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翻译英语

2024-07-22

汉语翻译英语(精选9篇)

汉语翻译英语 篇1

《堂·吉诃德》是一部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讽刺杰作,这部作品作为“反骑士”文学的代表在西方文学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而文中的堂•吉诃德更是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堂·吉诃德也给中国文学也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目的是在《堂·吉诃德》文本的分析的基础上,从堂·吉诃德作为时代声音的倾听者、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以及在他身上崇高与滑稽的完美统一三个方面着手,并通过分析《堂·吉诃德》在外国与中国的接受来更好的理解这一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

翻译如下:

Summary:

Don Quixote Is one of the epoch-making satiric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literatur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 Anti knight literature”, the great work Don Quixote glittersitsdistinctive brilliance.Therefore,the characterDon Quixote, as the work itself making much difference toChinese Literature, has even been attractive to generations of Chinese read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 Don Quixote ,combin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itshero——the listener of the voice of that era, the defender of truth and justice with the perfect unity of loftiness and ridiculousness in him,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 behind the figurer with the comparison

汉语翻译英语 篇2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 语言的陈述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外部体现”, 所以, 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相关。“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 (方梦之, 1997:7) 。汉英互译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哲学思维模式的差异。

一、汉、英思维比较

1.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 如“天人合一”, 对语言的表现法影响极深。而西方哲学具有崇尚个体思维的传统。在语言方面, 汉语善于综合, 短于分析, 这与英语刚好相反。比如, 汉语说“车来了”, 其中“车”可指公共汽车 (bus) 、面包车 (minibus) , 还可指卡车 (lorry) 、出租车 (taxi) , 等等。汉语中“车”的统称观念、概念化程度更高, 而英语强调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认识, 因而会有truck, van, lorry, tripper, coach, car等不同的“车” (陈宏薇, 1998:21) 。由此可知汉语具有“意合”特征。

2. 悟性与理性的差异。

中国传统思维也非常重视悟性, 人们称之为“直觉思维”或“感性思维”。汉语重直觉、感性的突出特点是汉语的模糊性和重意合的特点。模糊性表现为汉语词性模糊、语义模糊、句法成分模糊及单复句定界模糊, 这使得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西方哲学重逻辑思维, 重理性, 反映在语言形式上则是重形合, 语法呈显性。

3. 汉语在表述上注重主体意识, 英语在表述上不偏重主体意识。

汉语注重主体性叙述, 英语兼顾主体性与客体性描述, 倾向于客体描述。在语言上, 汉语中的人称主语较普遍, 英语中的非人称主语 (物称主语) 较多。

汉语较多使用主动句式, 并受事施事化, 同时汉语的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表现了汉语的隐性主体意识, 也多用话题主语, 是话题凸显型 (Topic-prominent) 语言。英语中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 英语的主谓提契机制一般不能被打破, 构成主语凸显型语言 (Subject-prominent) 。

4. 汉语重感性、具象, 英语注重形象比喻又善于抽象表现法。

汉语中典型的例子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全诗全部都是名词的连接, 除了介词“在”, 结构词都可以省去。所有这些一个个的具体意象便创造了一连串的意象, 衬托了旅者孤独漂泊的心境。

英语借助形态结构词和词语虚化手段, 倾向于“虚”。例如:

例1.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

雨无情地下个不停, 我感到惊异。 (选自张良军等, 2006:160)

例1用at, the, of这些虚词来构句, 同时用relentless determination来描写雨, 这都是英语抽象化语言的具体表现。

5. 汉语习惯顺序思维, 强调按时间顺序和事理排列, 典型顺序是“因果序”。

英语既习惯于顺序思维, 又习惯于逆序混合思维。

汉英思维模式的这些差异反映在语言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英语“形合”重于“意合”是指英语借助语言形式手段 (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 显示句法关系, 实现词、句的连接。英语从构词、构语、构句到语段的连接都要偏重于使用形式或形态因素, 句型结构严谨。汉语则“意合”重于“形合”, 主要指汉语一般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 而是借助语序、总体意义、逻辑联系实现构句。汉语句式的结构形式松散, 意义集中。

二、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的表现

1. 英语“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句, 注重显性接应 (overt cohesion) , 包括使用以下手段。

(1) 形式连接词, 如关系词和连接词。

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如who, whom, who 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等, 而连接词则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如and, or, but, yet, so, however, as well as, when, while, since, unless等。

例2.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 (方梦之, 1997:9)

例3.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If you fail to enter the tiger’s den, how can you get the tiger cub? (同上)

例4.拿近点, 我好看得清楚。

Bring it nearer so that I may see it better. (同上)

(2) 介词或虚词。

据G.Curme统计, 英语各类介词共约286个, 介词是英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 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例5.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 外圈红, 内圈紫。 (钱莉绚, 2005:63)

英语多用名词、介词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 动词可以排列在一起, 通过意义联系起来。 (程相文, 1998:27-29)

例6.Marion looked up at him with hard eyes.

马里恩抬起头望望他, 眼光冷酷。 (钱莉绚, 2005:63)

(3) 形态特征。

英语中有很多形态变化形式, 包括词缀变化, 动、名、代、形、副词的形态变化 (如性、数、格比较级时、体、语态、语气、人称等) , 保持前后一致关系。这些都是英语“形合”重于“意合”的必要机制。

2. 汉语“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或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意隐性连贯 (covert coherence) ,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 以神摄形。汉语“意合”法有如下手段:

(1) 语序。

汉语习惯于顺序思维, 不习惯于逆序思维和混合思维, 典型的顺序是先因后果, 不习惯于先果后因。在叙述动作、时间时, 汉语通常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小句排列起来, 关联词常常省略。

例7. (因为) 她不老实, 我不能信任她。

例8.人 (若) 不犯我, 我 (则) 不犯人。

上例7中关联词“因为”、“所以”隐去不说, 例8的假设关联词也隐去不表。除此之外, 汉语流水句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例9.不一会, 北风小了, 路上浮尘早已刮净, 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 车夫也跑得更快。 (鲁迅《一件小事》)

(2) 对既有叙事部分, 又有表态部分的句子, 汉语按照逻辑顺序, 叙事部分通常在前, 表态部分在后。

例10.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 上头笑着, 脚底下就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她全都占了。 (曹雪芹《红楼梦》)

叙事、表态排列顺序在汉语句法结构上自然连接在一起, 如上句, “她”的种种恶态依次叙述, 结述部分就是“她全都占了”。申小龙对陆文夫小说《井》的统计说明, 主题句占到全文句子总数的49.6%。

(3) 汉语还利用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修辞手段, 省去一些逻辑上的关联词, 词句整齐、匀称。

例11.他不来, 我不去。 (可以说“如果他不来, 我就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例12.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这样的句子隐含了条件关系, 按照逻辑顺序, 通过意义上的连贯, 构建整句。

(4) 汉语喜用人称主语, 英语喜用物称主语。

例13.这部小说总算译完了。

This novel has been at last translated.

例14.搞得我心乱如麻。

It made me upset.

三、对翻译的启示

理解汉英“形合”、“意合”的差别对翻译的意义十分重要。结合转换的具体需要, 英译汉就应该注重意合手段, 汉译英就应该注意形合手段。

1. 汉译英。

汉译英时, 要把汉语的意合句式译成英语, 就一定要找到适合的连接形式, 把源文中的最重要的信息装入目的语主句, 次要信息装入从句, 并填加形式标记或连接词。

例15.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张培基译)

例16.姐姐在机场等我, 我得去接她, 我不去她会生气。

My sister is waiting for me at the airport, so I must go to meet her.If I don’t, she will get angry. (转引自冯巧妮、贾德江, 2005:92)

例17.不一会, 北风小了, 路上浮尘早已刮净, 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 车也跑得更快。 (鲁迅《一件小事》)

Presently the wind dropped a little.By now the loose dust had all been blown away, leaving the roadway clean and the rickshaw man quickened his pace. (杨宪益、戴乃迭译)

2. 英译汉。

英译汉时, 源语中的显性衔接手段在汉语中不再保留, 所以英语中的连接词常被省略, 但是语序就成为语义表述的重要手段, 注意使用意合手段来转换源语语篇。

例18.What humiliation when any one standing beside me could hear a distant flute that I could not hear, or a shepherd singing, and I could not distinguish a sound! (Beethoven)

站在我身旁的这个人可以听到远处的笛声, 而我却什么也听不到, 他可以听到牧人的歌声, 而我却分辨不出任何声音来, 这一切是一种多大的羞辱啊! (刘宓庆译)

例19.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 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 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 当时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 有的丧失了生命。 (钱莉绚, 2005:63)

此外, 由于高度的形式化和严密的逻辑性, 英语中的长句比比皆是, 而汉语则多短句、流水句。所以, 在英译汉时, 长句通常被拆成短句, 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0.In August 1946, on my fifth trip through China, bound for my Moscow home but not in haste, since my husband had died in the war, I came to Yanan.

一九四六年八月, 我在回莫斯科家的途中, 第五次路过中国:由于我丈夫已在战争中牺牲了, 当时我并不急于回去, 就到了延安。 (冯巧妮等, 2005:93)

需要补充的是, 以上原则只属“一般原则”, 仍有许多例外。例如, 当英语作为源语是口语形式时, 有时不但不可省略, 反而要添加连接词。这表明, 目标语中连接词的增减需要与具体的语境联系起来。而且,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 在确立衔接和连贯关系时, 还需要考虑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共有的 (或假设共有的) 文化背景知识。

四、结语

虽然英汉语存在原则性的差异, 但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 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相反, 不论形合还是意合都是组句构篇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中也有意合, 如“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同样的, 汉语中也有形合。这只是一个量的问题, 而非质的问题。此外, 同一语言中的不同文体, 形合、意合的程度也不相同。例如, 文学作品中的显性连接词比口语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由于篇幅有限, 本文只对英汉语中的一般衔接手段作了粗略的比较。为得到更真实可靠的结论, 还应综合分析各种衔接手段。可见, 对“形合”、“意合”的研究还远未完结, 需要我们作出更深刻、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程相文.汉英造句特点的对比研究[J].汉语学习, 1998, (5) .

[3]方梦之.谈英汉对比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1999, (3) .

[4]冯巧妮, 贾德江.形合、意合的英汉对比与翻译[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5]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6]钱莉洵.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之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7]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8]杨自俭,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 篇3

大家常说的汉语式英语就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英汉语言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所以,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鉴于此,我将其差异方面的知识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英语的屈折语现象

①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语态、动名词、不定式等的变化。)

②名词单复数的屈折变化

③代词的屈折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

④比较形容词的屈折变化

⑤词性的变化

二、英语冠词现象

由于汉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在使用英语冠词方面会因此受其累,常常缺乏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冠词是英语句子里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英译汉时,“the”或者省去,或者用指示代词表示;反之,在汉译英时,就要在需要的地方加用冠词。

例 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误】I am teacher and you are student.

【正】I am a teacher and you are a student.

三、连词的用法不同现象

在英语中,有了“因为”就没有“所以”,有了“虽然”就没有“但是”,二者只能有其一,而在汉语中二者皆有。

例 因为我们有同样的爱好,所以我们是好朋友。

【误】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 so we are good friends.

【正】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 we are good friends.

【正】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

四、英语一致现象

(1)主谓一致

主语和谓语动词应保持数和人称上的一致,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则没有这样一致性,即无论主语的人称和数如何,动词形式都没有变化。

例 现在,这个男孩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英语。

【误】Now the boy want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

【正】Now the boy want s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

(2)称谓一致

例 史密斯一家人尽力让我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误】The Smiths did his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

【正】The Smiths did their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

(3)主从句中的时态一致

一般来说,从句的动词时态与主句的动词时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主句中用过去时,从句一般也要用过去范畴的时态。但是如果从句表达的是一种真理或客观事实,仍使用一般现在时。

例 他告诉我他明天将去北京。

【误】He told me that he will go to Beijing tomorrow.

【正】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omorrow.

五、逗号的作用并非完全一致现象

逗号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作用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英语要表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时,绝不依靠逗号,逗号不能把两个简单句连接起来,而是借助连接词。缺少连接词,英语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和逻辑就会发生混乱。

例 今早很冷,午后说不定会下雪。

【误】It is very cold this morning,it may snow this afternoon.

【正】It is very cold this morning. It may snow this afternoon.

【正】It is very cold this morning,and It may snow this afternoon.

六、词序不同现象

(1)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表达的顺序不同

①英语句中同时含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时,应先说地点状语,再说时间状语。

②英语句中同时含有多个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时,应按时间或地点单位的小、中、大的顺序排列。

例 在10月1日星期五早晨

【误】On October 1, Friday morning

【正】On Friday morning, October 1

(2)人称表达的顺序不同

英语中习惯把别人放在前面,而把自己放在后面,表示谦逊。例如:You and I; He and I; My parents and I,而汉语通常说:我和你;我和他;我和我的父母。但是在承认错误时,英语往往把I放在其他人的前面,以示勇于认错。

例 去年,我和我的父亲一起去北京。

【误】I and my parents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

【正】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endprint

(3)定语表达顺序的不同

在英语中修饰不定代词的形容词要后置,而在汉语中要前置。

例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误】I have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正】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七、句序不同的现象

句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英语与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1)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 我经常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After I often have my dinner, I go out for a walk.

I go out for a walk after I often have my dinner.

(2)英汉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而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是“因”在前,“果”在后。

例 由于天气很好,我们决定去游泳。

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go swimming.

八、英语和汉语在组织句子的方法上不同的现象

英语和汉语在组织句子的方法上有很大差异,汉语是按语意来组织句子,而英语是按语法结构来组织句子。

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正】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篇4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成语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髓与缩影,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态势等密切相关.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语和英语就是如此.由于使用汉语与英语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十分显著,导致各民族在成语所使用的意象、含义和用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本文试从这一问题出发,探讨英语成语的汉译问题.

作 者:刘玉娟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2008 29(5) 分类号:H3 关键词:成语   比较   翻译  

汉语翻译英语 篇5

第八单元

第49面3a------九班的学生在学校旅行中玩得很开心。他们去蓝水水族馆玩了一天。首先他们参观了游客中心,并看到了一部关于鲨鱼的电影。然后他们观看了海豚表演。那以后,他们去了露天水池,看见了一只大章鱼。午饭后,他们去了礼品店,买了许多礼物。最后,他们很累但是很快乐,他们乘公共汽车回到了学校。在那天结束时,科学老师非常高兴,因为班长在旅行之后清扫了公共汽车。

第51面3a

亲爱的汤姆:

你的休息日过得怎么样?你的野营过得愉快吗?我过得不是非常愉快。我看望了我的堂兄弟姐妹。下了一整天雨。上午,我待在屋里看录像,玩电脑游戏和看书。下午,马丁叔叔将他的一些旧东西放在院子里进行一次庭院旧货出售!然而,没有人来到出售现场,因为天气太糟了。幸运的时,我们带了雨伞和雨衣,因此我们没有淋湿。

望尽快见到你,尼克

第51面3b

亲爱的尼克:

谢谢你的来信。我很遗憾你没能愉快地度过休息日。我的休息日令人兴奋。我去了英国,参观了伦敦塔。从前它是一座监狱。我们看到了大本钟。我买了了许多纪念品。那真是非常有趣的一天。不久再见。

你的,汤姆

第九单元

第57面3a-----著名的中国钢琴家,李云迪,一直喜爱音乐。他于1982年出生在重庆。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子的时候,他就能哼唱歌曲和有难度的乐曲。在他四岁时,开始学习手风琴,在七岁时他开始学习钢琴。2000年10月,李云迪参加了在波兰举办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他赢得了他所在小组的一等奖。他也是在大奖赛70年历史中第一位获此奖的中国钢琴家。

第十单元

第61面3a-------我的理想工作

当我长大时,我将要做我想做的事。我将去有趣的地方。巴黎听起来像是一个我能喜欢的城市。在那里有许多艺术展。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那么我将怎样做呢?首先,我将找一份兼职工作,工作一两年,并存一些钱。然后我要成为巴黎一所艺术学校的学生。同时,我将学习法语。接下来,我将要举办艺术展,因为我想要变得富有并且想为我的父母买一所大房子。我也想周游世界。有一天,我将隐居在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

第63面3a-------新年计划调查结果

我们收到有关读者的新年计划的1000多封来信、传真及电子邮件。许多读者打算今年在学校要更努力地学习。许多读者要去参加体育活动。有些读者打算多吃一些蔬菜。还有一些读者打算学习一种新语言。有些女孩子打算多做一些运动来保持健康。有些父母打算学习他们的孩子在校学习的课程。他们想更好地与孩子交流。一位老妇人打算辞职而且她想在中国找一份语言教师的工作。

第十二单元

清晨立志汉语翻译 篇6

是啊,是啊,是啊,这是新的一天,这是一个不同的一天,这是光明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开端你的生活,开始在那里你会作出新的desicisions,采取新的行动,结交新朋友,和你的生活完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你心灵的眼睛,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的东西你想,你的步打算的关系,你渴望发展,渴望你的立场达成。

你可以听到你的laughters的喜悦和幸福的一天,一切都发生在您的梦想。

你可以看到笑脸对周围的人时,你的魔力时刻罢工。

你可以感受到你的脸越来越红,你的心是击败快,你的血液是急于所有你的身体,以每一个角落,你的!

你知道这一切是真实的,只要你有信心,热情和坚定的!你有信心,你有信心,热情和坚定的!

您将不再害怕作出新的声音,显示出新的面部表情,你的身体用新的方式,接近新的人,并要求新的问题。

你将生活每一天的生活与绝对的激情,你会显示您的激情通过你说的话和您采取的行动。

你将集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的最重要目标life.You您将永远不会屈服于挑战的困难。

你将永远不会动摇你的追求excellence.After,你是最好的,你应该得到最好的!

正如你教练和朋友,我可以向你保证的大门向所有的最好的事情在世界将开放给您,但关键的大门是在您的hand.You必须做你的一部分,你必须忠实地按照你的计划并采取行动,你的计划,你必须从没有放弃过,你绝不能fear.I知道你必须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做到这一点,你会做到这一点,你会成功!现在,立场坚定,身材高大,握拳,让兴奋,喊出来:

我必须这么做!我能做到这一点,我将做到这一点,我会成功!

我必须这么做!我能做到这一点,我将做到这一点,我会成功!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汉语言文化 篇7

1 翻译与文化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 不仅涉及语码之间的转换, 还需要在文化之间进行重构与磨合。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诸多差异, 作为文化载体的电影片名自然反映出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而奈达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认为, 翻译应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名在音、形、义等方面尽量达到精神、事实、意境的对等, 最终应该使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上基本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 讲究“和”与“中”, 强调人的内在修养而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 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表达崇尚优雅的意境, 追求平衡统一, 注重人文性。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的一般观众对异域文化日益了解, 越来越多的电影片名被直译或音译出来, 但是译者在翻译英语电影片名时, 只有充分感知中国观众的感受和体验, 从音韵节奏、形态结构、语义表达等方面考虑其特有的文化特征, 做好文化之间的结合, 翻译出来的片名才能符合汉语言的文化审美情趣, 被大家津津乐道。

2 汉语言文化特征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反映

(1) 音韵节奏上反映的汉语言文化特征

在翻译电影片名时, 为了达到音韵节奏上的效果, 汉语很少采用英语中常用的头韵法, 而是常通过重复同一个汉字来产生汉语的音韵节奏感, 如Mission Impossible《碟中碟》, Goodfellas《盗亦有盗》, Dumb and Dumber《阿呆与阿瓜》。此外, 叠韵和叠词也经常在片名汉译中应用, 如Halloween《月光光, 心慌慌》, Charade《谜中谜》, The Sting《骗中骗》。尽管这些译名在音韵节奏上所采用方法不完全相同, 但都符合汉语的发音特点, 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统一、和谐的文化精神。

(2) 形态结构上反映的汉语言文化特征

由于汉语言表达追求含蓄、对称、和谐之美, 因此电影的中文译名常以四字表达的形式出现。这和汉语中常使用成语有关。成语的语言特征就是结构严谨, 发音匀称悦耳。例如:Cleopatra译为《埃及艳后》而不是《克利奥帕特拉》, Shakespeare in Love译成《莎翁情史》而不是《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In Their Teens译成《豆蔻年华》而不是《在他们青少年时期》, 更多的例子还有Top Gun《壮志凌云》, Entrapment《将计就计》, Oz:The Great and Powerful《魔境仙踪》,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Casablanca《北非谍影》, 这样的译名形式上结构平衡, 读起来朗朗上口,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3) 语义表达上反映的汉语言文化特征

英语片名常采用那些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要素, 如重要的人名、地点或能表达关键线索的词。这种倾向反映了西方文化中重分析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整体、轻局部的思维方式使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那些有概括性的片名, 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 译者多用能概括整体事件和主旨的片名, 电影Ghost若《鬼》会被多数人误以为是恐怖片, 但根据本片主题概括译为《人鬼情未了》则贴切多了。更多的实例还有: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Casablanca《北非谍影》、Washington Square《华府艳遇》、Up《飞屋环游记》、French Kiss《情定巴黎》等。这些译名都反映出汉语表达中强调概括总结的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艺术表现的诗意之美。由于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的不同, 英文片名一般比较简单明了, 但汉语片名则更倾向于表现浪漫情怀、幽怨哀愁, 因此文言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被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例如, Twilight《暮光之城》中的“之”, Shakespeare in Love《莎翁情史》中的“翁”, In Their Teens《豆蔻年华》中的“豆蔻”都使片名更加简洁, 别有一番抒情的韵味。此外,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也常被借用来翻译片名。例如,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源自《诗经》中的《关雎》。文言文形式的运用给电影译名带来了浓郁的中国艺术品味, 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 从而提高观影愿望。

除了诗意之美, 意境之美也是汉语表达所强调的。由于语言表达的中西文化意象上的区别, 决定了在翻译片名时还需考虑到汉文化不同于英语文化的审美习俗, 必要时需重构文化意象。例如, Rebecca若直译为《吕贝卡》,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没有意义, 但译为《蝴蝶梦》意境贴合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梦蝶论”, 为大众所接受。Bathing Beauty被译为《出水芙蓉》则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蓉美丽动人的文化意象, 再如在Die hard《虎胆龙威》、The Red Shoes《红菱艳》、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Fantastic Four《神奇四侠》的中文译名中都能找到中国观众熟悉虎、龙、仙、蝴蝶、侠客等文化意象, 这些倾注了浓厚中国文化情感的电影译名不仅表达出了影片的内容和类型, 也与中国文化意象契合, 增强了片名传达出的意境之美。

3 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商业交流的一个内容, 是一种翻译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这就要求译者既需遵循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 又要常作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因而, 除了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外, 译者更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能力, 深入挖掘汉语言的文化传统, 在翻译时充分考虑音韵节奏的铿锵之美、结构形式的均衡之美以及语义表达的意境之美, 这样才能让电影译名雅俗共赏、文情并茂、令人难忘。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黄慧.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

[3]何焘.关于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 2010 (4) .

[4]韩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关照[J].电影文学, 2013 (20) .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汉语翻译英语 篇8

关键词:明喻;对比分析;翻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01-01

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善譬的惠施关于比喻的作用有这样的论述: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这是对比喻作用最概括的说明。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比喻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明喻/simile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了解汉语明喻和英语simile的异同和互译原则,对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在理解英语原文及其内涵乃至翻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一、Simile

1、描写型明喻

这种类型明喻的特点是: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简洁的措辞生动地描写人物、事件。请看下面一些例子:例:know it helped put me at ease when I(本体) felt like (喻词)the new kid at school (喻体)at my first economic summit in Ottawa in 1981. (Ronald Reagan: My Heart Was with Her)用“the new kid at school”描写“I”当时的紧张不安。

2、说明型明喻

这一类型明喻的特点是通过简单具体的形象说明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过程。例如:

This very week the Governing National Party had voted to open its membership to blacks,an organizational turnaround(本体)analogous to (喻词)a P. L. O. recruitment drive among Jews(喻体).(Donald Woods).这种两对关系的对照,另有一个简洁的明喻结构:A is to B {what or as} C is to D。

3、启发型明喻

启发型明喻的特点是通过暗示性的联想(suggestive association)启发人们洞察深层的内涵。所设的比喻不一定能直接理解,须经思索,方能豁然,有一种言近意远的效果。例如:Willy Loman is a myth,and his brother(本体)returns,as it were(喻词),almost from the dead(喻体)Hes another myth,Will can barely remember his mother.Its as though he were dropped onto the earth from an eagles wing.(Arther Miller)

二、Simile和明喻的英汉/汉英互译

1、英译汉

(1)直译法

Simile和明喻在英语和汉语修辞里有着共同的特点,在翻译时,可利用其共同特点,用译文中相互的喻词来译原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喻词,即这两种修辞的互译多采用直译的形式,因为Simile和明喻是非常相似的修辞格。

例:I had never before seen the sense of being oppressed, bursting forth like a fire.(我从未见过被压迫的意识像火一样迸发出来的情景)。(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注释:这段话节选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作者叙述莫耐特医生听完那被贵族老爷刺伤的男孩悲愤地控诉时的感叹。其中bursting forth like a fire 是一种生动、形象化的描述。

(2)直译加意译法

此种翻译方法是,保留比喻形象,但带有一定的解释和引申。

例:Too many professionally prepared resumes read like a pitch from an old snake-oil peddlar.(雇请职业枪手代写的履历念起来往往都带有老式江湖郎中的推销口吻)注释:snake-oil(蛇油)指江湖郎中所卖的万灵丹,以次比喻代写的履历,含有“假货赝品”的意思。pitch是resume的喻体。原意为定调的基音,联想到高嗓门,转义为“大肆宣扬”。同句子中peddlar(街头小贩)呼应,使读者仿佛听的见他声嘶力竭的叫卖声。所以pitch一词用的非常精彩。

(3)套用法

即用汉语中现成的比喻或表达替换喻体。

(4)意译法

即去掉原文中原有的比喻形象的方法。

2、汉译英

在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转换等方法。

(1)直译法

例: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地方去。

(吴强:《红日》)(Rippling crystal streams stretched away in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towering bluffs like the beautiful streamers of a fairy maid.)

(2)意译法

原文比喻的形象在译文中难以再现或不合乎译文习惯,传神达意也较差时,正好舍去原文中比喻性词语所用的形象,保留原比喻的含义,舍形求意,采用意译法。

例:脱掉棉衣换上春装的人们,好像卸下了千斤重载,真是窜跳觉得轻松,爬起卧倒感到利落。(冯志:《敌后武工队》)(With their heavy winter clothing changed for lighter spring wear they could leap or crouch down much more freely and nimbly.)

译文中用修饰词heavy(笨重)、lighter(轻便),含蓄地表达了原文“卸下重载”的含义。

比喻是英汉语言中运用广泛的修辞手法。西方对于比喻的论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而我国最早出现比喻的是《诗经》。比喻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要揭示事物的特征,把所说的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数控铣床外文翻译(汉语) 篇9

视觉辅助数控铣削加工轨迹的生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工业发达国家花了大笔的钱在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创建一个新的模型。在现代制造系统,数控技术的关键技术,结合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比如集成先进的、高精度、高效率、灵活的自动化等特点,制造业灵活的自动化、集成、智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经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特殊的闭环控制模式为通用的实时动态打开所有的闭环控制模式。在综合的基础上,CNC系统的超薄、超轻;聪明的基础上,综合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其他技术的学科,数控系统以实现高速、高精度、高效率控制、自动处理可以修改调节补偿和参数进行在线智能故障诊断和治疗的网络基于CAD / CAM和数控系统集成为一台计算机网络,使中央政府集中控制该集团的控制过程。

长期以来,数控系统为传统封闭式体系结构,但只能作为非智能数控机床控制器。基于经验的过程变量是预先固定参数的形式。处理前是由专人或通过CAD / CAM及自动编程系统编写实际的处理程序。CAD / CAM与数控系统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是一个封闭的数控开环执行机构。在一个复杂的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的加工过程中,加工刀具的构成,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刀具路径,切削深度,走刀次数和粗糙度等其它工艺参数,并不是在外部干扰和实时动态随机因素的环境情况下得到的。不能通过随机修正反馈控制系统的CAD / CAM的设置数量。这反而影响到数控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显然,传统的固定数控系统的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数控到更智能化的控制变量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数控技术的潜在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CAD/CAM软件是一种网状交互型的计算机编程系统,它用来检测、处理和控制数据流的制造。在今天现代技术广泛的依靠于像具有初始图形交换规范标准与自动化路径规划模块(IGES)的整合。这种集成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系统的通用性。对制造系统的各个方面的整合提供了系统的整体自动化。

机器视觉系统是用来生成数控代码,以帮助解决铣削任何平面多边形的一部分。视觉系统有助于捕捉一个多边形对象的图像。通过基于简单的图像处理规则的软件执行计算图像被解码成边和顶点。然后软件把控制信息传递到路径规划模块。此模块选择最有效的刀具路径,生成零件程序来铣削零件。本文介绍了该算法的详细描述及其应用开发环境。

视觉辅助数控铣削加工轨迹的生成

实体存储数据。这个数据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例如,一个多面体是通过捕捉这个多面体的表面形状来形成的。这些表面形状的数据是通过把它们分割成边存储起来。这些边是通过形成它们的点来进一步定义的。顶点是根据它在坐标轴上相应的位置和方向存储的。因此,一个完整实体的数据是根据它在空间的几何规范来存储的。因此,IGES涉及到以计算机为导向的产品的定义,并且处理CAD和CAM。

以IGES格式存储的数据可以形成许多CAD / CAM应用的输入。现代技术广泛的依靠于这个标准和自动生成程序的路径的结合。现在有许多刀具路径生成机器对象方案。这些CAM软件套件主要是离线工作的,主要用于生成数控机床所加工的物体的部分程序。路径规划模块提供给用户一个高效率的路径规划工具来产生高效率的数控代码。路径规划模块所需要的唯一信息是被加工零件的几何特征。

这些路径规划模块应该是尽可能通用而且必须灵活。因此,路径规划模块应该遵守优化加工策略的相关规则。面铣刀,有两种类型的路径生成策略:楼梯铣床和窗口,如图1所示,这两种技术在工业中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虽然有效的路径规划是可行的,最优路径规划在文献中并不是那么明显。

硬件/软件结构

图像采集与处理,一个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视频采集系统,用它可以获得表面是平的铸件表面上的多边形的图像。视频采集系统如图2所示。视频采集系统包含3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摄像机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和一个视频接口板。视频采集系统是基于个人电脑眼系统的IBM个人电脑的一部分。

图像是二元阀值的(在一个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图像)。使用已知维度的条纹估计换算系数来完成前定标。该对象的边界像素被鉴定为检测对象的边缘。一个二维的边界走技术被用来编码对象的边界。霍夫变换技术被应用于识别该对象的边缘。这些边交叉口通过使用Cramer规则而获得,因此,对象的顶点就被破译了。边界框是用来确定有效的边缘交叉(在同一时间采取两个,按顺序)。该图像采集和处理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并解释了文献中其它地方。在这里只提出了一个总结以便于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数据的组织。根据零件的面、边和顶点获得了零件的几何信息之后,这些数据信息被组织在一个IGES格式类型的文件之下。通过视觉系统获得输入工作,路径规划模块就产生了。实体的一个面上的数据在同一时间获得,这个面被

视觉辅助数控铣削加工轨迹的生成

交流伺服系统,是同时提高机器的动态和静态特性的有效措施,高速度高精密机床已大大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

柔性包括两个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灵活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方式设计,功能覆盖广,可切割性强,易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灵活性,随着根据控制系统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要求,材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动态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性能。

复合材料和多轴加工,以减少对配套的复合加工为主要目的的处理时间,并朝着多轴,多功能的系列产品的开发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复合刀具技术是指在一台机器上的工件在一次装夹的过程中,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措施,完成多工序,多面加工的复合。

功能方向的发展

用户接口是图示的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和用户接口之间的用来对话窗口。由于不同的用户界面的要求不同,从而大用户界面的开发的工作量很大,这是用户界面软件发展到最困难的一部分。目前互联网,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和多媒体技术,对用户界面的可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形用户界面大大方便了非专业用户使用,它可以进行窗口和菜单操作,易于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动态三维彩色图像,图形,仿真,图形蓝图,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均可以实现。

上一篇:英文图纸技术翻译下一篇: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