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2024-08-13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精选6篇)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1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审计证据中属于审计人员亲历证据的有(  )。

A.审计人员监督存货盘点取得的盘点表

B.审计人员取得的被审计单位的租赁合同

C.审计人员复制的被审计单位的销售发票

D.审计人员从被审查账簿中摘录的资料

E.审计人员动手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审计证据的作用有(  )。

A.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B.考核审计人员业绩的依据

C.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D.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联结的纽带和桥梁

E.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依据

3、下列各项中,可以选作审计标准的有(  )。

A.增值税暂行条例

B.报纸、杂志等进行的报道

C.会计准则

D.即将执行的准则

E.国际惯例和条约

4、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B.审计工作底稿是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作证资料

C.非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不用进行复核

D.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

E.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应统一一致

5、以下各项中属于鉴定和勘验证据的有(  )。

A.审计人员进行函询时的往来信件

B.对某些书面资料字迹的鉴定

C.经济业务发生时现场的录像带

D.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E.产品或工程质量鉴定证明

6、下列关于实物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存在并以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

B.实物证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和现金等

C.实物证据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存在性

D.实物证据对于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E.实物证据还可证明资产的`所有权归属、资产的质量和分类

7、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标准时,应当考虑的问题有(  )。

A.审计标准的相关性

B.审计标准的客观性

C.审计标准的准确性

D.审计标准的公认性

E.审计标准的适用性

8、审计标准的特点包括(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层次性

D.客观性

E.地域性

9、下列各项中属于调查了解记录的有(  )。

A.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

B.可能损害独审计独立性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C.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

D.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

E.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

10、按审计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审计标准可分为(  )。

A.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B.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C.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D.预算、计划、合同

E.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11、下列关于审计人员鉴定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对实物证据,不仅要核实数量,还应关注质量

B.对书面证据,不仅要核对金额,还应判别真伪

C.对口头证据,要分析提供者的陈述是否真实

D.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

E.良好内部控制环境下产生的证据更可靠

12、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标准判断叙述中,错误的有(  )。

A.审计人员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比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B.经过加工汇总的业务凭证比直接产生于经济活动的业务凭证更为可靠

C.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内部取得的证据更为可靠

D.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E.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13、下列审计证据类型中,属于按来源分类的有(  )。

A.外部证据

B.环境证据

C.实物证据

D.内部证据

E.亲历证据

14、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有(  )。

A.适当性

B.递延性

C.充分性

D.独立性

E.合法性

15、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属于(  )。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亲历证据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审计机关对于绩效审计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 按照审计署的要求, 将绩效审计纳入到审计工作内容中, 各地围绕建立我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思路, 开展了有益尝试, 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一) 选择绩效审计项目,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首先应从对信息使用者判断、决策的影响程度 (绩效审计结果的使用者是立法机构即预算决策者、政府和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者) ,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其次应从对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再次应从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程度 (包括政府和新闻媒体) ,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最后应从预算支出 (投资) 金额的大小来选择, 金额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

2.增值性原则。即节约资源或改进服务质量的空间和潜力, 被审计项目节约资源或改进服务质量的空间和潜力越大,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

3.时效性原则。即被审计项目的问题、矛盾已经明显和凸显期,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调整寻求以解决方案;或者是政策、项目已运行几年、需要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效果信息, 这样的审计项目应给予重点关注。

4.可行性原则。即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 包括审计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预期效果 (法定职责目标) 是否明确;评价标准是否明确;收集资料的技术要求、难易程度和成本等;与地方的利益冲突较小。

(二) 确定绩效审计目标, 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 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 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审计人员紧紧围绕绩效审计目标, 选择绩效审计标准, 确定绩效审计范围和程序、方法, 编制好实施方案, 对以后的绩效审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实务研究

众所周知, 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从对某个项目的筹资、投资和运营开始的, 我们不妨对照统一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采用一种特定的方法, 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来对某一项目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精确地综合评价。鉴于此, 我们可以进一步以资源的经济性为基本分析对象, 设立一系列经济性指标, 并对其评价作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 资源获得经济性

细分资源获得的经济性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 (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若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0, 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 单位管理费控制较好。

2.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到位率。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到位率=实际到位技术人员/计划到位技术人员*100%。

据上可以推断实际到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越多, 完工的效率会越高。

3.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率是指本年资金来源除以本年计划投资, 该指标主要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本年资金来源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收到的,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等。

资金到位率=已经到位资金/总资金数额= (总额-未到位资金) /总额*100%。

4.营运成本费用。营运成本也称经营成本或营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各种直接费用。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运费用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统指企业或项目运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必要的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 资源使用经济性

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设计浪费率。国外的大型公共工程在建设之初要经过反复论证和优化, 以“对纳税人负责”, 一旦设计方案被社会大众通过, 就会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快速施工建设。而在我国则正好相反, 由于建设之初没能够做好较充分严密的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各种设计漏洞就显露出来, 这里少了预应力, 那里缺了预埋件等等, 这些都是造成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拖延工期以及扩大成本造价的重要因素。

设计浪费率=图纸设计中不必要的投入/图纸设计总投入*100%。

2.设计变更率。设计变更是指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设计调整, 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

设计变更率=设计变更费用绝对值之和/设计总收入*100%

3.合同造价执行率。一个项目在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时的造价管理是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重要任务。工程投资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 合同价格控制在范围之内, 并保证工程价款的支付都是符合合同规定的, 杜绝不合理的超支。

合同造价执行率=工程竣工结算价/工程合同价*100%

4.资金节约率。资金节约率=实际使用资金/预算资金*100%。

实际使用资金目前鉴于采购方式多样, 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都在做, 统计数据很难做到精确。政府采购预算的制定很粗放、对实际采购的约束不大, 但超预算、无预算进行采购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综上所述, 排除政治上的影响, 就技术上来说, 节约率的统计计算也不会太准确。

5.实际投资变化率。实际投资变化率=[ (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 (或计划投资额) ) /批复概算]*100%。

不同的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设备的投资, 一类是建筑安装的投资。机器设备的投资是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而建筑安装的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是负相关的。投资率的增加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致使结构产生的变化不利于效率改善, 如果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增长质量, 可以降低投资率, 调整投资结构。

四、结束语

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时刻把创新作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前提, 把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保障, 并把严格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客观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作为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重点和根本, 以促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

摘要: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 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 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 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 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对建设项目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 必须要开展绩效审计。本文拟对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林军, 刘西林.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0 (3) :35-39.

[2]宋晓敏, 熊化珍.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审计——以S省客运站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为例[J].财务与会计, 2014, (10) :54-54, 55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3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

一、重要性概念

(一)重要性定义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或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定,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就可能存在差异。

(二)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也就是说,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数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质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性质,有些错报或漏报的金额不大,但如果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那么,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比同等金额的笔误更重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而且对单个看在金额和性质上都不重要的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也应关注。因为单独的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金额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被审计单位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原本几百元的错报或漏报全年加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上万元的错报或漏报。这样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影响企业的盈亏,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此特别关注。

二、审计风险概念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时,审计人员对其发表不恰当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这里的意见包括两层含义:当财务报表没有被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或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风险的含义通常是某一事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口自。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1、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固有风险列入审计风险的要素,是现代审计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意味着审计人员应当努力预测财务报表中哪些最容易出错,哪些最不容易出错。这一信息影响审计人员收集证据的数量,也影响审计人员如何在审计的各项内容之间分配收集证据的力量。2、控制风险。是指客户内部控制结构政策或程序未能及时防止或察觉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结构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主要偏差的不法行为,致使财务报表失真的概率。3、检查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察觉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运用审计程序也未能发现这些错误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风险,但因受审计资源、审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不能根除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要素的运用

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便可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证据概念

(一)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获取、评价以及更好地利用审计证据,保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将审计证据定义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察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审计目标或者针对每项会计报表的认定来获取证据,比如对固定资产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得用于代替固定资产计价应获取的审计证据。有些情况下,一项测试可为多项认定提供审计证据。比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可为应收账教的存在和计价提供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根据与审计目的的关系有证明是否存在的证据、证明所有权的证据、证明价值的证据等;根据提供逻辑证明的类型,有正面证据、反面证据;根据与其他证据的关系有基础证据、佐证证据等;根据与被证明事项的关系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来源有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进行科学分类。使多样、复杂、具体、证明力各不相同的审计证据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性质的认定,使各种审计证据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因此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审计证据可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审计人员在选择审计证据时,应力求做到审计证据的收集既有效又经济。

(三)审计证据的运用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充分性。在实务中,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高,则所需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减少;相反,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低,审计证据的数量就相应增加。

四、总结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风险就会增加。反之,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高,审计风险就会降低。

重要性水平和所需的审计证据也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4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关于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可以协调和控制审计工作,考核审计人员工作

B.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或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

C.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查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过程中所编写的各种工作记录

D.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针对伪造证据、tan污盗窃、xing贿受hui等不法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记录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的了解。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或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为了收集审计证据所做的各种审计调查记录。本题选项A是审计日记的作用。选项C所表述的是审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选项D所表述的是专项工作底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 ()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人员。

A.注册会计师

B.审计助理人员

C.项目负责人

D.审计组组长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的了解。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审计组组长在编制审计报告前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经复核审定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增删或修改。审计人员根据复核意见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确有需要改动,应当另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作出书面说明。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 下列选项中,关于询问取证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审计人员实施询问后没有必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B.询问可以是口头形式,没有必要作成书面记录

C.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

D.询问可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询问”的熟悉。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以选项A、D不正确。询问必须作成书面记录,并由答询人签字盖章。所以选项B不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 风险基础审计中被融入传统审计方法的是()。

A.风险控制方法

B.系统评价方法

C.流程描述法

D.抽样技术方法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风险基础审计”的熟悉。风险基础审计是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的制约因素的是()。

A.审计目标

B.审计效率

C.评估风险

D.实质性测试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的掌握。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所能提供的用以证明有关控制政策或控制执行有效性的证据就越充分。但在审计实务中,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它要受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本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 下列选项中,关于审计取证基本方法中的逆查法,说法正确的是()。

A.逆查法的优点是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

B.逆查法适用于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C.逆查法的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突出重点,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D.逆查法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的被审计单位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逆查法”的熟悉。逆查法的优点是,可从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因而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其主要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本题选项A是顺查法的优点。选项B、D是顺查法的使用范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 ()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有重要的、直接证明作用的审计证据。

A.外部证据

B.内部证据

C.基本证据

D.辅助证据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分类”的掌握。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分类,可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其中,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有重要的、直接证明作用的审计证据。本题选项八“外部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包括其他单位陈述和外来资料。选项D“辅助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具有间接证明作用、能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 注册会计师在对许多重要项目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或者无法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从而无法就会计报表的整体作出评价时,应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是()。

A.增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B.无法表示意见

C.否定意见

D.保留意见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了解。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并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上述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等术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 下列各项中,可以起到经济鉴证作用的审计报告是()。

A.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

B.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C.内部审计报告

D.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报告的作用”的掌握。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可以起到经济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这种意见具有鉴证作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可以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0 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两种。两者在报告对象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审计组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对象是()。

A.被审计单位

B.内部审计机构

C.社会审计机构

D.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D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5

1、对两次发出肯定式询证函后仍未得到回复的某笔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应当( )。

A.将该笔应收账欲确认为坏账

B.认定被审计单位虚构应收账款户名,捏造应收账款

C.查阅有关销货合同、发货单,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D.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两次发出肯定式询证函后仍未得到回复的某笔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应当采取替代程序,查阅有关销货合同、发货单,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参考教材P239。

2、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凭证和记录按业务顺序依次为( )。

A.订货单、贷项通知单、现金日记账

B.订货单、销货单、销货合同、发运凭证、销货发票

C.销货日记账、发票、贷项通知单、收款凭证

D.发货单、销货合同、订货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P224。

3、审查销售折让账务处理时,审计人员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

B.冲减营业收入并同时冲减营业成本

C.冲减营业收入并同时增加产成品成本

D.不必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销售折让是对售价降低,与营业成本和产品成本无关。

4、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职责分工时,发现批准请购与采购职责未能相互分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 )。

A.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的物资

B.未按实际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

C.应付账款记录不正确

D.未及时向特定债权人支付货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以防止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物资而对企业整体利益产生损害。

5、下列各项中,属于职工薪酬实质性审查的有( )。

A.观察考勤、工资结算、工资发放是否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完成

B.检查工资汇总表是否经授权审批

C.抽查相关记账凭证,查明有无编制人员、审核人员的签字

D.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工资变动情况,判断有无异常变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C是控制测试。

6、如果被审计单位投资的证券是委托某专门机构代为保管的,为了证实这些证券的存在性,审计人员应实施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调查代管机构的资质

B.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书面说明

C.向代管机构发函询证

D.检查相关会计记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属于外部证据。

7、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循环的下列职责分工易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是( )。

A.出纳员负责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

B.报销单据的填制和审核分离

C.支票与印章由不同人保管

D.出纳员以外人员负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应分人登记。

8、在对被审计单位库存现金实施监盘过程中,负责清点现金的应当是( )。

A.审计人员

B.出纳员

C.会计主管

D.仓库保管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出纳直接对经管的现金负责。

9、针对现金流量表内容的特殊性,须采用一些专门的审计方法不包括( )。

A.检查核对法

B.分析法

C.金额验证法

D.审阅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P375~376。

10、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利润进行趋势分析,发现利润增长较大。经初步测试,了解到该公司管理模式和生产规模都没有变化,根据以上情况,利润增长最有可能源自( )。

A.供货商减少

B.低估年末应收账款

C.产品竞争对手增加

D.高估年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D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篇6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

一、总论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概述

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

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含义

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

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

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

(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三)审计分类

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

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

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

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国家审计机关

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

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

(二)内部审计机构

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

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社会审计组织

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

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准则

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

2.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

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含

4.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5.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

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

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

(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1.掌握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含和作用

2.掌握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3.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三)审计职业道德

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含和作用

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目标

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3.熟悉审计目标的内含

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

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2.了解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3.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标准

1.掌握审计标准的内含和特点

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

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

(二)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内含和作用

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

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4.了解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三)审计工作底稿

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含、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

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复核

六、审计取证方法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取证模式

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内含及演变

(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熟悉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及分析

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内部控制概述

1.掌握内部控制的内含、作用和局限性

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

(二)内部控制要素

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

(三)内部控制测评

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

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

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关系

5.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

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

九、审计报告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报告概述

1.掌握审计报告的内含和作用

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基本要素、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

2.掌握审计结果公告的主要内容

3.熟悉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

5.熟悉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含和基本要素

2.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内含和主要内容

2.了解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

十、效益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效益审计概述

1.熟悉效益审计的含义

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

(二)效益审计程序

了解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三)效益审计方法

了解效益审计中常用的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十一、计算机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计算机审计概述

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内含、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十二、审计管理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管理概述

掌握审计管理的内含、内容、特征和主客体

(二)审计计划管理

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

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审计质量管理

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含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3.了解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四)审计风险管理

1.掌握审计风险的内含和种类

2.熟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五)审计档案管理

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含、职责和内容

(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主营业收入审计

掌握主营业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款项审计

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固定资产审计

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产品成本审计

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存货审计

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薪酬业务循环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所有者权益审计

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六、货币资金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的性质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

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

(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七、财务报告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

2.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3.了解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4.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上一篇:作文素材归类下一篇:北京市201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