) 扩大用药目录

在坚持药品零差率制度的前提下, 扩大用药目录, 允许乡镇卫生院在合作医疗报销目录范围内网上采购。对于临床确实需要, 但又不能及时配送的药品, 经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审定后, 允许乡镇卫生院网外采购。

九、拓展筹资制度, 加快卫生院发展速度

现在有五种现象并存:其一、居民医疗需求逐年增长 (表1, 表2) ;其二、乡镇卫生院近年来固定资产增速明显减缓 (表5、表6) , 剔除折旧率后, 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呈负增长;其三、县市财政面临着收入增速明显减缓的严峻局面;其四、大量的社会资本急于寻找投资方向;其五、拉动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正成为宏观经济走势的必然选择。综合这五种现象, 为保持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持续性, 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强的医疗需求, 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特提出以下建议: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11页, 121页

资料来源:安徽省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资料来源:2001年、2009年、2011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资料来源:2001年、2009年、2011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一) 有控制地拓展筹资渠道

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基础上, 允许中心卫生院在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过程中有控制地拓展筹资渠道, 吸纳社会资本。取消不得负债和不得融资租赁的禁令15。

(二) 民进国不退, 明确主辅关系

引入社会资本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政府对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正常投入。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仍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 社会资本只是在需求旺盛地区、完全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引入, 民进国不退。

(三) 完善对社会资本进入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对需求进行论证, 防止盲目投资, 无序扩张;其次要合理界定利益机制, 允许民营资本能够实现一定的资金回报, 但回报率应在合理区间, 以不冲击卫生服务公益性为限;再次要建立严密的审批制度, 界定负债上限和偿还周期。负债的主体虽然是卫生院, 但卫生院的举办主体是政府, 政府实际是债务的最终偿还人, 所以政府必需对卫生院债务的背景、额度、利息、偿还期限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参考文献

[14] 、中发[2002]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十乡镇问卷调研 篇3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问卷调查;实证研究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贵州进行调研,指出贵州的第一大事就是扶贫,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此,省里提出两大战略:大扶贫和大数据。在大扶贫中,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关键和基本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居住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这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的首要任务、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对于政府基层干部来说,这是一个政治任务,完成不了必定追责。

一、未搬迁户的现实心态(十乡镇随机抽样——386样品)

1.半数以上的未搬迁户能够正确理解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

课题组通过问卷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向当地的未搬迁户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国家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是什么?”58%的搬迁户表示基本明白或很明白,这部份人对易地搬遷赞同,他们认为从山上搬进城镇,老人看病方便了,小孩上学方便了,生活方式也丰富了,自己的就业机会也多了。这些人大多是有点文化(如初中以上毕业)的中年人和经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是属于农村里有点见识和头脑比较敏捷那部分人。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的依靠对象。

19%的搬迁户表示不明白或不清楚;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大多数小学都没毕业),几乎一辈子就窝在山里,很少去县城或镇上。在他们看来,呆在山里穷是穷点,但祖祖辈辈都过下来了,只要勉强能过,有什么必要搬迁呢?他们认为,他们现在居住的老房子代表了他们的祖业,“发财离不开老屋基”,要进城脱贫,丢掉“老屋基”那怎么行呢?由此看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让农民在物质上脱贫,也是让农民在精神上脱掉愚昧和无知。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要攻克的重点。

23%的人则认为易地搬迁是为了让他们进城镇生活,或者就是让他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顾虑重重,乡镇干部告诉他们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脱贫)是目的,进城镇只是一种手段;但对此说法他们不赞同,理由是:你能确定搬出去后我一定有个工作吗?我可是除了干农活什么都不会;要进城可以,把房子留下,不要“复垦”,进城后没有活路还可以回去。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争取的对象。只要反复对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他们的顾虑可消。

2.生态恶劣,做庄稼只是活得了——但活不好

要搬迁的贫困户大都分散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山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在这种恶劣的生态条件下,做庄稼难以养活一家人。课题组在松烟镇大新村曾与一搬迁户恳谈,他说:他家一家5口人,有一老人有病,他本人也有胃病。他家只有三亩半坡地,有些地还夹在石头的缝隙里;在坡地上主要种包谷和洋芋,或者小麦油菜红薯等,家里喂两头猪和养几只鸡,房屋周边的土边地角种点蔬菜,农闲时也外出打点临时性短工,一年辛苦到头,全年一家人的人均收入扣出所交的医保社保外不超过2000元。他认为,从小生长在山里,家乡没什么不好,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传统的小农经济由于土地的局限性,所以每新增投入所取得的收获总比前一投入所取得的收获少,这就意味着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无论怎样勤奋劳作和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收获是很有限的。这就是做庄稼富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当然是可以活得下去。贫困农户的收入来源不外几个方面:做庄稼,做蔬菜,做养殖,做果园,外出打工等。问卷显示搬迁户的收入分布是:78%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做庄稼和兼做蔬菜和养殖;7%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搞养殖;4%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营果园;11%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少数去了外省,多数在居住地周边的城镇打工,这种工是廉价的临时性短工,俗称“铲地皮”)。有些搬迁户,夫妻俩都到沿海打工,尽管收入不错,但考虑到家里老人无法照顾,小孩无人关心,于是又回到了家乡操旧业——做庄稼。还有一些搬迁户,由于户主身强力壮是个有效劳动力,且做庄稼也得法,本算不上贫困户,但只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会成为贫困户:①有一个以上的老人有病;②有一个以上的小孩有病;③老人和小孩都有病;④家里负担重(有老人且小孩也多)。

问卷显示主要致贫原因的分布情况是:13%的搬迁户家里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老人有病;4%的搬迁户家里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孩有病;17%的搬迁户家里负担重(上有二老且小孩也不少);5%的搬迁户家里缺乏有效劳动力(劳动者体弱多病);61%的搬迁户直接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做种植业产出低。

3.农村贫困户的识别方法——没有科学的,只有合适的

关于搬迁贫困户的识别方法,各地的做法大同小异,但都符合一个公式:个人申报+全村民主选举+村委会调查(或工作组)+上级审核。在这个公式中,关键环节就是工作组或村委会的调查,因为是不是贫困户只有通过周密的调查来证明。这个调查程序就是所谓“建档立卡回头看”,目前省内外总结出很多具体做法,如“四看法”;“五识别”;“四见五看”,“六优先五不录”;“十三有一档调出”等等。如何评价“建档立卡回头看”?问卷显示:29%的搬迁户认为有点道理;4%的搬迁户表示不清楚;46%的搬迁户认为基本合理。21%的搬迁户对“建档立卡回头看”不满意,这是因为各种“回头看”太多,群众不堪其扰。一些贫困户不满地质问:“你们天天喊我们开会,天天喊我们签协议,天天喊搬迁,搬到哪里?房子在哪里?我连影都没看到。”

目前,在技术层面上还不能做到“精准识别”的一步到位,所以各种“回头看”是必要的,每一次“回头看”都能或多或少剔出一些人,从而向“精准识别”逼近。管理学有一个法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科学的,只有合适的。而现在的识别方法正是这样。只要定的标准和调整机制合理,通过反复的“回头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但是每一次“回头看”必须是高效的,否则老百姓不满意。

4.彻底拔掉穷根子——“复垦”是必然

在调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复垦”。所谓“复垦”,是指搬迁户搬走后,政府把他们老屋拆掉,把宅基地变为耕地。绝大多数搬迁户希望搬迁后给他们留下老房子(土地是保留的,但房子要“复垦”),以便他们搬迁后无法谋生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居住地生活。政府规定“复垦”必须进行,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断了搬迁户的回头路。回头路是不能走的——贫困户所居住的大山中,山高坡陡,水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电、教、医等送不进去,如此世代被大山所困,世代因困而贫,所以就导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所以就要离开大山。易地搬迁,就是要让贫困户离开大山搬到城镇借助国家扶贫政策一揽子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在调研中了解到,为了动员贫困户搬迁,基层干部的工作辛苦而艰难,其办法就是反复采用一种“深度恳谈”的互动方式,一是入户针对个人的“深度恳谈”;二是“共商会”上的“深度恳谈”。在这种有效的方式下,即使非常的固执的人也会动摇。通过“深度恳谈”,大家一致认为“复垦”是必然的,搬迁后留下的土地和山林可以流转给专业经营者(大户)经营,或者采取“三变”的形式交给专业者经营。所谓“三变”,即就是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针对搬迁,各种心态都有。问卷显示:7%的搬迁户嫌政府的补偿款低了点。36%的人担心搬迁后没有就业渠道,谋生困难;27%的人舍不得老房子;11%的人不想丢掉种植业和养殖业;19%的人既担心搬迁后无法谋生,又舍不得土地和房子。

易地扶贫搬迁,其意义不仅让这一代贫困农户“逃离”贫困,更重要的是斩断代际贫困的链条,使他们子孙后代彻底告别小农困境而融入城市的富足与文明。对国家而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能有效地促进城镇化率提高、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因而能够拉动消费品生产和消化大量钢材、水泥等富余产能,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和和贫困农民的双赢。但只要有一方不想赢,那就谁也赢不了。

5.未搬迁户就业意愿有三类——重点在第一类

问卷显示,51%的人希望在搬迁后政府给自己直接安排一个工作,包括环卫、绿化、安保、交通协管、楼房保洁等工作。这部分人是搬迁户中的弱势群体,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低,所以没有就业竞争意识。18%的人希望政府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培训后自己去找工作。这部分人认为,政府对他们培训后,出去找工作,只要收入过得去,可以干点技术活,如汽修和电修或理发什么的都行;也可以不干技术活,如帮人打杂或直接去建造工地干泥工活等,总之,他们认为就业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后就业的路子要广得多。24%的人愿意自主谋生做点小生意,只是希望政府帮助租一下门面和摊位;5%的人想自己当老板,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创业,如帮助找项目,联系贷款,提供信息和各种创业服务等。2%的人很干脆,希望政府直接拿一笔钱给他们(当然不是搬迁款),以后就不麻烦政府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搬迁户的就业意愿把搬迁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搬迁后将为别人或组织打工的人,这是搬迁户中的比较弱势的群体,占搬迁户总数的3分之2左右;第二类:搬迁后想做点小生意的人,占搬迁户总数的4分之1左右;第三类:想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人,这是有路子的搬迁户,是搬迁户的强势群体,占搬迁户总数的20之1左右。由此可知,第一类和第二类搬迁户是政府帮助就业的重点。

6.尽管搬迁户需求多样化——也要服从政府的统筹和规划关于安置方式——58%的人愿意政府在某个地方修好安置房,自己直接搬进去;33%的人希望政府把补偿款发给他们,然后他们在政府圈定的区域内按政府提供的图纸自己动手修房子;9%的人很干脆,说政府多拿点钱给他们,他们住在哪里和住什么房子,政府可以一概不管。

关于搬迁到哪里——52%的人愿意搬迁到县城;28%的人愿意搬迁到镇里;11%的人愿意住在旅游区附近;9%的人无所谓。

关于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安置在一起——41%的人希望与同村或熟悉的人住在一个安置区;56%的人则无所谓;3%的人更愿意住在没有熟人或同村人的安置区。

关于对安置区的要求——14%的人主要希望购物方便;33%的人主要希望小孩上学方便;17%的人主要希望交通方便;36%的人则希望交通方便,购物方便,看病方便以及小孩上学方便。

关于安置房的样式——5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小高层步梯房;1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电梯房;4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平房。

关于对户型的要求——22%的人希望自己住的房间在户型的设计上要考虑喂猪养鸡方便(这部分人多是五十岁以上或基本没出去打过工的人);78%的人认为在户型的设计上不需要考虑(这部分多是年轻人或出去打过工的人)。

关于安置区的文化生活——70%的人希望安置区的文化生活丰富;10%的人则认为不需要什么文化生活;20%的人则无所谓。

关于融入城镇——11%的人担心进城后在生活方式上与城里人合不来;34%的人愿意进城后在生活方式上向城里人看齐;55%的人则认为进城后,自己想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没有必要比照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由上统计看出,搬迁农户中一部分人的个人需要带有农民的特征,如想住平房,在住房里要有养鸡喂猪的设施,不需要社区的文化生活,在生活方式上不想融入城镇等,这种“农式需要”需要我们去引导改变,否则也会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障碍。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不仅是要让贫困农户的身子搬进城过小康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农户进城后,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要融入城市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

二、已搬迁户现状(十乡镇随机抽样——108样品)

1.就业的分布现状

10%的搬迁户做店铺生意或其他生意(四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政府促成的;四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自己发展起来的;另外二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靠亲友帮忙开展起来的);29%的搬迁户在产业园区打工;13%的搬迁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19%的搬迁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17%的搬迁户在农旅一体化的田园打工;12%的搬迁户做各种临时性短工。

2.就业取得方式

6%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政府直接帮助找的;17%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靠亲友帮忙找的;77%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所提供的机会而获得的。

3.收入现状

5%的搬迁户认为与搬迁前相比差不多;21%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一点;55%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得多;19%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得太多。由此看出,绝大多数贫困农户搬迁后的人均收入已提升。

4.关于安置房的满意度

7%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不太满意;64%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基本满意,29%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很满意。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搬迁户对自己所居住的安置房表示满意。

5.关于安置区整体环境的满意度

6%的搬迁户不满意;45%的搬迁户基本满意;49%的搬迁户满意。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搬迁户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整体环境表示满意。

6.关于搬迁后小孩受教育的状况

2%的搬迁户不清楚;5%的搬迁户认为和过去差不多;11%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一点;24%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58%的搬迁户认为比过去好得太多。

7.关于安置区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68%搬迁户表示满意;32%已搬迁户表示不满意。这说明,一方面,每个人对社区的文化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值是不相同的;另一方面,一些安置区的文化生活没有开展起来,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安置区的文化生活的建设。

8.关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程度

54%的已搬迁户认为搬迁后有很大的改变;31%的已搬迁户认为只有一点改变;15%搬迁户认为没有改变。问卷表明,绝大多数搬迁户的生活方式受到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9.关于对城镇居民生活的融入度

71%的搬迁户认为自己已基本融入城镇生活;21%的搬迁户表示还有一点距离;8%的搬迁户认为还有很大的距离。这说明,少数已搬迁户虽然身子进城了,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仍停留在山区农民的层面上。

1.对基层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35%的搬迁户表示满意;42%的搬迁户表示基本满意;23%的搬迁户表示不满意——原因多种多样,如一些搬迁户的补偿款没完全得到,一些搬迁户认为政府帮助就业不力,甚至有些搬迁户认为安置区的绿化不好等等。但大多数搬迁户是满意的。

乡镇卫生院扶贫 篇4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9月29日,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在赤峰市主持召开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精准健康扶贫调研督导汇报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加大医改工作力度,使改革真正便民惠民。

刘新乐对赤峰市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赤峰医疗卫生事业基础雄厚、独具特色,长期以来处于自治区发展前列。特别是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强力推动,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对全区相关改革的“破题”起到了示范推进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医改还面临着思想不够解放,政策认识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依然拖累着各族群众迈向小康的步伐。相关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群众诉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下定决心,把医改和精准健康扶贫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下去。

关于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刘新乐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医院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职能,化解医疗资源浪费、医院间壁垒等改革坚冰。要在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上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打破体制内外待遇不平等问题;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制度设计力度,使改革在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上发挥作用,让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让医务工作者薪酬与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紧密结合。要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制度,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各类报销、救助一站式办理,真正方便群众办事;要大力推进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等新措施的实施,发挥医保对医院的监督制约作用,规范医疗行为,解决过度医疗等问题,降低患者看病成本。要加大分级诊疗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并通过远程医疗、医疗骨干定期派驻等方式实现县乡村一体化,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看病。

关于精准健康扶贫,刘新乐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健康扶贫方案并加大落实力度。要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摸清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底数,并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和保障措施,解决相关群众后顾之忧。要学深吃透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央、自治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让因病致贫返贫群众与全区、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10月27日,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健康扶贫工作督导组前往矿山急救医院,督查该院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医院副院长张小明就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督导组深入临床科室,询问医务人员对健康扶贫政策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随机抽查贫困患者费用清单、回访贫困患者等形式,了解医院健康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

督导组对矿山急救医院在健康扶贫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该院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医院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精神,落实工作细节,切实推进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为贫困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10月10至11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吴向东率督查组对滨州市卫生计生和健康扶贫工作进行综合督查,副市长潘青陪同。

10号下午,督查组先后到市社会养老中心、滨城区市立医院、区妇幼保健站、鲁滨医院、滨城区梁才办事处等有关单位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查看有关资料,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我市卫生计生和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1日上午,召开省对滨州卫生计生和健康扶贫工作综合督查汇报座谈会。市政府、滨城区政府以及市宣传、财政、公安、民政、编制、妇联等有关部门分别作了汇报。

会上,吴向东对滨州卫生计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滨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计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创造了计划生育服务事项全程代办制、“互联网+药具”服务等先进经验;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滨州部分县区免除乡镇住院200元起付线费用的做法,让贫困家庭感得到了实惠。下一步,滨州市要继续扎实推进医改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全力推进健康扶贫,确保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和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准实施。

乡镇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5

根据《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按季度归口上报统计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117号)和《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51号)精神。半年来,我办围绕“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民生,抓民生就是抓执政基础”的总体要求,以干部召回管理为抓手,以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实现1个县(XX县)和22个以上乡镇“减贫摘帽”为总体目标,突出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创机制,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对上联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共争取到位资金40824.6万元,占全年目标(与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4.8亿的85.05%,其中XX县列为全省三个减贫包干试点县之一。具体是:分项目看:

1、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584万元;

2、草地生态畜牧业,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680万元,继续保持我州在全省领头的优势;

3、核桃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553万元;

4、中药材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20万元;

5、茶叶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

6、油茶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60万元;

7、精品水果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

8、脱毒马铃薯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80万元;

9、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00万元;

10、兴仁减贫包干试点县,争取中央财政包干资金4095万元(加上因素分配到县资金、集团帮扶资金和干部培训资金等,共计6949万元);

11、集团帮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275万元;

12、省直工作队戴帽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

13、小康寨(乡村旅游),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

14、小康水机井,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500万元;

15、彩票基金(革命老区)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

16、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00万元;

17、扶贫生态移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29.8万元;

18、烟草扶贫新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

19、一人一户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37万元;20、春季雨露计划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

21、干部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万元;

22、项目管理费、建档立卡经费等,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分县市看:XX市争取资金4751.8万元(含义龙试验区),同比增长了189.39%;XX县争取资金3619.3万元,同比增长了113.62%;XX县争取资金4836.9万元,同比增长了62.67%;XX县争取资金6949万元,同比增长了62.4%;XX县争取资金7005.3万元,同比增长了52.81%;XX县争取资金4713.4万元,同比增长了25.31%;XX县争取资金4836.9万元(含义龙试验区),同比增长了7.47%。XX县争取资金5281.5万元,同比增长了4.98%。州本级争取资金719万元,同比增长了1207.27%。

(二)精准信息录入,更新完善贫困户信息。自2015年1月20日开始,我办制定了工作方案,要求各县(市、试验区)对**年建档立卡工作认别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以及2012年省扶贫办确认的贫困乡镇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并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目前,全州共完成8个县、88个乡镇、629个贫困村**年相关数据的更新和录入;完成30.59万户贫困户信息修改更新;完成3.27万户贫困户帮扶措施的修改更新和录入;完成6.72万户贫困户帮扶计划的修改更新和录入;完成2015年计划脱贫贫困户标注3.87万户;对因死亡、出嫁等原因贫困人口1378人进行消户处理,对新出生或嫁入而新增加的1036人进行补充登记,做到有进有退,动态管理。并于5月13日召开了全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培训会”,共核实比对五保户4928户6895人;低保户10.60万户21.78万人;低保贫困户14.45万户56.90万人。

(三)强化责任分解,大力推进减贫摘帽。一是分解目标、落实减贫任务。年初,我州将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一一分解,明确到8个县(市)和义龙试验区,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15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计划任务的通知》(州扶领〔2015〕1号)将15.06万人减贫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试验区)、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明确各县(市、试验区)逐级将减贫目标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到乡镇、村、贫困户,按照“脱贫必须有项目扶持、必须列入脱贫计划、收入必须超过扶贫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负责人,实行“精准”管理,有效推动减贫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中:XX市计划减少0.75万人;XX县计划减少2.05万人;XX县计划减少1.6万人;XX县计划减少2.2万人;XX县计划减少1.9万人;XX县计划减少2.31万人;XX县计划减少2万人;XX县计划减少1.55万人;义龙试验区计划减少0.7万人。二是精细测算、做好“减贫摘帽”县、乡镇申报。根据“十二五”期全州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计划,对还未实现“减贫摘帽”的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摸底、测算,将XX县和**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5400元的贫困乡镇,拟申报为2015年计划“减贫摘帽”。并于2015年2月22日以《**扶贫开发公室关于申报2015“减贫摘帽”重点县暨贫困乡镇的请示》(州扶呈〔2015〕4号)向省扶贫办初步申报。

(四)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抓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积极探索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我办加强与州金融办、信用联社驻州办等部门的联系,印发《**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推动全州各县市积极开展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试点,从因素法分配到县资金中安排2407.30万元作为小额到户贴息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投入。预计可撬动金融资金4.8亿投入扶贫开发,放大扶贫资金投入效应。目前,各县正在跟金融部门积极对接,做好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二是大力推进“减贫包干试点”。下达上级财政扶贫资金6949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即:产业化扶贫工程、生态化扶贫工程、城镇化扶贫工程、科技化扶贫工程、品牌化扶贫工程、合作化扶贫工程、就业化扶贫工程、个案化扶贫工程、信息化扶贫工程、兜底化扶贫工程),强化“六大措施”(召开攻坚誓师大会、建立贫困户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严格过程管理、强化协调联动、严格追责问效),细化责任,确保XX县“减贫包干试点”有力推进。三是全面推进麻山乡精准扶贫整乡推进试点。成立麻山乡四项行动领导小组,及时下达麻山乡“四项行动计划”资金5370万元,推进59户贫困户移民安置到XX县生态移民安置点;完成牛场小康寨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广场、农贸市场场平,现正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完成小水池建设60口;建成标准化牛(羊)圈10个近1620平方米,种植皇竹草1200余亩;完成3000平米标准化生产大棚。四是积极开展“雨露计划·1户1人”试点。适应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对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按照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并结合我州培训工作实际,科学制订全年培训计划,确定重点专业、培训数量、培训班次和补贴标准,并将任务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同时,对全州培训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实行月统计、季报表、截止目前共完成各类培训5809人。五是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文件要求,州扶贫办与州委组织部联合行文,要求各试点结合实际积极制定方案,拟通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开展“1户1人·雨露计划”培训、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推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实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致富一村,形成党建、扶贫共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格局。

(五)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开展同步小康及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实施“212”扶贫开发战略(即抓好州内、州外两个市场,用好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这一个载体,实现帮扶对象和脱贫目标任务“两个精准”)。打造“三招两式一提升”精准扶持黔西南模式(即招支部结对子、招市场促销售、招能人搞带动这“三招”,以“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这两个帮扶模式,提升群众文化、技能、文明等方面素质),通过农餐对接,实现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食堂与贫困农户建立面对面、点对点直接的购销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州外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帮助贫困农户将农产品变为商品直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二是推行“6大特派员”制度。选派1537名组织、扶贫、科技、流通、金融和企业等六大特派员驻村开展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贫困村,有科技需求的乡镇、村委会和省级农业园区开展帮扶,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高效发展,农村稳定繁荣服务。三是强化同步小康驻村。从州直单位选派名4560干部,赴全州8县(市)、义龙试验区854个村,统筹开展同步小康驻村、“联乡、驻村”、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暨州直单位党支部结队帮扶特困户工作,每个村至少安排5名驻村工作队员,确保全州629个贫困村派驻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达到全覆盖。同时,州四大家班子成员挂村帮扶,从精准识别出的扶贫对象中选择2户以上特困户重点帮扶。通过政策引领、领导示范,确保每村都有一个以上帮扶责任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套帮扶计划。

(六)强化督查检查,推动扶贫项目稳步实施。下拨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0824.6万元到县,下拨率100%。督促各县(市、试验区)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审批“七流程、十步骤”;开展全州扶贫系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和民生政策、民生工程及民生资金信息公开,促进项目公开公示接受监督。4月,我办对全州2013-2015年扶贫项目实施、资金拨付和报账情况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和精准扶贫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就存在的部分乡镇群众积极性不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资金报账不及时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限时整改落实,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七)深化沟通协作,进一步争取对口帮扶力度。3月17日,XX市对口支援办领导到我州调研对口帮扶工作,共同洽谈初步确定了2015年XX市级对口帮扶项目及资金,共5类14个项目,帮扶资金1500万元。截至5月底,我州初步确定宁波对口帮扶项目54个,帮扶资金总额已达4275万元,其中,市级帮扶资金1500万元,各县(市、试验区)帮扶资金2775万元。6月17日,XX市对口支援办到我州就7月初党政代表团考察访问事宜做准备工作,并初步商定党政代表团到访我州时,追加市级帮扶资金1000万元。

(八)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扶贫专项改革思路。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办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专项改革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州党支部结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方案》、《**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为我州扶贫专项改革的指明了思路。

(九)瞄准市场靶子,突出抓好绿壳蛋鸡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5月底,全州投入发展绿壳蛋鸡产业资金4203.4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703.49万元,部门投入资金90.00万元,贷款资金75.00万元,企业、农户自筹资金335.00万元;覆盖67个乡(镇、街道办)、514个村、2.40万户、9.49万人,其中,贫困乡镇39个,带动贫困农户2.30万户,9.01万人发展绿壳蛋鸡产业;养殖绿壳蛋鸡存栏139.00万羽,其中,兴义30万羽、兴仁18.60万羽、安龙14.5万羽。

(十)做好扶贫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年来,按照“大题大作、搞好策划、把握导向、注重实效”和州领导的要求,围绕扶贫开发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形成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正面引导、重点突破的宣传工作新局面,努力营造扶贫开发的良好舆论氛围。我办切实把扶贫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州扶贫办党组加大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了《**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从“一网一刊两报一信息”(即:扶贫信息网、金州扶贫专刊、扶贫简报、扶贫信息专报、短信发送平台)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拓宽了扶贫宣传的渠道;5月19日至23日,举办了全州扶贫宣传工作培训,对全州扶贫系统通讯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州扶贫系统的信息宣传能力;5月底,第一期《金州扶贫》专刊正式出版,并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分发,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报送省扶贫办信息80条,全省排名第四,采用40条,全省排名第三。

(十一)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切实履行好“两个责任”,办党组高度重视,按照“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扎实推进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办党组高度重视干部召回工作,将开展干部召回管理与讲政治、讲规矩相结合,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解决自身矛盾相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全州干部召回管理的好经验,研究制定了《**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拓展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按要求报送工作台账和工作信息,确实保证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召回管理对从严治吏、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作用,切实使干部召回工作取得实效,真正落实到位。二是狠抓三大纪律不松懈。办党组根据有关要求,全面统筹,精心组织,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通过党组中心组学、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学等多层次学习,切实使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三大纪律、认识三大纪律、遵守三大纪律,让三大纪律入脑入心,形成工作、生活的行为规范。三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州委活动办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州扶贫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暨调研的实施方案》、《2015年州扶贫办机关党支部学习计划》、《2015年州扶贫办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2015年**扶贫办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和《**扶贫办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按时报送有关材料,确保“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走样、不变味。四是切实贯彻落实州委“十严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3月,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2015年勤政廉政承诺书》,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与落实规章制度相结合,既使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

二、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层层签订任务,明确目标责任。根据《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2015年州扶贫办工作要点安排部署,我办将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各相关科室,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任务有序开展,目标顺利推进。

第二,切实加强调度,推动形成常态。一是会议调度。每个月由分管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召集各科室召开干部职工会,分别汇报各项工作的措施、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商量有效推进。二是分类调度。重点针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使用,以及扶贫项目的实施、扶贫产业的推进、扶贫园区的建设等四个类别进行调度。第三,扎实搞好督查,确保有序推进。一是项目实施督查。在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管理上,按照“乡镇实施、部门指导、县级监督、确保质量”的运作模式,重点做好:(1)申报审批管理。(2)强化组织实施。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两个明确”。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进度质量。(3)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突出加强重要环节的督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4)严格验收工作。二是扶贫资金使用督查。采取“县设专户、乡建专账,封闭运行,专账报账、财政决算、专项审计”的模式,在资金运行上严格遵守“三专"的要求,即“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同时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资金实行专账报账制;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项目采取法人负责制;专项资金审计制。三是档案管理督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形成“专人负责,全程收集,县乡一致、一事一档、分类存放,长期备案”的管理模式,一个项目一个档案专卷,分类排列入柜存放。项目实施每个阶段的图片、影像资料刻盘保存,随纸质统一归档,长期保存。

第四,以干部召回为抓手,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制定《**扶贫开发办公室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州扶贫办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和《**扶贫办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抓好“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教育,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作风转变扎实推进全州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半年来,各项工作虽然扎实推进,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员编制问题。全州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州、县、乡各级扶贫办人员少,业务骨干缺乏,工作任务繁重。二是县、乡扶贫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实施扶贫项目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贫困乡(镇)因财政困难而不愿实施扶贫项目、或对扶贫项目的争取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的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效益不明显。三是工作质量问题。各县市因为人手少,扶贫项目编制不精,项目储备不够,项目实施推进不理想,项目信息录入滞后。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抓好“减贫摘帽”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33668”扶贫攻坚计划和《**“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帮扶,扎实抓好“六个到村到户”及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努力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实现XX县及拟“摘帽”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二)扎实抓好遍访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方案》,扎实抓好全州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与中央、省对口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长期联系机制,与上级部门保持经常性接触和紧密联系,多方位了解和掌握项目信息,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审批十流程七步骤,推动项目加快实施,提高效益,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五)认真谋划,编制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部门的沟通对接,抢抓政策机遇,开拓创新,拓宽视野,谋划编制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切实壮大产业规模,拓展市场,提升扶贫产业效益。

(六)着力抓好扶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望谟麻山试点、兴仁包干试点、信贷扶贫试点、1户1人试点等工作。

(七)努力实现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推进与宁波共建产业园、招商引资等工作;配合做好同步小康工作队和扶贫特派员下派、集团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认真组织好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

(八)深入推进大扶贫格局构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构建。

(九)加快西南草都建设步伐。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快晴隆羊和西南草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以晴隆羊为重点的西南草都建设,构建以羊、兔、牛、鸡为主导,以种草种树为纲领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全乡镇财政体系,深化银企对接、合作,强化对草都建设的金融支撑。

乡镇扶贫攻坚简报 篇6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及时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宣传发动,统筹推进项目工作。

(一)建立机构、落实工作责任。7月20日上午,大坝乡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十里画廊.银杏谷”建设工作。乡上及时召开党委会,通报了大坝乡扶贫攻坚工作协调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张正涛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规划、项目推进、资金管理、工作监督、宣传报道、协调工作等6个工作小组,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为项目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宣传动员、营造工作氛围。7月20日,大坝乡组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6个工作小组成员、大坝村群众代表60余人召开了大坝乡“十里画廊.银杏谷”建设工作动员会,对“十里画廊.银杏谷”建设工作背景、总体规划、目前重点工作等事项进行了分析和通报,并动员全乡群众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晓率、加深了认识,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

(三)群众参与、实现公开透明。大坝乡组织大坝村60余名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议,公开推选6名群众代表进入大坝乡“十里画廊.银杏谷”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任成员,代表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工作,并征求群众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4条,进一步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项目工作的公开透明。

(四)开阔眼界、提升工作能力。7月18日至21日,乡党委政府先后2次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雅安市庐山县、北川县和青溪古城、蒿溪回族乡地坪村等新村建设示范点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干部群众的眼界、提升新村建设知识、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五)细化责任、推进工作开展。7月20日下午,乡“十里画廊.银杏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对2处木材加工厂拆除、场镇圈舍统归统建、贫困村建设规划、项目建设土地协调、水利项目、场镇污水管网建设等立即需要启动的工作进行了倒排工期,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项目建设开局顺利。

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

基础设施:椌桐树至大坝村道路错车道21个现已完成规划设计,7月底进场施工;10.53社道公里7月底完成道路路基、涵洞规划设计,8月初动工;下场口拱形桥和大坝村铁索吊桥正在进行项目申报工作;雨污管网和污水处理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土地整理项目已于7月14日进场施工;堤防、拦水坝亲水渠道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

产业发展:栽植栀子、茶叶项目已全面落实。

庭院建设:养殖小区和沼气池统规统建正在规划,危房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申报工作。

公共服务:村村响、敬老院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乡镇卫生院扶贫 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对策

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 我国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 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强卫生院建设, 人才是关键。本课题从乡镇卫生院长的角度了解、分析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并依据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1 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方法

2007年10月, 设计《福建省乡镇卫生院长调查问卷》, 通过各县 (市、区) 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 并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长基本情况、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卫生院人力资源需求、卫生院人力资源对策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553位卫生院长中, 从性别比看, 男性占绝大多数, 男女比例为48.25∶1;从年龄看, 60.9%的卫生院长年龄在35~44岁之间;从学历构成看, 大专学历占45.9%, 中专占39.1%, 本科以上仅占9.0%, 仍有6.0%的卫生院长无学历;从职称看, 初级职称占46.4%, 中级职称的占39.4%, 高级职称占12.5%, 仍有1.7%的卫生院长没有职称;从专业看, 72.2%的卫生院长从事西医专业, 中医占16.6%, 另外, 有78.6%的人曾接受过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2.2 乡镇卫生院长工作现状

2.2.1 对工作待遇满意度

只有19.6%的乡镇卫生院长对现在工作的待遇感到满意, 而认为现有待遇一般甚至不满意的人占到了80.4%。

2.2.2 对目前工作的自信心

53.0%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能适应目前的工作, 而且也能够做好;25.8%的院长表示虽然喜欢目前这份工作却力不从心, 而不喜欢或根本不喜欢目前工作的达21.2%。

2.2.3 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前景的信心

62.8%的乡镇卫生院长对卫生院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信心不足的有35.0%, 没有信心的仅为2.2%。

2.2.4 留院工作的意愿

当被问及今后是否愿意长时间 (5年以上) 在本卫生院工作时, 被调查的乡镇卫生院长中只有41.7%明确表示愿意, 视情况而定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43.0%和15.3%, 说明乡镇卫生院现有发展状态对卫生院长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2.5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条件

在调查如何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时, 分别有60.0%和58.2%的乡镇卫生院长希望改善福利和提高收入。而只有37.1%认为要提供培训机会, 这与培训覆盖面基本上一致;希望获得领导认可的不足30.0% (29.4%) , 希望提升职位的仅为9.2%。

2.3 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2.3.1 卫生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87.0%的卫生院长认为目前卫生院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卫生院发展需要。从表1可以看到, 43.6%的卫生院长认为人才缺乏影响卫生院生存与发展, 略低于资金不足因素 (45.7%) 。

2.3.2 卫生院人力资源缺乏的因素

从表2可以看到, 73.5%的卫生院长认为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是卫生院人才缺乏的最主要原因。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 70.8%的卫生院长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短缺, 其次才是卫生技术水平不高 (见表3) 。

在调查人才引进存在的困难因素时, 有90.4%的卫生院长认为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薪酬太低, 难以吸引目标人才, 还有43.0%认为地区偏远造成人才引进困难 (见表4) 。

2.4 卫生院人才需求

2.4.1 学历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卫生院长中, 有52.6%的人认为卫生院的发展需要引进大专学历的人才, 认为需要引进本科学历的占45.2%, 认为需要引进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的只有2.2%。

2.4.2 职称需求

从职称需求看, 68.7%的卫生院长认为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下派支援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是中级职称, 有22.1%认为应该派副高职称的医务人员支援卫生院, 其他职称人员需求均不足5.0%。

2.4.3 专业需求

专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卫生院长对卫生院功能定位认识的影响, 85.2%的卫生院长认为应该是普通疾病治疗, 95.8%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需要引进临床专业的卫生人才。同时, 也有49.1%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卫生院需要引进医技人才, 34.4%的人认为需要引进护理人才, 对其他专业的需求则明显比较少。

2.5 对乡镇卫生院人才政策的意见

90.7%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提供政策支持, 吸引毕业生及高学历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是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有效措施。同时, 66.9%的卫生院长认为可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而分别只有21.5%和12.4%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需要定期选派上级医院医师到卫生院服务半年以上和组织上级医院高职医师到卫生院坐诊、培训。

3 讨论与建议

3.1 调整农村卫生人才政策

政府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缺乏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如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三定”政策, 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 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 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政策等等, 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1]。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 乡镇卫生院长对城市支农的政策并不是很认可, 相反, 却对“提供政策支持, 吸引毕业生及高学历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这一措施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肯定。因此, 应当积极探索影响“三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 制定相应的政策, 促使医学毕业生进入农村、服务农村。如国内外有研究表明, 农村户籍的、低收入家庭的生源更有可能进入农村医疗机构, 而且医学院校专门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也可以促进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缺乏问题的解决[2]。因此, 如果能够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医学院校主办, 卫生主管部门协调, 以服务农村为培养方向, 以招收农村生源为主体, 以农村全科医学为教育内容, 以农村医疗机构为实践基地, 培养面向农村就业的卫生人才体系, 将有利于促使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3.2 增加农村卫生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的主要因素。“九五”之后, 特别是“十五”期间, 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入逐年减少, 房屋年久失修, 基础设备无法配置, 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 卫生院仅靠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工资的发放, 经营不善的连基本工资也不能保证[3]。接受调查的卫生院长普遍认为卫生院发展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 这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也影响人才的招募。卫生事业具有社会公益性, 政府应当为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买单。因此, 政府既要增加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也要逐步建立人员经费保障机制, 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的薪酬与福利待遇。这将对留住现有卫生技术人才,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及对吸引高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和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增加公共卫生人员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然而, 本次调查发现, 有85.2%的乡镇卫生院长认为应该是普通疾病治疗, 在人才需求上95.8%的院长希望引进临床专业人才, 而对预防等其他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则只有3.1%。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卫生事业改革偏失其公益性的方向, 政府对卫生院投入与补偿不足[4];二是卫生院在发育不全的农村卫生市场竞争中舍弃不能创造经济效益或低经济效益的公共卫生服务而转偏向可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医疗服务[5];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使乡镇卫生院长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结果是在乡镇卫生院出现了严重的 “重医轻防”现象, 公共卫生人员缺失严重, 素质不高, 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 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隐患。因此, 乡镇卫生院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其公益性的方向, 在运行上社会效益应优先于经济效益;要通过增加公共卫生人员和政府对预防保健工作的投入, 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薪酬待遇, 以确实加强其防保功能, 促进农村公共卫生的发展。

3.4 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和引进实际所需的医学人才

调查结果显示, 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需求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而实际上, 目前的医学教育政策则是有减少临床医学大专 (高职) 学历招生的趋势, 另外, 许多本科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 特别是到乡镇医疗机构, 从而造成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6]。

针对目前卫生院的实际人才需求以及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防保人员少且素质低的现象, 医学院校特别是医学专科院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在招生过程中应该依据卫生院的实际需要, 适当扩招临床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公共卫生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 培养面向农村的大专学历的医学人才, 以更好地适应卫生院的发展的要求。

针对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意愿低的现象, 应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在闽政[2009]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些措施, 如在公开招聘的原则下, 直接采取面试、考核的方式招聘;规定应聘人员服务年限;扩大“学费代偿制”的范围;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等。

3.5 注重乡镇卫生院长的选聘、培养

医院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是否拥有高素质的管理者, 一个好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可以救活一个乡镇卫生院, 因此, 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选拔与配置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7,8]。

从院长的选聘方式看,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乡镇卫生院长, 选拔过程应综合考虑业务与管理能力。选拔对象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发展比较落后的卫生院, 可从院外选聘, 为卫生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思维, 而发展比较好的卫生院, 可以在本院进行培养, 既有利于接班人的培养带动及本院好的管理模式的传承, 也有利于调动本院职工的积极性。

从院长培养形式看, 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乡镇卫生院长论坛, 进行经验交流与探讨。医学院校也可以开展常规性的卫生管理课程培训, 更新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此外, 要提高乡镇卫生院长的工作待遇, 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 虽然62.8%的院长对卫生院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但只有41.7%明确愿意长期留在本院工作, 而对当前工作待遇满意的只有19.6%, 分别60.0%和58.2%希望改善福利和提高收入, 因此提高待遇有利于留住乡镇卫生院长。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J].卫生经济研究, 2005, 1:4-5.

[2]James Goertzen, MD, MCLSC, CCFP.The four-leggedkitchen stool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rural familyphysicians[J].

[3]王靖元.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调查[J].红旗文稿, 2006, 8:37-38.

[4]刘明, 罗厚洪.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220) :16-18.

[5]马玉琴, 孙金海, 李婷, 等.“城乡一体化”模式下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与思考[JJ].中国初级卫生健, 2008, 22 (265) :6-8.

[6]蔡惠州, 黄敏, 郑锦焕, 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 2009, 26 (1) :16-18.

[7]张晋, 吴秀娟, 李安明.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 2005, 19 (2) :102-103.

乡镇卫生院不能一卖了之 篇8

由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设施比较简陋等原因,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将乡镇卫生院推向市场,有的干脆一卖了之,完全变成个人所有。这种改革对于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经济原则激活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无疑有一定效果。但是,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和老百姓看病难的实际看,将农村卫生资源完全推向市场,纯粹由市场法则来运作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显然弊大于利,不能提倡。

相对于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格局而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总体上仍然非常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有所退步。除了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外,农村疫病的预防、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显得尤其脆弱。这也是当前农村非典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隐患。

对那些既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成分的特殊资源,不能一味照办市场化的模式,而应该视具体情况稳步改革。比如,就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在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城市里可以放开一部分医疗市场,吸收社会资源搞市场化的医疗机构。但就广大农村而言,政府不仅不能放弃经过几十年辛苦积累下来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而且应该加大投入,建立和健全农村防疫和医疗网络,让广大农民花费较少的钱就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城”,逐步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疫病在农村的蔓延。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基层疫病防治的中心,要义不容辞地承担农村医疗和疾控的双重任务,并且成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重点。

上一篇:幼儿园保教心得体会下一篇:上虞数字化城管工作方案20080312(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