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英文学术论文

2024-05-29

如何写英文学术论文(共8篇)

如何写英文学术论文 篇1

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

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

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

如何写英文学术论文 篇2

中国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大部分英文版期刊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此,国内英文版期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多处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办好国内英文版学术期刊使其走向国际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作者国际化

目前,大多数国内英文版期刊所刊发的稿件都是国内来稿,这种情况,对于冲击国际期刊市场肯定是不利的,要扭转国际稿源不足的情况,首先就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获取国际稿源作为国际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来研究。

对于起步较晚的期刊来说,怎样吸引到高质量的来稿,尤其是获得国际稿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达到的目标。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国际收稿量普遍较低,在打造国际化精品期刊的进程中,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期刊需要不断的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利用中国丰富的读者资源来吸引国外的专家投稿,从而逐渐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稿件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中国目前的整体科技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科技期刊要在国内约到优秀稿件确实很困难。中国的英文版科技期刊如何获取优质的国际稿件,这又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主动约稿。

主编的权威和能力是其他编辑无法替代的,主编出面可以约请到权威作者写的文章。所以,主编定期约稿非常重要,需要特别重视。通过国际编委约稿是获取国际稿件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现在很多国外的出版商看中中国的期刊,希望与我们合作出版,在谈到如何解决国际稿源问题时,首先就会选择帮助期刊建立起国际编委队伍。可见,建立起真正国际化的编委会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多么重要。我们所推崇的Nature和Science各自在全世界有强大的顾问团和审稿人网,而且在好几个国家设有办事处。这些编委对于各地区的约稿和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培养编辑人才。

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定要重视编辑部人才培养。编辑定期接受一些编辑学知识的培训、英语培训、出国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以及短期访问等途径深入学习国际大出版商的经验和管理模式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经常聘请编辑学专家到编辑部讲学或现场指导,也可以引进一些国际上优秀的期刊编辑和经营管理人才,聘请以英文为母语的海外编辑参加编辑部的工作,这些措施对组织国际稿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善于借助与中国科技界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国外科学家和那些在国外学术单位取得稳定职位的留学生的影响,如借助国外的华人,设立境外地区编辑的做法,对于扩大国际稿源也是值得借鉴的。

即使稿源充足,也不能“等米下锅”,除了主编约稿以外,编辑也必须定期约稿。编辑以各种方式主动向国外约稿,争取获得高质量的国际稿件。编辑可以通过定期发送约稿信,采用“全面撒网”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邀请近期在国际相关名牌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学者向本刊投稿。还有一种形式是编辑到国外特约拜访。编辑先对某个国家的某个重点实验室做全面的调研,然后约见相关专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后进行约稿。编辑也可以借助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顺便进行拜访约稿。此外,组织特刊也是扩大稿源一个比较好的形式。约请某国家该学科的带头人或学会主席来组织该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稿件,做成特刊,这种方式已经有很多编辑部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组织或承办国际性会议。

一般人都认为办期刊就只是做编辑,做出版,孰不知组织或承办国际会议是可以盘活期刊、推动期刊国际化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手段。国际会议承载的学术内容、学术专家乃至相关产品是一种期刊走向国际最好的舞台。如果能由期刊来主办或承办某一国际会议,长期筹备和会间服务是宣传和推介期刊最有力的途径。

4. 注重服务。

所谓利用和整合资源,也就是要尽可能地挖掘“老客户”的潜力,为他们提供“金牌服务”。当编辑给作者和审稿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以后所产生的信任关系是新的作者和审稿人所不具有的。编辑需要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尽一切所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经过多次交流,编辑的工作很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并支持,从而带来大量投稿,或是作者和审稿人自己的投稿,或者是其朋友或实验室的投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那么,如何提供金牌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可以通过缩短出版周期和刊期,增强信息的时效性;编辑出版实现国际标准化;实行有效的同行评议制度,为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审稿意见;可靠而准确的文字加工;提供便捷的通信方式,如网络投稿、审稿系统;及时有效的回复等。

二、读者国际化

传统的封闭办刊模式会阻碍英文版期刊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国内的英文版期刊尤其要走国际化出版发行的道路,通过多发行英文刊,扩大在海外的发行规模;向国际著名学者、专家、编委等赠送期刊,让更多的国际学者了解到国内期刊的现状,并扩大其国际影响。改变以往出版发行都由编辑部负责的做法,采取集团化出版模式,编辑部则专心做好组稿工作。目前国际期刊界正推行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开放存取,中国期刊也可以借鉴这种出版模式,加入国际出版发行行列中,成为国际期刊一员。有些期刊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尝试,将发行委托给国外著名出版商发行。实行开放阅览,可在网上免费下载所刊登的全部论文。目前国内不少英文版期刊通过与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合作,通过其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出版,提供文章的全文下载,世界各地的作者都可以浏览到全部文章,这为中国的英文版期刊实现读者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审稿国际化

期刊要提高论文质量,对大量的作者来稿进行筛选,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两位专业水平非常高的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选择优秀的审稿人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同行评议的功能,实行高质量的同行评议。目前大多数国内期刊采用两审稿人制,审稿人也大多来自国内的学者专家,这种做法不利于作者获得更公平的对待,也不利于期刊实现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阻碍了学术的国际交流。因此,期刊应该重视审稿的国际化,积极组建国际审稿人对伍,尽量将送国外专家审稿,具体操作时,主要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而不是笼统地根据专业大背景来邀请审稿人;审稿人多为近期有大量相关文章发表的学者,而不仅仅限于编委会成员。还要尽力吸引审稿人的目光,让他们主动成为自己刊物的作者。譬如,每期开辟“致谢”栏目刊登审稿人名单,并将名单发布在网站上,随同电子目次表一起送给所有的用户。此外,还向审稿人寄送刊物。优秀的审稿人最后还能成为期刊的编委。

四、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英文版期刊是促进国际科技学术交流的一种载体,能否被国内外检索机构检索,直接影响其传播的范围。为了使世界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都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中国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国内英文版期刊必须进入国际检索机构的检索系统。因此,期刊的编辑除了要提高期刊的全面质量外,还应主动与跟本学科相关的知名的国际检索机构联系,向它们宣传和推荐自己的期刊,通过合作办刊,与国际相关机构联手努力争取进入国际检索系统,这也是国内英文版期刊走向世界的最主要标志。

一个国家科技期刊被世界著名索引刊物收录的多少是其科技水平的发展的标志。通过积极进入到国际著名的检索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扩大国际读者群的途径。尽管SCI在选择期刊方面有语种、地区等因素限制,导致它作为评价标准上的缺陷,但在目前还没有一个比SCI更客观、更易量化的指标来评价科技期刊,因此争取被SCI收录还是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五、国际化的网站服务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在全球的传播和流通效率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国内的期刊应该高度重视网站的建设,加快期刊的网络化发展,以便使国外的作者和读者以及专家等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了解期刊的信息。目前,国际著名期刊都已上网,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大期刊上网力度,并且要建立互动式的期刊网站,有些可借助品牌期刊建立专业门户网站。搞好网站建设,做好全文上网,通过网络出版技术为期刊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手段,及时上传期刊的电子版,使世界各地的读者能够在网上方便的阅读和下载,同时提供强大的专业信息资源,这样会使得期刊受到广大同行的欢迎,从而实现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

另外,争取相关领导的重视,以便在办刊体制,人员分配,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也是期刊发展所必需的。期刊也不能忽视细节方面,比如尽量缩短出版周期,遵守国际编排规范,注重装订,封面设计等,都是在期刊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郑芹珠, 肖宏, 任丹青.从《亚洲男科学杂志》看中国英文版期刊如何国际化[J].编辑学报, 2005, (4) :264-266.

[2]陈斌.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5) :154-155.

[3]任丹青, 郑芹珠, 肖宏.面向国际的审稿人队伍建设[J].编辑学报, 2002, (5) :358-359.

[4]李淑兰.中国高校自然科学英文版学报的现状与前瞻[J].编辑学报, 2002, (2) :122.

[5]王欣, 翁淳光.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状况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4, (1) :20.

如何写英文感谢信 篇3

感谢信并无固定的格式,但是一定要提及感谢的具体原因和内容。不要千谢万谢,结果连感谢的理由都没写出来。如果收到的礼物是相册,你可以提及你不久前拍了一组照片,收到相册真是太及时了;住院时收到鲜花,可以说每天看着鲜花,神清气爽,心情顿时变得愉悦起来。过去,感谢信一般由当事人亲笔写在信纸或卡片上,然后通过传统邮政服务(因其既花钱又费时,常被称做snail mail,“蜗牛信件”)。现在,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它已迅速取代传统的书信和卡片。

下面这个范例是John Gu为感谢同事在自己生日那天为自己的办公室布置了喜庆的装饰物,并赠送一家餐馆礼券而写的感谢信:

范例:

Hi, everyone,

I'd like to thank each of you for making my birthday a great day(1).It felt really festive(2) to be surrounded by all of the decorations(3) all day!In fact, if you haven't noticed, I'm reluctant(4) to take them down.Also, your gift certificate(5) to the Real Seafood Restaurant was very generous(6) and I can assure you I will put it to good use!

Thanks so much! (7)

John

(1)英文信函的习惯是开门见山,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I'd like to thank each of you for making my birthday a great day” 很清楚地表达了写信的目的。类似的主题句还有:“Thank you for spending so much time with me during my visit to your headquarters on Monday.”和“Leon and I are so grateful for your kindness during our stay in your house last week.”

(2)festive:过节似的、喜庆的、欢乐的

(3)decorations:此处指表示喜庆的装饰物,如气球、彩条,表示幽默的漫画等。

(4)be reluctant to: 不情愿的,舍不得的

(5)gift certificate:礼券

(6)generous: 丰厚的、丰盛的、大方的

[]如何写评论性的学术书评 篇4

蒋竹山(国立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2009/5/29 二稿

近一个月来,我逐字逐句仔细地批改了历史系两门课「中国通史四」与「东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报告,报告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书的书评,原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我想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老师的我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或许我们太过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读懂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些已经上大二的学生真的已经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写一篇书评了吗?我想其实不然。经过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的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书的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下我综合了学界对该如何撰写书评的一些看法,归纳出几项要点,希望能对想要写好一篇评论性书评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书评写作原则

*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

*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主题的权威性。

*你的介绍(introduction)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overview),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summary)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judgment)。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3500 字,英文书评约在1500 字。

*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而是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为了要了解你对这本书的态度,你必须小心地及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

*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及响应。

*作者尝试回答什么问题?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书的主旨?回答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何其他可能的方式?作者的回答有何任何遗漏的?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著作的数据有何不同?

*除非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老道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其它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

二、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粗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 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这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历史学有何贡献。透过这一段文章,阅读你的书评的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及良好的印象。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你必须描述这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说明作者的依据是什么?切记,这部份不是要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读者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如果只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的介绍,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趣的作法(注:逐章的介绍内容,事实上包括我早期的书评在内,许多学者都不免这样进行书评写作。我现在已经尽量避免这样介绍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例如尝试去问作者如何提出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与一般历史学界的看法有何关连性?

(3)在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在对这本书的评论。你应当详细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历史分析,最后做个总结,

最好的方式是将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成果与不足之处做平衡报导。

三、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你的答案应当相当小心地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及转换句来构筑你的书评。你的标题应当悦耳易记,而句子应当要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你其余的评论。

(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必须告诉读者,你所想的以及如何进行评断。当你拿起这本书以及阅读前言时,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与你的期待相符到何种程度?你期望能对作者有何回馈呢?最后要进一步陈述你对本书的回应。

(2)确认作者的论题,并以你自己的语言予以诠释。这些论题是如何清楚地陈述以及是在何种脉络下陈述,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这些论题被证明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有效?书评者应当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去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如果本书遗漏了某些论点或观点的话,你认为应当如何才好?

(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书中有能让你强烈反应的段落或句子吗?有哪些字或句子?你的回应是什么?

(4)你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些论点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对你而言,那些是去浓缩或重组作者所提出及争辩之方案的最有效方式?

(5)作者的研究取向(approach)是什么?确认作者为书中的研究取向及写作所做的假设。例如,哪些是作者希望读者所拥有的较为重要的知识。你认为作者不应该去做哪一种假设?为什么?

(6)作者的讨论的时代断限是什么?涵盖哪些地理区域?

(7)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研究方法(methods)?社会史、知识史、文化史、思想史或者经济史等等。

(8)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数据?正史、档案、方志、文集、笔记、医书、报纸、地方文书等等。

(9)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你的世界观可曾改变?如果有,那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又为了什么?

(10)你认为作者的说法是公允及正确的吗?其诠释是有根据的吗?透过此书,你已经了解历史的新的途径了吗?

(11)你对作者的评论是什么?

(12)你的推荐是什么?你认为其他读者会喜欢读这本书吗?读过此书,你有何收获?如果你对此书有负面的看法,请告诉读者你为何不喜欢这本书。

(13)这本书有哪些缺点?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四、写作风格指引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修辞学」课程中所刊载的「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撰写书评时,书评者在书写句子时该注意以下几点事项:请以学术语言撰写书评(设想你的读者为思虑缜密的专业人士)。论文需简明易读(观念与观念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论文需正确精准、明了清楚、生动有趣。善加使用鲜明的比喻,尤其是当你想唤起读者的同理心。请善加变化你的句型结构、句子长短、及基本要素。大声朗读你的论文来感觉其音韵节奏。使用好记的词句来陈述重要的概念。善用修辞学中的文体资源,展现你的文学灵思。

正确使用文法及写作技巧。以论文的层次而言,学术论文尽可能地保持客观。譬如说,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I)、我的受词(me)、我的(my),以及相关的用语如:「我认为」、「我觉得」、以及「我相信」;此类用语现在已经较少有人使用,而且多数学术论文都会刻意避免此类的用语(例外:讨论自身经验以及撰写个人说服式论文时,应该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的」、「我们的受词」。比起较为正式且疏远的第三人称(除非教授或编辑特别指定使用,否则应该避免),第一人称复数较受喜好。第一人称复数至少有两个附加好处:你可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且可避免过度使用被动语气。尽可能避免第二人称「你」,第二人称会把读者带入你的论文,却也会将读者推离你的想法。

以段落的层次而言,学术书评主张一个段落需完整发展一个观点。此外,每一段需有一明显的主题句(95%的主题句会是每段的第一句)。然而有时候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可以把主题句放到段落的最后一句。要确保段落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用来直接解释、支持、证明、阐明、或是描述主题句中的观念;该段落中没有其他的噪声。随便放入不大相干的东西只会破坏段落的整体性。完整发展每个段落,好比只有二到三个句子的段落很可能就是发展不全(除非该段落的功能为衔接上下,或是用来总结先前段落所提及的观点)。

以句子的层次来说,学术论文的句子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完整的句子。句子的长短要有变化(有些短、有些长、有些适中)。句型要有变化(该混合使用简单句、连接复合句、从属复合句、及连接-从属复合句)。基本要素的使用需多加变化。以用字的层次来说(遣词用字),学术论文应专业但不浮夸。避免使用俚语及广告或歌曲中的流行用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何写英文报告 篇5

To: Logistics Department

From: Li Ming

Subject: Faucet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ate: June 12, 20xx

I have made a check on the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accessible on campus in May to help ease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Most of the hardware works all right but some facilities are problematic. To be exact, 230 out of 1256 old-fashioned water faucets in school building and student dormitories were found either leaking or broken. Water keeps dripping day and night in 20 student bathrooms for many weeks and at least 12 tons of water is wasted every day.

I suggest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be taken to conserve water, including replacing all old water faucets, installing water meter for individual users and enhancing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water-saving.

Yours obediently,

如何写英文科研文章 篇6

1. 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 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 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 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 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如何写英文学术论文 篇7

关键词:中介语,学术论文,科技英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的汉英中介语研究目前仍处于以文献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格局。戴炜栋等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79~2004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以“中介语”为关键词的论文,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直到1994年才开始发表以中介语为关键词的论文,至2004年共有56篇,其中,实证研究论文21篇,占总量的38%,文献研究论文35篇,占62%[1]。笔者用同样方法检索了2005~2012年外语类期刊上以“中介语”为关键词的论文,检索结果显示,实证研究仍然不足,且研究对象不够明确。在所检索的2 485篇论文中,仅有陈楚雄等所著的12篇论文明确了研究对象[2],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专业知识、能够独立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甚少。

中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特定群体的学习者,对他们的二语习得过程及其作为语言输出的英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1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 一词,并于1972年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3]。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5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汉语的痕迹。通常在期刊上发表的此类文章均已被编辑修改,因此不能客观反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中介语特征。笔者基于IT领域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所撰的原始学术论文,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

2 IT领域英文论文中中介语现象分析

IT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普遍学历高,拥有专业知识和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有实际需求:他们需要阅读包含最新科技的英文原版书籍、文献,又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英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促进科技的发展。阅读科技文献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而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的数量是语言习得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习得[4]。基于以上原因,IT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中重大语法错误较少,其中的中介语现象主要由母语负迁移等因素造成的。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翻译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逻辑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 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 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属于”不但可以表示“所属”,翻译为“belong to”,也可以表示“其中之一”,翻译为“among”,还可以表示“被归类为”,翻译为“be classified into”。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应为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像“情况”、“现象”、“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写作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应删掉the phenomenon of)。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3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常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常受汉语的影响忽略时态。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5]。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不加判断,滥用被动语态。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语言输出中的错误,甚或教师本人在课堂上使用了错误的语言,这些都有可能在之后成为学生的语言输入,从而使学生形成如图1所示的恶性循环。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 “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应删掉to)。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回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策略。在写作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的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电子类的还是传统的,都较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应改为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improved.)鉴于此,作者应学会如何正确判断及使用电子、网络资源。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学术论文中常出现,比如学习者根据动名词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动词均可通过加后缀“ing”变为名词,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应改为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学习者根据比较级的相关语法规则,简单推断出“越来越”均可翻译为“more and more”,如:People have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应改为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或There is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学习者根据定语从句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引导即可,而忽略了介词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应改为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3 中介语现象对科技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学习,而硕士学术论文和博士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无本质区别,这可以用石化现象解释。Selinker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倾向性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6]。既然到达某一特定学习阶段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现象(defossilization),显然外界因素至关重要,而教师这一外界因素因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际法的影响,有学者主张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不过多纠正错误,让他们敢说、敢写,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事实上,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已经石化的阶段,教师便有必要对学生纠错。认知心理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7]。语言的输入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8]。教师的纠错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语模式。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以自然进化的方式迅速地变化着。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模仿和对照的目的语模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语言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够对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给予巩固和强化。

对中国科技工作者学术论文的分析表明,其中的中介语有很多是可复制的,其可复制性体现在两方面:同一作者重复使用同样的中介语,以及不同的作者使用了同样的中介语。前者意味着作者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是意识不到自身的某些语言盲点的,而后者意味着有些中介语是可以被总结出来供作者借鉴的。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设这样一个环节:总结并强调二语习得者的常见错误。承担科技英语教学的教师需要大量阅读科技工作者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并总结其中的常见错误,否则无法胜任这一工作。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各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 [9]。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据韩萍、朱万忠等调查,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10];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T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也难以胜任。各专家、学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润清建议给大学英语教师举办师资培训班[11];蔡基刚也提出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12]。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稳定的EST师资队伍,培养对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础的英语爱好者,他们有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他们爱好英语,容易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专业英语翻译或编辑工作,以便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4 结束语

财经学术期刊摘要之英文翻译探讨 篇8

摘要:摘要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文章起着概括阐述作用,一方面能够保证文章的构造符合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英文在国家文化交流中担任重要角色,那么英文摘要的翻译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也就成为了顺应社会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功能翻译的理论,分析了财经学术期刊摘要英文翻译的现状,并且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经学术期刊;摘要;英文翻译;功能论

【分类号】H315.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和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学术期刊是承载经济活动和文化的重要媒介,摘要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情况;英文摘要在很大程度上将中文期刊推向了国际化的市场,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那么加强英文摘要的质量控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目前英文摘要的应用现状还不够完善,在财经学术期刊中应用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严重影響了整个期刊杂志的质量,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英文翻译水平,从而提高中国财经叙述期刊的地位,更多的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中。

1.财经学术期刊摘要英文翻译的现状

1.1 英语写作水平不高

财经学术期刊涉及很多的专业术语,对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期刊译者的英语写作水平不高,尤其是语法问题在摘要翻译中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期刊的质量。语法是英文翻译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在文章中出现了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规范性,还会造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例如2014年某财经期刊杂志上因为语法错误将原文的意思进行了错误表达,从而造成了读者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不仅影响了中国财经学术期刊走向国际,还对市场的经济发展收到了严重影响。

1.2对英文摘要不重视

摘要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总体展现,英文翻译需要考虑摘要的最终目的和预期功能,但是很多期刊对英文摘要不重视。首先认为摘要只是一种形式,而文章内容才是关键,在翻译的时候也忽视了摘要的内容和结构,只注重内容的翻译,有些编辑部没有专业的摘要翻译人员,聘请兼职人员进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摘要翻译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其次没有安排专业性的人员对翻译的内容进行检查,一些语法错误或者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发现的文章出现了各种问题。

1.3期刊英文摘要编辑资质欠佳

英文摘要的翻译对英语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较高的要求,包括语法结构、直译改变等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目前很多编辑人员英文水平低下,认为只要英语达到了四级水平就可以上岗工作了,对英语专业没有一定的限制,也没有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就直接投入到了工作中,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中问题频繁发生,尤其是财经学术期刊摘要中有很多专业性的词汇,英语水平不高很难理解,翻译出现了内容与原文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导致文章的水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4期刊管理部门规范模糊

英文摘要在我国得不到重视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规范进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翻译的目的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例如《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编排规范》中提高英文摘要应该对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对应,这种简单不明确、相对模糊的规定不能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导致在翻译的过程中片面的考虑问题,例如说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翻译,忽视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改编和强化,与原文目的和预期功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读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财经情况,市场经济的分析也很容易走进误区等。

2.利用功能翻译理论完善财经学术期刊摘要的英文翻译

2.1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类型理论就是对文本进行分类,传统的分类方式主要是依据文章的话题和内容,一般分为文学类和非文学类、艺术作品和世俗作品等,这种分类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需要融入更多的时代理念和思想,那么根据文本的功能进行分类也就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文本的主要功能划分为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感染功能等多种类型,这些功能的差异性也会导致文本分类有所不同,比如说信息型文本类型主要是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那么相应的英文翻译也应该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尽可能完整清楚的体现原文信息;表情型文本主要是对原文美学和艺术的传递,那么在英文翻译的时候应高采用效仿的方式,而不是直译;操作型文本主要是通过文章对读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读者接受文章理论的同时采取了实际行动,主要是提高文章的感染力,那么相应的英文翻译就可以采用顺应或者改变的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强化【1】。在财经学术期刊中这一理论的利用能够有效弥补写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例如2014年某财经期刊中对于市场经济情况没有采取直译的方式,采用了效仿的方式更好的传递信息,让公众更好的接受。

2.2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在对摘要进行翻译的时候要考虑文本的目的,翻译并不是简答的文字转换,是文本创作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首先译者要明确翻译的最终目的,而“翻译纲要”在一定程度上是翻译目的的直接呈现,反映了译文的预期功能以及译文的目的等,所以译者要从客户手里获取有效的“翻译纲要”,根据纲要的结构进行翻译;其次“目的论”应该坚持目的法则、连贯法则以及忠实法则,所谓的目的法则就是翻译的最终目要与预期的功能相一致,包括译者的目的、译文交际的目的以及通过特殊手段来达到翻译的目的等,连贯法则就是翻译出来的内容能够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不能出现上文不接下文的情况,不管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连贯性,忠实法则就是尊重原文的内容,翻译后的内容、情感和目的都应该与原文相一致【2】。财经学术期刊翻译忠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翻译不规范的情况,翻译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方式,比如说在忠实原文时可以选择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翻译,在财经学术期刊摘要的英文翻译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和数字是不能随意改编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比如说如果强调财经数字的变化,那么在英语翻译时就需要采用直译方式,不能对数字进行更改。endprint

2.3翻译行为理论

翻译行为理论是对翻译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是对译者个人的阐述,比较狭义,而翻译行为理论一方面对翻译者的各方面行为进行了阐述,还涉及了各方面的参与人员。首先译者在翻译前的准备、实际翻译以及翻译后的阐述等为翻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翻译行为理论涵盖的内容;其次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参与的人员包括行为发起者、委托人、原文本的作者、译者以及目标语的使用者等,这些人员都是翻译理论中涵盖的行为【3】。在财经学术期刊中,很多的内容专业性较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障碍,相关人员的帮助和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编辑人员资质欠佳的问题,比如说与原文本的作者进行交流和探讨,这也就说明翻译行为不仅是译者的工作也是各相关人员共同的任务。

2.4“功能加忠诚”理论

所谓的功能就是译文在目的环境中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运作的一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翻译的最终目的和预期功能,忠诚并不是简單的原文直译,是对预期功能的表达。财经叙述期刊摘要的英文翻译坚持忠诚原则,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出发点和思想,翻译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直接意图,译者需要对原文作者负责的同时需要对读者负责,很好的协调译文的目的和作者的意图,从而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在财经学术期刊摘要的反映中不能脱离原文的轨道和方西,既要保证摘要更好的发挥其功能,还要保证功能的发挥与预期没有偏差,实现最初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财经学术期刊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文章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摘要作为期刊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期刊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期刊逐渐打入国际市场,英文摘要的翻译问题逐渐暴露,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英文翻译水平。笔者提出,摘要对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简单概述,直接影响了读者对文章的评价,英文摘要翻译是国际期刊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中国财经期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读者,开阔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那么其翻译水平也就至关重要了。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红鸽.学术论文标题与摘要之英文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05-106.

[2]吴晓燕.中文学术期刊摘要及其英文译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J].中山大学,2009,16(25):146-147.

[3]周莹.基于功能翻译观医学期刊摘要英译策略研究[J].中南大学,2011,22(14):689-689.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IT运维管理制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