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2024-08-06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精选8篇)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1

开 题 报 告

临猗二中 胡光伟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课题来源: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22号课题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山西临猗二中胡光伟

二、课题研究背景

地理课堂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使用图表。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了各种图表,地理教学之所以一刻也离不开图表,因为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它与教材紧密结合,贯穿教材的始终,和文字共同构成教材的主体。可以说,地理图表是许多地理知识和事物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像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和统计图等类型,其中以地图为主。就初中课本的地图来讲,大小图形就有100多幅,另外还有初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地理考试也以图表类题目为主。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图表,以图表来说明地理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

在传统的地理图表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勾画的板图、板画。但地理教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如教师在讲“降雨类型”、“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内容时,就需要每讲到一个问题就要在黑板上勾画出示意图,结果是费时又费力,课堂效果还不十分理想。传统课堂教学上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0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传统教学挂图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事实上课堂教学挂图通常只能面对前几排学生的观看需要,对教室采光条件的要求较高,有时挂图图幅大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而且挂图也不能满足教学顺序较强的需求。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以往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少有机会跟同行切磋,更毋庸说聆听专家的授课,教师的备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工作,很难谈得上有所谓的教学研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很多时候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重复劳动。善于思考、学习的教师可能还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想点办法找些对策,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则很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同时,也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除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外,再没有其他新鲜的教学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最终的结果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的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导学案、练习题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卷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在浏览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吸取人家的优点,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第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探讨,也可以随时学习教育名家、专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活力四射。第三,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国反恐战争、巴以冲突、经济危机、渤海漏油事件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新闻适时地讲给学生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局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多媒体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教学手段十分单调:粉笔、黑板、挂图。再高明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地图再漂亮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地理形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而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图片制作成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地理形态的变化,既直观形象,又简单省事,而且还更受学生欢迎。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授《西双版纳》时,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如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卷尾猴等,同时配上优美动听的葫芦丝,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许多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因为有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3、多媒体技术可以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极强的课程。教材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初中学

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过于抽象的内容学生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从而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考虑到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单凭我自己的讲解,学生可能很难理解透彻。于是我课前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所以很快就将这个重难点掌握了。

4、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也由于没有直观的视觉冲击,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在教授《长江沿江地区》的时候,先在课堂上播放了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发言。讨论完之后,我要求学生将我们的建议整理好,写成一篇调查报告。还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亲戚、朋友广泛宣传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争当环

保小卫士。通过这次活动,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平时做到不乱扔乱吐。这堂课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四、课题研究依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必定会给现代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图、文、声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概括地说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

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有效教学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为抽象的空间天体模型和自然原理。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教学课堂上要经常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把丰富的地理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扩大学生认知的时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新载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加大课堂的教学力度和广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3.探究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可以表示地理事象的分布和空间联系。学生阅读地理知识和地理图表时,不可能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动态课件设计、问题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等等,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教师地理图表教学的理念,研究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

2、改变学生学习地理图表的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

3、提高地理图表教学中学生读图、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4、进一步突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完善地理图表教学。

5、增加地理图表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调查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实施后的学生状况特别是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为多媒体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2、行动研究方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改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比较法、归纳法、个案分析法等,以解决具体问题。

八、课题研究过程

1、完成必要的理论准备,教师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

2、拿出比较详细的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策略与方案。

3、实践完善阶段,在高一年级实践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方案,并完善。

4、总结阶段,收集整理案例和相关资料。拿出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5、结题,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成果

1、公开1—2节区教学展示课(或录象课)。

2、撰写相关论文。

3、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案例及教学反思。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2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地理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

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事物、原理,由静态变为动态,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清晰的画面,色彩鲜明的图像,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完成地理学习。例如,在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教学中,播放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像资料,创设与众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不由自主地被那惊心动魄的画面所吸引,深切地感受到地震和火山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激发想要了解防御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在几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下,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恰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学课件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以形象生动的现代教学媒体为载体,如通过投影片、录像片、教学电影、电脑多媒体软件等视觉、听觉媒体,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防御”一节中,播放动画让学生亲自来选择在不同的场合怎样避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主动参与的触觉感受,使课堂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破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分析了居住与环境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联系身边的生活环境,利用多媒体打出铜仁城的城区分布图进行讨论:铜仁城的分布和什么有关?然后再出示沿河的吊脚楼等图片,让学生分析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多媒体的运用,使原本难于理解的抽象的东西获得直观的效果,使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和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气象灾害与防御”一节中讲台风时,播放了台风的模拟动画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台风眼的天气状况。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有的说:“这还用说吗?一定是大风大雨。”有的说:“可能是晴朗天气,台风是一个漩涡,中心是空的,没有云层阻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就这样,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于始终。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的弊端,还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张锡萍.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

[2]曹飞跃.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

[3]乌美娜.现代教育技术.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4]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 “计算机出现之后,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基于地理学科特性,在教学中充分而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使地理教学鲜活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特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成为教学中超大容量的信息库,丰富了师生的知识,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一般的地理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而在地理学上,这个三维空间的载体却是二维平面的,主要是各种地图。于是,学生在建立空间概念进行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活动时,势必要在脑海中将平面的载体转化为三维空间。所以地理思维不仅是平面化的,而且是三维的。恰当的使用电教手段,就成为势在必行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要手段,它改变了教学挂图无法反映动态的三维地理事物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地理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凭借的信息载体愈逼真、愈接近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启迪和教育作用也就愈大。教学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生机盎然的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板画、投影片、幻灯片比文字系统要前进一步;而立体模型、录像、地理园和地理教室更胜一筹 。例如,在地形分析中,平面地图缺乏对山峰、山谷、山脊、鞍部与陡崖等概念的直观形象的可视化表达,不易明察。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flash,展示出一座立体的山体,直观地观察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多种地形。形象又直观。因此,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和内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避免僵硬的套路、 呆板的表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地理课堂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将抽象的教学信息形象化的传递给学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做到事半功倍。多媒体技术的图形演示功能可以使许多抽象的教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而逼真,大大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特别是它的仿真模拟功能可以使教学中一些难做或无法做的演示变得轻而易举,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如讲水循环时,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动画视频,生动形象的把水汽的蒸发,水汽的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各个步骤都形象地演示出来,学生听到了风声、打雷声、下雨声,兴奋极了,在快乐中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水循环各步骤的名称以及水循环的过程这一重点知识。再例如:高一年级必修这本书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以其抽象知识让本章内容成为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知识,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转得我头晕”,这一章如果只依赖传统教学,单看书本的插图让学生去想象去理解它,那是令学生头痛的难事,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加盟可以说帮了地理学科一个大忙,用视频把各大行星绕日公转以及把太阳日和恒星日用动画演示出来,让学生观看有关火星的视频、图片,地理课堂变的活泼生动,学生听起来会兴趣盎然,地理课堂充满了生机。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展示多元化的地理信息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学习才会有成效。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激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建立地理学科资源库,连接一些相关的地理网站,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地理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把多元化地理信息传播给学生,不仅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且还用各种相关资料丰富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提取能力、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学习、发现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岳西县汤池中学,黄新仁

[2]《浅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高邮市赞化学校,吴中妹

[3]《心理学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初探》,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西彩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四中学)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4

地理教师要按照创新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为创新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探究创

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按照人本主义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领悟创新的策略,健全创新性人格,培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式的理论基础。前者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相信学习者拥有发展的潜能,能达到自我实现;后者要求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地去探究、发现与创新。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解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地理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和基本原则。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复习的时候,可把平时讲课的课件复制修改成含重点内容而简练的课件,非常方便。例如,我每一节课都设计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控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即时解答反馈的问题,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例如我在讲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在课件制作上关键是把民族、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利用热链接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的学习主要内容。这样在网络上教学的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是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体现在应试准备上,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忽视了对知识系统掌握。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网络在此时就成了研究式学习的有利支持。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如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我利用FLASH做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海陆的变迁过程,比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要好几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强了学习效果,在充满愉悦、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状态,此时,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进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境界,从而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学习习惯随之而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总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在讲授“长江水系为什么容易发生水灾”时,课件展示长江地区所处的干湿状况、支流、植被保护等方面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课件精心设计和设置疑难问题,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和教会学生学问的技巧和方法。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教学中利用网络链接,让学生能了解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如台湾问题、西部开发、WTO等激发学生学问的欲望,引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发散机智,采用一话多说、一图多问、一题多变、一问多答等办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述《气温和降水》一章节时,教师出示课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部图》后,学生仔细观察,可发现哪些问题?(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等;

2、气温低纬度;

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

4、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等)。第二,经常启发和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传授中,将相关内容联想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同求果,或由果溯源。开拓新知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熟练掌握“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具备的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网络是信息的总汇,是多媒体教学的主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信息渠道,学生求知面又在不断扩大,因而培养学生摄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如火山爆发和地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火山和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知道预防的措施,就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火山和地震发生的真实过程,而且还能知道火山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程度,并能掌握一些预防措施。

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关系的的构建。现在的考试制度,除了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网络化的教学。它打破了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了新的整合,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制作了部分课件——联系历史和政治的一些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课进行这方面的网上交流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5

湖北省仙桃市陈场一中 严志宏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激增和“减负加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传统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目前,多媒体即使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正广泛的走进各类学校,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集视听、触多感官为一体,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主体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的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总的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的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地理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一、视、听、触过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地理教学的最佳手段。

地理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有特殊意义,一个地理教师无论你的描述能力有多好,总不能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的效果好。音频、视频、动画、录象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单调的课堂变的更为生动有趣,尤其是让过去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小小的屏幕上再现,这样不仅突破了课堂狭小的天地,而且大大的加深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触多感官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佳手段。

然而,缺乏多媒体技术的视听教学既麻烦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利用某古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片段的教学资料。就必须在课前化大量的时间精心的剪辑和制作,正式的上课前还要从电教室搬来沉重的电视机和录象机,再用拖线插牌来连接电视机和录象机。除此之外,上课时教师还要在电视机和讲台两地之间来回的穿梭。我曾看到我们的地理教师在穿梭教学的过程中不慎将拖线插牌的插头踩离了插座,结果导致电视机屏幕上一片漆黑,而该教师还以为是电视出现了毛病,结果,原本的视听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讲述教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的事情就不可能出现了。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主动参与的触觉感受,使课堂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比如《世界和海洋和陆地》中《海陆的变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地理现象,但是由于我们地处江汉平原所以是绝对不可能亲眼看到或感受到地震和火山爆发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或选择地震和火山的爆发过程的某些片段和过程。如:1980年,美国著名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时,岩浆四溅,岩浆所到之处皆化为灰烬,这样的场面怎能不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再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爆发了7.8级的大地震,地震后唐山顷刻之间变为废墟,所有的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火山和地震这些地理事物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其思维活动也在观察火山和地震的爆发时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因此我们说:视听触过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地理教学的最佳手段。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目前,教师都注重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了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学生的数量可多可少,教学内容是预先制定好的,而且上课时间可以自己选择,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某些简单的内容,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只看简单的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规定的目标,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随便按暂停键进行提问和请教,没有听清楚的地方还可以重复在听和看。

学生上课时间可以自行的学习自己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多媒体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是一般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学生独立性得到发展的结果是学生的创造性充分的显示出来。因为程序将媒体策略和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可以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全方位信息。每一个导向图符都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到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比如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路线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地理事物,其路线相当繁杂,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石油输出路线,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模拟石油输出路线,在完成模拟探险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西亚和北非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国家的具体位置,从而对西亚和北非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美伊战争也有了新的看法,他们发现这样的认识时就发现了进行学习的新方法了。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便会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多媒体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延长地理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的地理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象资料等多媒体信息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达和评价上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可以存储到光盘上的,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就可以常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存长期使用。这样地理教师的备课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再则,从学习的习惯上来说,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有了多媒体程序,这些经验和信息就可以做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地理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篇6

论文题目: 图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题目解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听到有一些老老师抱怨句型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也学的索然无味。英语学习作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育者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但是过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其实并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根据教师现状,老师很难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情况制作出精美的,合适的课件,在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具。作为传统教具的图片以形象深动,直观性强易于携带,和使用等特点,能将教师从繁难的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教师若能把图片很好地运用于课堂之中,那么小小的图片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图片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语言习惯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才能获得,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学会用英语去表达,用英语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很好地描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英语,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研究内容:

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大部分中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单调,乏味,记不住知识点。因此,需要引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图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有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图片教学具有省时并且表达生动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清楚地呈现事物的内部关系。

对于中学生而言,图片教学能够把视听相结合,使英语教学变得简单,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图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对于改善英语教学质量非常有效,

然而近些年来,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涉及甚少,有些人认为图片教学没有可研究之处,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过去图片一直被用来描述事物或现成的对话加以说明。但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交际运用。因此图片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直观的语言表达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讲一些句子。本课题主要通过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式,进而研究图片的应用,功能极其教学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图片的运用,图片的功能,教学意义。它们分别从图片的特点,图片的功效,激起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合作等以及图片在英语语法,课文,词汇,英语听说能力中的运用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心里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一种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育局面。

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在汲取他人优秀成果的同时,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学情与上课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这种简单而又便利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于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的有关文献的进行仔细研,并从中提取精华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总结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得出新的观点。

2观察法

积极参与初中英语课堂,观察学生们的上课情况,表现以及教师的上课方式方法与行为艺术,教学策略等,从中学英语课堂所获得的经验来进行总结。

3调查与了解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本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和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并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类型及对图片教学模式的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4研究与深化

将初中英语7--9年级的教材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并通过多种渠道探寻相关的资料,利用图片教学更好深化教学目标。

5继承与发扬

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和在利用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结合先进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与能及,更好的走向世界。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结束时,通过总结经验,然后撰写出相应的案例,论文等。以便在课题研究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得以推广和使用。

研究思路:

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是为了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钻研课本,精心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现今教师面临着工作量大而课件制作又非专业的情况下,如何省时有效地创设情境呢?教师可以从图片着手,运用图片营造绘画氛围,加上及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其他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同时也树立自信心。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除此之外,通过图片这种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挖掘图片教学的有效应运用空间与实际意义,以及各种图片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的很好使用,将其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质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组织分工:

陈 娟起草课题方案,设计及撰写研究报告

陈金彬理论指导,案例分析

陈冬菊课题资料收集整理

全校英语老师学校作业实践活动及论文撰写

研究进展:

1.第一阶段:现状调查(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我校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课堂、课堂气氛沉闷等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指导以后的活动,确定实验班和参照班。

(2)让实验班学生明确改进教学模式的意义

(3)深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资料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整理初中全册的英语教材,对于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为图片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做好准备。

(2)收集与初中英语课程相关的素材,在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后加以运用。

3.第三阶段:实验探索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为:根据前几个月的准备在实验班进行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逐步的改进。

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学校将积极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将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研究经费将主要运用于资料的采购和收集。课题组成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已有的资源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节省经费的开支。

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爱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习英语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提高个人教学素质,达到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进展程度,形成有用的资料:

1.阶段性成果:总课题及子课题实施方案、调查报告、阶段报告、系列论文等。

2.终期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论文集等。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5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优点:

1.课题能够立足于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行性较强。

2.课题的研究实践性比较强。课题的研究必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

3.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课题研究的目标比较明确,实施步骤也比较清晰。

5.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帮助教师替身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建议:

1.课题的研究内容有重复之处,需加以整合,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不够明确。研究的目标要简明扼要。内容根据目标细化,分成几点研究。内容和目标要对接。研究目标和内容不能是平行线。

2.课题内容还可以谈谈图片运用的误区以及运用原则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做的更加精致。

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500字左右。

针对专家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决定对本课题的有关内容做如下变更:

对于课题的研究内容有重复之处,需加以整合,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不够明确。内容根据目标细化,分成几点研究。内容和目标要对接。研究目标和内容不能是平行线。特将研究内容重新制定如下:

图片的特点:开放性和实际性

图片的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相互合作

图片的应用注意事项:图片运用误区,图片运用原则,处理活动注意事项,评估价值,强调互相合作

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词汇教学,听说教学,语法教学和文本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方法:

除了开题报告中提到的研究方法外,要特别强调行动研究法,应为该课题是一种应用研究,需要每位老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发,能更加合理地运用图片来完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水平及老师的专业素养和

研究方式:

在具体研究时要注意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课题组成员们自己的活动,而且要以学科为单位,形成各个学科的分组研究。

一、改革教学目标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和从事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进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和要求比过去大纲中的目标与要求具体得多,这是一个进步。但在进行大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具体讲,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描述不尽详细。

现行大纲对有些目标和要求的描述很不具体,如,大纲中对读的要求有这样的文字描述:“能读懂简单的运用文,如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说明、表格、图示和标志等。”这句话中的要求就不详细,如“信函”,我们知道信函包括很多种,而在此所指的是哪一种呢,教师就不得而知了。无奈之余,他们在教学中,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在高三的复习中,只好把各种“信函”全部给拉出来见面。而事实上,根据近些年的高考题来看,信函大多属于普通信、邀请信和感谢信。所以,我认为,既然要具体,就应该再详细一些,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

2)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不完善。

现行英语教学大纲第二部分的教学要求中只写出了“高级中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英语教学要求”,而对高一年级的要求只字未提。高一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处于初三和高二之间,学生处于一个转轨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教学的尺度本来就很难把握,再加上大纲中又不作任何要求,这就更提高了教师施教的难度,故应该改革这种情况。

二、改革教学观念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三、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

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2)教材缺乏系统性。

3)教材中的漏误。

4)配套材料不够完善。

5)缺乏系统配套的泛读材料。

6)语言不严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达标。根据以上问题,现行教材亟待改革。

四、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改革评估检测

考试、检测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惯用手段。尽管新教材已经使用了六年多了,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新教材的评估检测手段。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考、教脱节。新教材以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而现在的考试,评估仍然是以考试语法为主,这严重影响着教学。众所周知,考什么教什么,尽管近年来对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但事实上现在的考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语法考试的影响。故导致在复习备考阶段,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语法复习上。因此这种评估检测手段亟待改革。

七、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于师资缺乏,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

2)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进修。

总之,凡是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均需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为深化教学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来为教学改革出谋献策,那么,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脑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技术才真正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为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门学科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国外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的能力。随着英语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教学的手段之一。可以预料,现代科学技术无疑将极大地影响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英语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之所以选择本课题是因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育技术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扩展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等。因此,多媒体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着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我国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少老师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误区,如只图表面气氛而忽视教学的实效性,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等等。我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和怎样让多媒体英语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与学的媒介作用,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淡化存在的问题,让多媒体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2.让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好效果的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图表面热闹而忽视其实效性。

2.盲目追求形象性,限制学生创造力。

3.过多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方法:

1.运用查阅文献、书面调查等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材料,选择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题目;

3.执笔撰写;

4.修改定稿。

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了解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3.上网查询;

4.请教导师陈金荣。

四、研究工作进度:

选题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写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提纲,撰写论文,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修改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阳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2]顾佩娅《英特网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第1期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4]刘道义《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5]励景《网络知识与运用》宁波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6]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

[7]宋振宇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注意

[8]汤燕瑜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够建和应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9]王珠珠《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20xx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0]庄宇让多媒体走入课堂[J]外语电化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

[11]张莉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7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利用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才会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声、形、图、色等表现形式的形象直观,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从而促进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实现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让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我在讲授《地壳运动》时,先以“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导入课堂,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再引申到地壳运动,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水平岩层在巨大的内力作用下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 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最终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画面。动态模拟演示使不易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便于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易于突破地理教学中重、难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教学模式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教师讲解再三,学生却兴趣不高,甚至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形象、具体、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有效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在《地球的公转》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改变以往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Flash课件。上课时在大屏幕上,直接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在授课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 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 ,引导学生巩固理解、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重、难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

学生能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让学生既能看到全图,整体把握; 也可突出某个地点,突出重点。很好地实现了点面结合,既可以增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又方便学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

由于地理知识的很多知识点比较理论化、抽象化,学生难以掌握,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我在讲授《青藏高原》内容时,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整体把握我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进一步点击放大,于是高原上出现山脉、冰川,形象、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青藏高原印象图。这些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地理学习的枯燥感。地理课堂使用多媒体,通过制作教学课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又提高了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个注意点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变革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必须要合理。建议在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多媒体运用,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

2. 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度”,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运用。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可汇集多种地理教学媒体之所长,既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习者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種能力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快速反应,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间接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展示现实存在而又不能亲临实践的地理景观,可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从而使地理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优化了地理教学进程。并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形成教师、教材、学生等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变为动态的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通过利用多媒体在教材处理、教法设计、教学双边活动中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制作出适用的多媒体软件,就一些重要问题展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思考、探索和讨论的机会。另外,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精心设计带有梯度的问题和发散型问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首先设计为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冷、暖锋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点?”在学生理解了冷、暖锋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锋面气旋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展示锋面气旋在我国的移动情况录象,学生经过讨论总结锋面气旋在经过我国时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天气。

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其“辅助性”的作用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并非替代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确定最佳作用时间,即在何时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忌一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师一刻也不离开鼠标或键盘。如果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会变成了电脑的主导地位,学生就只顾观看而无暇思考和练习了。因此,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多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媒体使用单一,往往会使课件本身成为一种形式。如有的课件主要使用文字素材,缺乏其他媒体资料,使课件成了代替板书的一种形式。再如有的仅仅是几张静态的图片或地图,与传统的投影片和挂图几乎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它们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多大的区别,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媒体的筛选也很重要。首先,要从知识性角度去筛选,看看选用的媒体与课题是否搭配。其次要从教学效果上去筛选,如果收集的媒体资料很多,就要从教学实际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资料,而不要求多。

当今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大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和目标,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正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去研究实践的。

上一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专题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下一篇: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