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

2024-05-06

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共13篇)

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改革的激情之花尽情绽放》。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宏图伟业,波澜壮阔,而财政改革就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璀璨的浪花,熠熠夺目。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行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历史性重大制度创新。2002年,湖南省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由此拉开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大幕。随着改革的风起云涌,我县于2008年顺利启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财政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事实证明,改革后形成的新型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

改革需要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因为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总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但我们明白,改革促发展,发展出成果,成果惠民生。所以我们不要左顾右盼,更不要趑趄不前,要怀抱理想,饱含激情,坚定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革命需要激情;在激流奔放的科学发展时代,改革、发展更需要激情。激情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盲目蛮干,而是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激情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可是续发展的坚持不懈;激情不是一时的浪漫情怀,而是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改革需要勇气,奋斗需要激情。只有大胆地改革,坚持不懈地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推向前进。当前,我们xx正处于蓄势待发、后发赶超的时期,财政改革也正走向深入。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改革的号角、发展的战歌,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和你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是全省国库集中收付改革10周年,是xx建县60周年,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我们以更加奋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十足的干劲,树立起革旧立新的勇气,斗志昂扬的锐气,争当一流的志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革、发展中来。让我们以火红的青春谱写激情的岁月,用无限的挚爱融入光荣的事业。长风破浪、策马扬鞭,共图改革大业,共创美好明天。

让古诗词的魅力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篇2

一、解读要创新,有思想

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敢于跳出教参,不要拘泥于前人的条条框框;要敢于打破,敢于创新。用当下的时潮话说就是要求老师要有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多年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在这里个人更强调发展老师的批判性思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当老师不能够以身作则的具有批判性思维时,又有何资格要求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余党绪在做《批判性思维教学: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有效良方》演讲中说:“语文教育必须走出价值迷恋和知识膜拜的双重误区,构建以表达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育为导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体系。”因此,就要求老师要注重知识更新,吸取相关学科,比如语言学,文艺理论、阅读教学、写作学的最新成果,然后结合实际,进行突破、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解读,进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解读要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字面意就是丰富性,落实到诗歌文本中,就是多种不同的解读。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努力地做一个杂家。著名特级教师林伟同曾说“好的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读书,而且书读得比较杂,什么都读,也不是太深。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专门研究文学的人,不需要太深,但要什么都读一点,懂一点。书读得要杂,读杂之后,你的知识就会自通。”知识融会贯通之后,老师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才会发生,学生们才会对文本充满继续学习的兴趣。

文本的多元解读,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文学鉴赏力,但也是很好地促进学习的方法,能督促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学习进步。在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享受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和自信。

三、诗词的散文化

诗词的散文化,即把古诗词扩写成散文化的小短文的一种教学方法。诗歌,一般都是诗人对语言进行极度浓缩后的成果,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将一首诗或诗中的某个句子扩写成一篇小短文,不仅要求学生对语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还要求学生具有很深的阅读功底和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关于写作的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会发现,诗词扩写的能力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许多要求是不谋而合的,是非常值得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李吉林老师长期教学实践探索的结果,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流派——情境教育学派。李氏情境教育学派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动机,注重调动学生的观察、体验、想象、思维,提出以儿童-知识-社会这三个维度去建构情境教育。李吉林认为情境教育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形真,即情真,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二是情切,以真切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三是意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四是理寓其中,要蕴含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探索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专家们、学者们笔耕不辍,开辟出新的教学发展之路,推动中学古诗词教学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生命如同这飞火流萤一样美丽!有人说,生命是宝藏,也有人说,生命是黄金,而我说,生命是花朵!是那绚丽多彩、妩媚多姿的花朵!可是这生命之花,要想开得鲜、开得艳、开得美、开得久,却需要“安全”来护航。生命,它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充满魅力!

可是在生活中,因为我们的安全意识淡薄、因为我们安全防卫知识欠缺、因为我们自我保护能力差,有多少人让这朵还未来得及灿烂的花朵过早地凋谢了!

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的夏天,一个叫崔灿的二年级小女孩,课间玩耍时从矮墙上摔下来,导致脑部受伤、肢体瘫痪。她永远离开了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她的思维也永远定格在了她长不大的童年……

我们也不会忘记,20xx年的春天,一个叫李娜的三年级小姑娘,在已经开始消融的.冰面上企图救出那两个已经掉进冰窟窿的伙伴,而自己却不慎落水,永远地闭上了她那美丽的眼睛……

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秋天,一个家住宏达的三年级小姑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村里的恶狗扑上来活活咬死……

我们不会忘记……

一个生命走了,一个家庭也碎了!生命,它是何等脆弱,是多么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呀!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xx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近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可是,如果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80%以上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更为了世上少一点悲哀,多一份快乐,我们要严守交通规则,拒乘三无车辆;我们绝不玩火、玩电,绝不私自到水库、河沟玩耍;拒绝三无食品、拒绝烧烤、油炸等街头裸露食品。同学们,让我们把安全置于心中,让平安相伴一生,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尽情绽放,开得更加光彩动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篇4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小学 程英溢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词句中品味语言

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训练,是段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不管是那个年级,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上,都要十分重视词句的训练。

忽视了词句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课文着重部分要咬文嚼字,朗读休会,进行语感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采用摘抄,列表的方法,有目的地积累优美的词句和语段。以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二朗读中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在课堂上,我们要倡导“语文本色的品味”。如:《五彩池》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池边是金黄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诗一般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变幻莫测的五彩池,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加强

了朗读训练与指导后,一位同学读此段时声音由小到大再到小,速度由慢到快,声音由弱到强,读得真切感人,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明白了这里的感情变化是由感受美到特别惊奇。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使学生个个参与,并将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通过理解变成说话的好典范,使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得到修养。由此可见,朗读对促进语言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 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三小练笔中品味语言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试着用心理描写写一个人物的小片段,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的语言文字用的最准确,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他改一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知道怎么合理的用词了,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标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 篇5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在教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实验,体验化学的独特魅力。面对初中生好奇的心理,通过实验教导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权威,敢于动手探索,找到知识的本源。这一教学方式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围绕“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化学课堂;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试教育模式下,初中化学的教学都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的,教师在教导孩子时都是将重点放在了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比较欠缺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是比较的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传授知识的方式,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边学边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制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魅力,进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做上教,展示化学课堂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对其都比较陌生,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因此,想要形成魅力课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真实的心理需求做出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拥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平等、有效的课堂,与孩子打成一片,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比如,在探究“氢气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氢气的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其现象,再告诉学生氢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氢气的一般性质,得出氢气是可以燃烧的。再以实验的方式导入,在课堂中做一个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现象写出实验报告。课堂中,教师精心操作,使用干冷的烧杯反罩在被点燃的火焰上,这时学生会发现氢气在燃烧的时候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并且在燃烧结束之后,烧杯上会有液滴生成。学生发出一片惊呼,感叹化学的神奇。再如在介绍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教师同样在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为了保证酸碱恰好能够完全反应,教师要在课前精确配制溶液,在课堂中,随着教师的演示,指示剂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最后一滴溶液落入杯中的时候,指示剂的颜色又变成了之前的颜色,学生无不感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番,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教师可以进行巧妙的指导,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两个化学实验的成功演示,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心中蔓延开来,学生对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中,明显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不少,在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尝试实验的过程。

二、做后学,营造魅力课堂氛围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用良好的实验方式帮助学生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其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纵观当今初中化学课本,其中许多实验课程都是能够在生活中去创造条件完成的。因此,对于一些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在家中注意观察,探索,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就其研究成果完成实验报告。比如在讲解到“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提前一周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课本中需要的实验器材,如食醋、铁钉、水、食盐等,在一周之后让其展示小组间的共同研究成果。在学生的讨论之下,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铁生锈的几个原因,并且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说,食盐水的浓度对铁钉生锈的速度有影响吗?铁钉本身是不完全一样的,其内部的物质对其又会有影响吗?学生再通过实际研究探索,逐一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并就此对铁钉生锈的因素做出了更好的理解。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验现象不断提出疑问,进行自我反思,再反复使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一点正是迎合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化学课堂也因此变得魅力四射。

三、学后做,奠定魅力课堂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能够模仿教师的方法动手去做,以此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做得更加完美,加深对原有课本知识的理解。课本知识虽然不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一生,但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讲解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铜与浓硫酸,虽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硫酸有过接触,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学生至今仍然不能正确的掌握浓硫酸的使用方法,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课前,教师就浓硫酸的性质以及取用和不慎沾到身体的处理方法又讲解了一遍,并将铜与一般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又讲解了一遍,让学生在图书馆和阅览室中寻找相关资源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掌握正确且规范的操作步骤,在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小结

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并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个统一的学习整体,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秉持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更富有魅力的化学课堂,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篇6

听课后,我细细回味,发现“情景诱发”是这节习作指导课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吴老师这堂课能成功,其实他非常聪明地找到了三种东西:

一、找到了有趣的“载体”

吴老师借助图画书《生气汤》中的画面出发儿童相似的生活经历,点燃儿童用文字书写个人现实版“生气的故事”的激情。上课开始,老师用“高兴时你会想到什么词语?”“当你生气时会想到哪些词?”“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吗?”这三个问题导入,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成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吴老师巧妙地营造了课堂的言语场,学生置身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和开放环境下,觉得说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老师扣人心弦的设计一下子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唤醒了学生心中的故事。绘本中的艺术夸张形式,与儿童文化心理非常贴合,所以,儿童能一下子全身心地融入课堂。

二、找到了合适的“话题”

“生气”的话题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是儿童精神世界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师开始出示《生气汤》里的图画,让学生交流图画版的“生气”,然后再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倒霉事来谈谈感受。我们知道,这个话题非常生活化,是属于每个孩子自身的真切内容,所以都愿意说,这有效地实现了我们习作指导中“写什么”的问题。有内容可以写,有内容愿意写,习作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任何一堂习作指导课都有具体的方法。吴老师引导学生在分享个人现实版“生气的故事”时,提出了“一波三折”的要求,就是要把故事情节写生动,后面的“心潮澎湃”就是将故事写真实、写出真情实感。这就是本次习作教学所要掌握和解决的写作技能和言语技巧。这样比老师直接说教,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及运用这种写作技巧。吴老师紧扣这八个字,以具体的图画展开真实的教学对话,并及时睿智地捕捉学生在达到这八个字的目标时如何具体化、操作化的表达思路,让言和意自然相连。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中非常顺畅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路已完全被打开。有了这两个具体的习作目标和方法,教师的“教”就有了作为。

听了吴勇老师的课后,让我感触颇。六年级的绘本课能让人上得如此生动,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以绽放,我想小学阶段任何一位学生都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绘本教学,在快乐中学习。但我更希望吴老师能够结合我们教材当中的习作要求再做一些示范性的引领,这样对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习作指导会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铿锵玫瑰尽情绽放 篇7

锵玫瑰尽情绽放

春和景明,百花争艳,在这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阳春三月,我矿迎来了第10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7日晚,来自我矿各个部门的女职工代表和全矿职工欢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

一百年的梦想,承载着一百年的希望;一百年的期待,寄托着一百年的渴望。一百年来,全世界劳动妇女高举“三八”这面团结奋斗、争取解放的光辉旗帜,为自由、为平等、为人类崇高而美好的追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奉献。一百年来,中国劳动妇女在“三八”这面光辉旗帜的引领下,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自由解放,谱写了一曲曲巾帼壮歌。

芬芳玫瑰,百年盛开;煤海女性,纵情歌唱。

鲜花只有在掌声中才开得最鲜,荣誉只有经历过时间才最显厚重。在我矿发展的历程中,是她们,用心血和汗水,用勤劳和智慧为广大职工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的港湾;是她们,在背后支持着一代代矿工为祖国的煤炭事业日夜不息地奋战在地层深处,用温柔的双肩撑起了煤海的半边天,让黑色的乌金唱出了动人的旋律;是她们,扮靓了矿山,让黑色的煤海充满了无限希望,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巾帼创业之歌。

我矿自建矿以来,成就辉煌。这其中凝聚着广大女职工的辛劳、智慧和汗水。广大女职工扎根矿山,守家爱矿,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巾帼英雄,成为百里煤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潮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既是敬意,也是鞭策,鞭策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勤恳恳、不断进取。

窗外风雪曼舞,室内春意正浓。文艺汇演的“放飞百年梦想,彰显巾帼英姿” 女职工手语操、集体舞表演,更使整个会议室充满了浓浓的暖意和喜气。红绸翻飞,烟花争放,鼓乐欢腾,一首首深情的赞歌,唱出了煤海女性平凡中的辉煌;一支支灵动的舞蹈,跳出了煤海女儿柔情里的昂扬。悠扬的乐声中,一群穿着艳丽的服装,手拿火红的扇子款步入场的女职工们在斑斓的灯光下尽情地舞着,尽显了矿山女性的柔美动人。集体舞《欢聚一堂》以热情奔放的舞姿,表达了广大女职工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舞步飞扬,乐声回荡,所有的琴弦都在激情飞扬,煤海女儿的风采在华煤的天空放射光芒,煤海巾帼的智慧在华煤的历史上书写辉煌!

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 篇8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头作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其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内心深处自然萌发表达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走进生活,积累口头作文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将会显得有气无力、干瘪无味。小学生作文就经常要写一些观察日记啦,植树种草等等过程,我觉得,这是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的好方法。

春天的时候养养蚕,可以带孩子去寻找桑叶,喂蚕换叶、倒蚕屎,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蚕吃桑叶的过程,吐丝结茧的过程等等;也可以带孩子亲手播种下花种,给它浇水、松土,观察植物发芽、破土、生长、开花、结子等过程;夏天可以带孩子去钓鱼,在现实中演一把“小猫钓鱼”的游戏,可以把宝宝带到游泳池里,即使不会游泳也没关系,可以让他体会漂浮在水中的感觉……这些有趣的活动,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就会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使用不同的词语描绘所见所闻所感了。这些正是孩子口头作文需要的素材。

1、捕捉生活见闻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见闻,挖掘生活素材。现实生活广阔无边,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

如:一年四季的景色、使用的家具、田间的庄稼、饲养的家禽、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它们。当学生观察完后,他们很想说出自己的所看、所见、所做、所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积累的词语,及新学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让学生完成《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这一篇口头作文时,我预先要学生回家或在学校的生物园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生观察完后,我再进行口头作文教学。这时,学生都踊跃举手,积极说出自己的内容。有的说:“我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双圆圆的红眼睛,一双长长的耳朵,全身的毛都是白色的,我摸一摸,啊!真柔软呀!我最喜欢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小雪球一样。妈妈告诉我,小白兔最爱吃红萝卜。”有的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猫。它有一双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夜晚时,会闪闪发光。小猫的耳朵是三角形的,脸上长了一些胡子,尾巴长长的。小猫的爪子下有厚厚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耳朵、胡子、肉垫是小猫捉老鼠的好帮手。我真喜欢小猫,因为它帮我们捉老鼠。”从小学生说的作文中,看出学生运用了很多生活中的见闻,这都与捕捉生活素材离不开的。

2、身临其境,体验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我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例如,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在不同季节到来之际,我会带领同学们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有什么感觉),看一看(看到什么),想一想(明白了什么),说一说(有什么收获)……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时,刚好是春天,校园里到处是嫩绿一片,我抓住时机,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植物的变化、同学的衣着、感受天气的变化等,再让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孩子们有了观察春天的经历,完成的效果当然理想。此外,我还利用一些时间,先让同学上讲台“畅所欲言”,讲他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有趣事、新鲜事,情到深处还可以演一演,或者小品,或者歌舞等,评评谁讲的、演的最精彩,然后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说出来,并说出你的感想。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说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说话时更能“文思泉涌”。

3、小组合作,参加实践

让审美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篇9

绘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彩色画、铅笔画、蜡笔画、水墨画、粉彩画等,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在学生绘画时,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审美教育对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忽略审美的课堂中产生的作品,往往中规中矩,看似整齐划一,却缺乏灵气,就连配色都显得生硬。而“美”的课堂作品,往往充满情感,在细节处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中,美的教育不可或缺。

一、真情作画,笔下流情

小学生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他们天真烂漫、善良直率,对事物有着最本真的理解与最率性的表现。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是非观,但是他们已经逐渐懂得用情感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这份真情,就是我们绘画教学最弥足珍贵的素材。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学内容,避免他们接到任务就一股脑地想着“画什么?怎么画?”,而是在交流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真情,让他们在自然流露的过程中,联想绘画内容,寻找绘画的灵感,把教学由一个“点”逐渐向外扩散。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我的小天地”时,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家庭或者房间的照片。在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家”的真实情感,笔者在动笔作画之前,设计了“我的天地欢乐多”的小组探究活动。于是笔者向学生提问:你的小天地给你带来哪些快乐?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笔者并且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就这个问题向外辐射,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来自生活的照片、小视频为依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天地”。

二、创设情境,画中有话

在不少美术课堂中,绘画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一项教学作业,学生完成了,这个教学内容也就告一段落了。如此一来,绘画不过是一纸作品,单薄而缺乏生气,学生实践的热情自然也不高。笔者尝试以情境创设任务的方式,为绘画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实践氛围,把“教”的功夫放在情境的拓展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动笔之间以“画轮廓、讲故事”的方式,交流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开展组间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动”之前做好预热准备,在“画”之前胸有成竹,以情境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在“红色的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的画”,笔者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1.欣赏作家们的作品;2.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在第一个探究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家们的作品时,理解“红色的画”,即用红色创作的画;或者以红色为主彩的画,并感受红色画的特点,以此丰富学生对红色的理解,如过年欢天喜地的红、结婚时喜庆欢乐的红、秋天硕果累累的红、朝霞漫天飞舞的红,等等。而在第二个探究环节时,笔者则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幅小朋友的画,并鼓励他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这幅红色的画表现出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要求他们画一幅“红色的故事”,不仅要画作品,还要与我们分享画中的故事。

三、绘画活动,审美体验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自然它也有着艺术自带的开放性。在美的体验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在于我们不厌其烦地“讲与授”,而在于创设怎样的平台,给予学生“做”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任务—实践—总结”的套路,以一些更具开放性、合作性、创造性的小组探究活动,激活绘图的形式,如小组作图、合作涂色、小组评价、流水作业等。通过这些更加具有互动性与合作性的实践方式,点燃学生的实践热情,强化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这样既帮助他们达成对美的共识,也有效发展了他们的审美个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笔者并不要求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单一完成作品,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或者多幅表现四季色彩的作品。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小组进行了明确分工,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任务进行了分配;有的小组则采用了合作绘图,小组成员从设计、构图、绘制、涂色进行了分工,以共同设计、流水作业的方式,合作完成作品。在这样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中,班级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审美体验。

总之,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艺术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美术学科的审美性质,积极创建“美不胜收”的课堂,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会创造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融入“美”,也一定会有“美”的收获,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都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 篇10

“和孩子们一起,唤醒、激励、鼓舞,是最大的幸福。相信是最好的开始,从相信出发,你就能让孩子逐渐享受关爱,享受“当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长,享受学习,你就能享受孩子们人性的丰盈与完美,你就能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话。

喜欢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没有炫耀的字眼,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与说理,一个个教育故事娓娓道来,像一条条小溪慢慢流入心田,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爱的功课部分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端汤。俞玉萍在每天餐前15分钟来回20次给学生端40碗汤,30天不间断,并由此引发问题:“当有人向你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时,你是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快乐呢,还是无能为力快乐呢?”

俞玉萍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学生也因此想到:“我们先打饭的人帮同桌把汤端好,这样后打饭的要嘱饭时会感到温暖,而端汤的同学也会很自豪。”一个题为:“给他人一份温暖,留自己一份幸福”的主题活动由此拉开。

我相信,俞玉萍的目标不会仅仅是想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更不会只是每天帮学省下几分钟的学习时间,也不会仅仅是关爱、呵护学生这么简单。

雏鹰要练就搏击风雨的本领,就要先把自己稚嫩的翅膀练硬。我们给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关爱与呵护,而应该教给他们生活的习惯与生存的本领。俞玉萍用行动教会了学生尊重别人、享受人生,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愈玉萍对教育的三个渴望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方向:“我满心渴望,无论孩子们将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前途坎坷,还是一派光明,都能想起自己曾经的蜕变,曾经的喜悦。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因为曾经的蜕变与曾经的喜悦而对每一个日子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期待。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无限相信爱的力量,书籍的力量、学习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俞玉萍老师借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寓意她所带的百合班。读着读着,泪水几次从我脸上滑落,静静地,静静地,只因为感动于竟有这样一位老师,只因为为百合班的孩子们感到庆幸,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读着读着,我似乎也成了俞老师的学生,心田上也盛开了一朵百合。从这本书中,我体悟到了:

一、用心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这句话是俞老师对百合班的孩子说的,我觉得更像是对我们老师说的。开学前一天,为每一个未见面的孩子写上一段开启新生活的寄语,直到凌晨两点。那工整而洒脱的字体,那充满期冀的话语,那一张张百合名片……如果不用心,怎会诞生如此有魔力的名片?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曾想给孩子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收到一份来自老师的神圣礼物。可是,每到开学的时候,除了将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排整齐,就再也没有别的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就计划好。

二、智慧

在我们的周围不缺少像俞老师一样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老师,但我们往往会把学生推到另一个极端。我们用爱为孩子编织了一张网,却束缚住了孩子。在百合班,俞老师一直在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今年带了一年级,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下午,只要是我的课,前10分钟,为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于是,下午我的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当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们,看到的是眼睛发光的孩子们。显然,我已用故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三、底蕴

读着俞老师的文字,我觉得我是在学习语言。俞老师的文笔优美,文字具有力量。她写给学生的一封封信,无一不是孩子们的范文,孩子们在读信的同时也在学习语言。我们该用什么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练就一技之长非常重要。我想每一个老师都应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有智慧。

绽放的微笑作文 篇11

在这个十字路口,会不会有另外两个手牵手的好朋友每天在这里徘徊?

在彼此温暖的目光里面,你会永远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吗?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花开花落,人情冷暖,本就是风尘之间沧海桑田的落寞与伤情。

然,一怀愁绪纠结,半帘暗沉绕指。回眸处,终是零落暗抛,看不到纯明温暖的释意。

——题记

在我们相聚的日子里,有着最珍惜的情谊,在我们年轻的岁月中,有着最真挚的相知,这分缘值得我们珍惜。山还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

小时候 你抱着泰迪熊 微微一笑:“那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我要一辈子抱着它!”我就问你,什么是朋友。你说:“朋友就是在你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时仍站在你身边的笨蛋。”“那我是不是呢?”你又笑了笑:“你不是,你是个大笨蛋。”那时我很白痴地生气了。我不是大笨蛋,我是你的朋友,是朋友!

你还记得吗?每当一下课,你都会跑出教室去盯着那棵树。我总是问你:“在干什么呢?”你就会回答说:“在数树叶呢!”过了一会儿又给我讲三毛。“你知道吗?三毛说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

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人生如四季,一季有一季的美丽。’’

你还记得吗?我们多次手牵手走过的那个十字路口,你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总是不停地在提醒我:“要注意车辆啊!”这时,一股暖流不停地涌进我心中,而你还是像个大人似的在保护着我。

你还记得吗?在那个冬天里,我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你心疼地看着我、帮我脱下外衣。当我冷得哆嗦时,你竟然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我身上,然后立马跑回座位。当我回头去看时,你正在低着头不停的颤抖着。当你的目光投向我时,你就静静地笑着。

我喜欢你的笑。每一次说话,你都会静静地笑,甜甜的。我就看着你的侧脸,幻想着自己是不是你那个最珍贵的朋友。现在我们都小学毕业了,对于你来说也就是长大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看见你的笑。

我记得,那一天,你将泰迪熊丢到一旁,皱着眉头说:“那是小孩玩的东西。”后来,你将它扔进垃圾袋,厌恶的看着它:“这是什么?旧死了,扔了吧。”你从来不懂,你将它丢弃的时候,它哭了。它哭,因为你长大了;它哭,因为你不需要它了;它哭,因为回忆已经不见了;你不会懂得它为什么哭,因为对你来说,它只是玩具,只是个死的物体。旧了就丢了吧,反正想要可以再买。但它,没了你,就无处可去了。这时,我多么希望,你没有长大。

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你曾在冬天借给我的那件衣服呢?你牵我手的那股暖流呢?你那静静的微笑呢?当我们去到不同的中学之后,你还会重复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吗?我的生命依然华盖亭亭。此去经年,繁花盛开,我会再爱自己多一点。岁月遗落在流转的红尘里,没有声音,没有颜色。然而,在我的记忆中,的确还留有花开的痕迹。也许今夜,它会掠过午夜潮湿的风,一点一点入了我的梦吧。

饱经沧桑,心,未沾染世俗!岁月,在季节交替中沉积而丰硕,开出一朵朵灿烂的花朵。

有时。

一缕阳光,就可以温暖整个世界,

一个微笑,就可灿烂所有的春夏秋冬,

一个回头,所谓前世今生,也都不过刹那

★ 绽放微笑作文900字

★ 绽放微笑作文700字

★ 600字作文美丽的绽放

★ 让梦想绽放作文600字

★ 依然微笑作文600字

★ 那一个微笑作文600字

★ 微笑作文600字初一

★ 带着微笑作文600字

★ 选择微笑作文600字

让情境教学之花在体育中尽情绽放 篇12

学生创设充分自由的宽松学习的情境。

一、创设“故事”情境,诱发体育魅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为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诱发体育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如将“障碍接力游戏”改编为“王小二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

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动作,增强了体质,增添了乐趣。

二、创设“练习”情境,激发体育魅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活动。故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练习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创设“问题”情境,展现体育魅力

教师恰当的设“障”布“疑”,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知识技能,从多种角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攻克难关,获取新知。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教师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如此的情境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练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好学之心,激发创造力。

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地,灵活地,合理地创设情境。定能让体育的魅力四处溢香,也只有创设情景,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让微笑的魅力尽情绽放 篇13

一、找到“以生为本”的起点

“小组合作”学习早在课改伊始就进入了我们的校园与课堂。老师撤掉讲台,搬走讲桌,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式”变成“围坐式”,6-8人为一组。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得积极热烈,学有成效。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达到了合作提高的目的,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让学生一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其局限之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学习内容、班额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择优选择。如,教学环境较差、学生人数较多、学习内容较简单、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时我们也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因为这样的情况,既达不到小组合作的条件,又没有小组合作的必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也有适合它的生长环境。我们要因地制宜、因生择法,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以生为本”的起点。

二、实行“以生为本”的分组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通常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别、性格特点等诸多因素对全班学生实行合理、有效的分组,虽然老师考虑得面面俱到,但这只是为人师者的一厢情愿,我们何曾问过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何曾了解孩子们是否愿意,喜欢在这个组内学习、交流。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我們倡导孩子们自愿组合,自主推选组长,自拟组名、口号,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制作标志或徽章。先让他们真正组建自己的团队,才能让他们与这个团队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这样我们就不必再担心他们的小组是否有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对于学习能力悬殊较大的小组,我们既可做个别调整,又可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要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兴趣相投的人探讨,和能力相当的对手竞争,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落实“以生为本”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后再去合作,因此,独学是基础,合作是提升,为了顺利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组内分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有了以生为本的分组,也少不了以生为本的分工。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优点选择自己的角色,可以毛遂自荐当组长,也可以自主选择成为主持人、汇总人或发言人,同时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制定轮换规则、学习要求,组员之间的评比办法,可简可详,因组而异。或许开始会不尽如人意,但相信长此以往,每个小组都会得到发展,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进步。因为他们的价值在不同的分工中得到了体现,他们的能力在自主选择中得到了认可。

四、开展“以生为本”的讨论与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围绕这一目的,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时机,如: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坚决不合作,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无需合作。在合作讨论时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要求他们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要敢于质疑,勇于争辩。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交流展示,我们要尽可能给每一位孩子发言的机会、展示的舞台,精彩有精彩的理由,糟糕有糟糕的价值。全员参与才能体现以生为本,不要让讨论与展示成为优生与组长的专利。即使生生之间有差异,即使小组之间有区别,我们也要倾听来自他们内心的想法与说法,让每一个孩子在以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肯定、感受成功、分享喜悦。

五、进行“以生为本”的评价

当下的课堂评价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棒棒糖、小奖章、学习用具等这些货真价实的物质奖励;你真棒,说得真好,来点掌声等拨动心弦的精神鼓励,不论哪一种都要发自内心,都要围绕学生的具体表现,语言要中肯、真诚、不夸张、不做作。也许你惊喜的一个眼神、肯定的一个手势、真诚的一句赞美或鼓励都能带给孩子们足够的热情和力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赞扬孩子们优秀的个人表现,更应该赞扬他们小组的团队精神。让每一名组员树立“我以小组为荣,小组以我为傲”的观念。特别关注“弱势小组”“弱势组员”的进步,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关切的目光,温暖的语言,并以此作为前进的力量。

上一篇:优秀青年人才下一篇:主人教育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