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期中考试分析

2024-07-25

初三政治期中考试分析(精选12篇)

初三政治期中考试分析 篇1

本次期中考试,内容为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两个单元 1—5 课内容。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

选择题共 22 道题,每题 2 分,合计三 44 分。分别考查了关于责任、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民族关系、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知识。选择题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考查,应该是较容易得分的,但事实上,本次考试选择题得分很低。成绩较好的同学错 3、4 个,一般的同学错 6、7 个,稍差的同学错十多个。失分极其严重。分析来看,原因有二:1、背诵不够细致,忽视了课本上的细节知识,对老师整理好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背诵,但对一句话的细节知识缺乏了解,存在记忆死角。2、答题不够细心,看完一句话,感觉似曾相识,就匆忙进行判断,没有仔细琢磨这句话是不是和课本上表述的一致,是不是和所给的材料相符合。着急的做错了原本可以做对的问题。

材料题共 5 道大题,56 分。考查了关于基本国情、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科技教育问题、传统文化的知识。所有的考题,都不出人意外,都在意料之中。考前也进行了重复讲解。所以,有相当同学得分还不错。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得分较低,只考到二十几分,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本次考试,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依然不牢固,背诵粗枝大叶,不够细致。

2、解题能力薄弱。学生不能把准题目要求,不善于分析把握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3、分析问题不全面,草率作答,条理不清。大概了解题意,不分青红皂白跟着感觉走。

4、语言组织不到位,很多同学不善于用书面语言答题,语言口语化普遍。随手写几句,意思表达不充分。

5、个别学生态度不够端正,字迹潦草,敷衍了事;一些问题出现空白,对成绩不够重视。

为了改变以上几种状况,今后我在教学中将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真备课,关注生活,关注时政,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增强政治课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

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答题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多对他们进行鼓励,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5、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更多指导,在其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导引,促进他们能再上一层楼。

田志栋

初三政治期中考试分析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高校2011级高级护理4个班、涉外护理4个班共276人。

1.2 方法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试。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总分100分。任课教师不参与期中考试的出题、监考、阅卷。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2 结果分析

共有276人参加期中考试, 其中最高分89分, 最低分23分。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如下:80~89分13人, 70~79分52人, 60~69分74人, <60分137人。及格率50.36%。

本次是作为试点进行的期中考试, 考试成绩不理想, 我们考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作为试点第一次在本专业进行健康评估期中考试, 因期中考试成绩不计入学期考试成绩, 使学生没有压力感, 课后未认真复习。 (2) 目前我国大学生期末考试前一周经过突击复习, 往往就能做到不挂科, 或者得到90分左右的好成绩, 故平时很少进行复习。 (3) 期中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份, 而5月份学校的各类活动非常多, 学生复习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 因而大学生干部的成绩较低。 (4) 本次期中考试, 为了避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划重点现象, 我们采用任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监考、阅卷的方式, 由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评分。由于阅卷教师对健康评估课程内容不熟悉, 导致在改卷时对问答题的评分相对偏低, 使整体的分数下降。

3 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高学生对期中考试的重视度及期中考试的规范性

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和辅导员平时要多督促学生复习。为提高学生对期中考试的重视度, 可采取以下措施:将期中考试成绩纳入学期成绩中, 使其占一定比例;期中考试成绩与大学生评优等挂钩。另外, 今后期中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应该更规范化, 如脑膜刺激征的“布鲁金斯基征”是英文翻译的, 不同教材中的写法稍有不同, 标准答案应更全面。

3.2 指导学生平衡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大学生课外活动类型多, 如运动 (篮球、排球、网球、田径、体操等) 、音乐 (器乐、合唱) 、艺术 (美术、雕塑、油画等) 、演讲与辩论、剧本 (戏剧与表演) 、刊物编辑、社区服务等。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提升素质。但很多大学生反映:虽然现在学习压力比高中小了, 但各种工作压力源源不断, 如学生会、学校活动、兼职, 经常无法兼顾工作与学习。

在大学4年的学习过程中, 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大学生需学会平衡学习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正确定位, 即要以学习为主。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 其次才是干部,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 坚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学生会干部既要学习, 也要工作, 且要在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2) 学会运用时间的艺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深有感触地说:“成功的人, 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将精力最佳的时间尽量安排成学习时间, 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将精力低潮的时间安排为工作时间, 同时要注意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 (3) 科学制订计划, 并严格地执行。不能在期末复习阶段安排较复杂的活动,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考虑工作进度, 否则会影响学习。

3.3 加大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的力度

本次期中考试, 学生在理解、操作性的题目上错得较多, 有些题目教师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分析、强调过3次以上,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错了。这可能与我们的健康评估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课时少及临床实践缺乏有关;也与健康评估课程本身内容多有关。希望今后健康评估教学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 增加实验课课时。目前, 虽然健康评估开设实验课, 但课时非常有限, 且每次实验课学生操作时间不够。 (2) 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健康评估的胸部、腹部评估等实验课, 需要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在实验课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不愿意动手,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今后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健康评估知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4

测试是教学活动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环节,这种熟悉往往演变成对测试的麻木和形式化。而实际上考试本身是一种评估手段,我们需要通过考试来了解和获得有关信息。通过考试成绩这一首要信息来源,教师需要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以获取量化的信息反馈,以完善我们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成绩分析。

在试卷的编制上本组始终遵循考查知识与技能,面向全体,面向中考的基本原则,因而试卷具有以下特点:试题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包含了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考察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地控制了运算量和难度;同时突出了重点、难点和主要教学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结构6:4:2也是参照中考的标准制定。下面是成绩统计与分析各项数据反映出本年级数学成绩有两方面的优势:

1、年级的数学成绩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尤其是优秀率的进步较为突出,从入学时的4.25%到目前的14.59%;

2、根据往常的经验,到初三学成绩的两极分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十分习以常的现象,然而实际上,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来看,初中阶段知识的学习具有其基础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说成绩的分布应该是“麦穗形”也就是两头少中间多,而不应该是“葫芦形”,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绝非合理和正常。

因此,从成绩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年级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均衡,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通过本次成绩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

2、课堂教学中应落实双基.针对问题我们制定了下阶段的措施:

1、狠抓双基的落实,从听讲和作业上严格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

2、课上的提问和练习多关注后进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完善并加强教师的课后反思。

初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与改进措施 篇5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初三英语的名次稍有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初三备课组的每个老师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再加上本次期中考试我们的复习时间比较长,但仔细分析试卷后我们发现整个初三英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听力部分失分较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技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平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还不够严格,导致很多学生的书面表达得分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做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加强听力训练。重视听力的方法的指导,如听前可做些什么,听中要关注什么等。增加听力练习的频率。

2.早读课要求学生按照晨读目标把要求背诵的单词、短语背诵到位。并给予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过好单词关。

3.在课堂上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要抓住重难点和考点。

初三政治期中考试分析 篇6

进到初三,我是越来越容易胡思乱想了,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坐着站着,经常性地会因为我的学生而在大脑中幻化出一些离奇的情节:。。

唉,带个毕业班,可真是不容易啊。

言归正传,下面我就如何提升质量,侧重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谈谈我的个人理解和体会。

我不是很明白这个质量究竟是哪方面的质量,但我能隐隐约约觉得,也许其实就是教学质量,换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成绩。但我却想围绕质量一词,说说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教育质量。第二是教学质量。第三是学习质量。

很显然,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是基于教师的层面而言的。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深深明白教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所以——

一、夯实班级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起了和谐关系,并引导学生与各学科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这个班级就会和谐发展。

2、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对班中的每一件事都管,理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意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那些认真负责且大胆泼辣的班级干部。只有在班级工作得以良好完成的情况下,班主任才可以有效地组织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3、全面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帮助,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4、严格管理,以情引导

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班主任管理的客观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丰富知识都需要教师严格要求而形成。只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学生的心灵才能受到震动。是非明确了,思想才能健康发展。正所谓:““严是爱,宠是害”。严是爱的延伸,是教师对学生特殊的爱。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制订可以操作的行之有效的班级管条理,并严格按条例执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条例就是条例,不容任意违反,错了就得受到惩罚,做好了就应该得到奖励。同时,班主任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爱感人,以情引导是最重要的工作方向。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观察,思考与实践中。

。。转折

二、推进学案教学,紧跟中考动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初三教学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我在抓教学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到了重视月考

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初三实行了月考制度,坚持月月考试,适时了解师生的实际情况,我每月对本班进行教学情况分析,并上报教导处。每次月考后,开好教师会和学生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学生中的进步、懈怠,及时激励、教育,让每一次考试都成为一针强心剂,一个加油站,使初三保持良好的学习气氛。

2、做到了初三提前抓

目前学校中有个较普遍的现象,即“初一遍地开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使学生越到高年级越不好教,而中考是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查,这就为初三教学带来了难度。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促进总体成绩提高,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我采取了初三教学提前抓的措施,初

一、初二是初三的基础,要搞好初三教学,一定要从初

一、初二开始入手,把抓初三教学的方法扩散到初中一、二年级。初三第一学期,我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3、做到了当天的知识必须当天消化,做到不欠帐、不留尾巴

农村孩子一大缺点就是不爱主动找老师解答疑难。我采取“你不找我,我找你”的策略,列出名单,利用课间、自习、“班主任”时间,分批找学生做题、提问、背诵、过关,一个都不放过,督促学生时时刻刻绷紧学习之弦,随时接受老师的考察。这样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督促,及时过关,不留尾巴,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但是我并没有利用班主任的地位优势,只抓自己的教学学科,布置大量练习,客观上排诉了其它学科。而是协助科任老师提高其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周一到周五每晚7:00—7:30是“班主任”时间。为了提高我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这“班主任”时间,我都让学生自主安排,哪个学科有作业,哪个学科有疑难,哪个学科需要提高,都可利用这半个小时,当然,我是一定在班上的。

4、做到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高中虽不是唯一的道路,但高中的成败却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面对中考他们或成竹在胸,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或随波逐流,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我能行”。另外,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英语成绩差的现象,这成为提高升学率的严重障碍,如果学生的英语成绩太差,学生就会觉得升学无望,从而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其他各科的成绩也会响应地下滑,如果学生的英语成绩能够得到提高,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各科成绩共同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二、四早上、每晚6:40—7:00的“英语天天读”时间,安排初中各班学生在教室读英语。这些时间段,我都协同英语老师督促学生学习。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5、做到了“起带头作用”

作为班主任,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行为品质上,都必须具备以身垂范的能力。初三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使初三班主任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位教师都为学生真心奉献,他们留心每个学生细致的心理波动,如果发现,及时找学生谈心,挖掘症结所在,消除思想的压力,让他们的心态总是处在一个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状态中。这样,学生思想端正了,学习也就有了目标,有了劲头。我不仅在科任教师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也在学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用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激励学生,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用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感染学生。我班学生心态良好,无论成绩好坏,他们都尽力地学习。

。。转折

三、明确人生目标,激发学习潜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突破。

1、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能使人终生难忘的知识,其获得的最佳途径并非我们现今学校的学生名次排列或家长的物质奖励,而是兴趣。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兴趣令人渴望求知,同时也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等;对事物的观察也因此变得较以前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更丰富。因此,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初三这个重要阶段,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钻研、获得系统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要引导学生增强竞争意识

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于人类社会同样存在。这就要求人们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但有些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竞争,认为竞争是出风头;或者持着谦虚的态度,在他人面前隐埋自己的能力,这些想法严重阻碍个性的发展,使得学习生活乏味无力,达不到毛燧自荐的结果。相反,有些同学把个人竞争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缺乏合作,只考虑个人。我们强调竞争,但并不否定合作。在学校教育与学习中,学生间竞争与合作尤其显得重要。

培养学生在竞争中谋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是时代的要求。竞争要注重平等和公正。我们反对考试中靠****而得高分的社会风气,因为这种“成功”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竞争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中考可说是众人挤独木桥,有部分学生落榜,这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或自暴自弃,或走上绝路,证明他不适应社会需要,难免被社会淘汰。因而,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要竞争就要有竞争的的实力,就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增长知识才干,增强各种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我就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小组拔河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取,在为个人或集体争荣誉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树立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增强竞争意识要有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竞争的艰苦性和持久性,不断进行反思,自我激励,不可让情绪左右自己。冷静认识自己的实力,心中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得到他人的尊重或认可。

。。转折

结尾。

初一期中考试政治质量分析 篇7

王德志

一、试题分析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满分共80分。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品德下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学生分析

初一(2)班学生整体政治水平较强,但是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初一(2)班政治期中考试卷,最高分74分,最低分38分,平均分58.13分,及格率85%年级18个班排名第10。其中48分以下人数为10人,48-59分数段为19人,60-69分数段为28人,70分以上为3人。

三、答题情况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问答题中,课本中有明确答案的部分还可以,课本中没有固定答案的明显不足,尤其是发散型题目,不少学生不知所措。失分点在于对题意理解不清楚,尤其是漫画题的深刻寓意不能准确分析把握。

从内容上看,课本上比较明确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有关整合知识及拓展部分内容掌握要差很多,即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忽视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知识面非常有限,个别卷面还有大部分空白。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威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威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五、具体措施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3、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

4、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5、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避免造成对基础的知识的忽略.,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师生互动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九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8

本次考试试卷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1个辨析题、2个材料分析、2个活动与探究。分析如下:

选择题:

道德教育占了两道题(比平常少了一个),涉及自力、自信、自强和诚信的传统美德,难度不大,平常训练较多,干扰项又少,失分较少。

法律常识占了三道题,涉及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和依法治国。其中第6题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答题技巧基本不会困扰到学生做出正确判断,第7题是反向选择题,学生要粗心大意容易选错,第10题错误的干扰项较多,要不仔细分析辨别,基础较差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较易犯迷糊,但总体得分率较高。

国情教育占了三道题(比平常多了一个),涉及了环境保护、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和科教兴国。其中,第8和第11题只要稍加注意被选项里太绝对的几个词(只要…就,必须之类),不难判断出正确选项。但第9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又过于粗心的学生,做出错误选择的几率大大增加。第12题,在整套题里应该算是个难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强,好在干扰项非常明显,材料也很明晰,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只要放松心态,反倒更能自信地做出正确选择。

选择题总体状况较为理想,这除了试题本身不太复杂外,还应该和学生平时认真复习准备,老师每次详细的试题讲解有直接关系。但对于失分较多的同学,除平时书本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答题技巧也不够熟练,对知识的领会还不够深以外,还应该和老师平时的不严格要求,不积极鼓励和不主动询问有很大关系。希望今后能对这部分同学给予特殊照顾,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的难度,能从心理和技术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辨析题

考察内容本是学生很熟悉的部分,但由于对题意的误解和缺乏知识的灵活运用,加之语言组织的不系统不科学,最容易得分的一道题反而失分较多。当然,应该和老师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缺乏大题的专题训练有很大关系。

材料分析题:

虽然材料不同,但考察的主要知识点基本一样,学生只要掌握好基本的国策和战略,围绕这一主题失分较少,其它小问题也是常见的主观发挥题,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组织科学,大部分学生都拿到了主要的分数。只是国情教育的主体还没复习到,有个别知识点(非公有制经济)学生平日里本就很少在意,对课本的熟悉度又不高,即使翻找大部分同学还是没能答完整。

活动与探究

这道题里也暴露出了我们平日的教学太过死板,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很少进行大题的专题训练有直接关系。就算学生态度端正,找准了知识与课本的对应点,也还会因为语言组织的不科学而拿不到主要的分值。

总体来说,本次试卷,难度适中,综合分析理解虽占了一定比重,但纯粹识记的内容也不少,甚至在大题中有了重复的考察点。学生在还没有系统复习国情教育这个主要模块的前提下,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也算不容易。但考试终归是为了发现和提早解决问题,现将暴露出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1解题能力薄弱。学生不能把准题目要求,不善于分析把握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2分析问题不全面,草率作答,条理不清。

3语言组织不到位,很多同学不善于用书面语言答题,语言口语化普遍。

4极个别学生态度不够端正,字迹潦草,敷衍了事 为了改变以上几种状况,今后我在教学中将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真备课,关注生活,关注时政,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增强政治课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答题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9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1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2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3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初三期中考试总结 篇10

虽然总体考的不错,但是语、数、外三门主科考的一般,以后副科的分值少了以后,我的缺点便会很突出。主要拉分的是语文。其实,以前我语文总是考得还不错,但初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就考得很差,本以为这次能考好一点,但是还是和我预想的有所差距,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应该加强阅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虽说听讲比以前认真了,但解题的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化。

在英语的学习上,和数学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题方法。英语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我也是差一些,以后我会努力提高。

政治一直觉得挺简单,可这次发挥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满意,在细节上也没注意。这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没什么,都挺简单,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

生物关键是背的不是很熟练,有的则是练的少,没理解透彻,所以考的也不是很理想。

仔细!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我就是因为不仔细,导致自己失了很多不该失的分,如果再仔细一点儿,突破800、810完全没有问题。数学、物理、化学的失分也主要是这个原因。我爸爸就常常对我说,好生和尖子生其实没多大区别,关键就是人家会做的题基本都能保证全对,实际上,不会做的也就了了而已。

我能取得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还不错的分数也有一些经验,班门弄斧了:

1.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深深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比如学习数学时,我就先做那些基础题,往往基础题分数多,提高题的分数却相对的少一些。熟练的掌握公式,之后再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这样,自己就能打好基础,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

2.学习必须勤于思考。尤其是初三上学期,添加了物理、化学。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死记硬背。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学习必须一丝不苟。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落步,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初三期中考试总结 篇11

1、不会释压。考试前几天出现过浮躁,焦虑等心理,总是神经紧绷,导致写作业时思路也很不流畅。而且这次考试异常紧张,在考场上,心态一直不放松。要寻找释压方式,试着将紧张心理缓解,以最佳心态进入状态。

2、比速度而忘记深度。平时写作业,一味地追求速度,却忽略了考虑问题的深度,没有花时间去想这个题的一般解法,从而引发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深挖不够。今后,要做的不单单是完成作业而写作业,更应该当作提升的机会。不和别人比,而是真正地装到自己的头脑中。

3、分配时间。考试时总会因时间不够而忙和这、忙和那。其实,题不一定全做完,但要把会做的题全做对。这次考试,就因舍不得而丢掉一个大题,而耽误了好长时间,没有检查,在其他问题上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后训练平常做题掐时间做。一个大题需要多长时间,计算好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要保证正解。

4、认真与否,这是老生常谈了。粗心大意是一大忌,并不是搪塞的理由,这个毛病也许让自己后悔一生。

对最近的计划:

1、在学习新课的同时,随时翻翻以前的题,巩固扎实起来。

2、对自己的弱科下功夫,从中寻找方法。

初三期中考试反思 篇12

个别同学成绩不是很理想,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也有部分同学总成绩不好,物理成绩相当好,是因为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很轻松学的好。就初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下一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精确度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