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2024-07-07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精选7篇)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1

根据国家教育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主线,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展,逐步达到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学生德育发展方向。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著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发布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2.各类学生会议

3.各类家长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了解各门学科的课改动向,主动为师生服务。

三、创新工作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2

10.“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11.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自觉选择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燕子筑巢B.农民种田C.工人做工D. 渔民捕鱼

13.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B.真理有时也是错误的C.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D.真理总会被推翻

14.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运动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15.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6.《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启示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

C.要坚信前途是光明D.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17.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18.下列选题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水滴石穿

19.有人说:“乌鸦叫丧,喜鹊报喜。”这一说法

A.体现了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B.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0.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

高二政治必修价值观对人们行为有何导向作用?

三、简答题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请问:这种说法对吗?并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3、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试用哲学中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该理论。(4分)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3

语文Ⅰ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半亩方塘,一湾溪水,均会引起小小说作者的注意。一些常人易于 ▲ 的小事,在作者看来可能天生就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并非 ▲ 的,它的获得往往带有 ▲ 性,并且往往要 ▲ 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这就是创作的“禅机”。

A.忽视

俯拾皆是

偶然

储藏

B.忽略

俯拾皆是

偶然

储存

C.忽略

比比皆是

偶而

储存

D.忽视

比比皆是

偶而

储藏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十九大的召开,描绘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在其指引下,中国这辆顺风车将开得更快更稳,带给世界更多机遇。

B.卡塔尔断交事件加剧了中东分裂。海湾国家应从本地区的历史中总结教训:只有讲求“和”与“合”,相互尊重,才能避免被人利用的命运。

C.西方社会要想真正让民众不再陷入恐惧,除了需要扎紧安全篱笆,更要从暴力文化、歧视心态、对抗思维等根本性病症上进行反思和调整。

D.在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掀起的自强运动在2017年继续呈现成效,为国产飞机装备高性能的“中国心”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作为赠言,下列引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高中以来,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D.希望你时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①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②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 ③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④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⑤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⑥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在线上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⑤④①②③⑥

5.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C.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D.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人年高目冥

冥:眼睛昏花 B.母常非之

非:批评 C.后重违母言

重:再次 D.而躬自减彻

躬:亲自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B.从弟:文中指堂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D.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此处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3分)

⑵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5分)9.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①。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释】①鱼丽:古代战阵名。

10.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睢阳“日渐危”的原因。(6分)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默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4)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6)中通外直,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听说书 孙 犁

我的故乡的原始住户,据说是山西的移民。我幼小的时候,曾在去过山西的人家见过那个移民旧址的照片,上面有一株老槐树,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处。

我的家乡离山西省是很远的,但在我们那一条街上,就有好几户人家以常年去山西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他们多是挑货郎担,春节也不回家,因为那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他们回到家来,我记得常常是在夏秋忙季。他们到家以后,就到地里干活。他们总是叫他们的女人,挨户送一些小玩艺儿或是蚕豆给孩子们,所以我的印象很深。

其中有一个人,我叫他德胜大伯,那时他有40岁上下。

每年回来,如果是夏秋之间农活稍闲的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吃过晚饭,坐在碾盘旁边去乘凉。一家大梢门两旁,有两个柳木门墩,德胜大伯常常被人们推请坐在一个门墩上面,给人们讲说评书;另一个门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纪大辈数高的人,和他对称。我记得他在这里讲过《七侠五义》等故事,他讲得真好,就像一个专业艺人一样。

他并不识字,这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为身材高,我们都叫她‚大个儿大妈‛。她每天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敲着小铜锣卖烧饼馃子。德胜大伯回来,有时帮她记记账,他把高粱的茎秆儿,截成笔帽那么长,用绳穿结起来,横挂在炕头的墙壁上,这就叫‚账码‛,谁赊多少谁还多少,⑴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他对评书记得很清楚,讲得也很熟练,我想他也不是花钱到娱乐场所听来的。他在山西做生意,长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都有,夜晚没事,也许就请会说评书的人免费说两段,为常年旅行在外的人们消愁解闷,日子长了,他就记住了全部。他可能也说过一些山西人的风俗习惯,因为我年岁小,对这些没兴趣,都忘记了。

德胜大伯在做小买卖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里。他留下一个独生子叫铁锤。前几年,我回家乡,见到铁锤,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里,屋里陈设在全村也是最讲究的。他心灵手巧,能做木工,并且能在玻璃片上画花鸟和山水,大受远近要结婚的青年农民的欢迎。他在公社担任会计,算法精通。

德胜大伯说的是评书,也叫平话,就是只凭演说,不加伴奏。在乡村,麦秋过后,还常有职业性的说书人来到街头。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业余的,或是半职业性的。他们说唱完了以后,有的由经管人给他们敛些新打下的粮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买卖,比如卖针,在他说唱中间,由一个管事人,在妇女群中,给他卖完那一部分针就是了。这一种人,多是说快书,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做鼓架。他们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卖完针,就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⑵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13.文中叙写了三种说书人,请简要概括各自的说书特点。(6分)

14.文中记述德胜大伯的儿子铁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5.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4分)

⑴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⑵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

16.请结合全文,探究“听说书”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慢慢来”的教育应成社会共识

闫 涛

①有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上海市教委委托第三方机构面向15.5万多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家长开展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到了小学后更有后劲。

②客观而言,上海市的调查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是符合教育内在规律的,同时也是对许多家庭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抢跑‛这一教育乱象的一种有力回应,具有很强的纠偏意味和警示意义。其实,舆论引导上无论多么卖力地呼吁少给孩子补课,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都不如白纸黑字的数字调查更有说服力。

③放眼现实,频频‚抢跑‛或者视孩子‚抢跑‛为教育常态的家长比比皆是,长期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的孩子也不在少数。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功利心态、短视思维之下,孩子虽然利用各种证书和特长敲开了名校的大门,但之后便将之废弃一边,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对生活的热爱等可能也随之一起抛掉了。④人生是长跑,比拥有多少证书和特长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是否对自然和生活有一颗好奇心。而且,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考查重点也越来越倾向于是否具有出色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从补习班、填鸭式教学中是学不来的,更多地要在生活中学、在做中学,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探究和思考。对此,家长要做的是,不断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为孩子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着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等,这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真正的后劲所在。

⑤其实,从不久前颇受关注的阿尔法围棋之父哈萨比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能看到有一个鲜明的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宽松的成长环境中,父母没有带他们上各种辅导班,也没有将自己沉甸甸的期望寄予在他们身上,他们的童年生活是自由而快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⑥很多时候,拼娃也好,拼教育也好,不只是拼家庭的经济实力,也是拼家长的教育理念。就像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不上辅导班的孩子或许短期内落于人后,但长远来看,只要教育的理念和大方向对了,孩子就会在日常探索中具备各种能力,未来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家庭层面还是学校层面,与其在起跑线上大做文章,不如从一开始就给幼小的心灵松绑,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探索与体验中逐渐丰满自己的羽翼,认知这个世界。

⑦报道中还指出,今年6月,上海市教委将继续向今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以及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赠送《陪着孩子慢慢来——小学新生入学30问》宣传手册。笔者认为,这份手册应分发到全国每位新生家长手中。如果每位家长都有了这种慢慢来的心态,让自主探索成为孩子童年的主题,教育就多了一份从容和镇定,未来的大师也一定可以从这样的家庭中产生。

(原载于2016年3月29日《中国教育报》)

17.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列举哈萨比斯、扎克伯格等人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慢慢来’的教育”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某高中名校临近交通要道,上学和放学高峰时期,许多接送学生的车辆都在同一时间停放在道路上,有不少车辆胡乱停放在行车道上;有些车辆不顾路面标志,原地调头,与路过学校正常行驶的车辆挤做一团,造成的秩序更加混乱。虽然学校发出多项倡议,请家长文明行车,但收效甚微。

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Ⅱ(附加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分数:4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赵岐注云:‚三人之智足以识圣人。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详其文意,足以识圣人是一句。‚污,下也‛,自是一节。盖以‚下‛字训‚污‛也,其义明甚。而老苏先生乃作一句读,故作《三子知圣人污论》,谓:‚三子之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绝之境,徒得其下焉耳。‛此说窃谓不然,夫谓‚夫子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有‛,可谓大矣,犹以为污下何哉?程伊川云:‚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为阿好而言。‛其说正与赵氏合。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四处)(4分)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

22.《容斋随笔》作者是

(姓名),文段中的“老苏先生”是指

▲(姓名)。(2分)

23.对孟子的话,文段中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欧也妮•葛朗台》中庭长德•蓬风和银行家德•格拉桑争着去巴黎替葛朗台的弟弟纪尧姆的商号清偿债务,葛朗台让德•蓬风前去办理,这一行为很符合吝啬鬼的性格。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半路上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逃了回来。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25.简答题(10分)

⑴孟浩然有诗云:“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是谁?《三国演义》写他镇守襄阳时采取了哪些策略?有什么成效?(6分)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根据《茶馆》的剧情,李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资治‛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日知录》初刻本完成后,他仍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他说著书当如‚采铜于山‛,而不可‚废铜铸钱‛,急于求成。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败,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他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点。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肉食者谋之,与百姓没有大的干系;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则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他认为以天下之大,仅靠君主一人是管理不好的,而应该扩大民间百姓的权力,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他以‚封建‛和‚郡县‛制度为例,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这是他历史盛衰思想的又一基本观点。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衰亡。

(节选自钟岳文《〈日知录〉: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

26.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4分)

27.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5分)

28.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6分)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B

3.(3分)D(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赠言”这一语境中,不是很得体。)

4.(3分)A

5.(3分)C

6.(3分)C(重:难,难以)

7.(3分)D(不可用“薨”“不禄”替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8.(3分)(1)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评分建议:每句1分,句意通顺。

(2)(5分)这时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之人。

评分建议:“大忧”“法禁”“亡”“考问”“不辜”每处1分,句意通顺。9.(4分)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心忧黎民(或:关注民生疾苦),厉行节约。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1)作战持续时间过长;(2)叛军包围圈越来越小;(3)守城将士虽顽强抗敌,但伤亡惨重;(4)整座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战况危急,无人上报天子;自己虽有破敌谋略,却无法实现)。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1.(5分)(1)对睢阳这一战略要地日渐危险的担忧;(2)对频繁进攻的敌人的刻骨仇恨;(3)对自己能从容指挥作战的无比自信;(4)对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的赞颂;(5)对自己(将士们)坚贞不屈、誓死报国的精神的坚信与赞叹;(6)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为自己振兴国家的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感到遗憾。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

12.(8分)(1)辩乎荣辱之境(2)小年不及大年(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5)长风破浪会有时(6)不蔓不枝(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分建议: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13.(6分)德胜大伯:农闲乘凉时说评书,只凭演说,不加伴奏,能说《七侠五义》等故事,很熟练专业。

职业性的说书人:在麦秋后说快书,不用弦子,只用鼓板,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多半业余或半职业性。

弟兄三人:在秋后的三四个月里每晚说唱,有弦子,用大鼓,有韵调,懂得抓听众心理。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⑴铁锤心灵手巧,能算会画,铁锤遗传了父亲的优点,侧面表现德胜大伯不识字但很很聪明;⑵将文章思路从回忆往事拉回,增强内容的可信度、现实感。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⑴处借评说德胜大伯记账的方式,表达对德胜大伯聪明能干的赞美。第⑵处运用反复修辞写出人们急切盼望的心理,表达对弟兄三人说书技巧的赞美。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⑴听说书,反映农人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也重视追求精神生活;⑵说书人懂得将说书与维持生计相结合,具有巧妙的生存智慧;⑶不同的听说书情形,体现农人日常生活的自由状态;⑷听说书,无形中也在传承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7.首先阐明学习兴趣、好奇心比拥有证书和特长更重要的观点;接着论述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等所倾向的能力要在生活实践、阅读探究中获得;最后提醒家长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才是根本。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1)用他们没有参加各种辅导班,最终也都有所成就的经历,呼吁父母应重视营造自由、快乐、宽松的成长环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进一步证明“慢慢来”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孩子更有发展潜力的观点;(3)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1)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不被功利心态、短视思维左右。

(2)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清楚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考查重点能力的要求,懂得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3)拥有健康的教育心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进度的快慢。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评分参考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标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附加题

21.(4分)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 22.(2分)洪迈 苏洵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4分)两种不同理解:(1)赵岐、程颐(程伊川)认为宰我等三人虽浅陋,但也不至于投圣人所好,阿谀奉承;(2分)(2)苏洵(老苏)认为这三个人的智慧只能了解孔子浅陋的地方。(1分)

产生原因:句读停顿不同,导致两人理解不同。(1分)

【参考译文】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等三人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如果圣人有了污点,不至阿其所好,阿谀奉承。‛赵岐注释说:‚三人的智慧足以识圣人。污,下也,指三人虽小污不平,也不至于投其所好,偏心所爱而违心地吹捧别人。‛仔细审核其文意,可以肯定‚足以识圣人‛后为一句号。‘污,下也’自然是另一句。此处是用‚下‛字来解释‚污‛,其意思非常明白。而苏洵竟认为这两句乃是一句话,因此特意写了一篇《 三子知圣人污论》,文中说:‚三人的智慧无法达到圣人高深幽绝的境界,最多只不过是仅得其下而已。‛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他既然说‛孔子比尧、舜更贤,自古以来绝无仅有‛,可以说是伟大之极了,然而又说他尚有‘污下‛,这是怎么回事呢?程颐先生说:‚有若等人当然能够知悉孔子之道,假使污下,必定不会为投其所好而虚美人。‛这种说法与赵岐的看法正好相同。

24.(5分)AC(A“刘备听后大喜”错,C 项应是庭长要葛朗台负责路费,葛朗台决定让宁愿自己出钱的德•格拉桑前去办理)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1个得2分,2个得5分。

25.(10分)⑴(6分)羊祜(1分)。策略:①以德治军;②审时度势,静观其变;③与吴军和平相处。(3分)成效:①甚得军民之心;②军中有十年之积。(2分)

(2)(4分)清朝改民国,皇帝改没了(1分),但世道比有皇帝时还糟糕(1分):茶馆改良了,多出来的一大堆事都让李三来做(1分),工钱还不涨(1分)。

26.“天下兴亡”不是指改朝换代、权力更替(或反清复明),(1分)而是指民族的兴盛灭亡;(1分)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或捍卫社会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命运),(1分)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肩负责任。(1分)

27.学而不已,注重积累,精益求精,经世致用,尊重他人学术成果。(每点1分)28.① 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 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个平民百姓。③ 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 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 重视人心风俗。⑥ 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4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 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

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秦朝太尉府 B.唐代中书省 C.宋代枢密院 D.清代军机处 7.从秦朝到清朝,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激化,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有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9.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斗争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10.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12.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3.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C.文学革命的影响 14.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 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今之言革命者,其所欲破坏者,异族钤制之势力也,专制之淫威也„„而其所欲建设者,民族国家也,民主立宪政体也„„”这段文字你能从下列哪份报纸中看到 A.《昭文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 《强学报》

16.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平等 B.节制资本 C.创立民国 D.废除私有制

17.“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8.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什么时期? A.国民大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19.中共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C.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20.“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做“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据此判断,当时较为流行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1.孙中山在1905年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与文中“民族革命”主张相一致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22.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巨著《延安颂》。它用宏大的历史场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全景式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3.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

D.公理之未明,则以革命明之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D.反对北洋军阀专制

继承也有超越,“继承”的主要表现是

①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③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④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A.②③④

24.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 ②东方红一号 ③话剧《茶馆》 ④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A.②③④

25.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6.“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符合上述评价的文艺作品是

A.《西风颂》

27.“(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B.《战争与和平》 D.《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28.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 B.革命与战乱造成人精神危机 C.一战造成人心灵扭曲和创伤 D.美苏核威胁使人精神失控

29.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这一剧作属同一风格流派的是

A B C D 30.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下列哪一作品与布拉克先生的画同属一个流派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31.宋代“中书主财,枢密院主兵,三司主民,各不相知”的变革,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32.梁启超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33.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可分为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阶段。()

34.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成绩卓著,中国人进入太空始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

35.19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三、文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四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的觉悟”的核心内容。(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共同目的。(2分)

3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1分)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唐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其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2分)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2分)

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2分)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1分)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答案

ABDCC DDADB CDCAB BDCCB ABBBA BCADB BBABB 36.

(1)特点: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1分)

(2)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2分)

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3)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或学术—政治—伦理)(答完整,2分)

内容:民主与科学。(答完整,1分)

(4)主张:向俄国学习。(1分)目的:救亡图存。(1分)

37.答案:(1)朝代:西汉(汉朝)。标准:品德与才能(2)特点:自主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作用:略

(3)新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

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4)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

38.答案:(1)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会议:七大 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

(3)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5

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将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横线上(4分)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晶莹tī透的午后,我拖着铅重似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shū忽,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暗黑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中考的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ù,羞愧地低下了头。

2、修改病句(4分)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重庆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就将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2012年12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天没有“崩”,地没有“裂”,洪水没有“滔天”,“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被证实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超级大谎言。....

B、由此观之,除了问责之外,当务之急还在于查明事实、积极整改,以有效措施防堵学生午餐“营....

养”流失漏洞,确保孩子们的营养餐能按时、安全、足量。

C、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分析形势、谋划未来,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这样才能患得患失,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D、素质教育渐为“成功学”教育所侵蚀。然而,纯真善良的孩子的心灵,是不应该被“名和利”充斥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

4、默写(每线一分,8分)

(1)前面是一条路,,继续前进。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

(3),但余钟磬音。

(4)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5、口语交际:阳春三月,校园里正大面积地栽种花草树木,瞧,操场旁的围墙边新栽了一排香樟树。体育课上,小王用脚踩在香樟树的护绳上,“欲与香樟试比高”。如果你见到此景该如何劝说小王呢?(友情提醒:劝告别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2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送别诗,按要求做题。(5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横 塘

李白范成大

故人西辞黄鹤楼,南浦春来绿一川,烟花三月下扬州。石桥朱塔两依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年年送客横塘路,唯见长江天际流。细雨垂杨系画船。

6、比较这两首送别诗的前两句,从叙事的“六要素”方面来看,它们都写了送别的____和____;从写景与写人的角度来看,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两首诗的后面句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哪两句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做题。(16分)

廉 颇 思 赵

①②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

③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④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①赵师数困于秦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多与使者金. ④使者还报曰.

⑤普少习吏事⑥读之竟日.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③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10、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11、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题。(6分)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

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一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

„„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

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

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的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

右。

„„

大熊猫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摘自《国宝——大熊猫》)

12、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动物,请简要概括它“珍贵”的原因。(2分)

1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许多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14、大熊猫的远祖由于寻不着肉食而弃荤食素,试从文中有关介绍中找出它们“寻不着肉食”的原因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题。(13分)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出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欢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5、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6、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2分)

17、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4分)

19、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作文(40分,其中写字分5分)

20、我们常常渴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渴望最友好最耐心的谛听,可能是朋友.是爸妈.是同桌,也可能是朝夕相处的动物或一朵盛开的花等等,以《我的倾诉对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东海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分析试卷

七年级语文答案卷

一、(20分)

1、(4分)

2、(4分)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就将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8分)

(1)

(2)

(3)

(4)。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5分)

6、(3分)和

不同之处是。

7、(2分)

(二)(16分)

8、(6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9、(6 分)

①。

②。

③。

10、(2分)

11、(2分)

(三)(6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四)(13分)

15、(2分)

16、(2分)

17、(2分)

18、(4分)

19、(3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剔窘倏觑

2、(1)删去“的局面”或“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

(2)“源流”改为“源泉”。

(3)句末添加“的活动”。

(4)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3、C4、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

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万籁此俱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同学,你看这香樟树为我们校园增添了许多春色,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你不要攀爬香樟树,好吗?

6、时间 地点 李诗点明了友人的去处,范诗写出了周围的景色

7、李诗表达的感情更深刻,放大离别时的景象,便于寄托深刻的惜别之情。

8、①军队;②派;③给予;④返回;⑤熟悉;⑥整天

9、①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②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③赵王派使者查看廉颇是否还可以用。

10、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11、是一个只听信一面之词,昏庸无能的国君。

12、大熊猫形态可爱,大熊猫数量稀少,大熊猫是活化石(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很大的价值)。(2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3、运用数字写出了仔熊猫与成年大熊猫重量上的巨大差异,准确地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困难。(2分。意思对即可。)

14、它笨重肥大,动作不灵活,很难捕捉到活物。(2分,意思对即可)

15、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2分)

16、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2分)

17、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2分)

18、“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的敬仰,同时一个“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4分)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6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语文教研组全体同仁,将继续秉承“敬业、精业、勤业、创业”校训,本着工作有思想、人格有魅力、做事有担当的工作理念,以教务处工作方针为指导,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力求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本组老师要认真做好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做到“五统一”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配套练习、统一课堂规范、统一考试内容。教案统一采用电子教案形式,使用泛雅教学平台,根据教学计划上传,各年级备课组长定期检查教师教案,两周一次,并做及时在集体备课时进行反馈。

上课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加强师生互动与相互建构,实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促进学生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知情意行合一的研究。

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做好周周练出题,以及期中考试组内命题、期末考试学校组织专家命题,组织好集体阅卷活动。

2、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

各年级同轨教师形成备课组,每个备课组设立组长一名,备课组严格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教案,同步进行”的原则,注重一备和二备的体现、专业和班级的特色、内容和过程的结合。每周五下午教研组活动期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组长要做好记录。单招班、成高班须以提高成绩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提高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

3、探索适合学情的学法和教法

本学期各年级均使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为探索适合学情和学法和教法,将定期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共同研究,探索新教材的学法和教法,并积极撰写关于新教材学法和教法的论文。

4、积极提升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35周岁以下教师及有骨干称号教师“活力课堂”主题教学评比活动,在组内经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和反馈会议三个环节,围绕研究主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描述课堂情景,搜集课堂信息-----召开反馈会议,组织交流与讨论,深入反思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组织组内3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比赛,力争佳绩。组织组内教师积极参加省职教学会优秀论文评比、“运河杯”征文评比、信息化大赛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集体讨论等形式,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以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江苏省网络读书活动、校“双杯赛”等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内涵,组内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演讲比赛,力争优异成绩。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语文组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 篇7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其中作文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胆怯(qiâ)追溯(sù)荒谬(miù)鲜(xián)为人知 ....

B.倔强(jiàng)骸骨(hã)惬意(qiâ)吹毛求疵(cī)....

C.差(chái)使名讳(huì)鞭挞(tà)相形见绌(chù)....

D.阔绰(chuò)陨(yǔn)落污秽(suì)玲珑剔(tī)透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

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

不安。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

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市44所学校10万多名师生参加演练。

B.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品质,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国播出,受到热烈欢迎,覆盖当地1亿人口。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4.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3分)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①③②C.③⑤④①②D.③①⑤②④

5.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6、7题。(共4分)

偶题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ã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6.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7.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课文第一段)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

①②

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苟富贵()(2)被坚执锐()..(3)陈胜王凡六月()(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怅恨久之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D.、杀之以应陈涉扶苏...以数谏故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1、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三)阅读《瓢城古韵》一文,完成12~16题。(共17分)

瓢城古韵张晓惠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的,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抓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2.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3分)

13.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3分)

14.揣摩并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

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1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16.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3分)

6.(2分)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7.(2分)B

8.略9.B10.(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11.(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12.答案: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

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评分:共3分。也可用其他例句

作答。意思对即可。

14.答案: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

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

上一篇:2022计生工作安排下一篇:人生目标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