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2024-07-08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精选8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1

《古希腊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莎士比亚悲剧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莎士比亚喜剧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高乃依、拉辛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莫里哀喜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易卜生戏剧集》1~3,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1,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2,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3,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

4、5,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外国当代剧作选1》,美尤金·奥尼尔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外国当代剧作选2》,英彼得·谢弗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外国当代剧作选3》,美田纳西·威廉斯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4》,美阿瑟·密勒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5》,苏俄A·盖利曼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6》,澳路易·埃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梅特林克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皮蓝德娄戏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荒诞派戏剧集》,爱尔兰贝克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老妇还乡》,瑞士迪伦马特著,外国文学出版社,2002 《萨特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万比洛夫戏剧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 《外国独幕剧选》1~6,施蛰存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992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校,中华书局,1980 《元曲选》,明 臧懋循辑,中华书局,1958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9 《元曲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钱南扬校注,中华书局,1979 《元本琵琶记校注》,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六十种曲》,明 毛晋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雷雨》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日出》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北京人》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原野》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田汉代表作》,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夏衍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屈原》中国现代名剧丛书,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陈白尘文集第四卷·话剧剧本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中国当代十大喜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台湾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电影史论: 《蒙太奇论》,俄C.M.爱森斯坦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外国电影理论文代写选》,杨远婴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选》,丁亚平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新中国电影史》,尹鸿等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通向电影圣殿》,王迪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德乌利希·格雷戈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电影语言》,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电影作为艺术》,德鲁道夫·爱因汉姆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还原》,德齐格弗雷德·克拉考尔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世俗神话》,匈伊芙特·皮洛,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解读电影》,美布鲁斯·F·卡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当代电影分析》,法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法国电影新浪潮》,焦雄屏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法洛朗斯·斯基法诺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理解媒介》,加加歇尔·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 《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备选书目:导演论

《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法让·雷诺阿,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大岛渚的世界》,日佐藤忠男,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德法斯宾德、普弗劳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英达纽西亚·斯多克编,文汇出版社,2003 《法斯宾德的世界》,英罗纳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我的最后一口气》,西路易斯·布努艾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伯格曼论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伍迪·艾伦:电影人生》,美理查德·席克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文德斯的旅程》,美卡特·盖斯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我是说谎者》,意费里尼,三联书店,2000 《我心狂野:大卫·林奇访谈录》,美克里斯·罗德雷编,三联书店,2004 《雕刻时光》,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希区柯克传》,美帕特里克·麦极利根,中信出版社,2005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法保罗·奥巴迪亚,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再见楚浮》,Don Allen,台湾:远流,1991 《在历史与幻象之间:荷索的电影世界》,提摩希·阿里根编,台北:万象图书,1993 影片: 默片

《战舰波将金号》苏联,1925,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 《大都会》德国,1927,导演:弗朗兹·朗 《城市之光》美国,1930,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摩登时代》美国,1936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新女性》中国,1935,导演:蔡楚生 《马路天使》中国,1937,导演:袁牧之 美国

《关山飞渡》美国,1939,导演:约翰·福特 《乱世佳人》美国,1939,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幻想曲》美国,1940,导演:塞缪尔·阿姆斯特朗 《公民凯恩》美国,1941,导演:奥逊·威尔斯 《正午》美国,1952,导演:弗莱德·齐纳曼 《雨中曲》美国,1952,导演:金·凯利 《后窗》美国,1954,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精神病患者》美国,1960,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无因的反叛》美国,1955,导演:尼古拉斯·雷伊 《日瓦戈医生》美国,1965,导演:大卫·里恩 《毕业生》美国,1967,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邦尼和克莱德》美国,1967,导演:亚瑟·佩恩 《逍遥骑士》美国,1969,导演:丹尼斯·霍珀 《教父》三部美国,1972,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美国,1979,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出租汽车司机》美国,1976,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大白鲨》美国,1975,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辛德勒名单》美国,1993,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安妮·霍尔》美国,1977,导演:伍迪·艾伦 《美国往事》美国,1984,导演:塞尔乔·莱昂内 《巴顿·芬克》美国,1991,导演:科恩兄弟 《地球之夜》美国,1991,导演:吉姆·贾木许 《低俗小说》美国,1994,昆汀·塔伦提诺

《黑客帝国》三部美国,1999,2003,导演:沃卓斯基兄弟 欧洲

《操行零分》法国,1933,导演:让·维果 《亚塔兰特号驳船》法国,1934,导演:让·维果 《托尼》法国,1934,导演:让·雷诺阿 《大幻灭》法国,1937,导演:让·雷诺阿

《乡村牧师日记》法国,1951,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少女穆谢特》法国,1967,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金钱》法国/瑞士,1982,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通往死刑台的电梯》法国,1958,导演:路易·马勒 《再见,孩子们》法国,1987,导演:路易·马勒 《于洛先生的假期》法国,1953,导演:雅克·塔蒂 《四百击》法国,1959,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朱尔和吉姆》法国,1961,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最后一班地铁》法国,1980,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筋疲力尽》法国,1959,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狂人比埃罗》法国/意大利,1965,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意大利,1961,导演:阿仑·雷乃 《吸烟/不吸烟》法国,1993,导演:阿仑·雷乃

《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法国,1972,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 《绿光》法国,1986,导演:埃里克·侯麦 《罗丹的情人》法国,1988,导演:布鲁诺·努丹 《这个杀手不太冷》法国/美国,1994,导演:吕克·贝松 《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1948,导演:德·西卡 《大路》意大利,1954,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1960,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八又二分之一》意大利,1962,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红色沙漠》意大利/法国,1964,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沉沦》意大利,1942,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 《洛克兄弟》意大利,1960,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德国,1979,导演:法斯宾德 《莉莉·玛莲》德国,1981,导演:法斯宾德 《铁皮鼓》德/法,1979,福尔克·施隆多夫 《德州巴黎》德/法,1984,导演:维姆·文德斯 《柏林苍穹下》德/法,1987,导演:维姆·文德斯 《奇爱博士》英国,1963,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英国,1968,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野草莓》瑞典,1957,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处女泉》瑞典,1960,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灰烬与钻石》波兰,1958,导演:安杰·瓦伊达 《水中刀》波兰,1962,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钢琴师》波/英/法/德,2002,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盲打误撞》波兰,1981,导演: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十诫》波兰,1988,导演: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伊万的童年》苏联,1962,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乡愁》意大利,1983,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雾中风景》希腊,1988,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希腊,1995,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亚洲

《罗生门》日本,1950,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日本,1954,导演:黑泽明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2

在影视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对具有文学、影视、新闻、广告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为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应性人才,各大院校先后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大陆地区除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安徽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共有68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从学校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 越是靠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院校越多。华中地区由于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氛围浓厚,对于戏剧、影视文化敏感度高,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多。华东地区经济条件优越,又紧靠影视基地,具有一定的艺术氛围和实践环境,能够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基地。

二、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随着学科的调整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各高校开始开设新兴学科,并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特别是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更是风格迥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得到重视,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进行课程设置。

现有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按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由原有的戏剧专业发展而来,开设在艺术类学校下,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曲学院等; 第二类是由中文系下发展而来,开设在综合性院校下,属于非艺术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等; 第三类是职业艺术院校,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

由于上述三类学校招生类别及培养目标不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有其代表性和侧重点。其具体课程如下: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戏曲学院这类艺术学府的课程设置上主要让学生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具有戏剧、戏曲影视创作的基本能力,在戏剧、影视和广播艺术方面掌握比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学生。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 表导演基础、戏剧评论、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诗词赏析、阅读与鉴赏、中国古典散文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话剧、外国戏剧、艺术概论、戏剧概论、影视写作、当代西方戏剧艺术、编剧理论、视听语言、经典作品分析、电影经典研究、公共必修课等。

厦门大学、山西大学这类综合院校下开设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具有明显的文学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本开在文学院下,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 ( 团) 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 创意写作导论、小说鉴赏、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中国历代散文选、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论、现代文学100篇 ( 上下 ) 、当代文学100篇 ( 上下)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解读、大众文化、文化研究导论、认识电影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这类艺术专科院校强化职业教育,锻炼学生的技能,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表演能力和写作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汉语、基础写作、编剧概论、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等。

此外还有实践性教学环节: 观摩影视剧和舞台剧演出活动、各个学习阶段的创作实习、在校内创编影视、话剧与戏曲剧本并排练演出、参与社会艺术机构艺术创作实践、毕业联合创作实践等。

从上述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如中央戏剧学院这类艺术类学府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侧重艺术类,专业教育比较发达; 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扎实的文学表达能力,基础宽、视野广、专业精、有创造性的高精尖人才。而像厦门大学这类综合性院校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侧重写作、文学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依托该校的文学院,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坚实的戏剧影视艺术基础,能从事戏剧艺术理论研究和相关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浙江艺术学院这类专科性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性质,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其对文化理论的教育功能、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等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很大不同; 其课程较单一。

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程概况

各大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对必修课的设置结构稍有不同,大致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等。统计中笔者发现,各校开设的课程门数、类别也相差很大,笔者把课程名称相似的课程归纳为一种,弃仅有一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得到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基本认识:

1. 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大多集中在理论课程上,实践课程少

艺术院校注重开设实践课程,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东部院校由于经济实力强,建设了影视实践基地,开设实践课程也较多。这些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发了一些特色课程。如摄影课,除了上课讲解摄影理论知识之外,实地摄影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艺术类院校开发戏剧影视编辑、戏剧影视摄制、戏剧影视制作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综合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少,文化理论课程居多; 综合性院校的戏剧影视专业大部分开设在文学院下,借助文学院的师资力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

2. 各院校对戏剧影视文学的核心课程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开设课程科目具有随意性,专业特色课程不突出

有的院校对戏剧影视的学科定位模糊不清,导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一些院校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设置在文学院或者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下,借助该院系的师资力量,课程和中文、新闻专业有交叉 ( 如电视摄影与编辑、电视编导基础纪录片创作等课程在传播与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有开设) 。

3. 语言文学课程开设学校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3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随着我国戏剧影视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号召下的新兴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的摸索和改进,逐渐朝着规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大多数院校里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课程设置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文化类课程,呈现出“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这两者之间本应是相互融合、协调配置,共同为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而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者之间并未能达成一种合作的关系,相反出现了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文化跛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培养戏剧、影视编导为主导方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剧本写作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因而,文化基础课对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本文就如何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应用到专业的学习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本文讨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文化类课程是区别于专业技能课而言的,与公共基础课如政治、体育等相区别的文化基础课,如艺术概论、中外文化史等。这些文化基础课与戏剧影视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艺考生文化基础较差。同时,授课老师并非本专业老师,加上课时较少,造成了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的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需要,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文化类课程的资源优势,改变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本文认为,要实现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在文化课教学一定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充分发掘文化类课程的实用性并将之进行有效的转化,让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辅相生。具体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而言,我们应找到文化类课程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并将其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突出,从而达到将这类知识灵活地运用与转化的目的。

一、转化文化类课程的教学观念与意识

戏剧、影视艺术是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师生往往以“专”为荣。专业技能课因在短期类就能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技能,获得一定的成效,而备受青睐。相反,由于文化课的课程性质,并不能让他们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常规化,往往使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和“学”是相互影响的。学生文化课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使得老师的授课没有积极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化课教师在学校没有地位,属于“第二、三世界”人群,老师觉得没有成就感,自然对授课没有热情。文化课被“漠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是高等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文化课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单纯的就“文化课”讲文化,与专业脱节的现象。相反,老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戏剧影视的相关知识,关注戏剧、影视的热点现象,成为对戏剧、影视艺术能略知一二而不是“门外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善于寻找戏剧、影视与文化类课程融通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戏剧、影视的现象与内容有效地渗透、融入到文化课程中,在教学设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现过程中体现鲜明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课堂的特色。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这对文化课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它要求文化课教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只要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能改变观念,有意识去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能结合专业谈文化,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要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文化课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改变学生的现状,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文化素养是他们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文化对于他们的专业课乃至人生都有很大的辅佐、促进和提升作用。毕业于影视专业的学生的确动手能力很强,在就业中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后劲显得不足。当其他专业的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技术培训之后,影视专业学生的优势就失去了,而综合素质更好的学生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实践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为紧要。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来说,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博大的思想情怀,是难以产生厚重的艺术作品,也不会产生艺术大师的。我们应该纠正学生的观念,改变他们知识面狭窄,文化素质欠佳的状况。那就需要真正的把戏剧影视学学科的底盘做大、做广,而不是局限在戏剧或影视专业上,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授课内容

为了将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程很好的融合起来,就要挖掘文化课与戏剧影视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准确抓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授课内容。例如,在导言课讲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这门课程的性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在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重把影视作品和文化现象结合起来。比如讲到西方文化史的时候,可以列举神话题材的电影《诸神之战》、宗教类型的电影《耶稣之死》、《七宗罪》、《肖生克救赎》等等深受大众喜欢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来阐释西方文化对影视的影响,让学生轻松理解文化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地认可课程学习的意义。

再如,文学作品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文学史的概貌,因此,必须重视文学史常识的普及。然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竟不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因此,文学类课程授课的重点不在传统文学知识点的学术性展开和强化。文学与戏剧影视之间的关系密切,戏剧影视作品有很多是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尝试和突破,在有限的时间里理清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脉络的基础上,找到文学与戏剧影视艺术之间的融合点,以此拓展课程的内容,丰富文化含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如在讲授西方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时,可以选择改编成电影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改编的意识,获得转化的能力。

戏剧与影视是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绘画、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艺术鉴赏类(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的讲授,要力图结合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在戏剧、影视中的应用。比如电影画面的解析要运用到绘画知识,表演分析要运用到舞蹈和戏剧知识,电影配乐分析要运用到音乐知识,电影中的取景要运用到建筑和绘画知识等。这些不仅是戏剧影视中有效的一部分,同时,这些艺术形式的创新也会给戏剧影视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绝不是仅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为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艺术知识和技巧,而是要将这些知识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鉴赏,引导他们在光色声影中探索电影的奥妙,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如果说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那么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1]当前世界上,以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为主流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进行,人类生活由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储存知识不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2]这对高校的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共文化课大多数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学习内容更多的是陈述性知识。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在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要求教师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影视艺术专业知识和相关现象,进行导入性教学。如,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讲授中,就可以将武侠电影在中国一直受欢迎的情况进行导入性教学。如“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流畅的对话、曲折的故事、近乎舞台和电影手法的叙述,被公认为是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中就可将电影《半生缘》、《色·戒》联系到张爱玲的作品讲解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实践性、情境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其次,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手段。其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形象生动,视听冲击力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舒缓听课疲劳,可以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与质量。文化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所授内容丰富多彩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第三,考核方式多样化。文化类课程的人文性及基础性是无法通过终结性评价得来的,一张试卷显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课程的考核可以多形式、多角度的展开。在形式上,从以纸笔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考评形式转变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开放的、灵活的、多样的考评形式;在内容上,从对文化知识点的考核为重点,转变为考察学生将文化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的能力方面。在考评标准上,从考评标准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的模式,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信息收集等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理解和应用等能力纳入考评的标准中。总之,教师要更新考评观念,改革考评方法,立足于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展现技能和文化素质培养的平台。

[1]小木虫.信息时代的教育[EB/OL].[2014 -11 -01]http://emuch.net/fanwen/52/2561.html.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4

一、成语填空并解释

不而走 按部就() 顶礼膜() 大放()词

出言不() 草()人命 附庸()雅 安土()迁

学()天人 怨天()人 芳心未() ()名钓誉

纷至()来 ()之若鹜 ()步当车 不()之论

()紫嫣红

二、填空

《欧也尼葛朗台》是法国作家____的作品。

唐吉柯德的仆人叫____。

《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

荷马史诗分为_____和《伊利亚特》两部分。

歌德的代表作品为_____。

江南三大名楼分别为湖南岳阳楼;_______;湖北黄鹤楼 。

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领袖_____带领人民走出埃及。

八卦分为乾、坤、震、____、离、坎、艮、兑。

三姑分别是指____、道姑和尼姑。

繁漪是著名戏剧____中的角色。

《王子复仇记》中的王子名叫______。

话剧《风雪夜归人》的作者是_______。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剧作家______的作品。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是____时期的.杰出人物。

元曲四大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又名_____。

《三毛钱歌剧》的作者是______。

剧本《熙德》的作者是______。

话剧《芳草天涯》的作者是_____。

神话故事《特洛依之战》的主角是____。

庄子本名_____。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作者是____。

三、诗词鉴赏、解释词语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东风:(2)玉壶:(3)鱼龙:(4)盈盈:(5)阑珊: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犹是:(2)估客:(3)舟人:(4)更堪:(5)鼓鼙: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簟:(2)罗:(3)兰舟:(4)锦书:(5)雁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1)长亭:(2)太华:(3)中条:(4)迥:(5)帝乡 :

四、文言文断句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五、文言文翻译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5

2014年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山东考点)招生考试真题

面试

1. 文言文断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你读过哪些书?介绍一下。

笔试

一、选择题

1.京剧中性格开朗的青年女性是什么角色?()A.青衣 B.花旦 C.彩旦 D.小生 2.《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A.武侠类 B.言情类 C.战争类 D.伦理类 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历史实质是什么?()A.历史统一大势所趋 B.古代王侯将相的争霸 C.分封制的没落,奴隶社会的瓦解,新兴封建制度的开始 D.新兴地主阶级夺权 4.李耳是()的创始人。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墨家 5.罗斯福在国耻日()那天发表了演说。

A.1975年4月19日 B.1986年4月14日 C.1929年10月24日 D.1941年12月7日 6.屈原是()人。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泰国 7.名剧《白娘娘盗仙草》中所盗取的仙草是什么?()A.灵芝 B.冬虫夏草 C.人参 D.雪莲

8.“飞流直下三千尺”取自大诗人李白的诗,诗歌中描绘的景点位于下列哪个地方?()A.九江庐山 B.安徽 C.洛阳 D.扬州 9.古代时期道教兴起与其服务的政治政权是下列哪一时期?()A.战国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东晋 D.东汉南朝 10.世界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谁?()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A.海明威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福楼拜 11.古代常说的“终身大事”是指什么?()A.男婚女嫁 B.他乡遇故知 C.女人生孩子 D.找到工作 12.将元朝火器传人欧洲的是()人。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意大利人 D.西班牙人 13.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A.为内战赢取时间 B.联合共产党抗日

C.争取获得共产党的信任支持 D.团结共产党一起成立新中国 14.古语中常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是说的下列哪一人物?()A.刘备 B.曹操 C.周瑜 D.诸葛亮 15.“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是()。

A.围棋 B.象棋 C.国际象棋 D.军棋 16.古代只会进行“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谁?()A.赵括 B.赵盾 C.赵奢 D.赵殇 17.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A.乌鸦 B.老鹰 C.鸭子 D.马 18.成语“千钧一发”中“钧”的量是多少?()A.15公斤 B.50公斤 C.5公斤 D.10公斤 19.西汉最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哀帝 20.“高屋建瓴”中的瓴是指什么?()A.瓦片 B.屋檐 C.门楣 D.盛水的瓶子 21.《变形记》中,让主人公变成甲虫的作者是谁?()A.弗兰茨·卡夫卡 B.奥维德 C.王小波 D.契诃夫 2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的发明。

A.火车机车 B.蒸汽机 C.电子信息 D.生物技术 23.文学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指的乐器是()。

A.古琴 B.琵琶 C.扬琴 D.排箫 24.《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A.李秀成 B.洪仁玕 C.石达开 D.洪秀全 25.下列称呼中不属于南京旧称呼的是哪一个?()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A.金陵 B.建康 C.建成 D.荆州 26.“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指的是哪个地方?()A.镇江 B.金陵 C.荆州 D.苏州 27.“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时期。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40至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28.中共八大召开后十年间发展最快的行业是哪一行业?()A.电子 B.交通 C.原子能 D.航空航天 29.古代中所说的“三教”是指什么?()A.佛教、道教、法教 B.佛教、道教、儒教 C.佛教、儒教、法教 D.道教、法教、儒教 3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指的节日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31.“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岁。

A.十八 B.十九 C.二十八 D.十三四 32.“太白”是李白的()。

A.号 B.字 C.别称 D.真名

二、叙事散文写作

以《去旅行》为题目写一篇叙事散文,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2014年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山东考点)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面试(略)笔试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D

6、B

7、A

8、A

9、D

10、A

11、A

12、B 1321、A

22、C 2331、D

32、B、A

14、C

15、B

24、B

25、A

16、A

17、D

26、A

27、C

18、A

19、B

28、B

戏剧影视文学报考资料 篇6

戏剧影视文学

编剧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叫做“戏剧影视文学”。是负责写剧本的。比 如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构思,都是由编剧写成剧本,然后转交到导演那里进 行二度创作。戏剧影视文学又分为两大类专业,如理论类的(影视文化与 传播)和创作类的(电影电视编剧)等。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编剧是 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限制性很小。而导演则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最终能使电影和电视剧呈现给广大观众。

戏剧文学系本科学制四年。设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 剧创作方向)、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有一定剧本创作技巧、能够从事戏剧及影视剧本创作 的编剧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视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影视思维能力的电视剧专职编剧人才。

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坚 实的戏剧艺术史论基础,能从事戏剧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 作能力,能在剧院(团)

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 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 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 文艺编导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戏剧、戏曲影视创作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宣传、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戏剧、戏曲、影视理论和创作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 批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学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和戏剧学专业(戏 剧史论与批评方向)的主要课程有: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中国话剧、外国话剧、电视剧创

作、作家作品研究、中国戏曲、戏剧理论专题、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舞台美术基 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公共必修课等。

文艺影视基础知识

001 艺术 被广泛认同,专门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 想、意念等心理活动的产物。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 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表现的时空性质,艺术又 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综合艺术。

002 艺术风格 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它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它的形成标志着艺 术家的成熟和作品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研究和探讨艺术风格,有利于促进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发展。

003 艺术形式 指作品得以具体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又指作品完成后的具体表现形态。它由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和题材等因素组成。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它和艺术内容紧密相连,但有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

004 文艺批评

又称文艺评论。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和评论。是文艺学的组 成部分。它以文艺作品为对象,以文艺鉴赏为基础,按照文艺的特点和规 律,对文艺作品进行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诸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它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有反过来作用于文艺创作。005 艺术典型 又称“典型形象”、是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对才的个别性,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 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生活的点滴影响我 们的点滴生活

006 艺术欣赏 亦称“文艺欣赏”、“艺术鉴赏”。是读者或观众主观接受艺术作品是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欣赏作者方面的延 续,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联系的 纽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同时它也是进行艺术批评的基础。

007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 一起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自觉结合的流派有一定的组织方式、共同的活动 阵地和组织的刊物。反之,不自觉的结合只有相似的创作见解和艺术风格。

008 艺术冲动 又称“创作冲动”。指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 创作愿望。通常产生于创作活动的开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作家、艺术家 处于强烈而焦躁的情感状态,内心充满着要把某些体验通过一定的形式加 以表达的紧张和努力,艺术冲动要到艺术作品最后文成才能完全释放。

009 艺术技巧 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虚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它受作者教养、观点、感知生活的方式以及创作实践的锻炼等综合性因素制约。

010 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 品有不同的艺术手法,如文学手法、音乐手法、绘画手法等。生活的点滴 影响我们的点滴生活

011 创作手法 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家、艺术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是受它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 特征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世纪和 18 世纪前半期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文艺思潮或文艺 流派。其特征为:在创作实践和文艺012 古典主义 流行于

理论上,把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视为 必须仿效的最高典范,从中吸取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 典主意崇尚完整、和谐、提倡类型说,过分的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 节的集中、单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代表人物莫里哀、维吉尔、拉辛、瓦洛、普桑等。

013 现实主义 又称“写实主义”。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 面貌精确细腻地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从而自然地表现作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代表剧作家有易卜生、契科夫、萧伯纳等,代表画 家有列宾、门采尔等。

产生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浪漫主义与现实014 浪漫主义 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7

一、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科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模块和能力结构,以学促教,以产促教,以实践延伸理论,促进学生主体性形成和主动性发挥,强化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体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深层内涵,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其次,构建科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开拓校企多元合作路径,改变传统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共建实验室、校企合作项目研发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建立与行业发展同步的教学与实践创新平台,促进应用型戏剧与影视学类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与产业运营模式。

第三,构建科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整合戏剧与影视学类多个专业的优势资源,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以符合市场需求的戏剧与影视类项目研发制作带动跨专业共享机制的形成,建立共享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涵盖戏剧与影视艺术创作前期-中期-后期的全过程有机链接,实现戏剧与影视学类多个专业创新资源互通互补和共享共建。

二、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首先要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和综合评价机制。传统戏剧与影视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学生出校门必须经历行业岗位“培训”才能实现真正的“就业”。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全面加强高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与互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戏剧与影视行业的科学研究与项目制作实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跟踪国内外教学与行业前沿,不断更新科学教学理念,在接轨行业前沿的创新教学平台和生产实践平台上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和创业能力提升。

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重视改进和突破传统专业教学重专业轻人文的教学内容设置,解决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技能熟,人文内涵缺乏”问题。根据戏剧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强调项目研发与教学实践的“文化”维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积淀人文底蕴,在重视前沿领域拓展的生产实践与专业学习中强化核心价值诉求和文化原创力开发。

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要改进和突破分散化、机械性和简单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项目设置研发模式,适应戏剧影视行业产业对应用型创新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科学有序的进阶式、延展式、贯穿式的课程群组和项目研发链条,在项目驱动式的“多向度”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意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自主创新实践,使其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三、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首先,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坚持“育人崇德,创新为用”的现代教学理念,将人文根脉探究与前沿领域拓展贯穿项目研发与教育教学始终。创新精神以人文品格与社会责任担当为根本,创业能力以专业运用能力为前提、以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立足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内容改革遵循人文品格和社会责任培养为先,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原则,培育学生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整合校企优势师资力量,组建由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业界专家、行业骨干等在内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戏剧与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适应戏剧与影视艺术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学校和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联动机制,通过引进、聘任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入校讲授产业前沿发展、生产流程、关键技术、职业发展指导等课程,使教师能够全面、快速了解产业动态、技术发展与就业形势;并通过定期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进修培训、参与社会实际项目研发运作和与企业导师形成教师团队等途径,利用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各类交流项目和科研合作等机会,使教师得到系统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第三,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戏剧与影视学类多个专业的规模化优势资源,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例如与优质企业联合培养的“合作培养模式”、与优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和项目工作室的“校企研发模式”、引进或聘请行业高端专家与骨干教师合力实施的“共建实验室模式”等,形成开放式、多元化合作项目研发与人才培养,全面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

第四,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科学有序地设置进阶式、贯穿式、延展式的项目研发制作链条,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建设形成创新课程体系。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戏剧影视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由高校和企业采取“共同提出-共同论证-共同研发”方式,规范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项目选择和设置,构建从基础应用型到研究创新型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培养,不同层级的实验、实训课程在实施运作中相互交叉,同层次的实验、实训课题在实践运用中相互渗透,以满足不同层次、多种面向、多元融通的应用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第五,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产业需求为标准,创建“多元维度”、“内外结合”的综合立体评价机制。根据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特点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措施,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注重市场对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评、引入企业评价等多元方式,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从人文品格、文化创新、学研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切实实现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面考核,对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给予保障、引导和激励。

摘要:立足本科教学需要,构建科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将专业人才培养植根于社会责任培育和文化创新养成,开拓校企多元合作路径,整合校企多方优势资源,搭建优质创新实践平台,使专业教学对接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行业产业前沿,为国家文化创新和行业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戏剧与影视学类创新专门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2]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04).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 篇8

关键词:戏剧文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戏剧实践 高等师范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戏剧活动愈发成为大学生学习之余的重要实践内容。戏剧是门综合艺术,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因此,戏剧文学课程便成了许多高师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以课程教学促进戏剧活动的有效开展。如笔者所在的师范院校文学院,除了校级戏剧社团和刊物外,近两年还特别重视戏剧课程教学与戏剧排演活动,2015年上演的师生青春版《雷雨》反响极好。然而,戏剧文学又不同于其它样式的文学课程,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戏剧文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而要求戏剧文学教学应坚持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原则,如此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个性化人才。[1]笔者将从戏剧理论的学习与接受、剧本的阅读与阐释、理论结合实践等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戏剧理论:执一端而显全部的阅读与对话模式

一般而言,戏剧理论术语与观点比较庞杂繁复,这是因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本身的复杂性所致——戏剧关乎文学、音乐、美术、雕塑、宗教等多种质素。中国话剧是舶来品,从萌芽到成熟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话剧术语及其观点也比较欧化,不同于传统的京剧及地方戏曲理论它对于读者而言具有可观可感的先天性条件,而话剧理论、术语及其表演形式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陌生化”现象。比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派的“体验”和“幻觉”的话剧观、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话剧观、建立“第四堵墙”和推翻“第四堵墙”的话剧观、“写意”戏剧观[2],等等,都难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这便要求教师在戏剧文学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特别的方法技巧以促进教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首先,教师必须扮演主导者和督促者的角色。戏剧理论观点和著作繁多,已有教材上的分析解释过于简单且往往含混不清,而仅仅依赖教师的讲授也往往会云里雾里。因此,不能任由学生随意和自由阅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如此,要么放散羊,要么依靠学生所谓的自觉。这些都不利于戏剧理论的学习与接受。因此,戏剧理论授课教师必须事先布置指定的理论书目和文章,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进行文本细读。在布置阅读书目的时候,教师理应说明下节课课堂上的主要环节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这就提醒了学生在阅读戏剧理论的时候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当然,学生阅读理论文章的时候,可以作阅读笔记,也可以制作汇报式课件。当一周时间的理论阅读结束之后,学生往往会趁着阅读的记忆和困惑而产生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期待在课堂上进行话语交流与思想碰撞,因为这是一次很好的表现自我与锻炼能力的机会。作为授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阅读心理和课堂环节,发挥引导的作用。

其次,学生于课堂上陈述印象深刻的理论细节。一般而言,西方的理论著作或一篇理论作品,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即使文本细读之后也无法尽收心底,难以全部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交流的时候,既陈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或文字,又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或文字。比如,对于《“北焦南黄”:导演艺术风格比较论》[3]这篇论文的课前阅读,因为其内容以及涉及的戏剧观点比较复杂——易卜生、萧伯纳、圣丹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焦菊隐、黄佐临等人的戏剧观皆有所呈现。因此,交流讨论的时候可以以一点而显全部,比如重点谈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论”戏剧观,并质疑这种“幻觉”追求与中国京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既然是“幻觉”,又何来“真实”之说,等等。问题抛出后,自然会带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掀起互相答疑与解释的课堂氛围,如此,既能沉淀每个学生最深刻的印象,又能吸收比较陌生比较新奇的观点,互相融合与砥砺,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课堂也不显得沉闷,一节课将舒缓有度地从开始走向结束。

二、剧本学习:设定各类角色以还原剧情的学习模式

相较于戏剧理论而言,剧本文字比较容易阅读与接受。然而,对于一部剧本的不同理解将会带来一场不同的戏剧排演过程,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剧本形象远大于作家思想,这是文学的规律。因此,在学习剧本的时候,不妨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把这些抽象化的内容还原成具象化的物,如此将会收到意外的学习效果。

首先,在剧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剧本阅读是第一道关口,没有阅读剧本或脚本便无法进入角色,这是排演的原则。因此,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是美工或厂务,没有谁不读剧本而能排演自如。如果仅仅听从导演的安排而去完成各个排演环节,这样的演出注定是失败的,因为它不连贯、不完整、不成体系。于是,阅读剧本的学生或演员,可以在充分了解剧本故事背景、人物与梗概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具体而言,就是根据个人兴趣把自己设定为不同的身份,如导演、厂务、美工、布景师、灯光师、舞台设计师、化妆师、服装师、烟火师,等等,然后凭借这样的身份去执行任务,即还原剧本中呈现的所有内容。如搭建微型剧场、手工道具、设计服饰、化妆头饰、设计布景、设计舞台站位、手绘剧情发生发展过程地图,等等。把这些物化的剧情放在一起比较批评,发表自己对于剧本剧情的理解、设计此物的缘由,以及对他人成果的认知评价。这种创造性实践利于强化学生对剧情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为以后真正的排演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资源。

其次,剧本再创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景剧、即性剧表演,二是续作剧本。就前者而言,主要能凸显学生对于剧本人物形象和剧情的整体认识与理解。即兴表演的时候,可以抽取剧本中的某个场面,针对人物话语、动作以及神情进行短时间表演,如此可以见出学生的不同个性,也能检测出学生的理解水平与兴趣爱好。比如对于《雷雨》剧本的阅读,完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片段进行即兴表演,如果是选择“周朴园强迫蘩漪喝药”的这个片段,即能显示出表演者对于这种家庭氛围的认知和排斥;如果选择“周冲向四凤示爱”的这个片段,即能见出表演者对于周冲的理解及其自身的单纯心境;如果选择鲁大海的话语行为进行表演,能见出表演者崇尚蛮力和反叛抗争的心性,等等。当然,根据这些个性,可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续作剧本指的是可以按照剧中人物性格发展应该是怎样而续写剧情。对一个高质量的剧本而言,其人物形象以及剧情结尾都是敞开式的,没有休止符。因此,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作,这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实践。还是以《雷雨》为例,剧情上虽然几乎家破人亡,但终究还有人活着,鲁大海与他的母亲侍萍都活着,只不过前者出走后者留守。实际上,疯了的侍萍每每守望与等待的就是鲁大海,尽管她难以被再创作,但鲁大海是可以被再创作的,循着他的性格来编织剧情,这未尝不可以。因此,通过学生续作剧本的行为能见出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以及剧本的整体认知,这也是加深对剧本的理解的有效方法。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以理论分析剧本的综合能力

戏剧是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到各种艺术的相关理论。无论是剧本,还是话剧排演,都或多或少地隐现着某种戏剧理论观点。熟悉一定的理论观点,可以有效地指导话剧排演。实际上,仅仅单纯地学习理论或者理解剧情,这都不利于戏剧的课程教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妨多进行一些理论结合实践的戏剧课程训练,将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认为,运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戏剧理论来分析剧本以及排演话剧,这是戏剧文学课程教学的旨归。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法穷尽戏剧理论,也难以认同所有的戏剧理论。实质上,也没有必要完全接受与认同。比如,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即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以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家群体。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创造的戏剧艺术自成一格,体现了现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接受者不可能认同所有派别理论指导下的话剧实践,但可以以自己最为欣赏最为熟悉的话剧理论来分析某个剧本。当戏剧教学中学到老舍《茶馆》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该话剧的宗旨,而且要引领学生厘清该话剧的艺术特色。话剧的艺术特色绝对不限于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之类的形式,而要扩充到话剧形式究竟印证了何派的理论观点,以及运用何派的理论指导能使得该剧排演获得最佳的观赏和接受效果。一般而言,《茶馆》体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观,即《茶馆》追求写实和幻觉。这当然是一家之言。如果某个接受者以最为熟悉的“间离效果”理论来分析话剧《茶馆》和排演话剧,在两幕之间穿插报幕人,在话剧结束时让王利发“死而复生”,这些“间离”技巧自然也能收到奇效。一言之,理论结合实践不能夸大理论的作用,更不能牵强附会,而是需要以自己最为熟悉的理论来驾驭剧本和排演,如此则能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达到应用型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淮阴师范学院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困境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爱军.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6).

[2]沈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J].中国戏剧,1998,(7).

[3]常春.“北焦南黄”导演艺术风格比较论[J].戏剧艺术,2013,(1).

上一篇:青年干部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紧急通知(201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