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之我见议论文

2024-07-10

利益之我见议论文(通用8篇)

利益之我见议论文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摘要: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班级组织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良好的班风、学风、行为习惯的形成,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应做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小干部,对学生的行为做到奖惩分明,教给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在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现在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许多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只重视了孩子衣食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在校加强对学生组织管理,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我在与农村学生家长接触交谈中了解到:现在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家长叫他们做事很难,可在学校里,老师叫他们做事,他们可积极了,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讲解作业时,孩子常会说,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可见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师这点先天优势来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

我校有个别班级上课纪律差,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有时安排学生劳动结果教师一走学生也就走了,结果教室里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教师工作还算认真,但就是学生不听教师的。因此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我们接任何一个新班时,教师与学生说话要严肃,上课不能让学生乱接话,对不听话的学生处理要狠,处理学生要及时,最好能做到杀鸡吓猴。在长期工作中,我发现任何一个学生接触到新教师往往表现也很乖巧的,但他们说话做事往往具有试探性,一旦学习过程中说话或做事试探教师,教师处理不及时,就会给以后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即使纠正过来也要费很大力气。因此教师新上任时,教师就应明确告诉学生在学校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上课那些不能做,犯了应怎样处理,让学生尽早做到心理有数。学生一旦犯错时,教师处理要公正,做到学生口服心服。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让学生从心理佩服自己的老师是一名好教师。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是课堂,教师教学技能强与否,知识渊博与否,时间长了学生心里是最清楚的。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上的课能吸引学生。

3、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勾通。教师每接手每一个班,教师应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便于教师在今后学生管理中采用合理方法教育学生,尽量避免与学生发生矛盾,便于教师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学生犯错时,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对他们错误的想法要及时矫正。

二、认真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幼儿小的时候不给孩子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心和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规矩,形成好习惯。教师在接到新班级时,教师应及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形成文组织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学生违反班规应严格按制度来处理,并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长期坚持下去。

三、培养小干部。

在我们学校,我发现许多班级的小干部建立起来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减轻教师管理学生的担子,教师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培养小干部,教给小干部管理方法,要敢于放担子给小干部,让人他们代表教师来执行制度。如学习小组长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书写,作业是否完成应及时向教师汇报。劳动委员要把每天劳动情况,劳动质量向班主任汇报等。教师也应帮助小干部在学生中树立威性。每周班会课,应让小干部在会上总结上周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做好了,哪些工作做得不好及改正措施。在评价小干部时,教师应首先要肯定小干部的工作,对做得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激发每个小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对于工作不负责的小干部也要及时更换。

四、对学生的行为奖惩分明。

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奖励和惩罚这两把尺子来应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我认为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通过奖励让全班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行为,从而形成更多具有优良品质的人。而通过惩罚除了教育犯错学生外,它还是一面教材,还能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教育作用。如我校去年学校在全校集会上多次讲:要珍爱生命,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然而没过多久,我班几个学生却利用中午吃午饭时间私自下河洗澡,被班上一名女生发现来给我汇报。我当着全校学生表扬了给我汇报的学生,并奖励该生一盒水彩笔,而对私自下河洗澡的学生进行了每人打手1鞭子的惩罚,并让下河洗澡的学生当着全校的面进行口头检讨,下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配合教育。又如学生发现在学校乱丢垃圾向教师汇报,教师查实后便可获得一本作业本的奖励,而丢垃圾的学生将受到一个星期捡操场垃圾的处罚。从此就再也没有学生下河洗澡了,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就连有学生到河边玩都会有学生来汇报。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奖惩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明辨明非,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将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给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教育方法。

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偏低,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教给学生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每天要督促孩子做作业,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自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育孩子要有孝心。不能当着自己的孩子面吵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让自己的孩子看一些课外书等等。同时教师应把自己的电话告诉每个学生家长,好让学生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教师帮助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为了帮助家长教育孩子,每班每期应召开两次家长会,开学一次,期中一次,开家长会教师和学生家长主要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对策,让学生家长之间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校还每期请乡上关公委的老干部来我校来给学生家长上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家长从中能得到一定的启发。

班级组织管理是一门学文,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利益之我见议论文 篇2

1.1“软实力”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他把竞争中的国际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所具有的物质性力量。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这一概念的提出, 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因此, 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 对软实力的研究越来越流行。

1.2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软实力

将“软实力”的概念引入企业竞争领域, 就有了企业软实力一说。企业软实力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 这种力量与企业价值意识相关。而企业价值意识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因此, 企业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因而兴起了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事实上, 管理界对“软实力”的研究早于约瑟夫·奈。20世纪70年代, 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和日本企业深不可测的竞争力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管理学理论, 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R·帕斯卡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A·阿索斯教授就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们合著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 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 即战略 (Strategy) 、结构 (Structure) 、制度 (Systems) 、人员 (Staff) 、技能 (Skills) 、作风 (Style) 、最高目标 (Super-ordinate Goal) 。他们把战略、结构和制度作为企业“硬件”部分, 把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统称为企业的“软件”, 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当然, 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企业文化软实力, 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 但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文化软实力, 从企业文化到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过程, 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对资源整合的效果。因此, 只有当企业围绕着共享价值观, 立足于利益相关者, 努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等发挥了协同、放大和增值效应, 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

2 打造江西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2.1 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要求江西烟草必须把诚信、公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这要求从企业的领导到基层的普通员工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 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导向作用。因此, 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 使员工在企业价值观念的熏陶下, 即使在没有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能够自觉地按照它来行动, 自觉朝着本组织的目标努力。

2.2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卷烟上水平”的大背景下,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 要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卷烟上水平”主要目标和任务, 要实现江西烟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恰恰注重对“软件”的管理, 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选择出发。它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 在管理策略上注重用人性化的柔和管理, 能不断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综合素质, 使管理对象从“要我做”的被动执行, 转化为“我要做”的主动践行。

2.3 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企业的力量之源、竞争之本。《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成功企业经验时指出:“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 第二是创新, 第三是创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 江西烟草要想有效突围, 真正做大做强江西烟草事业, 并最终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掌握创新的真谛, 开拓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之路。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就是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 使企业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 一切创新活动得到支持, 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 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 从而有利于江西烟草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烟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江西烟草软实力,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领导推动, 需要员工参与, 更需要社会上相关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因此,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 提出打造江西烟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希望能给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1984年, 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弗里曼指出,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 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自然环境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结合江西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卷烟销售商、烟农和国家 (社会) 是四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 打造江西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策略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3.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烟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3.2.1 面对企业员工, 要尊敬人才, 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建设“以人为本”的江西烟草企业文化, 提升江西烟草的软实力就是要以企业广大员工为本, 做到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一是尊重员工。要在管理实践中, 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实行政务公开, 建立公开透明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信任员工。要在企业建立“公开竞选、公平竞争、公正竞聘”的选人、用人机制,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 为员工的晋升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真正的让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一个发展的平台。三是培训员工。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激励员工。江西烟草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的员工等级晋升、薪酬管理及考评激励办法, 以进一步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敬业高效、开拓创新。

3.2.2 面对卷烟经销商, 要完善服务, 打造“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面对广大经销商, 我们要完善服务, 实现双赢。“双赢”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江西烟草要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价值体验, 要为他们着想, 设法为他们创造价值, 形成的“共赢”价值观。姜局长曾经强调:零售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 我们必须维护零售户合理利益。一是是要强化卷烟网络的控制力度, 保护诚实、守法的零售户利益不受侵害。要调整供求关系, 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 使零售户销量合理增长。要切实落实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切实加强专卖队伍建设, 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二是开展全员营销, 要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 把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放在企业生存的高度来看待。要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卷烟产品的“盈利率”, 帮助客户促销, 把客户的利益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准;精心组织品牌结构, 既兼顾市场又满足消费, 与经营者共向开发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3.2.3 面对烟农, 要保障烟农收益, 打造“烟企、烟农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烟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掌握着烟草发展的命脉。烟草行业要有所作为, 就得通过发展产业让烟农的腰包鼓起来, 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才有所提高, 才能巩固好烟叶的基础地位。首先, 在收购的时间坚持合理定级, 阳光收购。烟叶分级人员首先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持有上岗证后才允许从事分级工作。采取“阳光收购”, 加强政策宣传, 做到收购政策、实物样品、收购价格、收购程序、监督举报电话公开, 使烟农售烟时对各个环节做到清楚明白, 心里有数。其次, 建立烟农学校。为了提高烟农的科技种烟水平, 丰富烟农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烟农学校, 指导烟农科学种烟,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 而且有利于树立“烟企、烟农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3.2.4 面对社会, 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打造“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 烟草实行专卖, 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 除此以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我们要把专卖体制所产生的效益真正贡献给国家, 回报于社会。要牢牢记住, 烟草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 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加强严格管理, 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首先, 江西烟草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加强基层烟草专卖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 要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水平, 将“两个至上”与提高专卖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基层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其次, 要追求与社会的和谐, 努力回报社会。江西烟草除了要努力践行国家烟草专卖法和贡献税收外, 还应主动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如各地方烟草公司可以救助本地的贫困大学生甚至创办希望小学;也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 赞助体育项目等等。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 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了江西烟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摘要: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烟草企业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企业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分析了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对江西烟草企业发展的意义, 最后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 提出打造江西烟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关键词:江西烟草,企业文化,文化软实力,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1]王新军, 吕志勇, 慈中阳.论企业文化融合与打造烟草工业企业软实力——基于昆烟创造和谐企业文化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5) .

[2]李春艳,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语文之我见 篇3

022010703胡跃伟02中本(7)

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教育学科.语文学科有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把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工具,不能仅仅在与满足教会人们读和写.语文教学不能忽视了对人的审美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特别要提倡对人的美德的培养.我始终相信,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点滴的美德,那么这个民族也就离毁灭不远了.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种上庄稼;想要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连一点点的美德都看不到了,人甚至也就不如自然界的野兽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它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它.语文教学要特别的注重对人的美德的培养.美德的缺失是很可怕的!

发生在广西的一个事例让人震撼,一位老汉在大冷天中风倒在了路边的泥洼里,竟然活活的冻死。是没有人看到吗?不是。而是没有人去扶他一下,把他拉出来。当记者问目击的居民为什么不去拉那老人一下,那个人反而振振有辞地说,他那么脏,谁还敢去拉他?记者又问,那为什么不去报警?那个人说,电话坏了打不出„„

真的是否电话坏了,我们暂且不去推测…..拉一下有这么难的吗?难道帮助一个羸弱的老人,帮助一个无助的老人,还需要得到什么回报才能行动?手弄脏了是可以再洗,生命却是一去不复返的了….失去了美德的感受能力,膨胀的是自私,离开了美德的约束,收获的只是鄙视和嘲讽.还有一个女生为了整容竟然心安理得让老父去卖肾„„

我们的美德到底到哪里去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所遗留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孔子强调唯有遵守仁义之道,在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获得自由,进入美的境界,即所谓“仁乐合一”的境界。美德在儒家的学说中有很多的体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宽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种谦虚,“君子用财,取之有道”,是一种正义„„

礼仪之我见 篇4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学 期 论 文

题目:礼仪之我见

学 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 姓 名: 王利

学 号:2012221030063

礼仪之我见

(学号:2012221030063 姓名:王利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说起礼仪,很多人会问:到底什么是礼仪?字典中给出的礼仪的概念是“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对个人和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个人礼仪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上公交车后,主动地向后走,以便后面上车的人不用站在车门口;看见老弱病残主动搀扶或者是让座;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几个人肩并肩走,而是留出空道给别的行人;在地铁内不大声说话,大声喧哗;说话的时候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别人;每天穿得整整齐齐、面部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都是个人礼仪的内容,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首先,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体现了其个人魅力。个人礼仪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对别人出于真心实意,从而使别人能够感觉到尊重。礼仪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只有这样,大家才不至于感觉到压力,轻松地享受礼仪的过程。礼仪的第二个要求便是要出于一个善心。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没有善心的人,有了礼仪有什么用呢?第三个要求就是内心的美丽。美是礼仪的内在要求。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合体的形体之美又高于相貌之美。”所以一个有礼仪的人,他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古代集真善美为一身的人数不胜数。

蔺相如便是其中一个知名的人物。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

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这是古人拥有良好礼仪的魅力。可是,在现代怎样呢?通常的情况是,一个大学生,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那么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的大学生,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追求个性的独立化,不断地将一些我们嗤之以鼻的行为习惯当做是一种“时尚”,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学校中,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时从来不自我介绍、见到老师不再问好、也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在当今的校园中,出现了很多诸如“课桌文化”、“厕所文学”等现象,图书馆的墙壁上、借阅出去的书上乱涂乱画,某些学生或者是个别老师为了敷衍了事,就抄袭别人的学术论文等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我们的礼仪。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有:第一,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很多家长一度只是追求应试教育和智力教育,致力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以及工作情况,很少顾及孩子的道德教育,甚至很多家长自己也没有礼仪。第二,高校的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脱节。还记得我们大学的时候,老师的道德教育是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有就是遵守社会公德之类的,这些都是很高层次的,很少涉及到具体的浅层的礼仪教育,致使大学生道德缺失。第三,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同时,各中文化也充斥在大学生的脑海中,各种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只重视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忽略了礼仪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更有效地展现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别人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别人感到身心愉悦。

其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礼仪更加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将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如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本土,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礼仪仅仅代表个人或者是代表一个地区的人,但是,当一个人置身海外,那么无论是谁,他所代表的都是我们的国家,代表的都是我们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礼仪的代表。所以,出国之后,就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给我们的国家抹黑。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不讲礼仪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言谈举止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规范,很有可能会使我们国家形象受损。

2012年1月15日下午,一名大陆游客带着孩子乘坐香港地铁时,孩子在地铁内进食,一旁港人上前劝阻,引发大陆游客的不满,最后上演了一场大陆游客与港人的激烈争吵。按照港铁附例,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域内饮食,即入闸后所有范围,包括月台及车厢等,否则罚款2000元。骂战的导火线是,内地女孩在车厢内吃点心面,有乘客提醒“车厢内不能吃东西”。一位港男说:“有没有搞错,道歉就可以了!”站在小女孩旁边的母亲用普通话回道:“我们从内地过来,小孩子嘛!”随后双方对骂越来越大声,以至于这位母亲的同行女子、还有几位香港人也加入了双方骂战。而小女孩为了缓和气氛,劝阻妈妈:“是我们错了!”

试想,在港铁内有多少的外国游客,大陆游客在港游玩,代表的是我们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如此的不守礼仪,随便打破别人已经制定的规矩,做人家禁止的事情,还这么理直气壮的和港人对骂,外国游客会怎么评价?会说那个母亲不懂礼仪?会说那个小女孩不懂礼貌?都不是!他们会说:“中国人真不讲礼貌,中国公民素质真差!”

所以有人说,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要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代表个人还是国家,我们的礼仪都需要在适当的场合。讲礼仪必修要切合实际,否则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比如去参加一个晚会或者是一个重要会议,我们必须要穿着礼服或者是比较正式的套装或者是西服,但是如果是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还穿着一套西服是不是就过于超前了呢?我们所说的研究礼仪,那也是讲究在适当的条件下的礼仪,不如一个人和别人聊天,动不动就是一句格言,一个成语,或者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别人会认为你有礼仪吗?如果是在一个高级会

议上,发言全部是用的很土的家乡话,或者全是口语,别人也会认为这个人不懂礼仪。其次就是礼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们平时就应该区分一些不同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在多数国家,朋友相互见面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是在我国,如果是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被别人认为是性骚扰。所以,礼仪也要符合我们的国情,否则真会贻笑大方。

就业之我见 篇5

姓名:郝伟

班级:企业管理2010级

就业之我见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1 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1.2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1.3 大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1.4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1.5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观念不实际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10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2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1.6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2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我个人认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谋取一线生机,需要社会各界、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的紧密配合,而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1 学校就业信息和实习培训工作的完善

高校不仅要建立起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还要不断完善网络功能,形成政策发布、指导咨询、信息共享、网上招聘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就业网络。学校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周期性地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事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就业交流平台。

2.2 在校期间自我发展与就业的接轨

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

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2.3 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

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过于求,但其实高层次的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苦恼的。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把自己完善成“好女”,还愁“嫁”不出去么?

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明确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2.5 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政策、税收支持力度

师德之我见 篇6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正是教育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因此作为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又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师德同时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就要做到以下要求:

一、爱岗敬业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二、热爱学生

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为人师表

“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不断进取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注意加强学习,一是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学习专业知识,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取做到“术业有专攻”。

税收之我见 篇7

感叹人生漫长,因为道路坎坷,生活艰辛;责怪人生短暂,因为时间易逝,记忆太少,跨越十几个或几十个春秋,虽是一路波折,但难以一一道来。反而,一些生活剪影未被时间冲刷,突然回放在脑海里,以前只不过得是一道过眼烟云,随风随散,可是再根据现在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碰撞,令人深思,认为那是一个好的素材和活的经历。

三年级的一个暑假,刚买的凉鞋不知怎地就断了,我一脸惆怅,提着凉鞋到对面的街道的一个小行家去修补,夏日当空,树叶纹丝不动,热空气凝聚在一起似乎要爆炸。修补鞋的大叔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直往下掉。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怜悯之心,随声问一句:“大叔,您挺辛苦的哦,一天能挣多少钱啊”?话刚一出口,便觉得自己太失礼,顿时感觉更热了。大叔依然一脸平静,古铜色的脸上并未暴露半点生气的神情,我也只好放松心情听大叔说:“这种小技术能挣几个钱,扣除税费,勉强能养家糊口”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啊,这种小摊挣钱本来就很少,还要交税,政府也太不照顾这群人了吧,我心里嘀咕着疑惑着政府为什么要有税收,大叔熟练的摇着修补鞋的机械,不一会儿就好了,我点头说了一声“谢谢”,递给他钱,小心翼翼地走了,有机会问了老师,却还是似懂非懂。过段时间又恢复童年的性格。

先前一次不经意的人生经历,后来一次理性的人生感情。构成诗意的人生,果子总有成熟的一天,人总有明白事理的一天,学习叫人进步,知识成就未来,渐渐地理解了税收的深刻含义和特征,我国的税收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 1

新型税收,国家运用法制性和强制性无偿地从公民那里得来税收,又用于公共建设,比如青藏铁路、神舟五号、六号,申办奥运就是好的见证。

不知不觉,税收在我心中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脑髓,正确看待事物。以前盲目认为政府不“仁慈”如今知道法律不可动摇,容不得情感的泄露,所谓贫人聚财有道,为何恐其不富有呢?更何况国家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支持“三农”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构建现代新型农村,照顾下岗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并取缔非法收入,均衡贫富差距,共同奔小康。

税收在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哪怕你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依然大义凛然的存在,因为它并不遥远,近在咫尺,税收在身边;是超市里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到处可见的金灿灿„„我们未曾在意过,去是税收的本源,营业员要交纳增值税,个人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中六合彩的幸运儿要交意外所得税,存折上要扣除利息税„„纳税人人有责,公民既有纳税的权利,也有纳税的义务,税务工作人员要大力宣传税法知识,不断完善法制建设。

然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普及税法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税务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依法治税意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公民也要认真履行依法纳税的职责,主动纳税。尽管税收在进步完善,但偷、漏税、骗税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统计,全国税务工作者每年因公被打的达三千人次,重伤致残的达二百余人,因公牺牲的少则三至五人,多则十余人。

社会需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征税精神。挨家挨户的查

税,不辞辛苦。公民要加强对税收的认识和税收意识,主动纳税,与配合构建和谐社会,公民同时也有监督权,防止税务官员滥用税权,损害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企业也要依法诚信纳税,守法经营。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带有快节奏的生活节拍,各式各样的快餐推陈出新,西洋快餐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在全国大受欢迎,但往往忽视一个重点,结账后索要发票。一个怀化朋友亲眼所见一对情侣在肯德基索要发票遭拒绝的事情,经过再三要求下方才给,上网时QQ群里也发来公告:各位朋友下次去肯德基和麦当劳一定要记得拿发票。喜爱吃快餐的朋友,要用税收的眼光看问题,懂得税收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发票是消费者消费的凭证,也是税收的凭据,一定要妥善保管。

企业集团经商依法纳税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更有够为企业赢得最好的商誉,税收不可忽视,这也正是企业合理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有效途径,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益的协调杠杆,企业进一步发展,国家进一步强大。

税务工作者、企业经营者、公民都要加强对税收的认识,依法治税或依法纳税,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成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保障税收公平、透明效率,构建良好的税收征纳和谐关系。

税收之我见,从疑惑到理解再到提倡,认识进一步加强,是成长的结晶。人生无论是漫长还是短暂,原则问题不可丢,税收在心中,为国家富强添砖添瓦。

课改之我见 篇8

朱德庸在《大家都有病》里说:以前的流行是当你买下它时,就已经过时的,现在的流行则是,当你听到它时,就已经过时了。

时尚,流行,在我看来真的就像一阵风,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永远都琢磨不透市场的风向标。形象一点说,当你感觉到那阵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呼啸而过了。生活中没有人会傻到去追风,那是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我跟不上时尚,同样也跟不上这个教育的时尚——课改。

同行都知道,课改,这个词早已如雷贯耳。教育界每一年都会有一个“鬼点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改工作貌似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我有限的教学生涯里,课改的风向标已经东西南北中好几次了,待我细细数来。

各种模式横行课堂

去年一年,我们焦头烂额,每次开会都在学习,学习山那边传过来的先进文化,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还有几个记不住名字的名校,在教育界几乎妇孺皆知。271模式,似乎老少皆宜。咱落后,咱不怕,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甚至大洋各岸的亲人们都在帮助咱。他们日夜战斗在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为咱寻觅适合咱的模式。这是让一部分人先改出来,然后号召其他人都跟着跳进来,似乎这样教育就强大了。人家是白富美,天生丽质型的,咱呢?四处打听人家的秘方,然后带回来一堆不知道是不是道听途说的偏方,学着人家也开始对镜贴花黄,恨不得把粉全扑在脸蛋上,对着镜子360°孤芳自赏,以为这样就跟人家一样一样了,也不看看自己有一个不可改变的黑得像车轴一样的脖子,全然一个四不像。人家的模式是很不错,先进,时尚,可是人家是基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我们呢,根本不想对自己是否合适,直接开始模仿。就像营养品,很有价值,可是适合你的体质吗?从不考虑实际情况,凡是好的,就必须照着做,盲目跟风。课改,是有自己的方案,而不是人云亦云。

学校某领导说,无论你上的是什么课,都要有一个模式出来,没有模式,再好那都不上档次,好像一道菜只有取一个悦耳的名字,它才美味一样,就这样一个猪逻辑,让我们彻夜聚在一起研究。其实,也对,课堂是你的孩子,你见过那个父母不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就在这一年,大名“课堂”的这个孩子,一夜之间有了很多小名,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大家苦思冥想了若干夜晚,终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有名字了——271,就是把一节课分成十份,学生预习占2份,自主学习占7份,老师讲解占1份。害怕我们忍不住多讲,人家千叮咛万嘱托,教师只能讲15分钟,超过的即为无效课堂。然后,我们就尴尬了,不讲学生不会(基础差啊,也不舍得买参考书啊),我们怎么忍心学生如此煎熬,可是,你敢讲吗,讲了你就是不懂规矩。

举国上下,哪个学校的模式响彻神州大地,那人家就是舞台中间备受瞩目的名校。曾经迫于无奈,脑子不够灵泛,想不来响亮又有内涵的名字,我甚至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以自己的名字面世,我是多么单纯啊,我的名字哪里有12345这些数字出名?

取个好名字只是齐步走,下一步就是琢磨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了——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模式已经有了,好了往里套吧,胖的,瘦的,老的,少的。都伸长了脖子往里边钻,拼了老命也要挤,然后才能算合格产品。于是,大多数人都畸形了,套子里的人,你还会走路吗?当然不会,好,高人支招了——你们在里面就做一件事——讨论。

各种讨论

无论是去听所谓的名师的课,还是有权威人士来听课。细心的你会发现,他们总会强调一句话“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讨论。”你想在各种赛讲中胜出吗?那就让学生尽情的讨论吧。课堂上老师的任务瞬间轻松了,就是不断地向学生抛问题。而且还不能让全班同学只讨论一个问题,那显得多没档次,怎么办,好办,你会分组不会。把他们按照各种标准分成几组,比如男的,女的,胖的,瘦的,这都可以啊,让他们人以群分,好管理。或者几个好学生加一个学困生,好学生负责讨论得出答案,那个学困生专管记录,让他也找一下课堂的乐趣,感受一下温暖。教师就负责向各个小组抛不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宗旨就是让他们停不下来,最终是否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专家们不关心,只要你的课堂热闹一点,有唱有跳的,貌似每个生命都怒放了就好。

自从有了讨论,师生瞬间变笨了,没喝六个核桃吧。好像连吃饭问题都得拿到课堂上讨论一下了。好比现在的各种养生节目,不就是喝杯水吗,都得请个知名专家高谈阔论大半天。不就是抬起腿跑步的事情嘛,不听专家讲解其中的玄机,你还真不会跑了。

讨论本身没有错,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习,可是,我们都是怎么做的,不管学生说的是什么,只要有声音就行,只要课堂不是死气沉沉就行。对于问题的设置,老师看似很随意,最终讨论的结果,往往都是不了了之,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

生活是自己的,它需要在安静中慢慢品尝,很多东西自有其本身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何必把它复杂化,让听者都有一种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但觉得好厉害。)的感觉,累不累。没有专家的指点,你不照样把饭送自个儿嘴里了吗? 讨论的声音一浪赛过一浪,吵得专家们都睡不着了,嘘,别说话了,安静一下,自我反思一下吧。好了,课堂检测粉墨登场。

课堂检测强势来袭

去年年底突然被告知,以后的高效课堂结尾的时候,务必要有课堂检测。领导放话了:无论谁,天子还是黎民,只要你没有课堂检测,均视为无效课堂,不管你怎么样,都得有检测环节。这不是一刀切嘛!

刚开始我以为语文不像数学,展示几个习题就行了,人文学科很多目标都是隐形的,是无法展示给大家的看,也 无法当堂就检测的。后来听了几节当地名师的课,我恍然大悟,原来很简单。你只要在下课前在多媒体上展示几个题就是了,哪怕那几个字学生幼稚园时都会写,哪怕那些问题跟课本丝毫不沾边儿,你就不会被切了,小命算是保住了。九年级的老师更惨,你得说出这节课你讲的与中招相关的考点,那我这一节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别玩手机,别骂人,尊敬师长,这是什么中招考点?这是社会大学的考点,算吗? 今年,你能总结出来一个纯洁的公式:课堂检测=高效课堂。这好办,无疑是对教师的彻底解放,下次被听课时,我把中招卷子拿去,让大家做一节课,够高效吧?

每次课改,教师们会感觉到自己是那么渺小,硬生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在那里生拉硬套,东施效颦,丑态百出。难道这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的节奏吗,不听话的,不唯课改是从的人,均被视为保守,与时代脱节,必定被驱逐出这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其实课改这个经并没有错,只是被某些人念歪了而已。我们想进步,当然要反思,要改进。一个固步自封,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必定落伍。可是,怎么改,准备往哪里去,是不是得提前想清楚,这些问题都不明白呢看见别人跑过去了,也赶紧提上鞋开始追,你知道他们去哪里吗?再说人家吃过饭了,有力气跑,你肚子咕咕叫,怎么跑。

单纯的模仿别人,最终会丢失自己。课改当然要得,可是,我觉得每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顶礼膜拜。外来文化当然值得学习,可是那需要不断的揣摩、消化、吸收、创新,而非直接占为己有,“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像市场上每年的流行元素都不一样,变化意味着我们不是原地踏步,是进步还是退步就另当别论了。课改也一样,每一年都会有新的要求,每年都与往年不同。你想跟上是很难的,但你也不能自甘堕落。专家们较劲脑汁总结出来的东西,你为什么拒绝,你是专家吗?我们可以在大政方针的带领下,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路子。对于课堂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也是中轴线式的东西,无论怎样,只要主干在那里,课堂都不会忽而左忽而右。

其实在这浩浩荡荡的课改大潮中,我们也看到,无论走多远,最终它还是会回到原点的。以前说多媒体教学要物有所值,要集视、听、触觉为一体,朗读、视频、动画齐头并进。课件上都是花里胡哨的,刺激感官的图片,动听的乐曲,抑扬顿挫的朗读,连边角上都有不时蹦出的一个小人儿或者风车之类的挑逗一下学生,甚至连字迹出现时都是连唱带跳的,那叫个热闹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节课下来学生可开心了,只一节课时间,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去过的,都经历了一遍。

后来,专家看够了,叫停了。说是那些活蹦乱跳的玩意实在太可爱了,放在课堂上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了。好,以后课件都要简单一点,最好是纯白的背景,什么都不要。也不提倡以前的大容量了,内容要少而精。白菜萝卜大杂烩吃腻了,没营养,要精而细的,这样也符合习主席倡导的节约不是吗?在中国无论做什么,你都得先懂政治这个厉害的玩意儿。

以前动辄就是表演,课堂俨然一舞台剧,情景剧,专家看得是眼花花缭乱啊,叫停了。说要回归文本,让他们多读,自由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配合读,总之语文课要书声琅琅,这样即便碰到哪个领导来视察了也会高兴的,琅琅的读书声代表什么,代表祖国的希望啊,说明我们果然是礼仪之邦啊!

如此这般,上了年纪的教师真的受不了了,骨头都要散了,到底要怎样?你给个痛快话,不能,生活是没有定式的。教育也一样,我们要与时俱进,谁都不知道明年会吹什么风。你要以不变应万变,眼睛向内,强身健体,提升自我,如此才能见招拆招。

上一篇:数理学院辩论赛决赛主持稿下一篇:精神分析学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