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总结

2024-09-13

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总结(共10篇)

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总结 篇1

“情满凉山——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

按照州委县委关于开展“情满凉山——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主题活动要求,我校在实事求是原则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开展活动。

一、充分准备、认真布置。为了更好开展“情满凉山——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活动,我校按照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在春节前,将服务的对象进行了事先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关的宣传材料及各类慰问物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情满凉山——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活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与此同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把活动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号召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此活动中来。

三、开展新春佳节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在学校支部书记、校长的带领下,先后对学校退休职工邓欣凯、教职员工雷荣斌家属、景星小学退休职工陈菊芳等进行慰问,在节前为他们送去温暖,把学校的关怀送到他们身边,向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并进行了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及当前存在的困难,送去了相关慰问品。

四、注重宣传引导。在校内大力宣传“情满凉山——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活动的重大目的和现实意义,是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大力宣传走访慰问活动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活动中获得的良好经验和良好做法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中学

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 篇2

一、围绕重点,细化安排

为确保新一轮“走基层”工作落实到位,我局召开专题会议,商定了近期“走基层”工作安排,并及时与联系社区沟通,确保计划能顺利实施。

二、结合档案工作,分步完成各阶段工作

(一)扎实开展“一讲两送”活动

1.深入社区宣讲全会精神。我局与宝鼎中路社区共同组织“一讲两送”活动,活动邀请社区干部、社区党员、社区群众共计23人参加。区档案局局长余元君为参会人员宣讲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2.深入群众扩大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一是结合124法制宣传工作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根据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在清香坪步行街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我局安排了档案管理科和档案业务指导科的工作人员到场,为群众现场解答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档案知识,包括什么是档案、档案的重要性、家庭档案内容、档案查询利用机构、档案利用服务程序等内容。并为群众提供了由我局印制的《走进档案》和《档案法律知识》宣传资料800余份。二是以社区为基点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在“走基层”活动中我局结中走访、入户走访等契机,向群众宣讲了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基本常识、档案查询利用方式等知识。同时,我局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宣传阵地,为办事群众散发了由我局制作的《走进档案》和《档案法律知识》宣传单。

(二)温馨服务开展“三送一促”活动

1.结对帮扶,开展“冬暖”活动。按照区委“走基层”活动,节前“送温暖”的要求,我局于2月12日上午开展了“冬暖”活动。看望慰问了宝鼎中路社区困难群众王芳、汪永兰、王杰和困难党员高彩芝,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及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祝福。

2.调解群众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走访中,如有群众反映矛盾问题,我局坚持“和睦氛围、调解问题、及时化解”的原则,1-3月共化解社区家庭纠纷1起,邻里纠纷1期。

3.发扬雷锋精神 关爱独居老人。按照开展“35”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结合“走基层”活动,我局职工与宝鼎社区干部一起开展了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独居老人苏惠琼打扫了卫生。活动旨在营造“学雷锋、奉献社区、提升自我”的浓厚氛围。

(三)结合帮扶群众实际,开展“三送”活动

为进一步改善帮扶群众的实际困难,根据结对帮扶群众的个人和家庭具体情况,我局联系了区就业局职介中心,为汪永兰和王杰两名身体健康的群众提供了家政服务、保洁工、洗车工、食堂服务等就业岗位。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环境

(一)开展“第四个党员义工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我局党员干部与社区干部、社区党员、社区群众志愿者开了了志愿卫生清理服务活动。活动清扫了福才巷的多个卫生死角,共计清扫大型垃圾堆2处、水沟40米、小广告11张,清扫面积约500平方米。

(二)服务社区,开展卫生整治活动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 篇3

(1)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面宣传报道,充分运用LED、广播、网络、手机等大力宣传 “走基层、送温暖”的做法和成效,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营造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脱贫奔康的良好氛围。

(2)召开动员大会。全体镇干部、“第一书记”、村(社区)支书、主任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由镇党政办牵头,镇农办、建设办、工办、卫计办、财政所、卫生院等配合,对“走基层、送温暖”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职责,切实抓好抓细“走基层,送温暖”工作。

(3)全面排查登记。采取以村(社区)为单位,社摸底、村(社区)核实、镇确定的工作方式,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党员、受灾群众、 城乡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伤残军人、孤寡老人、危重病人、贫困计生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其家庭安全温暖过冬需求。

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总结 篇4

2013-10-2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调研组 余昌淼、李宁、黄德锋

2010年12月,按照中央和江西省委关于创先争优的部署,着眼于再现“苏区干部好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赣州市创造性地组织市县乡2.3万余名干部下基层,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开展了“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简称“三送”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三送”活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干部作风,使基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李源潮同志对赣州的“三送”活动作了重要指示:“江西赣州组织两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很好,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应在争先创优中推广。”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认为,“三送”工作是新形势下全市党员、干部别开生面的“进村赶考”,成为促进作风转变、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农村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益探索。

赣州开展的“三送”工作采取领导联系乡、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挂职锻炼的方式,实现群众与干部双向全覆盖,使“三送”工作覆盖全市各级干部、覆盖城乡居民、覆盖外出务工人员,确保每位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每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服务。赣州市开展的“三送”活动,成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为顺利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送”缘由与初衷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赣州市开展的“三送”工作,其初衷,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历史渊源。赣南是苏区精神发源地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苏区时期,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赣州市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现实需要。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新老更替,有群众反映,一些干部长期作风散漫、脱离群众,现在路宽了、通讯发达了,但干部却难见了、事情更难办了;有的地方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庸懒散奢、办事不公、与民争利等问题突出。开展“三送”活动,就是要牢固树立“民生为本”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固本之要。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他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是从作风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稳固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开展“三送”工作,就是要让干部“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改进工作方法,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全部工作之中,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力量之源。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无数革命先辈和赣南人民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与梦想。国家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寄托着中央对赣南人民的深切关怀。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将为赣州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在这些时代机遇面前,赣州市委认为,要全面贯彻中央和江西省委重要部署,把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干群同心,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抢抓历史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送”做法与特点

“送政策”,立足宣传、解惑,着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送温暖”,立足排忧、解难,着重解决感情不沟通的问题;“送服务”,立足发展、致富,着重解决宗旨不落实的问题。赣州市坚持每一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每一户群众都能得到干部联系服务,干群双向互动、网络全面覆盖。

联系全覆盖。依据部门职能差别、干部工作经历等因素,实行机关干部挂点联系,乡镇干部分片联系,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编织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各有侧重”的立体式群众工作网络,干部与群众保持直接的、常态的、相对固定的联系。全市9.318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238万户群众,实现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推动了市县乡为民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干部沉下去。赣州市优先选派刚参加工作的“三门”干部、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长期离开农村的干部、拟提拔重用的干部组成工作队,常驻村(社区)(简称驻点)一年以上,每人至少联系群众 20户,并要求访遍所驻点所有群众。驻点干部工作日都在点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简称“三同”),和群众一起过、一起苦、一起干,节假日实行轮休。田间地头就是他们的办公室,群众的大事小事就是他们的行动令。

为民办实事。赣州市依托“三送”,开展“20万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查”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对扶贫工作及干部作风的意见,摸清全市困难群众的真实生产生活状况。“三送”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五促进”:促进创业致富,找准发展路子,提升创业技能,发展致富产业;促进环境提升,加强村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改善,抓好扶贫开发,落实惠民政策,帮助解难济困;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平安创建,化解矛盾纠纷,丰富群众文化;促进基层党建,建强领导班子,培优党员队伍,发展基层民主。

服务常态化。赣州市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止和克服群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阵风”“两张皮”“三板斧”现象。实行单位联系点、干部联系户“届期制”,原则上五年不变,真正把群众当家人、亲戚关怀牵挂。

管理数字化。赣州市打造了群众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专门申请了“96333”短号,建立了群众信息服务中心,构筑了集政策信息发布、社情民意传递、干部作风监测、应急事件调度于一体的群众工作服务平台。目前市、县两级都开通了“96333”群众服务热线与网站,对群众诉求实行全天候受理,并形成了一整套集中受理、分级承办、限时反馈的工作机制;着手建立群众信息库,对每个干部的联系服务对象实行信息化管理。运行制度化。围绕“怎么服务”“怎么监督”“怎么评判”等关键环节,赣州市建立了群众诉求解决制度,要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必须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村乡县市逐级上报,四级联动解决,建立了联系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村情民意恳谈制度、资金保障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和群众工作考核制度,制度化建设得到很大的加强与提高。“三送”成效与启示

赣州市开展“三送”工作两年多来,给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党群干群关系、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领导决策更加科学,执行的底气更足。在“三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大量的、直接的、及时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实情、摸清了家底,干部深化了市情县情认识,提高了决策的准确度、科学性,对执行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得心应手,底气更足。

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赣州市广大“三送”干部弘扬苏区精神,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入手,党群干群之间那堵“隔离墙”不见了,苏区时期那种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干群密切关系又回来了。

基层组织更加稳固,加快了发展步伐。“三送”工作推动了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增强了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让基层党组织焕发了新的生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赣州“三送”工作两年多的实践,给予了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的启示。

贵在直接和常态联系群众。干群如亲戚,越走越亲。勤走动、常联系,群众自然就会把干部当亲人。随着“三送”工作的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赣州市通过干部“三送”,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较好地解决了直接联系、全面覆盖、常态落实的问题,使干部真正服务于民、扎根于民,干群之间打成一片、鱼水情深。

核心在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以利益为纽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工作就能实打实、一通百通。“三送”工作中,干部带着责任下去、解决问题回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事事见真心,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赢得百姓赞誉。

关键在坚持群众主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工作方法千条万条,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最关键的一条。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带动下,充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三送”工作中,下派干部坚持宣传、组织、教育、引导群众,把政策送给群众掌握,把意见交给群众讨论,把资金划归群众管理,把“三送”的过程,变成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事业发展内生动力的过程。

根本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三送”工作、群众工作的核心,都必须扭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必须依靠群众和激发群众活力,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节点难点问题,上下齐心、攻坚克难,谋求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生命力在于形成长效机制。赣州市委从开展“三送”活动之初就把建立健全制度作为一项重大事情来抓,并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三送”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干部作风、加强党性锻炼的有效载体,不能把活动当成一阵风,搞形式走过场,要把好的做法、经验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5

近日,为了在春节期间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心及时送到重病大病住院、家庭经济困难的教职工心中,以此激励全镇教育人以“凝心聚力,自信超越,成就你我”的精神风貌,推动全镇基础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威远县东联镇中心学校总支和工会决定开展20“走基层,送温暖”的迎春慰问活动。

镇内各中小学校支部、工会通过深入实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推荐出了慰问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东联镇中心学校备案。经中心校总支研究,决定了此次慰问对象为重病大病长病和家庭经济困难两类人员,确定了慰问标准,并安排由各校基层工会组织人员在春节前进行慰问,并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归档。

据悉,此次全镇共慰问在职、退休教职工21人,慰问金8000元左右。

节前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6

1月11日,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一行,深入结对帮扶村(开江县八庙镇石和寨村)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并开展春节节前“走基层 送温暖”慰问活动。

在结对帮扶座谈会上,李银昭充分肯定了过去的一年石和寨村发展所取得的巨大变化。他要求四川经济日报社驻该村的驻村干部,要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群众,详细了解困难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帮助。要勉励困难群众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未来美好新生活;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贫困群众手中,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新春佳节。 在座谈会上,李银昭一行还给该村的40户困难群众送上了慰问金,并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座谈会后,李银昭一行还视察了该村的党员示范工程、集体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春节“走基层 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7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县社保中心主任童世锋带领中心16名职工深入结对帮扶的青水镇郭坪村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为该村精准扶贫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并送上的关心的温暖和新春的祝福。在本次活动中,实地查看了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详细询问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和实际存在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搞好产业发展,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在走访活动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详细介绍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具体帮扶情况,中心领导还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帮扶人要在前期具体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再了解、再规划,全面深入剖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脱贫措施和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等,力争使贫困户尽早脱贫。

随后,全体职工以“走亲访友”的方式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去了1袋大米、1桶油、300元现金,并与他们促膝交谈,问寒问暖,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为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共商脱贫思路、共谋发展大计。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自力更生、多谋出路,早日脱贫奔康。

节前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8

10月15日吐祥镇召开镇、村计生业务培训会,围绕“xx38”专项行动要求:

一是和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办取得了联系,并提取了相关数据和pic进行了比对,在完善19项核心指标的基础上,修改逻辑错误的信息。

二是对21名镇、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明确工作任务:集中一个月时间。清理出生、死亡、流动三类人群。搞清育龄夫妇姓名和身份证号不为空,育龄妇女初婚日期不能小于育龄妇女出生日期,育龄妇女不为未婚,则初婚日期不为空,育龄妇女不为未婚,则有一条避孕记录,妊娠为活产,则与子女出生日期一致,妊娠史不能有完全重复记录,子女死亡日期大于出生日期,政策生育为内生育原因不能为违法生育的逻辑关系。

走基层、送温暖、聚民心”的活动总结 篇9

全乡干部、各支部、各单位负责人:

为切实抓好今冬明春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相关工作(以下简称“走基层”活动),推动“走基层”制度化、常态化,决定开展春节期间“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深入基层察看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给基层党员带去关怀,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活力、激发动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务实作风,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一列丰富多彩的走访、慰问和互动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忧,扶贫帮困互助;联系群众,传送党的温暖;以情感怀,密切党群关系;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挖潜思进,共谋发展坦途。

三、参加人员

机关支部党员,并邀请各支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四、具体要求

(一)领导带头示范。主要领导要深入联系点开展“走基层”,重点推动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干部代表带队,确保全乡“走基层”活动全覆盖。各部门要结合驻村帮扶工作开展“走基层”,集中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二)民情民生全记录。要实行“走基层”民情日记制,每名干部职工都要详实记录民情,使“走基层”有据可查、有感可发、有建议可提。要针对困难群众的所需所盼,列出为民服务工作清单,分类建立台账,落实工作举措,把责任明确到单位、到人头,明确办理责任和时限,切实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三)抓实工作载体。要扎实开展送文艺节目、科技、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下乡活动,让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幸福欢乐过年;要抓住年前农闲、放假、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节,召开村民代表会、户主会、返乡人员恳谈会、流动党员座谈会等,开展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听取诉求建议,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具体问题;要按照干群结对和“一户一号、一号一表、一表一图”要求,及时更新“1+4台账”,对工作监督卡破损、脱落的要及时张贴更换,对惠民政策不清楚的`,要借助惠民政策明白卡进行再宣传再讲解;要充分管好用活“微信电子社区服务平台”、“双向互动网络平台”和驻村帮扶平台,重点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主要内容

(一)困难党员“送关怀”。

1、时间:2015年12月。

2、地点:困难党员家庭。

3、内容:深入困难党员家中,进行登门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及过年物资,传送党的真情关怀,鼓励困难党员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促进建设系统的和谐发展。

(二)贫困群众“送爱心”。

1、时间:2015年12月。

2、地点:全乡。

3、内容:深入全乡贫困群众和农村穷苦农户家中,登门走访慰问。开展送科学技术、政策法规、资金扶植和春节过节物资等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基层党组织“送温暖”。

1、时间:2016年1月。

2、地点:乡政府。

3、内容:走访机关支部党员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慰问困难党员和职工,建立城市、县区、乡村党组织帮扶和交流的桥梁纽带,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探索新思路、新点子,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多种宣传媒体,对机关支部走基层、联系群众、关爱基层干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好的作法和成效进行大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将活动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收集、整理,并装订、存档。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要领导是支部共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机关支部书记是全乡“走基层”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在人力、财力、物力对活动予以大力支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三)加强联系,相互促进。要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推动作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四)灵活多样,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组织开展富有特色,切合工作实际,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不断丰富共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活动的实效。

关于走基层送温暖心得体会 篇10

及时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建立完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员队伍“四风问题工作台账”和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各镇(街道)和部门将组织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对困难党员和群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党员和群众管理档案,做到困难党员和群众具体数量、致困原因和利益诉求“三个清楚”。

积极开展慰问活动。通过组织大面积的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慰问金和大米、棉衣被、医药用品等慰问品,确保走访慰问范围覆盖所有困难党员和群众。及时做好低收入家庭、重大疾病家庭和贫困学生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临时救济,对需要长期帮扶的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长期帮扶对子,采取一事一策的办法,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集中开展志愿服务。各镇(街道)和部门将及时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分期分批组织机关党员到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具体来说,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将开展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方便群众办事;政法系统结合“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开展送法律下基层活动,推进司法便民;文化系统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卫生系统开展送卫生下基层活动,提高基层群众医疗健康水平;其他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上一篇: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下一篇:英文E-mail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