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让爱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2024-08-12

教育故事:让爱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精选5篇)

教育故事:让爱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让爱充满孩子的心灵 篇2

关键词:爱;孩子;心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首大家多么熟悉的歌曲《爱的奉献》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正是因为我们身边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爱,才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比如说妈妈对宝宝的母爱、朋友之间的友爱等等。但是有一种爱却显得特别的伟大,那就是老师对孩子的师爱,正如台湾的一位作家所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同时,有关婴幼儿依恋、幼儿情感发展、亲子关系等研究都已表明,没有爱或缺少爱的孩子,往往生长发育差,言语、动作发育迟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落后于得到正常关心与爱的孩子。因此说,爱和情感上的满足对于婴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营养品”。我们应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心和关怀,以保证感情平衡。《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健康的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要我们老师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爱充满孩子的心灵。

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像“小皇帝”“小公主”被捧着,凡事以他们为中心,对其物质生活百依百顺,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惜自己的财力、精力,但如何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则极少关注,从而导致幼儿出现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就比如说我们班上的圆圆,他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来问一问孩子的情况,每次如果老师说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小动作比较多、不积极举手、不认真听课,家长就会非常紧张的去和孩子强调“不能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讲”等等。如果老师说孩子生活方面的事,比如说圆圆比较挑食,不喜欢吃青菜、菠菜等,圆圆的家长听过之后只会说:“哦,这个在家里吃饭也是这样的”“我们尽量让他不挑食”之类的话;但是如果老师讲到圆圆自我意识过强、自私冷漠,说到有一次班级里做手工纸飞机,圆圆做的还不错,老师想把他的纸飞机展示在主题墙上的时候,圆圆果断的拒绝了老师的要求,结果圆圆的家长只是说了一句:“哦,他的手工还不错哦,那平时上课怎么样?”可见家长还是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甚至生活情况比较在意,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是相当缺乏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平时在家里家人对于孩子的爱是值得商榷的,这种爱到底能不能帮助孩子的生理、心理都健康成长。

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这将近五年中,我始终要求我自己做到对孩子有爱心,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童心,对幼儿照顾要细心,对孩子的常规教育需要恒心,对家长工作更需要诚心,有了爱心、童心、细心、恒心、诚心、这“五心”的帮助,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开展的很顺利。

我们班有一位特殊的孩子轩轩,他是小班下学期才加入我们班的插班生,但是刚开学不到一个月,老师就发现轩轩非常的好动,平时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好,还很喜欢和同学打闹,出手还比较重,多次把同学打伤,同时还有一些多动症的倾向,我们多次和他的妈妈交流,他妈妈说以前在扬州上学的时候还行,也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放学时他爸爸来接的,我们也和他说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当时他爸爸就在轩轩的头上重重的打了一下,接下来还踢了几下,我们老师看了都害怕,连忙去劝他爸爸,哪里知道他爸爸说:“他就是这样的,下次他再不乖你们和我说好了,我来教训他。”后来,我们才知道轩轩的家庭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他的爸爸没有正当的工作,平时生性也比较暴躁,当初因为怕孩子的妈妈离开而把孩子从扬州接到身边,孩子在扬州的时候主要是外婆和阿姨照顾,而到了这边以后妈妈为了让家里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天天去打工,孩子主要是爸爸照顾,我以前就看过一篇报道说:“如果孩子长期受到暴力对待,那么孩子在面对弱小的时候同情心会比较少,甚至还会有暴力倾向”可能就是由于这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孩子现在的行为。鉴于孩子的问题主要还是家庭问题,所以在平时和他的爸爸接触的时候,老师有意识的把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宣传给家长,比如说:每一位孩子都会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短处上的成长;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说比任何的教育影响都要大……平时在幼儿园里,老师对于轩轩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欺负别人,引导他通过换位思考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同时老师觉得轩轩在平时生活中缺乏被肯定、被表扬的机会,所以如果轩轩确实做得不错,我就一定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并鼓励他在什么地方可以再进步一点。

“有爱就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意,孩子们才会感受到那份自然、真切的关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有爱,孩子们成长的点滴都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有爱,我们热心地为家长们分忧解愁……爱就是责任,爱就是奉献,让我们的爱温暖更多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爱造就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孩子需要爱和支持》.中国期刊网.袁晓芸.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 《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读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苏省教育厅组编.

[4] 《说文解字》.凤凰出版社.

让爱为孩子的心灵成长导航 篇3

我清楚地知道新时期赋予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把教育作为我们一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让自己的爱为孩子的心灵成长导航。

一、尊重、理解学生,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不能只是把尊重和理解只作为一句口号,要切切实实地从日常活动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今天教室里很乱,地面很脏,我没有大发雷霆,只是身体力行,赶紧去做――捡纸团儿、收拾桌子、泼洒地面,没用我去说,孩子就跟着一起动起来,之后我又小结了一下:“我知道,今天我们没有收拾好,我们的教室脏,在这样的环境里,咱们多不舒服呀。”此后,孩子做事就更加认真,更加用心了,每次老师稍一提醒,孩子们就赶紧来做,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行动。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是理智的爱

班主任一定要关心、爱护学生,但班主任的爱绝不等同于一般家长的爱。班主任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更加理智,是更深层次的爱,要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信仰的人,为他们的成长引路,为他们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一次,我跟孩子们一起做“踩影子”游戏,我让孩子们边踩边观察,看看自己踩到影子后,阳光还能不能照到自己身上,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明明踩到了别人的影子,可是这个小朋友的影子却挡住了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他们有些迷惑不解。于是,我趁机告诉他们:“伤害别人其实就是在伤害自己,要永远记得:爱别人也是在爱自己。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此以后,孩子们遇到矛盾时很少再推卸责任,能为别人考虑了。

三、班主任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倾听和分享,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欣赏学生,就要先学会容纳。欣赏学生的优点,还要容纳他的缺点;欣赏他的被众人认可的地方,还要容纳他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为别人着想,真诚地对自己和他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修正自己的不足。对孩子不能嘲讽和讥笑,允许他们在修正不足、改正缺点和错误中成长,以获取经验和教训。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倾诉,倾听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利于引导;班主任要学会分享,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们也需要排解、需要发泄,要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排解和发泄,引领他们适应周围的环境。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分享。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无论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东西都是自己的不准动,别人的东西也要拿来用。所以许多孩子会因玩玩具和借用东西而引起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在师生互动和学生游戏中,我让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尤其是爸爸妈妈的角色和在自己扮演的孩子角色遇到困难而无人帮助时,我会让孩子思考:爸爸妈妈该怎么对待孩子呢?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呢?别人有了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主动帮助过别人吗?你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过吗?对求助时不愿帮助的小朋友问:你有困难时想不想让别人帮助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们在游戏中明白了: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自己有了困难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帮助。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有时,别看低年级孩子小,他们学习和掌握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教师为孩子做出表率时。这是我与孩子接触中的切身体会。

有时,我在做什么事情时,孩子们特别愿意围在我身边看着,难免会无意中碰到孩子,孩子就会很委屈地说:“老师碰到我了。”我会赶紧放下东西,拉着孩子的小手说:“对不起!碰到哪儿了?老师错了,老师不是故意的。”孩子却咧开嘴笑了:“不疼。”时间长了,孩子们遇到什么事就会很少找别人的错处,每个孩子都学会对别人说:“对不起!”一句“对不起”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包含着诚实的承认自己的行为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内涵,孩子们的眼中和心中都在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学生最好的表率。

五、让自己的人格成为孩子成长的旗帜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一个班级班风的建设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班风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班级的班风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班主任要让自己的人格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旗帜。

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学生的一面旗帜,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必须完成教师专业发展人格。因为人格是通过行为体现的,班主任的人格能让学生辨明方向,修正人身,端正人生。所以,我们的行为规范显得更为重要。

“班主任,仿佛一个班级的‘思想之舟’”。她的道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有了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如果一个班主任每天总是早来晚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好学深思,关心爱护学生,尊重领导,与同事关系融洽,那么她的班级班风就会和谐,学生也就勤学好问。而班主任的不良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如果一个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总是趾高气扬、发号施令,学生会怎么做,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一个班主任带病坚持上课,他想的是什么,他先想到的当然是教育,是学生。带病上课,也许这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但他的行为就为学生做出了表率,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学生就不会无故迟到、旷课或早退。其实,学生每天在带着研究的眼光观察着教师,尤其是自己的班主任。有一次,我不经意间走得很快,一个学生说:“老师,慢点儿走,别摔到。”这本来是我平时嘱咐他们的话语,却被孩子用来关心我。

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学生人格的楷模,使班主任的人格为学生的人格塑造竖起一面旗帜。

教育孩子心灵鸡汤小故事 篇4

“当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他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这个黑人小孩,随即递给他一个黑色的气球。

他开心地接过气球,小手一松,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

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

成就与出身无关,与信心有关。这个世界是用自信心创造出来的。有自信,积极的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种积极和自信会帮助人登上成功的山顶。

教育故事:让爱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篇5

前教育部部长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近年来,这种全新的情感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情关注与接纳,也给新时期的班主任以“柳暗花明”之感。在此,笔者结合“田园”躬耕之实践,也谈情感教育之浅见。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一)情感教育--完善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关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当前,有极个别的学生,他们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感到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爱护。可见,师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社会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二)情感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前驱力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愿望。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尤其是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教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常常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用温暖融化他们心中的冰块,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三)情感教育--促进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和“共振”。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其实,学校好比一个池,教师对学生的“情爱”好比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没有情爱之花,哪来教育之果?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它沟通了师生思想,协调了师生关系。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二、情感教育的操练

(一)情感教育要体现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并激发学生的善良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

其次,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人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会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二)情感教育要体现赏识性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的状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其实学生具有各种潜在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一为人所不知道的潜能力呢?这就需要欣赏它,鼓励它。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情感。老师应在教学中尤其应在和学生的最初接触中学会欣赏学生,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如果教师欣赏学生,学生也会反过来欣赏教师,这是一种回报性吸引。

(三)情感教育要体现尊重性

进入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层次,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不仅能经常自我评价,而且也非常注意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对他人是否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所引起的情感体验--自尊感,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平等施教。要贯彻“教学相长”的精神,决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放下架子,悦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绝不为自己的缺点辩护。另外,评价学生不单看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看他的品行与为人,学习好的未必将来一定成为国家栋梁,学习差的也不一定将来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其实,对个别难以驯服或品德上有污点的学生,更要理解、开导鼓励他们,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情感教育虽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它秉承了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所在,而且更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那么情感教育的春风必将化作甘霖,使学生的心灵之花竞相开放。

上一篇:大一学习生活个人总结下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