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024-08-08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共8篇)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发展和生存,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只有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今后激烈的意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面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组织领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一支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领导机构,有利于凝聚广大教职工,有利于协调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备、教、辅、批、考、评、奖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制度和质量标准。这些制度不仅使教学工作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有机的渗透到各学科所有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之中。这些制度应整理汇编发至每位教师手中,使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教师主动、自觉的将教学质量扎扎实实落到各自教学活动中去。以制度管人,实行民主管理,可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性建议,对学校领导和办学实行民主监督。

三、施目标管理,完善教师业务跟踪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使得学校复杂的工作体系能够沿着管理目标的轨道“令则行,禁则止”,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转,使学校的工作纲目清晰,政令畅通,管理更加到位。

建立教师业务跟踪制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证据,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是教师师德、教学、教研、继续教育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真实而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脉络,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加大常规抽查力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各校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但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有质量,学校才能生存。有高质量,学校才能发展。

深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明确学校各教学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考试、听、评课、集体备课等)对教师的要求。完善师生评价细则,狠抓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加大常规检查力度,除定期进行检查外,便应加大平时的常规抽查力度,踏实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各种临时抱佛脚现象,及时掌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不断调节教学策略。

五、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的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职工研形式,是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积极倡导教学研究、教学法观摩、教学讲座、集体备课和随机听课制度的建立,通过教研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法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分折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及时与同教师交流、探讨、总结和反思,不断调节个人教学习惯、角色定位和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水平在以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六、大力开展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活动。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2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现在单独开设阅读课 (七年级每周一节) , 和在语文教学中体现阅读课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 要上好阅读课, 提高其质量, 首先必须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点:

1、要尊重学生阅读多样性的选择。教师要设法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

2、老师与学生能一起探究问题,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阅读教学中, 做老师的要能不断地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中, 能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3、要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如兴趣爱好各有不同, 知识基础和知识面各有不同, 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但总的要求不变, 即每一个学生都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兴趣, 逐步掌握一些有效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二.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

重视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才能有针对性, 容易提高学生阅读效果。因此, 老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 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心理。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有好奇心理, 加之生活阅历不多, 知识面比较狭窄, 作为老师来说, 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而要利用他们的心理, 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儿童文学作品。

2、注重研究社会环境对七年级学生阅读心理的影响。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老师不客观地去把握, 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也很难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武打类电视剧、网络游戏, 很容易吸引他们, 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阅读教学老师很好加以引导, 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阅读上, 就能多读些有益的中外名著。

三.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如果抓不好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就容易分化。在这阶段如果注意培养学生有持续稳定的阅读兴趣, 就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1、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老师, 在阅读课上, 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讲寓言故事 (如《愚公移山》) 、童话故事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来说, 就很能激发学生阅读中外故事类名著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 了解现实生活。让学生对国际国内大事, 对社会上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 并选择与他们生活接近的重要问题, 组织他们阅读、讨论, 让他们能有所领悟, 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希望通过阅读书报刊物来了解, 来认识, 来理解的愿望, 从而有了阅读的欲望。尽管了解是部分的, 认识是肤浅的, 理解甚至是片面的, 但当今书报刊物丰富多彩, 适合他们阅读的一定有很多。

3、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成功。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 老师要及时赏识他们的成功之处。如他们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 又能主动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 老师就要及时表扬鼓励。反之, 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不良问题, 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 指导他们去努力解决。

深入研究七年级的阅读教学, 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全面提高七年级的阅读教学质量, 是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为学生搭建好阅读的平台, 把语文阅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 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尽管我校七年级语文老师重视阅读教学,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对一些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好还缺乏专门研究。其实深入研究七年级的阅读教学, 有助于全面提高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3

课堂教学的成效又如何达到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中的学有成效,课堂教学就必须突出:实际、实用、实情、实在、实效。即: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学力实际,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要力求实用,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情,知识技能的传授要有针对性而实在,课堂教学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谋求产生实效。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谈谈课堂教学,通过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就能大致认识到一堂所谓的好课,会有些什么特征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活动,使这些特征得到了突出,那么,这堂课一定就是我们心目中所认定的好课。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广大教师的课堂教改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各种实践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良莠杂陈。有人认为,“二期课改”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学,自由地学。从课改的精神来看,这一点本没有错,但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中,我们时常看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课,大都循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思路:课前上网查资料――上课出示查找的资料――老师点拨几个问题――课后继续查找资料。于是乎,“二期课改”背景下的课,都变成了上网查资料的课。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来诠释“二期课改”,笔者认为是对“二期课改”要求的错误理解,起码是对“二期课改”“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意志、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产生了认识偏颇。

还有人认为,“二期课改”就是多拓展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多看多阅读。这一点也没有错,但错在有不少的教师将普通中小学校的课堂,变成了大学的文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查阅与阅读,甚至成了专家学者式的研究室,并自圆其说地美之曰: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于研究能力。于是乎,随意消减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甚而本来应该是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完全自学,无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特别是本身就学有困难的学生深感难上加难。笔者听过一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婴宁》,这是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上课老师把内容含量要用两课时才能上完的教学内容,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上完了,随后在课堂中与同学大谈儒、释、道的问题。对于此种上法,我不能苟同,课堂教学要求要精讲精练,而精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讲,更不能理解为不讲。特别是对于普通学校,同学们在学习上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还存在不少学有困难的学生,我想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怎么能获得好的教学实效呢?

通过以上两种想法的分析,我想通过对语文课的教学,谈谈对“二期课改”的一点看法。

其实,我认为不管是“一期课改”、还是“二期课改”,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内核,这就是——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不是文学课,也不是文化课,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它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方法上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

基于以上理念的考虑,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这样一些起码的教学环节:

一、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快速梳理出课文中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做到手中有课本,心中有文章。同时让学生细化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梳理出一条线索来,而不是丢开课本,做天马行空,任马无疆。

二、感受课文:

圈划出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对感受较深的句段作分析,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大义;

三、感悟课文:

分析课文主旨,用自己的话能大致阐释课文中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

四、拓展课文:

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说说所学的教学内容与上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何联系,用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可大致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五、迁移课文: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中的练习与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完成学习单上教师提供的练习及课本中的单元练习作业。

如果说,以上是关于课堂教学中关于知识技能的教学问题,那么下面再来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育人问题,这里把“知识技能”与“育人问题”分开,并不是说它们是泾渭分明,毫无关联的两个彼此独立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书与育人本身就存在内涵相融、互为促进、唇齿相依的联系,教书的目的就是育人,使人通过学习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人的素养,发展人的能力,这就是育人。这里把它们分开,只要是便于讲解而已。现面就来谈谈育人方面的问题:

(一)要落实德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等人文性的东西

教师是德育工作者,不管你是主动的、抑或是被动的,只要你作为教师走进教室,立于三尺讲台,德育的功能就天然的赋予了你,我们教师不是经常自己说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吗?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开展育人活动呢?首先我们要清楚,课堂教学的先行任务是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是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教育因子,以适合于学生学力基础条件,直接抑或是“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渗透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文知识培养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和追求。把德育始终贯穿在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落实教育方针,为培养接班人打下一定基础。

(二)要落实“双基”,即通过教学活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工具性的东西

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要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继而分析问题,从而达到促进思维的发展。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能区分多音字等问题,同时,教会学生领悟细节描写的内涵,它的作用是什么;插叙的概念以及插叙的作用是什么。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积累,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三)要落实指导学生“会读书、真读书、活读书”的能力

所谓真读书就是在课堂上真正教会学生“沉浸文本、细读文本、整读文本、深读文本、活读文本”的阅读真“功夫”。

“会读书”是指,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对文本的进行分析、推敲,继而理解和掌握文本中提出的问题。例如,仍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知道文本中写了什么(即了解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怎么写的(即知道作者写人用了哪些手法)、为什么这样写(即知道这篇文章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拿到写人为主的文章如何去阅读,拿到叙事为主的文章该如何去理解等。

“活读书”是教会学生打通阅读与写作的“经络”,真正做到“读为写服务,以写促进读”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力求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找到读和写的教学最佳“契合点”,让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写的精神。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4

一、抓队伍建设

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何谓优质的教师队伍呢?就是教师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恒心,有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要能驾驭课堂、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必须具备熟练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不是一个教师能完成的,需要所有教师的团结努力,成绩的取得是团体共同奋斗的结果。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教师的奉献精神,决定着教师的收获。所有教师齐心协力的奉献,是创造一个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前提

二、抓管理

规范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

(一)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的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二)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致化、条款化、分值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使每一个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学校有了健全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有了认真负责的检查人员,教师们工作就会日趋规范,教学工作就正常开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大家常说,向管理要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评价。评价的方式很重要,它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如果这根指挥棒偏离了方向,那么,质量也就不是有效的质量。

三、抓习惯

愉快地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延长儿童快乐的时间。为什么童年难忘?是因为童年快乐。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学习成绩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就能坚持住,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培根在谈到习惯时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或阻碍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一辈子受益。

要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这些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态度,强烈的集体荣誉观,团结友爱的精神,积极上进的思想意识。还有些具体的表现:如读书习惯、写字习惯、答题习惯、卫生习惯等许多个人行为习惯。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

四、有耐心、有爱心,讲奉献

有人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从事的教学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业,为了把我们的这项平凡的工作演绎地不平凡,我们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学的每个细节。有足够的耐心。

如平常就从抓生字、抓背诵、抓口诀、抓公式、抓概念、抓课堂知识点开始,夯实基础。这样抓每一个细节,形成习惯,孩子们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高。只有我们自己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才会润物无声。

同时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轻言放弃,有人说,培养人是需要花费心血的,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希望,每个孩子的内心,都需要我们去点燃,用我们真诚的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奠定他们的未来。

不是每个付出都能及时得到回报,如果每个人都去那么斤斤计较,我们就有可能会陷入一种个人主意的怪圈。作为教师无私的奉献是种美德。

五、培养兴趣,讲究方法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培根说的淋漓尽致了。

作为老师,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就学生来说,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言谈,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博学,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气质风度。老师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也会激发起学生奋斗的热情。在我看来,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让它一直保持,最终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学生习作上不去,无话可说,是因为语感不行,读得太少,积累得太少;我们的学生弄不懂题意,是因为读的太少导致理解能力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那将是学生一生最大的收获。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5

学校管理者研究如何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其主要途径也应该是在教学管理中发现问题——是什么东西、哪些因素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然后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xy中学是一所老牌子的单设中学,是最先一批创建成功的市级示范初中。牌子老,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传统;也因为牌子老,所以也有影响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陈规旧习和难以突破的固有观念。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y中学近几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在单设初中的中下水平徘徊,与近几年新创建成市级示范学校的众多镇乡初中,也不堪一比。近两年来,xy中学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教研课题,就是如何全面整体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问题求解模式的研究”,即在教学管理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近两年,我们主要发现、研究和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任何研究,首要的是对你所作用的对象的研究。我们首先从我们的对象——老师和学生开始我们的研究:

研究发现一:xy中学教师群体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固步自封,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原高中教师,镇中合并教师,学区内乡镇初中选聘教师,少量新分配的教师。情况:六十多个专任教师中,五十岁以上十六个,前几年有大量中青年教师流入高中校,很多教师一辈子在偏远的xy老区工作。典型观念:学生从小学上来,基础就太差,没法教得怎么好;我能选到向中来教书,我已经是佼佼者了;我以前是教高中的,哪个敢说我教得孬;我几十年都是这样教的,有什么办法。

思考:观念决定行为,认识不改变,不管你制度多么先进,管理多么严格,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校长观念转变了,还要班子成员转变,班子成员转变了,还必须绝大多数教师转变。

解决办法:

一、学习:集中学洋思,深入解剖洋思现象;把周前会变成学习会,必学一篇文章;学校领导做学习的榜样,营造学习氛围;督促学习思考注重学习效果,写体会评体会;

二、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到安县桑枣中学、梓潼潼江中学,县内石安中学、芦溪初中学习,与英语实验学校联合教研,找高手下棋。每次学习回来要专题研讨落实。

效果:教师观念得以转变,认识得以提高,有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内驱力。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制度和措施阻力大大减小。教师的学习风气,反思习惯,研究氛围逐渐在形成。

研究发现二: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太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生来源百分之八十是xy镇应在我校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每年收了少量教办辖区内较优生。而xy学区小学代课教师多,很多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0岁,由于中心校规模小,村小学生多。学生学习基础可想而知。

思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不等于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老师教好”,但应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念;我们不能把生源基础太差作为我们懈怠工作,甘于平庸落后的借口;抓学习,急不得,克服为抓学习而单抓学习,以减少师生休息时间,砍去德育活动时间(所谓的抓紧),以大量的作业,以无休止的讲练考来抓学习的错误作法,先从学生学习风气学习习惯抓起。

解决办法:

一、规范学习行为,从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按时交作业、书本文具勤整理,放规范,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等这些细小的习惯抓起。

二、创设学习氛围,通过各种竞赛表彰评比激励,国旗下讲话、成才演讲鼓励,教室文化校园文化熏陶,让学生在一种学习和竞争的气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让多数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起码不厌学,并逐步达到想学、乐学。

效果:偏远农村孩子艰苦朴素、想成才、能吃苦的精神得到发挥,学生学习风气浓厚。

研究发现三:xy中学有多年来分快慢班的传统,每年招生八个班,分四个快班,四个慢班。尽管后来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如把快班叫重点班,把慢班叫实验班、特长班、潜能班等,但其实质还是慢班、差班。据说这样分的目的,是为了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优生有利于提高升学率;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个年级找不够那么多信得过的老师,只好让那些能干的教快班,免得委误了优生。多年的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其实变味成了分层次放弃。同时还带来了如下困惑:

1、放弃了一半学生。老师放弃了,学生自己也放弃了。快班的学生全部升学,比率也不过百分之五十。放弃了的一半学生里本身有希望的变得希望为零,并且反过来影响和干扰另一半的学生,使希望为百分之百的另一半大大缩水。

2、由于分了快慢班,学校对教师工作很难评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公平竞争环境遭到破坏。分快慢班就像一张温床,优秀教师和不优秀教师都可以躺在上面自得其乐。

3、在关注弱势群体、讲究教育公平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

解决办法:平行分班,课堂教学面向大面积,从中差生抓起,在作业和辅导上照顾优生,学业评比和表彰上重看成绩进步幅度。

效果:教师更努力了,更辛苦了,经常教快班的教师再也不能躺在学生基础好的温床上睡大觉了,经常教慢班的再也不能躺在学生基础差的温床上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而自圆其说了。学校对教师的工作水平和教学业绩好评价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一把尺子量到底。各种成绩层次的学生都有比头,有奔头,班风更好了,学风更浓了。

研究发现四:很多老师教学就像拉车,不注重回头看,只管埋头拉,到了一个站,才发现这辆破车四处漏水,而这时已经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再回头去弥补。在教学中,不注意当堂知识的落实,不注意章节单元知识的及时反馈和过关弥补,到月考成绩拿出来时,才惊呼学生成绩好差,才发现平时教学的好多知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但这时要想把一月来所学知识得以弥补,谈何容易。差成绩就是这样教出来的!

思考:只有像洋思中学那样,精讲多练,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才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绩。

解决办法:学洋思,但不生搬硬套。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开校初,就由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单元章节检测计划。检测多少次,每次检测的范围,检测题的制订,检测后的补救等都要详细列出,按计划实施,教导处教研组按计划检查检测次数、检测题评改、知识补救等等情况。

效果:开始很多教师觉得麻烦,不理解不执行,执行不落实,学校加大检查考核强制执行,外出到做得好的学校学习,提高认识,教师尝到了甜头,质量提高,自觉执行。

研究发现五:教师教学水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同年级同科教师教学成绩差距太大;教师协作意识不强,甚至相互之间封锁保守,各人干各人的,教研活动时泛泛而谈,并不真心实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各班各科各年级各自为阵互不关心。整体成绩难以提高。

思考:教学工作是一个工作过程协作性、工作效果群体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一个班只有某一科好,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好,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年级好,都是无法从根本上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

解决办法:

一从考核评价上强力导向,促使一个班的各科教师,一个学科的各位教师,一个年级的各班教师,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主动协作配合打整体战。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考核的四个捆绑上:一是各年级教学质量与毕业班捆绑,以毕业班升学考试成绩在示范初中所占位次来衡量全校的教学质量,来确定全校人平奖金的多少,使全校各年级教师都关注毕业班,支持配合毕业班。二是年级各班成绩与年级总体成绩捆绑。三是一个班的学科教师成绩与本班综合成绩捆绑。四是一个年级的同一学科每个教师的成绩与该科年级总体成绩捆绑。

二是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集体”二字,主要是体现“共同”和“统一”两个特点:共同分析每一课、每一单元章节教材,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共同确定重点难点,共同拟定单元章节检测题和月考题。共同研究,一人执笔,使用时根据各自教学情况作小调整和发挥个人特色。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使用教案,统一单元章节检测和月考。

效果:考核上的捆绑促使教师放弃单打独斗恶性竞争,使一个班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学科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年级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学校成为一个整体。教师间自觉加强了相互交流沟通和相互督促。集体备课使同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成长,新教师和薄弱教师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远远掉队了。

研究发现六: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地方。

第一、以前多年的习惯是师生上十一天课,放三天假。第十一天中午一点开始上第一节,两节后学生放假。根据我一学期多的观察,我发现第十一天课,特别是下午一天开始上的那两节课,毫无效果。连续十天学习工作,师生身心俱疲,即将放假,学生归心似箭,第十一天的课,很多老师学生都是在应付。况且,国家法定该每周休息两天,这样一来老师少休息了一天,不给点加班费也是说不过去的,学校为此多增加了一笔经费支出。我还发现,过去上十一天课后放假,老师学生都觉得很累了,根本没有布置过假期作业,学生在三天长假里根本不摸书本,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措施:学生第十一天早上早自习后即放假,师生休息四天。每次放归宿假,各主要学科提前准备好布置适量的假期作业。学校把教师假期作业的布置作为每月教学过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教师把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检查学生的重要内容。

第二、过去多年一直是学生六点起床后洗漱锻炼三十分钟就上早自习,很多学生起床后睡意未消,早读时精神不振。过去晚上的三晚自习都排给任科老师辅导,结果任课老师都上成了自己的课,白天讲了晚上讲,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很少。

措施:时间调整为,早上六点半学生起床后,到七点半才上早自习,学生通过一个小时的洗漱锻炼吃饭活动,头脑清醒,精神振作,早读效果好多了,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充足了。晚自习第一节统一调给班主任守班,不安排给任何学科,让学生有了自由消化和钻研的时间。

第三、学校受以前办高中时的习惯影响,政史地生等科目除按课程计划排够课时外,早中晚自习还排了一至二节给这些科,使得主要学科时间比其它学校严重偏少。要解决这一问题,阻力很大。

措施:学校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外校经验,讲清道理,提高认识,把早中晚自习时间全部安排给了主要学科。

效果: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师生都感受到了这些时间方面的调整对工作、学习、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的好处。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6

抓习惯就是抓质量。

英国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或阻碍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一辈子受益。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证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务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培养一批得力干将,才行。

在这儿,我加入一个楔子。诸葛亮、李世民,大家对他们的名字都不陌生吧?如果要我们各位班主任选取向他们学习,不知你会选取谁呢?诸葛亮一生英明盖世,但因为他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结果呢?真给司马懿说准了,“等等吧,他决计活不长了!”果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国后继无人,很快就灭亡了。你看,诸葛亮空有惊天纬地之才,却没有培养后人。不仅仅刘禅没辅佐好,就是他看好的姜维也因没有锻炼只属二流人才。所以,才闹得身死国灭。而李世民呢?就不同了。他大胆起用人才,以人为谏,一大批人各司其职,帮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他总揽全局,悠哉游哉,一片太平盛世。所以我觉得我们身为班主任,就要像李世民那样,要培养人才,大胆起用班干部。

一开学,我班就设立了两套班委机制,实行两党执政。因为两党执政确实有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忙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

抓细节就是抓质量。

海尔集团的老总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从事的教学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业,为了把我们的这项平凡的工作演绎地不平凡,我们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学的每个细节。

当今,众多的专家们在喋喋不休地讨论:语文的内涵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该如何教等等。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身体力行者们最无理。而正因为我们的茫然一片,学生们在多元化的这天提笔忘字、别字、错字现象数见不鲜。我们在感叹之余,总是“遥想当年,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用什么先进的理论,可我们却鲜有别字。”

所以我们应静下心来,转换思路:平常就从抓生字、抓背诵、抓课堂知识点开始,夯实基础。这样抓每一个细节,构成习惯,孩子们的成绩必须会得到提高。

抓读书就是抓质量。

先不说什么“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单是培根一句话,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培根说的淋漓尽致了。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就学生来说,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言谈,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博学,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气质风度。老师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也会激发起学生奋斗的热情。在我看来,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让它一向持续,最终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学生一生最大的收获。我们的学生习作上不去,无话可说,是因为语感不行,读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厚的课外阅读中,从中吸取精华、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老师不仅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处处做出榜样。在课堂上,各类经典名著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你身上真切感受到读书的价值。相信学生会因你的博学多才而佩服你,“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中会有人因此而迷上读书。

心动不如行动。语文老师不仅仅要率先垂范,更要带领学生阅读经典,给学生朗读经典名著中的名段,让这些精彩的片断成为“诱饵”,相信必须会有学生因听得入迷而去寻找这些作品来阅读。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相信我们必须还记忆犹新吧,那就是说的魅力。当然,老师在阅读时要声情并茂,有感染力才能真正有效力。

逛书店。鼓励学生每周逛一次书店,只要去逛,就不怕学生不买,书店的氛围、书的香味会让学生慢慢地入迷。

同学推荐好书。每周安排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这会激起其他同学购买的欲望,同学之间看过后相互交流,心中的快乐是外人难以感受到的。

成立图书角。鼓励同学相互借阅,互换图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袁枚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讨论,但借人书总是要还的,所以不用担心他不看。

用好阅读课,大胆放课给学生读名著。教师坐在讲台上读,学生与教师应对面读,教师的入神阅读与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厚积而薄发,拓展了阅读面,作文潜力自然会提高。“考试是一条鱼,而我们培育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海,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获不到鱼?”

抓差生就是抓质量。

在目前任务制的大环境下,对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提出我的观点:差生决定成败!

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下很大决心改正错误,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表现得没有毅力,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这就要求我们对差生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

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差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课下开“小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还要坚持“跟踪辅导”。这样,他们必须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学习成绩也必须会提高。

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后进生是完全能够转变的。大家都明白,我们级部的六班两极分化,差生很多,让人发怵。王主任接任了一个半月,抓住了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到达了百分之百,教学成绩提高了一大截!当然,王主任的心血不言而喻。但是这个实例,不也就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成绩,就务必得抓住差生嘛!

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实践,我们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何搞活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7

一、音乐课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师资与设备有限

(1) 师资不够。一方面, 专业人员确实缺乏, 另一方面, 不会利用师资。 (2) 授课场地有限。开几门课, 意味着用几个场地。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学校不多, 即使有, 也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或舍不得用到音乐中。设备跟不上, 甚至开音乐鉴赏的基本条件也不具备。例如, 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音乐教室, 音响与电脑、教科书配套资料等不到位, 老师无法按要求上课, 只能另找其他资料应付了事。

2. 追赶时髦现象严重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受到重视,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音乐课件的确为音乐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却出现了过分依赖课件的现象, 甚至认为使用课件教学是一种时髦, 是体现授课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是评选一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 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就称不上一节好的音乐课。特别是公开课, 总觉得没有课件就对不起观众似的。于是, 课堂上出现了老师点击鼠标, 学生观看大屏幕的情况。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标准答案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 课堂中也没有知识的生成性, 学生更不需要多动脑筋, 教师很轻松的上完这节课, 仿佛是节很完美的课。试问, 这样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对音乐审美的体验能有多大呢?这种盲目夸大多媒体、依赖多媒体的作用, 不从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 造成了注重教学形式、轻视学习效果的本末倒置的结果。

二、音乐的教学方法

1. 发展音乐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势, 在音乐教学中, 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 久而久之, 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 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 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 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变刻板为生动活泼, 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 趣味性, 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 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 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 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 真正体现“乐” (音乐) 即是乐 (快乐) 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物, 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 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 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有这样一个游戏:小音符找家 (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中的人物, 美丽的小木屋上画有七个小矮人的形象, 帽子上分别写上了7个唱名, 学生分为7组, 各组分别戴着写有唱名的帽子, 音乐开始, 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 他们认真的听辨能力, 敏捷的反应着音乐的变化, 为取得优胜而高兴。这一教学现象明显地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 它融音乐训练、节奏律动、力度、速度、感知、情绪体验、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为一体。在自觉地, 主动地参与情况下, 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 培养音乐情感

情感, 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 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 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 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音乐审美活动, 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 在审美感知中, 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在《二泉映月》中, 阿炳对二泉的描绘, 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 情由景生, 这里的情, 是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 反过来又影响感知活动本身, “二泉”提供了感知的直感条件。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 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 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东西, 这样情景交融, 最生动地说明了情感在音乐审美中所起的动力和中介作用。音乐教学, 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 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

三、增加流行因素丰富课堂

1. 巧用流行音乐丰富课堂

可通过课本歌曲与流行歌曲在风格、内容、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对比, 激发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体验。如在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 为帮助学生体会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特点, 我让学生欣赏了《咱当兵的人》《运动员进行曲》等歌曲, 学生在步伐节奏乐曲中感受了歌曲的行进风格;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时候, 我就把歌手周彦宏演唱的通俗版的《茉莉花》以及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茉莉花》也让学生进行了学习和欣赏,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 同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 原来古老的民歌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也是非常具有时代感的, 古老的民歌又散发出青春和时尚的气息。对于这样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 老师在音乐课上与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并且引导他们正确地去对待, 无疑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通过分析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特色和风格, 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地欣赏音乐。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获得音乐鉴赏的基本能力。

2. 利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 往往望而却步, 敬而远之, 因此, 可将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家如:郭峰、刘欢、韦唯等和流行音乐如:《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引入课堂, 简介、点评音乐家, 推介、教唱流行歌曲, 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 将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精品联系起来, 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

另外, 温馨的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够起到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的效果, 如:黑板上画上一些跳动的音符, 钢琴上放上一束美丽的小花, 墙上悬挂音乐家的肖像或挂上一些常见的乐器, 这些都能给音乐课堂带来活力。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教学语言, 如, 音乐语言、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等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增加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在律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表演优美动作。它可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上课铃一响, 学生们在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音乐中律动进入教室, 兴趣很容易激发起来, 耳目一新。律动采用学生易掌握, 接近于生活的跑跳步、拍手、踏步、点步等, 跟着老师一起做或自编动作, 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接着用音乐问答的形式师生问好。低年级的发声练习曲大致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 本来有趣, 再加上一些律动, 如蜜蜂飞舞状、小狗跳起状, 使学生的兴趣盎然, 他们积极投入, 注意力特别集中。在一唱一动中, 掌握了发声所要求的呼吸与气息, 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 并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体验情感、激发互动,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逐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上海音乐出版社

如何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篇8

一、抓好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位出色的领导,应慧眼识“宝”,如同伯乐相马,选中班主任,将班主任妥善地安排到各个班级,而作为领导,也不例外,应该主动地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这样一来,班主任有旗帜,有楷模,产生一种上进心,一种凝聚力,班上工作搞好了,校风也就自然而然好了,这就为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与常马等同。为班主任的应该提高身价,不仅是精神上补贴,那更是物质的滋补,也就是评优选先在前,优先评职晋级、晋升,在岗位津贴上与科任教师要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这样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激烈的竞争意识,能者上、弱者下,学校班主任工作将越搞越优秀,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当然,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既是一门育人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只要我们的领导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二、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目标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使教师认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学校做到“有依有据、有章可循”的原则,认真做到“四要”、“六认真”、“八不准”制度和考核制度。责令行政人员搞好“一日三巡制度”,严格检查、记录、评比,这样逐步形成良好风气,教师有责任感,把教书育人当作神圣的天职,从而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爱生情,用爱心架起一座师生感情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既不能缺少教师的教,也不能缺少学生的学,在抓教学管理中,不能漏掉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对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大力给予助学奖励、奖学鼓励,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以激励化内在动力,对于在学习上无进取心、教师多次教育违规违律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协调让其复读或降低就读的办法,否则极少数的学生将会降低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将会受到诋毁。由此可见,要形成良好的班风,以班风和教风来带动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坚持四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学生、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为此,教师必须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下工夫。

1.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掌握好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构建好教材思路、学习思路,不仅要备教材、备方法、备教具、备提问、备板书、备作业设计,更要备学生。倡导应用好远教资源,收集好优秀、特级案例,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不断提高上课质量。

2.在上课方面,要求教师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业设计精当,强化技能训练,方法面向全体,重在两基,加强学生课堂力度思维,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采用谈话、讲授、综合、讨论等多种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力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

3.在辅导方面,教师应给予优生的特殊辅导,也就是偏难一点的,超越一点的,加深一点的,使其觉得有刺激、有进取、有信心地去攻克它;对差生更要给予特殊的优惠策略,上课多提问,使之觉得教师还关爱着他的成长。教师要多和差生谈心,了解其心理状况,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以闪光点为切入点,使之信心百倍地来到学习上,教师在差生辅导上更缺少不了耐心。

4.在考试上,强调“淡化期末,重在平时”的评价原则,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而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平时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即分析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而对于每次考试,必须作出详尽的考试和分析,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提高,让学生明白考试是服务于教学的。

综上所述,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校领导站在教师位置上多体谅教师,帮助教师提升素质,更需要教师点滴的进取、点滴的奋进,相信只要领导、教师、学生构建和谐氛围,共同营造有序的工作学习环境,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提高的。

上一篇:某银行X分行创新“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下一篇:爱国作文:国旗下的演讲稿-凝视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