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5-23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

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现以镇为调研点,对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个村,农村党员多名,其中女党员220多名,共有17个村支部书记。在村支部书记队伍中,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有0人,占总数0%,31-

45岁的有8人,占总数%,46-60岁9人,占总数%;从性别结构来看,有女党员0人,占总数0%;男党员17人,占总数100%;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2人,占总数%,高中文化程度的2人,占总数%;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人,占总数%;从民族结构来看,汉族17人,占总数100%;少数民族0人,占总数的0%;从职务上看,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8人,占总数%。通过调查,对全镇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5个,占总数%:较好的9个,占总数%;一般的8个,占总数%;较弱的3个,占总数%。通过调研,镇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总体较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年龄、学历结构更趋合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

基本做法

镇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前提是要明确方向性的要求,主要的做法是: 认识有新高度。镇党委清楚认识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全球格局新变化、新态势、新特点提出的重要任务,是着眼党的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倾向提出的重要课题,是着眼党的建设步入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提出的重要使命。所以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真正把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摆上议事日程,抓好落实。

目标有新定位。镇党委通过镇、村、社三级党组织联动学,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学,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党员干部的推进力、带动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发展力、创造力。今年,组织全镇中层干部和村社三委成员开展了两期以涵盖红色阵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为主题“乡村大课堂”,以项目负责人介绍、分管领导现场点评、参与人员评议等形式进行学习观摩,取得实效。同时,认真组织好村社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党建工作培训、廉政警示教育和法律讲座等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镇党员干部、村组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内容有新特色。镇党委认识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难点在农村,要针对农村工作实际,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需要学、愿意学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党的惠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等,让他们学了管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鸭子养殖、黄芩种植技术的培训,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并积极参与,而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动态进展情况,强化风险防控,力争通过“红色股份”项目的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带动了发展,以发展凝聚了人心。形式有新创造。镇党委针对农村风俗习

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等实际状况,寓教于乐、寓道于乐、寓学于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培训班2场150人次;开展甜杏栽培技术、冬桃种植技术1期60人次。主要做好葡萄种植推广、皇竹草扩繁种植、玛卡种植、蜜枣种植技术、七彩洋芋种植的推广。采用各种形式开展科技新产品推广应用,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500份,接受技术咨询60项,开展座谈访问16次。

农村有新变化。镇党委通过探索实践,革除农村陈规陋习,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要有新改善;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农民收入要有新提高;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群众要得到新实惠。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和“应保尽保”、“应保才保”。严格把关,对因病、因残、因灾、因教育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加强五保供养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努力使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建立五保户个人档案,按时发放五保户供养资金。把老龄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组织“百叟宴”活动,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三、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对农村而言更是新兴课题。通过调研,发现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个别党支部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看成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是做做样子,拟个意见,报个总结应付了事,简单地认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活动,就是大家坐在

一起读读书、看看报、学学文件,就是搞一些培训,没有系统规划,没有长远计划。

压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有一个竞争环境,没有村干部教育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忙闲不均、苦乐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学习走形式,干部缺乏加强学习的压力,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方式单调,学习气氛不浓。学习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呆板、枯燥,一些村党支部采用一念一散形式,讲得多,议的少,缺少交流。在理论学习中,普遍存在片面强调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只求花样多、活动多、口号新,不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学习经费投入不够。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党支部安排的学习经费很少,基本上经费都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根本没有落实到位。

四、促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

对策建议

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如何作好本职工作,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正常开展,取得实效,通过调研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方法固然重要,但认识才是动力。当前,干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全面创新和完善阶段,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新理念。同时,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广大干部职工逐步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常学习、常换脑、常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不断实现由学习创新、思维创新到工作创新的飞跃。明确任务,找准重点。一是必须注重理

论学习,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一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干部教育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学习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任务上来。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时不我待、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二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争做内行,敢当权威。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定项目,选内容,增强业务知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切实把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作为经常性

业务学习的出发点、着眼点。除此之外,党员干部还要主动加强科技发展、市场经营、现代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有学习型的领导。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首先领导必须转变学习观念,因为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特点是整个行业的所有层面都在进行思考,而不只是主要领导在思考。领导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指挥者、“第一推动力”,同时也是学习的先行者、带头者、“第一学习者”,只有通过带头学习、带头推进全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有助于单位内部创新环境的形成。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只有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学习型的党员干部队伍。

激励机制,作好保障。人都有惰性,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人的进取心会渐渐被惰性所替代。因此,一定要重视制度约束,并加强督查和考核。一是要狠抓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建设,研究

党中央站在基层政权是否稳固的战略高度, 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山东省委提出了村级党组织要“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目标, 我们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强化“五有”保障, 推进富民强村?笔者在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支部书记的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五个有”活动的落实, 关键是干部队伍。“农村要进步, 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 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 甘于奉献, 开拓进取, 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1.1 把握优势, 提高支部书记发展经济的能力支部书

记在谋划发展思路时, 一方面要立足本村实际, 把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好的村, 可以招商引资上项目, 发展工业、物流业、服务业;有资源条件的村, 要走资源开发和产业替代并举的路子;特色农业有一定规模的村, 要在规模经营、深加工方面作文章;既无区位优势, 也无资源优势的, 要在劳务输出方面找门路。总之, 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劳则劳。另一方面, 要放宽视野, 跳出本村的小圈子, 根据市场需求, 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 找到发展经济的出路。再次, 要善于借助外力发展, 特别是对那些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村, 更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 借梯上楼, 借外强内, 加快发展, 推进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1.2 推行“1+X”培训模式, 提高支部书记自身素质修

养“1”就是要以增强党性为目标, 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 用党章约束支部书记的言行。“X”就是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 注重实效, 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比如采取“开培训班, 进农广校、进职业院校”等培训方式进行,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村干部的头脑, 用先进的经验启发村干部的思路。通过教育, 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把村两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会共事、不出事的坚强领导集体。

2 坚持因地制宜, 探索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实施“强村固基”工程, 要着眼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实力, 要结合实际谋划一个好的发展思路, 做到与经济社会建设目标同向、号令同调、运行同步, 在服务发展中找准“坐标”, 在促进发展中取得突破, 从而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 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 让基层组织建设年成为“兴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发展年”。

2.1 在产业形态上, 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对

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 可以按照区域整体规划, 参与兴办园区招商引资, 建设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发展二、三产业。对基础较弱的村, 应注重从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利用资源、搞好生产服务等入手, 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育经济增长点。对有一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村, 要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土地、山林、水面、河砂, 鼓励村集体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社区建设等, 领办创办山村旅游、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2.2 在发展途径上, 要坚持多种模式共同发展要走资

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城市拉动型、招商引资型、乡村旅游型、互助合作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并存之路, 围绕土地作文章,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通过非农土地要素入股、联营等形式,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围绕服务做文章, 鼓励村集体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和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提供物业管理、技术指导、农产品产销等服务, 实现集体增收。

2.3 在实现形式上, 要坚持多种方式共同发展要走资

源开发、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等不同发展水平互补之路, 树立经营理念, 全面清理盘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 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 实现集体增收。集体以资金入股的, 要慎之又慎,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土地、厂房等作价入股的, 要严格进行资产评估, 防止集体资产变相流失。

3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水平

基层组织建设要想抓得好, 规章制度不可少。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权,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要注重建立健全并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示范点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等制度。建立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是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组织保证。

3.1 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不

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支持的力度,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 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投入和项目整合为辅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 使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钱活动、有钱工作”,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3.2 实行严格考核奖惩机制要建立村“两委”班子成

员任期目标责任制, 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并公布于众, 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 联绩计酬, 奖优罚劣, 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要大力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 打破年龄和学历限制, 从制度层面上积极探索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 保障“会想事、能成事、办好事”的优秀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队伍, 进一步丰富用人“三个不吃亏”的内涵, 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4 加强阵地建设, 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

要把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首先, 要坚持建管并重, 一手抓活动场所建设, 一手抓活动场所功能发挥, 做到一室多用, 一室常用, 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党员之家”、“村 (居民) 之家”, 有效解决“重建设、轻管理, 有场所、无活动”的问题。使活动阵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教育培训的“大课堂”、民主决策的“议事厅”、群众娱乐的“文化站”。其次, 在设计工作形式和活动载体的时候, 要体现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从维护、发展、实现群众的切实利益, 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出发, 从基层最迫切、最关注、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 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再次, 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 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 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 重塑党员干部形象, 努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 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5 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努力创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村党支部要在提供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劳务输出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在管理中促进服务,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首先要构建服务网络, 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 以党员干部为主体, 广泛开展便民服务,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作体系,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加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使之成为“窗口接待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辐射、各类载体全支撑、资源优势全整合、党群活动全联动、党建工作全覆盖”的服务平台。其次, 要创新服务载体, 依托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为民提供事务代办、政策信息咨询、维权保障、医疗保健等便利服务。实行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 公开服务办事流程, 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再次, 要丰富服务内容, 要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生产生活、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 不断拓宽延伸服务内容, 以保障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合理需求。最后, 要整合服务资源, 要加强对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 有效整合职能部门面向农村的各种政策和服务资源, 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 职能部门各司其责,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群众服务新格局。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3

一、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农村是否和谐稳定,关键取决于两委班子是否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乡借鉴河南省邓州市“四议两公开”的经验,在村级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不了合力的问题。所谓“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村支书、村主任共同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乡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个程序进行决策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较为明显。一是有效地增强了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控制权。村里的重要决议只有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审核把关,才能付诸实施。这样,既能够使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更加科学、快速、有效,又能使乡里更早、更多地掌握村内大事、要事,进而通过定向把关,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二是有效地降低了村干部违纪的概率。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后,村干部在处理村内事务时总是坚持“村民的事村民议,大家的事大家管”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举全体村民之智兴全体村民之事,一切决定都公开透明,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问题。三是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权利。现在,村内的大事都是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真正做到了还权于民。四是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一些基层最为头疼、群众最容易猜疑的工作,现在由于推行了“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真正还权于民,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到目前,全乡未出现一起到县级以上机关集体上访事例,到县信访总量仅为6起,同比下降45%。

二、严格落实“一定三有”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支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支部班子是党领导基层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对此,首先要完善“两推一选”管理办法,真正把那些“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其带头跟党走、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发展致富、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五个带头作用”。其次,以落实省委提出的“一定三有”(即“定权责立规范”、“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推行农村干部责权利透明化管理体系。近两年,我乡在全乡44个行政村中推行了以逆向激励为主的千分制考核机制,年终兑现村干部工资和各项奖惩措施,使农村党支部的执行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各村工作的开展。在考核中,我们结合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将村支书、村主任分成一组,村秘书分成一组,实行单独考核。村支书考核满分为1000分、村主任满分900分,村秘书满分800分,实行单独计分。村支书、村主任的考核内容包括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村级财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神文明建设、信访稳控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民生工作等方面,每大项下再设若干小项。在每大项考核中明确满分标准,在小项考核中实行扣分制,发挥逆向激励作用;村秘书的目标视职责进行相应调整,也采取扣分的办法进行考核。年终,以“考核加减分通知单”的形式将扣分项逐一列出,实现扣分的透明化。

三、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是否有生机活力决定整个党组织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强的村,往往都是党员老化、素质低的村。鉴于此,首先,严把党员入口关,最大限度地避免带病入党的问题发生。我们结合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入党积极分子确认标准》,明确规定要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求,并将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党员、村民代表推选,党员大会票决,部门联审考察,乡党委审核审批和面向社会公开公示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做到了严进严出,收到了较好效果。其次,在农村党员中着力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让党员勇敢地亮明身份,使党员增强压力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所谓“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就是,凡有一名党组织关系在各村党支部的且经民主评议合格的正式党员的家庭,方可悬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对年度民主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及党员家庭暂不予挂牌;对挂牌后出现违规行为的,则由乡党委下发摘牌通知单予以摘牌。被摘除“共产党员户”标志牌的党员,经教育并改正,表现良好的,可向党支部递交“挂牌”申请,经党支部研究,并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表决通过的,可以重新挂上“共产党员户”标志牌。这一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党员明职责、争先锋、比贡献,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第三,结合党员特长,推行党员承诺制,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推行承诺制中,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坚持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确保内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了使承诺不流于形式,要将党员承诺进行公示,时刻接受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并将党员兑诺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和先锋模范的重要依据。第四,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党员干部中实行诫勉谈话制度。有问题但够不上立案调查,有违纪苗头或有可能影响党员干部形象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乡党委、纪委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督促其改正错误。具体程序是,先由相关所站、包片领导将拟被谈话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给乡党政联席会,经乡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是否对拟被谈话人进行诫勉谈话。在决定对其诫勉谈话后,确定主谈人员和参加谈话的其他人员。由乡主要领导签发《诫勉谈话通知书》,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诫勉谈话,参加人员做好笔录。被诫勉谈话人员在接受谈话后10日内,就谈话中涉及的问题及落实组织提出的处理意见写出相应材料,乡党委、政府、纪委依据谈话结果及被谈话人整改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不服从党组织安排工作的党员,或经过诫勉谈话教育不改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纪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机制,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党内决策事务透明化是当前党员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像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那样,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党务工作的民主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乡党务公开。主要包括党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班子成员分工、发展党员、党员承诺、干部调动任免、为民办实事、开展扶贫等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内容;另一方面是村级党务公开。包括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情况、奖惩情况、涉及群众的重要决议、党员民主评议等内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范围必须经过审核,特别重大、敏感的事项要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必要时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核把关。党务公开后,对党员群众提出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和整改,重大问题整改后要再次公开。

作者: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党委书记

(责编/郭建民)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4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具体实践者。近年来,东安县通过开展“三级联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实施“百千万”党建示范工程以及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全县50%的乡镇党委、76.5%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并荣获了“湖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难题,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水平。

为有效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笔者利用近二十天的时间,对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粗浅的理性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县大多数农村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核心作用, 团结带领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从党支部自身来看:

1、支部活动不正常,“三会一课”流于形式,个别村几年不开党员会,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

2、个别村支部书记因担心丧失领导权,长期不发展党员,或发展自己的亲朋好友,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凝聚力不强,导致活力不足。

3、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大部分村没有经营收入的情况下,经济实力锐减,“无钱办事”情况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村级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障碍,虽然有一部分转移支付,但杯水车薪。

4、实行村民自治以来,部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有的村支书、主任不是“一肩挑”,党支部只管党务,职能分开变成了“分家”,至于财务公开、计划生育等重大村务由村委会一家说了算,党支部权力“空壳化”,甚至由于两委关系没有理顺,有的村支书和主任矛盾加深乃至激化。

5、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晰,发展农村经济的办法不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6、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提倡多时,但至今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在筹工、筹劳、筹资等事项的研究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有时走样,引发新的矛盾纠纷,甚至出现群众集体上访现象。

7、监督制约机制履行不到位。虽然每个村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党内、群众和社会并举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

(二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

1、部分党员素质偏低,思想落后于形势,观念陈旧,示范带头作用弱化乃至丧失,甚至还有少数党员存在信仰危机。

2、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依法办事能力不强,表现为“老法不能用,新法不会用”。

3、培养农村后备干部机构尚不够健全,尤其是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从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来看:

1、部分村民对党支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入党就是为了当官,当官才入党”。村中一些有能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入党不实惠。

2、部分村民的民主意识淡薄,有的不参加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有的不能正常行使自己选举权,易为小恩小惠所动,选举公正性受到影响。再加上家族、感情等因素,选出来的村委会干部并不真正具有领导能力,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个别乡镇党委对于党建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党建工作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布臵和落实,将主要精力用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行政工作上,对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把握不准,研究不够,工作中得过且过,被动应付。

二是一些乡镇党务干部和农村支部书记忽视理论学习,工作中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新形势需要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新的学习,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或因文化水平问题,或因基层工作繁重缠身,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理论、学技术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实际工作的就更少。思想观念陈旧,眼界不开阔,工作中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必然导致工作思路狭窄和缺乏创新。

三是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经常性和针对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就是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但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基层党

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缺乏长期性和预见性,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不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一些农民党员将自己混同为一般老百姓,不但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参与集体上访,严重影响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以致有的群众说:“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

三、工作思路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促进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努力构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

1、坚持用人标准,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选准配强党支部班子,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要充分利用村级“两委”换届的契机,始终坚持遵循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结合的原则,力争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确实能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共奔富裕的党支部和村委会。要立足长远,既要注重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原有中年村干部,也要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确保新形势下村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化。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积极培养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

一技之长的青年才俊向党组织靠拢,充实后备干部“贮备 库”。

2、健全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进 全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评议及奖惩机制。各 级党组织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考核村党组织和村干部 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为重点,统一 组织对每个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进行集中评议。通过学习动 员、征求意见、总结述职、民主测评等程序,把对干部的评 判权交给村民群众。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直接挂 钩。对被评为优秀的村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宣传,表彰 奖励,对工作尤为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可按照程序选任为乡镇领导干部、优先考录乡镇公务员或招 聘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 对连续两次评议为不称职的,按照 有关程序进行调整或免职处理。

3、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从调研情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党员干部自身素质 况看,有不少同志认为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是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 原则,做到每年对村干部轮训一次,培训的内容要紧密结合 当前农村实际,尽量选取一些农村干部急需的法律法规、市 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形势教育等内容。培训 的方式也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电 6 化教育、现身说法、实地考察、实例会诊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力争取得实际效果。同时,也要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 培训,要充分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的开展,抓好对农村党员队伍 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二)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 制度,创新村级事务决策管 理模式 全面落实党内生活和党支部工作的有关制度,加强对制 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 度,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要自觉接受监督。既要注重党内监督,又要强化党外监督; 既要注重班子内部 监督,又要发动群众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中少走弯路,才能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 用。同时要进一步创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模式,实现由“干 部包办型”向“群众自治型”的转变,要在建立健全村民代 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委会各下属 委会的同时,培育并鼓励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民增 收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类农村民间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村民理事会等,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次我们在井头圩镇熊家村调研时惊喜的发现,熊家村1、2、3 组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管 理 3 个组的油茶林和组里的公益事业,1560 亩油茶林实行 7 统一看管、统一垦复、统一时间采摘,茶籽产量及质量大幅 提升,光这一项每年帮助每家农户增收 1500 元以上。今年 来,理事会发动组织群众整修水利工程 3 处,组织复耕弃耕 稻田 20 多亩,救助特困户 2 户,帮助村民调处矛盾纠纷 10 余起,村民理事会的工作得到了村民极高的赞誉。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5

广大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加快推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基层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有的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新时期党在农村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我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余人。下辖3乡14镇,633个行政村。全县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720个,其中,党总支25个,党支部695个,有农村党员14514人,村级干部3560人。

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日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

我县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在今年的村党支部换届工件中,出现了选上支书,不愿“当官”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相当一部分村集体呈现负债状况,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象,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且干一辈到头来却没有保障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二是工作能力较弱。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主要表现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

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程度不高,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致使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财力拮据影响了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

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无钱办事”是当前农村基层的突出问题。由于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6

------------------

2009-08-27 11:38:03 作者:唐官莹 浏览次数:883

来源:县委

县委常委班子科学发展观调研文章之一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书记

唐官莹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真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得到巩固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是抓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思考,现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谈一点本人的见解。

一、基本情况

三都水族自治县共辖10镇11乡,274个行政村,4个街道社区,21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万人,其中:水族人口20.29万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4%,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481个,其中:党委23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45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66个、村级联合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4个、非公经济党支部2个、离退休党支部8个)。全县共有党员8317名,其中:女党员1286名,农村党员5513名,35岁以下党员1793名,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3244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以“三级联创”活动和“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创新力度,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从2007年以来,有80%的村级党支部采取“公推直选”、有18%的村级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依法依章选出了群众、党员、组织“三满意”的新一届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有3个行政村通过“海选”方式选举产生了村委会班子成员。针对村级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还采取公开招聘50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抽调174名县、乡机关干部下派到村任职等形式,切实提高村级“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还采取“公推优选”的方式,选出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1乡(镇)长。

2、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培育。在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上,积极实施“三个注重培养”工程,即注重在农村青年中培养致富能手、注重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注重在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干部的“递进式”管理模式,特别是注重把那些年轻有为、文化水平较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热心村级公益事业、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党员培养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目前,我县已建立了一支1600人左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全县各个村每年都有3名以上35岁以下后备干部。在乡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上,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2次全县范围公开选拔了7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因岗施训、跟踪管理、经常教育,采取多压担子、多岗位锻炼的方式,目前有30多人已被提拔到乡科级领导岗位,有30多人通过挂任乡(镇)长助理或科局长助理等方式,让他们早日介入、早日成熟、早日适应具体工作,尽快成长。

3、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都制定有党员发展计划,明确任务落实,确保每个农村基层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新党员和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培训阵地和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新任村级干部培训班、新任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农民技术绿证培训班、“整村推进”项目培训班、组织乡(镇)村(社区)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和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带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全面开展“党员承诺”制和“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服务意识,有效解决了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极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无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难”问题,从2000年以来,我县把改善基层办公条件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每年都由县委组织部下发村级办公用房建设计划,并列入目标考核,成立了检查组深入各村进行督查。在乡(镇)办公楼建设方面,由县财政根据各乡(镇)工作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程度,逐步给予解决。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都有村级活动场所,其中50%以上的村都已建有标准的村级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全县21个乡(镇)中50%以上都有新的办公楼。

5、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管理。在村级管理上,我县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民主议事制度》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做到“七个规范”,即:规范“两委”关系、规范工作程序、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干部管理、规范村务监督、规范村级组织档案、规范监督职能。同时,将全县村级小学党员教师的组织关系由原所在的乡(镇)教育支部转到所在的行政村党支部,让村级党员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村级事务,不断提高村级办事水平。此外,探索在周覃镇水东片区建立了第一个村级联合党支部——水东联合党支部,将4个行政村党员集中到一个支部进行教育管理,不断节约工作成本,促进产业发展。在乡级管理上,我县出台了《关于规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调整不称职、不胜任乡科级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和《乡(镇)和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乡(镇)和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切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素质不适应。部分乡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导致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比较陈旧,缺乏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奉献意识,心安理得做太平官,工作上遇到压力就望而却步,尤其是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 “政治上没奔头、工作上吃苦头、经济上没甜头、退下来没靠头”,遇到阻力就“撂担子”。此外,许多乡村党员干部平时主动学习不够,思考不深,缺乏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模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部分乡村党员干部对新的形势认识还比较模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识不深,对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掌握不透,工作方法单一,方式不灵活,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四难境地,直接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找准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部分乡(镇)工作无特色、无亮点,缺少党建活动载体,没有一个打得响、叫得起的基层党建品牌,工作主要是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的多,自身自选动作不够,导致特色不突出,成效不明显。

(三)工作运行体制不适应。免征农业税后,一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了乡村组织的正常运转,无钱办事的问题更加突出;民主政治进程与农民素质存在脱节,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法律政策十分模糊,加上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造成的对政治漠不关心,部分群众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许多工作推动起来难度较大;上面有些政策缺乏连续性,有些政策的实际操作性不强,下面很难落实,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方面受到诸多制约,群众不太理解,基层组织面临诚信危机。

(四)乡村工作职能不适应。目前,乡村两级的工作职责尚不够清晰,工作上缺少必要的遵循,更多的是被动依靠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特别是作为一级政府的乡(镇),其工作功能和管理权限逐步弱化,除了机关内设机构外,站、所是以条条管理为主,致使乡(镇)党委、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相对弱化与其承担的工作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五)干部工作机制不适应。一是乡(镇)机关干部选拔渠道比较狭窄。近年来,全县每年公开招录的公务员也仅有4至6个人,而且大多招的是县直机关公、检、法、司系统的公务员,近3年来,我省没有组织招考乡(镇)公务员,部分乡镇“有编无人”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乡(镇)股室的竞争上岗出现了“有岗无人竞”的尴尬局面。二是政治期望值降低。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减少,部分乡镇书记、人大主席一肩挑,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许多原来的班子成员已经重新变成了中层干部,其他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更难有提升的空间。我省还没有组织开展面向村干部招考公务员这项工作,目前,村干部干得再好也进不了公务员队伍,能干到支部书记也就“封了顶”,退职后还是农民,政治上已基本没有“盼头”。三是权利与义务失衡。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工作的压力越来越重,上级组织和领导对农村干部关心少,检查指导多、走访慰问少,听取汇报多、交流沟通少,加责压担多、帮卸包袱少,较低的工资待遇与其所承担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失衡,普遍感到压力过大,加之后顾之忧难解决,很多村干部都想外出打工另谋出路,致使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外出打工的优秀知识青年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培养农村干部的源头萎缩,后继乏人,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六)集体经济状况不适应。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许多事情只能是纸上谈兵,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村党组织“等靠要”的思想固化,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效果不佳,除靠县财政每年转移支付的6000元运转资金外,几乎无其它渠道来源,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依靠集体兴办公益事业更是难上加难,进而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七)领导力量和党建经费投入不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不够,认为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务虚”不“务实”,所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不多、视野不广、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低、解决问题不力。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一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很少,村一级党建经费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狭小,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较难。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认真研究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方法,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抓好素质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素质能力较高的农村干部、党员、实用人才、新型农民四支队伍。一是选准配强乡村干部,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农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进乡村党组织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乡镇机关和站所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并建立健全下派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同时,着力建设“能人型”村级党组织,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积极培养和选拔“能人型”党组织书记,推行村“两委”委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模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加大乡村干部培训力度,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者。要探索建立“党员定题、社会培训、部门组织、财政买单”的市场化培训模式,运用县乡党校、示范基地、远程教育、院校教育、学习考察、研讨交流“六位一体”的模式,大规模地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骨干队伍,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他们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能力。三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大力发展培养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加大关爱党员力度,建立和落实农村贫困党员救助机制,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原动力。保障党员权利,为党员在党内生活充分发表意见搭建平台。强化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创新党员活动载体,推进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创星等活动;强力疏通党员“出口”,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四是大力抓好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培养新农村建设的示范者。全面实施“三优三培双带”工程,切实注重把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先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村干部,充分发挥农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鼓励乡村干部、农民能人施展才干、创业致富、带富一方,并开展“科技标兵”、“科技示范户”、“致富领头人”、“新农村建设功臣”等评选表彰活动,塑造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增强“致富一方”的荣誉感。五是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者。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对农民进行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民主法制和诚信教育,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争创业,家家谋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发展潜力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村党组织选准发展经济的路子,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和扶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房屋、设备、水面、荒山等闲置资源优势,引进项目和资金,盘活固定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善于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龙头加工型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增加集体收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土地向大户转移,或交由集体实行股份制运作,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进一步调动村干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的积极性,对村里招商引资的企业,在利益分成上予以倾斜。二是着力助推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各种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民的政策性增收。抓住以工促农新机遇,加强以水、电、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实现增收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杜绝“豆腐渣”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发展粮、油、菜、果、茶等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开拓劳务市场,完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组织,扩大输出规模,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三是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要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组织和引导农民大胆走出农田,大胆进入流通领域,建设一支稳定的信息队伍和销售队伍。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商挂钩、农企联姻,发展订单农业,把农民与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改进组织设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一是创新组织设置。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把党支部建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业链和产业协会上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更直接、更有效。二是大力推进“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挥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只有一个产业的村,可采取党支部领办或创办专业产业协会(合作社)的办法,直接建立专业产业协会(合作社),支委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有两个以上产业的村,可将原村党支部调整为村党总支,由支委成员组织专业生产大户建立专业生产协会(合作社),在协会(合作社)中建立产业党支部,实行“产业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工作模式,或依托“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设置党组织。三是改进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的新形势,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输出群体中,可跨乡村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要打破过去单一的属地管理做法,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量才分类的原则,采取工作需要与党员特长、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分别设立各种类型的党小组。同时,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方式设置党组织。

(四)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一是创新选用机制,增强基层组织“造血”功能。逐步探索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考试、考核和面试答辩相结合,公开选拔乡村领导干部。探索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制度。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力度,切实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特别优秀的大胆提拔使用,努力形成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用人导向。建立农村人才市场,完善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跨行业、跨地域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精通、爱岗敬业、敢于打硬仗的乡村干部队伍。二是创新政治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护血”功能。在县乡招录事业人员时,除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优秀社会青年中选拔外,要采取特殊政策,单列部分指标,放宽学历、年龄限制,从现有村干部队伍中选拔。开展并村、减员但不减财政转移支付金额工作,实行村干部一人兼多职多薪,提高村干部报酬,保证村干部待遇的落实。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或退休金制度,按当地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采取国家、单位和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保证退岗干部的生活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设立党内帮扶救助专项资金,开展“一帮一”等党员互助活动,以党内力量为主帮助贫困党员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引导他们逐步脱贫走向先进行列。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从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各方面激励好、保护好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农村干部“经济上有享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确保“留得住人、拴得住心、干得好事”。三是创新储备机制,增强基层组织“补血”功能。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采取内选、下派、招聘等办法,把优秀大学生、复退军人、种养大户、企业职工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吸引外出务工能人回村任职、创业,不断优化基层干部结构。四是创新党建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委宏观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党委主抓、村党组织创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动机制。建立党建工作双向述职报告、定期调研通报、执行责任自查自纠等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紧扣新农村建设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和流程,促进经济社会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互动发展。严格兑现奖惩,对考核排名列前的进行表彰,对符合条件的党建责任人予以提拔重用;对排名靠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

(五)优化基层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一是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结合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种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党员自我提高、积极参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难问题,不断增强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二是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的多种实现形式,以民主促和谐、促稳定。抓住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严厉打击破坏农村生产生活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使农民安心搞生产,全力奔小康。三是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及“星级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励农民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2009年4月30日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7

一是要解决基层组织职权不清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基础, 担负着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发动农民、团结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职责, 可谓之责任重大、事无巨细, 上级组织所安排布置的工作如“千条线”, 都要穿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这根针的“针鼻”里, 也即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的工作都要靠农村基层组织落实, 而要落实好每项工作都往往要强调“第一责任”和“一票否决”的落实, 无疑在强调主要领导的责任和对全部工作的落实, 但笼统的要求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职权不清, 不利于贯彻落实, 对于一些具体工作形成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走过场的问题。

二是要解决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担当的问题。由于实行村民主自治, 村级干部自认为是群众选上的, 感到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其没有决定权。特别是一些村民委员会主任更是认为自己是民选上来的, 要保持住自己的群众威信, 不敢得罪人, 怕失去群众对自己的威信, 影响下次参选, 工作中想求一团和气, 不敢碰硬。村干部和村班子存在的这种问题削弱了村民自治制度应有的作用, 也影响了乡镇干部和乡镇政府的执政力, 使得原本可以在最基层解决的问题层层向上反映, 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整体素质是适应于工作需要的, 但也普遍存在着工作方法简单, 习惯于行政命令, 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 再不通龙卷风”, 习惯于我指你干, 不然就给颜色看, 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 这类问题影响到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而且, 一味的简单粗暴的结果引发的是群众不信任和群众与之向远的问题。

二、从制度入手,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第一,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要明确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建的职责、任务和目标, 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把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研究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发展壮大基层组织;选好配强基层班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要把“组织坚强有力, 党员作用突出, 工作得到促进, 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工作目标。要实行党建工作问责制, 对工作不落实、基层组织涣散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提醒, 促其工作落实。逐步完善和实行基层党建述职工作制度, 定期向上级组织报告党建工作完成情况, 听取所属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乡镇党委书记要带头深入基层组织了解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把握规律, 创新方式。

第二, 建立健全基层领导体制。要按照“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的要求,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对于乡镇级党组织要改革创新产生的方式和方法, 逐步探索和推行直选制。要扩大党委成员的来源, 打破身份界限, 吸收优秀村干部和事业编制干部进入党委, 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对于村级组织要完善选人机制, 推进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要在坚持从本地党员中产生领导人员的同时, 逐步从外出党员、离退休返乡党员、回乡大中专学生和退伍军人党员中选取村级组织的负责人。要把有致富能力、群众公认和敢于破解难题作为选拔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要建立基层领导班子工作制度, 重点规范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围绕“三重一大”事项,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明确基层领导决策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 推行党员轮训制度。要把村党支部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和创业党员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 组织进行理想信念、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农业技术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及信访稳定要求培训。要在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组织巡回讲座培训、专题辅导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强化实践性教育培训, 扩大党员示范岗、示范户范围, 拓展示范基地的功能, 给党员选示范项目、定示范任务, 让党员在干中学、学中练、练成之后做示范。鼓励农村党员干部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形式完成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实施农村党建“三项工程”, 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动能力、为民服务能力。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8

近年来,河南省淮阳县大胆创新,积极谋划,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淮阳县为例,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期获得突破。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

(一)创新选人方式,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公开透明选人。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工作。二是拓展视野选人。进一步打破年龄、身份、资历、行政村地域的限制。注重从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服务业型、农民经纪人型等各类能人中培养选拔。目前淮阳县“五型”村支书342人,占68.8%。三是跨村任职选人。整合村级组织资源,探索实行党组织书记兼职、跨村任职,逐步实现了以强带弱、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四是村协兼职选人。注重农村行业协会和基层组织的有效链接,积极探索农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协会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协会成员相兼任的新路子。村协兼职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淮阳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淮阳县由“村党支部书记+协会”带领创建农村党建示范点38个、辐射带动了200多个村、5000名农民走上了协会兴村,产业致富的道路。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开展集中培训。淮阳县委在县委党校组织开展了8期村支书培训班,对497名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二是开展学历教育。三是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由淮阳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部干训科、人社局利用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免费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技能培训。四是组织外出培训。五是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培训。为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互帮互带,搭建工作平台

坚持把机关、社区、农村纳入一体化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城乡联动,互帮互带的新路子。

1.实施机关部门帮带。淮阳县委每次农村工作重要部署或党建活动,均组织县直部门结对帮扶,并选派机关干部下乡入村帮助行政村支部开展工作。

2.强村与弱村结对帮带。围绕“以强带弱、相互促进,发展富民”的思路,选择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村结成联建对子,以“支部+支部”“党员+农户”等方式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探索共建共促共赢的新途径。通过强村与强村、强村与弱村结对帮带,使强村更强,弱村变强。

3.“双强”村党支部书记结对帮带。淮阳县委鼓励有致富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采取扶志、扶持、扶资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民致富。

(四)实行目标管理,激发内在活力

1.目标管理。淮阳县委制定下发了《农村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年终,由县委组织部客观实际地评价全县49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实绩。根据考核结果,各乡镇按15%的比例确定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2.公职化管理。即对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待遇实行结构工资制,即“基本补贴+效能补贴制”。实际银行卡发放形式,按月定时发放,村支书一人一卡。对离任村支书,也实行一人一卡。

3.政策倾斜。积极推荐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队伍建设,科学选任是前提。淮阳县按照“好中选优、配优配强”的原则,科学建立选任机制,严格选人标准、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选人方式,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优”,从企业管理骨干和致富能手中“拔萃”,把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使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缩小、学历提高、能力增强、结构优化。淮阳县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选任机制,才能真正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总体素质才能明显改善,队伍建设才能得到切实加强。目前,淮阳县“双强”村党支部书记达到365人,占全县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的73.4%,412个行政村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2.9%,其中10个行政村党支部被授予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淮阳县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

启示二: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是基础。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水平。近年来,淮阳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坚持专题培训、基地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和胸襟,增强了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工作能力,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带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启示三: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创新载体是关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在增强创造力上做文章。淮阳县开展了机关部门帮带、强村弱村联姻、“双强”支书、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活动,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全新舞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启示四: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是根本。淮阳县通过制定《农村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责任目标》,明确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目标职责,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并借助公职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监督,完善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重点抓好对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监督制度的落实,以机制管人、依制度管事、靠纪律约束,加大对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处置力度。

启示五: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政策激励是保障。实践证明,合理的激励保障制度是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淮阳县通过健全工资待遇增长、生活保障、政治激励等制度的建立,在淮阳县形成“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基层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上一篇:战略管理课感悟下一篇:关于懂得珍惜中学生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