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2024-08-31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精选5篇)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篇1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格日勒敖都苏木与蒙古国相邻边境线长公里,现有4个嘎查一个生态移民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顷,总人口676户、1841人,其中汉族的有247人,少数民族的有1594人,女的有916人,男的925人。其中牧区总人口549户、1558人,在牧区居住人口256户、729人,已转移人口189户、602人,占全苏木人口的%,入住移民楼158户。

全苏木共有146户220人享受低保;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今年1—4月份,报销医疗费用元;参加养老保险共计197户、358人,其中包括退休70人,每月领取330元,从至今年7

月份发放共计207280元。

齐哈移民区现有居民75户,其中奶牛养殖户56户,奶牛470头,目前牛奶日产量为2吨左右,高峰期可达到3吨左右。,投资80万元对奶站进行整改扩建,目前牛奶价格为每斤元,正在争取建设牧场化奶站。

苏木积极开展所在地的绿化美化工程,种植树木3万多颗、蒙古莸3万多苗,建设齐哈休闲广场一处。另外,重新补种300亩防护林,不断提升移民区牧民的生活理念和质量。

2010年牧业,全苏木牲畜总头数78331头,其中大畜3854只,小畜74477只。产仔31518头,成活仔畜30094头,繁殖成活率达96%。

二、服务牧民办实事情况

为了系统、全面、有序的为牧民提供便捷服务,苏木设立6个服务窗口32个服务项目的便民服务大厅,全面开展四级联动工作。

一是休牧20天,苏木党委、政府

调运100吨饲料,对牧民休牧给予部分补贴。

二是为4户牧户发放奖扶金2880元,117户发放《独生子女》费共40200元,少生快富家庭4户每户3000元,共1元,24人享受“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优惠。

三是苏木共有学生302名,协调教育部门落实37名幼儿园孩子补助,授九年义务教育的161名学生得到了“三免一补”政策,49名学生得到了高中生助学金,中专生3名,考入大学52名,并为考入大学的牧民子女争取到了共125000元奖励资金。

四是协助供电部门为三个嘎查做好通电工作。

五是苏木机关阅览室、嘎查文化室征订了1万余元的报刊、杂志,新建了草原书屋两处。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性传统娱乐文体活动——那达幕、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文化站和计生服务站已经投入使用。

六是协助移民办为牧民争取购房补贴,截至今年7月1日,有210户618人享受购房补贴,补贴金额合计765万元。

七是今年元月上旬以来,牧区577万亩草场全部受灾,受灾牧民726人,受灾牲畜万头,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针对灾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全力进行协调解决,协调市农村合作银行组织贷款250万元,调入饲草210万斤,饲料91万斤,牛奶1000件,并协调民政部门为51户贫困牧民免费发放价值76900元饲料,同时救济70户每户1000元,共计7万元。2010年春季民政救济:553户1605人,大米46650公斤,白面46650公斤,油5530升,共计万元。

三、集中学习和赴外考察

积极组织集中学习和赴外学习考察,一是组织嘎查“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及部分牧民,赴我盟阿旗的“两转双赢带头人”廷·巴特尔、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泰嘎查“高产饲草种植户”哈斯巴特

尔以及黄旗白银塔拉镇巴嘎达布苏嘎查的“联产经营户”等先进典型进行学习参观。二是分两批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嘎查牧民以及部分苏木机关干部一行赴四川省成都锦江区农家乐旅游先进典型“五朵金花”进行了实地考察;三是组织苏木、部分嘎查牧民赴蒙古国参观学习,累计共72人次。学习借鉴经验,并结合我苏木的实际情况,选定了4户牧户作为“两型”牧场试点。http://

四、党建工作

苏木党委共有6个党支部,109名党员,按照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部署,5月31日,在全苏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固本强基、增收富民”的活动主题,研究确定了“五比五看双满意”的活动载体,即:比创新看科学发展,比实干看工作业绩,比学习看能力素质,比服务看惠民实效,比形象看群众评价,争创牧民满意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好党员。苏木党委成

立了督导组,6个支部全体党员签订了“党员公开承诺书”,第一阶段“广泛动员,安排部署”任务已经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全面争创,扎实推进”工作正在进行中,已有板报6期,报送创先争优简报15期。

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制定重大决策,研究重大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决议形成之后,坚决贯彻执行,制定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同时设立固定政务公开栏。

建立人民调解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维稳”和“五五”普法领导小组,负责开展日常生产生活涉及的矛盾纠纷等的调节排查工作,并协调市综治办配备“草原110”,完善了军警民联防的治安防范模式,全苏木召开大型的维护稳定工作动员大会2次,苏木党委专题研究稳定工作3次。

下一步工作要点:

1、保护草原生态,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步伐,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严禁出现超载放牧,扎实做好牲畜出栏工作。加大牲畜出栏的宣传力度,衔接好屠宰加工企业,在牲畜收购价格上和收购方式上,提倡企业采取信息和中介服务的办法,鼓励入户收购牲畜,并做好收购价格上的协调,结合草畜平衡责任书的签订,严格落实草畜平衡责任制,按照时间和要求完成出栏任务。、做好项目编制和组织牧民合作社,加大力度宣传和引导牧民组建协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和扶持,不断提高牧民转移进城积极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牧民就业,增加牧民收入的问题。不断探索“协会+牧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结合实际,嘎查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其中苏吉嘎查骆驼协会、齐哈奶协会分别享受到启动资金15万元,苏吉嘎查奶牛协会、呼格吉勒图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篇2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县级才会有,极少有农村图书馆,青海广大农牧业区的图书馆数量更少,平均一个乡镇不足一个。大部分农民不知何为“图书馆”,更不知道书店和图书馆有何区别,这就制约了青海省图书馆对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在青海省一些州县级图书馆,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图书馆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读者大量流失,全省各地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生存现状堪忧。据统计,青海省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处于完全瘫痪状态,馆藏大多是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的老书,读者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一些县级图书馆近年来年读者数量不足1000人次。由于县财政从1989年开始不再给图书馆拨付图书购置费,到2004年,15年中有的州县图书馆未购进一本新书。在各州县中,10年没有购书的图书馆有3个自治州和3县1市,10年以上没有购书的图书馆有5个县。全省7所地级图书馆的新增图书藏量远远达不到图书馆标准年入藏量,22所县级图书馆的新增图书藏量也未能达标。另外,全省各州县图书馆藏书量几乎都不达标,即使是西宁市图书馆也只有藏书10万多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图书馆,全馆所藏图书还不到4000册。据了解,青海省各州县图书馆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已远远跟不上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出现了门庭冷落的窘况。更为严重的是,在全省一些镇图书站(室),由于没有图书,已经名存实亡,图书流动车、流动箱因没有经费被迫停用。

2、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刻不容缓

据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年2月报道:我国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人数高达1亿人左右,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相对落后。青海农村文盲率相对较高,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突出,一些地方还存在学生失学、辍学现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仍是主流,这严重影响了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一是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限制了其信息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造成一些虚假信息在农村传播,信息来源可靠性差,时有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信息不畅,对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农产品市场“卖难”和“买难”的矛盾、国内农产品市场疲软和大量进口的矛盾同时存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搞好农牧区信息服务刻不容缓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影响了图书馆对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严重制约了青海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使大部分农牧民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农民总体上具有封闭的特点,由于长期生活劳动在一个相对封闭、贫困的环境中,接触的信息数量小、质量差、范围狭窄,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不重视信息的习惯。

二、开展青海农牧区信息服务的对策

1、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农牧区的信息服务

我国13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民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在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重新考虑自身的信息服务重点,面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需要文化建设来支撑。图书馆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它是人们获取信息及其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承诺:“向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满足公民基本信息需求为职责,通过对全社会成员实行普遍均等的服务,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公平,不因其年龄、生理和健康状况、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程度低,农民缺乏知识,缺乏文化知识熏陶,捕捉信息的能力弱、渠道窄,处于“文化饥渴”之中。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搞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让广大农民充分享有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由于青海农牧区交通不便,信息传播落后,农民生活较贫困,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要采取多样化、多途径、多方位的服务方式,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帮助农民扫盲,加强信息意识,使他们早日脱贫,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2、争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农村服务的目前滞后状况,主要原因是办馆经费短缺和重视不够所致。新农村建设增强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中央要求各级政府把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主要由政府对图书馆建设承担责任。如果将所需农村新馆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工资及购书等业务活动费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财政预算,那么这样的农村图书馆就会拥有一个稳固的财源,保证图书馆开展工作的日常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各地各级的政府财政建设的。但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时无法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加大投资力度,调整城乡资源配置,使农村图书馆得到均衡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领导及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用宣传和行动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大力开展书刊捐献活动

国家文化部的图书下乡活动,为青海省农牧区捐赠了大批文献。图书馆应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将农牧民需要的文献和多余的设备物品整理好,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农村。以往的捐书由于挑选图书的内容上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把一些对农民没用的书刊送到了农民手里,有的是看不懂;有的是没兴趣和实用性差,均被农民当柴火给烧了,也有的糊了墙。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挑书:(1)可以选择一部分看图认字、学拼音、讲故事等图书,这类图书主要用于农村少儿的教育和文盲的扫盲教育上。(2)从文学类图书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小说,来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用这些书籍来吸引他们,让他们了解阅读的必要性。(3)从报纸及杂志上选择一些实用的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广泛搜集成本低廉、实用性较高的科技资料。(4)对于需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而且还向他们提供法律法规的报刊与书籍,使外出打工的农民在遵纪守法的同时知道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利用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等场所开展对农民面对面的信息服务。不管用什么方式,目的只有一个,扎扎实实地把农业信息传送到农民手中。

4、设立农村图书流通点

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点要坚持以点带面,先试点后再发展。要先下农村,跑基层,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的村镇设置流通点。针对青海省农牧区的特点,加强流动图书点建设,流通点的基本要求是:人口相对集中,农民有阅读需求,有一定的硬件条件,建设一个,完善一个,成功一个。充分利用图书流通车开展“送书下乡”活动,通过送书上门、定期更换的方式,满足农民群众看书的文化需求。有效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首先,积极发挥省中心馆的作用,以县级馆为平台,向各馆选送图书。其次,在新设立的农村图书点分别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做好农村图书流通点前期准备工作。如:制订农村图书流通点的规章制度和省公共图书馆农村图书流通点暂行管理办法。为各个流通点定制规格统一的流通点牌匾。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采购农业生产和健康生活类图书,为农民朋友提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服务;并对全省农村图书流通点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图书流通点的服务水平;定期对他们进行走访,指导他们开展读书活动。最后,还要对全省农村图书流通点进行评比,树立典型、激励先进等。

5、加大扶持“农家书屋”的力度

“农家书屋”工程截至2007年年底,在全国已建成2万个,2008年年底,“农家书屋”的数量将增加到6万个。目前青海省共建“农家书屋”600家,都在今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大通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小煤洞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借阅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文献;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镇尕贡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借阅关于防治草原鼠害方面的文献,为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农家书屋”贴近农民的生活,有着许多自身的优势,如藏书符合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开放时间符合农民的作息时间,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要大力扶持“农家书屋”,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无论是从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逐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消除城乡文化隔阂,把农村文化中的落后成分摒弃,把勤劳善良、纯朴厚道的农村文化精华与城市文化的现代文明相融合,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6、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惠民工程的广泛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建、共建的基层服务网点超过52万个,一个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的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目前青海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全省每个县级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共64个,基本上实现了全省覆盖。为图书馆开展农村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平台。青海省基层服务点使用率较高的农业区有乐都、湟中,他们主要利用的是农业科技、种植方面的文献,如反季节蔬菜等。乐都馆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爱国主义老电影宣传放映,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并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牧业区的有同仁县,主要利用的是养殖方面的文献资料,如种羊、牛羊病的防治等。图书馆可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相当规模、适于使用的、能定期更新的公益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气象、土壤、品种资源、施肥技术、灌溉、植物保护、新技术新成果等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效应。各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共享工程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牧民的服务,尽快使广大农牧区、基层的图书馆服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7、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是人才培养

农村信息服务需要一支业务素质良好、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科学多方面业务技能的管理开发与应用人才队伍,指导和带动村社文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成为“精神上解闷、经济上解困”的农村文化带头人。这是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场条件下的客观需要。因此,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及微观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以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能力以及进行农业信息资源的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图书馆事业长久、持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意识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科学、理智、健康地发展。

[1]漆卫民.图书馆下乡服务工作的探讨[J].图书馆界,2007,(4).

[2]李继晓.面向青海省农牧民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1).

[3]李雪仙.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

[4]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篇3

“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局、**分局《关于印发“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在好上下功夫”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我站收费管理工作实际,以开展“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收费站文明窗口服务形象,“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活动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坚持“一笑、二礼、三心、四创”的理念,以制定活动实施细则提高收费服务形象和收费服务质量为重点,紧紧结合收费工作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现将开展“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是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大检查之年,我站以迎国检为契机,从站点设施更新改造、完善内业资料和窗口优质服务三方面推动“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扎实推进。一是大力开展站容站貌的专项整治。本着整洁、美观、节约、适用原则,对安全岛、隔离墩、收费大棚重新涂刷油漆,对收费亭的防撞柱、防撞护栏进行修正,重新张贴反光警示膜;对站区大门进行维修和重新油漆,重新粉刷收费广场两侧的公示墙,更换了新喷绘;还联系区政府,在收费广场制作大型喷绘“**欢迎你”,展示**交通人的热情;同时,对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改,清除卫生死角,平整、美化、绿化办公、收费环境,以崭

新的面貌迎接国检。二是抓好内业资料整理。抽调专人成立内业资料整理小组,集中进行迎国检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小组成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班加点,逐条完善,按照“收费政策、站点设置、收费服务、票据管理、站务管理和数据管理等7个方面13个项目进行归类,将2006年-2010年的内业资料进行贯通,确保内业资料完整齐备,做到精中再精,细中再细。三是抓好窗口优质服务,我站立足“和谐交通、优质服务”,坚持“一笑、二礼、三心、四创”的理念,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岗位能手、收费标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业务技能,提升与司乘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了全体收费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精湛的业务技能、规范文明的服务迎接国检。四是调动党、团员青年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展以“迎国检、比服务、展风采、做贡献”主题活动,树立窗口单位良好形象。在国检时,外业组从我站通过,我站整洁规范的站容站貌,良好的职工精神面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向国检组展示了**交通收费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向迎国检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和谐、优美、高效、畅通”是体现公路收费站优质服务的落脚点,围绕这一目标,我站在行风建设上狠下功夫。首先在职工仪容仪表上做文章。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手册》上的要求,上岗时必须着装整齐、持证上岗。二是加强行风监督。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行风工作座谈会,向过往车主发放行风评议调查问卷,广纳谏言,不断提升服务

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对收费行为进行规范。坚持推行“一笑、二礼、三心、四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丰富文明服务内涵。四是更新便民服务箱,义务提供开水、修车工具、常用药品、线路图等,为过往车辆、行人解决实际困难。

三、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今年,我们开展了向姚泽炎等同志学习活动,以先进的事迹影响人、感染人、引导人,培养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月份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整训工作,通过整训,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加强了职工的业务技能,丰富了业务知识。二是增强了职工工作责任心和大局意识。三是提高了职工的团结意识和敬业精神。四是加强文明礼仪培训,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全站职工态度端正,思想重视,行动配合,严格按照整训计划,积极投身到具体的整训、学习中,不叫苦,不喊累,无论是肢体语言的训练,还有内务卫生的整理,大家都认真对待,并举办趣味运动会、队列会操比赛、联欢会,积极参加分局举办的红歌比赛和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激发职工精神动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四、一直以来,我们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年初,我们选派人员到分局接受专家培训,提高职工写作技能。修订了信息报道考核奖惩制度,鼓励职工人人参与、人人动笔,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大力挖掘新闻素材,将我站的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我们按时上报“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简报,共撰写新闻报道29篇,500字以

上稿件17篇,论文2篇,征文4篇,政务信息68篇,向过往司乘人员进行温馨提示,增强了司乘人员对收费政策的理解,取得了他们对收费工作的支持,为构建和谐的公路收费环境做出了努力。

总之,“和谐交通,优质服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站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达到是预期目的。但与分局党委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找准不足和薄弱环节,建立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把我站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篇4

一、总体情况从督查情况看: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目标清晰、载体丰富、氛围浓厚、措施明确,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抓“四亮”,树立良好形象。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采取制作公示栏、办事须知、服务手册等方式亮流程;采取佩戴党徽、团徽、胸卡等方式亮身份;采取公开工作职责、履职要求、办结时限等方式亮职责;采取设置承诺卡、岗位监督牌等方式亮承诺。二是抓“四创”,打造服务品牌。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开展“创优质服务之星、创流动红旗标兵、创党员示范窗口、创人民满意支部”活动,着力打造“规范之窗”、“高效之窗”、“满意之窗”,努力实现服务事故“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对象“零投诉”的目标。三是抓“四评”,检验服务效果。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自己评、群众评、领导评、组织评为主要手段,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检验服务效果。四是抓延伸,扩大服务范围。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将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与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四群”教育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对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认识粗浅,思想怠慢,存在走过场、走形式、“两张皮”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创先争优服务群众的目的意义,没有从群众的需要、工作的效率、服务的质量上深入研究,没有把开展活动与促进业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部分单位有厌倦情绪,在开展活动中应亮未亮、应创未创、应评未评,致使活动发展不平衡。二是部分窗口单位和行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作风需进一步转变。三是部分行业服务承诺空泛,不够具体,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践诺不够好。四是硬件设施不到位。部分公立医院安装电子服务评价器基本属于空白;民营医院没有安装电子服务评价器;其他行业的部分单位尚未安装电子服务评价器;部分服务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先锋岗、示范窗口未设置。五是跟踪督查不到位。部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没有建立相关督查机制,对开展活动的跟踪问效力度不够,导致服务的效果不够明显。

小学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5

在上级主管局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我们紧紧抓住上级扶持农村教育的大好机会,先后实施了“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通过各项工作的实施,使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进,办学效益逐年提升,先后建成标准化篮球场,配备了专门的网络教室,设置了学生阅览室、科学

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极大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率,使学校赢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学校在紧抓上级有利政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还同步做好软件建设,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章程,特别是按照《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对原有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校管理不断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化的路子。同时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全力投身新课改,使学校各项建设与现代社会需求接轨。

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来年来,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多策并举,狠抓德育工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夯实基础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石,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前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主线,分教师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两条线,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首先,我们立足“讲政治、重奉献、树风格”的高度,狠抓师德行风,铸强师资队伍。这项工作由党支部全权负责,建立教师“周一学制度”,雷打不动。本学期来,已分别组织教师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义务教育法》,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了教育形势、肃清了传统观念、提高了思想觉悟,在全社会真正树起“讲政治、重奉献、树风格”的新形象。

其次,狠抓学生德育不放松,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工作之中,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中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并在校园内深入开展国旗下讲话、“校园之声”、思想品德课、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远大的革命理想、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奉献精神、勤勉的学习态度从小就根植于他们的心田。通过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学生素质全面攀升,校风校纪明显改观,“五爱”言行、互帮互学、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一个“和谐、上进、文明”的校园风气全面形成。

二、坚持不懈,抓实常规管理,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学校各项能否正常运转并取得较大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规范化管理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质量。为此,我校切实把常规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首先,出台制度,规范行为。学期初组织讨论、修改、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在校期间纪律管理制度》《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两课两操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等,组织学生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其次,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学校领导班子对常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并作为值周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由一名值周领导、值周老师、值周学生检查评分,保证评分的公正客观性,并利用“一日常规管理评分公示栏”一一考核、逐日公布,既提高了透明度,又起到督促教育的作用。为保证考核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师生的考核评比之中。通过具体实施和齐抓共管,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学生中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学生中,勤奋、好学、助人、向上、自律、守纪蔚然成风。

三、紧跟形势,积极教学研究,为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和谐校园积蓄动力

1、全员参与,深入研讨,创造性地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先学后议,学创同步”的本校教学特色。

上一篇:周年庆典活动贺词下一篇: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