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一试题

2024-07-23

新高考高一试题(精选8篇)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1

2016-04-12 10:22:33 [来源:华声在线]

实行“3+3”制度,文理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

(会议现场)

新湖南客户端4月12日讯(记者 黄京)今天上午10:00,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湖南新高考将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时将按新高考制度录取新生。根据《方案》,湖南新高考实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高校在录取时,将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

新高考实施后,湖南考生在升入高校的通道、参加考试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湖南高考改革2018年正式启动 不分文理科 2017年试点

华声在线4月12日讯(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王昱)备受社会关注的湖南高考改革终于有了明确说法。今日上午,《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对湖南未来高考改革进行了部署。

2018年秋季进入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施行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葛建中介绍,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省将于2018年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进入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时按新的高考制度进行招生录取。

2016年高考起,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2016年研究制定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在部分市县和学校进行试点。2018年6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

不分文理科,英语可考两次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考生高考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门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全国统考的语、数、外3门科目采用全国卷考试、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将为在高三那年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里组织统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等级性考试纳入高考计分范畴,分为A、B、C、D、E5个等级。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还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同时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建立和完善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高校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

湖南已出台相关文件

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待教育部批复后,我省将及时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研制工作。

《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备案后,省政府于3月30日正式印发。

葛建中表示,高考综合改革是这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最受社会关注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探索高校招生录取和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有效破解 “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正确导向作用。

湖南高考本科录取批次将逐步全部合并 继续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 华声在线4月12日讯(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王昱)记者从今日召开的《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葛建中介绍,关于高考录取方式,据了解,我省是最早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这次改革主要是进一步优化现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建立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学生个性发展和录取公平的录取机制,方便学生选择就读高校,降低考生报考难度和风险。

改革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投档录取率。

二是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取消录取批次后,学生不再分批次填报志愿;学校在考生志愿填报范围内按学生专业志愿和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克服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2

关键词:新课改,新高考,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2010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就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许多省份已顺利完成了实施课改后的新高考。其中, 最早实施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已完成了4次课改后的新高考。那么, 新高考中实验试题的命制有何特点, 结合这些特点, 又该如何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呢?笔者将从以上方面做简要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近几年新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简析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新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突出了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规定, 近几年新高考生物实验试题中也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1. 实验题分值的分布情况

2007年全国最先推行高中新课改的4个省区进行了首次高考, 4个省区《生物学科考试大纲说明》中规定实验题约占全卷总分的25%, 实际情况是:广东省实验题部分51分, 约占生物总分的34%, 海南省实验题部分49分, 约占生物总分的49%, 山东省实验题部分37分, 约占生物总分的4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验题部分57分, 约占生物总分的61.3%, 以上4省区除广东省实验分相对偏低外, 其他3省区约占50%左右, 占据了半壁江山, 尤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达61.3%。虽然2008年, 2009年, 2010年实验题分值及所占总分的比重都作了一些调整, 均有所降低, 但比重最低的宁夏卷也有22.2%。

2. 考查内容的分析

近几年生物卷实验试题的取材、设计思想、操作方法等更多地源于教材, 大部分是来自考试大纲“生物知识内容表”中规定的必修生物实验, 例如广东卷2007年8道实验题中有6道是源自课本, 2008年和2009年都是7道题中有6道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虽然立足于课本, 但并非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 而是注重对教材实验的变式和拓展, 例如广东卷2007年第32题, 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为背景, 在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的情况下, 要求考生探究叶片变黄这个生物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如2010年海南卷第21题以“种子萌发实验”为背景, 要求以萌发率为指标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3. 试题类型的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 考查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找出所给材料中实验设计的描述性错误, 并加以改正;给出一篇不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 根据上下文补充和完善相关步骤设计;通过实验分析, 得出结果、结论;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实验原理等, 简单设计实验方案或写出基本实验思路;探究和创新类实验。

二、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人生中的一次考试,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同组学生的相互分工合作,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 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快乐, 可以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这些动手实验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是那些“纸上谈兵式”的播放录像、讲解、背诵根本无法达到的。作为生物教师,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应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2. 认真落实课本每一个实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近几年新高考实验试题背景材料大部分是来自考试大纲“生物知识内容表”中规定的教材必修生物实验, 涉及各方面实验能力的考查。而高中生物实验设置了5种类型的实验, 既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 也基本涵盖了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模拟实验与构建模型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对模型、制作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这些实验的实施有利于达到掌握科学知识的目标, 有利于更好地阐释生物知识,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让学生有更扎实的生物知识, 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验证性实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叶绿体的观察、细胞质流动性的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生物组织中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等。这些实验的设置有助于学生熟悉常用器材和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明白实验设计遵循的“三大原则” (对照性原则, 等量性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 和“四性” (科学性, 安全性, 可行性和简约性) , 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为独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探究性和设计性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三价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脱氧核苷酸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植物定向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探究性实验是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得出相应结论, 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 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所提出的问题, 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技能, 确定实验原理, 选取实验器材, 拟定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现象, 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包括设计实验步骤以及记录、处理实验步骤、改进方法等;这两类实验都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的过程, 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 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从而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查性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这种调查实验可以说是生物实验的一种外延, 也是在生物实验范围内, 该实验能够使学生学会在调查中收集信息和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吃苦精神, 锻炼意志品质, 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与科学品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总之, 每种实验类型对课程三维标都是有所体现的,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而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又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 认真落实教材设置的每一类、每一个实验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既能使新课改理念得以落实, 又有利于学生备考。

3. 积极创新课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 近几年新高考实验题中也体现出了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教师创新实验, 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不拘泥于课本, 敢于对课本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 激活创新思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如:高中《生物》 (必修) 第一册中设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按实验手册所述方法, 成功率很低。原因是采用整段根尖 (2~3m m) , 染液很少渗入根尖细胞, 染色体染色程度很难达到实验要求, 制成装片, 显微观察效果很差。笔者在实验中采用先捣烂后染色的方法, 成功率达80%以上。具体过程为:将洋葱根 (1~2c m) 进行解离和漂洗后, 先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或刀片截取根尖乳白色部分 (生长点) , 剔除其余部分, 用吸水纸吸去根尖周围的水, 并用镊子将乳白色部分进行捣烂, 然后再滴一滴1%龙胆紫溶液, 进行染色, 染色4m i n后盖上盖玻片, 其上覆盖吸水纸 (至少4张) 进行压片。按上述方法制成的装片, 清晰透明, 染色体染色较深, 且细胞分散不重叠, 显微镜视野下大都是正方形的生长点细胞。又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用粉笔取代滤纸进行叶绿体色素分离, 在方法上与用滤纸差不多, 实验前将粉笔进行烘干处理, 在实验中待4种色素完全分开后, 取出粉笔, 自然风干, 不但能非常清晰地看到4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带, 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同时这4种色素曲线宛如一幅风景画, 能增加学生实验的兴趣。以上这些实验过程及方法的创新, 虽然很不起眼, 算不上什么重大发现, 但可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能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4. 重视探索性实验的教学和开发

高中《生物》设置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 往往是先讲结论, 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探索性实验是在事先不告诉实验结论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实验去获取结论的过程。这种探索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探索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新高考实验题的考查相对应。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传统做法, 一般先讲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 然后再通过上述实验进行验证。而笔者在教学中先提出质疑:叶绿体中色素到底有几种?绿色植物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 通过该实验以探索的方式找出答案。 (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 教师要向学生交待实验原理、方法及探索的提纲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该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增设探索过程, 即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能不能用水或酒精代替,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出结论。这样的探索过程, 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可以使他们的探索才华充分地表现出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5. 增加学生设计实验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虽然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 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 独立完成有关实验, 使他们通过亲身实践, 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锻炼他们独立实验的能力, 并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培养创造能力, 同时, 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在高三复习酶的特性—高效性时, 笔者先告诉学生用实验验证酶高效性的原理和设计实验的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 并提供了新鲜羊肝研磨液 (含过氧化氢酶) , Fe CL3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 铁架台, 滴管, 量筒, 卫生香, 火柴等材料用具, 让学生选择部分仪器和药品, 设计一个验证酶高效性的实验方案, 并尝试按自己的方案做实验。再如学习植物对矿物质离子吸收的特点—选择性, 给出了生长状况相同的菠菜幼苗3株, 精密p H试纸, 移液管, 烧杯, 培养瓶, 蒸馏水, 0.5mg/ml的 (NH4) 2SO4溶液, 0.5mg/ml的Na NO3溶液等材料用具,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设计一套验证这一特性的实验方案, 并要求课外实验。在以上实验教学过程中, 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 对一些争论不休, 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等学生方案设计完成后, 教师提供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 供学生与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 寻找不足, 并要求学生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使课堂气氛活跃, 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和充分发表每位同学的见解, 与新课改“面对全体学生”的要求相一致, 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的知识, 并在探索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的知识, 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6. 积极开展生物课外实验型研究性学习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3

关键词:新高考;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2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重大变革?

1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1.1考试方法的调整

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7”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学科,学生分别在每年的4月或10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成绩较高的一次计算成绩。其中学生还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时间为30分钟。选考学科分数按照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具体操作为: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以上的分数按比例分为21个等级,起点等级赋分为40分最高等级赋分为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1.2学习内容的调整

2015、2016年高考内容: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删除专题3第4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9个综合实验。自选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水平1和水平2。水平1要求(即学考要求)如下: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其中以下内容由“基本要求”调整为“发展要求”:

(1)《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2)《化学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3)《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化学2》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

(5)《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专题2中的部分原“基本要求”内容;

(6)删除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仅要求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

水平2要求(即选考要求)如下:

(1)《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发展要求”部分;

(2)《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3)适当考虑其他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

说明:

(1)《实验化学》模块作为新学业水平考试附加题考查要求,删去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

(2)《实验化学》模块中所有“拓展实验”以及专题二“物质的性质探究”、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不作要求。

2 高考选考化学的专业情况及学生选报化学情况

浙江省考试院公布的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的相关细则中显示,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占54%,限定选考科目的占46%。其中在限定选考科目的专业(类)中,要求选考化学的占总数的64%,考生选考化学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化学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达到83.5%,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物理。

本学期,我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技术五门学考选考科目模拟选报,结果如下(参加选报的总人数为742):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报化学的学生很多,占总人数的64.74%,领先于其他学科。

我们又对选择化学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表

××中学2017届高考选考化学意向表

(1)选择化学的理由:

A.喜欢化学,高考想要选择化学专业(如化学、化学工程、化学教育等)

B.需要化学,高考想要选择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如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

C.不是很喜欢,但是学习比较轻松,高考时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分数(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与化学不相关的专业)

D.不是很喜欢,只是为了将来报考专业可选择的余地大一点

(2)不选化学的理由:

A.不喜欢化学

B.觉得很难,学起来困难

C.想报考的专业与化学无关

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在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中,真正喜欢化学,将来想要从事化学工作的学生占的比例还偏少,还有不少的学生选择化学仅仅是为了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或者选择专业余地大一点。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当然是希望多一些学生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也是为了我们的化学事业后继有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化学有用,化学有趣,化学好学呢?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善课堂,改进评价方式。

3 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高考

3.1全盘考虑,整体规划

科学安排、周密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新高考,我们一定要全面研究、细致分析、广泛交流、早做准备,依据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据笔者大致了解,省内大部分重点高中,化学第一次学考安排在高二上学期(10月份),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一年之内把化学必修部分全部上完。课时紧,任务重。教研组应整体规划,什么时候上完必修内容,什么时候开始学考复习,什么开始选考的教学,必修内容上到什么难度,选考学习先从什么内容开始等等都应预先整体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沿用老经验。笔者认为:不管生源如何,高一化学必修的难度需要真正降低,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从而喜欢化学。试想,化学每次都考60多分何谈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度降下来,课堂轻松很多,我们可以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等方面大做文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用处,化学的强大。

3.2研读“标准”,把握三“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称“学科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科书的研究制定的。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以下称“学考标准”)对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范围、内容及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

认真研读三大“标准”,把握“三度”——广度、难度、深度,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在教学和复习中减少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学科指导意见”中关于乙醛的“基本要求”是“知道乙醛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要求”对乙醛没有说明。“说明”指出“增加乙醛的相关内容,是为了增强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的系统性”。“学考标准”中对乙醛的具体考试要求是“乙醛的分子组成,乙醛的性质(加氢还原、催化氧化),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完全要有底气真正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只需掌握乙醛的加氢还原和催化氧化这两个知识点,了解“醇;一醛一酸”的转化关系,并且知道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即可,学生无需再理解和背诵难懂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增加实验,提高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高一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化学2专题2“化学电源”部分的“活动与探究”中介绍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很多教师认为氢氧燃料难讲解,实验准备麻烦,直接在黑板上讲解化学实验来得更简单,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更好。殊不知,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是期盼,他们对氢氧燃料电池也存在很多的疑问。燃料电池是燃烧反应吗?氢气和氧气不点燃也能反应?这个装置真的能实现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并且释放出电能吗?其实这个实验准备时间并不长,而且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有很大冲击,使他们认识到氢气(也可以是其他的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反应不—定要通过点燃才能反应。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像锌铜原电池中锌腐蚀的速率加快一样)。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同样把可燃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像燃烧过程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本实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对能量间转换的认识。

4 合作教研,及时巩固

合作教研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发扬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研究知识背后的内容、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备课组合作教研—直在提倡,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原因有很多,比如很难做到备课组教师都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备课组内教师水平差距很大,不能做到每堂课的水准相当;备课组教师风格各异,很难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等等。这里笔者所讲的合作教研主要是课后一课一练的编写。我们的做法是:(1)提前一周将编写一课一练的任务分配给备课组成员。(2)集体研读考纲,要求按考纲条目编写练习。编写的方法是:先列考纲条目,再找对应习题,防止题目超出要求或者条目下没有对应的巩固习题。(3)编写后的习题专人负责检查核对,习题是否超纲。(4)学生完成后,由命题人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答案,并对错误集中的题目给予详细解析。

学习“金字塔”模型指出,若及时实践练习,学过的知识在24小时后的平均保留记忆率可达到75%。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实时小测验,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尽快调整和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例如:在完成了化学2专题3第一部分的教学后,可利用课堂5~8分钟时间进行一个小测验,题目简单、基础,与学考要求相吻合,不超学考要求。

课堂小测验

一、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二、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注意条件、箭头、结构简式)

1.甲烷光照氯代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3.乙烯与氢气反应

4.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5.乙炔与氯化氢1:1反应

6.苯的硝化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4

在有限的时间内,语文的复习策略应当更加具体和明确,特别是针对考纲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在剩余的时间里,要多加训练。

语文是重积累的学科,由于所剩时间不多,要想把所有的题目都练好,显然不可能,但对考生来说,有几块阵地是必须牢牢坚守的:默写、文言虚词、诗歌表现手法、名著阅读等。只要努力,这些知识点完全可以守住,拿到基本分。

文言文

尽管很难,但它本身是不发展的东西,个中规律早已被熟悉。特别是和现代文对比,文言文的语法变化不大,所以,对考生来说,复习文言文,不妨从语法入手,借用现代文的语法去解读文言文(比如补足主语、宾语等),以突破理解障碍。

文化经典复习方面,考生应着重梳理孔子、孟子、庄子等不同学说的思想、政治主张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以期有个整体把握。不过具体到答题上,仍应紧扣原著和语段,切忌生搬硬套。

现代文阅读

难度很大,难就难在文章本身含蓄、委婉,特别是文本通过文学性增强之后,考生普遍感到“缺氧”。所以,对付这些题目,首先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类是局部考题,考生在做这类题时不必联系全文,但应顾及前后语境,注意提取关键词。考生可有意识地多做针对性训练,提高自己筛选信息和概括、鉴赏能力。

高考作文

比重占到了将近一半,而且弹性较大,所以最后一个多月,作文可挖掘的潜力不小。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命题虽然宽泛,但是考生仍应把重点放在审题上。现阶段,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在审题立意上。历年高考经验表明:如果考生审题不当,出现离题或偏题,那么得分只能在30分左右。

话题作文,牢记“三字诀”:化大为小,化一为万,万中取一。以作文《微笑》为例,考生的思路,可针对微笑进行细分,把大题化作小题,把一题变为多题:比如对陌生人的微笑代表着友好,对别人犯错误微笑意味着宽容,而面对挫折的微笑则体现出乐观、自信等……然后,再从中选取自己擅长的点或者具有细致情感体验的经历展开写作。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5

新高考二卷数学答案

遵循几大规则避免“浪费志愿”

规则1考生位次重于考分

实行“平行志愿”后,为了保护考生的利益,上海各招生院校在录取中的投档比例降到了5%,同时承诺,只要进档,愿意调剂志愿,都能被录取。为此,对考生来说,首先第一是了解自己考分所处的位置,尤其是大概了解自己在全市及所在区的位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填错志愿,这是“平行志愿”中很突出且与其他志愿填报方式不同的地方所在。

去年由于本市第一次实施“平行志愿”,一些考生认为反正各志愿间都是平行的,可以“冲一冲”,没有考虑到自己分数的排名,而盲目的“冲”第一志愿,很容易造成浪费志愿。

规则2志愿间还是要有梯度

在填报平行志愿的过程中,考生也要把握志愿间的梯度,一般来说要掌握好同批次志愿间的“冲、稳、保”的原则。

“冲”即第一志愿可以选择你最想上的并且是你心目中比较好的大学。“稳”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并且以自己的分数报考这些院校把握较大的志愿填报方式。“保”即是对填报保底院校而言。上海一本和二本都可以填报4所高校,为此,大家普遍推崇的各志愿间的关键词是,一志愿“冲一冲”、二志愿“稳一稳”、三志愿“保一保”、四志愿“垫一垫”,很形象地描述了志愿间的梯度。

但去年由于一些考生往往出现1、2、3志愿都去“冲”了,没有一定的梯度,造成志愿浪费,有的设置志愿落空,得不偿失。

案例:本市某区重点的李同学,摸底考的分数为485分,而且拿到了同济的10分加分,认为自己有实力冲一冲同济,而他又很想读财大,为此,一、二两志愿分别填了同济和财大,其次是华理和东华大学。这样的填报,其实二志愿是浪费的,因为根据本市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财大和同济的分数线非常接近,这两年前者更要高出一些,这样一旦同济不能投档,则财大也无缘。二志愿应该与一志愿适当拉开一些梯度。

同批次里志愿间的梯度拉开了,所填报的志愿也就非常稳妥了。

规则3注意专业服从调剂

说到填报专业,专业服从调剂一栏,考生必须慎重对待。一般来说,实行“平行志愿”后,专业是否愿意服从调剂非常关键,尤其是对相对低分段的考生来说。

由于各校的投档比例都从以往的120%降到了105%投挡,因此大多数学校都承诺进档即取,但有一个前提要服从志愿调剂。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就会被退档。这对考生来说是最大的风险。

“愿否调剂录取”是指在你所填志愿的这个高校内,你前面所填的规定的6个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在本人报考的文科或理科大类内调剂到该校其他尚未额满的专业。如果考生在“愿意调剂”选项填写了“1”表示全愿意调剂,高校在专业调剂时不再征求考生意见,由高校安排;如此项填写“2”或不填,则作不愿意调剂处理,若考生未被自己所填的专业录取,就将被高校退档;填写“3”表示除中外合作专业(收费高的专业)外其他愿意;填写“4”表示除医科外其他愿意;填写“5”表示除农科外其他愿意。

据了解,去年上海高校退档的考生,大都由于专业不愿服从调剂,为此,考生在填报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慎重选择是否愿意。

规则4选专业还是选院校难两全齐美

填“平行志愿”遵循的是“从高分学校到低分学校”的顺序,但这其中也有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存在。

新高考高一试题 篇6

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表中数字1~4表示海运、航空、公路、铁路4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4”表示“优→劣”)。据此完成1~3题。

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量

运价

速度

连续性

灵活性

1.表示公路运输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从北京向西藏调运急救药品,最佳运输方式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我国上海,主要采用()

A.甲

B.乙

C.丙

D.丁

高铁具有安全、高速、舒适和准点等特点,在中短途出行中占据巨大优势,近年来国内各地高铁站多在远郊布局,也让不少民众感叹:高铁的速度是变快了,但去高铁站的时间也变多了。据此回答4~5题。

4.对高铁站布局在远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征地拆迁成本

B.确保乘坐高铁出行便利

C.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依托高铁站扩大城市规模

5.在高铁站附近最适宜布局的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

C.物流区

D.仓储区

真空管道运输是美国某研发企业正在研发的项目。据介绍,这是新一代运输方式,造价较低,只有高铁的1/10。真空管道还可以附着到已有的高速铁路桥上,以节省成本。“胶囊”座舱长约4.87米,能容纳4到6名乘客,运行速度最高可达6

500

km/h。这些“胶囊”将被放置在真空管道中,由弹射装置像发射炮弹一样启动座舱,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读图,回答6~7题。

6.真空管道运输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

A.高速化

B.集装箱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7.真空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其优势有()

①运费低 ②速度快 ③连续性好 ④运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点对比图。读图,完成8~10题。

8.甲、乙、丙、丁对应的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甲为公路运输

B.乙为航空运输

C.丙为铁路运输

D.丁为水路运输

9.①②③④对应的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①为公路运输

B.②为铁路运输

C.③为航空运输

D.④为水路运输

10.适宜进行短途运输的方式为()

A.①

B.②

C.③

D.④

门到门旅行时间是指旅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旅行时间,除了旅途时间外,还包括往交通站点路途用时以及等候的时间。下图为高铁和甲运输方式在不同的旅行距离与门到门旅行时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水运

B.普通铁路

C.航空

D.高速公路

12.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旅行距离是()

A.0~200千米

B.200~600千米

C.600~800千米

D.800~1

000千米

哈佳快速铁路由哈尔滨站至佳木斯站,全长343千米。2014年7月9日,哈佳快速铁路正式开工;2018年9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哈佳快速铁路是中国高寒地区最长快速铁路。据此完成13~15题。

13.哈佳快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高寒缺氧,地势起伏大

B.地质复杂,地震频繁

C.纬度高,气候严寒

D.河湖密布,桥梁众多

14.哈佳快速铁路建成首先影响佳木斯的()

A.服务范围

B.城市级别

C.功能分区

D.行政区划

15.哈佳快速铁路建成后()

①有利于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 ②有利于区域旅游业发展 ③有利于振兴辽中南老工业基地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和提升路网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拉日铁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

km的峡谷区,最终抵达日喀则,工程全线避让了沿线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地,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色。读图,回答16~18题。

16.影响拉日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聚落

B.气候、地形

C.聚落、技术

D.技术、气候

17.拉日铁路沿线桥隧占比高,众多桥隧可发挥的作用是()

A.保护生态环境

B.增大交通流量

C.节省投资成本

D.降低高寒缺氧危害

18.拉日铁路采取单线修建的原因是()

A.技术条件限制

B.运输量有限

C.提高运行速度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例如某同学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图示为上海与苏州的“同城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公路

20.“同城效应”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提高上海的房价

B.促进三地城市化发展

C.获取更高收入和发展机会

D.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

湖北省的古昭公路是我国首条水上生态环保路。该公路是宜巴高速连接兴山县的快速通道,全长10.5千米,其中4千米建在峡谷溪流上,总投资4.4亿元。下图为古昭公路水上路段景观。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段公路()

A.易造成河流堵塞

B.修建时应优先考虑缩短线路长度

C.桥梁高度要考虑洪水位

D.建在河道最深的地方

22.古昭公路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保护峡谷生态环境

B.改变区域产业结构

C.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D.缩短区际联系时间

23.该公路部分路段建在水上是为了()

A.降低工程成本

B.减少占用耕地

C.保护山地森林

D.观赏沿途美景

到2015年底通州市民可以从网上预订的商务班车线路达19条。商务班车线路的确定是市民通过专门的网站提出自己的需求,公交集团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公交线路。采用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的服务方式,价格总体上比普通公交贵,但远远低于自驾车和乘坐出租车的费用,商务班车可走公交专用道,具备优先通行优势。据此回答24~25题。

24.最适合开行商务班车的是()

A.印度孟买贫民窟到中心商务区之间

B.纽约高端别墅到小商品批发市场之间

C.北京市大型居住区到商务区之间

D.深圳“城中村”地区到电子装配厂之间

25.开行商务班车()

A.促进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B.缓解交通拥挤,减轻大气污染

C.提高舒适度,增加出行成本

D.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经济效益

高铁是指设计开行时速在250千米以上,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千米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日新月异,“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宏大蓝图已初见端倪,基本形成十大“米字形”高铁枢纽城市,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位于黄河沿岸的郑州。下图示意郑州“米字形”高铁线路分布。据此完成26~27题。

26.“米字形”高铁枢纽城市一般布局在()

A.华北平原的特大城市

B.东部沿海大城市

C.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D.直辖市

27.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形成的主要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经济发达

C.人口稠密

D.位置优越

2018年,我国高铁新增通车里程3

900千米,高铁总里程达2.9万千米。据此完成28~29题。

28.我国高铁发展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快

B.经济发展快

C.自然条件好

D.高铁效益高

29.我国规定,高铁动车在连续运行13~14小时后必须强制停运检查机车,检查时间通常为六小时以上。这一规定直接限制了高铁动车的()

A.运行速度

B.运载量

C.连续性

D.灵活性

趸船(左图),是一种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其固定在岸边,故也被戏称为“万足之船”。最初仅作为浮码头使用,用于装卸货物或供行人上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用途越来越广泛。读图,完成30~32题。

30.右图中四个码头,最需要趸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趸船作为浮码头使用时期,下列城市常见趸船的是()

A.重庆

B.昆明

C.沈阳

D.郑州

32.趸船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其安全的主导因素是河流的()

A.流向

B.水位

C.含沙量

D.结冰期

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下图为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3~35题。

33.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A.航行条件好

B.航程短

C.沿途停靠条件好

D.通航时间长,运量大

34.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开通后,下列国家中,不能受益的是()

A.埃及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35.俄罗斯大部分沿海地区航运价值不高,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A.造船技术

B.冰封期长

C.海岸线短

D.无人居住

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据此完成36~37题。

36.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A.资源

B.工业

C.交通

D.人口

37.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政治变革

B.自然灾害

C.人口外迁

D.交通变化

京新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全长2

540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线路。据此完成38~40题。

38.京新高速公路建设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D.地形崎岖,地震多发

39.京新高速公路在巴彦淖尔到哈密段出入口站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高气温低,人烟稀少

B.沙漠化严重,工程建设难度大

C.地表千沟万壑,建设成本高

D.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

40.该沙漠高速公路竣工,利于()

①保护沿线地区的草原植被 ②改善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③加快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 ④沟通东西部,使西北地区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南方某城市有一小段人工隧道(见下图),长百余米,顶高十余米,隧道两侧是低缓的小山丘(相对高度约二十米),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据此完成41~42题。

41.该隧道的核心功能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调节城市车流量

C.缩短运输距离

D.保障行车安全

42.在该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挖开山体后又把两边小山丘连接起来并在顶部覆盖植物,其主要目的是()

A.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有效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C.防止泥水渗漏堵塞隧道

D.保持山体生态系统完整

2014年8月广西河池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该机场距离市中心37千米,是填平了56个山头、23条沟壑建成的一座民用支线机场(起降民用短程飞机、吞吐量小的机场)。据此完成43~44题。

43.与位于平原地区的机场相比,该机场突出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地质构造稳定

B.工程量小

C.土地征用成本少

D.交通通达度较高

44.该机场建成使用后,当地收益最明显的产业是()

A.花卉种植业

B.轻工业

C.电子工业

D.旅游业

阿图岛是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中最西端的一个岛屿。曾经是美军的空军基地,现已废弃。下图为阿图岛简略图。据此完成45~46题。

45.美国早期在阿图岛布局空军基地的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矿石资源

46.该机场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崎岖,地壳不稳

B.经济落后,运量较小

C.人口稀少,资源短缺

D.环境恶劣,雨雾天多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民间俗称“七环”)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通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新的格局。读图,回答47~48题。

47.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连接的城市更多

B.通行效率高

C.建设成本低

D.地形条件优越

48.影响北京“七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条件

B.城市规模

C.城市分布

D.经济水平

从首代iPhone和iPad开始,富士康俨然成为苹果御用工厂。随着苹果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热卖、订单剧增,苹果成为富士康代工业务增长最快的客户,此举也帮助富士康获得了全球“电子制作服务行业”过半市场份额,成为电子行业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据此回答49~50题。

49.富士康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及时快速地运到消费市场,需要与运输系统密切合作,以寻求最佳运输伙伴和确定最优运输路线。此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

C.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与数字地球

50.富士康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A.为企业空间布局提供决策

B.辅助总部调控生产

C.辅助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为研发中心提供创意

专题九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C [公路运输灵活性最强,表中丙的灵活性最强。]

2.D [调运急救药品应选择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表中丁的速度最快。]

3.B [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我国上海,主要采用海运,表中乙的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速度最慢,为海运。]

4.B [高铁站占地面积大,远郊地价低,布局在远郊,降低征地拆迁成本,A项不符合题意;地处远郊,距城市中心远,乘坐高铁不便,B项符合题意;能够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C项不符合题意;有利于依托高铁站扩大城市规模,D项不符合题意。]

5.B [高铁以客运为主,人流量大,在高铁站附近最适宜布局的是商业区,B项正确。]

6.A [根据材料,真空管道运输运行速度最高可达6

500

km/h,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故A项正确。]

7.A [真空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其优势有建设成本低,运费低,速度快,无间断运输,连续性好,但每个座舱只能容纳4到6名乘客,运量小于航空。]

8.D [读图可知,甲速度最快、运量最小,为航空运输,A项错误;乙速度和运量居中,速度仅次于航空运输,为铁路运输,B项错误;丙速度较航空、铁路慢,运量也比较小,为公路运输,C项错误;丁速度最慢,运量最大,为水路运输,D项正确。]

9.D [①运输费用最高,短距离运输费用高,随着距离的变化,运费变化较小,为航空运输;②短距离运输费用低,随着距离的变化,运费变化较大,为公路运输;③运费相对较低,长途运输费用相对较低,为铁路运输;④短距离运输费用高,随着距离的变化,运费变化较小,长途运输费用最低,为水路运输。]

10.B [从运价来看,最适于短途运输的为公路运输,选择②。]

11.C [距离越长,甲运输优势越明显,且实现门到门的时间较短,故为航空运输。]

12.C [两条线交点处的距离约为700千米,故C项正确。]

13.C 14.A 15.C

16.A [拉日铁路建设目的是方便沿线聚落对外联系,带动沿线聚落的发展,穿过峡谷区,桥隧工程量大,故影响拉日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聚落,A项正确。]

17.A 18.B [拉日铁路沿线地广人稀,运输量有限。]

19.D 20.C 21.C

22.D [古昭公路建在峡谷溪流中,对峡谷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大,B项错误;该公路主要建在峡谷,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影响较小,C项错误;该公路是宜巴高速连接兴山县的快速通道,能够缩短区际联系时间,D项正确。]

23.C 24.C 25.B 26.C 27.D 28.B 29.C

30.B [根据图示箭头,右图中四个码头中,①③位于主航道一侧,且是河流凹岸,水流较深,船只易靠岸,需要的可能性小,A、C两项错误;②④位于凸岸一侧,水流较浅,②码头距高速公路近,货物转运装卸量大,最需要趸船,B项正确;④转运装卸量较小,D项错误。]

31.A [趸船作为浮码头使用时期,主要分布在水陆交通发达的城市。]

32.B [趸船通常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其固定在岸边,水位高时,可能被淹没,影响其安全的主导因素是河流的水位,B项正确。]

33.B 34.A 35.B 36.C 37.D 38.B 39.D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该岛位于阿留申群岛的西北端,该群岛横亘在北太平洋上,成为白令海与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线,扼守白令海出口。同时,阿留申群岛既是美俄之间领土距离最近的地方,也是日本通往北美、北欧的捷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北太平洋的侦察、运输补给基地。]

46.D [由其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处于盛行西风带影响下,天气的特点是持续阴天、大风和频繁的气旋风暴。海洋风力极大,在冬季往往会有狂风,在夏季多海雾,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因此遭到废弃。]

浅析新高考改革 篇7

1. 基础教育回归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我国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 虽然经历了几次改革, 但应试教育的现状却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意见》指出:学生在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 可以跨越文理分科的思维, 自主选择三门科目进行学习。“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模式打破了高考几十年来的单维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人们模糊了对“基础教育”的真正理解。高等教育有三项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 开展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一个人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取决于是否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基础的人。基础教育向每个人提供能够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经验和社会准则。而现在的基础教育似乎忽略了“基础性”这一点, 教育带有功利性和片面性。尤其是我国的高中教育, 完全就是应试教育。新的高考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传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 这使得现在的基础教育更注重“人”的培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把“全面发展”概括为五个方面, 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仅是劳动能力的发展, 还要发展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等。因为人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存和劳动。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只培养会劳动的专门人才, 还应该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新的高考改革消除了以往文理分科造成的教育弊端, 使得基础教育回归对“全人”的培养的正常轨道。

2. 以往不被重视的学科有得到重视的可能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高中14门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美、音、技、电、体) 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除语、数、英语三科外,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 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所报考科目的高校要求, 在思想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科目中进行自主选择, 在这里的一个“等”字, 给各省 (区、市) 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操作空间去设定高考所要选考的科目。教育部并没有明确限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科目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各省 (区、市)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定除了上述6门科目之外的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之一, 将技术列为2017年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 此做法成功突破了传统的史、地、政、物、化、生6门课而达到了7门。虽然这一突破并不容易, 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其他不被重视的科目列入高考考试范围提供了可能。

此次高考改革关于外语实行一年多考、减少高考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改变以往高考的弊端。目前, 上海和浙江两地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 研究出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 虽然新高考制度才刚刚起步, 还并没有全面实行, 但目的是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考制度, 科学地进行人才选拔,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希望各界人士能够认清此次高考改革的优点, 以实际行动来支持高考改革, 使改革深入人心, 将其优点最大化, 造福我们的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 沈兰.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级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美)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科学奠基,筹谋新高考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主动性;素养

在新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形势之下,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在科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解决教学根本问题,寻找到高中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全新路径。教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的策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升化学实践能力,增进化学科学探索性思维。

一、2017年浙江新高考原则及其指导

2017年浙江推行新高考政策,在新高考的原则指引下,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作为着眼点和改革的落脚点,深化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构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强化分类考试和多元录取机制,推动新高考之下的教学新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教育和个性成才教育。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特点分析

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弱化了实验的直接、呈现式的讲解,强化了实验的演示过程和学生自主分组探究的过程,它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动性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全面分析,通过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的思维,得出符合科学本质的最终实验结果。总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多元化的化学实验形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中化学改变了原来的单一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划分出探究性实验和实验实践活动等板块,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灵活地进行主动参与的实验活动,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理性逻辑的推理歸纳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

2.生活化的高中化学实验内容

化学实验性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新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它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而设立的,重在用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并用化学知识改变生活,因此,其内容展现为新颖的、学生喜爱的“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板块,学生可以用耳闻目睹的生活现象进行化学的实验探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而且无形中使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日常意识中,记忆深刻而牢固。

3.开放式的化学实验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以大胆推理和实际探索为前提,任何不具备前提条件的实验都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新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全新的、开放式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极大地鼓舞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励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自主确定实验方式,自主进行实验的分析,自主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这种开放式的化学实验过程,也是启迪式的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逐步的实验过程中启发思维,深化探索。

三、新高考之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生成,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1.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2017年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和意识。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要进行转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完成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2.转变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依赖教师的成分过多,学生自主性意识薄弱,这极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现代新高考强调学生素质的落实,因此,化学教学过程要进行根本、实质性的转变,学生必须成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进行教学,由单纯的演示实验转变学生自主性动手过程,教师只在旁边进行实验的指导,并鼓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实现演示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变革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仅仅对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向学生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及规律性知识,这样就算完成了实验过程,得出了实验结果,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禁锢了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的能力,更使学生无法体验到化学实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因此,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实质性的变革:由演示实验转为探究性试验,激发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实验:氨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及焰色反应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检验方法,并对已学的离子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可以将演示性实验改良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所含成分的检验,增强趣味性与学生自主参与度。又如,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胶体、溶液的光照现象,这个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实验转为课外探究实验,而不需要暗室的操作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的同时,认识到胶体是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掌握并理解这一化学知识。

4.课堂实验探究向课后实验探究的转变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思维素质的培育,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为了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要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的转变。如,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对化学元素钠、镁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含有相关元素的物质,如,在“粗盐”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粗盐中提纯MgSO4、CaSO4;在化学实验“铜、铁的获取及应用”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日常所见的红砖是否含有Fe2O3,并思考和设计课后化学小实验,进行检验和证实。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身边的化学问题,并实践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化学,走进化学

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各种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揭示生活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科学素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金属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在生活现象上则是:金属钠悬浮于水面上并随意游走;SO2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再经过加热,溶液又转为了原有的红色等,这些形象生动、鲜活多彩的实验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化学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积极摸索,寻找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化学现象,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启迪。

2.要遵循学生的科学认知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化学学科的教学要依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性原则,通过对学生施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由尝试到深入、由畏惧到喜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投入全部身心,进行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将物质拆分为离子,再至物质用分子式等,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依据思维和认知规律进行基础知识的架构。

3.要结合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高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原理及基础性知识要点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课题中获得知识迁移与拓展。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化学学习情境,进行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迁移,这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的设计课题中,对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在初步设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的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的深入和拓展,在已习得原有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拓展出“茶叶中元素的鉴定”“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等全新的课题。又如,指导学生进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课题的实验设计,通过对“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让学生进行“真假碘盐的鉴别与检验”实验。

4.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的实验选择是重点突出其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究创新思维的创设,避免无探究意义、重复烦琐的操作过程。因而,高中化学的实验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思索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及成因,并用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尝试性的、逐步的实验过程探究。

例如,关于特殊气体“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对这种特殊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充满了好奇和探究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喷泉?喷泉水为什么变红?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殊气体才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喷泉现象?在教师的步步提问之下,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并进行主动性的实验尝试。

5.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探讨与协作学习

高中化学的实验课题有其具体实验目标、预习指导和实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课题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合作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尤其是拓展性实验,更要对小组实验的学生给予提示,使学生在教师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下,进行合作与交流,逐步由细化的实验目标过渡到整体的实验过程,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讨论,从而在协同的氛围中完成实验任务。

總之,面对2017年新高考的挑战,高中化学教学要以新高考目标和原则为指针,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实践,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主动性迁移,在化学实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知识架构。

参考文献:

[1]艾师荣.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2]胡协强,孙伟.利用教材栏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1(07).

[3]钟角金.如何转变学生传统化学学习方式[J].化学教与学,2011(06).

[4]王劝芽.谈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5]叶香竹.苏教版化学1“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6]聂瑞香.高中化学教材图表的教学功能[J].数理化学习,2010(03).

上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读后感下一篇:自信成就未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