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

2024-08-09

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共11篇)

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 篇1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 听写生字词。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 篇2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魅力,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联想,把庐山云雾的绮丽多端,变化无穷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充分地领略到了庐山云雾的迷人之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

二、设计理念

写景状物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因此教学着重点应当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所蕴含的意义。理清楚语言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把握住语言中感情变化的特点,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可以用准确、流利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且带有一定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从而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庐山云雾的无穷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學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精妙的语言运用,并且能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拿捏好课文的感情基调。

2.教学难点。难点是弄懂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

2.提问:听着动人的音乐,大家共同去庐山游玩了一次,观赏了充满魅力的云雾。你对庐山云雾的印象如何呢?(2—3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去一趟庐山,好好地、细细地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吗?那么我们大家一起翻开课本瞧一瞧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 多媒体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庐山的神秘感,再通过教师的质疑,为探究文本打下基础。)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各位同学,翻开你们手中的语文书,仔细看一看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开动脑筋,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庐山云雾的样子,并且说一说你的感受如何。

2.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只有调动想象力才能对庐山的云雾作品读。因此,在观看视频情境后交流讨论文本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很棒!同学们,快看庐山云雾的丽影!

2.浏览了这些妙趣横生的云雾图片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和作者的感受是相同的吗?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庐山云雾吗?(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绰约多姿,姿态万千)

3.(展示图片),哪位同学能说出你看到的东西?

4.作者是如何来把他看到的景象展现出来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然后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分享你的想法给小伙伴。

6.哪位同学可以勇敢的举起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庐山云雾是姿态万千的,不过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呢?动一动你的笔把它画出来好吗?你能读给同学们听吗?

(设计意图: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庐山云雾的特点,同学之间相互分享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在逐字逐句的分析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四)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姿态万千,你对庐山的云雾还有其他什么感觉吗?

2.通过阅读,你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去庐山旅行了一次,见识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特征——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了解到庐山的云雾的什么特点?(变化得非常快!)不仅仅是瞬息万变,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证明庐山云雾的快速变化?(课件中显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些词语标准地朗读出来?你能把这段话优美地读出来吗?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读?(2-3个同学)你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来!

4.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同学们,你们可以想象出它变成其他哪些模样吗?(播放图像资料)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5.同学们,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在讨论与交流中对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环节培养学生的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练习

师:欣赏完了课文以后,就需要面对课外作业了,下面就让老师来给你们说一说。

(1)读一读。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之一,每一位合格的学生都应该能够做到熟练、通顺地朗读。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的这么好,又这么有美感,把它刻在脑海里不是最好不过了吗?

(3)查阅资料,寻找古人笔下的庐山,看看他们的描写有何不同,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在朗读与背诵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进一步认识庐山,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课堂小结

师:《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作者运用了出色的语言描写,将比喻、联想等常见手法把庐山云雾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庐山云雾给读者留下了姿态万千、俏丽奇巧的深刻印象,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秀美山水的赞美之情。

七、教学反思

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 篇3

一、自主实践 1.补充词语。波光_____________ 高耸_____________ 重________叠______ 变幻______________ ________神________ 出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每一立方米有雾的空气里,大约有一亿多个小水滴或者小冰晶。()(2)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3)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3.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①所以,沿着山坡往上爬的空气,温度越来越低,②我们知道,山下的气温比山上的气温要高; ③一般山区云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④也就是说,它能够容纳的水汽的数量也越来越小,⑤于是往山坡上升的空气的湿度很快就饱和了,再往上,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向形成了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哪些描写庐山的诗句?你知道庐山有哪些自然景观吗?

二、能力提高

竹林深处人家

用心

爱心

专心

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来招待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

⑦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越来越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⑧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1.作品前三段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请分别找出一处加以概括(每处的概括不超过40字)。

(1)远处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人竹林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临竹坞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列要求从文中各找出一处同竹子相关的句子。(1)从色彩上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声音上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气味上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作品内容与文题《竹林深处人家》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简要谈谈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4

执教人:沙田小学

陆红梅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读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总分段式,掌握中心句。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感受庐山云雾姿态美变化快

3.学会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具体描写自然景物。要求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写(或用的导游的身份按总分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教学重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请欣赏(播放课件)庐山的风景怎么样?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庐山景色秀丽,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你最喜欢哪种景物?

二、学习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师:老师也喜欢云雾,咱们就先来细细地品味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师: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波浪线划出中心句。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说吧。你找的又快又准,这段话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千姿百态”中的“千”和“百”说明了什么?对,说明了云雾的姿态非常多。

师:本段话中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请再读读本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云雾的姿态,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待会儿在班上交流。好,现在我们来开始朗读比赛。谁先来?这位同学你来吧,你选的是哪里的云雾?好,请欣赏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播放课件)说说为什么喜欢?作者把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比作白色绒帽,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的颜色、形状及轻柔的感觉,高雅美丽。请你带上动作怀着对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读这句话。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板书:像白色绒帽)

师:你喜欢哪里的云雾呢?请欣赏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播放课件)说说喜欢的理由吧。说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得更好,带上动作把你对云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读得真好,后面的同学加油!(板书:像玉带)

师:你呢?请欣赏山谷里的云雾(播放课件)山谷里的云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的感受很深刻,这种景象的确壮观。你能带上动作读出景象的壮观吗?(板书:像大海)师:当云雾遮挡山峰时,又是怎样的 景象呢?请欣赏画面(播放课件谁能读好这句话?好,你来读。(板书:像天幕)

师:作者在具体描写云雾的这四种姿态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山头→半山→山谷→山峰)采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比喻)

师:庐山的云雾只有这四种姿态吗?(有很多)请你想像一下还会有哪些姿态?(指名让两三个同学说)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把这美好的景象留在头脑中吧!

师:本段话先运用中心句总的概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然后通过分述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四种姿态。这种结构叫做总分式结构。

总结学习方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段的学习方法:找出中心句→感受云雾的特点→配乐朗读,再现画面→理清构段方式,读出云雾的动态美,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

三、学习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呢?请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学习收获。庐山的云雾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是呀,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而且多。

(2)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赶紧找找,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你来说说吧,对,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明明是„„它又变成了„„”中能感受到。因此,朗读时应抓住这几个词语读出云雾变化之快。(3)庐山的云雾都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一缕青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冰山”云雾真的变成了这些事物吗?

(4)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云雾还会发生许多变化。赶快来欣赏变幻莫测的云雾吧。播放课件

(5)请看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像云雾还会变成什么?试着用上面列句式来描述(播放课件

①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②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③刚刚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6)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庐山的云雾真是瞬息万变呀!谁能说说瞬息万变的意思?(7)让我们试着读出云雾变化的神奇美丽和发自内心的赞叹吧!这段话要读好可不容易,课前老师读过好多遍呢。敢和老师比赛朗读吗?那赶紧练习练习吧。

①准备好了吗?这位同学先来读。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②读的这么好!我真有点胆怯了,谁能替我和他比赛呢?好,请你来,可一定要替我争光啊!

③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也忍不住想读了。咱们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读本段吧!(播放课件)本段话又采用了什么结构?

四、情不自禁,赞叹美。

1、在云遮雾罩的庐山上游览,感觉如何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播放课件)

2、不知不觉,我们该回家了。离开庐山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舍不得离开。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3、结合我们离开庐山时的心情说说“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想想你游览过的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用上“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欣赏了庐山的云雾,你们有什么感想?是呀,庐山的云雾太神奇了 我也爱庐山的云雾。我和你们一样想去庐山游览。我们祖国的风景名胜非常多,希望你们有机会多去游览。

2.本文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即运用中心句先总的概括景物特点,然后通过分述具体描写这个特点。请同学们选取一处景物练习用总分式的结构写一段话,课后完成。老师这里有几个内容可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 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5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

语文 2.课时:第2课时

(共2 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运用工具书自学理解的词语。(2)熟读课文标画自然段。(3)收集一些有关庐山的资料。

(4)观察校园美景,并利用电脑网络和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写景的词语。

二、教学课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总分段式,掌握中心句。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感受庐山云雾姿态美变化快。

2.在读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总分段式,掌握中心句。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感受庐山云雾姿态美变化快

3.学会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具体描写自然景物。要求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写(或用的导游的身份按总分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用的导游的身份按总分的方法给大家介绍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语文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文章。全篇课文运用优美明快的语言,采用比喻联想的手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通过朗读学习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从而激发其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总——分” 的构段方式。这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来说是很有指导性的。

教学重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教师课前准备:庐山云雾幻灯片。四.教学方法

1.复习旧知运用收集的知识创设情景导入。

2.本课语言优美富于变化,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赏析读,快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

3.讲解与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汇报收集资料导入新课.。

师: 孩子们回想一下我们在二年级曾学过李白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赞美瀑布的诗是什么?

生:《望庐山瀑布》背诵。

师:答得真对,那你还知道庐山的那些景色出名? 生:庐山的高峰,庐山的溪流,庐山的云雾……

师:是呀,看来同学们收集的有关庐山的资料真不错。庐山不仅气势磅礴的瀑布被诗人称赞,它那变化无常的云雾也常常被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就打开书和作者一起走进庐山的云雾吧。

师:解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次。

二、学习第一段。

师: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庐山哪些景物,又特别写了那一处景物? 生:反馈(高峰、溪流、瀑布、云雾特别赞美云雾这一景物。)师:请你们现在漫步于庐山的云雾之中美美的赞美一下庐山的云雾吧。

生:美读(幻灯出示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摘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中腾云驾雾的感觉。)

师:同学们想想我们学校里有那些优美的景物呢你能仿造第一段说说吗?

生: 我们的校园里有宽阔的操场,有散发着阵阵香气的美丽花园,有高大的教学楼,尤其是校园四周茂盛的树林,更给他增添了几分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说感悟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写作。)

庐山的云雾究竟美在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的二三自然段。

三学习2.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分男女读第二三句。思考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 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自学方法。)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运用刚才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说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感悟将“ 眼前„„

刚刚„„转眼间„„”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5、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层次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练习: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写一写,(或用的导游的身份按总分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3、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练写 汇报自己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千姿百态

半山 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又变成„„

教学反思:

1.使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习作,由于部分的孩子见识少,没有读书的习惯,造成知识面狭窄,词语贫乏,语言不丰富。习作时往往感觉到困难重重,难一下笔,有的动笔写了却缺乏主要内容,不能

围绕中心展开具体刻画,整篇作文看起来像是在记流水账„„针对学生的这些现象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找到合适的知识契合点,如仿照文中的总分表现写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一处景物,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口语和习作。使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2.丰富积累词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优美。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有关云雾的知识。

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庐山云雾形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放映幻灯,欣赏庐山的优美风景,导入新课:

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师生共同探究课文:

㈠ 初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① 找出描绘庐山及庐山云雾的语段:

庐山:平地拔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重峦叠嶂、雄奇挺秀;

庐山云雾:红绿相间、绚丽夺目、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雾飘荡、飘然而过、一股云流、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

②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也有像波涛起伏的连屏;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浓云如烟雾;淡云似的薄纱;好像一条瀑布……

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对庐山及庐山云雾的描述更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 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

原因有二:一是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

二是由于庐山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雾掩蔽。

㈡再读课文,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

① 一般云雾的成因:

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② 雾的种类:

暖雾、冷雾、冰雾。

③ 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

山下气温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气湿度很快饱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形成了雾。

④ 一般云雾的危害:

阻碍废气的排散,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

⑤ 除雾的方法:

撒播干冰,喷洒液态丙烷,使用喷气引擎,播撒氯化钙。

㈢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① 列数字:

每年平均雾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雾天最多,平均有二十一天。

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庐山雾多的特点。

② 下定义:

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冰雾。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了暖雾和冷雾的本质特征。

③ 分类别:

把雾分成暖雾、冷雾两种,条理清晰。

④ 举例子:

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城市里的雾常常经久地弥漫在空中,市工厂排出的废气由于雾的阻碍,散布在低层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具体地说明了雾的危害。

㈣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

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① 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

② 一般山区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 云雾既然能给游览胜地增添优美的景色,为什么还要进行驱散云雾的研究呢?

这些设问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姿仙态和它的成因,简单介绍了一般云雾的种类、危害、除雾的方法,把描写景物和说明事理有机结合,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 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 ji 系鞋带

xi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摘抄文中的成语,并理解,并尝试运用。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赏析课文

一、导入: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庐山)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 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你最喜欢她的什么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朗读。(先后教学课文的2、3自然段)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4、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或者让学生画出心中的庐山的美景)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知识拓展

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

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第三课时 拓展练笔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通过一些图片领略了庐山的美丽景色。

总结文章的写法

请大家在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时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来写的。每一小节又是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写的?

你读了这篇课文,感到庐山怎么样?为什么能感受到庐山的美呢?作者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认真的观察 丰富的联想)

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着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奇峰、怪石,或者抓住某一处的景点做一些具体的介绍。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庐山的什么,然后寻找你自己需要的材料。

下面,我们继续来深入地了解一下庐山。

上网,查询资料。(10~15分钟)

习作练笔

有顺序、有重点、有条理,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眼前……刚刚……

瞬息万变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篇8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15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教案设计 庐山云雾第3课 篇9

1.复习检查背诵情况。

2.了解庐山云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检查背诵情况。

了解庐山云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1.检查背诵情况:同桌互背,教师抽背。2.教学第三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第三段开头的一句句子既是(设问)句,又是(过渡)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庐山云雾生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将原因概括成两点,完成作业本第7题。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精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等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

3.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等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妙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我们继续去尽情欣赏。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出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

齐读这句,突出“景色秀丽”。

第二、三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交流)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妙神奇 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打比方)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它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法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指导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节的方法:读——划——品——读——背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繁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引导认识作者丰富的想象。仿照此写法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怎么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读出自己的惊叹。

五、学习第四节。

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不由感叹――齐读第四节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变幻无常

千态姿态 令人流连忘返

庐山云雾教案苏教版 篇11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新字,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瀑布雄伟壮观,生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1、会认《绝句》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描写的景色的美丽,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说到古代大诗人,你会想到谁?

2、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3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两首诗呢?谁能把诗的题目读出来?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诗人的名字。

2、产生学习愿望,齐读课题,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

3、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4、个别读诗题,认识“庐、瀑”二字。

二、自读第一首诗

教师引导活动:

读一读,把古诗读通顺,看谁读得正确,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号。

在学习中,你有了哪些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吧。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的:读准字音、看插图、了解诗歌意思、朗读吟诵、表达感情。

2、自由轻声读,认识古诗中的新字,把古诗读通顺。

3、边读边想诗意,标注不懂的地方。

4、同桌交流。

三、读诗歌、识生字、正音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

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2、谁能大声地朗读这首诗?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读生字,齐读。2、个别大声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错。

四、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图画: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读懂了诗歌的哪些词句呢?组织交流,对错误的理解引导纠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你理解?适时点拨指导。

4、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为什么?

5、想象自己就是诗仙李白,此时站在庐山瀑布前,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会怎样吟诵这首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呢?

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伟,想象诗人的心情。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

3、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抓住诗中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5、想象,并反复吟诵,体会感情。

五、赛读

教师引导活动:

1、哪些同学认为自己朗读得很棒,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好吗?

学生学习活动:

1、朗读,听读,评价,进一步体会情感。

2、小组内朗读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个学生朗诵。

六、拓展

教师引导活动:

1、看到这样壮美的景色,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2、配乐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自己喜欢的音乐。听音乐,配乐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谁能背出《望庐山瀑布》?

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集体背。

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二、自读

教师引导活动:

1、你打算怎样学习《绝句》这首诗呢?

根据反馈进行方法选择指导。

2、巡视自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2、自读:

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诗歌讲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读诗歌、识生字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交流识字办法。

2、谁想把诗歌读一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认读生字。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好办法。

2、个别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正音。

四、交流、感悟、朗读

教师引导活动:

1你看出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了吗?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2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呢?适时点拨。出示图画帮助理解:图中画了诗歌中的哪些景物?

3你喜欢这首诗中的什么景物?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意思。

4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交流自己对诗歌中语句的理解。

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门泊”的意思。

4、说话:

喜欢哪些景物,同时了解诗意。

5、交流,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五、背诵

教师引导活动:

1、谁会背诵了?怎样背得又快又好的?

2、在学习诗歌中,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引导发现诗句上下联相对。

3、还想背诵诗歌吗?注意两两相对的词语。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交流背诵经验:熟读成诵、理解背诵等。

2、自由交流观察所得,肯定同学的发现。

六、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引导活动:

1、仔细观察这几组字,能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吗?

2、同桌互相背一背,讲一讲诗歌,评一评,谁学得好,谁的进步大。

学生学习活动:

1、比一比,再组词:

今令绝含岭决柳银炉迎跟护

2、同桌互背诗歌,并表扬能讲出诗歌意思的小朋友。

上一篇:2016.6小学期末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监狱整体迁建及原址建设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