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国学经典征文

2024-05-15

感悟国学经典征文(共9篇)

感悟国学经典征文 篇1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

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国学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典国学征文 篇2

——题记

风,是不会消逝的。

它从历史中吹来,携着柳气花香,拂过西湖苏堤,掠过金戈铁马,飘过龙楼凤阁;从过往,吹向未来。

少年得宠荣志多,春风满面是俊郎。初入仕途,你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你是誉满都城的“苏老泉”之子,是欧阳修最为赞叹的得意门生。上司赏识,亲友敬佩,一条大道展开在你的面前,荣华富贵正一步步向你靠近。

可你却没有等到它的到来。

王安石决心变法改革,引起政坛风云骤变。你公然上书,指出新法的缺陷,却也激怒了位高权重的王安石,当即被贬职偏远。锦绣前程轰然倒塌,理想抱负化作一纸空谈。

墨黑,纸白,泪清;

孤寂,黯然,神伤。

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足以令人发疯,换做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你从人生的巅峰跌至谷底,从仕途的显达转折至命途多舛,从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一盏颠沛流离、随风摇曳的枯灯。谁又能想到,就是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处境中,你开创了豪放派。

刚烈的心不甘被禁锢在无奈的现实中,你选择了拥抱平衡,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静候人生突围后的美好。在流放生涯中高吟“大江东去”,浪淘沉沙;在兄弟相思中高问“明月几时有”,心无际涯。乌台诗案羁旅中,孤苦惆怅罪臣身。当你命悬一线的时候,你也定有过寻短见的时候吧?在与妻友分别时,你也定会泪涌心头吧?当你在牢房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你也曾绝望无助吧?可这一切最终都归于云淡风轻,你的泰然自若,终究征服了命运。

面对贫困,你自己开荒垦土,自耕自种,定名“东坡”;面对百姓,你安抚民生,兴修苏堤,造福一方;面对生活,你不拒美食,自创菜肴,流传至今;面对妻子,你忠贞坚守,相濡以沫,成为佳话。

很难想象一生的波澜起伏,使你悟出了什么。你在苦难之海中自制小舟,不知不觉,早已自渡。酒入豪肠,诗词又道一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朔风猎猎,铭记雕弓猎马,千骑席卷平岗;

古风悠悠,咏叹大江滔滔,一时多少豪杰;

林风潇潇,慨叹西流溪水,谁道人生无少?

月风瑟瑟,遥望寒鸦择枝,难栖心亦悲凉。

国学经典征文 篇3

看到那些小名士们,一个个博学多才、出口成章的样子,我心里真是羡慕极了。各种经典诗词他们都能脱口而出,说的头头是道。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周礼》等等都不是问题。可想而知,他们平时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

在答题的环节中,有一道选择题,题目就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四个选项:A、诚信,B、忠义,C、孝悌,D、仁义。当看到这里时,我是激动的,因为这个答案我知道,应该选C、孝悌。答案出来了,果然就是C。顿时我心里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来我学的《论语》也排上用场了。但是,整场的比赛看下来,我才答对了四道题。跟场上小名士们的国学知识比起来,我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他们的知识量还真是丰富啊!

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 篇4

青州市王府街道莲花盆小学六年级二班

最近,我们观看了山东齐鲁网的《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看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想很深。

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看完比赛,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一定要把它学好。比赛时,小选手们沉着镇定,急中生智,不紧张,不慌乱。随着主持人老师的提问,他们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而想想我们自己却总是学了就忘了,记忆总是不牢固。我想一个中国人,就应该把自己国家的国学文化学到最深点,学到最深处。还有我们要学习选手们的惊人毅力,他们在台下肯定也没少吃苦头,俗话不是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他们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自己的才能变得更加聪明。也体现了国学小名士的宗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这个节目不仅让我们对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更加的了解,知道更多,还让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观看《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古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对于培养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都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帮助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其实,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亦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在经典诵读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让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受到洗礼。

国学经典征文(写写帮推荐) 篇5

隆或中心小学六(1)班:姚青青

指导老师:彭明凤

读了《国学启蒙》这本书,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也让我从中得到了深深的启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心存着关爱、体谅与敬重,就能拥有和谐的心境。我带着孟子的思想感受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道理。同为地球人,我们拥有共同的肺部,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你呼出的气体,被我呼入,我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循环体。无论你的兴趣爱好与我有多大的不同,我都以欣赏的眼光来接纳,是你丰富的兴趣爱好,使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开拓了我的视野。无论你的言谈和我有多大的不同,我都以真诚的态度来欣赏,在你的为人处世中,我感受到了另一个思想内涵。无论你的选择让我有多么的不舒服,我都能够尊重你的决定,因为我敬重你的生命,你的做法符合你的内心,让你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我没有任何权利干涉,我衷心地祝福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快乐与幸福。从前有一个盲人,夜晚打着灯笼在路上行走,有人笑他说:“你是瞎子,打着灯笼不是多此一举吗?”那个盲人笑着说:“不,我看不见,可是别人看得见。我打着灯笼,虽然在我身上是多此一举,可

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还避免了别人撞着我,对我也是有好处的。”这虽是一则短小的故事,可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瞎子打灯笼,也许很可笑,可是他们的灯笼为别人照亮了路,为别人带来了方便,还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这是两全其美之事。自己虽然渺小,但给别人一片光明,为人们带来温暖。这不正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吗?拥有一颗平等的心,去关爱世间一切需要关爱的心灵,世界就是和谐与美好的。一次,孟子出游齐国,想到弟子万章家歇脚,刚进门,被燕子拉了一坨屎在头上,万章看到后气急败坏,想立刻把燕巢戳下来,但被孟子极力阻止了。孟子不仅保住了燕子窝,还给万章进行了爱的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说,燕子是微不足道的,但孟子不那么认为,他认为是人都应该有一颗仁慈宽大的心怀。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征文 篇6

青岛市崂山区 林蔚小学六年级二班 张雅茹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文明家园。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作为后代的我们,都应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如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无数个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她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是,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苍天无情,世间万物,母亲渐渐变老,待到后悔之时,世间又和曾有过后悔药?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作为,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诚心诚意地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宝宝读国学经典11年感悟 篇7

一、缘起】

2001年6月28日,上天将小天使送给我和他妈妈,为人父母的幸福无以言表。但随之也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甚至是压力,那就是——如何把儿子教育好,培养成人。

当时,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是拚命挣钱,创造条件把孩子送入最好的(但是最贵的其实不见得好,)学校,我也这样,他妈妈想的也是儿子上幼儿园后就去找一份工作以补贴家用。

但我内心总有一丝隐忧,一方面是当时我们家的经济还比较拮据,无力承担“好学校”的高昂学费,另一方面,我的亲侄儿侄女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孩子花了高昂的代价,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当时我刚到德阳做律师,德阳当时最好的幼儿园是一家台湾人开办的安琪儿幼儿园,学费很贵,但孩子们在那里读书后,与其他幼儿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我的一个侄子,他妈妈把收入的大部份都拿出来供他上新都当时最好的一所小学——新都正德实验小学,5年过后,让我非常失望,一样的不爱学习、不敬父母、不快乐,最喜好的与一般小孩子一样:看电视、打游戏、吃喝玩乐。

我不禁要思考:作为一位非常爱孩子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儿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教育?找到后,我有能力承担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

我原来的老板张力,他一直在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2003年的一天,我到他厂里去耍,他办公室的小田送给我一张碟片——幼儿读经教育推广讲座(就是“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与多数人一样,我拿回去很久都没看。一天晚上,儿子睡后,我躺在床上休息,儿子妈妈把碟片拿出来在电脑上看,我躺在床上听到了王教授几句话——“我今天来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不要障碍我们的孩子”……我眼前一亮,弹身坐起,一口气把教授的演讲听完(两小时),如黑暗中点燃一盏明灯,我心中的所有问题全部释然——我找到了儿子的教育之道!

二、力行】

第二天,我立即上网查询,网上找到了读经教材,我一下买了10本《学庸论语》、10本《老子庄子选》,一套经典诵读的磁带(当时还需要用复读机播放磁带)。我把书送给亲朋好友,也向他们介绍读经教育理念,希望他们也带着孩子读,可没人能坚持下来。你在家安心教儿子读经,把儿子教好,其价值远远超过20万元,再说,现在的“教育”这么贵,把儿子送出去教,儿子的学费可能把你挣的全部抵销,还不一定把儿子教好。他妈妈欣然同意,从此在家做一位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我们家因为有她的操持,越来越顺、越来越和。

当时儿子2岁两个月左右,她妈妈就按教授的方法,开始教他读《论语》,刚开始,每天读两次,每次3-5分钟,然后慢慢增加到每次10分钟、15分钟,每天读30-50字,也就是几句话,虽然读得少、读得慢,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到现在,一读就是11年。

这样读啊读,儿子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在5岁时把一部《论语》读得滚瓜烂熟。遗憾的是,当时理不透,没让他抱本背诵。后来,又教他读了一部《佛说无量寿经》,接下来是《大学》、《中庸》、《老子》、《孟子》、《诗经》等。【

三、收获】

儿子在读经后,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快乐,在我的记忆中,他几乎就没生过闷气,偶尔不高兴,绝不会超过5分钟。读经多了,气质修养都跟着在变,他幼儿园的园长居然用“知书识礼”来形容他。

后来,我们发现他理解力越来越强,不到三岁时妈妈教他认钟,讲了两遍他就会认了,幼儿园的老师感到不可思议,老师说幼儿园的孩子一般是无法学会认钟的,就是教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认钟也非常难,还要拿一个钟实际搬着指针教(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他们班主任老师就这样教的)。两岁多他自己拿着“咪咪宝”数数,一口气数到100,我们顺势告诉他100后就是101、102,就这样接着数,居然就这么一说他就能数到1000了。他特别喜欢看天气预报,通过看天气预报,在三岁多时,他居然能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说出,当时我很喜欢汽车,上街时会随意地说说这个车怎样、那个车怎样,这样他就能准确说出80%汽车的品牌车型……

在儿子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和他妈妈也在读经,并不断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越往前走,我们的信心越足。

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们走了一条读经教育与体制教育相结合的路。我把当今的学校教育看得很轻,儿子上的幼儿园是新都中等偏下的“新都旭光厂幼儿园”,硬件很一般,也没什么教育特色,收费也很低廉,当时我们想的就是给儿子找个地方玩,他去幼儿园时让他妈妈也休息一下。小学是根据户口,上的公立小学——新都谕亭小学,也没花工夫去找什么好班、好老师。总之,这方面一切随缘。但儿子的小学阶段就过得与众不同了,因为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方向、目标、道路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所以内心没有一丝其他家长那样的“教育恐慌症”。我完全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来教育引导儿子——读经典、学做人。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儿子上学前、上小学后,从来没参加过任何补习班,什么奥数、英语、珠心算、作文……等一概不参加。

其次,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从来没做过任何家庭作业。其三,儿子上三年级时,整整一年的下半天都没到学校上课。其他年级时(包括上六年级时),则是想请假就请假,出去旅游好多时候都是利用上课时间,我们从没担心过他的学习。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坚持读经!

大家不禁会问,这样做影响他的学习吗?他的学习成绩怎样?现在可以欣慰地说,我非常满意,整个小学的学习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整个小学期间,每次考试他几乎都保持在班上的前五名,并担任班上的班长、中队长、体育委员等职,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五年级时,被评为“新都区三好”,六年级小学毕业会考时,取得全年级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他的学习过程中也非常有趣,很多时候老师让他们背课文,背下来就可以出去玩,几乎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出去玩,往往是他已在外面玩了大半节课,还有同学没背会,所以在同学的印象中,他一天到晚都在玩。他在刚上小学二年级时,他姐姐(16岁)试着教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讲了两遍他就会了,连出几道题都做对。每学期上新课,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都会说,与去年一样,甚至很多时候嫌老师讲得太慢、太啰嗦。小学二年级时,我拿了一篇我们初中学的文言文《其父善游》给他读,读了几遍后,让他讲,他居然能讲对95%以上。……至此,我知道他的学习能力已完全开发出来了。

大家的第二个问题是:他不做作业、不上课,这么多时间干什么呢?首先是老实读经,然后是从事体育锻炼,做家务事,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尽情玩耍,这样儿子非常轻松快乐。因此学习效果非常好,可谓事半而功倍。

我常给家长们讲,在当今这样的大环境下,最重要的是找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其次是抓住教育的时机、选对教育的内容、用好教育的方法。当今,大家都认为应试教育有问题,既然这样,我们就必须做一些改变,不能被应试教育的洪流裹挟着往错误的方向走,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做的一件事是:用我们的双肩,帮孩子扛起应试教育的压力,把孩子从名次和分数中解脱出来,我们要拚命保护的是——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快乐!可悲的是,大部份家长不学习、不思考,人云亦云,最后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被淹没了。【

四、感悟】

十多年来,我真切地体会到教授说的话了——教育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儿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欢乐远远大于烦恼。每天我们都在进步、都在收获!

儿子的成长经历至少告诉了我们一点——应试教育变不了,我可以变!改变不了应试教育,就改变自己孩子的应试能力。我常说,儿子绝不是新都同龄人中最聪 明的,但一定是最轻松的,截止今天,说他是“新都轻松学习第一人”绝不为过!我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比他聪明的孩子却不能象他这样轻松学习?

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应试能力最切实可行的路就是——读经教育!至于读经教育的理论方法,教授已讲得非常透彻了,大家把《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认真看10遍,就一定会明白一些道理的。我们会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自己、教育儿子,坚持读经、坚持学会做人、坚持锻炼,站在最坚实的大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到自己的本分。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篇8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遵守诚信,万万不可食言。这让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话:“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能少给;与别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这句话说的多有道理啊!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主要讲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苦恼不已,妻子许诺孩子回家杀猪,做红烧肉给他吃。妻子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连忙阻止,说是和孩子开玩笑的。经过曾子的劝导,妻子把猪杀了做了红烧肉,这件事便在这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语文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有一天,宋庆龄要去爷爷家玩时,想起答应小珍的事。本来她很想去爷爷家,因为爷爷答应了她送她一只鸽子。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宋庆龄她拒绝了去爷爷家,尽管父母也劝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庆龄还是拒绝了,在家等小珍。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写写帮整理) 篇9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读国学经典 感受智慧之光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当.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矗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国学,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国学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头牛,你会如何回报,是谁说的“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东汉人黄香几岁时就知道替父亲暖被窝.推荐青少年必读的十三部国学名著目录 【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古代私塾学生的第一本读物.《三字经》具有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双重作用,仅用每句三字的简单行文.便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囊括其中,其中的智慧千言万语也难以说荆 【百家姓】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浙江钱塘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百家姓》通行本以四百八十六字组成,其中包括四百零八个单姓,七十八个复姓.【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必读课本,由南梁时期的周兴嗣编成.《千字文》每堕字一句,共二百五十旬,一千个字.文章通篇用韵.琅琅上口,其内容又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开篇,具体列举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古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最佳读物.【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为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用纯.《朱子家训》体现了儒学的观念.立身正大.从容静气,通俗并详尽地解释了中国古代的“齐家之说,是儒家的代表之作.【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其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作品.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分离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中庸】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庸》原是《礼记》的一篇,作者是孔子之孙子思,后被朱熹推为“四书”之二,在宋、元以后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收集完成.《论语》内容广博,涉及到政治、教育、礼仪、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论语》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典籍,以至后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孟子】

《孟子》是古代十三经的最后一部,为孟子与其弟-子编著,不但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还是古代“四书”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一部.《孟子》行文气势磅礴,嘻笑怒骂,绝不滞涩生硬.“笔锋中常带感情”,堪称国学中的精华.【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后人并称为《道德经》.《道德经》对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政治、塞教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记述了禅宗六祖慧能的生平事迹和语丞,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奉为“经”的文献,是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名贤集】

《名贤集》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作者是南宋以后的儒生,具体姓名已不可考.全书以四言、五言、六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琅琅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名贤集》是学习古人的为人和世之道的必备读本.【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以处世、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童德”、“立功”、“立言”、“立业”的重要意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精彩书摘

【赵姓名人】赵云:三国名将,蜀国五虎将之一,字子龙.他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她善歌舞,因体轻如燕,故名为飞燕.赵匡胤: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他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钱姓名人】钱元瑾: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皇帝,颇建勋绩,一生好儒,招纳贤士,有诗千首.【孙姓名人】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章.他被后世推崇为“兵圣”.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孙中山:原名孙文,字逸仙,世称中山先生.他创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国,改政体为民-主共和制;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被尊为国父.【李姓名人】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在位期间,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他爱民如子,不分华夷,并开创“贞观之治”.他是被中国人千年称颂的明君.李白: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周姓名人】周瑜:三国时东吴大都督,曾经联合刘备,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吴姓名人】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兵法家,著有《吴子六篇》.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朝淮安山阳人;所著《西游记》一书,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脍炙人口.国学经典名句

言忠信,行笃敬.选自:《论语》 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

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一树百获者,人也.选自《管子权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选自《三国志》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选自《左传》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 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处: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处:《旧唐书》

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处:《论语》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处:《韩诗外传》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国学十六句

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4、《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8、《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9、《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2、《弟-子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4、《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上一篇:关于朗读者的个人观后感300字下一篇:国学常识:韩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