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2024-07-07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共15篇)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1

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大家都说十五的月亮特别圆,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我以前没有赏月这个雅兴,可不知怎么回事,今天兴致勃勃,心想这下可以大饱眼福了。

这天,我早早地吃过晚饭,等着看圆月。妈妈在露台上早已准备好了月饼和水果。嘴馋的我看到香喷喷的月饼便想去拿,妈妈打了一下我的手,郑重宣布:“月亮还没出来,谁也不准吃。”我只好把手缩回去,盼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出现。

终于,那银盘似的大圆月终于出来了,它把大地映得像泉水那样柔和清亮。我拿起一个月饼,对妈妈说:“这下可以吃了吧?”“当然可以了,你这个小馋鬼。”我向妈妈吐了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急忙打开包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看了一会月亮,就坐不住了,不由想起中秋节的由来。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百姓。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来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上山打猎,遇见了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她将药藏进了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第二天后羿出去了,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家人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只好派人到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月饼及水果。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2

1. 激情导入 (有益、有效的环节)

那次听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 内容是举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那节课开始,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同学们,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颤巍巍地端着一盆清水请妈妈洗脚, 这情景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同学们, 这是一种美好心灵的体现,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 那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以“感恩”为话题, 写写自己与父母的事。

点评:教师以学生们熟知的公益广告导入课题,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达到了引发爱的共鸣的良好效果, 为本课教学的深入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 互动交流 (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先是组内同学互说, 然后学习小组推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交流。要求表达有条理、语言生动、表述的内容清楚。有的同学讲为父母端杯热茶, 有的同学讲为父母洗袜子、手绢, 还有的同学讲在“母亲节”为妈妈送康乃馨, 当爸爸劳累时为爸爸捶背……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因势利导, 又进行了情感调动: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 同学们是如此地孝敬父母, 用自己实际行动为父母献上了一份孝心。现在让我们再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边说边播放歌曲录音。

点评:互说、交流以及教师进行情感调动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所在。但是, 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引领, 使亮点不亮, 导致下面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3. 从叙到写出现“断层”现象 (问题显现)

教师启发: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写事的文章应写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现在请大家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听到的关爱父母的事情。

当真正拿起笔要写的时候, 我发现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有的学生把本子翻得哗哗响, 有的学生一脸茫然。20分钟后, 只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业。

点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训练, 使得从叙到写时, 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障碍。

二、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 教师应补充以下环节消除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断层”现象。

1. 将阅读中的体会、感悟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法的过程。当教师做好情感的铺垫后, 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叙事情节所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欣赏的某种描写方法将自己平淡的叙述变得更加生动。如, 引导学生将“妈妈那天下班了, 说累得很, 就坐在沙发上休息”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妈妈那天下班了, 进门就‘倒’在沙发上, 像一根软软的面条, 显得疲惫不堪”。

2. 出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借鉴。

由叙到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才能实现这个跨越。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师必须给学生出示数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掌握片段中的描写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3. 激励学生交流, 为学生搭设互动的平台。

初次脱稿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学生听, 让其他学生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对于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被评价的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评价的学生能看到别人作文中的精彩部分, 进而汲取精华为自己所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 二次修改, 鼓励学生追求作文的更高境界。

中秋之夜五年级作文 篇3

这天晚上是最热闹的一天,我们一家和大姨一家早早的就来到了姥姥家,随后就帮忙做饭。而我们孩子呢,就在里屋痛痛快快的玩耍着,一会你叫一声,一会我叫一声。开饭喽!随着大姨和妈妈的“一声令下”,我和哥哥妹妹就自觉的跑到厨房帮忙端菜盛饭。哇——真香!劳动后的果实就是美味嘛!我们几个大口大口的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吃完了,我就缓缓走进阳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知不觉的就想起了这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晚的月亮可真圆哪,那些远在他乡的人们看到了别人正和他的.家人热火朝天的聊着天,吃着饭,一定会感到万分羡慕,对自己的家人也会更加倍感亲切,所以我祝愿那些远在他乡的人们早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也像别人一样幸福快乐。我正陶醉在诗中时,妈妈却打断了我,说:“今晚的月亮特别圆,一会看看去!我非常高兴,终于能看到满月了!一定很壮观吧!于是,我就把哥哥妹妹也叫了下去。哎——我们等烦了,就回去了,希望月亮赶紧变成一个大圆盘。

中秋之夜五年级作文300字 篇4

还记得小时候,那时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爷爷早在我9岁那年就走了我和弟弟跟着奶奶在乡下住,我还记得很清楚的中秋奶奶在街上买了一组月饼(其实只有6个,因为没钱)一到晚上我们就吵着要吃月饼奶奶拿了两个出来给我们,我就问奶奶你不吃啊,她很慈祥的对我说你们吃吧奶奶吃过了你们吃不够的话我这还有,她又拿了两个出来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奶奶在一旁看着,那时一点也没想到奶奶是骗我们的我们一直在吃直到把月饼吃完,现在想起我才明白到奶奶对我们的爱和无私。

虽然今年中秋的月亮给乌云所盖,但我们在外游子的心依然是明亮的,就象往你中秋月亮那么明亮,我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棵洁净的美丽的爱家的心。

小学六年级作文:中秋之夜 篇5

今天,妈妈带我去西湖赏月。到了西湖,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断桥上人山人海,两旁座位都挤满了人,整个断桥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总算可以欣赏景色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随风舞动的柳树,柳树后面是一座连绵起伏的保俶山,曾经有一对联形容保俶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山上的景观灯一盏盏亮起来,树在灯光的映衬下五颜六色,美到无与伦比。

我们边走边看,有些累了,便在椅子上休息。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就如古人所言:“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亭亭玉立在西湖中的三潭印月,月光,灯光,湖光相交织,月影,塔影,云影互映衬,真让人流连忘返。

耳边听着妈妈讲她小时候吃月饼的趣事:小时候特别期待中秋节,大人会给小孩一个月饼,放在晒得到月光的地方,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吃。说是月饼吸收了月光的仙气,吃下去会特别聪明。真是神奇的月饼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天下所有的人都团团圆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今天,妈妈带我去西湖赏月。到了西湖,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断桥上人山人海,两旁座位都挤满了人,整个断桥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总算可以欣赏景色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随风舞动的柳树,柳树后面是一座连绵起伏的保俶山,曾经有一对联形容保俶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山上的景观灯一盏盏亮起来,树在灯光的映衬下五颜六色,美到无与伦比。

我们边走边看,有些累了,便在椅子上休息。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就如古人所言:“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亭亭玉立在西湖中的三潭印月,月光,灯光,湖光相交织,月影,塔影,云影互映衬,真让人流连忘返。

耳边听着妈妈讲她小时候吃月饼的趣事:小时候特别期待中秋节,大人会给小孩一个月饼,放在晒得到月光的地方,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吃。说是月饼吸收了月光的仙气,吃下去会特别聪明。真是神奇的月饼啊!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6

一、对“分数的意义”教学现实的追问

笔者听过多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课,有常态课,也有观摩课,尽管这些课上教师行为、学生课堂表现有较大差别,但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却大同小异。笔者新近对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计划决策和课堂交互决策作质性研究,以其中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为例,该教师的课堂情况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用语言(或具体分数)表示结果。即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学具,有糖果、棋子、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等。学生任意“操作”一个分数,教师再抽查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分物的过程和具体分数,比如“我有八个棋子,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四之一,用表示。”

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图示

在课前和课后的及时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教学决策主要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解读。教材(人教版)提供了四条信息(图2):(1)言语“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圆纸片、方纸片和线段图;(3)香蕉和面包,并附“每根是这把香蕉的”“每份是这盘面包的”的示范语言;(4)分数意义和单位“1”含义的描述语言。教师由信息(1)(3)(4)决策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动手操作并言语表述;由信息(2)和(3)决策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分实物”。也就是说,教师从上述信息中作出了两个推理和决策,一是视纸片和面包为起到等同作用的实物;二是视言语表述为分数意义学习的唯一路径。于是,便产生了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基于这种现实教学中并不鲜见的现象,通过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信息的意义及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我们不禁要追问:纸片与面包完全等同吗?分数意义学习只有“分实物→言语表述”的单一走向吗?

二、分数意义教学中的纸片:由实物走向模式

对问题“纸片与面包是否完全等同”,在了解关于分数及其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后便可明确作答。

(一)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

我们知道,分数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我们的孩子实际上很难达成认识和理解。除了分数本身比较抽象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引导学生建立一些能更形象、更全面说明分数意义的模式。

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有四个渠道可以建立: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范围模式对儿童来说是最具体也最容易操作的,整体(单位“1”)是一个范围,而部分是大小与形状的叠合。教师们通常采用这个模式进行分数学习的后续讲解,教师们最常用到的范围模式有圆形和矩形,其实三角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它们各自有些特点需要注意。圆形模式便于儿童发现整体却对部分较难理解,矩形模式易于儿童理解部分却难于理解整体,而三角形模式两方面都比较困难。

集合模式则用一个集合作为整体,如图4所示:

集合模式对于儿童理解分数有一定困难,因为他们连分实物都会产生一些困难,何况这种抽象的模式。不过,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渗透集合均分的思想,也可以渗透一个整体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别的物体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提供的学具中既包含糖果,也包含棋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教师不准备这样做,自己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教师对分数意义全面、完整的理解对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小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理解。面积模式包含了范围模式所涉及的情况,这个模式适合于较大儿童(四年级及其以上),图5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类模式。

由上可知,分数表达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则把这种关系和意义模式化,使孩子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直观、渐进和全面。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意识、找到并恰当运用这些模式,我们的教学也许会更有效。

(二)教材中具有“模式”功能的信息源

那么,教材中是哪些信息在提示我们要构建并运用模式作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的桥梁呢?

我们回到图2,结合上述的分析便不难理解,教材中呈现的线段图、圆纸片和方纸片,特别是纸片,除了是实物外,更重要的是兼具了“模式”的功能。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圆纸片和方纸片既属于范围模式也属于面积模式。如此的话,教材中的信息源除了“分实物”“言语表述”和“符号”外,又多了一个元素,即“模式”。

相对于以往对教材中纸片的认识,通过今天的讨论,纸片便“返璞归真”,兼具实物与模式的功能,其中,模式的功能似乎更富含教学的意蕴。通过对“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重新解读,纸片实现了由实物走向模式的角色转换,并将因此给“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构建“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

(一)模式的核心地位

在教材所呈现的四个元素,即实物、模式、言语和符号中,模式是联结其余三个元素的桥梁。

首先,纸片是面包、香蕉等实物平均分的模式化。模式是实物操作的数学转化,从实物走向模式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抽象、归纳并建立逻辑关系结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即模式化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真正的数学知识应当是关于抽象的数学对象的研究,而并非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量性属性的直接研究。所谓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走出了数学味。

其次,模式与符号和言语之间分别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即模式↔符号、模式↔言语、符号↔言语(经模式表象)。这样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在上述图形中,模式元处于中心地位。模式由实物操作数学化而来,形成“分数意义”抽象的研究对象,并为分数意义的学习提供直观材料和意义建构的载体。例如,平均分香蕉为4份(实物操作),将该过程模式化为平均分成4份的长方形纸片,该模式与符号、言语“把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形成双向逻辑关系,而符号与言语之间经由长方形纸片模式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这里提到的双向逻辑关系在后面的探讨中,将更详细地予以解释。

据此,通过分析教材、提取信息→解读信息背后的含义→建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步骤,纸片的“模式”功能在上述关系图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它不仅能使分数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数学味更加显现,也能使该教学过程显得立体多元。

(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

如果把上面对模式、符号、言语、实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探讨相应地进行教学过程化,那么,“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便水到渠成。如图

把这样的双向关系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则至少有六种路径:

(1)由模式写符号;(2)由符号选模式;(3)根据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借助模式表象);(4)由表述写符号(借助模式表象);(5)根据模式进行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结合符号);(6)言语表达分实物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其中,(1)与(2),(3)与(4),(5)与(6),是三组互逆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而使传统教育中所忽视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则是分数意义学习的逻辑起点。

以上解析了分数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如下。

要义一:(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的数学化过程;(2)给模式写符号,同时给符号选模式;(3)借助模式表象,给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同时给表述写符号;(4)给模式,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同时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要义二:(1)分实物后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然后写出分数符号;同时,先给出符号由学生选模式,然后再表述分实物的过程;(2)给符号后要求学生言语表达(或画)模式,再依此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同时,言语表述模式后,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再写出符号。

前者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相对独立化,后者则将该过程糅合于各个双向的逻辑关系之中。

(三)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

图1和图6分别基于教学现实和理论分析勾勒出两类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构,即“分数的意义”现实教学过程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过程。前者呈现断裂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活动断裂进行(分实物→言语表述符号或分实物→言语表述分物过程),跨越了“实物到模式”的数学化的过程,并构建了“实物到言语”的单向学习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显得单一和断裂,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利于学生体悟和积累数学化的数学经验,其根本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归根结底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后者呈现多维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模式元素是整个结构的核心,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从多个维度(实物→模式↔符号、实物→模式↔言语或实物→模式、模式↔符号↔言语等维度)实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活注入活力。

调研中有教师说,在一次小学数学毕业会考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在给出的方格图中用阴影表示出来(即给出符号选择模式),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模式所致。

四、“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教学意义

我们归结分数意义的教学结构,并非仅仅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意在深入挖掘其内蕴的教学意义,使教学形式的改变由内至外而发生,而非外力强加的、缺乏灵魂的生硬动作。

“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分数意义的教学,其内涵的意义至少有以下两点。(1)数学化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现实事件中抽象出来的模式,而不是现实事件本身。从现实事件抽象出模式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2)数学学习过程是各路径双向互动、多路径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数学学习过程是多路径交错的动态过程,各路径相对独立,又整体关联,相互依存。独立的路径双向互动,并非单一走向;关联的路径融会贯通,以一定的模式相互整合,构成数学知识意义生成的有机载体。

上述教学意义的提炼,期望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地,能把这些教学意义合理迁移到其他的数学教学领域。

中秋之夜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 篇7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象征着家人的幸福团圆,是一个吉祥快乐的节日。

中秋之夜,我们享受着美味的月饼、零食,在西湖边赏月。我们一边看着五颜六色的的.音乐喷泉,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着船夫讲述西湖的景点与历史。一家人其乐融融,无比舒畅。爷爷奶奶乐呵呵地与我们一起吃着月饼,看着这美丽的西湖,直说:“太美了!太美了!”虽然当晚的月亮被云遮住了,但我把月饼当作月亮,把断桥的侧影当作月亮,我还把西湖当作月亮,我们在湖中划着船,就犹如在月亮里面游荡着。清新的秋风吹着我的小脸蛋,好像轻柔地抚摸着我,舒服极了。快乐的人们在湖边说着、唱着、跳着、玩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中秋佳节的景象吧,真是月落星河,何其美哉!

中秋之夜四年级作文 篇8

今年的中秋和往年不一样,因为下雨了,月亮没有出来,虽然品尝了月饼,但是还是觉得缺少过节的气氛。月亮,我心中的月亮啊!你在哪里?

我们全家吃过饭,坐在桌前吃月饼,谈论关于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我坐在正对窗户的地方,望着漆黑的天空,听着奶奶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见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那圆圆的月亮好像一个大玉盘,我和嫦娥、玉兔正在月亮上玩耍,真开心呀!“培培,你吃点石榴吧!”妈妈打断了我的思绪。

回想去年的中秋节的时候,圆圆的月亮想害羞小姑娘那样望着我们,发出光芒,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高高的楼房和街道。我不禁感慨道,十五的月亮真圆呐!

可是,今年的中秋没有月亮,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爸爸,地球上那一面现在是不是也有中秋节,那么圆圆的月亮呢?”“不,孩子,地球上两面的时间不同。”爸爸摇头说。“他们那面过夏天时,我们这过冬天,我们这边过春天的时候,他们过秋天。”“哦!”我没等爸爸把话说完,我就抢着说:“原来是这样呀!我还以为月亮上地球另一面做客去了呢?”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9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我是中国人》。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其中要求“3-6年级的学生能够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和曲艺音乐”“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并从中享有乐趣”, 因此, 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程中歌曲编排和京剧表演,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

二、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京韵》, 该单元内容围绕京剧艺术, 旨在促进小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与体验。《我是中国人》是一首根据京剧中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创作而成的戏歌, 全曲唱词简单明了, 朗朗上口, 唱出了作为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心情, 节奏和拖腔都具有浓厚的京剧特色。

2. 地位与作用:作为一首戏歌, 本课很好的将歌曲与戏曲元素结合在一起, 能够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增加学生对京剧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 在本单元中, 还包括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选段, 本课的学习, 能为本单元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设立, 我计划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 认知目标:学会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做到字正腔圆, 富有韵味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京剧的几项技巧, 例如拖腔, 颤音等,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表演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在学习和表演歌曲的过程中, 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 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 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京剧的曲调特点和几项技巧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 、说教法

作为一种传统戏曲艺术, 京剧离学生日常生活较遥远, 学生平时对京剧的接触和了解比较少,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京剧表演风格, 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问答法:在讲课过程中, 我将按一定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提出问题, 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 聆听音乐等等, 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演示法:首先, 通过播放京剧视频, 展示京剧脸谱, PPT等, 视听两方面结合, 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让学生对京剧艺术有直观的感受,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其次, 作为教师, 我会为学生示范歌曲的演唱, 伴奏乐器的演奏等等, 能让学生直观的进行模仿、学习, 在避免长篇大论说教的基础上, 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京剧的表演风格。

3. 对比法:我将对歌曲结尾拖腔的有无进行对比, 这样能够凸显拖腔在京剧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京剧音乐风格, 更好的学习演唱这首歌。

除以上这些外, 我还将使用:讲授法, 律动法, 模仿法, 启发法, 等等。

四、说学法

(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分散注力, 并且活泼好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时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采用形象生动,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和学生广泛参与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根据以往的课程, 五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识谱演唱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 要把重点难点放在音乐风格的掌握和演绎上。

(二) 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该单元教学内容还包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两首京剧选段, 民族管弦乐《京调》, 根据京剧和评剧素材创编而成的歌曲《蚂蚁》, 我认为,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能够勾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为后面教学其他内容铺垫。

(三)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我将主要采用兴趣式指导法, 通过生动的演示,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他们在学习中广泛发散思维。同时, 我将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由学生亲身创编和演绎的环节, 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 课前准备:

1. 准备一批京剧传统伴奏乐器:板、锣、鼓

2. 制作一些京剧脸谱面具, 准备一些京剧道具

(二) 导入部分 (用时 5 分钟)

首先, 我会播放京剧《贵妃醉酒》的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到“乾坤分外明”) 在播放之前, 我会对学生说:“认真看老师播放的视频, 想想这是什么艺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在观看完视频后, 以五年级学生的水平, 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这是京剧。”这时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 并且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之前听过京剧吗?京剧有什么特点?”然后选几名同学来回答, 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的, 这时我将打开PPT, 结合PPT和刚才同学们的回答, 对京剧艺术的背景及它的特点,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环节目的: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本环节使用的教法:演示法, 问答法, 讲授法, 用时5分钟

(三) 学唱与编排歌曲

该部分用时25分钟, 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习掌握京剧的曲调特点和几项技巧,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用时15分钟, 第二部分是能够熟练运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用时10分钟。

教学重点:将掌握京剧的曲调与技巧作为本课的是因为这首歌是一首戏歌, 旋律、节拍等音乐要素是树立这首歌京剧风格最根本的因素。要想掌握好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 首先就要学好这些知识点。

1. 首先, 我将为学生富有韵味地示范演唱这首歌的全曲, 在示范之前, 我会问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这首歌的, 结合谱子, 思考这首歌是什么节拍, 节拍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示范完毕后, 结合谱子, 同学们会发现这首歌的节拍是1/4拍, 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一小节有四拍。这时我将告诉大家, 在京剧中, 1/4拍被称为“西皮流水板”。并结合PPT介绍流水板的特点, 【即“有板无眼”, 中快速节奏, 唱腔第一句从板上起唱, 其余唱句以过板开唱为主, 所谓过板开唱, 就是从后半拍起唱, 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落在板上。】此时我会带着学生将谱子与这些特点对照, 发现这首歌确实是一首按照传统的西皮流水风格创作的歌曲。

2. 接着我会要求同学们手点着“板”, 实际上就是手打节拍, 我再为同学们示范演唱一次。在同学们听过两遍示范, 对歌曲有了初步印象后, 我会让同学们手点板, 齐声念歌词, 然后我会问同学们, 这首歌曲说的是什么?同学们的答案应该是围绕着“讲文明”“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展开的, 这时我将对同学们的答案予以充分肯定。

3. 打着事先准备好的檀板, 要求同学们手打着板, 分句学唱这首歌曲。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学生手打节拍, 是因为这首歌的节奏较为特殊, 从一开始接触歌曲就要求学生打节拍能够加强他们的节奏感, 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掌握这首歌的节奏。

4. 由于这首歌曲的每一句, 都有不同的知识点。因此, 在教学中, 我将直接把这些知识点分解融入至分句教学中, 每一句都先学唱SF再学习唱词。

1首先, 我将在第一句中着重学习颤音。首先我将带领学生学习不带波音的SF, 我唱一句, 学生唱一句。等到同学们掌握后, 我将唱一遍带有波音的SF, 这时我将问同学们, 老师唱的跟之前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相信大家会发现波音的存在, 这时我将为同学们介绍博音, 并将单独带领大家练习波音和加上波音后的SF, 在大家对波音有一定了解和熟悉后, 我将示范带词的第一句, 依旧是我唱一句, 学生唱一句。相信在学习了sf和波音后,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很快学会带词演唱。

2在第二句的学习中, 我将着重于装饰音的学习。首先我会问同学们, 谱子上这个带有连线的小小音符是什么意思?可能有同学能回答, 也可能同学们回答不出来。这时, 我将告诉大家, 这是装饰音, 并介绍装饰音的作用。我将示范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学生进行模仿。先是单独进行装饰音的练习, 然后过度到加上装饰音的整句SF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带装饰音的SF后, 我将带着学生加词演唱。

3第三句的重点在于拖腔。拖腔是戏曲元素的重要体现, 拖腔的有无对戏曲风格的确立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将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整句的SF。在学生熟练后, 我将示范带词演唱, 但是在这部分, 我将只示范到没有拖腔的地方, 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带词演唱后, 我将再为他们示范包含拖腔部分的第三句, 我会问同学们, 老师这么唱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唱是不是比之前的唱法更好?相信同学们会发现, 加上了拖腔之后, 整句更富于韵味, 更有意境。这时我将充分肯定大家的说法, 并且带着同学们练习拖腔和加上拖腔后的第三句。

5. 分句教学完成后, 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全曲的各个知识点和每一句的演唱。这时我会让同学们把整首歌连起来演唱。相信此时他们已经初步能够演唱整首歌曲, 至此, 教学重点完成。

该部分用时15分钟。用到的教法有:演示法, 对比法, 模仿法等等。

教学难点:作为一首戏歌, 戏曲元素是这首歌最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掌握了歌曲之后, 能否将戏曲风格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 我将播放一小段戏歌, 在播放前, 我将问学生:“仔细听老师接下来放的音乐, 看看音乐里有没有刚才我们学到的知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过后, 相信同学们会发现, 戏歌中包含了刚才我们分句练习时学到的装饰音, 拖腔等知识。该步骤是对上一部分的复习和检验, 也是对接下来教学的铺垫。

2接下来, 我会让同学们两两互唱《我是中国人》, 并让他们互相评价下对方唱的好不好, 跟刚才的戏歌片段比, 有什么差别?设定该步骤是因为同学们在集体演唱时需要专注于演唱, 比较难发现自己的缺陷, 两两演唱能够让同学们转换身份, 以旁观者的眼光来鉴别。然后我将对同学们进行提问, 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各种各样的, 相信他们会对自己同伴的演唱给予肯定, 但也会发现演唱没有戏歌中这么富有京腔韵味。

3这时我将肯定同学们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同时我将告诉大家, 刚才我们学习的颤音, 装饰音, 拖腔等, 都是京剧音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要将这种风格表现出来, 光照着谱子唱是不行的。 (下接第258页)

4接下来我将为同学们示范演唱一遍富有京剧韵味的《我是中国人》, 然后我会鼓励同学们对我刚才的示范进行模仿, 我会带着同学们再演唱一遍《我是中国人》并鼓励大家带上京剧中常看到的动作, 如摇头晃脑等等。在演唱后, 对同学们的模仿进行肯定和鼓励后, 我将会邀请1-2位在刚才的演唱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借由他们的表演, 鼓励和激发台下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5至此, 相信同学们对如何富有韵味的演唱这首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我会要求同学们拿出最好的状态, 再一次演唱这首歌, 同时, 在这一遍的演唱中, 我将拿出锣鼓, 为同学们伴奏, 使整个演唱更富于戏曲意蕴, 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本环节所用的教学法有:演示法, 对比法, 模仿法, 体验法, 等等。

( 四 ) 京剧表演的学习与展示

该部分是对所学歌曲《我是中国人》的延伸与拓展, 也是帮助同学们了解京剧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更是对于本单元后续学习《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京剧选段的一个铺垫。该部分计划用时15分钟。

1. 首先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京剧中都有哪些行当?”同学们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这个时候我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色脸谱, 结合PPT为同学们一一介绍生旦净末丑这五个行当。

2. 然后我将选取小生和花旦两个行当, 播放台步视频, 我将带领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台步动作, (小生:自1:16开始, 请男生学习小生的台步, 女生学习花旦台步, 并给同学们时间进行练习。

3. 在同学们练习之后, 我将拿出脸谱以及准备的其他道具, 邀请几位同学戴上面具进行表演。并请没有上台的同学思考, 如何为这些动作配伴奏, 将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同时, 在同学们表演的过程中, 我也会鼓励台下的同学像京剧表演中观众们为演员叫好一样, 为自己的同学喝彩。

该部分计划用时15分钟, 所用的教法有:演示法, 模仿法, 体验法等等。

在结束了这个环节之后, 整堂课将在高潮中走向尾声, 这时我将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会回答:“我是中国人”“拖腔”“台步”等等, 我将总结归纳同学们的答案, 帮助同学们再一次梳理今天的教学内容。此时我相信, 教室里的气氛一定是热烈而欢乐的, 同学们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即收获了快乐, 也收获了知识。

六、教学小结

中秋之夜小学作文小学作文 篇10

晚上,是中秋之夜。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而在这个月色皎洁的中秋之夜,恰好是三姨的生日,真是双喜临门。

我们吃完饭,妈妈把一个包装很精美的盒子拿了上来,原来是一个巧克力蛋糕,这个巧克力蛋糕周围围着好多片巧克力片,这些巧克力片像一个个坚守的士兵守卫着蛋糕。巧克力蛋糕上,好吃的草莓点缀其中。但人不可貌相,蛋糕也不可貌相。况且,我现在只看见它的表面,还不知道它到底好不好吃呢?说干就干,唱完生日歌,我忙拿起叉子,叉了一点点蛋糕放进嘴里,哇!这……这蛋糕,怎么能做得这么好吃呢!天哪!这简直是人间极品。

六年级作文700字 中秋之夜 篇11

在我很小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小时候我总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因为那样就可以吃到好吃的月饼,而且那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在月亮底下,聊着家常,小孩们则在追逐打闹着。但自从搬进楼后,却是都在过自己的,没有了欢声笑语。

今年也是这样的,我们家的亲戚都不在平阴,而且家里只有姥姥一位老人,爸爸那边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而且又离得比较远,所以今年我们家只有三个人在过中秋节,如果哥哥在就是四个,不过哥哥今年也在外地。所以,一个中秋节而已,没什么好过的。但爸爸还是说要过,所以,妈妈包了饺子,有肉馅的也有素馅的,因为妈妈不吃肉。爸爸让我们去外面买一些现成的菜,我们只买了两种肠,其他什么也没买。回家后,爸爸把买回来的肠切了切。切完肠后,又切了一个月饼,把月饼分成了好几块。我们就开动了。

没过多久,妈妈就去下饺子了,爸爸还在看着电视。今天晚上显得很安静,我还没有听到放鞭炮的声音,也没听到人们吵闹的声音,更没听到孩子们玩耍的声音。我从阳台上看见了那我曾以为是最美的月亮,虽然它现在依旧美。除了月亮,更多的是家家户户亮着的灯,但外面却一人都没有。月光下,我站在阳台上,嘴里吃着一块五仁月饼,独自仰望天上的月亮。它真的很远,我仿佛在月亮里看到了嫦娥姐姐,她正在和她的玉兔玩耍。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走过了“尝试—开发—泛滥—反思—理智”等过程,作为从这些阶段走过来的一线老师,笔者非常清楚这个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和弊。现阶段,老师们都非常清楚,信息技术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仅仅是为授课服务的工具,教学才是目的,以前一上课先考虑怎么做课件,现在是先考虑怎么上课,再考虑怎么做课件。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相对较新的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变革,当然包括日常教学。大多美术老师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而且应用得很专业。因为美术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信息技术确实能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于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当然,网络技术更可以为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提供一种高效、面广、持续的评价方式。

美术作业评价是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状况的直接载体,也是评价美术课程教学效率的一个方面。从传统上来说,美术作业包括了多种视觉艺术的课堂或课后的练习创作。随着美术概念的发展,学生作品的范围又扩展了许多,因此,就应在评价方式上有所突破。而通过博客平台,展示各类型的美术作品,公开网址让师生、家长参与评价,这种方式就是对传统美术作业评价的有效补充。博客相册发展到今天,技术已非常完善。通过博客相册手机客户端,老师只需用手机拍摄好学生作品,就可以马上上传到指定空间,即刻可以通过网址进行浏览并通过文字、图片、发起投票等方式发布评价信息。

二、博客相册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利弊

以前,美术作业的好坏通常由美术教师来评判,都是根据美术教师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好给定等级和分数,使作业评价显得随意、独断。这种评价方法缺乏师生、生生的交流和探讨,作业评价不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不再认同这样的评价结果,因此对美术学习也就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新一轮课改要求作业评价降低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不少教师因此意识到传统评价的弊端,认为美术作业评价不能采取简单、机械的评价方式,而转为注重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过程性评价,作业的评改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出现了多种新型评价手段,其中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评价就是一种有效、可持续、可记录的评价方式。通过研究,我粗略总结了一下这种评价方式的利和弊。

1. 口头评价与网络评价结合,直接效果与深层面的双重感受

一般美术课堂,师生、生生互评,学生自评都是通过口头语言及时地把评价信息互相传达,这种评价的方式高效快捷、直截了当。但这种评价不一定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不能表达一些深层面的东西,而且面对面说的东西比不上通过文字所表达的东西深刻。这时候,借助网络就显得非常科学。通过网络上传的作品,评价者可以对着任何一件美术作品认真观察思考,再组织文字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个过程加深了评价者对作品的认识,而且通过思考写出来的评价文字往往比说出来的评价知识层面要深,评价得更加中肯和准确。

2. 网络让评价延伸到课后,让感悟随“机”而至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那也不可能对每一件作品实施评价;即使有时间对全部作品实施了评价,那所作的评价也不可能具体、全面。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作业评价将教学时空延伸到了课堂之外,适应了全面、具体、个性化作业评价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我经常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博客指定的位置上,课后他们回家还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看到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更可以随时对别人的作品作出评价和提出不同的见解。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评价就可以继续延伸,知识就可以不断扩展。这样就使美术作品评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给学生展现了崭新的学习园地。老师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供美术技法指导和审美辅导,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网络评价可保留知识进行反刍

网络评价方式有一项重要的特点就是可持续、可保存,同学们在网络美术作品评价中自评互评、师生交流评价的文字都是可保存的。学生可以随时对知识进行回顾和反刍。比如,学生某次创作的作品在校园网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各种评价,那么在他下次再创作前,想通过回顾别人对以前的作品的评价去促进这次创作,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再次感受别人或自己当时的评价,也可以检测自己是否进步。而且,每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随着知识水平的提升再次评价,而且不受任何的限制。每一个个人作品帖,就是个人最好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袋。

4. 网络评价集平等性、系统性、趣味性于一体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作业评价中,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以交流、辩驳。教师也因此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独裁者、专制者。家长与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也成了地位平等的对话者。

通过博客相册,我们不仅可以对某个学生历次作业进行汇总分析,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其一段时间、一个周期,甚至几年来的美术学习情况;还可以对班级、小组、个人作业情况进行统计,进行横向比较;甚至可以将优秀作业汇编成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另外,参与制作、讨论、投票等方式,也使通过网络评价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5. 网络美术作品评价方式对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这种利用网络博客平台展开的美术作业评价,慢慢受到孩子们的热爱。因为现在的孩子对网络交流有着自己的方式和共鸣,所以他们平时不会说的评价语言,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引导,孩子们的评价语言也由开始的简单,如“很好”“不错”等,慢慢转变成更多思考而得的评价。例如:“这幅画颜色搭配很好,突出了荷花的美丽,背景颜色典雅,值得观看,更有一点中国画的色彩。”“这幅画有鲜明和饱满的色彩,让大家更感觉到了阳光下的世界,有深浅的对比,突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这境界,夕阳红啊……廖廖真棒!倒影运用了许多色彩,充分地表现了草垛的美!本来觉得草垛都是草黄色的稻草,看了这幅画,世界观都改变了啊 !”

6. 通过网络评价美术作品的局限性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网络方式的美术作品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电脑技术的限制。

小学三年级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三年级之前的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大受限制,在家必须通过父母的配合才能完成作品的评价,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在低年级实施起来比较有限制。所以,笔者将五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网络评价。

第二,要保持有网络环境。

如果对于一些不能上网的家庭,这种评价方式就无从谈起了。网络环境下的美术作品评价方式对网络有不可取代的依赖性。

第三,文字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

曾经很多专家质疑过网络虚拟的交流方式,过分依赖网络,冰冷的文字会令孩子缺乏与人的交往能力,所以这种评价方式也存在这方面的顾虑。

第四,时间和监管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是有很大限制的,加上做不完的功课会令孩子无暇顾及网络评价,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网络世界充满好奇,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些都令家长不得不对网络评价有所顾虑。

三、博客相册美术作品评价模式

实施网络美术作品评价的方式,首要的要求就是要上传美术作品,要上传各种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要把美术作品变成电子版(除了电脑绘画)。这个过程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收集作业

通常,课后作业由学生自己上传提供。部分在课内完成的制作、绘画作业由教师或指定的信息小组的同学利用手机拍照收集并同步到网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整理作品,培养他们信息收集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 实施评价

上传发布后的作业在相应的空间接受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评价可以是具体文字,也可以是投票或相应表情。一切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教师和学生随时进行评价管理,删除“灌水”、学生不能接受或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观察和分析来自多方的评价,学生根据评价修改自己的作品,将更新后作品、再次发布接受新一轮评价。这样,学到后面仍然可以了解前面做过的作业,并随时用新的审美观去审视过去的作品、别人的作品,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师应为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档案,随时了解学生纵、横向上的发展状况。

四、结论

在五年级利用博客相册这种网络技术进行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促使教学过程中其他环节的顺利完成,提高了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作、写作、收藏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中秋之夜小学作文 篇13

中秋之夜,无意中我在小区的公园里抬头仰望星空,一眼就看见月亮从云层中慢慢探出脸来。

月光越来越亮,仿佛给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披上了一件银色的银纱。大地被惊醒了,小花小草在开舞会。我和几个小伙伴开始争论,为什么有时看得见月亮,有时看不见月亮?有的说:“可能月亮被爸爸妈妈骂了,伤心,所以不想来人间了吧。”有的大声叫到:“可能月亮白天在天宫玩得太累了,回家睡大觉去了。”大家议论纷纷,越聊越起劲。我则悄悄地离去,回家搬“救兵”——百科全书。等找到以后,又满心欢喜的捧着资料回到公园。伙伴们说:“你去哪儿啦,找遍小区都找不到你?”我“嘿嘿”一笑,说:“我当然是去找答案啦!”“你个笨蛋,卖关子干吗?快说答案!”“没问题”我说,“其实月亮每天晚上都出来,只不过有时被云遮住了;有时因为是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亮一起绕太阳转的时候,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就不断变化。每个月的农历初一都看不到月亮,因为地球遮住了所有的阳光,月球这个大镜子无法反射阳光,就黑黑的看不见。”下面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捶胸顿足。高兴的是猜对了,不高兴的是没猜对。

有人喜欢太阳,有人喜欢白云,但我喜欢的却是夜晚。尤其是有月亮的夜就更美了,因为它能让人得到宁静和安祥。

中秋之夜小学作文 篇14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年到了中秋之夜,家家户户亲人都团聚在一起,一边品尝丰收的果实,一边欣赏中秋明月。我家也不例外。我们吃过了爷爷准备的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坐在屋外的桌边,开始欣赏中秋的圆月。当然,桌子上少不了奶奶准备的一盘圆圆的月饼。

也许是月亮仙子也想和人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她斜挂在东方的天空,银盘似的脸,笑盈盈的,那么柔和,那么美丽。月亮仙子睁大眼睛,甜甜地望着大地上的城市和村庄,望着每一个欣赏她的人。

天渐渐暗下来了,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泻向大地,树木、稻田、房屋……像批上了一层银纱,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啊。月光洒满了我的全身,也温暖了我的心。我拿出了爸爸给我买的天文望远镜来看月亮。我清楚地看到了月亮上班驳的阴影。奶奶说:“那是嫦娥仙子的广寒宫呢!”

夜晚,烟花打破了夜空的宁静。村子里的人们都聚集在村口看烟花了。随着一声声巨响,一个个烟花腾空而起,有的像一颗颗美丽的流星,滑过天空;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颜色十分鲜艳;有的像一颗颗宝石点缀着天空……在烟花的衬托下,夜色显得格外美丽。

中秋之夜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15

一、学生阅读练笔迁移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做好读写结合,极为关键的一点便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给日常写作积累素材,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语言素材缺失;其二,生活题材不充分。学生对于所阅读的文章内容难以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

(二)切入时机不合理

要想促使读写能力得以有效的结合,切入时机至关重要,大量的实践表明,合理掌握好读写迁移时机,能够促使学生更易掌握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时常会发生诸如学生急于下笔,在未能够对文章进行充分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便进行练笔,学生自然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练笔技巧不科学

迁移式练笔的技巧多种多样,但在一开始都是由模仿开始,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其主要的难点便是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变,要尽可能地达到“仿中有创”的境地,因此就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练笔技巧。而若是对学生在练笔写作前未采取具体的指导,如以《我的卧室》为题进行写作前,若未给予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方位与顺序,那么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常常会杂乱无章。

二、提高学生阅读迁移练笔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情境,以情感悟

语文课堂的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能够浸入到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多次阅读,品味、感悟其中的语言内涵。只有将阅读中所收获到的情感实现与体验凝结成文字,方可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积淀。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阅读且理解了父子情之后,教师可就事前所预设出的问题“你是从哪些段落、语句当中感受到这对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再找出相关的语句后,教师便可将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并联想到自身在学生阅读到:“不!爸爸。想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难以抑制,这也便是练笔的最佳时机。

(二)内化语言,补白联想

教材不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课本,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主要资料。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语句学生却不会将之灵活地应用到自身的练笔写作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切实地用好课本教材,教师可在学习了某篇课文后向学生提问:“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同学们又积累掌握了那些词句?”还可在学生练笔之后与同桌之间互相进行交流。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之时,可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中的“又”字与“何时”一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进而便可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而作者已经多年未入家门,基于对诗歌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基础上,学生便可自然而然地写作出带有自身情感的作文。

(三)迁移范例,仿句联系

在学生的日常阅读写作过程当中,加强对写作方法、规律的总结与整理,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予以参考、借鉴,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这同时也是一种智能化的转换交互迁移。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后,可要求学生写作由一件生活小事当中所获得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式是利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的手法。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写作段落构造方式应用到日常的课堂练笔当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自然也将得以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展阅读迁移式练笔训练时,主要存在有缺乏写作素材、切入时机不合理、练笔技巧不科学等三方面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对这些分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会,将语言内化于无形并利用补白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将课文当中的示范例句迁移到学生的练笔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丹萍.小学高段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和策略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6(16).

[2]陈素荫.找准“点”迁移“写”:小学高段阅读迁移式练笔[J].小学语文教学,2013(2):47-48.

上一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团支部创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