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2024-07-06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共8篇)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1

学院:环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438034 姓名:杨兴洋

一·什么是新课改

内容提要: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要知道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首先是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就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其核心而言,自然是任教学科的系统知识,是任教学科的教学理论。正因为这样,一方面要巩固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活的知识,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学的专业知识,使之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停地发展。不仅如此,还必须突出其核心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不懈地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

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师不光要发展教学专业知识,更要发展教学专业能力。具体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将教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学专业理论升华为教学专业技能。因为不是有了教学专业知识就能上课,有了教学专业理论就能辅导。也就是说,不论是上课还是辅导,都需要教学专业能力,都需要教学专业技能,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完善上课,就必须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设计;要想完美辅导,就必须按照艺术要求来进行构想;而要想进行科学设计,就需要教学专业能力;要想进行艺术构想,就需要教学专业技能。

第一是专业理想。就是当教师的追求,就是做教师的理想。换句话说,教师应当为什么样的目标去奋斗,为什么样的梦想去拼搏;应该当一个什么层次的教师,做一个什么品位的教师。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没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没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名教师。正因为这样,许多教师为专业追求而活着,为专业理想而拼着:他们有人追求做学者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艺术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奉献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智慧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改革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创新型的教师。因此,只有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理想,才能提高教师的档次,提升教师的品位。

第二是专业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体验,产生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多样的教育总结,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活跃课堂教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从事教育工作。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产生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进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三是专业品格。就其内容而言,可能有许许多多,但其核心部分,也只有以下三点:一是终身从教。因为教师职业是个崇高的职业,是个灿烂的职业;它关涉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教师职业,更要立志终身从教。二是育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不光要尽心尽力教好书,更要不遗余力育好人;不光要为人民教好书,更要为国家育好人。三是为人师表。具体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带头的,教师首先要带头。第四是专业智慧。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最讲究智慧的,是最需要智慧的。所以,教育是最讲究智慧的,是最需要智慧的。而教育智慧不会凭空产生,不会从天而降;它只能来自先进的教育理论,源于坚实的教育实践,源自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坚实的教育实践的融合。

三·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现代化的专家英格尔斯说过:“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课程改革的实施,要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

首先,新课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像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教师还应承担起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疏导工作。教师作为学生为人的榜样,不仅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修养。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拓展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从教师关系的维度看教师角色的拓展主要管理者拓展为组织者、由传授者拓展为参与者、由控制者拓展为帮助者、由主导者拓展为帮助者、由仲裁者拓展为促进者。

其次,新课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概念重建”。对于教学,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而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让人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现、建构起来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对其经验进行可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不是绝对的、永久的,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发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

新课改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做一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其实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程,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知识,重新看待学生,重新发现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关注学生,关注主体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学习,这实质上基于一种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学生。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教师专业发展对课程改革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积极参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参与,即是一种局部被动的课程实施,而是教师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开发、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它意味着教师要带着对课程的理解与体验来体会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正是这种教师积极参与下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分享课程设计、选择、评价的权利,使教师既分享权益,也感受重担,更让教师敢于负责,成为富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是交给外在研究者,而是通过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所进行的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实践活动与研究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革新行动,这就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真正意义。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2

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教师职业经历了一个从随意化、经验化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高质量专业化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 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 而且是教育的专家。

教师素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涉及因素很多的研究课题。从学科和专业修养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从学科教学法研究到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从教学组织调控到各种教学技术和方法运用;从学生个性特征把握到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反思;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到教育创新;从教师教育哲学和教育史的修养到个人教育思想形成等等, 都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研究中的课题。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发展, 是具有浓厚个人特色和自觉性的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必须将外在影响因素都内化为个人发展积累, 这样才能得到英语专业素质全面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技能是通过体验、思考和实践逐步形成, 是对英语专业知识和理论进行感悟、内化, 并与个人的应用情景相融合而成的。英语教师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就要以研究能力的提高为成长点, 要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三、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成长过程大致分成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创造阶段。准备阶段指英语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准备时期, 其重要任务是在校学习。适应阶段即英语教师上岗教学后, 初步形成英语教学能力的时期。

发展阶段是英语教师初步适应教学工作之后, 继续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提高;教学过程中, 注意力由“重讲”向“重学”转变。

进入创造阶段的英语教师, 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 进入探索和创新的时期, 是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四、新课改对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影响

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强烈的冲击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同时也对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解读《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改的精髓。传统的英语教育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 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成长发展中的自然人人。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培养知、情、义协调统一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处处渗透人本理念, 体现教育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2.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完善英语专业化教学

(1) 采用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变化对初中英语教学形成积极影响。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 其主要特点是:培养英语运用能力;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参与。

(2) 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思路是:题材?功能?结构?任务。题材体现了故事化、生活化;功能、结构则注重协调化;任务强调真实化、兴趣化, 并明确给予了任务的建议。

(3) 新课程标准突出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注意事项

1.实现英语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 倡导自主学习, 以交际性教学为原则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把英语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 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为此, 必须建构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英语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

2.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 理解和熟悉教材, 制定教学方案, 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 把教学内容化为生活交际, 吸收学生参与, 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 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际, 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建立科英语学科评价体系促进英语教学的“双嬴”。新课标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注重过程评价、阶段评价、终结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知情意各方面的发展, 取得英语教学的“双嬴”。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读书 反思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4-01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被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如果想跟上课程变化发展就必须读书 。一是提供认识课程的知识基础。课程的内涵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早些年参加工作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还处在以往的认识之中,近几年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学科课程的理解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如语文学科,早些年理解为工具性,注重实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整个课程的结构是建构主义的。而最新的一些理论则认为,语文学科最终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生命存在意识的觉醒,是生命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由于没有随时读书跟踪教育发展动态,很多教师跟不上课程的发展。试想,一个不读书、不思考、不学习的教师,只会满足于照搬教参、照抄教案,滿足于人云亦云,满足于得过且过,长此以往,他们的教学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教育会有一种怎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缺少文化的内涵,在为师旅途中,他们早早丧失了质疑的态度、批判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学生,缺少教育热情与教育智慧;面对教材,缺乏文本解读能力,更别说超越文本、创新运用了。

二、在听课反思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1.听课

关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英国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认为有两条途径,即“系统自觉地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其中第一条说的就是借鉴。

借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它起着积累经验的作用,不借鉴前人或成功者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绝对不行的。但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聪明才智,要兼容并蓄、取长补短,避免生搬硬套。

2.课后的交流反思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确实,反思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第一是通过探讨,把这堂课推向极致。

第二是追求某个问题的突破。

第三是把握反思的重点。

三、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当前,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师应紧紧抓住集体备课中互助合作的内涵,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更加注意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互相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

四、在投身教学研究获得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这不仅是现化教学越来越复杂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教师的教育实践包含着研究的意义,教学工作就是研究,教学的问题就是课题。在现代教育实践中,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就难成为优秀的教师。现代教师应当自觉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和宣传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并将教科研活动制度化,并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形成教育科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在创新中获得专业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的。

1.在教育观念上创新。

2.在教学方式上创新。

3.在师生关系上创新。

4.在评价方式上创新。

总之,纵观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两者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都是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专业化发展来实现的。没有职业理想,专业发展必然缺少动力;没有专业发展,谈职业理想也是“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两者显然是不可割裂的。所以个人认为:将精力和重点落实在每个人的本位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践理想,这才是将两者最好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理想的彼岸不是依靠看和说达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坚定地走下去,相信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都能够实现成为一名教师时为自己定下的最初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凤广.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9期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4

众所周知,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6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的通知。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任务复杂艰巨,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内容,课改的目的是构建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再次把教师推到了改革的核心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制约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疑,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改实施的走向与效果。

这场改革同样给广大化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3年,随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中学化学工作者以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强化了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深刻变化,教师们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调适与转变,不少教师正由教学的控制者、教授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也开始从单一被动接受学习逐渐发展为伴有师生设计共享的共同学习。

一、目前在化学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几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里本人想从我们学校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说起——2008年8月为完成省教育学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我校服务区所属的三县10多所初中的学校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到“学校师资配备情况的调查”和“关于新课改下教师素质及专业化发展”两项,化学学科的问卷由所在学校领导和化学学科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调查结果及我们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们感觉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特别是造成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的原因和由此带来长久隐患特别令人揪心,现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个分析,并和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对策。

1.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基层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的背后难掩水平学力低下的尴尬。

从本次调查统计来看,被调查的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50以上约占20%(其中有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已不在上课),35—49之间约占61%,35岁以下占19%,其中不在编的约占8%;从职称分布来看,高级职称占约30%(主要是在50岁以上年龄段),中级占约60%,初级占10%。显然,教师的年龄梯队和职称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在98年前后正值我省初中生入学的高峰期,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不把一些“能用”的师资全部调动起来。电大师资班、各个进修学校的师资班以及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都一拥而进入学校,同时,为缓解用人压力,初中教师被调进高中,小学教师进了初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则进小学。当然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一些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就在此时被调剂到化学教育的岗位上。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当时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但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也未消除。表面上看,后来教师学历“不合格”,专业“不达标”的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通过各种进修和培训“基本解决”,但是学历指标“过关”并不能掩盖高学历下低学力的事实。这里有这样的一个调查数据,在教师的专业和学历上我们在调查中专门设计了职前和职后两项指标。从统计数字看职前化学专业占68%,非化学专业占32%;其中本科约占15%,专科占50%,中专约占35%;职后化学专业以上占86%(含教育硕士),非化学专业占14%;其中本科达到约90%,专科占10%。从专业和学历的比例上来看化学教师对学历提高的热情很高,提升的速度很快,这对于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累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化学教育的质量的逐年下降却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的确在走“下坡路”。同时,由于近几年初中生入学率不断下降,初中教师整体超编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却较高,占着职称的指标,使中青年教师只能排队等候;这些教师占着编制又没办法调剂更好的本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进来,因此好多学校几年都没有补充新教师了。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进程。

2.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高层次“进修”大面积“培训”的背后有着专业素养提升的广泛质疑。

在调查中我们还设计了有关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化学教师如何应对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答案基本是不全面的,对后者的回答都很草率,有些并且是茫然的。这就说明许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看法和做法上的不足。

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所谓的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说教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清楚本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要求,明确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这方面无需多言。第三,要经过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育人的基础知识,能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有进行高水平教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技能,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教学程序,并通过最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还应有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实践中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第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也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我们以为,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是教师新时期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相当多的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上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不断学习,不仅仅要熟悉、了解、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而且必须熟悉、了解、掌握化学前沿及相关边缘学科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需要。不单纯的是学历进修和学科的转换的教师要这样做,对已经取得化学合格学历的教师也同样要求这样做。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教育市场化、教育拜金主义以及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到学历进修(包括本科函授学习、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国内访问学者)以及各类长短期培训都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地方表现得还非常突出,大有蔓延之可能。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进修培训的主管部门在进修培训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教学管理松散,没有合适的纪律对学员进行约束。课程设置老化,理论脱离实际较多。执教教师多是刚毕业的毕业生,或者是闲置二线教师,大多为兼课教师,或因课务繁重,难以认真备课,导致受训学员感到学习枯燥乏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不脱产的长期进修由于多数是中青年化学教师,家务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所学课程门类繁多,再加在工作岗位上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时间看书学习;在短期培训中大多老师只有在职称评定需要继续教育学时时才不得不参加,再加上一些主管部门好做表面文章,一些培训单位只讲“感情”对教师学习表示“理解”,就出现了以形式代替实质,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这样出现“上课没人在,考试有人代,证书拿到手,工资长上来“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教师素质的下降除了与教师学习培训低成效有关外,从本质上说还与师范院校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地方保护”息息相关。近年来一些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顾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盲目的扩招,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地方财政哪怕是缺少专业化学教师的地方也尽量压缩教师编制甚至不给教师编制,这样使得教师的需求量逐年降低。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影响到报考师范学生的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好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逐年下降,特别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招收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对所开设的课程大多难以消化,教学双方都难以打起精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者,本科四年,其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因为最后一年大多数学生要为自己找工作而忙碌,哪有心思安心上课呢,学校由于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出于同情自然会“网开一面”。另外,我们知道,毕业前的见习和实习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用心

爱心

专心

但这种“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基本上变得“荡然无存”,最终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具备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这里我强烈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了解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职前培养、就业、职后进修等各方面各个环节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主导性的意见,并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有效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

3.农村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堪忧,在学校实验设备齐全的表象下化学教育距离学科教学规律却渐行渐远。

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实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离开了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来谈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是一纸空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的过程,只有运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化学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而且,现在的化学实验已经渗透到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已从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以创造情景,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基本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没有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功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和不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由此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感觉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下面是有关化学实验调查方面的一些数据:在初中各类化学实验的开设方面,演示实验全做的约占50%,学生实验开设率为1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家庭实验的占5%,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的11%。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些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化学实验条件差,存在着缺少实验药品和仪器的现象,但是更说明基层学校对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不重视。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改变学校实验设备落后状况已经先后由省市统一配置并将许多化学药品和仪器分配到了各所中学,而且是按标准配置的。但在基层,摆在实验室中的药品以及近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却成为“摆设”,成了专门为迎接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览品”。再加上任科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中考不做实验学生仍能得好分的影响,于是课堂中黑板上老师“讲”实验,课后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了,即便是在一些条件更好的县城中学、重点高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这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化学竞赛中,基础理论比较好,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差,设计无创新性的原因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忽视了化学实验基本功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不单纯是学不好化学的问题,它还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将学生创造力以及一切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扼杀在中学阶段!

笔者以为,基层教学对实验的不重视还要归咎于近年来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的大幅下降。在2009年11月省高师化学协作组在徐州高等师范学校举行全省师范系统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实验内容选择了涉及实验基本功比较多的“溶液的配置和酸碱溶液的测定”,比赛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了20个得分点,参赛教师共15人,最后统计结果:正确操作完成90%的2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完成80%的4人,完成70%的7人,完成60%及以下的2人。这个实验涉及的实验操作应该说是一个中等学校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师范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实验条件相对比中学好,对老师的实验要求相对也比较高,结果也就如此,试想如果在中学开展这项活动其结果会怎样。

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事例是对最近几年新毕业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竞聘测试。2007年夏,邳州一所私立中学计划招聘中学化学教师4名,由于学校条件比较优越,报名人数达21人,其中在职教师13人,新毕业生8人。招聘考试选择了文考、实验设计、上课三个环节。文考的试卷为06年某省的化学高考模拟试题,去掉了一个难题,最终统计发现应届毕业生文考超过60分的仅有2人,实验设计只有3人进入前10名,上课只有一人进入前15名。从上课上来看,新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滞后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前两项还是反映出不少的问题,这与目前的师范院校的学习导向和学习“大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受者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育专业化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新课改中的化学教师怎么样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呢?下面简单的点个人的看法。

1.在思想上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首先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祛除应试教育各种不良习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要有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摈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传统观念,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使每一个学生 在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道德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同行者。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具有合格的学历和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发展去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的应用。从而也对广大化学教师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师除了必须掌握化学所涉及的经典的化学知识外,还要熟悉和了解化学前沿和化学边缘甚至相邻学科的知识,并要掌握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的学历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化学教师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本信念。

3.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单项传授,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过去在教学方式上考虑过多的是教师如何教,现在教师应重点考虑研究学生如何学,就是要淡化教师的主体性,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

用心

爱心

专心

务之急。解决几个转变:即由接受性向探究式转变;由讲解式向讨论式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齐步走”、“一刀切”向个性化发展。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努力提高驾驭现代化学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学习风格,研究学生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问题,改善化学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自主化学习、愉快学习。

4.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用“反思”作助推剂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教学实践和反思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专业实践活动,用反思的手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常识、教学行为、活动决策等进行不断的进行审视和分析。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实践+反思=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很好的使用这个武器,利用学习札记,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形式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即使更新、修订、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空教学过程以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反思实践来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5.进一步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维护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合格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机制。首先要严格化学教师的准入制度,保证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要保持化学教师队伍的相对平衡,促进化学教育教学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化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在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落实教师就业岗位,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师范生免费制度,使文化基础好的学生主动报考师范,从根本上提高解决教师师资的质量问题。

要进一步健全化学教师的进修、培训及其他方面再教育的机制。强化化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衔接。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应加强各类进修、培训的管理制度,改变目前的不良倾向,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发挥培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正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举办课堂教学大讲赛、说课评比和优秀论文评比,以及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实验操作,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从而锤炼教学新手,培养青年教师,发现骨干教师,要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要大力宣传和推广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地方和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当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制定并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师能力考核方案,把教师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创造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学习型学校,真正使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职业,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教师从需求满足到质量上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必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明媚的春天。

用心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5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区积极打造“卓越课堂”的今天。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顺应形势,我们教师需要吸收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已经远远不够。高考、中考在进行改革,英语的地位会怎样?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只有革新,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尤其是谈论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认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强调终身学习,多探索教改,多反思,做好校本研究,注重教育智慧、塑造人格魅力,并且有规划、有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师 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人格魅力

目前,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这就要求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探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生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们应该明确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二、我们要走出一些教学误区。传统的模式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二是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事实上,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另外,我们也知道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1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因此一些教师面对这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及过重的工作负荷,常感到职业疲倦、职业倦怠。

三、对促进专业成长的探讨。

(一)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人不学,要落后。教育家们早就提出要终身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教师不注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方法,是人生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读书能使教师工作事半功倍,从而赢得读书时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至于方法,浅读、深读、“由着兴趣”读,“把薄书读厚”、“把厚书读薄”以及读思结合、读写结合都是较好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人说英语教师没必要费太多工夫去阅读,实际上,我们要通过阅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展个人视野,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为我们所用。

我们都知道,没有阅读,没有积累,没有不断地学习,哪有“源头活水”呢?

(二)要多上优质课。现在,我区正在大力打造和推介卓越课堂,而且走出了一条通向无限光明之路。通过学校和区教科所开展的一些活动,一些教师迅速脱颖而出。如何让课堂高效,如何让课堂人人动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是我们教师都应追求的,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面对上公开课的好机会,我们不应错过,我们要牢牢抓住,通过同伴互助,让自己在“卓越课堂”中找到自信,进而找到人生的自信。

(三)要让反思成为一种常态。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技能,这种技能更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提高程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反思的深刻程度。曾有人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我们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流中发展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加强理性思维,在把握规律中丰富自己。

(四)要积极做好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我们都知道,不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浓,难以入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校情况,搞好校本教研,落实好校本培训。我们的学校要在构建“真诚交流、精诚合作”教师团队的基础上,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和评价等内容为重点,通过同伴互助、“做中学”、以案例为载体、任务驱动、主题式展开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成绩。

(五)要注重教育智慧,注重人格魅力培养。教师就像农夫,学生就像地里的庄稼。我们都希望得到丰硕的果实,成就人生的梦想。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专家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所以我们教师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宽容而赏识他人,不应抱怨太多,要有幸福快乐感。幸福快乐是人生健康的财富。

最后,我们要有规划,要有目标。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作好规划。如果没有目标,那就没有了方向,就失去了更大的动力。我们英语教师,面对让无数学生头疼的学科,我们自身就要有目标,有方向,学学那些优秀的同行,学学那些卓越的教育家。即便穷尽一生也不能成为名家,但一路走来,肯定会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学生进步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提高了,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

参考文献:

[1]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2]朱慕菊.《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时至今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十年来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课程开发等硬件建设已有了长足进展。有学者指出,“当前课程改革己进入急需内驱力实现新提升的攻坚期”,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范围涉及河南省的五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初中5所,其中城市学校2所,农村学校3所,确定的样本容量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5%的抽样误差所要求的132个样本,其中城镇中学语文教师为53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为79位。考虑到发放的问卷不可能全部收回,因此实际上发放了140份问卷,回收了132份,有效样本为116份。

调查工具包括:教师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各一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情况。

调查结束后,在个别样本学校随机抽取访谈对象,共对20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按“访谈提纲”进行,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另外,每个地区选取一所学校的教师座谈。本次调查共召开教师座谈会5次,参加教师30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情况。

从表1可知:初中语文教师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以女性教师为主,这种现象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协调发展。从年龄和教龄结构看,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教师队伍庞大。实现专业成长的客观基础较好。从职称结构看,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初中语文教师少,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且多集中于16~25年教龄的教师中。这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也缺乏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的青年破格人才。从教师的学历结构看,绝大多数教师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具体数据见图1。但从图2(横轴中的数字代表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①全日制大学毕业;②通过自学考试;③通过电大、函授方式;④其它)中可以看出有70.7%教师的最高学历是通过在职学历进修取得的。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学习基础较好,实现专业发展的条件适当。同时也说明速成式的在职学历进修导致初中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提升的空间较大。

(二)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情况。

笔者主要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方面来探测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理念情况。

由于教师的专业理念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笔者主要从教师的专业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语文教育观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了考察。

调查得知,76.9%的教师表示“热爱”或“比较热爱”语文教育工作;81.9%的教师表示“有”或“有时有”成为语文教育家的梦想;83.5%的教师表示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可见,从总体上看,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比较乐观的,对待学生充满朴素的情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也是积极向上的,教师们非常明白自己的职业道德内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绝大部分教师丁作态度认真、责任心较强,对待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堪忧,在对职业的满意度上,47.1%的教师“基本满意”,52.9%的.教师“不太满意”。如果再给一次机会让他们重新选择,44%的教师表示不会再选择当语文老师。在访谈中,多位教师谈到离职、调职,对教师职业前景充满失望和悲观,存在严重的教师职业倦怠。

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正确。超过95%的初中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或学习了相关课改和学科理论,对新课程理念熟悉或较为熟悉;63.8%的教师表示积极或较积极的进行语文课程改革;91.8%的教师表示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学习积极的发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当问及课改后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时,有76.9%的教师认为主要是完成教材上要求讲授的内容,批改作业、写教案、班主任还增加“处理班级事务”。23.1%的教师表示能够认真整理丁作素材、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收集教学资源等。可见,语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语文新课程的认识还只停留于理论层面上。

2、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

教师知识是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教师的发展。38.46%的教师表示自己所拥有的中文专业知识完全能够胜任教学工作,60.44%的教师表示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只有1.10%的教师表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37.36%的教师表示完全够用,58.24%的教师表示基本够用,只有4.40%的教师表示不能够胜任教学丁作。可见,初中语文教师的中文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基本能够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教师们普遍感到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不断补充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对各种知识的渴望程度如图3所示。(横轴中的数字表示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①文学、语言学、写作学等学科专业知识;②新教材的教材分析、文本解读等知识;③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知识;④教育科研知识;⑤其它学科的新知识。)

3、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情况。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除具有一般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表达能力、师生交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从图4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对“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表达”及“师生交往能力”比较重视。说明教师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自学能力遭到教师们的冷落。可见,教学研究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帮助,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适当的运用,但没有过分依赖。对“自学能力”的冷漠说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三)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情况。

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有多种,何种途径、方法对语文教师最适合,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呢?

从图5可以看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反思与教学科研”、“与同事(或学生)交流合作”,这三种方式是教师自己发展、积累的行为,基本上属于教师自己独立完成。而外部的各种培训似乎并不受教师欢迎。“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上级组织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等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甚至收效甚微。“专门的新课程改革培训”本应受到教师的青睐,但从调查结果看似乎并没有收到期待的效果,教师并没有感到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多大提高,这是值得反思的,为什么我们的培训不能贴近老师的心?到底是培训的内容、方式还是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还是新课程的理念与现实的应试教育相冲突,以致对教师的影响大打折扣,导致教师的认可度降低?

进行了补偿教育以来,教师学历提高很快,绝大部分教师都已取得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教师认为“学历进修”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可见,通过学历进修,能力上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显然跟不上学历提高的步伐,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从图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坚持读书”或“经常读书”的人数并不占多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认为“阅读专业书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所起作用甚小了。究其原因,2.20%的教师认为“无书可读”;9.98%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胜任日常教学,没必要读”;84.62%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大多数语文教师处于个体被动专业发展时期,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意识,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外力的推动。多数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无明确计划,近三分之一的老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计划。有7.69%的语文教师能够坚持写教学日记,有20.88%的老师回答从不写教学日记。访谈及问卷调查中都涉及到了有关教师阅读的一些问题,笔者发现教师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学校图书资源不够充足,教师藏书很少,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2、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

语文教师知识老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所受的专业培训是80年代以前的培训,不会说普通话、不能用计算机、用老方法教学,知识结构已经老化,虽然后来通过进修获得了大专或本科文凭,但是专业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初中教师存在严重的“拔高”使用。不少学校特别是在农村,许多教师都是从小学调进来的(主要是中师生),这部分教师所受的专业培训是小学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不符合中学生的教育特点。

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在通晓所教专业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学的知识。然而,通过对语文教师平时读书情况的调查得知,85.4%的选考试辅导类,58.6%的选语言文学类,23.6%的选休闲消遣类,12.67%的选教育学、心理学类。可见,教师的学习面普遍较窄,学习欲望不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忽视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

3、教师培训低效,缺少专业学习引导。

据调查,2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的意义非常大,有22%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意义比较大,二者之和为49%,所占教师人数不到一半,甚至有12%,的老师认为当地的再教育专业培训是“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他们将“继续教育”戏称为“继续交钱”。教师培训遭到各方的质疑和批评,究其原因主要有:培训者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状况的了解;培训经费短缺;培训内容不合理等。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1、使教学反思制度化,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针对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学校或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周五下午或每天晚上),对一周或一天的日常专业生活进行反思,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自己的进步和尚须努力之处。这样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自我剖析的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变化、进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有关措施。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疑惑和困难,当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能得到解决的话,他必须寻求外在的帮助和支持。同事,作为最近的“同伴”,成为教师首先考虑的对象,能够得到其他教师的支持,同样能够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因此,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而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捷径。

2、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教师总是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新环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和促进教育教学丁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而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强制性的学习与培训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发自学习者自主需要的学习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共鸣,因此,通过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以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前所述,语文教师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对语文教师而言,复合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3、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7

2001年7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启动。新课程根据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借鉴我国以往课程改革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经验,力求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以使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在教育城乡差距客观存在并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如何?深入调查并客观解答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调查选择山东省Y地区的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山东省是率先进行中学新课程改革的10个省份之一,而Y市又是山东省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为89.3%,新课改实施以来也得到了学校、家长、老师的积极关注,所以Y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和Y市教育局联合,以Y市教育局网站为平台,通过网络完成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工作在2011年7~9月顺利完成。在施测期间,进行网上问卷作答的老师有3, 192人,3, 000份数据作为有效问卷进入统计过程,问卷有效率为93.8%,样本分布具体情况见表2-1。数据输入和统计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或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理念。[2]还有学者认为,“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其专业结构除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精神外,还应包括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维度。”[3]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信念、专业动机态度、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4]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核心结构中,应该主要包括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四个维度。根据这四个维度,结合Y市农村教育发展实际,我们设计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自编问卷”作为调查工具。

(N=3000)

三、结果分析

(一)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

美国学者伯曼和迈克劳林曾指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很重要,没有对课程改革这项活动的“专业关切”,教师将不会为课程改革付出额外的努力。[5]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反映了农村教师对新课改接受程度和信心,也决定了他们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到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从教师对待新课改的态度、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对待所教科目的态度三个角度,来调查新课改下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调查结果如表3-1、表3-2、表3-3所示。

(单位:%)

说明:分项表示其在当项人数中所占比例,其中乡镇校教师总人数为1, 264人,村校教师总人数为1, 736人;“总体”表示该选项的乡镇校和村校教师之和在总样本(3, 000)中所占百分比。以下各表同。

表3-1显示,总体来看,70.2%的农村教师认为新课改“非常必要”或者“必要”,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持积极态度。其中,村校教师和乡镇校教师比率分别为69.6%和70.9%,并无明显差异。但我们也要看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新课改的必要性,这可能和新课改后的教师压力增大有关系。

表3-2显示,总体来看,82.9%的农村教师“喜欢”或者“非常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其中村校教师和乡镇校教师的比率分别为86.7%和77.7%,“喜欢”或“非常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村校教师比乡镇校教师的比率更高,经过x2检验差异显著(x2=51.26, df=4, p<0.01)。只有5.5%教师明确表示“不喜欢”或者“一点也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数据表明,新课改背景下大部分农村老师对工作岗位的认同感比较高,其中村校教师的岗位认同感高于乡镇校教师。

(单位:%)

表3-3显示,总体有88.5%的农村教师“喜欢”或者“非常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其中32.3%的老师表示“非常喜欢”,只有3.8%的老师表示“不喜欢”或者“非常不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这表明,新课改后,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抱有积极的态度。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所教科目的村校教师的比率为90.7%,乡镇校老师的比率为85.5%,村校教师的比率略高于乡镇校教师。

(单位:%)

(二)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维度,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着重调查农村教师关于新课改的专业知识状况。因为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是教师贯彻新课改指导精神的基础,所以我们以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的熟悉程度为例,来了解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如表3-4所示。

(单位:%)

表3-4显示,只有44.3%的农村教师完整地读过所教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实验)》,其中用心研究过新课标的老师只有14.6%。而高达55.7%的教师没有读过或只读过部分新课标,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对新课标的熟悉程度村校教师要低于乡镇校教师,村校教师中只有36.8%完整读过或用心研究过,远远低于乡镇校教师的54.7%。总体上看,在基本的专业知识方面,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和把握远远不够。

(三)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改革原则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真正地得以开展。那么Y市农村教师推进新课改的能力如何呢?有多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穿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还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调查。

表3-5显示,总体上只有22.8%的农村教师认为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老师有能力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教学,而高达54.5%的农村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或者极少数的教师现在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教学,可见教师对按照新课改进行教学的信心普遍不足。来自村校的教师专业能力更是明显不足,63.5%的村校教师认为周围教师少部分或极少数能够按照新课改要求展开教学,远远高于乡镇校教师的42.2%。

(单位:%)

表3-6显示,Y市农村教师认为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依次为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分别有67.3%、58.9%、48.4%、43.5%的教师对上述四个因素作出了选择。村校教师和乡镇校教师在影响因素的选择及其排序上没有差别,但村校教师对各方面制约因素的选择率更高一些,表明这些因素对村校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制约更为普遍。

(单位:%)

(四)农村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能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6]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面对新课改的新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那么当前农村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教师自己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多的提高呢?

表3-7显示,累计“非常需要”和“需要”两项,乡镇校和村校分别有77.6%和85.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提高,这表明教师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单位:%)

表3-8表明,在新课程改革中,Y市农村教师认为需要在四个方面提高专业水平,依次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分别有68.2%、64.7%、51.9%、43.8%的教师对上述四个方面作出了选择。村校教师和乡镇校教师在选择内容和顺序上没有差异。

(单位:%)

表3-9表明,Y市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倾向于同行交流和观摩、专业培训、自学,分别有74.2%、69.6%、50.8%的教师对上述途径作出了选择。但村校教师和乡镇校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顺序上不同,村校教师的首选途径是同行交流和观摩,乡镇校教师的首选途径是专业培训。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单位:%)

第一,Y市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的专业态度总体是积极的。

数据表明,70.2%的教师支持新课改;在新课改背景下,82.9%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或喜欢自己的教师岗位,88.5%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或“喜欢”自己所教学科目,并且村校教师的专业态度较乡镇校教师略显积极。

第二,Y市农村教师关于新课改的专业知识明显欠缺。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是其主动按照新课程要求开展教学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4.3%的农村教师“完整读过”本学科的新课标,高达55.7%的教师“没有读过”或者“只读过一部分”本学科的新课标,并且村校的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远低于乡镇校教师。

第三,在新课改的实施中,Y市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只有22.8%的教师认为“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老师有能力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教学,而高达54.5%的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或者“极少数”的教师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教学,其中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要低于乡镇校教师。大部分老师认为影响专业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力不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课程开发能力低、教学科研能力不足。

第四,在新课改背景下,Y市农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比较强烈。

82.4%的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需要提高,并且村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愿望高于乡镇校教师。大部分教师希望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这几个方面得到提高。在发展途径上,教师倾向于以下三种方式:同行交流和观摩、专业培训、自学。其中村校教师首选同行交流和观摩,乡镇校教师首选专业培训。

总体上,在新课改背景下,Y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可以简单描述为专业态度积极,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强烈,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新的环境,新的发展空间,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7]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要从新课改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新课改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必须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所在。

第二,强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较好,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较强,专业发展水平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所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提高针对性,重点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根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和要求,加强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强化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能力和技巧,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第三,丰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教育专业发展表明,教师是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不断学习的专业人士。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就要构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尤其要发挥同行交流和观摩、专业培训、自学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开展各种职后培训和校本培训、增强教师自我学习发展意识和氛围、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等方式,多渠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途径上倾向于选择同行交流和观摩这一方式,所以,尤其要重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作用。“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8]学校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既可以避免传统培训过于理论化的弊端,使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又可以促进不同教龄、不同水平、不同职称教师相互讨论和交流,引导农村教师整体成长。

注释

1[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43.

2[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l) :11.

3[3][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31, 240.

4[4]宋广文, 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 2005, (5) :71.

5[5]周文和.“不能”还是“不为”--对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11) :31.

6[7]李精锋.新课改对教师发展的要求[J].教书育人, 2005, (4) :12.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改革 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9-02

在新课改的理念与理论学习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我们不仅仅在一直强调确立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还在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位置与角色认知。的确,教师就是一堂课的引领者与指挥官,他的底蕴是否深厚,理论是否前沿,教法是否灵活,这种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一堂课的高效与否,更夸张一点说,都决定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于化学学习方面的兴趣如何,到底能够走多远。鉴于此,我们应当积极地摆正观点,在加快、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下大力气,下足功夫,为新课改的切实推进,为培养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自我发展的意识

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许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方法不改不行,都意识到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到了不得不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但在如何发展,我们应当朝着怎样的目标与方向前进的问题上心理还没有一定的准备与标准。笔者以为,我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要学习与高中化学有关的专业知识,这些可能是教材知识所涉及到的,也可能是各大报刊与媒介所报道的化学前沿科技发展状况,但我们都要了解,做到有备无患,做到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延伸时能够信手拈来;其次,我们应当学习当前的课改理念理论,要知道,这些内容是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具体国情来科学制定与要求的,认真学习,领会这些课改精髓,对于我们改进课堂教法,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我们还要积极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虽然我们在从教以前在各大院校都学习过相关知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生心理的变迁,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与储存,以便于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采取合适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求得一个成功的教学课堂,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化学知识领域来讲,其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我们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当前的时代形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契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尤其是当前新科技条件下的化学发展与前沿科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最为前沿,最为准确的一个讲解与解释,没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化学教师就会在课堂上误人子弟,影响学生的化学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小,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与国家的化学事业的发展,阻碍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养成不断地看电视,看报纸的良好习惯,切实关注化学领域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可喜变化,并把这种化学知识的影响与魅力带到课堂上去,一方面给我们的化学课堂增添一些生机与魅力,另外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心,给我们化学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增添了一定的砝码。其次,我们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当前世界发展一体化,学科知识综合化的背景之下,我们仅仅了解一些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学习其它学科各门各类的学科知识,拥有了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够更加自如。

三、要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

在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我们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不但要培养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方面要做一名集大成者,更要成为一个具有真善美的良好心灵的一个未来的建设人才,最近笔者经常看一些战争影片,其中有不少化学研究工作者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利用化学学识来进行侵略,发动战争,毁灭人类,戕害地球的行为令人义愤填膺,这其中就更加强化了我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决心。亲其师,信其道,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在加强自身德育素养方面下足功夫。首先,我们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一基本要求,有很多教师听到这句话都不以为然,觉得这是自然,大道理,空头支票,没有什么具体用途。但在笔者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真的热爱教育事业,就是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落后挂在心头,真正地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荣誉称号,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职称奖金。其次,我们要热爱化学,有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将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下去,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到底,我们要明白我们研究化学是为了造福人类,改善自然,并不是为了什么前途与金钱,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我们教师才具备了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起码良知,否则你就可能不仅仅是一件“危险品”,更有可能还会培养出更多的“危险品”。另外,我们还要在渊博我们的学识,丰富我们的情感方面下一番功夫,在学生面前,我们不仅仅需要做一个老师,一个化学知识的研究者,我们更需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真、善、美等各种优良品质的人,我们在课堂上需要神采飞扬,魅力四射,我们在实验室里需要沉着冷静,学识渊博,我们在生活中要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我们在交流中要侃侃而谈,不乏幽默,在运动场上,我们要强身健体,活力四溅,等等,我们要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与知己。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作为新型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沈世红.谈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层次[J].化学教与学,2011,(05):62-63.

[2]殷春婧.农村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10):57-58.

上一篇:试验设备满足标准及原理下一篇:文艺部创意简介